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書/清代善人余治(1809-1874)潘公免災寳卷+江南鐵淚圖/晚清江南士紳的慈善事業及其教化理念─以余治(1809-1874)為中心-以慈善事業作為切入點,研究社會變遷與社會控制的關係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楊東明(1548年-1624年),字啟昧,一字子旭、啟修,號晉庵,別號惜陰居士,河南歸德府虞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理學家。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
楊東明 (萬曆進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OXd1xi
生平
萬曆四年(1584年)丙子科舉人[1]。萬曆八年(1580年)庚辰科進士[2]。官給事中,多有建言。因彈劾沈思孝,反被貶為陝西布政司照磨,家居二十六年。
光宗即位,起太常寺少卿。天啟年間,累遷刑部右侍郎。歸家卒。崇禎初年,贈刑部尚書[3]。
事跡
萬曆十八年(1590年),東明貶官,返回虞城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民間慈善組織「同善會」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黃河在虞城張堤口決口,中原受災,人相食。楊東明。時任刑科右給事中的楊東明上《饑民圖說疏》,並隨疏上《饑民圖說》十四幅,有《水淹禾稼》、《河沖房屋》、《饑民逃荒》、《夫奔妻追》、《賣兒活命》、《棄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縊死》、《刮食人肉》、《餓殍滿路》、《殺二歲女》、《盜賊夜火》、《子丐母溺》等。
家族
曾祖楊景鐸;祖父楊文政;父楊棟,壽官。母王氏
楊東明 (萬曆進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OXd1xi

2021-03-15_160418

2021-03-15_160534

探索《饥民图说疏》的作者明朝儒臣理学家刑部尚书谏臣杨东明墓 - 西瓜视频


一卷。 明楊東明(1548-1624)撰。 東明生平事蹟見《青瑣跡言》條。 該書是一部為圖畫作解說性質的著作,乃東明官刑科右給事中時所作,本為進上君王所作,后其子春育、春融及東明六世孫榴等為表彰先人,方才刊布流傳。 萬曆年間,神宗朱翊鈞宴安深宮,罕知朝政外事,而天下洶洶,經濟凋敝,故東明作《饑民圖》十四圖上神宗皇帝,前十三圖備繪流民之情況,並系以解說,其辭多以俚語為之,並記實事,簡易明瞭。 最後一圖是東明拜疏之像。 該書雖極簡單,然與所繪圖像一樣,對研究明代經濟、歷史有一定參考價值。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商丘地方文献馆新浪博客

