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稱中央政府的治權無力管轄的狀態。比喻沒有王法,或無人管束。如:「離家賃居在外以後,天高皇帝遠,自由極了。」《醒世姻緣傳》第一二回:「因臨清是碼頭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真是天高皇帝遠,曉得怕些甚麼?」
--------------------------
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下一句就是「民少相公多」,這句話還是反映當時社會現狀的關鍵。相公是舊時對官吏的一種稱呼。這首童謠中的的皇帝,也不是泛指的昏君,而是指的元順帝,元順帝是元朝11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是對漢民壓榨最多的一位皇帝。這首童謠深刻的反映了在元朝末年在蒙古人殘暴統治下,江南漢人百姓的悲慘生活。
早在蒙古人統一中原之初,就在國內頒布了四等人制度。其中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即西域人士和早先被成吉思汗征服的契丹人;第三等為漢人,這裡的漢人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說的漢人,而是指金朝女真人,以及雲南和四川漢族人,朝鮮半島上的高麗人等;第四等是南人,特指南宋子民。這四等人制,充滿了民族歧視和壓迫。當時的漢人大多集中在第三等和第四等,他們作為國家最底層,時刻忍受著「上等人」的欺壓。尤其是當時被派遣到江南的蒙古人,他們代表著朝廷,又遠離了朝廷中樞,這讓他們可以在地方上肆無忌憚的騎在漢人頭上作威作福。而百姓面對這樣情景,也大多選擇了忍受,但人們的忍受總是有極限的。用恩格斯的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於是這首童謠就出現了,「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時刻遭受著貪官污吏的壓迫,卻無處申冤。這時候老百姓想要找一條活路,就只能是舉起義旗,推翻殘暴的元朝統治政權。這首童謠流行的江南地區作為受壓迫最嚴重的地區,就成為了反抗最早的地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第一支起義軍,緊隨其後全國的人民起義開始風起雲湧,元朝的統治隨時面臨這崩塌,可此時最為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元順帝卻在全身心地學習「行房中運氣之術」。什麼老百姓疾苦,什麼天下大亂,在他眼中似乎並沒有他的美人們重要。元朝結果可想而知。1368 年,朱元璋攻破通州,直逼元大都。元順帝深知元朝大勢已去,逃回漠北老家。元朝由此離開了中原大地。漢人也從此在自己的土地上「站了起來」。
由於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從小在底層長大,他深知貪官污吏對人民和國家政權的傷害有多大。他坐上皇位後,開始整治那些「相公」們。也因此明朝前期成為了一個「官不聊生」的時期。朱元璋除了為他們制定了有史以來最低的工資,最少的假期。還採取了一系列殘酷的刑法來處置貪官。什麼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甚至是剝皮揎草(將人剝皮,然後在皮囊內填充稻草和石灰)等等酷刑都用在了那些貪官的身上。另外朱元璋還針對「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的現象,專門下令公開的鼓勵「民告官」,這是歷史上的唯一一次。據統計,朱元璋在位的31年裡,死於他制定的酷刑之下的貪官就有15萬人之眾。這也讓「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的現象,在當時也大為改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b88nomn.html
--------------------------------------
原指偏僻的地方,中央的權力達不到。現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
出處:    元·無名氏《臺溫處樹旗謠》:“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
“天高皇帝遠”是個常用語,最早是指稱偏僻的地方,官府的權力達不到。現在則泛指機構離開領導機關遠,遇事自作主張,不受約束,語含貶義。
其實,“天高皇帝遠”本來不是一句孤立的話,它最早一首民謠,出自元代無名氏的《台溫處樹旗謠》。時間在元朝至正八年(1348年),由於不堪忍受元朝的殘酷統治,浙江台州、溫州的百姓起義反元,並樹起了“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幟。後來,被明朝人黃溥收入《閒中今古錄摘抄》,這才得以流傳至今。
“天高皇帝遠”大家都理解,那麼,它的後半句“民少相公多”是什麼意思呢?“民”是指處於水深火熱中的窮苦百姓,“相公”是對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蔑稱,兩個詞語對應的分別是兩類不同的群體。在中國的封建王朝中,元代對漢民族的統治最為殘酷,當時的元代統治者將臣民分為幾個等級,江南漢民的地位是最低的。在元朝,蒙古人無論官民,都可以騎在漢人頭上作威作福,他們被調配到江南各地,成為自霸一方的黑惡勢力,讓漢民不堪其苦。正如俗話所說的,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由於江南漢民受壓最烈,所以,反元首義才會在浙江發生。
“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顯然是一次在元朝暴政下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武力抗爭。那麼,“天高皇帝遠”中的“皇帝”指的是誰呢?
