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座於觀音山上的臺北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花山院法皇石佛-1臺北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第二十七番石佛

日本石佛在臺灣:日治時期移植臺灣的庶民信仰
安座於觀音山上的臺北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花山院法皇石佛。(Source:作者攝影)
以石造像的文化由來已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可以見到以石為中心的信仰崇拜,而日本的石佛文化,可以說是人類石崇拜中頗具特色的一個例子,不僅種類樣式多元,與庶民社會的緊密性,更是世界各國所罕見。
  臺灣在日本統治期間,除了政治、經濟、社會的改變,伴隨日本人移民所帶來的原鄉庶民文化,更賦予臺灣民間不同的文化受容。其中,日本石佛的傳入即為典型的案例。
  日本庶民信仰中的石佛文化
石佛作為日本庶民信仰的重要表徵,透過在臺日人的積極建設,不論是設置在墓地前、象徵渡濟六道眾生的六地藏石佛,或是追憶、移植日本本土宗教聖地西國巡禮、四國遍路的靈場札所石佛,甚至是為了祈願及安頓人心所安奉的不動明王石佛,遍布臺灣各地。這些石佛的存在,顯示出日治時期庶民生活中,還存在著另一種不同的信仰世界
  完成於庶民之手的石佛,座落於道路、墓地、寺院、山間、水邊等地點,可以撫慰民眾心靈的苦惱與不安,也表達他們內心祈求最忠實的守護。但如此貼近一般民眾的精神寄託,多數既不完全屬於佛教,也無法歸類為神道。正因為它具有強烈的庶民性格,導致留下的文字紀錄相當有限。
  在臺日人的石佛信仰
在目前可以掌握的文獻資料及田野考察中,最初在臺設立的日本石佛是在 1905 年 7 月,由臺北三板橋葬儀堂監守諫早得淳與三遊亭萬朝在三板橋日本人共同墓地入口建造的六地藏石佛。六地藏為日本佛教特有的地藏信仰型態,六尊地藏象徵解救眾生六道輪迴之苦,常設於墓地入口或路旁。
  同年 9 月,在北投出現了一座觀音石佛建造的紀錄,這座石佛為北投溫泉旅館天狗庵主人平田源吾,以及鐵路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等居住於北投地區的日本人,為打響北投溫泉名號、並祈求旅居北投日本人的發展繁榮,聘請石匠打造佛像,作為北投的守護神,名為「湯守觀音」。關於這座觀音石佛的源由, 在發起人之一的平田源吾所撰的《北投溫泉誌》一書中有詳細記載。
   位於日本九州地區的熊野磨崖佛不動明王像。(Source:作者攝影)
 移植日本地方靈場的巡禮
回顧日本石佛在臺灣的發展軌跡,從明治末年開始,全部都是為祈願、奉納、供養,而設立於寺院境內或路旁的單一型態石造佛像。
  不過到了 1925 年,居住於臺北的鐮野芳松、平尾伊三郎、大神久吉、二宮實太郎、尾崎彌三郎等 5 位在臺日人共同於臺北周邊設置臺灣第一座石佛群宗教設施,以 88 座石佛,作為四國八十八所巡禮札所的模式。
  這種以石佛作為地方靈場本尊的設置手法,一時之間蔚為流行。當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設置完成的隔年,臺北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隨即成立於臺北近郊的觀音山麓。這個由 33 座觀音石佛構成的巡禮札所概念,將日本西國觀音的巡禮文化移植到臺灣。
  緊接著在 1929 年前後,宜蘭的「新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新竹的「新西國 三十三所觀音靈場」與基隆的「新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相繼成立,這 3 個巡禮靈場同採以石佛作為巡禮札所的象徵,可謂典型地方靈場本尊的複數石佛類型。
   臺北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的第二十七番石佛。(Source:作者攝影)
伴隨著複製四國遍路、西國巡禮的地方靈場出現,臺灣各地可見的日本石佛不僅數量遽增,類型也從日本統治臺灣初期的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弘法大師等石佛類型,擴充為西國靈場帶來的十一面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等,以及屬於日本密教系統的六觀音與花山院法皇;又或者像是伴隨著四國靈場札所本尊的大日如來、阿彌陀如來、虛空藏菩薩、昆沙門天等。過去未曾出現於臺灣的日本石佛類型,紛紛接踵進入臺灣。
  事實上,就在數座石佛群先後成立之際,單一石佛的造立傳統仍持續傳承著。 譬如 1925 年 5 月,在北投開設「星乃湯」旅館的佐野庄太郎,為了祈求事業順利,擇北投山區開鑿洞窟,安奉不動明王石佛 1 座,並命名為「上北投成田不動明王祠」。
  這些源自於戰前在臺日人庶民信仰的遺留,今日有部分仍殘存於當地,持續石佛的宗教功能。只不過同樣的觀音形象,對於信徒而言已不是日本靈場的觀音,祂們透過色彩重繪或供奉做法的改變,成為漢人觀音信仰的對象。
 從靈場的出現,我們看到宗教場域之創建與宗教活動的引入,與民眾對生活的期待有著深刻的關聯。
日本石佛在臺灣:日治時期移植臺灣的庶民信仰 https://bit.ly/3JKXSth


弘法大師/空海(日語:空海/くうかい Kūkai;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農曆3月21),日本佛教僧侶、書法家,俗名佐伯真魚,為唐代日本留學僧,師學於今西安青龍寺惠果門下,受獲傳承付法第一人,賜受法號遍照金剛,諡號弘法大師。
 空海至中國學習唐密,傳承金剛界與胎藏界二部純密,為唐密第九祖、日本佛教真言宗開山祖師。也因其書法功底強而被稱為「五筆和尚」,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合稱平安時代三筆,著名作品為《風信帖》。
空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uLF9j
生平
寶龜5年陰曆六月十五(774年7月27日),空海出生於讚岐國多度郡屏風浦(今香川縣善通寺市),父親是豪族,母親阿刀氏是渡來人後人。
 延曆23年(804年),與最澄、義真等渡海至大唐國學法。空海於長安青龍寺向惠果請法,學習真言密教;後返日本開宗,為真言宗。空海將密宗區分為「純密」與「雜密」,見其所著《三學錄》。
 弘仁14年(823年),獲賜東寺,作為真言密教之道場。之後,相對於稱作台密的天台宗,東寺的密教稱作東密。
 傳說空海參考梵文,將日文字母以平假名排序成陣。此外,他亦是有名的書法家,與嵯峨天皇、橘逸勢共稱三筆。著有《文鏡秘府論》。
 承和二年三月二十一(835年4月22日),空海在高野山圓寂,享壽六十一歲,諡號「弘法大師(こうぼうだいし)」
空海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uLF9j


2023-03-16_151910

本件釋迦如來石佛,做船型光背浮雕石佛造型,上方為釋迦如來造像,左手置於胸前,右手結法印;下方基座上刻有「四十九番、イヨ(伊予)、淨土寺」等番號、國名、寺名字樣,推測為日本佛教傳入臺灣後,在臺北、花蓮等地創設的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系統所設置之石佛。
日治時期日本佛教傳入臺灣後,移植日本弘法大師空海修行之道而發展的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四國遍路),在臺北、花蓮等地創設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地方靈場,其中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是第一座在臺灣設置的地方靈場,設置於1925年,以臺北盆地為中心,在圓山、芝山巖、草山、竹仔湖、北投等地的參拜路線上安置88座石佛,作為巡禮參拜的對象。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
1925~1945
釋迦如來石佛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42k8iY3

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師資陣容


宜蘭地區在日本時代中期,日人將歷史悠久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巡禮文化引入台灣。為方便在台日人於殖民地台灣同樣能夠進行巡禮參拜,即以石佛代表某一地之觀音靈場札所(寺院),移植複製於台灣包括五股觀音山、新竹十八尖山、基隆與宜蘭等地,形成在台日人重要的庶民信仰文化。戰後,原屬日人庶民信仰的觀音石佛為台灣民眾所挪用,成為臺灣民間信仰文化的一環。
本活動藉由現地的導覽解說,讓參加者認識日本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在日本時代宜蘭的形成與分布,以及戰後台灣民眾如何將其轉化成民間信仰的一部分,現今更已成為宜蘭地區重要的庶民文化。文化部全國藝文活動資訊系統網 ─ 藝文活動查詢 https://bit.ly/3ZUHDiM


黃靜芳從觀音山石佛遺緒看日本巡禮文化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bit.ly/3LsTsbz
研究生(外文):    Ching-Fang Huang
論文名稱:    從觀音山石佛遺緒看日本巡禮文化


臺北釋迦如來石佛遺緒
5月 19, 2021臺北釋迦如來石佛遺緒 https://bit.ly/3TzS4WR
        農曆四月八日是佛誕日,通稱浴佛節。5月19日因為疫情無法上佛寺拜拜,說想出門走走是彈嘴皮,心裡有佛,拈花微笑,想起一張老照片,這是七位男子和石佛合照的黑白照片。石佛像上有釋迦如來的字樣。根據當天這行人還在凌雲禪寺的山門前留下合影,因此推測石佛應出自五股觀音山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可惜相關文獻上未見釋迦如來石佛的記載。
         臺灣在日治時期曾經引入日本佛教的巡禮文化,而在各地留下諸多的石佛遺緒。大正15年(1926年)鎌野芳松、大神久吉、沈本圓、盧覺淨創設「臺北西國三十三所靈場」,其構想源自德道上人開創、花山院法皇再興的「西國三十三所」。地點選定臺北州新莊郡五股庄(新北市五股區)西雲寺到凌雲禪寺開山院的觀音山道路上設置靈場。7月3日舉行石佛開眼式(註1)。五股觀音山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核心的觀音靈場本尊有三十三番,設置的巡禮路線上還會有番外的石佛。
        2021年5月11日中央發布宜蘭羅東銀河百家樂遊戲場有確診者的訊息,疫情爆發後,生活有許多習慣必須得要調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止,和西班牙流感的擴散也有關聯,歐陸的病毒也傳播到當時的臺灣,造成漢人和原住民大量染疫,死亡超過4萬人。
臺北釋迦如來石佛遺緒 https://bit.ly/3TzS4WR

