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招攬駭客的隱秘世界:安洵文件洩漏事件揭示了什麼
孟建國, KEITH BRADSHER, JOHN LIU, AARON KROLIK
2024年2月23日
安詢在中國成都的辦公樓,攝於週二。中國招攬駭客的隱秘世界:安洵文件洩漏事件揭示了什麼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nyti.ms/3OSvyXQ
駭客們提供了價格多樣的一系列服務。
為訪問越南交警的內部網站,中國西南部的一個地方政府花了10萬人民幣。幫助客戶在X上開展虛假信息運動、入侵他人帳號的軟體價格為70萬人民幣。中國客戶花200萬人民幣就能獲得Telegram和Facebook等社群媒體平台上大量帳號背後的個人信息。
這些內容來自一家名為安洵信息的中國安全公司的外洩文件,是該公司所出售的駭客工具和緩存數據的一部分。在中國有數百家類似公司,它們為中國政府資助的攻擊性駭客活動提供支持,駭客活動的目標包括入侵外國政府和電信公司的網站。
這些文件上週被人放在了一個公共網站上,披露了一項長達八年的努力,該努力旨在攻擊和獲取韓國、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數據庫,對通信進行竊聽。這些文件還顯示了一項密切監視中國少數民族和在線賭博公司活動的行動。
文件內容包括看來顯然是員工間的通信記錄、攻擊目標清單,以及網路攻擊工具的介紹材料。接受時報採訪的三名網路安全專家說,這些文件看起來是真實的。
把這些文件綜合起來,讓我們難得得以一窺中國政府支持的招攬駭客的隱蔽活動。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的執法部門以及主要間諜機構——國家安全部已在駭客運動中利用外部私營部門的人才。美國官員稱,這場駭客運動的目標包括美國的公司和政府機構。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是為中國的全球和國內網路間諜活動提供支持的承包商的真實數據,」谷歌的曼迪昂特情報中心首席分析師約翰·胡爾特奎斯特說。
胡爾特奎斯特說,洩漏的文件顯示,安洵正在為眾多支持駭客活動的中國政府實體工作,包括國家安全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有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員工把注意力集中在海外目標上。在其它情況下,他們幫助中國令人懼怕的公安部監視國內外的中國公民。
他還說,「他們是與中國的愛國駭客圈有關的承包商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這種活動是20年前發展起來的,後來已經合法化。」他指的是民族主義駭客的出現,這些駭客已形成了一種小作坊產業。
安洵沒有回覆用電子郵件發去的有關洩漏文件的提問。
從這些被曝光的文件可以看到十多年來,中國在多大程度上無視或避開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為限制其廣泛的駭客活動所做的努力。發生文件外洩的同時,美國官員正在發出警告,指出中國不僅已在加強相關努力,而且已從單純的間諜活動轉向在涉及美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軟體中植入惡意代碼,這或許是在為有朝一日的台海衝突做準備。
中國政府使用私人承包商進行駭客攻擊的做法借鑒了伊朗和俄羅斯的策略,這兩個國家多年來一直在用非政府實體攻擊商業和官方目標。雖然以分散方式為國家進行間諜活動可能更有效,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也更難以控制。有的中國承包商甚至在為中國間諜機構工作的同時,利用惡意軟體向私營公司勒索贖金。
在一定程度上,這種轉變源自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提升國家安全部地位的決定,讓其參與更多的駭客活動,而在過去,這些活動主要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來實施。儘管國安部強調對習近平和中共統治的絕對忠誠,但它的駭客和間諜活動往往由省級國安部門發起和控制。
有時候,這些省級部門會轉而將駭客行動外包給以盈利為目標的機構,偶爾這會導致漫不經心甚至草率的間諜活動,結果未能遵循北京的外交優先事項,甚至激怒外國政府。
