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保存五大關卡,板橋林家花園、姜阿新洋樓怎麼闖關? | 沈瑜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64fa3y
古厝保存五大關卡,板橋林家花園、姜阿新洋樓怎麼闖關?
被都更、建商強拆、產權百轉的古厝命運
文 / 沈瑜    攝影 / 池孟諭
2022-03-18
台灣許多古宅、古厝大多是私人財產,維護與保存面臨極大挑戰。不論是知名家族如霧峰林家、板橋林家,或是因《茶金》而聲名大噪的新竹北埔姜阿新洋樓,都是歷經萬難,得以保存自家祖厝。
城市中,一棟棟現代化建築櫛比鱗次,但偶爾仍能在某個轉角、某個巷弄中,邂逅上百年古宅、古厝,那一幢幢的院落與護龍,展現出身家。紅磚瓦牆、燕尾屋脊、彩繪石雕、木刻對聯…,是摩登的大樓也難以復刻的精巧與經典。
《遠見》曾報導,國旅當道,許多古宅、古厝,成為遊客尋幽訪古的特色景點。歷經歲月更迭,古宅、古厝除了承載家族興衰歷史,讓人們能一窺百年前大戶人家的生活,更是蘊含古代工藝匠才、民俗文化的美學。
延伸閱讀
穿梭在地百年史,走讀古厝尋舊韻
卻很少人細究,後人之所以見識這麼多匠心獨具的民居,其實是家族、各方人士奔走之下,得以保存下來的文化遺產。
由於這些珍貴的歷史建物,大都是私人財產,文化資產的維護與保存,本身就面臨極大挑戰。
因為不論是由家族申請,或是外人提出,一旦登錄為「古蹟」,便不得遷移或拆除,改建與修繕也要經過主管機關同意,受國家強制力保護。若房舍被登錄為位階較低的「歷史建築」,所有人也負有管理維護之責,宜提出管理維護計畫報主管機關備查。
每年十多起歷史建物「被消失」 
許多屋主就會考量,變成古蹟或歷史建築後這麼麻煩且無法變通,有的建商還會對所有人說,被指定為文化資產等於「妨礙私產」,在這樣利益權衡下,家族恐寧可賣地、賣房賺取獲利,卻不會考慮利用文資發展永續的財源。
因此,祖上基業可能在一天就瞬間成一片斷垣殘壁。據統計,近年每年都有10多起歷史建物「被消失」,因此,現在還能去參觀這些古宅、古厝,實屬幸運且難得。
本篇報導整理出古蹟保存五大關卡,帶讀者了解古厝要能保存完善極為不易。
關卡一:強碰市鎮建設被迫拆遷。【林安泰古厝事件奠定深遠影響,台灣首次古蹟保存運動】 
台灣的古蹟保存思惟約於1980年萌芽,都要歸功於林安泰古厝拆遷保存運動,讓各界開始省思文化資產的重要性。
林安泰古厝本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精緻的硬山式二進五間起古宅,以木刻、石雕、彩繪、對聯為其建築的四大特色,裝飾精雕細琢。
台北林安泰古厝。wikipedia by Outlookxp圖/台北林安泰古厝。wikipedia by Outlookxp
然,1978年因市府人為失誤,林安泰古厝未被列入古蹟,且位居敦化南路計畫拓寬道路上,面臨拆遷命運。
當時,林安泰古厝去留引發爭論。根據台北市歷史建築「林安泰古厝調查研究、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案」總結報告書指出,有些專家認為古蹟的保存價值,在於位處的地理位置與時空環境,拆遷後不具意義,不如剷除。
另也有主張將道路繞道而行、或改設地下道、高架橋,保留林安泰古厝;還有認為古厝應遷建,可使後人窺見台北盆地文化歷史的演進,因此有搶救林安泰古厝的必要性。
林安泰古厝催生文資法 
而林家內部對於拆遷議題也有兩派聲浪,最後忍痛同意市府拆遷計畫,讓林安泰古厝就此離開它駐立百年的原生地,歷時10年,搬遷3次,遷移至10公里遠的濱江街,於1987對外開放參觀。
期間,林安泰古厝建材還在和平西路高架橋下擱置六年多,經歷三任台北市長,遭受漏水受潮、白蟻蛀蝕、損毀、失竊等不當維護,部分建材不堪使用。
無論如何,林安泰古厝成為台灣史上首次開始省思古蹟原地保存與否,亦引發主管機關的整肅與重整,催生文資法,促進文建會(即現文化部)的成立。
關卡二:屋主默許,建商速拆老屋。【「刀下留屋」!百年古宅摘星山莊險被怪手毀去,今為台中市定古蹟】
古宅遭遇保存不及而被毀去,多數都是家族後代不想私有房產被列為古蹟,在被指定古蹟前就進行都更,讓主管機關及文化界人士都來不及保存,一夕間淪為廢墟。
如2018年,已被暫定為古蹟的新竹市溫宅太原第,「特地趕在」審議前將之夷為平地,引發地方文化團體嘩然,市府依法究辦,判所有權人等處有期徒刑10個月。
新竹市溫宅太原第。wikipedia by Pbdragonwang圖/新竹市溫宅太原第。wikipedia by Pbdragonwang
溫宅太原第為一不幸案例,不過擁有142年歷史,位於台中潭子區的摘星山莊,是一幸運被「刀下留屋」的個案。原宅第主人為清末將領林其中,傳說中曾協助平定清朝太平天國之役,建築特色為「無處不雕,無處不書,無處不畫」,被喻為台灣十大民宅之首。
台中潭子區的摘星山莊。wikipedia by Fcuk1203圖/台中潭子區的摘星山莊。wikipedia by Fcuk1203
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名譽教授林會承指出,本來林家維護得很好,1997年卻轉念,以1億6000萬元將摘星山莊土地賣給建商,建商並迅速於深夜僱請工人出動怪手,以大綞敲破山莊西廂牆,驚得文化界人士擋在怪手前面保護,場面驚險。雖仍有部分空間被嚴重破壞,但整棟建物幸而被保存下來。