img462 開山古凌雲寺img462 釋迦如來


來一趟台灣身心靈朝聖之路,新竹十八尖山的新西國三十三觀音文化巡禮
來一趟台灣身心靈朝聖之路,新竹十八尖山的新西國三十三觀音文化巡禮 - 投稿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Ls0VaM
日本有著名的「四國遍路」朝聖旅行,還有另一條被視為文化遺產的宗教巡禮之路「西國三十三觀音」。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台灣也有「新西國三十三觀音靈場」巡禮路線,分別位於台北、宜蘭、基隆、新竹等。特別分享新竹十八尖山的部分,漫步山林的同時,沿途還可發現精心雕刻的石觀音,時間的痕跡裡蘊藏許多故事。
因2017年走過日本「四國遍路」朝聖之路之後,偶然發現到日本原來還有另一條宗教巡禮之路,稱為「西國三十三觀音」。在網路搜尋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原來台灣也有所謂的「新西國三十三觀音靈場」的設置,分別在於台北、宜蘭、基隆、新竹等地。這次,介紹的是位於我家鄉——新竹的部分。
 在開始之前,先說說關於「新竹西國三十三所靈場」所在地「十八尖山」吧。
 關於十八尖山的傳說
人稱「新竹人的陽明山」的十八尖山,是許多新竹人從小到大的共同回憶,休閒假日踏青健行,如果我不說,你可能還不知道十八尖山還是編號第26號的小百岳,主峰海拔僅130公尺最高處是131.79公尺,最低處為50公尺,平均坡度為40%,基本上穿著拖鞋散步其中,累了還有飲水機、涼亭可以休息,隨處可以看到乾淨整齊的公廁以及運動器材。
 這樣的森林公園可是新竹人的一大驕傲呢。我與這山的連結,從國小、國中每學期的例行跑山活動就開始。但當時,我從來不知道這座那麼厲害的「山」,是為了慶祝日本昭和天皇登基,由市內軍民合建建置於西元1928年(昭和3年)的。只知道長輩們總是流傳著屬於十八尖山晚上不要去的恐怖神秘傳說。我猜想,這些令人覺得恐怖害怕的傳說,應該就得從這座山過去的歷史背景說起。
 廣告
 1772年(乾隆37年)開始,因漢人開墾的過程中,十八尖山山麓附近其實就已經有許多地方被作為「築墳埋葬」的功能使用,後續一直到1777年(乾隆42年)的「義塚」再到1867年(同治6年)的官方「義塚」,順帶一提,「十八尖」一詞,也是在這個時候正式出現在官方的公告中。
 加上後期光復時期(1945年)國民政府國防部接收軍事設施禁止近入,山中留有許多駐軍及防空洞,每一項都為這座山增添了不少令人聽了會顫抖的神秘傳說。但2021的今天,十八尖山早已不再是恐怖的地方,而是新竹民眾闔家大小假日常去的好所在,每年三月,還都會有賞花季的舉行,花季期間,也有定時的解說服務,環境上,巡山清潔人員騎著電動車進行環境整護,讓民眾有一個非常棒的休閒環境。(延伸閱讀:城市裡的綠意 走一圈新竹市小百岳十八尖山,人情樂聲與自然鳥鳴一路相伴)
 十八尖山與石觀音
石觀音的設置主要跟1929年(昭和4年),因為修築森林公園,為了安撫民眾對於傳統墓地的敬畏有關。除了將大量荒廢的無主墓地修建納骨塔、萬靈塔以外,為安慰亡靈,也在十八尖山設置33座石觀音柱雕刻,並進行開光儀式。每一尊均是向山口縣定製運送過來台灣。
   1號石觀音,有許多信眾將神像也放置於此。
  2號石觀音,沿著自由車場旁邊的小山路,可以看到2-9號的石觀音像。
相信許多前往十八尖山的山友、健行者想必都對這座落於十八尖山區域內的石觀音像多少有印象。
 但這些石觀音像過去可是經歷過許多苦難才得以保存到現在,例如民國初期的「消除日本毒素」洗禮,粗暴地塗抹及不合適的裝飾,以及面臨1970年自由車場修建的大舉挖山衝擊之下,讓部份石像被迫遷移山上,甚至是在過程當中遺失、遺棄在路旁、被竊……等命運。
   3號石觀音,可以看到沿著山坡設置的石像,雖然有棚子遮風避雨,但因為地勢的關係,已經有歪斜的狀況。
所幸,後續在長期關注新竹史的歷史老師張德南先生向市政府建議下,結合眾人的資源跟努力,重拾了對石觀音像的重視與保護。
 目前在眾人合力找到的到的石觀音,剩下24尊,包含一尊位於瓦管處瓦斯槽旁,在網路消息指出,該石觀音像因缺乏整修,已有風化損毀情形,實屬可惜。
   8號石觀音,筆者猜測,這座石觀音在主要的健行路線上,故受到信眾的注目較多,故有許多善心人士的捐贈,將環境打造的更加舒適。
   9號石觀音,在信眾、善心人士的投入,石觀音新添了許多的不同面貌,石像本身無改,但週邊的環境以台灣道教的意象去增添更多背景。
目前的石觀音在山友、市府的協力付出之下,完善的被保護著,幾乎都有可以遮風避雨的棚子,避免這些具有新竹在地發展歷史的寶藏再次受到破壞,許多虔誠的民眾,也會固定上山巡禮,我自己的奶奶過去也是,每逢初一十五,都會帶著香,前往十八尖山的每一處石觀音,行禮奉香。
   13號石觀音,覺得環境跟位置最好,也是許多健行者會經過的地方,時常都會有人在旁邊的涼亭、廣場休息聊天,也固定會有人供奉,還有設置飲水機。
  14號石觀音處,大家在向石觀音行敬拜禮之後,繞到後方觀察刻在後方的文字殘跡。(圖片提供:竹塹學-城市老建築觀察,徐銘暉講師側拍,三級警戒前舉辦的活動)
下次,如果喜歡旅行的旅人們,有機會再到新竹來,除了享受舊城區巡禮之外,別忘記也可以抽空來到十八尖山,來趟「新竹新西國三十三觀音巡禮之旅」!
 想要更了解更多「新竹西國三十三觀音巡禮」的歷史故事,可以搜尋張德南老師的著作《新竹西國三十三觀音巡禮》,有更完整的資料及介紹。(延伸閱讀:土地公、關聖帝君、觀音 巨神連線,新北廟宇巡禮 探訪風水寶地)
   在18號聖觀音石觀音(左圖)的石柱背後,經由時間的風化,那些被刻意抹上的水泥,逐漸脫落,漸漸顯露出的是石柱本身的痕跡,也就是那本應該被保存的「昭和四年八月」的字樣。部分石觀音像後面也還可以找到,17號的千手觀音像背後的字樣就比較淺。
來一趟台灣身心靈朝聖之路,新竹十八尖山的新西國三十三觀音文化巡禮 - 投稿 - 微笑台灣 - 用深度旅遊體驗鄉鎮魅力 https://bit.ly/3Ls0VaM

ckeditor-60da0948233e4ckeditor-60d1687ebeb79ckeditor-60d1689db4da5ckeditor-60d168cf52b67ckeditor-60d1690075564ckeditor-60d1690e920b2ckeditor-60d1692875189


本研究探討宜蘭的觀音信仰其民間佛教性格的歷時性發展,以對應及補述觀音供像造型的圖像論考,尤是透過研究信仰脈絡的演變,作為理解其以造型藝術為媒介,呈現各題材結構所依據的經籍儀軌與在地風俗,即依其信仰精神與義理的不同,在各個時空生成各種不同的觀音造型,透過視覺形象引導信眾知悉其悲智之心及諸功德誓願,啟蒙轉化信眾在塵世中的心靈困頓。
本研究以文獻研究、田野調查及圖像學作為論述分析方法,文中主要內容為:
1. 以民間佛教的觀點,瞭解宜蘭地區清、日兩代,由漢人創建的「觀音佛祖廟」其發展型態與歷史脈絡。
2. 探討日治時期宜蘭地區「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來歷與後續發展,觀察其信仰價值及供像造型在戰後所發生的變異。
3. 以宜蘭地區民間佛教場域為例,據以佛典儀軌與地域性變化為本,將觀音供像進行區分、歸類。
4. 以宜蘭地區民間佛教場域為例,將完成歸類的觀音供像作為圖本,分析各部位造型的圖像意涵及藝術表現,論考觀音供像自清至今的發展軌跡。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_宜蘭的觀音信仰及其造型藝術 https://bit.ly/3ZPK8ml


