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


虞殯 
公孫夏曰:『二子必死。』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晉·杜預注:「《虞殯》,送葬歌曲,示必死
解釋:送葬歌曲。
典源
《春秋左傳·哀公十一年》
「」唐·孔穎達疏:「禮,啟殯而葬,葬即下棺,反,日中而虞,蓋以啟殯將虞之歌,謂之《虞殯》。」 [1] 
釋義
“ 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 杜預注:“送葬歌曲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 輓歌辭者,或曰古者《虞殯》之歌,或曰出自田橫之客,皆為生者悼往告哀之意。”
示例
唐李百藥《文德皇后輓歌》:“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馀哀。”
清錢謙益《李將軍國樑挽詞》之二:“《國殤》應會鼓,《虞殯》已聞歌。”
-------------------------
虞殯
《春秋左傳·哀公十一年》
「公孫夏曰:『二子必死。』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晉·杜預注:「《虞殯》,送葬歌曲,示必死。」唐·孔穎達疏:「禮,啟殯而葬,葬即下棺,反,日中而虞,蓋以啟殯將虞之歌,謂之《虞殯》。」
例句
寒山寂已暮,虞殯有餘哀。 李百藥 文德皇后挽歌
-------------------------------
蒿里
地名。位於泰山南面,相傳為死者葬身之所。後為墓地的通稱。《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廣陵厲王劉胥傳》:「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死如有知,相見蒿里。」詩名。古時輓歌。《樂府詩集.卷二七.相和歌辭二.古辭.蒿里》:「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
《蒿里》是西漢無名氏創作的一首雜言詩。這是一首輓歌,前兩句說無論賢愚,皆以蒿里為最終的歸宿。有此前提,後兩句乃說鬼伯無須嚴厲催促,將死者也不必遺憾猶豫。全篇四句,兩兩設為問答,如隨口吟唱,聯類成篇。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⑵。
鬼伯一何相催促⑶?人命不得少踟躕⑷。 [1]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蒿里:原為山名,相傳在泰山之南,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後因泛指墓地或者魂魄聚居的陰間。
⑵無賢愚:無論是賢達之人還是愚昧之人。
⑶鬼伯:古人對拘人魂魄的鬼卒的尊稱。
⑷踟躕(chí chú):心裡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 [1]  [2] 
白話譯文
蒿里是誰家的地方?無論賢明或者愚鈍,魂魄都聚斂在這裡。鬼伯催促得是多麼的急啊,容不得人一絲的猶疑! [3] 
創作背景
《薤露》是漢魏時期的一首輓歌,在《樂府詩集》中收於“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原來本是一首詩,據說出於楚漢爭霸時期田橫的門客。田橫出身於戰國時齊國的宗室,秦末戰爭時一度自立為齊王,後兵敗,與五百門客逃於海島。西漢建立後,田橫受到漢高祖劉邦的徵召。在前往洛陽的途中因不願臣服而自殺,他的門客為哀悼他而作了這首輓歌。至漢武帝時,宮廷樂師李延年將其分為二曲,《薤露》送別王公貴人,《蒿里》送別士大夫和庶人。 [4]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篇四句,兩兩設為問答,如隨口吟唱,聯類成篇。
歌的開頭提出疑問:“蒿里誰家地?”疑問的提出在於下一句:“聚斂魂魄無賢愚。”人間從來等級森嚴,凡事分別流品,絕無混淆,似乎天經地義。所以不解:這“蒿里”究竟是怎樣一個地方,那里為什麼不分賢愚貴賤?人間由皇帝老子、王公大臣及其鷹犬爪牙統治,那麼,這另一個世界是“誰家”的天下,歸誰掌管呢?人活著的時候絕無平等可言,死後就彼此彼此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後兩句“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躕”,是說“鬼伯”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一旦他叫你去,你想踟躕一下也不可能。“催促”得那樣急,求情禱告不行,威逼利誘也不行。人間的萬能之物——權勢、金錢在這時候完全失去效用,不能代死。看來,“鬼伯”是最公正廉潔的。然而,他可敬卻不可親,沒有人不怕他。不管鳳子龍孫,也不管皇親國戚,他都是一副鐵面孔,絕不法外開恩,也不承認特權。無論什麼人,都對他無計可施。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否定人生,表達了一種極端消極無為的思想。這是由於時代和科學水平的局限,其認識還不能離開唯心論的前提。 [5] 
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萬光治《先秦兩漢詩》:究其大旨,雖屬理性,但以生者對死者唱此曲,終究有許多無可奈何的悲哀。
----------------------------
《薤露》,古代一首著名的輓歌,收錄於漢樂府《相和曲》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下詔讓原齊王田橫到洛陽。田橫不得已帶上兩個隨從去洛陽。在距洛陽30里時自殺。劉邦對此十分感嘆,任命兩個隨從為都尉,率3000士兵以王禮安葬田橫。而在安葬了田橫後,他的兩個隨從亦自殺,死前唱了這首輓歌。
全文
薤上露,
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復落,
人死一去何時歸!
