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製茶廠停收冬季茶青 新竹茶農憂愁滯銷
https://is.gd/r3mkhr
2019-10-17 21:17聯合報 記者郭政芬/新竹即時報導
新竹縣新埔、關西等地大批冬茶茶青因製茶廠停收滯銷,農民坐困愁城,農糧署、新竹縣政府、關西鎮公所今天在關西東平里集會所邀集農民座談,農糧署允諾會盡快調查滯銷的量,協助媒合其他製茶業者收購,避免造成農民損失。立委林為洲也要求中央協助媒合轉介茶廠收購,輔導農民多元茶品開發及產銷,建立契作管道與多元銷售通路。
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口茶1公斤不到10元,新竹、苗栗的農民抱怨飲料廠因成本考量逐漸從東南亞進貨,新竹縣議員羅仕琦、陳新源、羅美文、鄭昱芸等人今天也參與座談會,多名議員認為茶青這幾年價格攀升,但大廠本季不收,可能是囤積太多且進口茶青影響本土茶青銷路,要求政府應把關比例。
關西鎮長劉德樑積極訪查,除呼籲政府協助媒合,並表示鎮公所將協助農民自立,明年將編列預算舉辦茶葉比賽,打響「東方長壽茶」的名號,並成立茶葉銷售管道協助農民行銷。
農糧署北區分署新竹辦事處主任許宏德指出,茶青滯銷為區域性問題,應與食品廠收購模式有關,今年雨水豐沛,茶產量很多才會出現此問題,將調查關西、新埔受影響範圍,媒介給其他粗製茶廠,也建議農民、製茶廠應連結,從生產到行銷一條龍,收益才能穩定。
新竹縣除少部分農民擁有製茶技術以自產自銷方式經營外,多數農民以機械採茶青販售給製茶廠產製粗製茶為主,新竹縣府指出,近年因飲料茶加工需求增加,竹縣產地茶青單價維持不錯,但今年氣候平順、降雨量豐沛,致茶葉生產量較往年增3至4成,近期也因後端飲料廠需求未擴增,造成製茶廠加工量停滯。
新竹縣府近期會協助調查茶廠停收茶菁的農民數、面積數量等影響範圍,也呼籲契作農民提升品質,並達到產銷履歷的標準  https://is.gd/r3mkhr