去廟裡拜拜的時候,拿香一個爐拜過一個爐,你有注意過殿裡供奉的神明嗎?
 媽祖廟裡的日本神明:空海大師與西門町弘法寺的故事 – 晰誌 | See Zine https://bit.ly/3JIYxLu
台灣的寺廟內除了主神之外,也會因為某些因素加奉其他神明。通常都是以佛教神(如觀世音菩薩、彌勒佛)為主,有些則祭祀偉人(如宜蘭昭應宮,祭拜對地方建設有功的三大老),在西門的台北天后宮也是如此,但特別的是此廟供奉著在台灣很少見的日本空海(くうかい)大師。
   保留在台北天后宮的弘法大師像。戴斗笠、手持著法杖是大師的經典形象,是他曾經走遍四國八十八寺的標準打扮。今天循著大師路線參訪寺院的人們,也會穿著一樣的裝束。
  日本佛教的天才
  空海,在日本人稱弘法大師,是日本派遣至唐國學習佛法的僧人,在長安的青龍寺學習密教。天資過人的他,只花兩年就完成密教的鑽研,攜帶了大量的經典與法器回到日本,創立了真言宗。空海所創的真言宗,與另一位佛教大師-最澄所創的天台宗,是當時很潮的新興宗教,連嵯峨天皇都接受了空海大師的灌頂並獲得到賜地,在京都建立了東寺,以及在高野山打造了真言宗的道場。
  真言宗繼承了在中國斷絕的密教法脈,空海發展出具有經驗主義特徵的修行方式,像是透過念真言、結印、觀想曼陀羅等三密,來達到即身成佛的境界。而空海大師對佛教與文化的超人貢獻,在他圓寂之後也形成的獨樹一格的「大師信仰」。大阪就有這樣一句俗諺:「病弘法、欲稻荷」。求身體健康就找大師,想賺錢就拜稻荷大神吧
   攝於1919年的弘法寺外觀。
  當時間來到19世紀,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之後,真言宗也來到台北。在本山高野山金剛峰寺出資,於西門町設立了新高野山弘法寺,作為真言宗在台灣的布教所。當時該派的傳教事業辦得不錯,陸續設立了旅社、婦人會、講習所等等社會事業。不過,真言宗的日本風格濃厚,在台灣的信徒組成幾乎是內地人。這也為戰後的風雲變色埋下了伏筆…
   台日神明的「風水輪流轉」
  在過去的艋舺,龍山寺、清水巖祖師廟、新興宮媽祖廟三間香火旺盛的寺廟,合稱「艋舺三大廟門」。其中新興宮所祭祀的媽祖,原為多年前自中國來台貿易的商人,船上所供俸的守護神。某次商人在台灣處理完業務後,正準備啟航返國,卻遲遲無法順利。後來請示神明旨意,似乎是媽祖希望留在台灣,於是將神尊請上岸後船隻才順利出航。
   1919年(大正八年)時的台北市街圖,離龍山寺不遠的媽祖宮口街,就是新興宮的位置。
  香火鼎盛的新興宮,卻在日本統治下遭逢劫難。在昭和10年,太平洋戰爭越打越激烈,米軍對台灣的空襲次數也越來越頻繁。日本政府為此計畫開闢防空道路,拓寬狹窄的街道。新興宮就因此而遭到強制拆除,神像則移到龍山寺後殿暫奉。雖是戰時非常手段,舊建築被”文創”依然是相當可惜。
  終戰之後,日本人被引揚回國,原本位於西門町的弘法寺也頓時失去信徒而廢寺。眼看著這棟精美的佛寺荒廢,台灣信徒們認為這正是個良好的神殿,便將新興宮的媽祖迎至此處祭祀。原本的日式樸素佛堂,轉變為台灣風情的媽祖廟,是個很有趣的組合。
   攝影師李火增所拍攝的弘法寺鐘樓。林木扶疏、古樸的鐘樓與穿著和服的行人,想不到台北過去和風這麼濃厚。引用自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
   弘法寺的工事圖,光看線條就覺得十分宏偉
  然而,躲過了台北大空襲的寺院卻還是難逃火難。1953年寺廟後方的國際大舞廳失火,火勢蔓延到媽祖廟的木造建築,戰前的日式建築付之一炬。但幸好媽祖像、大師像與卷軸等古物及時搶救,並未毀損。但缺乏經費的廟宇,直到六年後才重建成今天的規模。
  新興宮被日本人拆除、弘法寺建立、戰後廢寺媽祖迎回,戰爭與政權更迭是人間之事,神明無端捲入風波也是十分無奈。被封存在庫房的弘法大師,或許也這麼想著。當時天后宮的主委就兩度得到大師託夢,希望能重回弘法寺原址之中。於是大師就安在側殿的位置,接受眾人香火至今。而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也定期派人來台北,向媽祖廟內的祖師誦經禮拜。
   現在位於台北天后宮一角的日式佛像,其中最右邊上方刻著釋迦的石佛,是原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第一番本尊釋迦如來。過去台灣島上共有八十八尊石佛,現在早已佚失。
  有機會走進西門町的天后宮,拈香向媽祖參拜時,也向這些日本時代就在此鎮守的石佛與大師合掌致意吧。不論在哪一個時代下,神佛的慈悲與庇佑都是不曾改變的。
  參拜情報:
 台北天后宮(原 新高野山弘法寺)
 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51號
媽祖廟裡的日本神明:空海大師與西門町弘法寺的故事 – 晰誌 | See Zine https://bit.ly/3JIYxLu

2023-03-16_154035新高野山弘法寺設計圖新高野山弘法寺平面圖2017-07-14_1558392017-07-14_174320P1010554

媽祖廟裡的日本神明:空海大師與西門町弘法寺的故事 – 晰誌 | See Zine


看了第一頁的介紹,大家對臨濟護國禪寺與石佛已有淺淺的了解了吧!流水禪禪-臨濟護國禪寺專題網頁-四國八十八所 https://bit.ly/3JdFwQ0
 那麼大概也知道了,臨濟護國禪寺的石佛和四國八十八所是有淵源的吧! 流水禪禪-臨濟護國禪寺專題網頁-歷史變遷
 說到了石佛,我們得先說說日治時期的 - 『 真言宗 』 ,因此在此我介紹一下它吧。
 於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清朝和日本兩國在簽定 〔馬關條約〕 時,將台灣及澎湖割讓給日本。
 日本政府在台的期間,前前後後共計八宗十四派的日本佛教宗派在台灣傳教。其中真言宗高野派於明治29年(西元1896年)傳入台灣,為日本真言宗各派中勢力最大的一派,現在的正名為〔高野山真言宗〕。
 現在的 『 高野山真言宗 』 所奉的開祖就是 弘法大師 - 空海 , 他是將密教典籍由中國傳回日本的關鍵人物,之後卻因為中國大陸下令禁止而失傳,密教雖然在中國失傳,但是因為弘法大師傳法 讓它得以在日本延續下去,並對於日本的文化與佛教界都頗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高野山真言宗
 當〔 高野山真言宗 〕傳入台灣的剛開始(約西元1899年左右),在艋舺的起街設立了教所,故建立了〔 弘法寺 〕,專門提供日本的和尚念經與拜佛用,弘法寺中便存放了日治時期所雕刻的八十八所石佛中的一小部份,而弘法寺在民國39年(西元1950年),日本的和尚攜缽歸國之後,媽祖信眾就在其正殿改造為媽祖的祠祀殿,而原本留存在弘法寺的石佛,現今快變成了台北天后宮所有,若是大家對此有興趣,可以就近到台北天后宮的第十區菩薩石像,便可以看到四國八十八所的石佛了。
 真言宗在弘法大師之後,因為家大業大因此形成諸多流派。簡要可分為:「古義真言宗」與「新義真言宗」兩類,而在教相與事相的傳承上又可分為廣澤流與小野流等諸派。
 上一段提到的「古義真言宗」即是以「古義八派」為首的諸流派,古義八派是指:真言宗高野山派、真言宗御室派、真言宗大覚寺派、真言宗東寺派、真言宗山階派、真言宗泉涌寺派、真言宗醍醐派和真言宗小野派;而「新義真言宗」則是智山派、豐山派等。之所以分流派乃是因為各種歷史因素所造成,其修持內容也都仍屬於密教範圍、大同小異。
                石佛
 看完上面接下來就換下面拉~~
 如同我們上面所介紹的真言宗,那麼現在我們回來說說我們臨濟護國禪寺和真言宗有關連的石佛吧!!
 這一段我們小小的來說一下臨濟護國禪寺吧!
 臨濟護國禪寺,它是日治時期台籍的僧侶聚集活動的場所,為台灣的佛教歷史上不可遺漏的佛寺建築物之一。除此之外,臨濟護國禪寺的大雄寶殿及山門,仍然完整保存了日治時期的結構,是台灣目前存留的日式木造佛寺之中,年代最早的建築。
 我們現在再來小小的說說石佛 流水禪禪-臨濟護國禪寺專題網頁-歷史變遷
 上去到臨濟護國禪寺的小山坡上會看到一小塊ㄇ字型的空地,在ㄇ形 空地中間還有三個像子彈形的巨石坐落在亭子裡(如右圖),這是日本高僧的墓碑,子彈形墓碑下放的就正是日本高僧的骨灰
流水禪禪-臨濟護國禪寺專題網頁-四國八十八所 https://bit.ly/3JdFwQ0


臨濟護國禪寺後方小山崗上 ,有座靈骨塔,旁邊立著許多石佛,那些石佛依地形排成半圓形,屬於日本四國八十八所石佛系統;台北地區的四國八十八所散佈於各寺廟內, 因為距今已經太久遠,所以遺失許多。
流水禪禪-臨濟護國禪寺專題網頁-四國八十八所 https://bit.ly/3mXR7v9
 臨濟護國禪寺內有9尊 的石佛,在台北附近有較多石佛的寺廟,除了大直的 正願寺 保存10尊外,再來就是 臨濟護國禪寺 這9尊。另一系統, 西國三十三所 的石佛以觀音山登山路徑上還留存著部分的石佛或台座外,北投大慈寺裡的5尊算是較集中的。
 這些日治時期就已經從日本來到台灣的石佛,有一些被保存得很好,但有一些石佛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只能稍稍看的出來,甚至有的根本已經看不清楚了。
相信大家對 『 臨濟護國禪寺 』 的印象不深,要找到知道它的 『 石佛 』 的人更是難上加難,就連我這個住在當地的小孩都不知道它在哪裡,不過透過這次的專題網頁,使我更加了解自家附近的這個臨濟護國禪寺,更加了解臨濟護國禪寺的歷史、石佛... 。
 臨濟護國禪寺的正殿中間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上 面有寫著「慈悲為懷」的匾額一塊,在右側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其上寫著「現壽者相」的匾額;於左側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 ,其上寫著「戒壽並尊」 的匾額。
 於臨濟護國禪寺的後山上還有一些古物。
 沿著石階往上走,途中會看到一座很大托手的觀音石像(如右圖),據說是從臨濟護國禪寺開山當時便遺留至今,看起來相當古樸。
 我們來到後山上的萬靈塔。
 塔前面的廣場有九尊石佛,屬於日本的“四國八十八所石佛”的信仰,這一個信仰大約於日治時代大正年間就已經傳入台灣。原本應 該有88尊石佛,這88尊石佛分別是由日本的各寺寺廟所捐獻,在我們台灣光復之後,日本的寺廟大多都遭到了破壞,而目前臨濟護國禪寺這裡 也僅存9尊而已。
 由於石佛多是位在戶外,所以經過這長年的風吹雨淋,面貌多已模糊或受到磨損,石佛的表情顯得有些滄桑、寂寥。
而開山祖師 ─ 庵玄秀大和尚的墳墓就位在「萬靈塔」的前方。
 在萬靈塔前庭空地上有一大群石佛,圍成了一個ㄇ字形,總共有十尊,其中較大的九尊都是四國八十八所石佛,雖然有些因為風化 傷的很厲害,但是還看得出來它是第幾番、哪座什麼寺廟,也還是看得出來是千手觀音、千面千手觀音,或者是天部不動明王‧‧‧‧‧‧等等
流水禪禪-臨濟護國禪寺專題網頁-四國八十八所 https://bit.ly/3mXR7v9


