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陸仲淵繪《地獄十王之.五七閻羅大王圖》十殿閻羅-有人生活在陽間,却能到陰間任職/明 唐寅《蕉葉睡女圖》/《冥報記》/五嶽大帝之一的東岳大帝,是玉皇上帝下派至人間考察善惡的神,同時也是十殿閻君的上司、陰間的掌管者。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x16nrX


畫院漫談:踏花歸去馬蹄香(上)

《虢國夫人游春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張萱/唐玄宗將虢國夫人和楊貴妃的兩個姐姐一起迎入京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ajrrkV
------------------------------
唐代韓幹《牧馬圖》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5-10-25 13:23:49)轉載▼
標籤: 收藏 雜談 文化    
   這是我的藏品,國粹緙絲——唐代韓幹《牧馬圖》。規格26.8×28 厘米。1960年由台灣故宮博物院與台灣中國人造纖維公司聯合製造的近代緙絲製品。這次由台灣政府部門出面,集中眾多紡織精英,採用緙絲工藝,仿製了一批台灣故宮博物院館藏中國古代名畫,可謂“針針金玉,線線璣珠”,不失為國粹增光添彩。歷代緙絲不過是能工巧匠的個藝展示,題材內容也很局限。而這批緙絲展現著國寶風采,技藝中博採眾長、精益求精,堪比瓷器中的“官窯”器。
國粹緙絲——唐代韓幹《牧馬圖》
     韓幹是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開元、天寶年間。善畫肖像、人物、道釋、花竹,尤工鞍馬。他所繪馬匹,體形肥碩,態度安詳,比例準確,一改前人畫馬螭頸龍體、筋骨畢露、姿態飛騰的“龍馬”作風,創造了富有盛唐時代氣息的畫馬新風格。《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的英姿。圖中畫黑白二馬,有一人物手執韁繩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寥寥幾筆勾出馬的健壯體型,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純是從寫實中來。畫上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題款:“韓幹真跡”。
緙絲:是中國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屬於絲綢的頂級製作工藝,是我國傳統的絲織工藝品之一。這是一種經彩緯顯現花紋,形成花紋邊界,具有猶如雕琢縷刻的效果,且富雙面立體感的絲織工藝品。緙絲的編織方法不同於刺繡和織錦。它採用“通經斷緯”的織法,而一般錦的織法皆為通經通緯法,即緯線穿通織物的整個幅面。
緙絲有其專用的織機——緙絲機,這是一種簡便的平紋木機。緙織時,先在織機上安裝好經線,經線下襯畫稿或書稿,織工透過經絲,用毛筆將畫樣的彩色圖案描繪在經絲麵上,然後再分別用長約十厘米、裝有各種絲線的舟形小梭依花紋圖案分塊緙織。同一種色彩的緯線不必穿過整個幅面,只需根據紋樣的輪廓或畫面色彩的變化,不斷換梭。
緙絲能自由變換色彩,因而特別適宜製作書畫作品。緙織彩緯的織工須有一定的藝術造詣。緙絲織物的結構則遵循“細經粗緯”、“白經彩緯”、“直經曲緯”等原則。即:本色經細,彩色緯粗,以緯緙經,只顯彩緯而不露經線等。由於彩緯充分覆蓋於織物上部,織後不會因緯線收縮而影響畫面花紋的效果。