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


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

茶廠不收了! 新竹縣再爆2.5萬公斤茶菁滯銷
國民黨立委林為洲(中)今天下午跟茶農座談後率領大家實勘製茶廠,認為要避免這次產銷出問題的終極對策就是輔導茶農跟製茶廠建立契作關係。(記者黃美珠攝)
茶廠不收了! 新竹縣再爆2.5萬公斤茶菁滯銷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PvQ2aU
2019-10-29 22:35:57
[記者黃美珠/關西報導]新埔、關西的冬茶茶菁產銷通路才剛打開,沒想到新竹縣湖口鄉竟又爆發長期合作的製茶廠上週四突然宣布全面不收冬茶!至少8名受害茶農今天下午趁著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在關西鎮召開「新埔關西茶農輔導銷售案」座談會,邀請農糧署北區分署分署長王安石、簡任技正蘇登照跟茶農面對面機會,由勞動黨縣議員羅美文、陳新源率領到場陳情,農糧署火速決定循媒合新埔關西茶菁模式去化湖口滯銷茶菁,另將釐清停收原因,避免再發生。
林為洲說,近期新竹縣冬茶茶菁無處去都落在沒有跟製茶廠有契作關係的茶農身上,未來首要就是輔導茶農跟製茶業者建立起契作。
否則雙方對市場的資訊掌握不對等,農民是資訊最少的一群,今天天到場的人中,甚至幾乎都連縣府、中央有補助茶園更新和做產銷履歷認證都不知道。
林為洲說,農民只知道種茶,一旦如湖口茶農般,碰到長期的產銷關係突然斷裂,農民就會受到很大傷害。
蘇登照說,目前不清楚羅姓製茶業者何以突然停收。當新埔關西茶菁滯銷問題顯現時,這家業者還表達過收購意願。
王安石說,由於茶農跟製茶業者間是民事上類似口頭的合作關係,就公部門來說,對其無預警停收作法,無法可罰。未來會以農民權益優先,釐清停收原因後,幫忙解決雙方之間的問題。
湖口湖南村茶農黃金晃說,他另外7名茶農、共10公頃金萱茶菁,幾10年來只要收成就是交給前述業者製茶,彼此只有信任沒有契約。上次收秋茶時,對方還不斷交代他不能把茶菁給其他製茶廠,沒想到上週四卻突然用電話通知,以身體不舒服為由表明這季冬茶全都不收了!讓他們約2萬5000公斤的茶菁無處可去
由於座談會上其他新埔、關西地區的茶農則持續抨擊政府的進口茶政策,甚至要求停止進口。
蘇登照回應說,進口茶從去年迄今只增加了2~3%,台茶出口量卻從一開始的3000多、4000多公噸,到今年已有7、8000公噸。
出口量很大,表示我們對於茶葉原料的需求很大,確實需要進口原料,但也依舊需要台茶本土原料,這樣才能調配後,整個達到一個穩定的水準以供應給相關的罐裝飲料或手搖飲料等業者使用;這表示市場需求是增加的。
面對農民的質疑,林為洲允諾,對於進口茶葉是否確實有排擠到台茶的銷售,其國會辦公室會就進口茶葉的種類屬於精緻茶還是粗製茶等細追,以進一步釐清。
蘇登照則向農民信心喊話說,進口茶雖有價低的好處,但有食安疑慮,品質和風味也不好等,都比不上台茶,需要台茶協助調整。因此台茶除走精緻化,做成包種、或烏龍搶攻市場,也可用「品質調整的角色」自居,畢竟進口茶充其量就是「成本調整的角色」而已。
他也強調,台灣是WTO一員,不能莫名其妙就把已開放進口的茶葉阻擋在外,但政府可以透過不輕易調降關稅的方式保護台茶。
不過他站在台茶產業的立場,期待茶商選用台茶的理由是看重茶菁的品質,不是在比價格。而這就有賴未來該署能有機會跟縣府、茶農一起合作推動契作機制,成功輔導北區製茶廠能多元化產製技術以擴充茶品、茶農則配合市場需求更新茶種。茶廠不收了! 新竹縣再爆2.5萬公斤茶菁滯銷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PvQ2aU