2021-03-15_1616522021-03-15_1617042021-03-16_082459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_商丘地方文献馆_新浪博客 https://bit.ly/3qGMQZa
生於明朝中期的虞城縣(今利民鎮)人楊東明,是一位凜凜豐骨的人物,他以敢說實話,敢於在皇帝面前犯顏直谏、救災民於水火之中深得朝野、鄉里和後人的尊敬。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楊東明(1548—1624年),字啟修,號晉庵,別號惜陰居士。 他少時聰資,6歲讀書。 18歲考中秀才,30歲中舉人,33歲中進士,授中書舍人(掌管書寫诰敕的官,秩從七品),又經考選,任禮科給事中(掌管侍從、規谏、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隸屬都察院,正七品),後來升刑部右給事中,刑部右侍郎。
   他在任諫官的20多年內,能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權貴,敢於在皇帝面前為平民百姓、也為皇帝的江山社稷據理力辯,這在當時的條件下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僅他就明代重大朝政的上疏就有數十起,比較著名的有《清朝疏》、《慎終疏》、《保全善良疏》、《彈劾依仗權勢貪贓枉法的大臣疏》等,記憶體涉及政治腐敗、平民生活、社會治安等各個方面,大都切中時弊。 滿朝文武百官稱他為"凜凜豐骨如日月行天,有折槛碎階之風"。 其中對朝野影響最大、對豫東人民生死攸關的是他的《饑民圖說》。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元末明初,黃河在豫東一帶數道並流,水災連年。 直到嘉靖年間,黃河才經過幾十年的治理,歸為一道,也就是現在的黃河故道。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豫、魯、徐、淮又一次遭受特大水患,當時"河決堤潰,沖舍漂廬,沃野變為江湖,陸地通行舟揖"。 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不計其數,饑殍遍野,啼號待救的十之八九,而萬曆皇帝仍在宮中攜宮女數千,終日歌舞升平,不管百姓死活。 皇帝也不願聽到大臣不利於天下太平的反映,只有楊東明冒死上疏,反映這一代的災情。   
   疏,本來是臣下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原尾的文字性東西,而楊東明為了使皇帝看到事實的真相,卻以文圖並茂的辦法,將情況畫在疏中,又加上文字說明,這就是他的《饑民圖說》圖解 14幅,內容有"《水淹禾稼》、《河沖房屋》、《饑民逃荒》、《夫奔妻追》、《子丐母溺》、《賣兒活命》、《棄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縊死》、《刮食人肉》、《餓殍滿路》、 《殺二歲女》、《盜賊夜火》、《伏闕上疏》等,每幅圖畫都有文字解釋,以詳細說明該圖的真相。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如《刮食人肉》圖解中說:"蘆根樹皮又吃盡了,眼睜睜又熬不將去,只得將那餓死饑民憔瘦身子割將皮肉,來放在糞火內沙解答中燒煮,不拘生熟,且救眼下饑餓。 人肉不是養生之物,吃了幾日眼紅心熱,依舊喪了性命......"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另一幅《全家縊死》圖解說:「這幾株樹木,乃先臣馬文升之林。 有一起逃荒饑民,一家大小男女七口,走到林中歇息,肚饑為倦,不能前進,商量著將十十五歲女兒賣了。 女兒手挽娘衣,哭不忍舍;舉家痛心,抱頭大哭一場,齊在樹上縊死,丟下兩歲孩兒,扒天撲地,聲聲叫娘,無人答應。 "即使再昏庸腐敗、鐵石心腸的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也都會落淚難過,更何況皇帝乃萬民之尊? 他還進一步揭露朝政的腐敗黑暗,要皇帝為民救災,他說:"君為民之父母,民為君之赤子,今赤子既以無聊矣,而君父何忍坐視哉!...... 故得民所以保社稷,棄民所以棄國家。 ”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他進而向皇帝提建議:「臣昧死請於戶、工二部,各發十萬余金,救濟災區。 "為了防止救災銀款被各級官吏貪污侵吞,救不了災民,他又向皇帝推薦秉公辦事、清正廉潔的光祿寺丞鐘化民災前往河南災區施賑。 萬曆皇帝看了他的《饑民圖說》,聽了他的陳述后驚恐異常,立即答應了他的請求,免去這一帶賦稅,撥黃金十萬兩,令鍾化民迅速趕往災區,救民於水火之中。   
   後來,楊東明因抗疏被貶為陝西布政司照磨(掌管文書的官員),不久就返回故里,捐出自己的土地,建立"折柳亭"學館。 以後,楊東明再次被啟用為太常少卿、光祿寺、通政使刑部侍郎等職,他77歲卒於家。 崇禎初年,被贈刑部尚書。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楊東明《饑民圖說》(原版藏於河南省博物院)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水淹禾稼》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河沖房屋》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饑民逃荒》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夫奔妻追》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子丐母溺》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賣兒活命》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弃子逃生》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人食草木》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全家缢死》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刮食人肉》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饿殍满路》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殺二歲女》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盜賊夜火》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伏闕上疏》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
                         《饑民圖說》跋語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_商丘地方文献馆_新浪博客 https://bit.ly/3qGMQZa

为民请命的杨东明和《饥民图说》全图商丘地方文献馆新浪博客


饥民图说 (第1页) - 一起扣扣网


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內容    《饑民圖說》·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楊東明撰。 東明有《青瑣作品》,已著錄。 是編乃萬曆中東明官刑科右給事中時所上。 《明史·王紀傳》稱,東明上《河南饑民圖》,即指此也。 凡十四圖。 前十三圖備繪流民之狀,各系以說,皆以俚語紀實事,蓋取其易明。 末一圖乃東明拜疏之像,疑為其後人所加。 然圖末亦有一《跋》,稱這望闕叩頭的,就是刑科右給事中小臣楊東明雲雲。 則亦原本所有。 殆以神宗宴安深宮,無由知外廷之迫切,故並繪此窘急入告之形欤。 首冠以奏疏批答及戶部議賑疏,並兩宮出內帑百官捐俸之諭。 蓋是時神宗猶未全不事事也。 此圖本以告君,原不必鋟版行世,涉於居功近名。 觀捲末有"男春育、春融刊"及"六世孫榴重刊"字。 知其子孫表章先人,非東明所自為矣。


饑民圖說
一卷。 明楊東明(1548-1624)撰。 東明生平事蹟見《青瑣跡言》條。 該書是一部為圖畫作解說性質的著作,乃東明官刑科右給事中時所作,本為進上君王所作,后其子春育、春融及東明六世孫榴等為表彰先人,方才刊布流傳。 萬曆年間,神宗朱翊鈞宴安深宮,罕知朝政外事,而天下洶洶,經濟凋敝,故東明作《饑民圖》十四圖上神宗皇帝,前十三圖備繪流民之情況,並系以解說,其辭多以俚語為之,並記實事,簡易明瞭。 最後一圖是東明拜疏之像。 該書雖極簡單,然與所繪圖像一樣,對研究明代經濟、歷史有一定參考價值