緙絲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它的織造工具是一台木機,幾十個裝有各色緯線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製的撥子。織造時,藝人坐在木機前,按預先設計勾繪在經面上的圖案,不停地換著梭子來回穿梭織緯,然後用撥子把緯線排緊。織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換數以萬計的梭子,其花時之長,功夫之深,織造之精,可想而知。
緙絲的工藝流程,一般有16道工序:落經線、牽經線、套筘、彎結、嵌後軸經、拖經面、嵌前軸經、捎經面、挑交、打翻頭、箸踏腳棒、捫經面、畫樣、配色線、搖線、修毛頭。
緙絲的織造技法為:結、摜、勾、戧、繞、盤梭、子母經、押樣梭、押簾梭、蘆菲片、篤門閂、削梭、木梳戧、包心戧、鳳尾戧等,技法眾多。但無論做什麼緙絲品,結、摜、勾、戧這四個基本技法是絕對不可少的。


韓幹畫馬通靈傳神 天上人間少見 | 照夜白 | 中國繪畫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yqlyxvl


-------------------------
韓干《牧馬圖》畫馬得骨肉停勻法
2016/05/03 來源:茶道網
本幅畫一牧馬人騎白馬,牽一匹黑駿,並轡而行。上有宋徽宗( 1082 -1135 )題字:「韓干真跡,丁亥御筆。」 依徽宗之題,本幅作者應是韓干( 活動於八世紀中葉 ), 是唐玄宗( 712-756 在位 )時期的畫馬名家。
韓干少年時在一家酒肆中當夥計,有一次,他到王維家中收酒錢,王維正好不在家,韓乾等著無聊,便撿起石頭在地上畫起人馬,王維看到了地上的畫,發現韓干很繪畫天份,於是出錢讓他去學畫。
韓干最初向曹霸學畫馬,後來奉召入宮,唐玄宗命他向另一位畫馬名家陳閎學畫,但韓干畫出來的馬,怎麼看都跟陳閎畫得不同,就問他到底是因何緣故?韓干回答說:「臣本來就有很好老師,陛下您馬廄里上等好馬,都是我的良師!」原來韓干是以真馬做為寫生的對象,所以他筆下馬的神采飛揚,畫法逼真寫實。
韓乾的《牧馬圖》,生動地表現了駿馬的體態神情,準確、簡煉,真實。牧馬人的形象也威武生動。他的另一幅《照夜白圖》,刻劃的馬四蹄騰驤,仰首嘶鳴,也具有生氣勃勃的特點。從畫風來看,牧馬人兩腮鬍鬚,體格高大肥壯,是為胡人相貌;馬匹神駿雄健,屬來自西域之品種。在造形上,黑白二馬健碩豐滿,生動逼真,但在線條的描繪上卻是細緻流暢。
唐代大詩人杜甫《丹青引》,曾間接評論曹霸的弟子韓干畫馬的技巧。《牧馬圖》描繪駿馬肥碩雄駿馬的英姿。圖中畫黑白二馬,一奚官虬髻戴頭巾,手執韁緩行。此圖線條纖細遒勁,勾出馬的健壯體形,黑馬身配朱地花紋錦鞍,更示出其神采;人物衣紋疏密有致,結構嚴謹,用筆沉著,神采生動,純是從寫生中得來。元湯垕《畫鑒》說韓干「畫馬得骨肉停勻法……至於傳染,色入兼素」。宋董卣《廣川畫跋》說;「世傳韓干凡作馬,必考時日,面方位,然後定形骨毛色。」這些記載從這幅《牧馬圖》可得見其大概。《牧馬圖》原為《名繪集珍》冊中之一幀,左有宋徽宗趙佶的「韓干真跡,丁亥御筆」題字。
韓幹(706-783前後),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說藍田(今屬陝西)人,又說大梁(今河南開封)人。"少時常為貰酒家送酒,王右丞(維)兄弟未遇,每一貫酒漫遊,或常征債於王家,戲畫地為人馬。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歲與錢二萬,令學畫十餘年"(《酉陽雜俎》續集卷五),終於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唐玄宗天寶(742一755)初召入供奉,歷官太府寺丞、壽王主簿,《宣和畫譜》說他"官至左武衛大將軍"。恐不確。