首樁「政府購買古蹟」 
在各界號召及政府介入下,當時的台中縣政府緊急連絡專家學者召開古蹟審查會議,直接將摘星山莊列為古蹟,並經過多次協商,向地主及建商取得產權,歷經6年整建對外開放,是全台第一件及唯一一件「政府購買古蹟」的案例。
這同時也是繼林安泰古厝事件後,極具代表性的案例,推展經濟開發與文化保存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文化資產法制面如古蹟審議、容積率轉移如何完備的思考。
關卡三:家族分歧成隱憂。【霧峰林家家族意見不一 vs 板橋林家捐出花園,幸而皆完善保存】
此外,也有古厝面臨家族內部意見不一,財產歸屬沒有共識,古蹟因而慘遭成廢墟。
如有將近200歷史的高雄仁武劉氏古厝,家族中分為贊成與反對開發兩方,2019年,就在被民間團體提報古蹟建築,文化局會勘的前一天,贊成開發的後代找怪手拆房,讓想保留老厝的家人好心痛。
而被稱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台中霧峰林家,也出現家族內部分歧。
霧峰林家是台灣第一大閩式官宅,更被知名傳統建築學者李乾朗讚譽:「台灣傳統建築的百科全書」。
霧峰林家古宅。取自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臉書圖/霧峰林家古宅。取自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臉書
不過,九二一大地震後,霧峰林家古蹟被震倒、多有毀壞,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文建會前後撥款共11億元修繕,卻多次傳出家族內部對祖產分配有所歧見,對古蹟經營權亦有不同聲音。
「一天下,兩林家」的不同態度 
林會承認為,同樣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的台北板橋林家,家族多有共識且慷慨,原擁有被譽為台灣第一名園的林家花園,1977年與政府協議,五落大厝拆除改建,但將花園產權捐給政府,並捐出1100萬元作為整修經費,割愛自家祖厝花園成公共財,再由政府籌資整修後對外開放。
板橋林家花園。wikipedia by Super Sherry圖/板橋林家花園。wikipedia by Super Sherry
儘管如今「一天下,兩林家」的古蹟建築都保存完善且宏偉,但從經營角度來看,家族若出現分歧,對於祖厝的永續保存,也恐產生隱憂。因此,家族間若能和平共處,團結維運古蹟,對永續經營才較有正面影響。
關卡四:經歷多次產權轉移。【姜阿新洋樓破產遭查封,半世紀才重回家族懷抱】
有的古宅,則是經歷多次產權、經營權轉移,這樣狀況下,容易成為「三不管地帶」。
像是因公視電視劇《茶金》而聲名大噪的新竹北埔姜阿新洋樓,就歷經百般周折。1965年因破產,洋樓被合庫查封,姜家人被迫離家北走討生活,只能留下這棟豪華洋樓在北埔蒙塵,長期遭荒廢閒置。
姜阿新洋樓。池孟諭攝圖/姜阿新洋樓。池孟諭攝
姜阿新孫女廖惠慶說,儘管姜家仍會定期回鄉祭祖,但每回經過洋樓而不得其門而入,看著它衰頹,只能感受「最遙遠的距離」的酸楚。
直到1995年,同是新竹子弟的新纖董事長吳東昇,發現了這年久失修的舊宅,號召新光集團和新竹地方仕紳共同成立「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出資維修並管理,才讓洋樓得以整頓。
2012年合庫決議拍賣洋樓,吳東昇不參與標售、退讓給家族,姜家六姊弟得以籌資贖回。因體會過失去過的痛苦,他們成立「姜阿新教育基金會」,親自由家族營運,並經2年大刀闊斧整修,再開放參觀,如今又得以重現洋樓的風光。
延伸閱讀
走進《茶金》真人版!北埔姜阿新洋樓,濃縮客家茶商回憶
關卡五:自然災害致傾頹。【古蹟保存正面案例,頂新魏家祖厝成美公堂,獲文化部古蹟維護獎肯定】
台灣自然災害不少,如地震頻仍,且古蹟建材多為木造,發生祝融也難逃付之一炬的下場,因而能保存至今的古厝皆不易。
彰化永靖鄉成美公堂,為頂新集團百年起家厝,二進雙護龍格局,亦被譽為「台灣二十大民間古厝」之一,就曾成「受災戶」。
彰化永靖鄉成美公堂。彰化縣政府提供圖/彰化永靖鄉成美公堂。彰化縣政府提供
保護古厝要有錢也有心 
林會承說,九二一大地震那年,全台建築都受其破壞,成美公堂亦不能倖免損壞頹圮,魏家兄弟於2005年展開文化資產的保存修復工作,儘管忙於上千億事業,仍不時抽空「監工」修復進度,也聘請專家提出建議,林會承就曾參與其中,側面觀察到:「除了要有錢,也要有心,才會對台灣歷史古蹟有所貢獻。」
2013年成美文化園成立,為一兼具歷史人文與觀光休憩的綜合型庭園空間,增建日式庭園,呈現時代變革,也獲得2021年文化部頒發彰化縣首座管理維護優良獎。
「古宅、古厝不只是建築物價值,亦是文化歷史價值,」林會承說,雖然它們多半為私有財產,如何處置,外人無權置喙,但若能秉持開放心胸,領略先祖當年拓墾建造辛勞的歷史重量,或許更願意維繫百年基業。
古厝保存五大關卡,板橋林家花園、姜阿新洋樓怎麼闖關? | 沈瑜 | 遠見雜誌 https://bit.ly/364fa3y