8-2.pdf (niu.edu.tw)

2021-03-15_1619282021-03-15_161755

8-2.pdf (niu.edu.tw)


《饑民圖說疏》驚醒神宗"醉夢"
2017-05-15梁園處士 閱 609 轉3
現在的楊東明墓,已無石像生為伴,僅僅是玉米地裡的一堆黃土。 但當地人仍口氣莊重地稱之為"楊陵",說起楊東明,他們無不帶著發自內心的敬重。 首席記者 姚偉 實習生 張丹

文圖 引子 虞城歷代名人中,最受尊敬、最為人稱道的,無疑是楊東明。
楊東明墓位於老城西門外2里許,現在只是玉米地裡的一抔黃土,但虞城人仍稱之為"楊陵",語氣中充滿敬重。
站在墓旁道路上,當地老人申金玉雙手比畫著說,楊東明墓原有四十畝,臨路建有高大石牌坊,前石獅一對,後石人、石馬、石羊對列,墓前有高大墓碑兩通、諭祭碑一通。 民國時期,墓園改建為晉庵(楊東明,字啟昧,號晉庵)公園,后改名中山公園。 "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將所有石刻全部砸碎,送到石灰廠做了原料。 十年浩劫后,人們發現還有殘碑數塊,就運往城隍廟保護起來。
楊東明曾任明朝刑部右侍郎,還是著名的理學大家,著有《性理辨異》、《論性臆言》等,是當時北方理學的代表人物,黃宗羲曾讚其"此真得陽明之肯綮也"。
虞城人敬重楊東明,不是因為他官大,也不是因為他學問大,而是因為此人真心為民,奮力救民於水火,他捐資開挖溝渠,疏導洪水,減輕洪澇災害;他親率家人上堤護壩,與眾人一起裸身苦幹,"晝夜無間,猛風暴雨驟至無所避",堅持五天五夜,保住虞城縣城。
萬曆二十一年五月,黃河中下游「大雨數旬」,河決堤潰,房屋沖毀,陸地成為江湖,河南、安徽、江蘇數十縣被淹,災情之重,堪比1942年大災荒。 其時,萬曆皇帝(明神宗)怠於朝政,已處"醉夢之期",對災情不聞不問。 第二年,楊東明上《饑民圖說疏》,不僅以文字寫盡饑民慘狀,而且將種種悲慘故事,繪之以圖,附之以說。 這個獨特的災情報告,以其無比的震撼力衝破種種阻礙,直達萬曆皇帝面前,令其潸然淚下,立即下令調集錢糧救災,無數饑民因此得以活命。
這份災荒報告,如今已成為記載往昔災難的珍貴史料。
大雨下數旬
沃野成
江湖 利民鎮老城向北三四公里,即是黃河故道。 故道大堤高出地表十余米,而走進故道,大堤僅高數米,當年懸河之危,至今令人觸目驚心。
這條故道形成於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即利民鎮老城建成后16年。 嘉靖之前,明朝的治河措施是加強北岸堤防,南岸分流入淮,但多股分流導致京杭大運河徐州以下幹道水源不足,嚴重影響漕運。 因此,朝廷自嘉靖二十六年起,先後將南岸諸口堵塞,令黃河形成單股,全河流往徐州,從那裡"奪泗入淮"。
此舉目的是為漕運,並非治河良策。 河道長期固定,泥沙大量堆積,河床很快抬高,形成懸河格局。 更可怕的是,此次治河造成黃河下游河道上寬下窄,鄭州一帶河道寬4里~10里,虞城至徐州卻僅0.5里~2里,平時還好,一旦洪峰來臨,由寬入窄,非常容易壅塞。 因此,自嘉靖二十六年之後,徐州以北頻頻決溢。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小麥將熟之際,虞城一帶"大雨數旬",黃河決口漫溢,沖舍漂廬,平地水深三尺,"沃野變為江湖,陸地通行舟楫,水天無際,雨樹含愁"。 虞城百姓既無食品,又無住處,"老羸方行而輒僕,頃刻身亡;弱嬰在抱而忽遺,伶仃待斃",其狀慘不可言。
災民在家沒法活,逃荒無處去,投河的、自縊的人難以計數。 勉強活著的,只能挖草根、刮樹皮賴以果腹,"枯容黧面,人人俱似鬼形;恨天怨地,個個求歸陰路",甚至有人"食亡親之肉",或者鋌而走險,結聚為盜,"晝則揭竿城市,橫搶財物;夜則舉火郊原,強掠子女"。
虞城縣中,一位在家丁憂的官員親眼目睹災情,憂心忡忡,卻無計可施。 丁憂期滿,他匆匆北上,希望能呼籲救災,解萬民於倒懸。 但他知道,要讓九重天上的皇帝瞭解災情,並非易事。
