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也是基於對「道」的體悟,莊子說,相濡以沫,未若相忘於江湖。
二條魚兒被困在乾涸的泉底,奄奄一息,它們吐著濕氣,攢盡唾沫口水去濕潤彼此,沉浸在互相依附的滿足中,它們黏膩得彷彿誰也離不開誰。 這種相親相愛固然感人,但它們應該清醒:「相濡以沫」不過是泥濘境遇中的暫時聚湊、苟延殘喘而已,口沫之濡又怎免乾渴而死? 回到屬於自己的大江大湖中遨遊,才是真正的自在解脫。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人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其實是延展於宇宙大穹的無限虛空之中,那裡才是人真正的歸宿。 人生如寄,如果困於世間泥濘,以為這就是我們的家園,就會「反認他鄉是故鄉」啊。


相濡以沫是珍惜,相忘於江湖是釋懷
泉涸 ,魚相與處於陸 ,相呴以濕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泉水乾涸了,魚兒吐沫相互潤濕,以求得生存,但是此時此刻,卻不如彼此都不相識,各自暢遊於江湖會更好。
隨著文化的演變,人們以「相濡以沫」喻指美滿幸福的婚姻,成為愛情的最佳寄語。「相忘於江湖」則視為另一種人生境界,以放棄更大的執念,坦然地迎來更新的心靈世界。
盤點《莊子》名句 感悟天地人生 | 智慧 | 大紀元 http://bit.ly/2HmGDwP
------------------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他說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兩條小魚被困在了一個小水窪,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濕氣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互相依賴。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
 古有《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解釋:泉水乾涸後,兩條魚未能及時離開,終受困於陸地的小窪,為了生存,兩條小魚相互吐沫來潤濕對方。
  這樣的情景也許令人感動,但是,這樣的生存環境並不是正常的,甚至是無奈的。對於魚兒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海水終於漫上來,兩條魚也終於要回到屬於它們自己的天地,最後,他們,相忘於江湖。
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的生活,忘記對方,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
「相濡以沫」是否一則愛情典故?
「相濡以沫」出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從字面的含意看,是指泉水乾涸,變成陸地,兩條小魚彼此用嘴呵出濕氣,用口沫來滋潤對方,使生命維持。這一般被引申指一家人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只為了保住生命。如果再想得浪漫些,一對戀人或夫婦大家面對患難,同心協力共同克服困境,以企待美好的明天。
「不如相忘於江湖」,我在網上的解說中看到了兩種,其一:「此時,兩條魚便不禁緬懷昔日在江河湖水裡各自獨享自由自在快樂的生活。」其二:「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這些解釋加入了太多的個人想像,而共同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把「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和「相忘於江湖」這兩個動作做了有意義的連繫,因而有「緬懷…」或「找到一條水路…」的思想附會。
我認為「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和「相忘於江湖」只是兩個獨立的解說,在文中只起對比的作用,所以兩個概念本無需連繫在一起。
其實把「相濡以沫」賦以美麗的思想,根本也是沒有必要的,嚴格來說只會曲解莊子的原意。
我不妨多抄原文的兩句,讀者或者對說話的內容有更深層的體會:「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原來,最後的兩句才是說話意義的重心,這兩句說出了莊子對人生的看法:堯也好,桀也好,都無須過譽或非議,因為太執著於現實,對個人看透世情沒有太大的幫助。
所以,前面由「泉涸」而引出的事例,只是和這種「化其道」的達觀思想起了對比作用,換言之是把「相呴以濕,相濡以沫」看成很無聊的舉措,因為你汲汲於求生,只受造物的愚弄,和魚兒「相忘於江湖」的絕對自由比,境界確有大差別。
如果往下文再看多幾句,視象會更加清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載我以形」以下的三種設想,就是造物者愚弄人們的種種技倆,只有「息我以死」才是事物的終結,所以歸結出來的人生態度應該就是把握如何「善吾死」。由此看來,「相濡以沫」只是一種牽掛於生、未能曠達面對死亡的徒勞動作而已。
莊子筆下的魚和江湖有特殊的象徵意義。最逍遙的魚,莫如《秋水》篇中的魚樂:「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任憑你莊子和惠子在濠梁之上如何討論,都不能改變魚游從容的自然之樂。「相濡以沫」的魚,相比之下,侷促得太窩囊了,根本不是魚的真性情。江湖呢?意象更清晰的。《逍遙遊》:「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而無所容?」 《大宗師》:「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至樂》:「夫以鳥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山木》:「夫風狐雲豹,棲於深林,伏於岩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饑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這些例子中的江湖,都有啟示性的作用,說明大化載物,一任自然,人處江湖之中,便不為物所牽,達逍遙之境。
所以「相呴以濕,相濡以沫」只是一種無奈的臨死前的掙扎動作,無益於自由的追尋,莊子刻意描述,當中既有批判,也有取笑。把它看成某種愛情境界的追尋與嚮往,便有些「大相逕庭」的意味了。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 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 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説明;有時不妨放棄執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出自《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xǔ,慢慢呼氣之意)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喻相互扶持、苟延殘喘,不如相忘于自然。 )及《莊子·外篇·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宣雲:「喻小惠相及,不如相忘于渾沌,各得之為樂,又烏取乎仁義之區區者哉! 」)。 見[清]王先謙《莊子集解》。
【成語釋義】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 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説明。
【成語例句】在自己最適宜的地方,快樂地生活,忘記對方,也忘記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解釋編輯
濡:沾濕;呴:Xǔ,慢慢呼氣;沫:唾沫。
不:不如意;如:如願。
【解釋】:泉水乾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我們彼此不相識,各自暢遊于江湖。
莊子在這裡以魚例比,精闢表述了「道」通其變的觀點。
對此句的理解,可以聯繫「家貧出孝子」和「亂世顯忠臣」。 我們在表揚孝子和讚頌忠臣的同時,我們忽視了「家貧」和「亂世」。 同樣的,兩條魚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因為泉水乾涸了。
「相忘于江湖」的意思,不是說曾經相識的彼此因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斷絕聯繫。 而是指兩個不包含愛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 這句話裡的「忘」,是中國古人表達關於陰陽、矛盾時的一種慣用手法。
類似的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中的」仁「。 這裡的」仁「同樣不是指仁慈,而是指一視同仁,平等的對待。 」以萬物為芻狗「也可以說成是以萬物為璞玉。 這種通過互相對立的兩個屬性之一來表達統一整體的表示方法是古人常用的。
【近義詞】:同甘共苦、生死與共
【反義詞】:自私自利、背信棄義
【引申義】: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現解編輯
指放棄曾經的執著(情感心執),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曾經一些相濡以沫的感情或情愫,現在或是將要不能完好無缺的進行走下去時,選擇把這份感情放在在汪洋一般的人潮江湖中保留著回憶時應有的新鮮度,讓它脫離現世的一切煩惱,永存于心!
後人啟發編輯
相濡以沫,因為需要,有些是因為物質需要,有些是因為精神需要。 相濡以沫,仿若誰也離不開誰,雖然如此之「緊」,但只要適應了也可以感到幸福;相忘于江湖,為了自由,一個人的自由並不輕鬆,倆人的自由來之不易,更多人的自由難上加難,所有人的自由只是個烏托邦。 如何取捨,這是每個人一生中必須面臨的抉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