2023-03-16_1557392023-03-16_1559362023-03-16_1559012023-03-16_1558252023-03-16_155801

媽祖廟裡的日本和尚-弘法大師與新四國八十八所巡禮
媽祖廟裡的日本和尚-弘法大師與新四國八十八所巡禮|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3yGLQdN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主要的民間信仰神明之一,每年農曆三月痟媽祖總是吸引成千上萬的人潮,顯示媽祖信仰真是台灣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媽祖廟在全台各地皆有分布,建築樣式、藝術價值也各有千秋,其中隱身於台北市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更是讓人眼睛一亮,因為廟裡不只祭祀媽祖,更有供奉一位日本和尚:弘法大師。
   台北天后宮中的弘法大師像,弘法大師是誰呢?
  弘法大師在西元774年生於日本四國,一生致力於在四國各處佈教,因為這個緣故,日本的佛教真言宗有著一種特別的傳統,稱作「四國八十八箇所」,也可稱作「四國八十八所靈場」,這是為了紀念弘法大師,而在四國島各處選出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八十八所寺院。千年以來,這八十八個場所受到無數的佛教徒朝聖,也因此成為稱作「四國遍路」的知名朝聖旅程。
   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全位置圖。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作者:On-chan
  台北天后宮位於今日人潮眾多的西門町成都路上,相傳在乾隆年間即已建立,初名為「新興宮」,但是原址並非今日所在地。今日天后宮所在地為1899年日本佛教真言宗高野派前來台灣傳教時建立的布教所,名為「護國十善會」。1910年,為了紀念真言宗創立者空海大師(諡號弘法大師),由初代布教監督小山祐全在布教所原址設立「新高野山弘法寺」。戰後日本人離開台灣,弘法寺自然也遭到廢棄,但1948年新興宮信眾相中弘法寺原址,並將其媽祖神尊移入此處,建立今日所見之台北天后宮。
  日治時期真言宗弘法寺的照片。
資料來源:《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2月19日,第05版。
  因為台北天后宮與位於原址的弘法寺與弘法大師的緣分,即便天后宮主祀媽祖,還是在一旁供奉弘法大師神像以及畫像,並在殿外水池也立了一尊弘法大師石像與石碑描述弘法大師事蹟,同時,該廟還有日本佛教在台重要古物「弘法大師行狀曼陀羅」繪卷。除了弘法大師像之外,旁邊還有幾尊日治時期的佛像留存,這些佛像可是有著特別的身世喔!
  弘法大師行狀曼陀羅。 這是記錄弘法大師一生事蹟的繪卷,是重要的古物。
  日治時期來到台北的真言宗,為了服務其在台的僧侶與信徒,也在台北複製了一個「台北新四國八十八靈場」。然而台北面積並不如四國,也沒有足夠的寺院,因此台北八十八所規模不大,各場所僅是一座船型石的佛像。八十八座石佛的擺放地點從台北市內的弘法寺開始、圓山、芝山巖、草山、竹子湖、直到北投,其範圍幾乎縱貫今日台北市的南北端。目前在台北天后宮內的日治時期佛像,便是「台北新四國八十八靈場」的佛像之一,而且由於台北天后宮原址的弘法寺是真言宗在台重要的據點,所以今日天后宮裡的佛像是編號第一順位的呢!
   1925年設立台北新四國八十八所的新聞報導。
〈臺北を中心とする 新靈場八十八ケ所 有志の發願で新設 十四日弘法寺にて開眼供養〉,《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4月13日,夕刊02版。
  收藏於台北天后宮內的日治時期佛像。
   上次介紹的芝山岩也是八十八所之一,然而今日只剩安放佛像的石亭存在,佛像已經不知所終。
  雖然台北新四國八十八靈場是挪用真言宗的宗教活動,但是綜觀台北八十八所的原始所在地,可以發現除了真言宗之外,也有其他宗派的寺院,如第二號的天臺宗、第三號的稻荷神社、十一到十四號的臨濟寺,可見台北八十八所是結合不同宗派的力量創建的,可謂一種多元並緒的宗教活動。這種跨宗派的合作情形可能正反映了這些佛教徒初來台一方面勢力不足、另一方面人數也不足的狀況下,仍辛苦想完成、表達自己的信仰的那種精神。想到這點,就不得不佩服日治時期那些佛教僧侶的精神。
  收藏於圓山臨濟護國禪寺的八十八所佛像之一。
  然而時至今日,這八十八座佛像多數早已遺失,剩下的也大多不在原址。現存台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佛像共30多座,分別散佈在各處,較為集中的有圓山臨濟護國禪寺9座、大直正願禪寺10座。
  位於大直雞南山的政院禪寺中收藏數尊台北八十八所佛像。
  雖然「台北新四國八十八靈場」佛像大多早已不存,也不再有人依這個路線進行朝聖,但台北天后宮以及廟裡奉祀的弘法大師,都提醒著我們,台北市內有著這麼一段不同宗派的僧侶與佛教徒通力合作,為了服務信眾而努力的故事。在西門町逛街時,不要忘記去天后宮看看,看看媽祖、看看弘法大師,想想過去台北也有一段為了榮耀自己的信仰而創設的「朝聖道路」。若有心者,更可以嘗試依循「台北新四國八十八靈場」來台北的朝聖之旅吧!
媽祖廟裡的日本和尚-弘法大師與新四國八十八所巡禮|方格子 vocus https://bit.ly/3yGLQdN


石牌弘法大師祠
【台北市】石牌弘法大師祠 - 健行筆記 https://bit.ly/3Jn3LeB
   0515 我的外拍小旅行 P.2 : 石牌弘法大師祠
   今天比昨天更頹廢  今天只拍照 沒爬山 昨天至少還走了虎豹潭步道
   這張照片很有意思,一隻石牆蝶 在榕樹鬍鬚中迷失方向
   今天想去走走 台灣幸福石 和 弘法大師岩
   從北投熱海溫泉飯店後方階梯往上走
石階順著山勢一路往上, 這一帶是舊溫泉路民舍, 有些都已經搬遷
只剩破簷殘壁, 階梯很舊很窄
   台灣幸福石
順著熱海溫泉會館後門石階往上走 經過 (大願寺)旁的小徑
小陡坡續行 約 5 分鐘
在步道旁 左側 就是幸福石
 台湾よ、永に幸なれ  左下方 有落款
看起來不像是 日本文字 看起來像 中文字
是否這石碑是 台灣人刻的 ?
   續往前幾步  有一石階 兩旁立有 (奉獻) 的石碑 感覺就是一個道場 供信仰者聚集參拜的場所
   遇到幾位山友 從軍艦岩, 丹鳳山 走過來弘法大師祠
   石階旁立有 台北茶榮講 的石碑 可能是當年的宗教團體
   弘法大師岩 建於明治四十三年 就是西元 1910 年 距今已超過一百年
   不清楚 弘法大師祠 是天然形成的岩壁 嗎
景色讓人很震撼
雖然天氣很炎熱 這裡有微微的涼風
多一份自然的涼意,
   這裡很清幽, 隱身在北投山區隱密的角落
日本時代的遺跡, 百年遺跡
給人緬懷過去的心情
好似掉入時空隧道, 無限想像
   繞過 神龕 (音 勘)後方 有不動明王祠
   心境轉個彎, 心情大不同
   一時好玩 就拍幾張人像照
   日據時代的神址之地, 很多石碑, 大正15年台北茶榮
 台北茶榮講 = Taipei cha Ei-ko
是當年的組織名稱
猜想, 這裡可能是當年的佛堂
 台北茶榮講 = 台北Cha Sa Kae 閣
Taipei Cha Ei-ko
   雖然. 夏日酷熱, 但 弘法大師岩 卻是 清風徐徐,
讀著神龕旁的說明
好似, 在聽一本故事
   弘法大師紀念碑上寫著是一首和歌, 字意如下 :
遠望只見鄉里的草木和花, 大師如山, 光輝閃耀
 供奉 大日如來 神龕, 毘(音是 皮)盧遮那佛
 弘法大師 就是 空海和尚, 他曾於 西元九世紀出前往中國唐朝取經
發明 片假名文字, 對於日本宗教及文化有很深遠貢獻,
空海和尚 圓寂後, 日本天皇為表彰他的貢獻, 尊稱為 弘法大師
   上次來時沒發現  弘法大師紀念碑背面也有刻字 只是字跡相當模糊 已經看不出來內容了
     神龕旁邊 有弘法大師岩 的介紹 :
大日如來 音譯為 : 摩訶毘盧遮那佛, 為真言宗教主, 最上根本佛
義為 光明普照, 大日遍照, 遍一切處, 最高顯廣眼藏,
代表理智法身不二, 有除闇 (音 暗) 遍明, 成就眾生之功德
弘法大師 (774-835) 尊稱 空海上人, 日本香川縣人, 曾入唐求法
學成後返日本, 是唐密傳承第八祖, 東密真言宗開祖, 示寂於高野山
因大日如來為大師入壇灌頂之緣佛, 故其密號 : 遍照金剛
信眾億念大師名號, 咸稱 : 南無大師 遍照金剛
本地為日治時代 : 明治 43 年 (1910) 所建之大師岩
主龕 原供奉 弘法大師, 自光復後, 逐漸荒蕪, 現由信眾發心供養
金剛界大日如來, 弘法大師, 副龕奉杞 不動明王, 合為真言宗三尊
期能復興盛地, 重輝佛祀, 願諸見聞瞻禮者, 均能獲福無量, 菩提增上
民國 98 年 1月吉日, 十方善信奉納
【台北市】石牌弘法大師祠 - 健行筆記 https://bit.ly/3Jn3LeB