因为这次反抗事件发生的时间为元朝至正八年,而当时的元朝皇帝是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所,这里的“皇帝”不是泛指,而是直指当时的当政皇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朝一共存在了97年,元順帝就執掌朝政35年,是元朝11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是對漢民壓榨最多的一位皇帝。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亲政初期,也曾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但是,随着在位时间越久,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越来越“孤芳自赏”、独断专行,尤其是脱脱遭馋退位后,国事日非,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味地沉湎于享乐和女色,纪纲废弛,官吏贪蠹,财政窘迫,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在元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宁可专心致志地学“行房中运气之术”,也不处理朝政;宁可别出心裁地设计船舶、制造宫漏,也不关心国计民生。
1368年,朱元璋攻破通州,直逼元大都。在上都喘息期间,朱元璋派使者前去招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让使者给朱元璋带去了一首《答明主》:
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台。
在詩中,元順帝承認元朝氣數已盡,但卻婉轉地表達了自己禪讓的誠意。本來是自己走投無路、倉皇北顧,反倒被他說成皇恩浩蕩、完璧歸趙,這點確實有些荒唐可笑。
在大都呆不下去了,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逃回漠北老家。洪武三年四月,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因“痢疾”死于应昌(今内蒙古克什腾旗西北),庙号“思宗”。朱元璋因其在国破家亡之际,没有背城一战,而是选择了逃窜漠北,是“知顺天命,退避而去”,故称其为“顺帝”,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对他的莫大嘲讽
“天高皇帝遠”還有下半句,一般人不了解_朱元璋 https://bit.ly/3TsJhWf
-----------------------------------------
天高皇帝遠的「皇帝」是誰?
  咱們常聽聞到「天高皇帝遠」這流傳甚廣的詞句,這詞句是出自於明朝「黃溥」編纂的《閒中今古錄摘抄》,原文為「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很顯然的,是形容一次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武力抗爭。
  那這「天高皇帝遠」中的「皇帝」指的是誰呢?有人認為,這其中的「皇帝」並非指特定的某位皇帝,而是對所有封建昏庸皇帝的泛稱,愚咱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但這一觀點卻值玩味,真是如此嗎?怕是又要跌破大夥老花眼鏡了!
  單純的從語法角度上來看,「天高皇帝遠」和「民少相公多」是一組極其工整的對偶句,這句中,「天」對「民」、「皇帝」對「相公」,映對不亂,而這其中的「民」當是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窮苦百姓,然這「相公」當然是對那些作威作福官吏們的蔑稱,兩個詞語對應的分別就是兩類群體;而「天」是對蒼天的專稱,按對偶規則看來,「皇帝」也應該是專指某一個皇帝才是,而不是多位皇帝,匪夷所思嗎?讓咱們繼續看下去!
  黃溥,明朝人,他編纂的【閒中今古錄摘抄】是以楊訥的【元代百姓戰爭史料】為藍本的,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楊訥,親歷了元亡明興的朝代更替,目睹了百姓起義的反抗怒潮,其所著作品是個強而有力的史料頗具參考價值。
  據【元代百姓戰爭史料】記載:元朝至正八年,浙江台州、溫州百姓豎起「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的反抗旗幟,首義反元,從這首《台溫處樹旗謠》看來,「天高皇帝遠」中的皇帝應該專指「元順帝」無誤。
  元朝統一中國後,將其統治下的百姓分為四個等級,依級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及南人,並規定這四等人在做官、科舉、打官司等諸多方面有著不同的待遇,所以,造成了強烈的階級仇恨與矛盾,帝位傳至順帝時,政治腐敗,官場黑暗,將士墮落,賦稅繁重,已致民不聊生,家不像家,國不成國,雖然,順帝曾力圖革新政治,帝國中興,但民族的階級意識由來已久,積重難返,國事日非,順帝本人也因此「怠於政事,荒於游宴」,一味的沉湎於享樂及女色之中,紀綱廢弛,官吏貪蠹,財政窘迫,導致社會動蕩不安,百姓起義風起雲湧,就在元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朱元璋攻破了通州,直逼元朝大都,順帝眼看元朝大勢已去,便索性撒手逃回漠北老家。
  在上都期間,朱元璋曾派使者前去招降,順帝讓使者給朱元璋帶去了一首詩:
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台。
  在這首《答明主》中,順帝承認元朝氣數已盡,但卻婉轉的表達了自個兒禪讓的誠意,這本來是自個兒走投無路、倉惶北顧,反倒被他說成皇恩浩蕩、完璧歸趙,若從咱們黃埔的眼裡看來(自當是士可殺,國可亡,親自掛帥上沙場;顱可斷,骨可折,豈能偷生把命藏),是可以領略到元順帝的麻木不仁和荒唐可笑。
  洪武二年,順帝逃奔至應昌,次年,因「痢疾」而死,廟號「思宗」,朱元璋因順帝在其國破家亡之際,沒有背城一戰,而是選擇了逃竄漠北,是「知順天命,退避而去」,故稱其為「順帝」。
  這曾經橫掃中原、所向披靡的蒙古帝國,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聲討中,終於土崩瓦解,沉寂為短命王朝;而這位烏哈圖可汗,則在「天高皇帝遠,不反待如何?」的吶喊中狼狽逃竄,淪落為亡國之君,而朱元璋把他稱作「順帝」,真是不能不說是對他的莫大嘲諷。
吾維觀後思
為將須有忠貞志,統帥定親赴沙場;
若思苟且皇帝遠,國壽正寢一定亡。
吾維 愚筆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146559085796103/permalink/14906728713847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