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墻盤銘文-追孝式銘文

史牆盤,又稱墻盤,為西周共王時史官牆所作的禮器。據銘文內容,墻是殷朝微子啟的後裔。1976年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莊白村一號銅器窖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公布的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現藏扶風周原博物館。
形制
盤為圓形,淺腹,圈足,雙附耳。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盤腹飾鳥紋,圈足飾竊曲紋。
銘文
史牆盤銘文
盤內底有銘文18行284字,使用當時標準字體,字形劃一,布局均勻;全文多用四言句式,結構工整,辭藻華美。由於年代久遠,目前學者對一些字句的解讀尚存爭議。
銘文前半部分頌揚文、武、成、康、昭、穆及時王(即共王)諸王的功德,後半部分記述牆所屬的微氏家族六代的事跡,可與文獻記載相印證,為研究西周史的重要史料。

史墻盤簡介
史墻盤銘文精拓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a7a51b40101fllj.html
1976年12月15日,寶雞市扶風縣扶風縣法門公社莊白大隊白家生產隊隊員在平整土地時,在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了一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專家將其定名為莊白一號窖藏,其中便有墻盤,墻盤鑄於西周共王時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牆的人為紀念其先祖而做。現收藏於寶雞青銅博物院。
墻盤器形宏大,製造精良,整體通高16.2cm、口徑47.3cm、深8 .6cm,盤腹外附雙耳,腹部飾垂冠分尾鳳鳥文,鳳鳥有長而華麗的鳥冠,鳥尾逶迤的長度,為鳥體的二至三倍,延長部分與鳥體分離,鳳鳥紋在當時象徵著吉祥,是西周時期最為流行而且最富時代特徵的紋飾
墻盤內底部鑄刻有18行銘文,共計284字,記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蹟以及作器者的家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最長的一篇銅器銘文。
原文
曰,古文王初。教琳於政,上帝降處德大曾。甸有上下造受萬邦。泌圍武王,透徵四方,達殷吮民,永不鞏狄皮,長伐夷童。富聖成王,廣左右毅盤剛穌,用爹取周鄭。肅握康王,兮尹吉疆。玄普邵昭王,廣能支楚荊,帷奧南行。窗艦穆王,井帥宇侮,膝盅天子。天子圈居文武長刺,天子贊無句。攘祁上下,巫獄趁慕,昊复亡吳。上帝司最,尤保受天子縮令命,厚福豐年,方排亡不從見。青幽高祖,甲效微需處。雪武王既錢殷,歌史使祖道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命周公舍圍於週,卑件處角。蟲忽乙祖速匹華闢,遠獻幻心。子瓜,杏明亞祖辛,或毓子孫。林鰭多零,果角黛光,義其賽祀。霧得文考,乙公稼越,貢屯無辣,農案歲音。帷闢孝晉友,史使牆夙夜不縈墜,其日蔑歷。牆弗敢粗,對揚天子不顯休命,用作寶季棄。利祖文考,戈雍受授牆爾簇福裹,箱錄、黃者、彌生,老吏事華厥闢,其萬年永寶用。
大意
銘文首先追述了列王的事蹟,歷數周代文武、成康、昭穆各王,並敘當世天子的文功武德。銘文接著敘述自己祖先的功德,從高祖甲微、烈祖、乙祖、亞祖祖辛、文考乙公到史牆。頌揚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是典型的追孝式銘文。
史墻盤銘文精拓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a7a51b40101fllj.html
-------------------------------
其(祈)子孫永寶用---惜後代子孫看不懂------西周牆盤
史牆盤,西周共王時期(BC922-BC900)青銅器至今約2900年以上。為微氏家族中名牆者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牆為史官而得名。
1976年12月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莊白銅器窖藏中。現存陝西周原扶風文管所。盤銘記述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跡以及作器者家世之事,對於研究西周的歷史極為重要。銘文所記述的西周歷史至穆王止,因此一般認為此器屬共王時期。
