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地瓜的起源蕃薯是如何傳入台灣+福建省有一個名叫陳振龍的商人,他在菲律賓呂宋島+廣東有一個叫林懷蘭的名醫到交趾(今日的越南)+蕃薯傳入台灣途徑早在荷蘭人到達以前,後又有其它途徑、品種陸續攜入 1.隨福粵移民攜入 2.台灣原住民早已食用 3.由呂宋、婆羅洲等地攜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xP4XJZ

------------------------------------------

640_39442b423378f7b8f678759d770c5341  

種苗可自栽過冬 金山蕃薯產量有望增加
tw.appledaily.com查看原始檔
金山是台灣北部地區少數蕃薯產地,但北海岸冬季低溫,過去種苗又需從中南部供應,產量都受到影響,農委會農試所在金山地區實驗蕃薯種苗隧道棚栽培技術,成功讓蕃薯種苗能夠抵擋北部冬季低溫影響,讓種苗也能在地化供應,農試所表示,解決北部種苗供應問題後,未來金山蕃薯產量、產期都能增加,賣相也提升,賣價也可增加。
農試所表示,根據統計,全台甘藷栽培面積為10589公頃,其中栽培最廣為雲林縣,達4633公頃,佔44%,其次為彰化和雲林,分別佔13.6%、11%,但北部地區僅422公頃、僅4%,其中新北市包含金山則為3.3%,中南部產區多是秋作,但北部地區適合種植季節則是春夏作,過去因為種苗都要由中南部購買,但常常數量和供應時間都沒法配合。
農試所表示,由於蕃薯種植適合溫度在20度到30度間,但北部冬天過冷,難以種植種苗,這次試驗在北部冬天低溫環境下用塑膠布隧道棚架栽培種苗,確保在寒流期間種苗存活率達100%,過去沒有覆蓋存活率只有一半,且冬季育苗幾乎沒有病蟲害。
農試所表示,這次試驗在北部自產種苗,如果經過二次剪苗,成本可降為0.4元,較過去市售種苗0.7元要低,且發現產量也增加,過去每公頃約16.9公噸,這次試驗發現產量也提升為22.9公噸,賣相也變好。金山農會表示,種苗可以在地供應後,預估未來產季也有望拉長。
農試所表示,雖然中南部為主要蕃薯產地,但和北部種植品種略有不同,目前中南部以黃肉的台農57號為主,但是北部包含金山地區則以適合春作、紅肉的台農66號為主,另外目前也推廣種植台農73號紫番薯,增加多元性。(朱正庭/台北報導)


【圖解】黃地瓜、紅地瓜、紫地瓜差在哪?適合什麼料理? - 食譜自由配 - 自由電子報

169540382566852022-10-16_1021302022-10-16_102123160427-1468-00-jHDux

【圖解】黃地瓜、紅地瓜、紫地瓜差在哪?適合什麼料理? - 食譜自由配 - 自由電子報


​​​​​​​P_20160330_202656_1

番薯(學名:Ipomoea batatas),又名蕃薯、紅薯、甘薯、山芋、番芋、地瓜、紅苕、線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等。

野生種起源於美洲的熱帶地區,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藷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藷傳至菲律賓。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由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長樂人陳振龍又從呂宋攜帶回中國,試種後,「甫及四月,啟土開掘,子母鉤連,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撫金學曾大力推廣,並撰《海外新傳七則》。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中醫學認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當前,番薯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栽種。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甘藷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

http://zh.wikipedia.org/wiki/番薯

 

甘薯由西班牙傳至菲律賓。1582年再從當時的西班牙殖民地呂宋(今菲律賓)引進中國。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甘藷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蕃薯是什麼時候引進台灣的呢?四種可能在1594年以後:十七世紀以前台灣原住民南島民族攜入或在十七世紀荷蘭人統治台灣時,或由西班牙人在台灣時帶入,或由福建省的移民帶至台灣栽種的。

中日台記載蕃薯出現的時間,其實非常非常接近,因為呂宋島華僑陳振龍偷運「朱薯」賑濟福建旱災,將蕃薯輸入中國生根,也不過是中國明萬曆廿一 (1593) 年的事。以當時台灣原住民與南島的海上活動,以及蕃薯很早就現蹤東部、成為原住民重要糧食之一的情況來看,蕃薯登陸台灣的時間或許不晚於中國?

 

蕃薯據說是由葡萄牙人在明末才傳入中國的,但中國人對於它的愛好,比對薯仔更甚。我想這原因,可能是由於它們從田裡掘起來就可以往嘴裡送,成為貧民的恩物,是雜糧之中最普遍的一種,並且是荒年惟一的救星。
  蕃薯在華中一帶最多繁殖,比在華南和華北都更為普遍。香港人還在它的名字上保留一個「番」字,但北方人就乾脆稱它們為薯,白皮的為白薯,紅皮的為紅薯,上海人稱它們為山芋,以別於不能生吃的洋山芋。
  蕃薯在長江一帶最被重視,這一帶出產的都是紅薯。舊時江北的窮人,如果年荒沒有「飯」吃,只好四出逃荒。若是年成好有「飯」吃,所謂吃「飯」,事實上也只是長年吃紅薯。若是紅薯湯裡能放一把米,那就等於香港人吃臘味飯或是堡雞飯了。長江上游的人對於蕃薯的稱呼更古怪,如江西和湖北人就稱蕃薯為苕,他們罵人為「蘿蔔苕」,就等於香港人的「傻瓜」。
  香港所賣的蕃薯,有紅心蕃薯和白皮蕃薯之分。另外還有一種檳榔蕃薯,煮熟後是紫色的,廣東人喜歡煲蕃薯糖水,很少將蕃薯生吃的。事實上,香港的蕃薯根本不宜生吃,不像上海的紅心山芋那樣,削了皮就成了很好的水果。香港人更不吃「烘山芋」,想來是怕「熱氣」。但是在北京,「烤白薯」,是冬天街頭有名小吃之一。價廉物美,可以果腹,可以握在手裡取暖,是一舉兩得的好東西。

---------------------------

2016-04-01_1344242016-04-01_1345212016-04-01_1346222016-04-01_134700  

---------------------

農政全書為中國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所作。這部書總結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許多農業生產經驗和技術。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獻三百多種。該書講了氣候、地理、優種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介紹了農業生產技術,對屯興水利、三項農業措施作了詳細闡述。這本書在徐光啟死後由其子徐驥將此書推介給崇禎帝,於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正式出版發行。

《農政全書》(卷二十七·樹藝)詳細記述了番薯的種植、貯藏、加工法,並提到番薯育苗越冬、剪莖分種、扦插、窖藏干藏等技術,是最早系統介紹番薯種植法的著作。


健康網》地瓜比白飯更健康? 營養師:吃飯配菜比較健康 - 樂活飲食 - 自由健康網

2022-01-10_084801

健康網》地瓜比白飯更健康? 營養師:吃飯配菜比較健康 - 樂活飲食 - 自由健康網

2022-01-10_0850072022-01-10_085020

(3) 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