這位虞城人就是楊東明。 他生於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據《虞城縣誌》記載,他天資聰穎,做事沉毅,待人真誠,以敢於諫言聞名於京師。 但諫言歸諫言,能不能送達皇帝身邊,皇帝處理不處理,當時朝臣們都心中無數。
"全家縊死"圖說 震撼
皇帝 明神宗是位"奇葩"皇帝。 他親政之初勵精圖治,每天工作十餘個小時,廢黜"考成法"等張居正改革中弊政,安撫流民,減少%) 但萬曆十五年後,他開始耽於酒色,怠於朝政,"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有史家稱之為神宗"醉夢之期"。 一些朝臣上疏勸告,都被他嚴厲打壓,或革職為民,或殘酷迫害。 而每當出現重大社會問題,朝臣們的奏摺,常常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這個稱為"留中不發",是萬曆皇帝常玩的。
明朝實行極端的專制制度,皇帝是唯一決策者,一旦他不願處置國家事務,大事小情就都停頓下來,整個朝政都無法正常運轉。 皇帝如此,對國家政權的損害可想而知,清朝張廷玉主持修撰的《明史·神宗本紀》,即毫不客氣地指出,"故論考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而且在災荒發生時,明朝經歷了"抗日援朝"戰爭,雖然取勝,但國庫損耗嚴重,大臣們都知道皇帝對救災之事毫不在意,無人自討沒趣。 水深火熱中的河南、安徽、江蘇災民苦苦等待一年多,國家也沒有任何救災行動。
這時候,楊東明出手了。 他苦苦思索多日,尋找能夠打動皇帝的辦法。 在奏摺中,他以懇切沉痛的言辭,如實描述災民的苦難,寫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但楊東明的奏摺,沒有就此止步。 他進一步分析,如果置災荒不顧,一旦大批饑民揭竿而起,局面將不堪收拾。 救災不但關乎萬民死生之關,更關乎邦國安危!
如果僅僅如此,這次上疏仍可能"留中不發",無疾而終。 所謂"有圖有真相",圖畫最為直觀,也最為震撼,楊東明將他親眼目睹和親耳所聞的一切饑民苦難繪製成圖,與奏摺一同遞交。 饑民圖共十四幅,單看名字已讓人震撼不已:"水淹禾稼"、"河沖房屋"、"饑民逃荒"、"夫奔妻追"、"賣兒活命"、"棄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縊死"、"刮食人肉"、"餓殍滿路"、"殺二歲女"、"盜賊夜火"、"子丐母溺"等。
楊東明的每幅圖都主題鮮明,內容具體,所配說明文字,使圖像更為震撼。 如"全家縊死"圖解:「這幾株樹木,乃是先臣馬文升之林。 有一起逃荒饑民,一家大小男女七口,走到林中歇息,肚饑力倦,不能前進,商量著將十五歲女兒賣了,女兒挽娘衣哭不忍舍。 又要將一兒一婦賣了,兒婦跪在地上,扯住父母痛哭不去,舉家痛心抱頭大哭一場,齊在樹上縊死。 丟下兩歲孩兒,扒天撲地,聲聲叫娘,無人答應。 "
"餓殍滿路"则配以下面文字:"這暴露的屍骸,都是凍餓死的饑民,緣系流寓,無人收埋,都拉在城郭外萬人坑中,鳥食狗吞,肢骸散亂,甚可痛心。 今春氣透發,臭穢熏人,恐蒸為厲疫,死亡更多。 這都是國家的赤子,賴他以為根本,耗傷若是,可無寒心。 「
這些圖畫和文字,打動了所有人,很快被送到萬曆皇帝的案頭。 深居皇宮的萬曆,也許真的沒想到民間災難如此深重,他看到楊東明的奏摺,"恻然淚下",並"傳示兩宮聖母,中宮皇后省覽",這些深宮的女人們紛紛潸然淚下。 基本不回復朝政奏摺的萬曆,拿起了朱筆,批複了楊東明的請求,撥銀30萬兩,調糧10萬石,並從楊東明所請,派遣當時的名臣光祿寺丞鐘化民親臨災區,主持各項救災事務,數以百萬計的災民,得以從水深火熱中解脫


明清河南

2021-03-15_162117

明清河南


2021-03-15_1622402021-03-15_162314


善書/清代善人余治(1809-1874)潘公免災寳卷+江南鐵淚圖/晚清江南士紳的慈善事業及其教化理念─以余治(1809-1874)為中心-以慈善事業作為切入點,研究社會變遷與社會控制的關係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