2023-03-16_155948800_1cb7146459dbe3dc7ae819479c6239a6800_2dbfa154f036db4046ea92112126c441800_7197d72b51d681f2034483f249d5c68c800_54b847821895857ff74f4254cb4b84ee800_8b8c57a4b386620edc435f463491d435800_c36b00f71d88c10c01ea7e54f4802a4a800_0324288e39136ba98c4bab5aaeb693a8800_335600e91faf3af7c0fe1925050c6482800_a5f0d79049aa2ef4a68c69098348d09f800_e41fa1cb49ba5936ca310dea2480b686800_c11593b386c594fe720bc74813b73363


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是於日治時期由鎌野芳松等真言宗信徒創設的靈場,也稱為台北四國八十八所石佛。
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yIs9SY
大正14年(1925年),鎌野芳松等真言宗弘法寺信徒為了祈求同胞幸福、台灣繁榮而發願創設「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其構想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在四國開創的「四國八十八箇所」,選定台北市內、圓山、芝山岩、草山、竹子湖、北投等各處安置本尊,並擇舊曆3月21日大師入定之日舉行開眼供養法會[1]。

2023-03-16_160754

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1 (1)867910 (2)

「同行二人」四國八十八番石佛在台灣 @ Blue JOE Photo Diary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yGN7BB
因為家中有事,許久無法寫字,不知大家可否記得這篇 http://blog.xuite.net/blue.joe/joe/8658077 由燒肉石松五十三次談起,提到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神遊日本橋到京都,五十三次不算什麼,今天再來說數字更多的-----《四國八十八番靈場》。
 但東海道五十三次至少在台灣有燒肉店同名,那八十八番的跟台灣又有啥關係呢?標題又寫「同行二人」?難道是吃燒肉兩人同行一人免費??
 這可不是胡說的,我國家三級古蹟花蓮慶修院內就有這八十八番靈場代表的八十八番石佛。先來說說什麼四國八十八番靈場:
      四国八十八ヶ所
日本四國內有八十八處靈場,是過去真言宗開基時弘法大師空海在四國苦練修行所設。空海大師當初在靈山寺的地點修法時,看見了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說法的景象!釋迦牟尼佛說:「以世俗而有欲望的眼睛來看東西是看不清楚的,因為只要不知足,就無法正確判斷事理。」 「只有無欲之眼,才是中道,看到寬廣而圓潤。」
 空海領悟了佛陀的法語,於是就在該地,建立立了竺和山靈山寺。這是八十八靈場的第一寺:
    這些靈場分布散落在四國境內各地,成為日本善男信女許願之地。這八十八所靈場依次附有番號(編號),從第一番到八十八番,全程長達一千三百公里,常有男女信徒,結隊步行巡迴各靈場進香,俗稱「御遍路」的朝聖之旅。信徒們穿著白衣、白褲、白襪、白鞋,配戴白色肩包,手拿禪杖,頭戴笠帽,展開八十八靈場的巡禮,巡禮一周象徵祈求滿願。由於一趟朝聖之禮大約一千三百公里,路途遙遠不便,因此後來有許多寺廟在庭院內供奉八十八石佛,代表這八十八靈場方便祭拜。
   這代表四國的八十八靈場的石佛又怎會在台灣呢?
     吉野佈教所
日本時代,日本人有計畫的在今花蓮吉安鄉建設第一個移民村「吉野村」(移民多來自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為了懷念故鄉,遂把此地稱為「吉野」),隨著日人進駐,日本佛教各宗派也隨之傳入。當時許多吉野村移民者因水土不服生病,大正六年(1917年),川端滿二引進真言宗高野山派建立「吉野佈教所」,許多人跟著住持法師膜拜後,都因而痊癒,也使得這裡香火鼎盛。
   吉野村移民大多為來自日本四國地區,吉野佈教所又是真言宗的寺廟,故也跟故鄉一樣設立了八十八尊石佛(可能是川端滿二遵循當年空海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回)八十八尊的石佛是以大陸天臺石雕刻。當時日本的移民都是比較窮困地區移過來的,後來日人落地生根,更有移民子孫是在此出生,就是日人稱「灣生」台灣生的人,這些灣生對於台灣產生特殊情感,把台灣當作是自己的故鄉。(這跟現在很多在台灣出生卻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人大異其趣)
 不過不論是不是灣生,在日本投降後全部都送回日本。中國人不拜日本神,所以空海大師本尊塑像日本移民也背回日本去了.....
     慶修院
台灣光復後由吳添妹女士其姊夫接管,吉野佈教所改名「慶修院」,廢棄原供奉之不動明王,改祀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原主祀的不動明王則供奉於側室。至於慶修院的石佛及水泥佛像,自從吳添妹接管後就陸續遭竊,直到民國七十二年,釋性良法師在中興路、慶修院以東約四百五十公尺處新建「懿泉寺」,懿泉寺後來改名為「璟廷精舍」,將部分文物移至寺中,珍貴文物才得以保存。
 關於三級古蹟慶修院的部份,可以詳見cpc的慶修院 http://blog.xuite.net/karlcpc/bcc/8624792,非常不錯的報導,我就不再重復,把主題回到八十八石像。
   目前慶修院的八十八石佛,共供奉釋迦如來等24種佛號佛像。經歷了這麼多年只剩下十六尊,這是原本留下來的歷史文物,而六十二尊為新刻佛像,也因此慶修院的「八十八石佛」是全台灣最完整的一處。
   「同行二人」
可不是說我們兩人去的,我在慶修院看到了日人真正在環繞一千三百公里八十八番的裝束,在他們的草笠上及肩包上,均寫著四個字,這四個字是「同行二人」。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其實有很深的涵義,白色的衣服代表遠離世俗清心,每一位追尋空海大師路徑的修行者,認為空海大師雖然已是圓寂,但他的法身靈,仍然遍照十方法界,順拜巡禮八十八靈場,雖是行者一人參拜,其實是空海大師隨行,所以是同行二人也。但是更進一步來說 ,空海大師追尋的釋迦牟尼佛,故在參拜中能體會「同行二人」,即我即佛,二是一,一是二,這才是最高境界。
 斗笠上除了「同行二人」外,還寫上了:
 迷故三界城
悟故十方空
本來東西無
何處南北有
 只因迷,故而三界才成為有城牆的迷幻之城。只有悟,才知上下八方之十方世界是為空。空本為「既無東西,亦無南北」,佛之浩瀚智慧能量,自此放射至各方。
   文化的寶藏
空海既是一位佛教大師,又是在各個文化領域有著突出貢獻的日本文化史名人;他將源自大唐的文化寶藏,用之於日本文化的再創造上,產生極為豐碩的成果。一千一百多年來,(西元815年空海開創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御遍路上多少人追求的是心靈的慰藉,古代的交通十分不便,四國更是窮鄉僻壤,時至今日從徒歩,自行車,甚至巴士旅行團等採用各種形式巡禮,但是其文化的傳承與意義不變,這環繞四國的八十八所靈場成為日本全國巡禮朝聖路徑之代表,日本人更為此申請了世界文化遺產(還沒通過)。
 沒想到大唐文化經過空海的昇華,在一千多年後又傳入了花蓮的吉野,今日的吉安,民國93年11月25日82歲灣生的佐伯憲秀先生坐著輪椅,護送日治時期空海大師本尊塑像回到慶修院。這尊本尊十分細緻,自從大正六年起就供奉在此,歷史的因緣促成空海本尊重返舊地,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慶修院這八十八尊石像背後的意義,是跨越時空與國界的連結。也別忘了「同行二人」一起去慶修院,門票免費
「同行二人」四國八十八番石佛在台灣 @ Blue JOE Photo Diary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yGN7BB