蒿里誰家地,
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躕。
發展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對這首歌進行了改編。他把這首分為上下闕,上闕定名為《薤露》,下闕定名為《蒿里》。《薤露》為王公貴人逝世時所用,而《蒿里》則為士大夫去世所用。
這首歌曲對後來的文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漢末三國時期的曹操、曹植都曾模仿過它作新詞,並表現新的內容。另外,晉人陶潛亦作有多篇輓歌。
----------------------------
蒿里
朝代:兩漢作者:佚名
同類型的詩文:樂府鬼魂歌辭
原文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躕。
譯文
  蒿里是魂魄聚居之地,無論賢達之人還是愚昧之人都不免一死,魂歸蒿里。主管死亡的神對人命的催促是多么緊迫啊,人的性命不能久長,更容不得稍稍逗留。
注釋
①蒿(hāo)里:魂魄聚居之地。
②無賢愚:無論是賢達之人還是愚昧之人。
③鬼伯:主管死亡的神。
④一何:何其,多么。
⑤踟躕:逗留。
賞析
蒿里在泰山下。迷信傳說,人死之后魂魄歸于蒿里。歌的開頭提出疑問:“蒿里誰家地?”疑問的所以提出,在于下一句:“聚斂魂魄無賢愚。”人間從來等級森嚴,凡事分別流品,絕無混淆,似乎天經地義。所以詩人不解:這“蒿里”究竟是怎樣一個地方,那里為什么不分賢愚貴賤?人間由皇帝老子、王公大臣及其鷹犬爪牙統治,那么,這另一個世界,是“誰家”的天下,歸誰掌管呢?人活著的時候絕無平等可言,死后就彼此彼此了,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后兩句說,“鬼伯”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一旦他叫你去,你想稍稍踟躕一下也不可能。“催促”得那樣急,到底為的什么?求情禱告不行,威逼利誘也不行。人間的萬能之物——權勢、金錢、這時候完全失去效用,不能代死。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呢?看來,“鬼伯”是最公正廉潔的。然而,他可敬卻不可親,沒有人不怕他。不管鳳子龍孫,也不管皇親國戚,他都是一副鐵面孔,決不法外開恩,也不承認特權。無論什么人,對他都無計可施。
這篇歌辭反映人們對生死問題的種種思索。但由于時代和科學水平的局限,其認識還不能離開唯心論的前提。
藝術表現上,此詩則以自然見其本色。全篇四句,兩兩設為問答,如隨口吟唱,聯類成篇。
------------------
樂府詩 《蒿里》丨 關於生與死的思考
2016-06-29 由 悅讀圈 發表于文化
文/閱讀悅讀 整理
【原文】
蒿里誰家地?
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躕。
【傳說】
蒿里在泰山下。
傳說,人死之後魂魄歸於蒿里。
【鑑賞】
古人對生與死問題的思索。
歌的開頭提出疑問:「蒿里誰家地?」疑問的所以提出,在於下一句:「聚斂魂魄無賢愚。」人間從來等級森嚴,凡事分別流品,絕無混淆,似乎天經地義。
所以詩人不解:這「蒿里」究竟是怎樣一個地方,那裡為什麼不分賢愚貴賤?人間由皇帝老子、王公大臣及其鷹犬爪牙統治,那麼,這另一個世界,是「誰家」的天下,歸誰掌管呢?人活著的時候絕無平等可言,死後就彼此彼此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後二句說,「鬼伯」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一旦他叫你去,你想稍稍踟躕一下也不可能。「催促」得那樣急,到底為的什麼?求情禱告不行,威脅利誘也不行。
人間的萬能之物,權勢,金錢,這時候完全失去效用,不能代死。這其中的道理又是什麼呢?看來,「鬼伯」是最公正廉潔的。
然而,他可敬卻不可親,沒有人不怕他。不管鳳子龍孫,也不管皇親國戚,他都是一副鐵面孔,決不法外開恩,也不承認特權。無論什麼人,對他都無計可施。
唐末五代著名畫僧貫休也寫過一首詩詞《蒿里》
兔不遲,烏更急,但恐穆王八駿,著鞭不及。
所以蒿里,墳出蕺蕺。氣凌雲天,龍騰鳳集。
盡為風消土吃,狐掇蟻拾。
黃金不啼玉不泣,白楊騷屑,亂風愁月。
折碑石人,莽穢榛沒。
牛羊窸窣,時見牧童兒,弄枯骨。
穆王八駿:傳說中周穆王駕車用的八匹駿馬,能日行萬里(一說三萬里)。
蕺蕺(jí jí):叢聚貌,簇聚貌。
騷屑:風聲。
貫休的《蒿里》,比《樂府詩集蒿里》更感性,因為愈加令人悲戚。就是王侯將相又怎麼樣,還不是被狐狸、螞蟻啃食,最終化為塵土;就算你立宏偉的石碑又如何,還不是被野草、樹木所淹沒。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後,詩名日隆,仍至於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世壽81歲。
貫休曾到四川,向前蜀主王建獻了一詩:
河北江東處處災,唯聞全蜀少塵埃。
一瓶一缽垂垂若,千水千山得得來。
秦苑幽棲多勝景,巴歈陳貢愧非才。
自慚林藪龍鍾者,亦得來登郭隗台。
王建為鞏固他在四川的統治,正廣延四方英才。見貫休來蜀,甚為高興。貫休在蜀,先住在東禪寺,後移住新建的龍華道場。
王建對貫休十分敬重,頻加賞賜,並加以「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供奉」、「經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玄逸大師」、「守兩川僧大師」、「賜紫大沙門」、「禪月大師」等一系列殊榮稱號,並獲「食邑三千戶」的政治地位。貫休獻王建詩中的佳句「一瓶一缽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情景貼切,屬對工整,因此,貫休也常被稱為「得得來和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