【民報】【台灣味】100年前風靡英國的台灣名產就是它!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臺灣土產要晉升為「名產」,僅靠口碑累積就能出名是極難的,縱使今日聞名世界的烏龍茶,在外銷初期也只被視為名不見經傳的香味茶。除了各式文宣出版物以及觀光行程的配搭,日治時期「博覽會」形式的物產展售會,是名產崛起的關鍵要素之一。
1910年5月起,為慶祝日本與英國締結同盟關係,在英國倫敦舉辦「日英博覽會」,介紹兩國特色、展出日英名產,為期半年。面對英國這個老牌殖民帝國,日本也不甘示弱,安排了特別展館,展出臺灣、朝鮮等殖民地特產。
臺灣茶出國比賽
臺灣總督府很重視這項博覽會,推出的展示內容豐富,包括茶園與採茶人模型、臺灣島與原住民模型,以及樟腦、米、茶、糖等特色物產。為表慎重,展出模型委由日本名師製作;為求生動,甚至還出動屏東排灣族人遠赴英倫,成為展出的一環。臺灣的展示被認為「我國各殖民地之出品中,嶄然露頭角者也。」
其中,臺灣的烏龍茶,吸引也有喝茶習慣的英國人注意。臺灣展館內附設的喫茶店平日都有2,000人,假日更在3,000人以上,特別是下午茶的時間,幾無立錐之地。
臺灣茶店之所以門庭若市,與主事者細琢每個細節有關,聽說茶室中布置籐枝編成的花朵,四壁之間又掛了繪有美人圖的臺灣茶廣告,每個玻璃窗則掛上珠簾,很有東方情調,因此在博覽會諸多茶室中生意最好。來自臺灣的烏龍茶一炮而紅。
行銷有一套
其實,臺灣烏龍茶早就已經銷往英國,但只被視為沒有品牌價值的香味茶,或被當作中國茶。就連由臺灣製作的烏龍茶廣告文宣,都還加上「支那茶」字樣。但由於博覽會喫茶店的成功,打響烏龍茶名號,各茶商商品目錄中,都將臺灣烏龍茶列為必備品。
1920年代臺灣茶商工會發行的茶葉外銷廣告海報,以穿著喇叭袖花點單襟唐衫, 
搭配摩登短捲髮的臺灣仕女為主題,強調產品的臺灣特色。館藏號2008.002.0002
臺灣烏龍茶之所以可以進軍英國,官方於消費行為分析、產品定位、行銷廣告等要素缺一不可。例如透過繪畫廣告與明信片,將烏龍茶結合臺灣意象,建立品牌形象,光是明信片,一個年度就印了八十幾萬張。也有以補助博覽會中的喫茶店、或者在各地旅店中,提供試飲的方式,開發新客源。
在分眾行銷策略方面,深入了解英國人喜歡味重色濃的印度茶,特別是操持家計的婦人,更愛頻繁沖泡而仍有茶色者。但烏龍茶的茶色淡,無法與之競爭,必須強調其「香氣」來取勝。同時,由於烏龍茶較印度茶貴,消費者多中流以上,銷售上應避免與印度茶削價競爭,而主打重視品質的中上階層。以上種種,又有廣告手段,又兼做產品區隔,可見一項「名物」(名產)的成功,商業要素缺一不可。
在英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臺灣烏龍茶,藉此開始以自己的名號闖蕩茶葉市場,不用隱身於意味不明的「香味茶」名下了。
日治時期的臺灣茶廣告海報,臺灣美人品茶,加上外文FORMOSAOOLONG等字樣, 
經常出現在島內外各博覽會中。為打響臺灣茶名號提供重要助力。館藏號2008.002.0001
向帝國學習
如同烏龍茶一般,透過共進會、博覽會等機制,商品變身為名物,更能增添商品價值。因此,1920年代後,島內外旅遊事業興起,各地紛紛舉辦名物選拔會,選出特產,不但為地方宣傳、也為商家增添利益,一舉數得。
然而,日治初期臺灣商品爭相競獻、參與日本各地博覽會,讓內地的消費者新鮮感十足,但也被認為物產雖豐富但精緻不足,甚至臺人商家也有此自覺。
一個有趣的故事是:1895年政權交替之際,曾在西螺起事抗日的廖景琛,在幾年後,他代表臺中廳參加全國製產品博覽會,給大會的賀辭中極其謙虛的說:「我輩世居臺嶋所在僻壤偏隅,見聞陋固」,又說「前獻博覽之物非敢擅長,只憑愚見附會抵充為曠覽之一物。」在帝國的豐饒物產下,參加博覽會倒成了臺灣物產界人士的朝聖之旅。
或者,有時也須聯繫或滿足日本人對臺灣的想像,如同嘉義富珍齋所製新港飴,「最投內地人所好」,為了參加1917年東京奠都五十週年紀念博覽會,還特改名為高砂飴,並以此名於農商務省正式登錄。
1903年,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館內臺灣喫茶店宣傳單中,可見對於臺灣茶及品味方式的詳細介紹。 
臺灣茶的揚名,品質優良的茶是基礎,成功的行銷策略也功不可沒。館藏號2010.014.0071​
​ 
1915年第二回臺灣南部共進會在嘉義舉行,目的是為促進產業發展,豐饒物產紛紛展現於此, 
因此其發行的徽章中,繪滿水稻、甘蔗、鳳梨、香蕉、牛豬等等圖飾。館藏號2004.001.0087​
精進的職人
帝國下的名產,或者為了滿足想像,或者自認尚缺精緻,總有那麼一點帝國的階序格局與他者想像的味道。然而,職人奮鬥下,名產也能精進,例如新港飴這種遍及全臺的甜食小點,經過曾錫如不斷研發精進,也能成為消費者最愛,曾經一度晉身臺北高級商店的貨架上。名物出頭天,還是有職人因素在其中。
當代臺灣,名產商機已成推動地方經濟的一大助力,而名產的地方化,更反映著這塊土地的豐饒,如何不斷被挖掘與探索著。這段名產的近代史,有著職人努力、自我認同,與對土地的探求,正是一段名產崛起的故事。
※本文原刊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觀‧臺灣》第32期「地方有禮」