20050503_09.jfif20050503_10.jfif

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是日本佛教的一個宗派。
尋找四國八十八所石佛(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52篇) https://bit.ly/3mQ9nX3
相傳是由日本高僧花山法皇所創立, 起始於日本關西一帶,後來漸漸流傳各地,其道場設置三十三座觀音,供信眾膜拜。
 這種信仰方式隨著日本統治台灣後,亦引進台灣。例如,大正十五年(一九二六年),日本佛教界由各地佛寺捐募三十三尊石雕觀世音菩薩來台, 在五股觀音山建置「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在西雲禪寺(外巖)與凌雲寺(內巖)之間,沿途設置觀音石像,民眾上山禮佛時,可以沿途膜拜。
 林宗聖先生著「陽明山十大傳奇」一書,提到了觀音山的石佛,並將這條昔日信眾前往觀音山參拜所走的道路稱為「禮佛古道」。之後,山界有不少山友前往觀音山探訪這些石佛, 例如山友Daniel、蕭郎等。我也因好奇而曾至觀音山找尋過石佛。觀音山的三十三座觀音,目前完整的石佛僅剩十五座,另有六座僅剩基座,一座隱沒於林間待尋,其餘十一座則已不知去向。
 後來,山友marketer在內湖劍南路一帶爬山,至正願寺時(註1), 看見數尊古樸的石佛,於是拍照並寄照片給我,這些石佛正是日據時代的觀音石佛。然而我發現石佛的番號卻有三十六、三十八、五十七,遠超過「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的觀音番號。
 山友蕭郎指出,日本除了有「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之外,另有「四國八十八所石佛」,例如,花蓮的慶修院就還保有若干尊四國八十八所石佛。然而,內湖正願寺只是一間外貌不揚的小廟, 歷史並不悠久,為何也會有石佛呢?
  我親自跑了一趟正願寺,結果寺廟人員也不知道石佛是何處來的。
 這幾尊石佛並未被供放在寺內,而是放置於寺後方廣場邊的山壁前,石佛與石佛之間放置盆栽, 這使石佛看起來像是寺院的裝飾品,而非神佛雕像。
 後來我遇到當地一位老先生,他聽說這些石佛是當初建廟時,有信徒從陽明山或淡水運過來的, 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想探索這些石佛的來歷, 或許有機會可以在陽明山或淡水的寺廟找到其餘的石佛。
 後來上網蒐尋,發現「台北天后宮」(註2)也有石佛。 天后宮在日據時代舊名為「弘法寺」,台灣光復後,寺廟曾遭火焚毀,後來改建為天后宮。
 我曾經前往台北天后宮,看到了弘法大師的石佛像。至於陽明山的部份,我蒐尋到新北投一帶有不少日式佛寺, 然而我前往新北投不動明王寺及普濟寺,卻沒有找到任何石佛。後來一忙,就未再繼續追尋,而年代久遠,若無具體線索,事實上也不容易追查。
 就以觀音山石佛來說,當地文史人士用心蒐尋,也無法找出失蹤已久的十一座石佛。在戰後混亂的年代, 或許這些石佛已遭破壞或被當古董變賣掉了。西國三十三觀音的命運如此,四國八十八石佛又何嘗不是?
 山友蕭郎倒是一直很認真地追尋石佛,並陸續整理出已發現的石佛資料。其中,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除了五股觀音山、基隆月眉山之外, 北投的大慈寺、宜蘭的寺廟也有西國三十三所觀音石佛的蹤跡;至於我曾想尋找的四國八十八所石佛呢? 蕭郎在圓山捷運站附近的臨濟護國禪寺找到九尊石佛, 在陽明山陽峰古道入口的寶山建設招待所(註3)溪畔步道的石穴中也找到一尊石佛。 我認為護國禪寺、寶山招待所的石佛與正願寺的石佛可能是系出同源,而流離分散於各處。
 蕭郎找石佛,一年之間,東奔西逐,竟找到石佛54尊,讓我且愧且嘆。我豈有臉來寫一篇資料不全的四國八十八所石佛旅記呢?
 圖:新北投普濟寺
 雖然我蒐尋石佛的時間短暫,過程草草,但我也有一點點個人的體驗可與山友分享。
 四國八十八所石佛來自日本,而日本佛教則有十三宗四十八派,體系極龐雜,若非虔信的宗教人士,恐怕難以完全認識; 而整體言之,各宗各派的宗旨,皆在淨化人心,提供信徒心靈寄託。
 無論是「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或「四國八十八所石佛」,其設立宗旨,都鼓勵信徒前往各地寺廟禮佛, 而各地寺廟多建於山水風景秀麗之處,則信徒前往參拜,雖名為宗教朝聖,但實際亦隱含有遊山玩水,舒展身心的功能與效益。
 信徒參訪名寺,既可登高攬勝,又可增廣見聞,則無論三十三或八十八所觀音巡禮,都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閒活動, 其目的與登山宗旨不謀而合。信徒步行參訪石佛,山友則徒步登山,一拜石佛,一尋基石,虔誠的心情皆同,淨化人心的效果亦同。
 石佛、基石,材質都是石頭,以石頭靈性而言,台灣各座山峰的基石,源自於日據時代初期,基石的歷史少則八、九十年,甚至已達百年。 基石座落於山頂,長年吸收山光雲氣,則基石的靈氣豈會少於石佛?日據時代的石佛因時代的變遷,堙滅消失,至今所剩無幾, 然而台灣的山峰,還有數以千計的百年基石。若能將基石視為石佛,登山參拜,則台灣到處都有山,都可以成為淨化人心的靈場, 都可提供心靈之寄託,其靈場功效應當不在石佛之下。
 圖:新北投不動明王寺
 山友或許會問,台灣各地大大小小山峰,基石數量如此之多,到底哪些山峰的基石較為神靈?
 我登山的資歷尚淺,不敢妄加評斷或揣測。然而前輩有言,心誠則靈, 山不必分高低,基石不必分等級,只要用心爬山,誠心摸基石,至誠動天地,心想可以事成。
 至於要摸多少基石,才能累積足夠的靈氣?三十三座,或八十八座?我認為不必拘泥於數字。 三十三或八十八畢竟是日本人習慣的數字。若以中華文化的傳統,則應有更理想的數字,例如十二(生肖)、 二十八(星宿)、三十六(計)、七十二(弟子)、一O八(梁山好漢)皆可。 而有志於登山參拜基石者,可自我設定目標,由近而遠,由少而多,由十二、二十八、三十六、七十二基石,而逐步提高目標。
 我自己則設定至少要參訪一百零八座基石。至於我所敬重的山友蕭郎,不知道會設定幾座? 他跨入山界才約四年左右,山齡比我略長一點點而已,竟然已經登過九百九十三座郊山, 此一記錄台灣無人可及。山界樂觀的預測,今年五月份,蕭郎的登山記錄將可突破千山。
 蕭郎爬過的山,走過的路線,都以GPS留下衛星定位航跡地圖,然後將圖檔放置於網站,供山友自由下載, 對台灣山界貢獻卓著。而蕭郎雙腳踏遍台北郊山,摸過的基石將近千顆,則台北郊山的靈氣盡在其身, 我若有機會與他同行,倒想趁機向他請益。我想私下設個「台北一百零八所基石靈場」,不知蕭郎能否給我一些加持及建議?尋找四國八十八所石佛(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252篇) https://bit.ly/3mQ9nX3


1536652609-959205000_n1536652416-1104981325_n1536652658-814362559_n

面有個小小的參道,有寫著奉獻的石燈籠殘跡,我從這裡慢慢地往上參拜---
   之前無名小站部落格流行的時候,參加旅聯網,寫了很多部落格,旅聯網的網站分類,有登山,古蹟,植物,還有就是石佛,以前就有想過要去尋找,只是沒有付諸行動而已,尋找石佛的故事,一下子就過了十年了,近日看過班馬傳媒的影片,尋台北四國八十八靈場,心理想要參加,可是也已經是過去式了,最後想到乾脆就自己去就好了,五年級生已經算是老兵了,還要等什麼呢,於是比照多年前在士林社大上課,搭捷運遊台北的方式,就採用搭捷運的方式,尋台北四國八十八靈場。
   初步規劃從台北西門町天后宮開始,再東門東和禪寺,接著大直正願禪寺,然後到圓山護國禪寺,現有的資料就只有這幾處有石佛,其他地方就不適合搭捷運了,然後我上網找相關資料,找到北投弘法大師記念碑,細看記念碑,驚為天人,就決定當做是行程的結尾,因為是邀請山友,所以捨棄原本的北投善光寺,而登山尋大師記念碑膜拜,所以大致行程底定,阿彌陀佛,接著看看捷運地圖,逆時針是最好的選擇,最近午後常下雨,所以下雨天的備案,就是捨弘法大師記念碑,而就北投善光寺,所以搭捷運遊台北四國八十八靈場,就開始GoGo了。
   因為準備要和山友一起登山健行,所以先找一天去探探路,尋找石佛的位置,西門町天后宮,上月已經去過了,而圓山護國禪寺多年前也已經有照像,所以先去尋找比較遠的弘法大師記念碑,和很多石佛的大直正願禪寺,週五早上要去旅遊前輩家請益,傍晚聽弘一法師出家百年的演講,所以離開老師家,就趕去搭捷運到北投站,算算時間走快一點,剛好可以走完正願禪寺,再去古亭區聽演講。
   從北投捷運站下車,我先研究一下地圖,看看路線,然後起程邊走邊吃飯糰,節省時間,走大興街十五分鐘到福安宮,這裡有公園有UBike很方便,也可以做為下車的地點,我再往前直行,就沒路了,問了路人往丹鳳山怎麼走,原來是在福安宮的後側,走過頭了,我就回福安宮往上直行,順著地勢走,很快到奇岩路,看到大塊岩石了,原來奇岩是在這裡,多年前有走過,想要再來一次,今天就再來了,這個奇岩好像也就是奇岩捷運站名稱的由來。
  IMG_20180907_133228.jpg
 過了奇岩就是中和禪寺,大中午的時間,天氣又熱,我在這裡先洗把臉,把毛巾弄濕圍在脖子上,繼續往上走,有章嘉活佛舍利塔及開山主持墓,我都是沒有細看,簡單記錄照像而已,我要在50分鐘內,趕快到達弘法大師記念碑,往上已是空曠展望,但也很熱無風,到了丹鳳山,這裡也是個景觀造景,很現代像是座鳳凰,我休息一下喝口水,看一下遠處風景,繼續往前,記得地圖上記念碑是往左的叉路,有個台階,幾個回合後,終於看到類似的叉路,台階有寫新北投公園的字,就是這裡了,我再次的擦汗休息。
  IMG_20180907_133426.jpg
 叉路口有棵松,有比較肅靜的感覺,往前走右邊的轉彎處,就看到欄杆台階了,景色很單純自然,這裡就是弘法大師記念碑,前面是一座平台,我從四週的柱子看起,看看捐獻者資料,前面有個小小的參道,有寫著奉獻的石燈籠殘跡,我從這裡慢慢地往上參拜,沿路有柱,也有高野山弘法大師的柱,到了平台有大石及弘法大師記念碑,此地為日治時代明治四十三年,西元1910年所建的大師岩,這裡是第一手的資料,大中午天氣很熱,這會兒卻有點清涼,感覺受到庇蔭,走到這裡讓我自己心裡很高興,有緣得以參訪拜見。
   然後離開北投捷運站,繼續尋找石佛蹤跡,本來天氣還好好的,準備要到圓山站下車轉去正願禪寺,才沒一會兒工夫,怎麼下起大雨來了,而且雨勢還不小,車窗外像是一片雨濛濛的樣子,看來大師有保佑到我,沒讓我在山上淋雨,也因為下雨的關係,正願禪寺尋找石佛也只好改天了,我搭捷運直接到北門站休息,想再看看北門地下的展覽,到這裡我先坐在地上,準備休息一下,然後看看周圍關於台北城門的資料,這多出來的時間,就先看看展覽說明資料。
   走出古亭捷運站,雨勢方歇,空氣有點清新,今天要聽康老師的演講,是關於弘一大師出家百年記念的,弘一大師李叔同的詞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春去秋來,歲月如流,遊子傷漂泊」,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今天講的是他虎跑寺出家,以及晚年駐錫在閩南開元寺承天寺等地的故事,當然康老師的演講,是關於古建築的照片和資料著墨比較多,所以今天感覺很有心得,收穫滿滿的,回去再細查資料,弘法大師和弘一大師,兩位年歲相仿,都是六十多歲,皆是菩提因緣。
   次日週六我下午要上語言課,早上又要聽大龍峒的導覽,所以我規劃一早先去護國禪寺聽導覽,然後中途先行離開,搭車去大直先行探路,尋找往正願禪寺的最佳路線,護國禪寺在圓山站,搭捷運都看得到,交通非常的方便,不用特別的尋找,可以直接走到解脫門後,尋找石佛蹤跡,日本有八宗十四派,第一番的弘法寺是真言宗的佛寺,而護國禪寺是屬於臨濟宗,石佛在這裡有一整排,圍成弧形,總共有九尊,石佛的番號,由右至左,是為12番,79番,80番,11番,16番,75番,18番,13番,78番,是尋找石佛蹤跡CP值最高的地方。
   接著轉往大直方向去,圓山站一號出口有很多往大直的公車,所以不用搭捷運進入台北市區,再轉往大直劍南路站,我在公車上看路線,若從這個方向來,也可從自強隧道站下,附近有家周胖子餃子館,也許可當參訪完的聚餐點,我從劍南路站下車往回走,登山口在北安路上,入口有點雜亂,往上很快看到指標右轉,六七分鐘就到了,寫著蓮門山別院正願禪寺,往左和往右,後來知道,往左往停車場,往右往正門,我先到了停車場看看,小巴可以開到這裡,不必爬山,從側門進入正願禪寺,這裡我看到了一整排的石佛。
   正願禪寺的環境清幽,適合修行,正願禪寺拜準提菩薩,比較少見,這裡發現的石佛番號,有弘法大師,19番,36番,22番,38番,37番,31番(文殊菩薩),28番,34番,弘法大師,含弘法大師共有十尊,原汁原味,非常的壯觀,回到劍南路站,準備去上語言課了,本週台北四國八十八靈場,尋找石佛的故事,探路算是初步完成,接著就要仔細研讀大師的歷史故事,和建築佛教的相關資料了。
   晚上細看台北天后宮的故事和資料,心中充滿了法喜,也對弘法大師,有更深的認識,2010年後我去過尼泊爾,走ABC和EBC的朝聖之路,山友去年也剛去西班牙朝聖之路回來,看來日本的四國八十八靈場,也是另一個目標,近日尋找弘法大師和石佛的故事,初步探勘完成,所以用搭捷運的方式,來尋找台北四國八十八靈場,也算是可以完成的任務,所以就準備秋天和山友一起登山健行,尋找台北四國八十八靈場。
尋找弘法大師和石佛的故事 @ 虎茅莊的旅行 Anh Đức Học tiếng Việt :: 痞客邦 :: https://bit.ly/3FwJe6b


