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台灣原住民 - 南島起源紀錄片
台灣、菲律賓和毛利原住民都使用刺青來紀念戰士的成就或確認個人地位和特權。波利尼西亞人用這種植物…
🪡#台灣與菲律賓和紐西蘭的原住民族群 都 #用紋身來讚揚戰士的勇績或確認個人的地位和特權,#波利尼西亞人編織樹皮布的植物原產地甚至可以追朔回台灣🪢🌳


「舊香蘭遺址」挖掘到一只二千年前的菲律賓、越南耳飾 考古證實台灣應是南島民族發源地〔2007-07-13〕
已更新:2021年6月27日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在「舊香蘭遺址」挖掘一只耳飾 (左) 和一千三百年至二千年前的菲律賓和越南耳飾 (右) 相似,證明了南島語族和發源地 ─台灣間的「文化回饋行為」。中央社
「舊香蘭遺址」挖掘到一只二千年前的菲律賓、越南耳飾 考古證實台灣應是南島民族發源地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007-07-13〕
考古、語文等跡象顯示,台灣是南島民族的發源地。最近考古者首次發現,二千年前左右在菲律賓、越南普遍使用的耳飾,也出現在台灣,顯示南島民族對台灣的文化回饋和互動。
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帶領的「舊香蘭史前遺址考古隊」,在結束挖掘前,意外在地表下七、八公尺深處挖掘到一顆奇特的耳飾,這個耳飾是玉石打造,放在石棺旁,並非陪葬物。
李坤修感覺這個耳飾相當特殊,台灣考古出土的玉器從未見過這種造型,經圖鑑比對,這個耳飾和二千年前越南、菲律賓的耳飾,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研判應該是相同的耳飾。
李坤修表示,這個耳飾在考古上意義非凡,尤其是在「台灣是南島民族發源地」的這個區塊。李坤修說,這個耳飾有可能是「貿易」行為從菲律賓或越南到台灣;也有可能是台灣當地仿造,兩種情況也有不同的文化意義。
如果是藉由貿易行為從南島民族流入台灣,證明了當時「物和人」的移動行為;當時台灣和南島民族持續互動。如果是台灣仿造的,代表台灣的鑄造技術,深受南島民族的影響。但是,不管是哪種情況,這都代表了南島民族和發源地–台灣間的「文化回饋」。
李坤修說,過去許多國內學者專家提出,台灣是南島語系民族的發源地,除了語言的相似度外,還有考古的發現,例如澳洲考古學者彼德‧貝爾伍德( PeterBellwood)教授,在菲律賓出土中找到台灣的玉器等。
但是,在台灣始終沒有發現南島民族的「文物」,這次在台灣挖到二千年前越南、菲律賓的耳飾,也證明了南島民族往南遷徙後,也有往北、往回台灣的「文化回饋」行為。講白的說,就是在台灣發現二千年前的越南、菲律賓文物。
李坤修表示,目前只找到一只耳飾,且材質上並非台灣玉,因此研判,這只耳飾「跟著人」從越南、菲律賓到台灣的可能性最高。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在「舊香蘭遺址」挖掘一只一千三百年至二千年前的菲律賓和越南耳飾,證明了南島語族和發源地─台灣間的「文化回饋行為」。中央社
「舊香蘭遺址」挖掘到一只二千年前的菲律賓、越南耳飾 考古證實台灣應是南島民族發源地〔2007-07-13〕 https://bit.ly/3HThFSP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臺灣較早的語言是什麼?具備何種特質?佔有多大的重要性呢?中研院語言所李壬癸院士以50年的研究心得,告訴我們臺灣擁有最值得驕傲的、世上獨有的臺灣南島語言系統。
【專訪】中研院李壬癸研究南島語系,發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就在台灣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dP6EpZ
我們的知識、記憶、歷史和文明,最主要是靠甚麼傳承的呢?是語言和文字。人類藉由語言和文字累積長久以來的各種經驗和發現,語言和文字可以儲存人們的總體記憶,並能夠對未來進行大幅度想像。
而台灣較早的語言是什麼?具備何種特質?佔有多大的重要性呢?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李壬癸院士以長達50年的耐心刻苦研究,告訴我們台灣擁有最值得驕傲的、世上獨有的台灣南島語言系統。
根據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說明,在漢人大規模遷居台灣之前,台灣早已為南島語系民族所居住,目前原住民族共分16個族群,多數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而平埔族群則大都已失去原有的語言和習俗了。
李壬癸正是致力於研究日漸消失的各種南島語言的專家,獲獎無數。直言「人類文化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語言」的李壬癸,自1970年代開始研究台灣南島語至今,大半輩子都奉獻給南島語系的田調、紀錄和研究,被譽為「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展開全新的台灣南島語系研究領域
李壬癸談起自身最早萌發對研究的興趣,應該是幼年時對周遭人事物的滿滿好奇心。他回溯遙遠的兒時記憶:「疑問是所有研究的起點。做任何一種學問,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發現。」從小便展現無盡好奇,正是為何走向學者之路的原點。
然則學問科種多如繁星,大學念英語系的李壬癸,為何卻選擇亞洲的南島語言學,而非一般大眾比較知曉的印歐語系、漢藏語系?語言學家露出溫和的微笑:「人生是不可預期的,總有些機緣導引著你走向日後的路、成為現在的自己。」話語中有著飽歷歲月錘鍊,卻仍舊新鮮活辣的堅韌感。
大學、碩士期間都有修習語言學、聲韻學的經歷,李壬癸因而對語言學產生濃厚興趣。1967年李壬癸二度赴美,攻讀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當時該系有許多研究南島語言的教授任教,李壬癸話當年:「但最重要的關鍵是李方桂先生,他對我走向南島語言學有決定性的影響。」
李方桂何許人物呢?李壬癸表示,中國境內語言學第一代研究者有趙元任、李方桂等人,趙元任為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學之父,兩人都是中央研究院的第一屆院士。
該學年李壬癸選修李方桂的上古音研究課程,大有心得,再加上暑期有兩次大洋洲島嶼語言的田野調查機會,都是非常難得可貴的經驗,也堅定他的南島語言學研究之路。
其中一次是跟著美國師長Gary Parker前往南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 Condominium,今萬那杜共和國[Republic of Vanuatu])田調,「非常美好的一次南島語言探勘啊!我發現當地其中一種語言的發音系統相當怪,譬如名詞的不可分隔,必須涵蓋對象,亦即不能只講『手』這個詞語,必須具體講出『你的手』或『我的手』。另外他們的數詞系統也很有趣,如『6』的說法是『2個3』、『8』是『2個4』。這些體悟,讓我覺得語言研究的魅力無與倫比迷人!」
李壬癸寫信將那些語言現象的發現轉告老師李方桂,「他挺賞識我的研究,再三鼓勵我要往南島語言學的方向邁進,且提醒我當時台灣沒有學者對那個領域展開探索,非常令人感動啊。」從此,南島語言學研究也就成為李壬癸的畢生職志。
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李壬癸|攝影:張傑凱
南島民族起源於台灣
李壬癸表示,在人類發現美洲新大陸前,南島民族的地理分布最廣,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而南島語言研究就是透過各種語言資料,與持續進行並留存的語言文獻等紀錄,重建五、六千年前古南島語的原貌。
許多人可能已經知道,台灣原住民族有獨特的民俗信仰、藝術工藝和飲食生活等多元色彩,不過除此之外,台灣的原住民族的族語在世界上,也具備非常重要的特色和地位!
「我們可以藉由台灣的南島語系,回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台灣。」李壬癸的話語中透露著對台灣語言研究的自信和自豪:「國際學術界目前都這樣的共識。主要關鍵有兩個,一是保留最多南島古語的特徵,二是台灣南島語言的歧異度最大。」
最早研究台灣南島語言系統,是日治時期的學者小川尚義,他和之後的Isidore Dyen及其他學者,都相繼提出過台灣南島語系統中的古語特徵。
李壬癸藉由實地的田野調查,更為具體的提出例證,他說:「南洋群島上約略有上千種南島語言,但比對台灣與其他南島民族的語言不難發現,其他區域的詞語都比較一致,不像台灣會有不同的講法。比如『2』,台灣南島語言裡有dusa、Dusa、roʃa等,但台灣以外的大多會說dua,表示其詞語缺少、脫佚了某些古音,被簡化了。」只有台灣的南島民族還保留著久遠以前的語法結構系統。
「能夠保留著越古老發音的地方,往往便是一個民族的起源地。」李壬癸補充說這是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台灣南島語言的歧異度最大
語言學家Robert Blust認為南島語言有十大分支,九支在台灣,Malcolm Ross則將他分類的四大支全數歸在台灣,李壬癸驚嘆地說:「原因是台灣20種左右的南島語言歧異性十分驚人,很多不相似,彼此之間無法互通。」
他談到語言學家Edward Spair於1916年提出的重要概念是「語言最歧異處就是該語言的起源地和擴散中心」,李壬癸詳盡解釋:「愈早分裂的語言,彼此間的差異愈大,像印歐語系裡的英語、俄語和法語,就相異甚大。而愈晚分裂的語言,彼此間的差異愈小,譬如台灣和廈門的閩語就非常近似。就像是人的樣貌一樣,直系血親會長得比旁系親人更像。」
李壬癸並以數詞為例,「平埔族的巴宰語最有趣,他們採五進法,『6』是『5+1』、『7』是『5+2』、8是『5+3』、9是『5+4』。還有賽夏語『7』的說法是『6+1』也滿特異。但泰雅語、邵語和其他西部平埔族語的數詞,跟我方才提到萬那杜的『6』是『2個3』、『8』是『2個4』則相近。」
從台灣南島語言的發音、詞序、構詞、人稱代詞、數詞到詞綴等等的迥異對照,李壬癸發現種種證據證明原住民語言的大不相同,也由此驗證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台灣。
台東池上大地慶典 阿美族歌舞熱力奔放
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台灣,圖為阿美族的祭典|Photo Credit: 中央社
語言是人類文明最初的原點
李壬癸強調,語言學研究很講究條理與邏輯,必須有科學精神與證據,「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系統,也因此能夠看出使用該種語言的人如何思考、感受與表現。」
他以量詞生動地講述南島、漢語和印歐三種語系的差異,「例如英語,就很重視單數與複數,是a tree還是trees,對英語使用者來說是頭等大事。漢語則是在乎外形,譬如一棵樹、一座山或一根針,顯然得先從外形著手。至於南島語系的第一要件就是判斷是人或不是人,『一個人』用的『一』跟『一塊石頭』用的『一』、『兩個人』的『兩』跟『兩隻豬』的『兩』,並不相等。」每種語言所關切的重點、面向都不一樣,由此也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民族性和思考模式並不相同。
李壬癸說起語言學難掩熱切神情,「語言是萬分奧妙的,與人的思維密不可分,而且可以積累知識、經驗,發展成文明、科學、技術、藝術和文化。」譬如,為何不管漢藏語系、印歐語系或大多南島語系的數字都是十進位?
李壬癸對此解釋:「因為人有兩隻手,總共十隻指頭,所以才採用十進位。還有如何區別上下前後的方位?道理是一樣的,頭上就是上方,腳下就下方。換句話說,語言的邏輯構成是以『人』為本位。人類文明最初的原點就是語言。」
正如李壬癸十分尊敬的前行者小川尚義,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語言的研究,李壬癸又何嘗不是呢?窮其一生,李壬癸都在台灣南島民族裡,念茲在茲地要找回語言最初、最原始的樣貌。
研究來源
李壬癸(2017)。台灣南島語言的歧異性。專題研究計畫 (一般研究計畫)。
李壬癸(2016)。台灣南島語言的副詞。專題研究計畫 (一般研究計畫)。