一些政府部門仍在從事上層下達的高級駭客活動,比如在美國的核心基礎設施中植入代碼。但源自中國的駭客攻擊總數已激增,目標範圍變得更廣泛,包括有關伊波拉疫苗和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信息。
這已催生出一個像安洵這樣的承包商構成的新興行業。這家公司的總部設在上海,在成都也設有辦公室,儘管它是中國網路間諜活動神秘世界的一部分,但從中也不難看到中國許多相對較新的駭客承包商對入侵行為的不專業態度。洩漏的文件顯示,安洵有時拿不準其銷售的服務和數據是否仍然可用。例如,它的內部溝通顯示,在X上傳播虛假信息的軟體「正在維護中」——儘管標價為70萬人民幣。
透過這批洩漏文件還能看到中國有創業精神的駭客承包商們的日常忙碌和掙扎。與許多對手一樣,安洵為招募新員工組織了網路安全競賽。一份電子表格顯示,安洵的銷售對象並非中央機構,而是不得不去各個城市向當地的警方和其他機構兜售。這意味著要為其產品打廣告、做推銷。在給中國西部地區官員的一封信中,安洵吹噓說能協助反恐執法,因為它曾侵入過巴基斯坦的反恐部門。
洩漏文件包括安洵駭客技術的宣傳材料,描述了用這些技術侵入Outlook電子郵件帳戶、從蘋果iPhone獲取通訊錄和地理位置數據等信息的實例。一份文件裡似乎有一家越南航空公司的大量航班記錄,包括旅客的身份證號碼、職業和目的地。
中國招攬駭客的隱秘世界:安洵文件洩漏事件揭示了什麼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nyti.ms/3OSvyXQ


《人民日報》台灣版的《中國時報》-旺旺集團斥資買下台灣媒體龍《人民日報》台灣版的《中國時報》-旺旺集團斥資買下台灣媒體龍

旺旺集團斥資買下台灣媒體龍頭之一的中國時報文化集團。旺旺集團以親中聞名,該公司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投資名義,斥資204億台幣買下中時集團旗下《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中天電視及中國廣播公視等媒體,創報近60年的中時報業易主,讓台灣媒體版圖出現重大變動
--------------------------
紅色滲透:被中國買下的台灣新聞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根據美國「自由之家」所公布的《2010世界新聞自由度報告》,台灣的新聞自由度在2008年排名亞洲第1,全球第32;2009年退居亞洲第2,全球第43;而2010年則遽跌到亞洲第8,全球第47。2018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表明,台灣的排名上升至42位,重歸亞洲第1位。
台灣新聞自由度之所以會發生這種起落現象,緣於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台灣研究媒體的學者們發現,台灣媒體的政治環境是自由的,出現媒體報導偏離真實原則的亂象,一則緣於本島政治傳承的因素形成了媒體政治站隊,二則是因中國挾強大的政治、經濟力量介入,這才使得台灣媒體陷入一種少見的混亂。
「自由之家」在《台灣2010年新聞自由度報告》中提到一些與台灣新聞自由度下降的相關事件,比如大陸台商集團在台灣併購報紙和電視台、中央社以及公共電視高層人事變動、政治和商業利益對媒體報導所產生的影響、金融海嘯之下媒體的「置入性行銷」增加等,也特別提到中國政府對台灣言論自由可能產生的影響。
比如:有法輪功背景的新唐人電視台在中國「十一」期間(即中共建政紀念日)遭到干擾;維吾爾流亡領袖熱比婭被台灣當局拒絕入境;在報導對北京而言具有「政治敏感性」的西藏、新疆、法輪功等新聞之時,媒體自我審查的情形越來越多。《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黃哲斌於2010年12月辭職後,在部落格上發表文章,揭露台灣新聞媒體受金錢左右的現象。他在文中解釋,「業配新聞」就是「廣告主付費,卻包裝成新聞,意圖與媒體共謀,唬弄消費者的廣告形式」。
台灣新聞自由度下降的原因,還包括某台商購買媒體後影響編輯政策,使其喪失獨立性。編輯部根據老闆的政治立場轉向,導致其新聞自由的程度受到懷疑,連累了全台灣在國際上的觀感。以下是美國「自由之家」在年度評論旺旺中時集團的內容:
自從蔡衍明這位在中國具有龐大商業利益的商人在2008年11月買下中時集團後,2009年發生的一連串事件(包括蔡衍明自己對中時集團的評論),標誌中時集團編輯政策的轉向,緩和了對馬政府、北京當局或改善兩岸關係上的批評。這也提高了中國政府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台灣的言論自由的憂慮。
「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
2008年3月,馬英九在台灣大選當中勝出,藍營翻盤,中國方面加強對台灣媒體的滲透,標誌性事件是旺旺集團斥資買下台灣媒體龍頭之一的中國時報文化集團。旺旺集團以親中聞名,該公司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投資名義,斥資204億台幣買下中時集團旗下《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中天電視及中國廣播公視等媒體,創報近60年的中時報業易主,讓台灣媒體版圖出現重大變動。
值得關注的是,這位本對傳媒文化事業毫無興趣的蔡衍明在收購中時集團3個月後,又收購了累計虧損數十億港元的香港亞視,並取得亞視49%的控制性股權,引起香港輿論的憂慮。
蔡衍明的資金來源受到質疑,雖然無法查明其來源,但蔡與北京政府官員的關係卻是有目共睹。2008年12月5日,蔡衍明買下中時集團後,曾面見國台辦主任王毅,說明收購中時集團的過程,並指稱收購中時是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來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王毅當場表態說:「如果集團將來有需要,國台辦定會全力支援。」
這場外界原本不知情的會晤,因旺旺集團在中國發行的內部刊物《旺旺月刊》曾發表短文並配以王毅及蔡衍明兩人會面照片報導,《天下》雜誌2009年第2期以此文為據,以〈報告主任,我們買了中時〉為題加以諷刺報導。報導根據兩人會面的照片,形容蔡衍明「挺直背脊,以身體三分之二坐姿坐在沙發上,雙手緊握放在大腿上」的恭謹之態,而「報告」一詞往往用於下級對上級,意在諷刺國台辦與蔡衍明之間事實上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
蔡衍明在中國大陸投資巨億,早就以中國為其事業版圖的核心,在其入主媒體後,對媒體有許多自己的規訓。比如要加重中國的新聞比例;對台灣歷史上的「二二八事件」要改寫成突顯中國在這道台灣歷史傷痕中的「英雄」角色等。蔡衍明將中時集團報系當作自己謀求中共重視的資本,自他從時報余家手上買下「三中」──中時、中視、中天以後,就頻頻邀請中國高層及同業前往中天參訪,一週兩、三團也不足為奇。有中天電視的主管戲稱,當時為了接待中國貴賓,每天上班可以看公文的時間只有不到10分鐘。
當媒體成為另一個政權的喉舌
蔡衍明視民主政治下的選民與政府高官的關係,如同企業的雇員與老闆的關係。蔡衍明要求中時「不應批評總統與政府官員」,因為「公司老闆不好,你應該做的是離開公司,而不是批評老闆,馬英九就像是大家選出來的老闆,所以我覺得不應該批評」。電視主播黃鵬仁因為在某日晨間播報當日報紙頭條時,依照某平面媒體所下的標題,直接稱呼馬英九為「宅男總統」,蔡衍明因此勃然大怒,堅持要處分這位電視主播。
從此以後,作為台灣龍頭媒體的中時集團形成了一種非常滑稽的報導風格:對台灣本土的政治雖然有時批評,但其更重要的功能卻是成為中國大外宣鏈條中的一環,「全力哄抬中國」。蔡衍明曾公開發話,說「批評中國沒人權是一種扭曲」,並舉例證明:「你看四川地震他們(指中國政府)那樣救災,比美國紐奧良水災的救災好太多了,到底哪一國比較沒人權?」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比較研究幾家媒體後指出,四川地震周年前夕,中國維權人士譚作人只為想瞭解川震傷亡人數,就被中共逮捕,以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起訴、重判。此事中央社、《自由時報》等都有報導,但在中時「知識贏家」資料庫卻搜尋不到。同一時段,中時報系的媒體大力報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示四川重建工作將提前完成的「成就」。陳順孝對中資「登台」媒體深表擔憂,在目前台灣仍限制中資經營台灣媒體的情況下,中國媒體是否透過與台灣企業合作方式「登台」辦報,比《人民日報》登台更令人擔憂,因為媒體受眾無從得知新聞背後的政商利益。