台灣建築史1-3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台灣古蹟專家李乾朗公布自己耗時40多年搜集、整理、考察的台灣百年古蹟資料成果。他指出,台灣50年代以前對古蹟保存毫無概念,如舊台北車站、麻豆林家古厝、善導寺等原建物,都被怪手無情摧毀,「彷彿歷經台灣文革!」 他指出,台灣現在經常碰見發展與保存間的衝突,稍不注意,「台灣有可能歷經第2次文革!」 在國內素有「古建築大師」之稱的古蹟學者李乾朗(見上圖,季志翔攝),將自己多年研究成果與田野調查珍貴資料,集結成《百年古蹟滄桑:台灣建築保存紀事》一書出版。 古蹟樣貌今非昔比 書中除對國內歷史建物一一詳述介紹之外,還蒐錄他40多年來走訪各地親攝的300多張歷史照片、親自繪製的60多幅古蹟原貌圖,讓人一窺許多已消逝或今非昔比的歷史景物。 「地球表面就好像黑板一樣,不同老師寫的字,會在不同課上被擦掉重寫;我們現在看到的古蹟建物,就是最後那一次沒擦的黑板!」 留些東西給下代子孫 新書發表會上,李乾朗用「黑板說」巧妙比喻古蹟特性,侃侃而談他多年觀察,並從清末台灣的建築與古蹟講起,一路談到近年古蹟保存爭議如樂生療養院、基隆港西2、3碼頭倉庫等問題。 他說,台灣在50年代以前不懂得古蹟保存,許多珍貴建物經常是怪手一夜摧毀殆盡,彷如經歷「文革」。他說,雖然沒有人可以凝結任何建物,但至少可以延長它的壽命,讓下一代子孫能看見人類在不同時代的智慧結晶。 保存才是最好的發展 對於近幾年出現的古蹟保存爭議,李乾朗也說,許多人認為台灣如果保存較多的古蹟與歷史建築,可能妨礙城鄉發展,「事實上,保存才是最好的發展」,如基隆碼頭倉庫改建為藝文展演空間、台中日式公舍改為咖啡館等,都是很好的案例,「藉保存公共性的古蹟成為一種社會公義」。 他也提醒,許多人以經濟發展、房地產為由粗暴拆除古蹟,「這種思維,有一天連台北101大樓都可能被拆除!」