李壬癸(2014)。台灣南島語言的同源詞和借用詞。專題研究計畫 (一般研究計畫)。
李壬癸(2005、2006、2007)。南島民族的分類與擴散:人類學、考古學、遺傳學、語言學的整合研究。專題研究計畫 (跨領域研究計畫)。
【專訪】中研院李壬癸研究南島語系,發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就在台灣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dP6EpZ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小川尚義-台灣語言學的奠基者。有"台灣語言學先驅"、"台灣語言學之父"之稱-一生致力於漢語、閩南語、南島語的調查研究。以語言學觀點分析原住民分類/日本明治至昭和前期的語言學者、台語和台灣南島語言研究者/研究台語、台灣南島語言諸語言。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現在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等)教授、兼任台北高等商業學校校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站在海拔40公尺的富山遺址,考古學者劉益昌說,此處在4千年前是沙灘。(記者黃明堂攝)
考古學者劉益昌: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首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8zPUAf
2017/08/12 11:14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現在被稱為台灣的後山,但在考古學者劉益昌眼中,距今4000到2600年前,台東不僅是台灣的中心,甚至是南島語族的首都。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劉益昌今天站在杉原美麗灣的停車場,這裡約海拔5公尺,他說:「4千年前此處是海底」,再指向前方的海岸山脈海拔40公尺的山坡,說:「那是富山遺址,當時那裡就是海灘,旁邊是聚落」。
接著他帶領一群人上山抵達富山遺址,隨地蹲下來,拾起一把土說:「這是海沙」,表土隨便撥動,就有台灣玉的變質石塊,還有碎陶片。
環視杉原海灣的山坡,劉益昌說:「距今4000到2000年前,這裡到處都是聚落,多處台灣玉加工場,人們從這裡,帶著台灣玉,向環南海擴散到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等地」。
劉益昌說:「台東的洋流、季風,在史前時代,比台灣任何海岸都適合遠距航海,南島語族就是從這裡形成後向外擴散」。
他說,地質學已證明台東海岸抬升的速度相當快,3000多年來已抬升40公尺,所以這個高度的山坡遍布遺址,比現在還熱鬧,而且殘留台灣玉的加工工具及玉器廢料,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史前船隻,而且也應該找不到,早就爛掉了。
劉益昌今天是應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之邀,到東海岸走訪史前遺址,以探究遺址與海洋的關連,進一步找到兼具保護與開發的途徑。
基金會執行董事劉烱錫說,東海岸有很多遺址,但也同時有很多開發案,兩者僵持,反而停滯不前,所以,當前應先思索這麼多遺址,該何去何從?考古學者劉益昌: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首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8zPUAf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台灣除了中國移民以外,還有數千年前就來到台灣的「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根據台大血液科教授林媽利的研究,台灣人有大約 85% 的人專論》台灣人是龍的傳人?來看歷史上台灣與世界各國的互動 https://bit.ly/3qiPXpW
從小,老師說我們是「龍的傳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而且,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好像除了中國,世界都不存在。台灣除了中國人之外,沒有任何其他人種。
台灣的南島語系原住民
來到海外,接觸各種不同的資訊,才恍然大悟,原來世界這麼大,除了中國,還有那麼多先進國家的存在。甚至,這一、二百年來,中國是最落後腐敗的國家。另外發現,台灣除了中國移民以外,還有數千年前就來到台灣的「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根據台大血液科教授林媽利的研究,台灣人有大約 85% 的人混有原住民血統。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壬癸研究的結果,甚至說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世界有很多的研究報告都支持這一論點。南島語系的人種分布,南到紐西蘭,東到智利的復活島EASTER  ISLAND,西到非洲東邊的馬達加斯加島,中間有夏威夷,斐濟群島( FUJI),所羅門群島,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幾內亞等,共約1.2億人口。
在擴散過程,到達各地的時間不同。因為時間的落差與地域的影響,南島語系的語言,大約分化成 1200多種。但是,有些共同的語辭仍然保留了下來,譬如說眼睛叫 MATA,也就是台南的「麻豆 」。現在的夏威夷,所羅門等地,仍叫眼睛為 MATA。
李遠哲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後,開始思考如何與世界各國的中央研究院競爭。他認為,既然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發源地,應該要設一南島語系研究所,成為世界的中心。1994年聘請哈佛考古人類學系系主任張光直(張我軍的兒子)作為中央研究副院長,並且主持這個計劃。可惜,不到二年,張光直因巴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去逝,後繼無人,計劃中止。
台灣很多名人,都混有原住民血統。譬如,蔡英文有排灣族血統,陳明通有巴宰族血統,吳成文有凱達格蘭族血統,李弘祺有西拉雅族血統,張惠妹有卑南族血統,湯蘭花有鄒族血統。有日本血統的更多了,譬如楊憲宏的媽媽是日本人,廖了以的媽媽是日本人,林媽利的母親也是日本人。有荷蘭血統的也不少,尤其是台灣南部,像前台南市議會議長林全興,兄弟林全福,影星林沖等。
因此,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人就是中國人,並不符合史實。台灣的人種是多元的,台灣的歷史是國際的,而台灣地理特色則是海洋的。
台灣人與荷蘭人,西班牙人
事實上,1624年,荷蘭人在台灣建立第一個有效的統治政權之前,台灣僅有極少數在澎湖或台南等地往來或定居的中國,日本漁民,商人或海盜。甚至到18世紀大清帝國時期,還有很多中國人來台灣做工,完工之後又回中國,沒有在台灣定居。
也因此,荷蘭人只好由印尼的華僑蘇鳴崗(甲必丹)招募 3000名漢人來台墾殖。荷蘭人,是引進中國人到台灣的始作俑者。 台灣,也因為荷蘭人的統治,成為世界商貿網路的一環,躍入世界版圖。
荷蘭人為開發台灣,建立水利系統,帶來農業工具,新的物種,譬如樉子(芒果),荷蘭豆,番仔椒(辣椒)及水牛,番仔火,肥皂(SAVON)等。台灣因此才由打獵捕漁的氏族部落社會,進步到初級的農業社會。
過了二年,1626年,在菲律賓的西班牙人恐怕荷蘭人佔領台灣,會影響日本,澳門與菲律賓的商業,因此,派兵佔領基隆,淡水等地方,直到 1642年才被荷蘭人趕走。
1642年,荷蘭人船長 TASMAN 發現紐西蘭北島,是海中一個島嶼,荷蘭文叫做ZEELAND。但是18年前的1624年,荷蘭人已把台南安平一個沙洲叫做 ZEELANDIA(音譯熱蘭遮城),而澳洲北島是新發現的島嶼,衹有加上 NOVA,是新發現的海中小島的意思。100多年後,1769年,英國船長庫克來到這裡,把名字改成英文的 NEW  ZEELAND,音譯紐西蘭,沿用至今。
台灣人與日本人,法國人
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人。鄭成功是明朝時代的人,與1644年佔領中國的滿州人對抗。1683年,鄭成功的叛將施琅接收台灣,但是康熙皇帝並不想要,因為台灣這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得,失之無所損」,拿他幹嘛?因此,大清帝國對台灣是消極放任,台灣成了「化外之地」。直到 1874 年的「牡丹事件」,日本海軍中將西鄉從道領軍進攻台灣,竟因瘧疾,日軍索賠後撤軍。大清帝國此時才驚覺台灣的重要,派沈葆禎來台灣「開山撫番」。
又過了30年,1884年,清法戰爭,法軍進攻基隆。又因瘧疾與霍亂等,孤拔將軍也病死澎湖,法軍退走。1885年,大清帝國乃派劉銘傳為台灣第一任巡撫,積極建設。1891年,劉銘傳被撤,邵友濂接任。邵又消極無為,建設停擺,直到1895年,大清帝國因甲午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因日本的建設,脫胎換骨,向現代化邁進。
最重要的是1908年的縱貫鐵路的開通,好像打通任督兩脈,人就活絡起來。再來是1934年的日月潭的水力發電廠與嘉南大圳的完成。台灣開始電氣化,也就是工業化。台灣因日本的建設,由初級的農業社會進入到高級的農業社會,又由高級的農業社會,進步到初級的工業社會,生產罐頭等。不過,談到台灣的現代化,事實上,在30多年前的 1860 年就開始了。
台灣人與英國人,蘇格蘭人
1858年,英法聯軍,清朝戰敗,簽了天津條約,開放台灣的淡水,安平為通商口岸,傳教士也可合法來台傳教。傳教士帶來了西方的醫療系統,教育系統,他們創立醫院,學校,報紙,印刷等現代化的事業。
1865年,馬雅各(JAMES  L.  MAXWELL)先在台南友愛街傳教,看病。過了 7 年,1872年,馬偕(GEORGE  L.  MACKAY)在北部淡水,宜蘭等地傳教,治病,拔牙齒。其後陸陸續續有數十個傳教士醫生到台灣服務,影響台灣極為深刻。
他們創立的馬偕醫院,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真理大學,長榮大學,彰化基督醫院,第一間盲人學校等都還在運作。林茂生、蕭泰然,城仲模,高育仁,田弘茂等都是長榮中學的畢業生。那時的長榮中學是全台灣最好的,因為老師多是英國人。
商業方面的影響更是巨大。台灣與世界經貿體系接軌,貿易興隆。尤其是茶業行業的開創,為台灣造就了大量就業機會,創造了很多的外匯。台灣茶葉的開創人陶德(JOHN  DODD),也是英國人 ( 其實是蘇格蘭人 ),請李春生幫忙,先在淡水,後來搬到大稻程。到 1881 年,北部的茶與樟腦,出口甚至超過中南部的米與糖。也因此,經濟重心由南部移轉至北部。政治中心也因此轉移至北部,直到今日。
台灣開發還影響了社會階層的變動。過去客家人地位不如閩南人,因為茶葉,樟腦業的興盛,客家人經濟好轉,地位大幅提升,以後客家意識逐漸強化,不但左右台灣政局,台灣也成為世界客家文化的中心。也因為開港,外國人進來,需要人翻譯,跑腿,也因此,產生一些買辦階級。這些買辦階級,後來多成巨富,如大稻程茶業行的李春生等。
因為淡水港在北部,安平港在南部,所以後來就稱北部來的人是「頂港人」,南部來的是「下港人」。台灣有諺語稱「頂港最出名,下港有名聲」。其實是說那時候不管頂港,下港,生意攏作卡嚇嚇叫,生利蓋旺。
有一點要特別提的是,這些醫生傳教士,大都是蘇格蘭人。譬如馬雅各,馬偕,李庥,萬巴德,甘為霖,巴克禮,蘭大弼等,全部都是蘇格蘭人。
總之,台灣是多元族群的組合,絶對不是單一的中國血統,這是台灣人首先必須釐清的事實。
(作者為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創辦人之一)
1872年,馬偕(GEORGE L. MACKAY)在北部淡水,宜蘭等地傳教,治病,拔牙齒,創立醫院。   圖:翻攝自Google Ma© 由 新頭殼 提供 專論》台灣人是龍的傳人?來看歷史上台灣與世界各國的互動 https://bit.ly/3qiPXpW