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


|台灣茶與Art déco的巧遇|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826495734643634/
Art déco被譯為「裝飾『風』藝術」,聽朋友恩宇說這是出自傅朝卿老師之筆,以避免與arts décoratifs(裝飾藝術)弄混。Art déco是arts décoratifs的一種風格,名字源自於1925年巴黎一場展覽: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現代裝飾與工業藝術國際展)。
在這個展覽,台灣不僅沒有缺席,還佔了天之驕子的位置:塞納河河景第一排。明信片右上講著這是展覽中的日本茶屋,建物招牌上則寫著福爾摩沙茶(thé=tea),這的確是「日本屋+台灣茶」的組合。很幸運台灣早先一步脫離了中華帝國,否則,是沒有機會在這樣的國際場合亮相的。
下次您到巴黎走走時,請沿著塞納河走走,然後跟自己說:「啊,晚來了一百年,不然我現在就可以坐在河邊,啜飲一杯來自家鄉的茶。」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826495734643634/
1963我還在天主教會工業學校唸書,由瑞士送來的機器木箱上收件地址國名:FORMOSA, 沒有寫‘台灣’,據了解歐洲自古以來一般都稱台灣為FORMOSA。

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


身為台灣百大茶行卻惡搞 中國茶到越南「洗產地」走私入台+越南茶+中國茶混台灣茶在台販售
台灣茶行自越南「洗產地」走私107公噸中國茶混台灣茶在台販售。(讀者提供)
身為台灣百大茶行卻惡搞 中國茶到越南「洗產地」走私入台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pSBB7
2022/10/07 12:26
〔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橋頭地檢署檢察官梁詠鈞、李侃穎指揮調查局、農糧署等單位,破獲南投名列台灣百大茶行的謝姓業者,自越南「洗產地」走私107公噸中國茶混台灣茶在台販售,主嫌60萬元交保。
檢調在今年9月29日及10月5日至高雄市岡山區及南投縣名間鄉等地執行搜索,帶回謝姓被告等人,並扣押疑似違法輸入之中國茶葉共計5995箱,約107公噸。
經查,被告謝氏兄弟為南投製茶世家,與另一名黃嫌同為中國華慶公司之股東;2016年12月間開始,先由華慶公司中國地區負責生產並收購金萱、烏龍、鐵觀音等茶葉。
並將中國茶葉原料運抵越南,雇用越南工人予以加工並標註越南為產地,以此洗產地之手法變更前開茶葉原料之原產地,再以進口之名義向華慶公司購買原料申請報關進入台灣,分裝後以「台灣百大茶行」自製台茶之名義出售。
被告涉有妨害農工商罪、詐欺罪、懲治走私條例、及私運管制項之私運管制物品進口罪嫌,被告謝姓兄弟分另以60、30萬元交保。
農糧署去年10月間曾至茶行抽驗,經茶葉改良場鑑別為「境外茶」,被列為高檢署「加強打擊境外茶混充台茶」目標之一。
檢調攔截運送中的走私中國茶。(讀者提供)
身為台灣百大茶行卻惡搞 中國茶到越南「洗產地」走私入台 - 社會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pSBB7

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


每年3萬噸進口茶 哪去了?|產業|即時|天下雜誌
www.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國內茶葉年產量僅1萬4千多噸,但市場需求超過4萬噸,近3萬噸茶葉仰賴進口,其中以越南茶為大宗,占了2萬2千公噸,但消費市場幾乎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消失的3萬噸進口茶去了哪裡?