他擅長畫肖像、人物、鬼神、花竹、鞍馬,尤以鞍馬著稱,師事曹霸,重視寫生,而有自己的創造。唐玄宗曾令韓師陳閎畫馬。帝怪其不同,因詰之,奏云:』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之師也。』"(《唐朝名畫錄》)可見,他很注意研究體察生活,決不墨守成規。內廄名馬如"玉花驄"、"照夜白"及時岐、薛、寧、申王廄中之駿馬等,悉圖之,遂為古今獨步。杜甫《畫馬贊》中贊"韓幹畫馬,筆端有神、驊騮老大,腰廀清新。"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又云:"弟子韓或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斡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道出了韓幹畫馬的特點:重"畫肉",即"肥壯豐滿"。反映了當時的審美好尚。《宣和畫譜》說?quot;所謂斡唯畫肉不畫骨者,正以脫落展、鄭之外,自成一家之妙也。"在韓幹之前,展子虔、鄭法士等人所畫之馬,重畫骨,"瘦如蟠螭龍形;而韓幹所畫之馬,重畫肉,亦一變法,"畫內不畫骨",並非有肉無骨,而是少露筋骨,卻肉中有骨。故《圖繪寶鑑》卷二說他:"畫馬得骨肉停勻法"。
韓幹畫馬作品,北宋御府收藏有52幅,大都為御馬形象,其中反映皇帝貴族射獵、遊樂等題材的,如《明皇觀馬圖》、《明皇射鹿圖》、《五王出遊圖》、《寧王調馬圖》等等。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8oKKM2.html


作者:鄭行之
宋 夏圭《溪山清遠圖》(公有領域)
人氣: 730 【字號】 大 中 小
更新: 2017-12-02 11:01 AM 標籤: 畫院, 院體畫, 故事, 宋徽宗
畫院是中國古代一些君主為教化人民或個人的喜好而設立的一個繪畫專職部門,為朝廷正式機構並獨立管理。中國最早出現「畫院」這個名稱大約是在五代後蜀(934年-965年,又稱孟蜀)、南唐(937年-975年)時期。
後蜀君主孟昶創立了翰林圖畫院。自此,畫院在中國一代代沿襲下來。在歷代的畫院中,培養了許許多多傑出的畫家,也留下了許多可留傳後代,給後人無限啟發的畫作。當然,其中也有不重視的,比如元朝是停滯的,沒有設畫院,但到明清兩代,畫院又獲重視,恢復了榮景。
宋徽宗《文會圖》(公有領域)
除了皇室畫院外,五代也出現地區統治者所設的畫院,比如敦煌瓜州榆林窟第35窟的壁畫,其中繪有供養人的畫像,包括統治者及其眷屬、大小官吏的畫像,也有曹氏畫院的「都勾當畫院使」、「知畫手」、「都畫匠作」、「畫匠」等的畫像,並有「都勾當畫院使」的題名,這是當地曹氏世家設有畫院的一份歷史性資料。
歷代畫院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大都要求工筆設色,細緻工整,布局嚴謹,色彩燦爛,這是院體畫的基本特色。在作畫題材上,主要反映宮廷和官宦生活,描繪帝王貴族上層社會的生活樣貌。
五代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公有領域)
五代時期,畫院制度初備,各國國主都很重視繪畫藝術的發展,流風所及,帶動了五代時期的繪畫風尚,特別是人物畫和花鳥畫,名家輩出。擅長人物畫的畫家,以南唐周文矩與顧閎中為最著名。
顧閎中就是南唐畫院的待詔,其畫作《韓熙載夜宴圖》可說是中國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畫巨作。畫中人物造型準確精微,線條細致流暢,色彩絢麗清雅。他不僅追求形似,還特別著重描繪人物的神態、性格和內心感情的變化。周文矩的畫受唐代周昉的影響很大,所畫仕女和周昉同一風格,都是一派雍容華貴的樣子。
後蜀畫家黃筌擅畫花、竹、翎毛、佛道、人物和山水,有著細膩而帶富貴氣息的畫風,是一位畫藝比較全面的畫家,他也成為此時宮廷繪畫的代表。此外還有名門出身的徐熙,以水墨淡粉的花竹擅名。他所畫的花鳥畫,獨創一種「落墨」的畫法。北宋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將兩者歸結為「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這是五代時期影響後世極大的兩種畫風,影響了宋、元、明、清的花鳥畫壇。