---------------------------------------------------------------------

1021112-07f_10381321_1  

李乾朗,1949年出生於台北大稻埕,祖先來自泉州同安。初中向陳敬輝學畫,附中時期進了「附中寫生會」,常背著畫袋及水壺往郊區跑。1968年進入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成為盧毓駿的學生,正式進入建築這一行。1972年認識林衡道與畫家席德進,開始到中南部「探屋」,勤作田野調查,研究台灣古建築。

  1974年在金門服役時,李乾朗趁空暇揹著畫筆和相機四處探訪,對閩南式建築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於1978年出版第一本著作《金門民居建築》,後來更陸續出版與台灣建築相關的多種書籍,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講台灣建築史與中國建築史。

───────────────────

  古蹟是所有傳奇故事的舞台  文/李乾朗

  人類史中留下來的東西,就像一捲漫長的錄音帶,聲音有時很吵、有時很靜,有時沒有錄到任何聲音。不同錄音帶所錄下的漫長的歷史,都有不可被取代的價值,也就是說,古蹟沒有政治、道德、美醜之分,它是中性的存在,不可互相取代。

  由此觀點去看,有些遺蹟看起來或許很不起眼,但它們都是歷史錄音帶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學者專家的專業知識來加以解讀、解碼,還原歷史、生活。

  各國的保護法不同,而破壞則是歷史的必然。我們看西安的半坡遺址,一發掘開來,才發現它有年代不同的文化層,換句話說,後代一直在破壞前代。不過,今天的破壞速度高過先前的任何一個時代。正因如此,今天我們必須訂定更多法令來保存、拯救、整修過去的文化資產。在戰爭公約中,規定不可轟炸各國的教堂、寺廟古蹟等等,因為它們不屬於個別國家,而是全人類共有,是世界的遺產,也應由全人類共同來維護。

  我們政府的都市計畫部門,過去水準一直很低,造成均質化的結果,鄉村、城市建築景觀毫無差別。由於城鄉不分,土地暴漲之下,古蹟一遇開路即拆,遇建商則賣,古蹟保存的籌碼越來越少,怎麼辦呢?我們從文化資產屬於全民共有的觀念出發,將古蹟公有化,用納稅人的錢來補償原古蹟擁有者。現在有一個「空權轉移法」的法案在立法院待審,它是將受文化資產保護法限建的房地產權,以附近新建大樓的房價水準計算,補償其損失。但今天台灣社會的觀念跑得比法令快,以台灣立法的速度,等到法令立好時,台灣可能沒剩幾個古蹟可以保護了。