研究團隊自關島北部的瑞提迪恩(Ritidian)遺址發掘出兩具史前人類骨骸,發現其親緣關係與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坎卡奈族及台灣的阿美族最接近,並得出關島原住民的祖先是從台灣遷移到菲律賓、最後渡海到關島的結論。(圖取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頁pnas.org)
跨國團隊分析古DNA 證實關島原住民祖源為台灣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henGOm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4日電)台灣考古學者洪曉純參與的跨國團隊,經古DNA分析,發現關島原住民的親緣關係與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坎卡奈族及台灣阿美族最接近,證實關島原住民的祖源可追溯至台灣。
來自台灣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洪曉純與關島大學教授Mike Carson、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教授Mark Stoneking等人合作的跨國團隊,在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支持下進行考古發掘研究。
洪曉純告訴中央社記者,馬里亞納群島位在台灣東南方,離最近的菲律賓約2000多公里,包括關島、塞班島等島嶼都在其中,根據過去研究可知,史前人類最早在3500年前就到達馬里亞納群島,但第一批島民是從哪裡來,考古學家則意見不一。
考古學者在關島北部的瑞提迪恩海灘洞穴遺址發掘出史前人類骨骸,經由古DNA分析,證實關島原住民的祖源可追溯至台灣。(洪曉純提供)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傳真 109年12月24日
研究團隊於2016年自關島北部的瑞提迪恩(Ritidian)海灘洞穴遺址發掘出兩具史前人類骨骸,並進行古DNA分析對比,發現其親緣關係與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坎卡奈族(Kankanaey)及台灣的阿美族最接近,並得出關島原住民的祖先是從台灣遷移到菲律賓、最後渡海到關島的結論,研究成果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站。
跨國團隊分析古DNA 證實關島原住民祖源為台灣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henGOm
洪曉純指出,近年來學者經由古DNA研究,證實台灣是南島語系的祖源地2018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古DNA實驗室也證實她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史前遺址挖掘的人骨,與台灣阿美族的親緣關係最近,這與她多年來考古學研究獲得的結論一致;目前可確定南島語族在4000年前從台灣遷移到菲律賓後,有一支向東遷移到關島及塞班島等地區,其他族群則向南擴張到印尼及太平洋上的群島
洪曉純表示,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站刊登的最新研究也間接證實關島史前島民的航海能力,在3500年前就能駕馭2000多公里的遠洋航行,也是當時全世界最遠距離的跨海航行。(編輯:謝雅竹)1091224跨國團隊分析古DNA 證實關島原住民祖源為台灣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henGOm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5千年前海洋台灣/早就透過玉器貿易輸出「南島基因」
許銘洲/綜合報導 2017-12-17 04:00
台灣衛星圖。圖片取自/美國NASA航太總署/Wikimedia Commons
台灣衛星圖。圖片取自/美國NASA航太總署/Wikimedia Commons
基於重塑台灣親海歷史與文化,並推動台灣邁向主權獨立,自由民主海洋國家願景,由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Ocean Taiwan)、文化部與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於12月16日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展演廳舉辦「2017海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 」。海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從2015年於中央研究院開始舉行,前2屆都是廣泛針對海洋各種面向進行研討,今年則聚焦於「台灣歷史文化與親海歷史」的聯繫關係。
目前於維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教授台灣史,荷蘭前外交官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博士, 在昨日研討會中提出,「台灣:海洋國家」觀點,他認為台灣早期原住民於5千年前(即約為西元前3千年),開始在太平洋進行「大遷徙」(Great Migration)。從相關地圖資料顯示,台灣南島語族在太平洋海地域分布狀況盛極一時,其擴散範圍遠及今天的紐西蘭,以及夏威夷群島。台灣人的海洋視野,以及對外的貿交流活動,數千年來始終與世界維持開放關係,甚至一直到17世紀荷蘭據台時期皆未曾中斷。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於專題演講內容明確指出,(數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位於台灣北部的大坌坑文化,一路發展演變為今天的「台灣原住民族。」…,該新石器文化後續的發展、變異,也代表著南島語系人群,在台灣與東南亞島嶼、東南亞半島的形成與分化;台灣南島語族(文化),還進一步成為「東南亞、(西)太平洋區域的構成基礎。」
劉益昌的講題,「從台灣出發的海上南島玉路」內容提到,透過出土的玉器文物顯示,台灣南島族群與台灣以外持有玉器族群之間的關係為「台灣史前文化(成為)其他南島族群的『祖源』」;透過其它研究面向,例如基因、文化要素,以及語言,皆可得到同樣結論
大坌坑遺址,為台灣一級古蹟,位於今台灣新北市八里區埤頭里公田聚落南方,海拔約30至40公尺的緩坡上。根據考古發掘的報告,該遺址的年代在距今約7,000-4,700年之間,為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期的一層文化。該文化不但是最早可以辨認出來的南島語系祖先(台灣原住民祖先)原型文化,同時也是台灣農業最早的起源地。
劉益昌教授也指出,從台灣出發的海上南島玉路,不僅只是一系列貿易活動路線;更是「台灣南島祖先,透過玉器流通,將海洋文化基因(在太平洋諸島)散播開來。」
劉益昌進一步指出,「南島玉路」的輸出途徑,是由多個航向出發;台灣當時也成了東南亞沿海國家的「玉器工藝」中心,而且台灣玉器生產重鎮,是位於台東而非今天的西部;所以,從史前史角度而言,應該採取「從東部看台灣」的思維。
劉益昌還說,當時的台灣人,甚至在國外的玉器貿易地點設置生產工廠,部份玉石半成品,則由東台灣運過去,抵達當地後再進行細緻加工。由於玉器的輸出與傳播,甚至誕生了新的台灣原住民族;劉益昌教授大膽舉例指出,東部較新的人種阿美族,可能是當時生產玉器的台灣人,在異地與東南亞國家居民通婚之後,所帶回來的新興民族。他並指出,台灣史前時期,已具備生產青銅器、瑪瑙、以及煉金、煉鐵等高溫生產的技術與能力
(12月16日由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主辨的「海洋國家永續發展論壇」。張家銘/攝影)