五代 黃筌《寫生珍禽圖》(公有領域)
五代 徐熙《玉堂富貴圖》(公有領域)
宋太祖建國之初就建立翰林圖畫院。其實北宋的許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愛繪畫藝術,在他們在位期間,畫院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到徽宗時,由於徽宗本人對繪畫的偏愛,畫院便不只是供養畫家的地方,還建制設學,並且把繪畫考試併入科舉取士之列。
據《宋史·選舉志》記載,徽宗當時就設計了全套的課程計劃和教學方法,還有招生、考試制度,簡直就是皇家美術學院的古代版。它的招生對象有士大夫出身的「士流」和由民間畫匠組成的「雜流」。一旦入選就授予職位。分畫學正、藝學、祗候、待詔、供奉等六個等級,未得職位者稱「畫學生」。
宋徽宗《聽琴圖》(公有領域)
徽宗把很多心思都放在畫院上面,模仿進士科出題取士,以優美的詩詞為畫題來測試畫師,一方面促使他們重視與加強個人題詩賦詞的文學素養,一方面也是有意提倡「詩書畫」合一,讓畫師們的畫境往高深層次提昇。
徽宗對畫院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常親自督導畫學生畫畫。畫出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卷的王希孟,當時年僅十八歲,經過他半年的指導就創作出這幅傳世名作。同時,他也命人每隔一段時間要將御府所藏的名畫送兩幅到畫院,供大家臨摹效仿。也就是說,既要提高畫師的筆墨技巧,又常要求他們要有創意,也要求他們要多師法自然,深入觀察寫生。要求的標準是要達到:「筆簡意全」、「盡物之情態」、「意高韻古」等等。
畫院在宋代的發展可謂極其鼎盛,畫院畫家享受文官般的待遇。雖然一切都得順皇上旨意,一切以皇上的好惡為好惡,但能夠全心全意地在繪畫領域中有所作為,也是大部分畫師所夢寐以求的。所以相傳有一次畫院招聘畫師,應召而來的畫師竟超過三千人。因《清明上河圖》而名留千古的畫家張擇端就是當時的畫師之一。@#(未完,待續)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公有領域)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公有領域)
--------------------------------------
踏花歸去馬蹄香(下)──宋徽宗畫院故事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4日, 2017
明 戴進 《月下泊舟圖》。(公有領域)
(續前文)
宋徽宗時期,畫家要進入畫院,必須經過考試。畫院的考試按題材分六科,並摘取古人詩句為題,由宋徽宗自己主考、評畫。
據說完成後的作品,如果中了皇上之意者可得賞賜。宣和年間(1119—1126年)薛志畫鶴稱旨,「賞賚十倍」;還有,劉思義畫御容受到賞識,晉升待詔(文官官職名)。這些都是宋徽宗在位期間所發生的事,可惜這種種雅聞只成為燴炙人口的美談,故事中提到的畫作都已佚失,沒能留傳下來。
在鄧椿的《畫繼》中提到了「命題作畫」「下題取士」的一些情況。我們來看其中比較有趣例子。
野渡無人舟自橫
此詩句來自於唐朝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應試者大多畫一空舟繫於澗邊,或畫一鷺鷥立於船上,或畫一鳥落在船舷,有的還畫了兩隻小鳥斜翅飛入船艙,以示無人。然而這些畫均被認為「與題不切」,受到徽宗賞識的卻是一幅船夫睡卧船尾,身旁還横著一根短笛的畫。
題為「無人」,卻何以畫上人呢?仔細推敲,原詩所說的「無人」,並非說船上沒有人,而是說沒有渡河的人。而這幅畫上的情景,正好表明了這層意思:荒郊野水,終日沒有過路的渡河者,船夫等得無聊,丟下了竹笛,睡覺去了。這樣豈不是更加突出了孤舟的寂寞和周遭的荒僻?看來中選者不但是丹青妙手,在文學方面也極富素養。