早在日治時期,
臺北曾出現一條以石佛串起的「臺北遍路」!
 近年臺灣興起「遍路」風潮,前往日本四國八十八所靈場進行巡禮者漸多。
早在日治時期,臺北曾出現一條以石佛串起的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
倘若以「點」來看單一佛寺,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就是串連起弘法寺與鐵真院的「線」。
佛菩薩以身相守,守護台灣……
 四國遍路,是日本四國傳統的朝聖活動,基於對弘法大師的信仰參拜「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活動。全程約1077公里,也有1200至1400公里的說法,遍路者全程步行需要40多天時間。
 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兩者在日治時期皆是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之一,弘法寺(今臺北天后宮)為第1番,鐵真院(今北投普濟寺)為第88番,恰巧就是起站與終點。
 不論在西門町商樓裡的臺北天后宮,或是日式建築鮮明的北投普濟寺,亦或是北投山間的石佛小祠,穿梭在大廟小祠間,你可以尋找日本佛教在臺北的足跡,以及的八十八尊石佛留下的遺跡,及發現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石佛群的現況。
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3LvLyhF
 現今臺北已不見遍路者,靈場意義是否仍在?留下來的石佛遭逢什麼樣的際遇?
這些日本佛教元素如何與臺灣信仰相容並「共處一室」?臺灣人又是如何看待前政權的諸神?衝突與融合?
 拜拜的人不在乎眼前所求的神祇原是日本籍,他們拿香拜拜、用擲筊溝通、打造金牌酬謝,也用臺語對著日本諸神訴說內心的憂愁與感恩。
 書寫日治時期日本佛教諸神以身相守,具像留在臺灣守護台灣人;重視歷史情感的臺灣人,成了日本諸神的守護者,表現臺灣民間對信仰的包容與變通。
 看見臺北的「弘法大師」、湯守觀音與石佛,跨越百年時間,之於臺北的珍貴價值!
 第一本詳細尋訪臺北遍路書籍。
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作者簡介
王曉鈴
 艋舺人,呼吸著龍山寺、青山宮的香火味長大。土水師的女兒,因為家中供奉荷葉先師,就此對神祇感到好奇。曾任報社旅遊記者,現在走在探索宗教文化的旅途。喜歡看廟,喜歡去聖地,喜歡品味廟宇那有點無厘頭的樂趣。著有《日本珍奇廟》、《日本岩手,掌心上的奇蹟旅程》(時報出版)。
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3LvLyhF

2023-03-17_085155W1-600x8262023-03-17_085029117990522_1548311192023167_2990290345798561519_n (1)118076024_1548311135356506_4928749168638416353_n2023-03-17_083251


日治時期在臺日人庶民信仰之研究專著
以巡禮石佛、巡禮記、石佛、宗教繪卷等傳承至今之文化及在臺遺留之物質性資料與史料
建構日治時期日人庶民信仰的背景、演變與文化內涵
 【內容簡介】
本書以民俗學之觀點為角度,日治時期在臺日人所形成的庶民信仰為研究課題,對民俗資料的發掘、解讀與剖析為方法,在全書六章中,次第考察日治時期巡禮文化的發展與變異、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的創建、巡禮記所見的臺北新四國靈場巡禮文化、日本石佛在臺灣的發展軌跡、高雄市千光路日本石佛及其文化資產價值,以及臺北天后宮藏《弘法大師行狀曼陀羅》繪卷,透過對留存至今的物質性資料與健全傳承於日本之文化現象的雙向理解,建構日治時期日人庶民信仰的背景、演變與文化內涵,為此類研究提供了深入而少見的中文論述。
 【作者簡介】
林承緯
日本國立大阪大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民藝美學、民俗學、傳統藝術。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要學術著作有:〈民俗學與無形文化資產:從學科理論到保存實務的考察〉、〈日本石佛在台灣  的傳承與展開:以日治時期日本人所造立的石佛為考察中心〉、〈台灣における民芸運動的受容〉、 〈神社大鼓與神道音樂〉、〈顏水龍的台灣工藝復興運動與柳宗悅──生活工藝運動之比較研究〉、
〈台灣民間祀神主從關係的形成與特質〉等。林承緯《宗教造型與民俗傳承: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庶民信仰世界》(藝術家) - 台灣研究平台 https://bit.ly/3ZSw77C