 

中國人說謊的文化?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一、又再搞血緣民族論?
根據11月15日民報的報導,中國考古界在位於福建平潭的殼丘頭遺址(Keqiutou ruins)上,發現了為數可觀的石斧。他們認為這類初級的人工製品,跟台灣新北市八里區的大坌坑遺址(Dachakeng ruins)所發現的工具相似。中國社科院學者趙志君(音譯,漢語拼音為Zhao Zhijun)指出,從殼丘頭遺址所挖掘出土的重要證據顯示:台灣與福建在新石器時代,有著「緊密相連」關係。而福建博物院研究員范雪春(Xuechun Fan)則進一步(露骨)指出,平潭殼丘頭遺址出土文物顯示,約在7,000年前,古代祖先從殼丘頭跨越海峽抵達台灣,因此「中國大陸」才是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
看到這一則報導,多數人的反應應該是中國的統戰好像老是圍繞在血緣民族論上。本來,漢文化是台灣多數人的主流文化,國民黨與共產黨也因此皆主張,台灣的先民是從中國的福建與廣東過去的,所以台灣當然是中國的一部分。最近這幾年台灣人血液的研究已使人們很清楚知道85%的台灣人有原住民的血統,而台灣史的研究也很清楚告訴台灣人說漢人是藉著武力鎮壓原住民,並把原住民同化而具有優勢的。因為歷史真相的呈現與多元文化主義的尊重,台灣人現在也像紐西蘭一樣,大都認同原住民文化是我們珍貴而應善加保存的文化。這個時候,中國考古界突然間要透過「政治正確」來認定福建才是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未免讓人家有許多的聯想。
其實平潭殼丘頭遺址的考古是什麼呢?外界還沒有看到之前,我們無法置評。但是僅憑一些石斧就要認定才中國是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那可是會笑死人的結論。即使我們認為平潭殼丘頭遺址是與大坌坑遺址同源,但這就可以證明中國才是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嗎?如果整個福建、浙江乃至廣東不是可以到處發現類似平潭殼丘頭遺址一般的遺址,而要說平潭殼丘頭遺址是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那麼這個論據就根本站不住腳的,因為一個單點遺址是如何產生的呢?難道像孫悟空一樣,是從石頭爆出來的嗎?如果沒有足夠的遺址做為佐證,而只以一個單點遺址就認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那就真的是大笑話。沒有其他遺址支撐的單點遺址,如果要加以解釋的話,其實我們也可以說,台灣的原住民跑去福建定居下來,被當地的漢人(抱歉,當時尚無漢人的形成)給消滅掉了。更何況大坌坑遺址與平潭殼丘頭遺址的關係如何?都還不知道呢。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是中國統戰的伎倆,反正如毛澤東所說的,謊話講一百遍,就變成真理了。
二、中國人說謊文化形成的歷史因素
美國人自尼克森總統與中國交往以後,不知道被中國欺騙了多少次,吃了多少虧,到現在才恍然大悟。因此,在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與中國人交往,就必須要防著。但重點是中國人為什麼會形成說謊的文化呢?筆者嘗試從歷史發展中的各種因素要去找出答案,或許這些答案可讓各位了解其中的原因。
(一)中西知識結構與宗教精神的差異
1、西方從邏輯、辯證進入認識與東方從道德進入認識之不同
西方哲學的思想可以說起源於希臘,希臘的哲學家們認為真理並不是能夠為一般人所知道,只有神才能知道,但是他們卻努力要去追求真理的真面目,這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就是所謂的「愛智」這種精神經過泛希臘化的時代、羅馬帝國的時代、中古世紀的時代,傳承至近代到現代,西方的哲學家與思想家們就以不同的方式去追求真理,或者是用同樣的精神要去否定真理,這種精神在長時間的歷史發展當中,就內化到西方人的性格以及文化裡頭,以論爭、辯證乃至邏輯論證來探討事情,就成為西方人思考與語言表達之重要方法。
相對於西洋哲學來看,在中國,邏輯學與認識論的發展幾近於零,這是中國思想的特色,中國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一開始就進入道德論,難產生脫離道德觀點而以客觀態度討論事實的精神,因此沒有辦法像西洋的知識分子一般去追求真理,這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特色。
2、西方人的宗教涵養與中國缺乏對宗教的畏懼
在羅馬帝國時代,西方人接受了以猶太教為母胎所產生出來的基督教。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基督教的教會就成為西方文化的繼承處以及傳承處,基督教透過教會組織對日耳曼民族進行教化,使得基督教成為西方人的精神糧食。透過基督教的影響,使得西方人有很深的宗教涵養,他們對上帝所創造的外界事物抱著敬畏之心,而這種敬畏之心也就使他們很容易產生謙卑以及將宗教命令與道德命令內化的傾向;面對著同樣是上帝所創造的子民,也就很容易產生彼此是同胞的思想,並因此容易產生對他人=上帝的創造物加以尊重、敬畏的思想
相對的,儒家思想重視現實的人生,不談及鬼神以及宗教的事物,儒家思想雖然強調慎終追遠與祭拜祖先,但這並不是為了宗教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安撫祖先的亡靈所實施的宗教祭拜行為,而是為了建立家族倫理,並將家族倫理擴張成為統治的倫理,因而重視祭拜祖先的教化效果,這是將祭拜祖先當作一種統治手段的顯現
因此,在沒有宗教強力的影響之下,就容易養成個人對於外界事物沒有敬畏的個性。佛教雖然從印度傳入中國,但是在面對儒家思想強力的杯葛與壓制之下,佛教就被中國的王朝政權加以體制化,使得佛教很容易成為中國政權的統治工具,而沒有辦法深化中國人的宗教素養與涵養。也因此,佛教無法像基督教一樣,讓中國人產生對萬事萬物的敬畏心理。由於中國沒有很深的宗教文化,所以任何人都可假借替天行道,以易姓革命把皇帝幹掉,使中國的政治不斷陷入一治一亂的家天下獨裁統治當中,而說謊會受到宗教的制裁之效果自然就很難存在
(二)內部殖民的形成與一亂一治的循環
1、內部殖民現象
漢文化是以東洋專制主義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東洋專制主義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維特福高(Wittvogel)對於中國社會的解釋,他認為在這個體制之下,整個權力形態是一個人掌握,人民的主體性因為暴力政治的實施而被剝奪,並使人民成為一個依附家族而不懂公共道德的私人,而東洋專制主義的統治者就是皇帝的臣下——官僚階級東洋專制主義之所以形成,是因為背後有儒家思想做為政治統治所需要的意識形態儒家思想把人分成「君子」與「小人」,君子就是統治階級的知識分子,為了使知識分子的統治能夠理想,君子有君子應遵守的道德,要「內聖外王」,成為人民的牧民官,而小人因此就須具有服從於君子統治的道德規範。這一套統治的意識形態,在漢武帝以後就未受到挑戰,宋朝以後,這套意識形態並透過科舉制度,使漢人因為經濟實力與政治地位而被清楚分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亦即地主階級才有能力培養讀書人,讀書人因為科舉而成為官僚——亦即統治階級,而非統治階級的被統治者則被稱為庶民或老百姓。這兩者長期共構就形成「統治者鄙視被統治者的文化結構」與政治上的「內部殖民」現象。
2、說謊文化在不斷的敵我對抗當中必然產生
在上述這種內部殖民的結構之下,並無法產生同胞愛的思想,反而使「敵我對立」的結構不斷產生,而「敵我對立」的結構也是不斷產生改朝換代的根本原因
在沒有追求真理的文化背景下,以泛道德的觀點對人之行為進行評價的「春秋大義文化」,在一亂一治的改朝換代之下,就很容易產生語言暴力。孔子作《春秋》,而《春秋》三傳之作者認為,《春秋》的一語一句,都是對政治行為有所褒貶,於是對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的個人行為,就常以適用於禽獸、夷狄的字眼來做評價,這就造成了漢人語言行為中深藏著侮辱人格乃至人身攻擊的特色。而在這種內部殖民的關係上,從事權力鬥爭的人必須以統治者的身分獲取正統的大義名分,如此即可對政治對手用盡各種殘酷之手段將之消滅。尤其在權力鬥爭過程當中,在這種「春秋大義文化」的影響之下,透過各種謊言想辦法使對方淪為「人人得而誅之」、「禽獸不如」、「萬惡不赦」之人或是惡勢力,是建立自己大義名分最重要的手段。相對地,建立「自己是以拯救天下眾生為己任的虛偽賢君文化」也就跟著產生。說盡各種謊言偽裝自己,在這種虛偽賢君文化之下是必然產生的,這就造成大騙者取天下,小騙者求生存的現象。

 

中國人說謊的文化?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https://goo.gl/xmxt4N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東方專制主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7uEwbs
專制主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m9YP7i

 

 