英國藍毒茶 揭開大黑幕

今年四月 「英國藍」茶葉殘留農藥引發的茶安風暴,解開了這個謎題。陸續有茶飲店的茶葉被驗出除草劑、殺蟲劑等殘留,追蹤源頭都和越南茶有關。混茶造成農藥殘留問題,重創本土茶農生機。

高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天勇說,茶安風暴後,高雄茶葉銷售額減少2成,不少老茶行撐不下去,原本107名會員才3個月已少了十多人,「以往沒見過這麼蕭條景象」。

茶業重鎮南投,整體茶葉銷量較去年同期估計銳減超過3成,名間鄉茶產量占全縣6成,製茶廠開工率銳減3成以上。縣議員許素霞說;買氣能不能回溫,要等今年冬茶採收後才知道。

混充台灣茶 茶廠賺價差

南投縣副縣長陳正昇直言,茶商用廉價進口茶混充台灣茶已經是「公開的祕密」進口茶價格比台灣茶便宜7成以上,有些茶廠大賺價差,這也是為什麼進口茶的數量年年增長,市場卻從不曾見過越南等進口茶的原因。

一名茶商說,進口茶有紅茶、綠茶和台式烏龍茶,經過「併堆(俗稱混茶)」後, 紅茶和綠茶主要作為罐裝茶飲、連鎖茶飲店的原料,烏龍茶則以台灣品牌茶葉銷售。

民國80年,台灣流行喝高山茶,同時因應工商化社會,袋泡茶(茶包)、罐裝飲料和泡沫紅茶店興起,廉價進口茶需求量也大增,且數量逐年攀升。

南投縣府調查名間鄉10家進口茶商,有7家是進口散裝茶,但混茶後,台茶、進口茶難辨,混茶獲利高達5成甚至更高。雖然茶農呼籲落實茶葉原料或產地標示,但反對力量不小,產地標示始終是口號。

過去進口茶 僅5%抽驗

茶農們表示,以越南政府為例,雖有農藥使用規範,但實際使用狀況仍舊是由農民自決,政府約束力有限,杜絕農藥茶進口,要靠政府強化邊境把關。

「說來很諷刺,進口茶抽驗率只有5%,反而是本地茶園每批茶都得送檢」,名間鄉茶農余金炘抱怨「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搞錯方向」。

進口茶的農藥檢測率低、價格低廉,利之所在,茶商當然樂於進口,難怪數量越來越多,如果不是手搖茶飲被驗出農藥殘留,政府全面檢驗,消費者永遠不會注意到,消失的3萬噸的進口茶,原來是被自己喝下肚。

圖/聯合報提供

---------------------------------------

自經區的餿水油、混茶葉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9-15
◎ 杜宇
受餿水油波及商家總數達一千二百多家,衝擊層面非常廣泛。我們也發現官方對於回收油流向幾乎沒有管控,每年從國外進口數量龐大的低價回收油出處交代不清,GMP微笑標章也無法發揮功能。推動「強制性」食品安全履歷,實已刻不容緩。
又例如檢方偵辦中的國內多家知名茶行(曾獲多項獎項)涉嫌將低價、高農藥殘留風險的中國茶,經第三地如越南、泰國、新加坡等轉運來台,再混進台灣茶葉銷售牟利,行之多年,數量高達二百萬公斤,不法所得超過五億元。此舉不僅將消費者置於農藥中毒風險,也嚴重影響到本土茶業的聲譽與國際形象,再次凸顯實施原料來源標示的必要性。
餿水油事件、中國茶葉混充事件,在在讓人聯想到立法院新會期執政黨將力推的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中,對於設置農業加值所使用國外進口原料,政府只願依照現行海關通關檢驗模式,不願採取原料來源標示措施。理由是自經區內若強制規定,將形成區內比現行規定更嚴格之情形,有違自經區自由化的核心精神。
問題是自經區加工成品同樣掛上MIT標示出口,國外消費者無從分辨,萬一發生重大食安風險,連累採用本土原料製造之農產品必須概括承受,對台灣農業與食安將造成重大傷害。藍綠立委應該強力要求區內區外加工農產品均需明確標示原料來源,並清楚記錄、隨時提供官方查核,才能逐步恢復國內外消費者對MIT食品的信心。
事實上,美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能發揮功效,除了對其國內食品(含原料)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再到銷售整個流程進行全程監管外,對於進口食品(含原料)則採取以安全認證為主的控制制度,並對進口商實施問責制。這些都可以做為自經區農產原料標示規範參考,別重蹈覆轍。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