盤通高16.2釐米,口徑47.3釐米,深8.6釐米。圈足,雙附耳。腹飾垂冠分尾長鳥紋,圈足飾竊曲紋,均用雲雷紋填地。盤銘在腹內底部,銘文為18行、284字,其中重文、合文3字。內容可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歌頌文王至穆王的功德;後半部為牆自敘其家族自遠祖以來歷事周王朝的歷史。微氏家族世代為周王室的史官,有人認為即微子之後,乃商之遺民。文獻所載武王滅殷以後,微子啟降周,並使其子來見周武王,即銘文中的“雩武王既殷,微史刺祖迺來見武王”。至乙祖時出仕于周,為周王腹心之臣。銘文最末說明,牆為讚揚其先祖並祈求多福,而作器以為紀念。
史牆盤同出的銅器共103件,從銘文可以看出屬於微氏家族的,有折器4件,豐器6件,牆器3件,器48件,共61件。折約當康、昭時期,為牆所述之第四代;豐約當昭、穆之時,為第五代;牆當共王時,為第六代;為第七代,當在共、懿之時。史牆上至豐折,下及於,共四代,相當於昭穆共懿時期。同坑出同一家族銅器如此之多,並有緊密聯繫而可資斷代的,尚是首見。
銘文:
曰古文王,初盭龢於政,上帝降懿德大屏,匍有上下。會受萬邦,□圉武王,遹征四方,達殷畯民,永丕鞏(恐)狄虘,微伐屍(夷)童,憲聖成王,左右綬□剛鯀,用肇徹周邦,淵哲康王,勔尹億疆,宏魯卲(昭)王,廣□楚荊,隹寏(煥)南行,祇景穆王,型帥宇誨(于謀),申甯天子,天子恪贊文武長剌(烈),天子□無害,褰□上下,亟□宣謨,昊照亡斁,上帝司擾尢保,授天子綰命,厚福、豐年,方蠻亡不□見,青幽高祖在微靈處,雩武王既□殷,微史烈祖乃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周公舍宇于周,卑(俾)處□,惟乙祖逨匹氒辟,遠猷腹心,茲納粦明),亞祖祖辛,□毓(育)子孫,繁福多厘,齊角熾光,義宜其禋祀,害屖(胡遟)文考乙公,遽爽得純無誎,農穡越暦,唯辟孝友,史牆夙夜不墜,其日蔑曆,牆弗敢沮,對揚天子丕顯休命,用作寶尊彝,剌(烈)、文考,戈貯授牆爾□福,褱(懷)福彔(祿)、黃耈、彌生,(上今下龍)事厥辟,其萬年永寳用。
西周最長的銘刻文字對研究西周的歷史有重要的意義。
論史牆盤及其意義---李學勤
http://sync.hamicloud.net/_oops/wellsli/k43
西周牆盤銘文箋釋---徐中舒
http://sync.hamicloud.net/_oops/wellsli/x1e
---------------------------------------
西周《墻盤銘》(《史墻盤》)古篆(附銘文)
西周《墻盤銘》(《史墻盤》),古篆
商周時代,青銅器是王公貴族擁有的貴重物品,象徵權力和地位。器物裡面往往鑄有文字,稱為銘文,又稱“金文”。殷商青銅器金文書法,方折勁直,描摹的痕跡很重,帶有強烈的裝飾性;西周中期以後的金文,淡化了書法的裝飾性,富有書寫意味。
《墻盤》是西周金文書法成熟形態的代表作。全文18行,中間空一行,形成兩組,各九行。文字排列整齊劃一,縱成行,橫成列。筆劃無論長短縱橫,都有向背的弧勢,宛轉圓融,有著濃郁的書寫意味。作者又注意筆劃間的穿插呼應,結字方整,呈現一副精巧秀雅的姿態。
史墻盤(檣盤)為西周恭王史官牆所作的禮器。器形宏大,製造精良。 1967年於陝西扶風莊白村出土。現藏於陝西扶風周原文物管理所。盤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圓形,淺腹,雙附耳,圈足。腹飾鳥紋,圈足飾竊曲紋。內底鑄有銘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頗似《詩經》,措詞工整華美,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銘文前半部分頌揚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諸王的重要政績,後半部分記述牆所屬的微氏家族的家史,與文獻記載可相印證,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銘文字體為當時標準字體,字形整齊劃一,均勻疏朗,筆劃橫豎轉折自如,粗細一致,筆勢流暢。有後世小篆筆意。 《牆盤》年代久遠,其中許多文字已無法辨認,留待研究金文學者探考。
《墻盤》是西周金文書法成熟形態的代表作。全文18行,中間空一行,形成兩組,各九行。文字排列整齊劃一,縱成行,橫成列。筆劃無論長短縱橫,都有向背的弧勢,宛轉圓融,有著濃郁的書寫意味。作者又注意筆劃間的穿插呼應,結字方整,呈現一副精巧秀雅的姿態。
西周《墻盤銘》(《史墻盤》),古篆
史墻盤銘文(釋文):
曰古文王,初盭龢於政,上帝降懿德大粵,匍有上下,合受萬邦。 ■圉武王,遹徵四方,達殷,畯民永,不鞏狄虘,微伐屍童。憲聖成王,左右■■剛鯀,用肇徹周邦。淵哲康王,兮尹強。宖魯邵王,廣■楚荊。隹寏南行。祗顯穆王,井帥宇誨。緟寧天子,天子週纘文武長刺,天子■無丐。褰祁上下,亟■■慕,吳照亡臭。上帝司夒,尣保受天子綰令,厚福豐年,方蠻亡不窋見。