中國學界/發動南島民族發源地在福建「正統保衛戰」!
許銘洲/綜合報導 2017-11-15 12:10
中國學界本月8日於福建平潭縣成立「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福建地理位置圖/取自維基百科/By TUBS
中國學界本月8日於福建平潭縣成立「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福建地理位置圖/取自維基百科/By TUBS
讓人笑翻了!活跳跳南島語族明明就在台灣,中國學界近來卻力爭南島民族的真正祖國, 其實是在福建。中國連考古領域也想證明,它才是台灣民族的源頭!位於中國福建平潭的「南島語族考古國際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ustronesian Archaeology),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以及福建博物院的領導之下,將進一步發掘確認,南島語族的發源地是否源自中國福建?讓人質疑的疑點之一,「南島語族考古的國際研究中心」,怎麼會由中國主導,難道中國考古界要透過「政治正確」,認定福建才是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
「國際性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本月8日已正式在福建平潭縣平原鎮揭牌。《中國日報網》11月9日,刊登一篇報導,名為「中國學者找尋南島語族的起源」(Chinese researchers seek origins of Austronesians),其內容指出,擁有數億人口的南島語族,分布範圍包括東南亞海洋國家、紐西蘭、南太平洋島國,甚至遠及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等地。
過去的考古研究成果,相關論證多數支持台灣為南島語族的起源地;不過,學術圈全新觀點,近來逐漸浮上檯面,並暗示台灣「很可能」只是南島語族遷徙的一個中途站(a mid-way station),真正的發源地應該往「中國大陸」方向前去探索。
位於福建平潭的殼丘頭遺址(Keqiutou ruins),中國考古界發現了為數可觀的石斧,這類初級的人工製品,跟台灣新北市八里區的大坌坑遺址(Dachakeng ruins),所發現的工具相似。
大坌坑遺址,為台灣一級古蹟,位於台灣新北市八里區埤頭里公田聚落南方,海拔約30至40公尺的緩坡上。根據考古發掘的報告,該遺址的年代在距今約7,000-4,700年之間,為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期的一層文化。該文化不但是最早可以辨認出來的南島語系祖先(台灣原住民祖先)型文化,同時也是台灣農業最早的起源地。
福建將成為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
中國社科院學者趙志君(音譯,Zhao Zhijun)指出,從殼丘頭遺址挖掘出土的重要證據顯示,台灣與福建在新石器時代,有著「緊密相連」關係。
福建博物院研究員范雪春(Xuechun Fan)則進一步(露骨)指出,平潭殼丘頭遺址出土文物顯示,約在7,000年前,古代祖先從殼丘頭跨越海峽抵達台灣,因此「中國大陸」才是南島語族的真正發源地。
中國《人民網》文化頻道報導指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以及平潭綜合實驗區聯合成立的「國際南島語族考古基地」,目前位於平潭的平原鎮上攀村,距殼丘頭遺址不到1公里處。中國學界將以「殼丘頭遺址」聚落群為中心,發揚中國東南沿海史前文化,並將其打造成為國內外,南島語族研究成果與交流的學術平台。
人民網指出,國際學術界所指的南島語族,是一群說著同屬南島語系1,000多種語言的龐大族群,人口約2.7億,分布範圍極廣,東至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西到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今天的夏威夷和台灣,南到紐西蘭。換言之,紐西蘭北島上的毛利土著,以及夏威夷沙灘上跳著草裙舞的美麗姑娘,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卻有著源自「中國大陸」的共同祖先與故鄉。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中國起源說! 自稱福建為南島民族發源地
分享中國起源說! 自稱福建為南島民族發源地到Facebook 分享中國起源說! 自稱福建為南島民族發源地到Line 分享中國起源說! 自稱福建為南島民族發源地到Google+
過去的許多研究論證指出,台灣為南島語族的起源地,但近幾年來中國極力想證明,福建才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圖擷取自維基百科)
2017-11-15 14:3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過去的許多研究論證指出,台灣為南島語族的起源地,但近幾年來中國極力想證明,福建才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
中國學界:台灣只是南島語族的「中途站
據《中國日報》報導,過去研究一直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但最近中國學界有一個新觀點,認為台灣只是南島語族遷徙的「中途站」,真正的起源地是中國。考古學家在中國福建平潭的殼丘頭遺址發現許多人工石製的手斧,該文物類似於台灣大坌坑遺址所發現的工具。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趙志軍表示,從這項重要的證據顯示,新石器時代時期福建和台灣有著密切的連結。福建博物院研究員范雪春則說,該發現證明,古人可能在約7000年前越過台灣海峽到台灣,中國確實是南島語族的原始家園。
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
中國《人民網》報導,早在距今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福建平潭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在這裡發現的距今6500至5500年的殼丘頭遺址是福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著名的考古學家張光直認為稍晚的台灣西海岸的大坌坑文化的來源要追溯至此,兩者相似的文化面貌說明其同為南島語族最早的源頭。
報導提導,國際學術界指南島語族是一群說著同屬南島語系的1000多種語言的龐大族群,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族群,人口約2.7億,分布範圍極廣,東到太平洋東部的復活節島,西到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北到今天的夏威夷和台灣,南到紐西蘭。換句話說,紐西蘭北島上的毛利土著和夏威夷沙灘上跳著草裙舞的美麗姑娘看似毫無關聯,實際上卻都源自於「中國」的共同祖先和故鄉。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原鄉驚豔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四月 15日, 2017
頭目用古陶罐.排灣族。
木根男.排灣族。
貝珠衣.泰雅族。
臺灣本土藝術首推原住民藝術,不論從歷史、文化層面來看,其多樣化與獨特的民族特色,都令研究的學者專家驚豔不已。
臺灣原住民文化著名研究者與收藏家、也是享譽國際的抒情抽象畫大師陳正雄指出,原住民藝術是揉合族群生活經驗及歷史記憶的藝術創作,當中刻劃著原住民族對祖靈信仰、歷史社會、及文化認同的靈魂。陳正雄說,雖自日據時代以來,臺灣原住民社會變遷迅速,致使文化流失的現象頗為嚴重,但仍不掩其文化所散發的強韌生命力,並以不同於其他民族的方式,豐富的詮釋多采多姿的藝術風華。
臺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
澳洲國立大學考古學家貝爾教授在1991年提出「南島民族遷徙論」中闡述,臺灣原住民的祖先以獨木舟航行的方式,在約六千年前從中國的華南地區移居至臺灣,後約在一千年前開始往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群島遷徙。此論述近三十年廣受語言、考古、遺傳基因、及構樹等專家採納,間接使得總人口數達三億八千萬,語言超過一千二百種的南島語族發源地-臺灣,成為研究南島民族的重鎮。美國加州大學語言學家戴蒙教授2000年曾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中撰文直指「這是臺灣獻給世界的禮物。」也奠定「臺灣是南島語族的原鄉」的地位。
曾經是臺灣第一座原住民博物館創辦人的陳正雄指出,臺灣原住民極富藝術天賦且水平甚高,他們所留下的許多燦爛輝煌的藝術品,在世界「原住民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分量。陳正雄說,臺灣原住民最精彩絕倫的就是「原住民藝術」。他解釋所謂「原住民藝術」,指的是未受到歐洲及東方兩大文明所支配的文化,其民族自我的創作表現,其間可概分為雕刻、衣飾、陶器、及編器四大類。
雕刻及織繡 原民藝術精髓
臺灣原住民族在藝術領域的表現上各擅其場,如排灣族群、雅美族、噶瑪蘭族就精於雕刻。其中排灣族群(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與生俱來的藝術才能,再加上社會階級制度,造就出豐富、多元的階級生活藝術。而位於蘭嶼的雅美族更因與世隔絕的地理位置,避開外在的動盪環境與文化衝擊,使得雅美族的雕刻風格雖不若其他民族華麗、精美,但樸拙的線條與簡約的技法,更洋溢原始時代純真的情感與旺盛生命力。陳正雄說,他們的雕刻沒有文明人的虛偽矯飾,造型真摰而率直,尤其原住民藝術特有的巫靈色彩,散播出令人心生敬畏的神祕氣氛。
原住民的生活習俗中男人負責狩獵,女人則必須精於織布及刺繡,故原住民的織繡自古以來就相當發達,其中又以泰雅族、平埔族、及排灣族群最為出名。陳正雄驚歎表示,在人類編織的織布中,排灣族群的織布精美程度,與世界一流織布相較並不遜色。此外,排灣族群使用的紋樣出自於內心情感的表徵,譬如他們信仰人頭蛇身及祖靈崇拜,就會將這些元素不斷變化運用,不僅每件織品都是唯一的創作,其在色彩運用的調和性及不規則、無束縛式複雜織法,都呈現出極為精湛的工藝。
值得一提的是,現今頗受研究原住民藝術學者及收藏家重視的珠繡,在當時也是相當盛行的織繡樣式。以貴重的貝珠衣裙為例,泰雅族把向漢人購買的貝殼切成圓筒細片,再磨成貝珠,成串的縫於衣服及飾品上,成為近年收藏家視為極品珍藏的「貝珠服飾」。
原民藝術 對人類貢獻卓越
陶器,在原住民的認知中是具有超自然能力,對陶器大多充滿敬畏之心。而最珍貴的陶罐往往由大頭目或貴族階級所擁有,並由持有的數量及紋樣來判別地位及權勢的高低。陳正雄解釋,一個陶罐的好壞決定於紋樣,其中最珍貴陶罐的紋樣是蛇形紋,其次是雕刻陰文蛇形,再其次是變體蛇形。
但論及原住民使用最廣泛的器物莫過於「編器」,除日常生活需求外,女人們更透過竹籃手藝展現高超的技巧與天生的美感。有類似古代中國「爵」的籃器;有樣子像「瑗」,由兩個同心圓組成的環器;也有依著葫蘆的外型編制的籃器。陳正雄說,編器多用竹、籐為主,而各族都有象徵該族風格的編器,造形及編法豐富多變、花樣繁複。
人類追求美感是天性,原住民藝術對人類美的拓展在其分布廣泛的影響下,更有其卓越不可替代的貢獻。陳正雄嚮往地說,每每觀賞原住民藝術品時,由衷的對未經文明洗禮的南島族群所展現的心智精華感到敬意,另一方面追思已消逝的古老社會,在時間巨輪的無情碾壓下,仍有傑出可傳世的不朽藝術品,為人類留下無價的文化傳承