北京對台灣媒體內部人事也產生消極影響。比如2009年12月,《中國時報》總編輯夏珍因12月26日一篇報導惹起北京不快而被迫下台。整個經過如下:第四次江陳會期間,台灣政黨領袖爭相會見陳雲林,《中國時報》以頭版頭條報導這是「A咖對C咖」,這條消息引起社會重視,卻成為夏珍去職的原因。有人感歎:「最配合中國、簡直已成了《人民日報》台灣版的《中國時報》,只不過登了一個『A咖、B咖』的新聞,總編大人竟然就被換掉?現在還沒被中國統一,中國就對台灣媒體如此粗暴,一旦統一了,這些媒體難道還幻想會有什麼活路?」
被中國收買的媒體,已經是國安問題
據詹姆斯頓基金會那篇題為〈中國政府是如何試圖控制美國的華語媒體〉的報告,中國政府滲透海外中文媒體的方式主要有4種:1.以全資或控股方式直接掌控報紙、電台和電視台。2.利用經濟手段影響與其有商業來往的獨立媒體。3.買斷獨立媒體的廣播時間和廣告,用於登載明顯來自中共官方的宣傳內容(台灣稱為「置入性行銷」)。4.讓來自政府的專業人士受聘於獨立媒體,伺機發揮其影響力。
這些手法也用之於台灣。但這份報告寫作於網路剛興起的2001年,此後,網際網路使大眾傳播手段發生極大變化,中共在台灣媒體業的輿論操控還多了一些手法,即張錦華教授總結的「輿論控制六部曲」當中最後那條:「駭客攻擊與論述心理戰」。
2010年11月,台灣監察院吳豐山監察委員在超過半年的調查後,確認中國政府以置入新聞的方式購買台灣報紙版面,對陸委會提出糾正案。在此糾正報告中,吳豐山指出,《聯合報》在8月3日、8日刊登的湖南專題報導,包括〈魚米之鄉豬糧天下第一〉、〈雜交水稻之父成功增產20%〉、〈八大精品旅遊路線遍覽三湘四水明媚風光與名勝古蹟〉等7篇報導,都是配合湖南省省委副書記梅克保率領的考察團來台採購,以「報導」形態呈現的置入性新聞。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永正於9月來台時,《中國時報》分別在9月13日與17日刊登的西安、陝西的專題報導也均為置入,包括:〈陝西吃喝玩樂旅遊大省〉、〈千年古蹟稀世珍寶舉世獨有〉、〈科技實力超強經貿「錢」力無窮〉等多篇。
吳豐山還出示一份監察院掌握的中國大陸與台灣媒體的合約書,指出,旺旺中時設在北京的公司專門招攬中國政府的廣告業務,再轉包給台灣其他媒體,價格常是行情價的2倍以上。這份《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契約就載明「付款方式,以匯款方式支付」,足證中國官方以金錢購買新聞的事實。
新聞置入帶來的金錢收益讓合作媒體開始「自律」。張錦華比對湖南省副書記梅克保及陝西省代理省長趙永正來台前後的報紙,發現除了湖南省與陝西省的新聞置入之外,中國大陸的負面新聞也幾乎都不見了。
張錦華認為,這種台灣媒體形同被中國政府「收買」的現象,其實已經是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她警告說,「當這種有效率的不實宣傳全面塑造中國大陸美好的形象時,台灣人民就會覺得中國政府、中國大陸都是好的,卻不知道這個國家有很嚴重的人權、環保問題。當有人指出中國的真實情況時,很多人會覺得有毛病,怎麼可能?慢慢地我們的警覺性越來越低,甚至很多人對中國政府產生了幻想」,最後有可能就是中國大陸「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實現統一,這無疑讓台灣的民主政治和國家安全面臨雙重危機。
好書推薦:
書名: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作者:何清漣 
出版:八旗文化 
出版時間:2019/03


在臺灣被指控是親「中」媒體及泛藍的媒體的大致有:
聯合報系
《聯合報》、《聯合晚報》、聯合新聞網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
《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周刊王》、《旺報》、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中天新聞、中視新聞、中時電子報、中旺電視
其他
飛碟電台、News98、TVBS、中國評論通訊社 (簡稱中評社)等其旗下傳播、刊物。
《美麗島電子報》時常與泛綠陣營的主流意見相左,被部分主流泛綠支持者稱為「親中媒體」。
風傳媒主筆室、多維新聞網。
親中媒體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Ngoow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