台茶商混劣貨賣黑心茶葉 百年老店「嶢陽茶行」有份
台灣海巡署今年初發現有不肖茶商集資,涉嫌從中國走私茶葉,混入台灣茶葉後,透過曾多次獲獎的「嶢陽茶行」等知名老店高價販售牟利,3年來至少賣出近200萬公斤中國廉價茶葉,不法獲利上億元新台幣(下同‧約2,487萬港元)。

士林地檢署今依《懲治走私條例》起訴進口商孟榮洲及7間茶行老闆,包括百年老店「嶢陽茶行」王端鎧、「春茗實業」葉步真、深坑老字號「儒昌茶行」王銘鏞、「聖樺實業」黃景漳、「久順茶葉」彭寶桂、「協裕茶葉」陳雲康、「永仁茶葉」林永仁。

其中「嶢陽茶行」不僅是百年老店,還曾列名「台北市十大伴手禮」、「經濟部台灣美食伴手禮」,並獲多項獎項,負責人王端鎧曾任台北茶業公會理事長,也是該茶行第6代傳人,案發時他辯稱只是向上游進貨,不知對方供應中國廉價茶葉,但檢方不採信,訊後諭令30萬元(約7.4萬港元)交保,今一併起訴。

檢警查緝發現,「嶢陽茶行」等7間茶商涉嫌從2011年起,集資在中國寧波建茶廠,再找台灣關稅協會常務監事孟榮洲居中轉運,先將每公斤30元到60元(約7.4至14.8港元)不等的中國廉價茶葉運到泰國,再變換貨櫃偽裝成泰國、緬甸茶,進口到台灣後,以10份中國茶混入1份台灣茶的比例,分裝成綠茶、烏龍茶等,透過茶商冒充台灣茶高價販售,估計不法利益至少上億元。

-------------------------------------------------------------------

中國茶MIT 台灣茶慘兮兮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9-09
◎ 葉昱呈
最近,餿水油事件新聞掩蓋了張顯耀洩密案新聞,在社會大眾將關注的焦點轉移至餿水油事件之當下,國民黨正積極運作黨籍立委,意圖讓「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兩岸服貿協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在立法院新會期能順利過關。
士林地檢署日前破獲不肖業者用中國茶混充台灣茶,從二○一一年至今,以每公斤三十元至六十元的低價,向中國茶商購買茶葉,並偽造產地文件,將中國茶葉運往泰國、新加坡等地,再轉運到台灣,而這些數量龐大的綠茶、花茶、烏龍茶已混充台灣茶流入市面銷售。
一位農民朋友看到上述新聞報導後,憂心地說,還沒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中國茶都已大量入侵台灣市面,更遑論設置自經區之後的影響層面。
目前茶葉仍屬於八百三十項禁止進口之中國農產品,而台灣茶農也已建立了衛生、安全的「優質茶生產專區」,未來如開放中國茶葉進入自經區加工,再打上MIT品牌,不僅是幫中國茶打通路,直接衝擊台灣的外銷市場,且一旦流入國內市場,也將讓台灣茶陷入永無翻身之地。
更令人擔憂的是,未來中國茶商只要在自經區內設置「空殼公司」,就連中國茶葉也不必進口至台灣加工,即能在中國境內生產並打上MIT品牌,甚至採取海外接單,直接在中國生產、集貨、包裝及出貨的經營模式,屆時台灣本土茶農之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
(作者為農政公務員,屏東縣民)


台灣茶青價格從15年前1公斤17元飆升到今年25元,東南亞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