 

他們的祖先都來自台灣
2016-10-07 06:00
推文到plurk

台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這一學界近年逐漸形成的見解,本週再度獲得證實。一項由澳洲主持,美國、德國及愛爾蘭學術機構共同參與的研究指出,以新技術比對南島民族的共同祖先拉比塔(Lapita)人所遺骨骸DNA,證明他們三千年前來自台灣或菲律賓北部。國際知名且權威的《自然》(Nature)期刊本週二刊登這一研究結果。
南島民族是泛指包括遍及台灣(最北)、紐西蘭(最南)、復活節島(最東,南美外海)和馬達加斯加(最西,非洲外海)人口近四億、使用一千兩百種語言的族群。在沒有現代航海技術的年代,他們從何地出發,如何以獨木舟怒海航行,憑藉對水文、天文的掌握及高超的航海技術,克服汪洋阻隔,逐步擴及太平洋、印度洋的眾多島嶼,一直是迷人的研究主題,引發學界廣泛重視。
台灣被認為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是從考古、語言及人類學的證據推論而成學界有「出自台灣」(Out of Taiwan)說,主要是因台灣有多元豐富的南島語言,原住民具山林燒墾、繩紋陶器及檳榔、小米、芋頭等生活文化特徵,加上考古及DNA的比對,都是有力佐證。還有學者從構樹(台灣俗稱鹿仔樹,樹皮可造紙、織布)的「共生物種」角度切入「出自台灣」說;並指證南島民族卓越的航海能力是在台灣,特別是嘉南平原所發展精鍊而成。
台灣是南島民族原鄉這一屢獲印證的事實,不僅值得大書特書,還應善加珍惜,發展成我們寶貴的文化資產。
最基本的,台灣在文化上是發祥地,不是邊陲。在美麗之島長遠的發展史中,不斷有外來政權把台灣視為偏鄉,對原住民橫加貶抑。事實上,即使如今居人口多數的漢人,到台灣最多也不過四百年,相形之下,考古證據顯示,原住民在這塊土地活動可追溯到八千年前。以此觀之,戰後至今一直有掛著「中國」的政黨及政權以「我們都是中國人」、「中華民族一份子」強要人民認同,所憑藉的是強勢力量,絕非歷史事實,難以持久;台灣人也不會放棄當自己土地主人的權利,且已表現於主體認同及價值,年輕人特別明顯
誠然,在經歷長年同化政策之後,原住民文化已然式微,台灣原住民語言且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定瀕臨不同程度的滅絕危險。不過,以猶太民族把曾滅絕兩千多年的希伯來語復活為典範,振興原住民語言文化只要有心,並非不可能。同樣重要的,有如李登輝前總統本週二在長老教會演講所強調,不要以先來後到的年代順序,做為是不是台灣人的判準;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透過「釐清歷史真相」,超越過去的恩怨,追求國家正常化,以台灣之名而存在。
台灣既擁有南島文化這一瑰寶,振興之道端視是否真下工夫。這方面可為之事甚多,至少有兩項可懸為目標。其一是發展台灣為南島文化研究重鎮。以台灣具備南島民族起源地的優勢,多族群多語言的南島民族是文化知識寶庫,國際學界興趣深厚,我們自應投入更多學術經費及資源加強研究,包括跨國及科際合作,長期必將有成。一旦台灣的南島文化研究地位建立,在新南向等長遠的文化、外交、經貿外溢效應,亦將彰顯。
其次,南島文化重鎮也可發展成台灣觀光亮點。日本吸引不少國人觀光,而且一去再去,精緻而可親的文化是箇中要素。南島文化有其樸直自然的特色,成為南島文化重鎮的台灣,也可近悅遠來,吸引來自各方觀光客。事實上,夏威夷早有範例,它有南島文化一支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中心,邀集來自夏威夷、斐濟、薩摩亞、東加、大溪地、紐西蘭等國南島民族,展示並表演南島文化、藝術、工藝,且發展成主題樂園及動態歷史博物館,由大學經營,五十年來吸引三千多萬遊客,是夏威夷熱門景點之一。台灣的花東等地,山水優美,且多原住民之鄉,在靜態的史前博物館之外,如能再建設類似南島文化中心,既有精緻文化的門道,也有主題公園的熱鬧,將是台灣邁向有特色、世界級文化觀光嶄新未來的開始。

----------------------------------------------------------

發現亮島人 南島語族起源前推

【中央社╱馬祖29日電】
2014.09.29 07:36 pm

馬祖在2年多前,發現8300多年歷史的「亮島人」骨骸。學者今天說,這代表南島語族起源從6000多年,往前推到8300多年前

民國100年7月,軍方在馬祖亮島舉辦登島6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受邀出席的連江縣長楊綏生在登島後,發現島上部分地方滿遍布貝塚,認為極具考古價值。

在活動結束後,楊綏生把這樣的發現告訴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陳仲玉,軍方隨即與連江縣政府聯手配合陳仲玉調查與挖掘。

「這一看不得了!」,陳仲玉表示,島上除了有大面積貝塚外,團隊先後還發現兩具骨骸,命名為「亮島人1號」與「亮島人2號」;經送往德國DNA萃取之後,「亮島人1號」被測定為男性,距今已有8300多年歷史,基因上接近部分台灣原住民及東南亞的南島語族。

女性的「亮島人2號」,距今也有7500多年歷史,被認為是中國大陸和中南半島部分原住民的祖先

由於這些人類考古學上重大的發現,關係著南島語族遷徙歷史的改變。楊綏生與陳仲玉今天帶領10多名國際相關學者親自登上亮島,前往遺址考察。

陳仲玉表示,「亮島人」骨骸的發現,最大成就在於當時團隊身穿防護衣,小心翼翼、可說是以零污染方式,將骨骸送往德國成功萃取出DNA。一般南島語族起源與分化過去推論約在6000年前,但從「亮島人1號」8300多年歷史確定之後,又將南島語族的起源往前推到8300多年前。

南島語族的起源與分化,在考古學上有許多不同理論,也有人認為台灣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亮島人」骨骸歷史經過科學判定確定之後,有學者認為,可以推翻台灣或東南亞島嶼是南島民族發源地;但陳仲玉與同是中研院語言學研究員的李壬癸並不認同。

陳仲玉認為,目前現階段雖然無法推翻「起源於台灣論」,但「南島民族在東南亞島嶼起源說」一定被推翻,因為台灣人是從中國大陸來。

李壬癸說,不管是從國際語言學還是考古學證據,都顯示南島民族約在5000年從台灣擴散出去,所以「起源於台灣論」還是成立

他表示,至於「亮島人」是何種種族?可能他們就是台灣所有南島民族的祖先,但這樣的歷史已不是南島民族,可能要稱為前南島民族。

參與考察的美國籍DNA專家史東金(MarkStoneking)說,亮島考古團隊當初在挖掘骨骸時,妥善謹慎、罕見身穿防護衣,沒有造成污染,是成功萃取出DNA,並保有原始相關資料的重要關鍵之一。

【2014/09/29 中央社】@ http://udn.com/

-----------------------------------------------------------

遠古時代台灣人對世界的貢獻

2014-07-13
◎ 陸中衡、林媽利
最近,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研究團隊在BMC Genetics 2014,15:77發表用台灣人的父系血緣(Y染色體)之變異性研究台灣人與周圍族群的關係。
台灣民眾一般對「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這研究假說非常熟悉。其實人群的遷移並不僅止於單方向的移動,本篇論文不只證明人群由古東南亞大陸(包含巽他大陸),經由台灣,再遷移到東南亞海島(菲律賓、印尼)、大洋洲的路徑;也指出,東南亞大陸、中南半島的族群也可經由馬來半島到達西印尼群島,然後人群再由海路往北走,經菲律賓到達台灣。當然這些結果是觀察不同類的父系血緣所下的結論;而台灣的不同族群也因著攜帶不同類的父系血緣而看出以往不同的族群歷史。
舉例來說,如阿美族的父系血緣O3a2c*,就被我們及國外學者證明是與波里尼西亞的東加王國人民有關。而布農族的父系血緣O2a1a則與中國的百越族、中南半島、西印尼的族群關係較密切,卻與太平洋上的所羅門群島、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的族群關係較遠。然而在台灣南部高山原住民中常見的父系血緣O1a2,雖然該血緣是由台灣出走,往東南亞海島、再到大洋洲的路線,卻同時出現在太平洋上的所羅門群島及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的人群中。這原因就在於由中南半島族群來的O2a1a及由台灣族群來的O1a2血緣分別由上述兩路徑到達西印尼群島後,就合併並朝東西兩向往太平洋及非洲東岸遷移,而這些族群的O1a2血緣其實最早是來自台灣的。平埔族的父系血緣分類雖然看起來與漢人較類似,但若探究其細分的血緣是否也存在於別的族群,發現平埔族中七十七%的父系血緣是其所特有的。這代表平埔族父系血緣的來源雖然與漢人相近,但經過約六千五百年的分隔,已形成台灣平埔族所特有的父系血緣。
不論是考古的文化遺跡或遺傳的血緣標誌,都讓我們了解台灣人在遠古時期其實是非常活躍的。南島語族的分佈:從亞洲到大洋洲、到非洲;台灣玉在南中國海沿岸各地區的分佈,都顯示在好幾個史前時期,台灣人站在風頭浪尖,引領一個個大時代的開展。祖先留下來的血緣仍流在我們的血液中,做為海島的子民,那七十一%的地球面積更是我們的舞台吧!
(作者為馬偕醫院研究人員)