青幽高且,才微霝處。越武王既戕殷,微史刺且,乃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周公舍宇,於週卑處。通惠乙且,來匹氒闢,遠猷腹心子入。鄰明亞且。且辛遷毓子孫,繁祓多孷,齊角熾光,義其祀。靄萋文考,乙公遽爽,德屯無誎,農嗇戉曆。隹闢孝友,史牆夙夜不窋,其日蔑曆。牆弗敢抯,對揚天子丕顯休令,用乍寶尊彝。刺且文考,弋■受■爾■。福褱福錄,黃耇彌生,龕事氒闢,其萬年永寶用
-----------------
 商周時代,青銅器是王公貴族擁有的貴重物品,象徵權力和地位。這些青銅器不但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人們審美情趣的縮影,而且通過這些器物上所刻有的銘文可以為中華民族早期歷史的研究提供最為可信的實證,堪稱中華文化寶庫中最為耀眼的明珠。
  青銅盤是商周時重要而常見的銅器。據文獻《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又說,“承盤者,承水器也”,這就說明盤是水器。商周時,貴族在祭祀和宴飲前都要行沃盥之禮,用匜往手上澆水,盤放在手下面承接洗過手的棄水,以昭顯其清潔。考古中發現盤常常與匜搭配使用就是證明。
  史墻盤為西周中期青銅器,為微氏家族中名牆者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牆為史官而得名。它的發現純屬偶然———1976年12月15日,陝西省周原遺址內扶風縣白家村南100多米的坡地上,村民在平整土地時,在距地表30厘米處發現了一處青銅器窯藏,共出土青銅器103件,其中74件有銘文,這批青銅器造型渾厚,紋飾精美,銘文內容豐富,對西周歷史及青銅器斷代以及古文字的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立即引起了全國歷史和考古界的極大關注。白家村南窯藏中,最重要的一件青銅器是史墻盤。1996年6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鑑定組鑑定時被定為國寶。2008年曾調北京參加奧運珍寶展。
  史墻盤器形宏大,製造精良。盤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圓形,淺腹,雙附耳,圈足。器腹飾鳥紋,圈足飾雲紋,以雷紋為地。造型穩重、製作精工。內底鑄有銘文18行284字,文章措詞工整華美,是解放後發現的銅器銘文最長的一篇,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較明顯駢文風格的銘文作品,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銘文前段追述周初文、武、成、康、昭、穆各王的功業;後段記載微氏家族的發展史。雖然專家學者對銘文細節看法還有不同,但大意相差不多。銘文所記述的西周歷史至穆王止,因此一般認為此器屬恭王時期。有人認為即微子之後,乃商之遺民。文獻所載武王​​滅殷以後,微子啟降週,並使其子來見周武王,即銘文中的“雩武王既殷,微史刺祖迺來見武王”。至乙祖時出仕於週,為周王腹心之臣。銘文最末說明,牆為讚揚其先祖並祈求多福,而作器以為紀念。“史墻盤銘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西周銅器銘中最重要的一件,為研究周初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根據,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
  青銅器物裡面所鑄文字,稱為銘文,又稱“金文”。殷商青銅器金文書法,方折勁直,描摹的痕跡很重,帶有強烈的裝飾性;西周中期以後的金文,淡化了書法的裝飾性,富有書寫意味。《史墻盤》是西周金文書法成熟形態的代表作。全文18行,中間空一行,形成兩組,各九行。文字排列整齊劃一,縱成行,橫成列。筆劃無論長短縱橫,都有向背的弧勢,宛轉圓融,有著濃郁的書寫意味。作者又注意筆劃間的穿插呼應,結字方整,呈現一副精巧秀雅的姿態。銘文字體為當時標準字體,字形整齊劃一,均勻疏朗,筆劃橫豎轉折自如,粗細一致,筆勢流暢。有後世小篆筆意。《史墻盤》年代久遠,其中許多文字已無法辨認,留待研究金文學者探考。
  史墻盤的銘文是迄今所發現的金文中價值最高的銅器銘文之一,其字數雖次於毛公鼎、小盂鼎、散氏盤等,但內容則應遠在上述諸器之上。它不僅在史學、青銅器斷代方面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而且在文體結構、修飾手法以及豐富、華麗的詞彙方面,也都有很突出的特點。
  關於史墻盤的銘文,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曾釋文如下:
曰古文王,初和於政,上帝降懿德大,匍有上下,受萬邦。圉武王,遹徵四方,達殷,民永,不鞏狄虘,伐屍童。憲聖成王,右剛,用肇徹周邦。康王,兮尹。宖魯邵王,廣楚荊。隹南行。穆王,井帥宇誨。寧天子,天子文武長刺,天子無匄。祁上下,亟慕,吳亡臭。上帝司夒,尣保受天子令,厚福豐年,方亡不窋見。青幽高且,才霝處。武王既殷,史刺且乃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周公舍,於週卑處。乙且,匹氒闢,遠猷心子。明亞且且辛,毓子孫,多孷,角光,義其祀。文考乙公,,屯無誎,辳嗇戉隹闢。孝史,夙夜不窋,其日蔑。弗敢抯,對揚天子丕顯休令,用乍寶彜。刺且文考,弋受爾。福褱錄,黃耇彌生,龕事氒闢,其萬年永寶用。
  史墻盤銘文拓片極其稀少珍貴。出土初期,器藏當地文物所、博物館。除鏽後所拓少量拓片清晰而精美,曾為當地官員公關之上品。後被國家文物局發現,嚴令禁止,並被封存。據傳,原器物已調西安法門寺地宮秘藏。拓片少量流入坊間,得者寶之,價格昂貴。今藏這件史墻盤銘文拓片,拓工一流,與大家共賞。
-----------------------------
《封許之命》與史牆盤的“允尹”
付强[搜索該作者其他文章]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首發)
  西周共王時期的史牆盤銘文中有“淵哲康王,尹億疆”一句,對於銘文中的“”字以前學者或釋為“分”或釋為“兮”或釋為“”讀為“遂”,李學勤先生隸定為“”讀為賓,訓為賓服,陳世輝先生隸定為“”讀為緬,訓為綿長,麻愛民先生讀為遍,吳鎮烽先生讀為勔。最近陳斯鵬先生有考釋為“萬”字,認為“萬尹”言各類職務長官之多,“億疆”言國土疆域之廣,“萬尹”和“億疆”都是由偏正式名詞構成的並列短語,萬和億近義對舉[1]。我們認為以上的看法都是不正確的,“尹”當為“允尹”,字為允字的訛變,“允尹”一詞是西周時期的習語,證據如下,在最近公佈的清華簡《封許之命》簡二中有“尹四方”一句,從日從允可以隸寫為“”,整理者已經指出“尹四方”一句見於金文[2],但是對於此字的訓釋是欠妥當的,為了說明問題我們先把金文中與此字相關的辭例搜集如下: 
(1)匍有四方,正厥民  大盂鼎 
      (2)臣天子  追簋 
      (3)達殷民  史牆盤 
      (4)保四國  鐘 
      (5)尹四方  五祀鐘 
      (6)在位  簋 
      (7)保乂周邦,尹四方  大克鼎 
      (8)其孫子  晉姜鼎
上揭金文中的字從田從允,宋人本釋為允,如《考古圖》引北宋太常博士楊南仲釋晉姜鼎銘文云“疑允字,字書所無,而于文勢宜為允”,《康熙字典》卷十九“字下云古文允”。然而隨著青銅器的大量發現和金文研究的不斷深入,晚清以來學者們逐漸否定了宋人的舊說,而釋此字為畯,孫詒讓在釋大克鼎時在下一字加一畯,其後徐中舒先生從孫氏釋為畯之說申論其詳,此後學者們莫不信從唯有張政烺先生認為是允。最近陳致先生在《允畯試釋》一文中詳細論證了此字是允,清華簡《封許之命》的公佈證明了陳先生的這一看法是完全正確的。在上揭的金文中當訓為信,金文中常見的“臣天子”可以和《詩·小雅·湛露》“顯允君子,莫不令德”合觀,朱熹《詩集傳》對此句的解釋是“信矣君子,誠哉大德”,所以“臣天子”猶“王之信臣天子”意思就是天子可以信賴的臣。“尹四方”“保四國”“達殷民”“ 正厥民” “在位”“其孫子”中的用為動詞,謂取信之義,實亦隱含保佑的意思[3]。 
----------------------
西周。1976年於陝西省扶風縣莊白村出土。通高16.2厘米,口徑47. 3厘米,深8.6厘米。史墻盤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牆的人,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牆為史官而得此名。此盤造型規整,紋飾精美,敞口,淺腹,圈足,腹外附雙耳;腹部飾鳳鳥紋,圈足部飾兩端上下捲曲的雲紋,全器紋飾以雲雷紋襯地,顯得清麗流暢。盤內底部刻有18行銘文,共284字,記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蹟以及作器者的家世,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最長的一篇銅器銘文。史墻盤為我們研究西周的歷史、政治制度,包括社會經濟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盤銘也是一篇很漂亮的書法作品,其文體愛用簡明整齊的四字句式,這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較明顯駢文風格的銘文作品。現藏於陝西省周原扶風文物管理所。


西周金文《史墙盘》(附译文)_铭文
http://www.sohu.com/a/251735878_6809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