  在目前的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所謂的古蹟多是單棟的建築,主要是因為,整片的古蹟問題多,因此多以單棟建築為主。三峽老街是當時第一個被指定為古蹟的聚落,沒想到第一次就踢到鐵板。就我所知,從三峽老街事件到現在,沒有再指定聚落為古蹟。鹿港也不是整片聚落都被內政部指定為古蹟,真正在政府古蹟名單中的僅有兩、三棟而已。由於鹿港早有一條主要的大路疏散交通,其他的老街巷也是在多數鹿港人同意下,才得以保存下來。但它們並非正式指定的古蹟,而有另一個名稱叫作「古市街保存區」,有另外的法令來管轄,即門面保留原貌,規定天空線的高度,遊客站在街上,看不到門面後的新建部分,至於內部則可依屋主的意思,予以現代化。

  古蹟的認定因人而異。對於一些沒有被列入官方保護範圍的老建築,應如何挽救呢?這還是要透過都市設計,我們看瑞士、奧地利很多地方,其實都未列名古蹟,但他們的國土規劃良好,城鄉之間的交通系統順暢,在城市工作的人可以快速疏散,回到郊區的住家。因此,人們不會想要賣掉老家,到城裡住,很多人甚至還住在古屋中。

  如果有一天民眾賣房子,建築師設計房子的時候,不只關心坪數及房間數,也會考慮到生活的藝術,那我肯定我們的社會會比今天更好。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人創造環境,環境再來改造一個人」,道理就在這裡。


 

發現新事證 樂生爭取指定古蹟現曙光

2016-08-24

〔記者葉冠妤/新北報導〕樂生療養院舊院區,指定古蹟現曙光!樂生保留自救會與青年樂生聯盟八月中旬在院內發現「恩賜治療室」棟札,證明該建築出自台灣現代建築推手井手薰,是民國廿五年興建,樂青成員何欣潔表示,近期將向新北市文化局提出變更類別,指定恩賜治療室為古蹟。文化局則表示,接獲申請後將依法進行審議。

  •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內恩賜治療室的棟札,其功能像是建築物的身分證,上面記載設計者、施工者等相關資訊。(樂青聯盟提供)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內恩賜治療室的棟札,其功能像是建築物的身分證,上面記載設計者、施工者等相關資訊。(樂青聯盟提供)

  •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內建物恩賜治療室,日前發現出自台灣現代建築推手井手薰之手。(樂青聯盟提供)

    樂生療養院舊院區內建物恩賜治療室,日前發現出自台灣現代建築推手井手薰之手。(樂青聯盟提供)

找到「恩賜治療室」棟札 等同建物身分證

 

樂生療養院爭取指定為古蹟走了十多年,院區逐漸殘破,院民也陸續凋零,自救會與樂青聯盟去年初曾赴雙北市府陳情,除批評台北縣政府時代遲未啟動審查,導致無法保留具歷史意涵的地景面貌,同時要求重啟古蹟審定程序,但最後卻因「樂生院已於九十八年公告登錄歷史建築,依法若要變更,必須有新事實或新事證」為由,遭文化局駁回。

 

何欣潔表示,「現在新的古蹟事證出現了」,本月中旬在恩賜治療室內發現了棟札,她解釋棟札是東亞建築舉行「上樑典禮」時會放置在屋內的牌子,等同於建築物的身分證,記錄著上樑時間、設計者等相關資訊,而這次發現棟札上寫著恩賜治療室出自井手薰之手。

何欣潔指出,恩賜治療室在民國廿五年興建,當時作為樂生院民的注射室,建築師井手薰則曾任台灣總督府營繕課長,在任內設計興建多處台灣官署及民間建築,設計理念與風格大大影響台灣建築界,其知名作品有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台北市市役所(今行政院),過去作品列表未曾提及有樂生療養院,「這次意外發現珍貴事證,大家也非常驚喜。」將儘速提報指定古蹟。

對此,新北市文化局文資科長蕭書周回應,目前尚未接獲相關消息,因樂生自救會及樂青聯盟非所有權人,提報後,市府會先列冊追蹤,評估文資價值,再依法於六個月內排程審議。

樂生療養院院長賴慧貞則表示,將提報主管機關衛福部及新北市府多方討論。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