-------------------------------------------------------------------------------------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成大:台灣早有種植小米文化,基因與中國品種關聯極小
▲成大生科系教授張松彬從小米研究展看見小米與原住民文化歷史關聯。 (圖/成大網站)

地方中心/台南報導
小米與原住民的飲食文化息息相關,考古研究得知,台灣原住民在3千600年前已開始食用小米,小米品系頗多,單外觀的穗形、大小就有許多差異,成功大學研究與分析發現,台灣小米的分群與地理區域具一致性,對照原住民的歷史紀錄與資料,還可以連結到原住民遷徒、各原民住間的文化交流脈絡。
▼成大生科系教授張松彬從小米研究展看見小米與原住民文化歷史關聯。 (圖/成大網站)

成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松彬因對原住民小米文化極感興趣,2005年起帶領學生投入小米相關研究,花費3年時間深入北、中、南、東等原住民部落,共收蒐集324個小米品系,也是目前為止全球蒐集數量最多的單位。
此外,又利用生物技術對小米做DNA遺傳歧異度分析,獲得許多寶貴的資料。張松彬與學生的研究心血,現正在成大博物館「成大教職員教學研究蒐藏品特展」展出,展場裡各式小米一字排開,是難得可以一次看到許多各異小米品種的機會,極富視覺效果,展期至9月。
張松彬表示,小米是台灣原住民重要食物之一,也是神聖的作物,播種、耕作、收穫到貯存都有許多的儀式或禁忌;而小米不只是食物,製作小米酒、麻糬也都需要小米,為此,原住民遷徒他處一定會帶著小米。
張松彬表示,小由於小米是自花授粉的作物,不易受外來基因滲入,從這個特點,可以間接得知小米的流向,再追溯原住民耆老的口述歷史、歷史學者過去的研究資料,就可以建構出小米與原住民遷徒的關係。
張松彬與學生分析小米的DNA,再依小米的種類、地域分布,對照原住民的地理分布,發現小米族群的基因流動、遺傳分群,與原住民的遷徒、各原住民間文化交流有強烈關聯。
另外從小米基因的歧異度來看,從北到南,小米基因的歧異度愈來愈大,張松彬認為,此現象顯示,小米的流向應是由北往南,有別於一般人認為台灣的原住民是菲律賓等南島語系民族遷移而來的觀點。
張松彬表示,亞洲的小米由北往南流傳的理論,之前美國學者也曾提出一樣的論點,而中國方面與小米有關的資料亦顯示,小米也是由北往南流傳的;不過,台灣的小米與中國的小米,從基因來看關聯性極小,顯示台灣早已有種植小米的文化。
張松彬指出,台灣社會變遷,原住民部落的生活型態急劇改變,傳統文化也逐漸被淡忘,影響所及,原住小米的品系也逐漸流。
張松彬指出,一般來說,小米在自然條件下3、5年內仍可以順利發芽,但發芽率會隨著時間遞減,目前團隊將蒐集到的小米貯藏在攝氏負20度的冰箱,但已有少部份小米因發霉而逐漸喪失,很希望國家級單位能接手保存,讓辛苦蒐集的小米能夠有效保存與存續。
▼成大生科系教授張松彬從小米研究展看見小米與原住民文化歷史關聯。 (圖/成大網站)


原文網址: 成大:台灣早有種植小米文化,基因與中國品種關聯極小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216/468576.htm#ixzz3SOHDWXZ3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

祖先逃虎山 後人虎山行

推文到plurk
2015-06-12 06:00
林媽利 陸中衡
洪秀柱女士批評民進黨主張台獨與廢核,認為會帶來台灣社會的安全威脅、經濟停滯、社會仇恨。但是我們認為,這些主張是人民對自我定位的認知及對自己家園的守護。
台灣是在東亞大陸東南邊陲的小島。按照邏輯推想,最初的人類遷徙,一定是在大塊陸地上尋找可以存活的居地。人們會往台灣遷移,一定是因為無法再居住在原先的居留地,而向海外尋找更廣闊、自由的生活空間。根據我們對台灣族群血緣的研究,台灣原住民與東南亞島嶼族群的血緣較相近,但是台灣人(閩南及客家人)除了與東南亞島嶼族群、也與中南半島、東北亞族群(日本、韓國)及東亞南方、北方的族群、甚至西伯利亞族群有很強的相關性。也許台灣人來源自四面八方,但是都具有反抗環境的壓迫,往外闖出自己一片天的勇氣。
洪女士及馬政府認為,傾向中國政權是解決台灣出路的唯一方法。或許中國主張台灣人與中國人同文同種,可是既然當初因為戰亂、政治、或其他因素離開了中國,後來的台灣人及他們的後代,在理智或情感上又怎麼能夠被逼迫再度回歸中國?何不讓台灣人順著心所嚮往,及祖先所留給大家的勇氣,乘風破浪,成為太平洋上開疆闢土的小巨人。
(作者皆為馬偕醫院研究人員)

------------------------------------

〈李筱峰專欄〉純種中國人蔡正元

推文到plurk
2016-07-10 06:00

沒讀過我半本書,卻經常誹謗我的著作是「皇民史觀」的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日前向中國媒體表示,他不是「一般的本省人」,還說他的祖先在一六二一年就來台,是「清清白白的本省人」,也是「血統純正的中國人」。看到這些談話,我正在用餐,一時飯粒噴了一桌!
祖先早在一六二一年就來,就「清清白白」?難道慢到的就不「清白」嗎?真可笑!
更可笑的是,標榜所謂「血統純正的中國人」。中國境內有六十幾個民族,哪一族才是「血統純正的中國人」?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就是中國人,這是全球皆知的常識。所以「中國人」是國家概念,不是「血統」概念。「國家」與「血緣」概念都分不清!而且都什麼時代了,還在講「血統純正」?國家好壞關乎國民素質,而國民素質好壞在於其知識教養、民主修養、環保意識、世界觀…,不在「血統純不純正」。
蔡正元不僅「國家」與「血緣」分不清,對祖先概念也很偏頗。他說他的祖先在一六二一年就來台,我很想知道,一六二一年來的祖先是他第幾代前的哪位祖先?試以三十五年為一代來計算,一六二一年至今大概是十一代。就以第十一代前的祖先來看,第十一代祖先人數就是二的十一次方(每個人的第N代祖先人數,就是二的N次方),計有二○四八人。難道這二○四八位祖先都在一六二一年來台灣嗎?原來蔡正元說的來台祖先,只是這二○四八位祖先中的一位,也就是他父親的父親的父親的父親…,那位第十一代前的父系祖先。顯然不把母系祖先看在眼裡!
每次有人問我祖先來自哪裡?我一定反問︰「你問的是我的哪一代的哪一位祖先?」這樣反問不僅是兼顧父系與母系祖先,也兼顧「唐山祖」與在地的「平埔祖」。
台灣本是南島語族社會,直到一七三○年代,住民的主體仍以南島語族(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為主。蔡正元故鄉雲林本是平埔族之中的洪雅族的天地。蔡正元所謂一六二一年就來的祖先,完全與洪雅族隔離嗎?他的第十一代的二○四八位祖先、第十代的一○二四位祖先、第九代的五一二位祖先…全都中國來的嗎?完全與洪雅族無涉?沒有半個平埔族嗎?和連戰一樣都是「Pure Chinese」嗎?這種迷思,完全是漢族沙文主義與男性中心父權社會的產物。完全不把母系祖先及南島語族的平埔祖先放在眼裡,簡直數典忘祖!
荷蘭人在一六二四年開始殖民台灣,一六三○年代才陸續引入閩南人來台插蔗;鄭芝龍也在一六二三年頃帶領海賊和閩南人進入笨港一帶。蔡正元的祖先比他們來得更早?文獻記載,早期來雲林元長(蔡的故鄉)開發的是黃、吳、蘇、傅四姓先民,沒有姓蔡,我很期待蔡正元能提供祖先來雲林的史料供學界研究。當然,我也想知道,越早來,與平埔族混血機會反而更大,如何保持純種?是為了讓子孫能以「純種中國人」向中媒輸誠?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研究所教授)