https://wwwacc.ntl.edu.tw/public/Attachment/31149464527.pdf

2023-03-16_170645


原來佛像那麼帥!如來、菩薩、明王等日本佛像大解析 | tsunagu Japan 繫日本

FotoJetFotoJet (3)pixta_34696985_MFotoJet (2)FotoJet (1)pixta_12809439_M

一、如來
日本將所有佛教的造像統稱為佛像,但精確地說,「佛」是指澈悟了宇宙真理,自輪迴中解脫的悟道者,也常稱「如來」,是佛教所崇拜的對象中位階最高者。為了行文順暢不至混淆,接下來皆以「如來」來稱呼精確意義的「佛」。
 佛教稱教祖釋迦摩尼具有「三十二相」,所有如來像的特徵皆來自於此。其中有幾項特別明顯,第一是「肉髻」。如來的頭頂上都會有一塊凸出來的半圓型,那個不是髮髻或丸子頭,而是一塊肉!肉髻是智慧的象徵,肉髻越高,表示智慧越高。
   (奈良飛鳥寺-釋迦如來)
 再來是螺髮,也就是整頭一粒一粒的東西。除了頭頂以外,額頭中間雙眉上方的那一顆,也不是痣喔,而是捲成一粒的「白毫」,而且這根毛伸開來長達一丈五尺!白毫會放出光芒,照亮一萬八千世界,是根非常神聖的毛。
   (奈良東大寺-盧舍那佛)
 除了生理上(?)的特徵,如來與其他佛像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絕大部分的如來像只會披上一件簡單的衣裳,不穿戴任何飾品。這是因為已經超脫輪迴俗世的如來,不需要這些凡塵之物。而唯一的例外,就是真言密宗所信仰的本尊:大日如來。
   (京都東寺-大日如來)
 大日如來通常有著頭戴寶冠,身上披掛許多華麗首飾的形象,有些人會把祂誤認為「菩薩」。這種造型這是為了表現祂身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化身,有如太陽一般以佛法的光明照亮宇宙。
 如來常見有坐姿與站姿兩種姿態,坐姿代表了正在冥想或說法的如來、站姿則是正要前去解救眾生的如來。而站姿又以阿彌陀如來為大宗,表現阿彌陀如來前去接引即將臨終的人們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茨城縣-牛久阿彌陀大佛)
 在阿彌陀如來的左右通常會搭配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兩位「脇侍」,三者合稱為「阿彌陀三尊」,等於台灣說的「西方三聖」。只要看到站姿佛像搭配兩位菩薩的,十之八九就是阿彌陀如來了。
 (兵庫縣淨土寺-阿彌陀三尊)
 二、菩薩
菩薩是指尚在修行中、或已有成佛資格,仍在六道輪迴之中解救眾生者,位階僅次於如來。對許多信徒而言,菩薩是比如來更加親近的存在。菩薩像最大的特徵就是身上有著許多飾物,表示尚未完全捨棄俗世的慾望。
 觀音菩薩
  (京都三十三間堂-千手觀音)
 在各種菩薩之中,大家最最熟悉的要屬「觀音菩薩」。觀音是慈悲之化身,聞眾生苦難之聲便前往解救。因此在漢傳佛教中,觀音被賦予了強烈的女性形象,將祂的慈悲與母性做連結,台灣民間更暱稱祂為「觀音媽」。但因為佛教原典裡,菩薩是沒有性別的,因此日本的觀音像多半淡化性別特徵,呈現非男非女的形象,甚至有時還會有幾撇小鬍子。
 (奈良國立博物館-十一面觀音像)
 因為要在六道輪迴內拯救不同的眾生,因此觀音菩薩的外觀有著非常多的變化,例如千手觀音、十一面觀音...等等,甚至畜生道的動物也有相對應的「馬頭觀音」來普渡牠們。在熊本阿蘇山的「愛馬鎮魂碑」,就供奉著一座馬頭觀音,超渡戰時陣亡的軍馬。
 地藏菩薩
而在日本最受民眾崇敬,甚至比觀音更有人氣的菩薩,就要屬地藏菩薩了。漢傳佛教的地藏菩薩像通常頭戴如唐三藏般的法師帽,身披紅色袈裟,而日本的地藏菩薩為光頭持杖的僧人形象,外貌樸素許多。
   (鎌倉建長寺-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自古就與日本民間信仰的「道祖神」結合,地藏的石像常設立在村落的邊界,或者道路邊以保護村落,防止災厄入侵,久而久之也成了旅行與交通安全的守護神。另一方面,傳說夭折的小孩因為要償還不孝之罪,必須在陰間的三途川畔堆石塔,而且石塔總是會被經過的惡鬼推倒;而地藏菩薩會保護這些小孩,並超渡他們成佛,因此地藏菩薩在日本也被視為兒童的守護神,且常被製作成兒童的外貌。人們還會給地藏菩薩穿上紅色的帽子與圍兜作為供養,紅色除了表示與幼兒(赤ちゃん)的關聯以外,也是驅魔避邪的顏色。
   (大阪市-京橋延命子安地藏尊)
 彌勒菩薩
另一位在形象上與漢傳佛教有著巨大差異的菩薩就是「彌勒菩薩」。講到這個名字,我們都會立刻想到一個坦胸露肚,開口大笑的胖子;不過在日本,我們卻可看到身材苗條,翹著一隻腳,優雅微笑的彌勒像,阿耐欸差這多?
 彌勒菩薩被視為釋迦摩尼的後繼者,祂在釋迦摩尼涅槃56億七千萬年後成佛,降臨人間渡化所有眾生,漢傳佛教常稱其彌勒佛。在中國的五代後梁時,曾出現一位人稱布袋和尚的高僧,被後人視為彌勒化身,他的形象也影響了後來彌勒佛的造型;日本民間信仰則把布袋和尚列為七福神之一。
   (京都藤森神社-七福神)
 而日本佛教的彌勒菩薩,較常表現祂在漫長的時間中於天界修行,翹起一腳,閉目沉思的模樣,稱為「半跏思惟像」。其中京都太秦廣隆寺的彌勒菩薩半跏像被盛讚為「人類存在的最完美姿態」,是日本最著名的佛像之一。
  wikipedia
(京都廣隆寺-彌勒菩薩半跏思惟像)
 而奈良中宮寺的菩薩半跏像,除了有跟廣隆寺一樣的優雅身形與表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兩顆丸子的髮型(這個就不是肉髻了,是真的丸子頭),在兼具優美與莊嚴之外,還帶了獨特的萌感。
 (奈良中宮寺-木造菩薩半跏像)
 三、明王
明王是密宗特有的位階,象徵如來的忿怒化身。大多數的明王都手持武器,用以斬斷苦惱;而怒髮衝冠,面貌猙獰,則是為了降伏邪魔、訓斥執迷不悟的愚痴眾生。明王的威猛形象讓許多戰國武將視祂們為守護神;即使到了現代,明王在許多人的審美觀裡依然十分帥氣,甚至被製作為可動關節公仔系列!
   (由知名造型師竹谷隆之設計的不動明王可動公仔)
 不動明王
大日如來的分身「不動明王」是位階最高的明王,於日本備受尊崇,在明王之中最為常見。不動明王右手持劍,左手的羂索不僅束縛罪惡,也用來拯救難以掙脫煩惱的眾生,背後的智慧之火將一切災厄及迷惘燒盡。不動明王大多全身青色,但偶爾也有「黃不動」、「赤不動」的型態。
 戰國時代的「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是位熱衷於宗教的武將,不動明王就是他所信奉的神佛之一。信玄甚至曾以自己的面貌姿態為藍本,製作了一座「武田不動尊」。
   (山梨縣惠林寺-武田不動尊)
 不動明王經常被單獨供奉,但身為五大明王之首,也常和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徳明王、金剛夜叉明王等四位明王並列,坐鎮中央。
 愛染明王
另一尊常見的明王是「愛染明王」。這位擁有三眼六臂,全身火紅的明王特別之處在於不以眾生的愛欲為業障,反而坦然接受並轉化為悟道的契機,雖然同樣獠牙怒目,但比起其他說教的明王,祂的佛法似乎更加包容而可親。
  wikipedia
愛染明王同樣被許多戰國武將所尊崇,例如以頭盔上頂個大「愛」字出名的直江兼續,許多研究者指出其實是象徵他所崇敬的愛染明王。
 四、天部
原生於印度的佛教吸收了印度教的宇宙觀,將印度教的諸神、神話生物或魔神都視為六道裡的眾生,並當成護法神,統稱為「天部」。天部是比人類更高等的生命,也樂於傾聽人們的現世利益,但祂們依然有各種欲望及煩惱,亦有生老病死。
 四大天王
最常見的天部是「四大天王」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與多聞天。四大天王多呈武將外形,身穿甲冑,手持武器並踩在惡鬼身上,經常被設置在寺院的山門或佛壇四角,被視為四方的守護神。
   (京都仁和寺中門)
 而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又以「毘沙門天」之名為人所熟知,是四天王裡最著名的一位。毘沙門天經常一手持三叉戟,一手托著寶塔,原為夜叉之王,身為護法神在四天王中負責鎮守北方。
   (奈良東大寺-多聞天)
  佛系防疫始祖:奈良・東大寺大佛的故事
2020年4月11號,當肺炎疫情襲擊全球,日本也陷入苦戰的同時,奈良東大寺...
  毘沙門天具有戰神的性格,武田信玄的宿敵-「越後之龍」上杉謙信就是毘沙門天的虔誠信奉者,更以「毘」字作為軍旗。此外毘沙門天也被列為七福神之一,民眾除了在勝負時刻會向祂祈禱之外,也視祂為財神。
   (山形縣-上杉神社)
 八部眾
另一批著名的天部是「八部眾」。八部眾除了天神之外,還有阿修羅、夜叉、龍王、金翅鳥、巨蛇...等各種神話生物。這些三教九流的成員都受到佛法的感化,聚集在如來或菩薩身邊,既是護法,也是傳道說法的聽眾。興福寺的八部眾像是奈良時代美術的代表,特別是被稱為「佛像界美少年」的阿修羅像,在近年更是廣受矚目。
 加碼推薦:佛像懶人包聖地
  關於佛像其實還有講不完的眉角,限於篇幅就談到這裡為止。日本被列為文化財的佛像成千上萬,各有值得一看之處,但若想找一次領教其精髓的最強懶人包的話,這裡唯一推薦京都東寺!東寺講堂內以21座佛像的配置來示現真言密宗的宇宙觀,稱為「立體曼荼羅」。立體曼荼羅以巨型大日如來為中心,左右的菩薩和明王,以及圍繞四周的天部,其神秘、莊嚴或獰猛的姿態,堪稱佛教藝術的最高傑作,必能讓你感受到壓倒性的震撼!
原來佛像那麼帥!如來、菩薩、明王等日本佛像大解析 | tsunagu Japan 繫日本 https://bit.ly/3FuVEeT

原來佛像那麼帥!如來、菩薩、明王等日本佛像大解析 | tsunagu Japan 繫日本


 

yoshino793-02yoshino793-13yoshino793-05

「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手持念珠的住持或布教師,祝禱著「南無大師遍照金剛」繞行石碑108遍,神力加持可以消災解厄
店名   慶修院  
電話   03-8535479
地址  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中興路345-1號 (點我看地圖)
營業時間    週二至週日8:30~17:00
花蓮吉安鄉必玩景點|慶修院:八十八尊石佛,不動明王,感受日本文化的氣氛吧! | 安魯魯的筆記本 https://bit.ly/3yLkZxy


楊梅區大毘盧寺(新逍遙園譯經院)2019於桃園市楊梅區興建之「新逍遙園譯經院」落成,大毘盧寺即遷至/真言宗,即俗稱之「東密」日本弘法大師(大師出家之法號為空海,「弘法大師」之號乃日本天皇所賜,以表彰其貢獻)渡海到中國長安青龍寺,由惠果阿闍梨親傳「三國傳燈」之正統如來密教 (三國者,印、中、日也) 。此密教在中華即俗稱為「唐密」,弘法大師傳入日本後,發揚光大,傳承至今不斷,被稱為「東密」(以其最初設壇灌頂係在天皇所賜之京都「東寺」,故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大內國小校內神社建於1938屬於「無格社」希望「一街庄一神社」,更希望「一校一神社」/實施「皇民化政策」1934確立「一街庄一神社」政策,將神社置於地方教化的中心/神社的配置,主要是由鳥居、拜殿及本殿所拉出的長方形軸向性儀式性空間,附屬建物還包括有石燈、手水舍等/「神社祭」大內公學校校內社於1933年舉行大麻奉齋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FB_IMG_1678674476123

自轉童子

修道的人將很多很多的心,統稱為一心,就像是說這個心跟小孩子一樣,就尊稱爲「童子」,所以講菩薩心就是「童子心」。所謂「童子心 」就是「赤子心」,代表著「返本還原」

自轉童子&蓮花童子同一根源?


十八尖山石觀音「西國三十三觀音」「新竹西國三十三所靈場」:石觀音的設置主要跟1929年(昭和4年),因為修築森林公園,為了安撫民眾對於傳統墓地的敬畏有關。除了將大量荒廢的無主墓地修建納骨塔、萬靈塔以外,為安慰亡靈,也在十八尖山設置三十三座石觀音柱雕刻,並進行開光儀式。每一尊均是向山口縣定製運送過來台灣。石觀音,剩下二十三尊-另一尊位於瓦管處瓦斯槽旁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新竹市-十八尖山-歷史沿革/新竹市18尖山博愛街入口日式房屋/18尖山二戰16個防空洞 18尖山百年木麻黃-十八尖山碉堡-十八尖山 海拔僅有130公尺 雖然山不高為台灣小百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