林榮康的父親(右)身著原住民傳統服裝,與族人站在貓公溪出海口,感嘆獨木舟復興計畫難以實現。【公務員惹部落戰3】中國統戰又一招 祭優渥條件挖角台灣原住民 https://bit.ly/2XR4PAf
政大民族系博士候選人、阿美族人林榮康向本刊投訴,指控自己獲中央肯定的獨木舟造舟計畫,欲透過花蓮縣原民處代為發函申請,沒想到卻遭官員刁難,不僅計畫被擱置,最後還被退文。除了質疑遭公務員從中作梗,林榮康還透露,近年中國政府在廣西省及海南省建立了2個「台灣原住民族自治區」,提供大量資源,不斷對台灣的原住民進行滲透與文化統戰,企圖塑造「台灣原住民族是中國一分子」的假象。
林榮康指出,部落一名洪姓族人已經接受中共資助與邀約,前往廣西省「台灣原住民族自治區」居住、擔任政協委員,並回台吸收族人赴廣西,甚至還有族人為了利益,改口稱自己的文化源自中國大陸,他擔心阿美族獨木舟文化缺乏保護,也會遭中國剽竊,無法繼續傳承。
花蓮縣政府(圖)原民處承辦人,被控因門戶之見扼殺獨木舟復興計畫。© Mirror Media 花蓮縣政府(圖)原民處承辦人,被控因門戶之見扼殺獨木舟復興計畫。
根據林榮康的考證,阿美族祖先傳承的獨木舟之旅,是從台灣出發,航行經過菲律賓沿岸抵達赤道之後,在南緯5度的地方張開獨木舟的帆,利用黑潮的水流到達新幾內亞,並與當地原住民文化交流、禮物交換,但是清朝統治台灣之後,對原住民實施海禁,將阿美族獨木舟焚燒殆盡,相關文化幾乎滅絕。
直到近年,紐西蘭毛利族人來台進行文化尋根,也曾多次前往花蓮的太巴塱部落,向台灣原住民宣告,他們是從台灣漂流到紐西蘭的族人,才還原了阿美族與其他的南島語系民族之間的聯繫
【公務員惹部落戰3】中國統戰又一招 祭優渥條件挖角台灣原住民 https://bit.ly/2XR4PAf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螢幕快照-2016-02-05-15.42.59-708x1024「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

繁複的基因資訊現在可確認的是,太平洋島民的粒線體DNA很早以前在島嶼東南亞就已經有了。
最新研究:南島語系的起源地不是臺灣?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https://bit.ly/31dar9p
傳統理論上,南島語系的原鄉就是臺灣,泛泰雅系為臺灣原住民之一。圖為泛泰雅系的賽德克族toda群的女子。泰雅族的文面可作為泰雅族本身與其他族群間的識別依據。不論男女,文面都是生活能力與成年的象徵。 (本圖曾於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中展出)
在考古學、基因學與人類學界,一直以來最具爭議性的議題之一就是:南島語系的起源地到底是不是臺灣?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所謂「南島語系」基本上就是包括臺灣、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馬達加斯加與太平洋島嶼超過3.8億人用來溝通的語言。大家困惑的是,如此龐大多樣的族群怎麼會有共通的話語呢?
在學術界長期被認定的理論是說,中國大陸水稻耕作一路發展到臺灣,而語言在臺灣發展後奠定了日後南島語系的基礎,並於約4,000年前隨人口外移而擴散。
儘管先前理論是根據考古學、語言學與基因證據而得,臺灣知名人類學者、慈濟大學副校長許木柱表示:「這個問題是過去七十年來一直有爭議的課題,而所謂『臺灣原鄉論(Out of Taiwan)』在臺灣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的見解,但實際狀況恐怕並非如此,非常值得更多的探討。」
國外由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教授馬丁.理查斯(Martin Richards)與同事們共同發表的最新報告,即根據至今最全面的區域DNA分析,提出了推翻如此說法的研究結果。
由於基因資料中顯示,太平洋島民體內的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很早以前就出現在島嶼東南亞了,令人不禁懷疑「臺灣原鄉論(Out of Taiwan)」的說法成不成立。
照片中的排灣族女孩正聆聽著追求者吹奏的樂聲。臺灣排灣族男女孩一到18歲適婚年齡就可公開交際,尋找另一半。但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系的起源地嗎?理查斯教授可不這麼認為。 PHOTOGRAPH BY NAKAJIMA FROM PIX(本圖曾於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中展出)
理查斯教授與他所屬的考古基因學研究團隊質疑臺灣原鄉論有了如此的解釋:由於冰河時期末之後(約11,500年前),氣候變遷導致了海平面上升、東南亞與太平洋地貌上的改變。原本無法移動的人口就在約8,000年前從印尼擴散出去,島嶼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族群才會擁有相同的粒線體DNA與Y染色體。
而以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就會發現,南島語系的許多分支都可以往回追溯到臺灣,DNA分析資料也顯示約4,000年前有一部分的人口擴散是源自於臺灣。但從臺灣移出的人口卻只占島嶼東南亞與太平洋島嶼的20%。對於語言擴散的原因,理查斯教授提出的解釋是,當時臺灣移民構成了菁英族群,或是與新宗教或哲學相關。
屬於南島語系的臺灣南島語群,可再細分為排灣語群、泰雅語群及鄒語群。而隸屬排灣語群中的排灣族就有嚴格的階級制度,圖中情景即為排灣族貴族家屋中的聚會。 PHOTOGRAPH BY NAKAJIMA FROM PIX(本圖曾於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中展出)
理查斯教授自1990年開始研究此議題一直到現在,他們的團隊仍持續地在撰寫南島語系議題的後續報告。除了目前<南島語族祖源之解析,暫譯>(Resolving the Ancestry of Austronesian-speaking populations)一文中詳述了包含12,000粒線體序列大規模的分析資訊,日後也將有粒線體DNA譜系上更精細的分析,並提供島嶼東南亞與東南亞大陸全面完整的基因組分析。
最新研究:南島語系的起源地不是臺灣? -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https://bit.ly/31dar9p


考古學者劉益昌: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首都
站在海拔40公尺的富山遺址,考古學者劉益昌說,此處在4千年前是沙灘。(記者黃明堂攝)
考古學者劉益昌: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首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sBbi9
2017/08/12 11:14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台東現在被稱為台灣的後山,但在考古學者劉益昌眼中,距今4000到2600年前,台東不僅是台灣的中心,甚至是南島語族的首都。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劉益昌今天站在杉原美麗灣的停車場,這裡約海拔5公尺,他說:「4千年前此處是海底」,再指向前方的海岸山脈海拔40公尺的山坡,說:「那是富山遺址,當時那裡就是海灘,旁邊是聚落」。
接著他帶領一群人上山抵達富山遺址,隨地蹲下來,拾起一把土說:「這是海沙」,表土隨便撥動,就有台灣玉的變質石塊,還有碎陶片。
環視杉原海灣的山坡,劉益昌說:「距今4000到2000年前,這裡到處都是聚落,多處台灣玉加工場,人們從這裡,帶著台灣玉,向環南海擴散到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等地」。
劉益昌說:「台東的洋流、季風,在史前時代,比台灣任何海岸都適合遠距航海,南島語族就是從這裡形成後向外擴散」。
他說,地質學已證明台東海岸抬升的速度相當快,3000多年來已抬升40公尺,所以這個高度的山坡遍布遺址,比現在還熱鬧,而且殘留台灣玉的加工工具及玉器廢料,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史前船隻,而且也應該找不到,早就爛掉了。
劉益昌今天是應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之邀,到東海岸走訪史前遺址,以探究遺址與海洋的關連,進一步找到兼具保護與開發的途徑。
基金會執行董事劉烱錫說,東海岸有很多遺址,但也同時有很多開發案,兩者僵持,反而停滯不前,所以,當前應先思索這麼多遺址,該何去何從?考古學者劉益昌: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首都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sBbi9
---------------------
考古學者劉益昌: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首都〔2017-08-12〕
站在海拔40公尺的富山遺址,考古學者劉益昌說,此處在4千年前是沙灘。(記者黃明堂攝)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2017-08-12〕
台東現在被稱為台灣的後山,但在考古學者劉益昌眼中,距今4000到2600年前,台東不僅是台灣的中心,甚至是南島語族的首都。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所長劉益昌今天站在杉原美麗灣的停車場,這裡約海拔5公尺,他說:「4千年前此處是海底」,再指向前方的海岸山脈海拔40公尺的山坡,說:「那是富山遺址,當時那裡就是海灘,旁邊是聚落」。
接著他帶領一群人上山抵達富山遺址,隨地蹲下來,拾起一把土說:「這是海沙」,表土隨便撥動,就有台灣玉的變質石塊,還有碎陶片。
環視杉原海灣的山坡,劉益昌說:「距今4000到2000年前,這裡到處都是聚落,多處台灣玉加工場,人們從這裡,帶著台灣玉,向環南海擴散到越南、柬埔寨、菲律賓等地」。
劉益昌說:「台東的洋流、季風,在史前時代,比台灣任何海岸都適合遠距航海,南島語族就是從這裡形成後向外擴散」。
他說,地質學已證明台東海岸抬升的速度相當快,3000多年來已抬升40公尺,所以這個高度的山坡遍布遺址,比現在還熱鬧,而且殘留台灣玉的加工工具及玉器廢料,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史前船隻,而且也應該找不到,早就爛掉了。
劉益昌今天是應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之邀,到東海岸走訪史前遺址,以探究遺址與海洋的關連,進一步找到兼具保護與開發的途徑。
基金會執行董事劉烱錫說,東海岸有很多遺址,但也同時有很多開發案,兩者僵持,反而停滯不前,所以,當前應先思索這麼多遺址,該何去何從?
劉益昌在富山遺址地表隨地拾起石塊,說:「這是變質的台灣默玉」。(記者黃明堂攝)
考古學者劉益昌(左)說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向外擴散的起點。(記者黃明堂攝考古學者劉益昌:台東是史前南島語族首都〔2017-08-12〕 https://bit.ly/2PUKAR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