元代 吳鎮 《漁父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深山藏古寺
此題一出,眾考生皆以為不難,便紛紛提筆作畫。有的在古木蒼蔥的山中露出古寺的一角;有的在山腰畫半座古寺;有的則乾脆畫一寺矗立山中。
其中有一幅畫作構思奇特,只見畫面上有一羊腸小徑,依山傍水,忽隱忽現,一個和尚正在溪邊取水、挑水。徽宗看後龍心大悅,當即錄為第一。這幅畫畫得很簡單,但其高明之處是把「藏」字巧妙地、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既有和尚挑水,那麼山中定然有寺院,寺院自在群山中,只是雲深不知處而已。
踏花歸去馬蹄香
這個考題真是獨具匠心,考題一出,考生們幾乎都忙於畫馬畫花,或畫達官顯貴、文人仕女穿梭於花叢之中,馬蹄上還殘留著少許花瓣,用以體現「馬蹄香」之意。可惜徽宗看後都不滿意。
最後,終於有一幅畫吸引了他的目光:一匹駿馬緩步而行,幾隻蝴蝶或前或後地飄舞著,著力於追逐馬蹄。馬蹄和蝴蝶,巧妙地表現了前一刻的「踏花」,又表達了目前的「香」。此畫構思巧妙,理所當然被評為首。
唐 韓幹《牧馬圖》(公有領域)
竹鎖橋邊賣酒家
針對這個畫題,諸多考生皆重於描繪酒家,再襯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橋,竹林小徑等,儘管畫得細致入微,但都被認為寓意平庸,不入皇帝之眼。唯獨李唐構思新穎,獨闢蹊徑,他畫的是一道彎延的小溪,小橋橫陳,橋邊一片竹林,在那鬱鬱蔥蔥的翠竹外,一幅迎風招展的「酒」幡斜斜掛著。畫面布局從「虛」與「實」字入手,徽宗看後大悅,認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符合「鎖」字的真意,遂欽點為第一。李唐進畫院後繼續勤奮作畫,終於成為宋朝承上啟下的名家。
萬綠叢中一點紅
這個考題一出,當時有畫綠草地上開一朵小紅花的;有畫綠樹叢中露出紅牆一角的;有畫松林之上立著一隻丹頂鶴的……這些畫雖然都符合題旨,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滿意。最後他選中了兩幅畫:其中一幅畫了一座翠樓,一位仕女正倚欄沉思,鮮紅的唇與四周大片綠樹交相輝映,產生了強烈對比,畫面因而顯得生氣蓬勃;另一幅畫的是萬頃碧波中,懸著一輪紅日,氣勢磅礡,視野開闊。這兩幅畫立意新穎,真正點出了「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焦點詩情。
宋 馬遠《山徑春行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因為宋徽宗對畫院的種種關注與推動,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畫院內可說人才濟濟,而且幾乎都是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宋室南遷後,初期仍沿用前朝畫院的舊有人才,同時也補充當地畫手。重建畫院,宮廷裡仍是名家齊聚,計有馬遠、夏圭、李嵩、梁楷、李迪等繪畫高手,又掀起院體畫風行的另一高潮。
唐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公有領域)
另外,徽宗提供御府藏畫讓畫學生臨摹,要求所有畫學生勤摹古畫。畫院的學生都是通過考試才得以進來的,每個人都已具備一定的繪畫技巧,所以臨摹出來的畫作大都是質量高的,誤差小的。而這樣的做法也帶來了良好的後效應,唐及唐以前的古畫經過畫院學生的臨摹,後人才有這個機緣能一窺這些古畫的堂奧。例如唐代周昉的《搗練圖》、張萱《搗練圖》、唐人《宮樂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都因為這個時期的臨摹才得以保存原貌,嘉惠後人。@#
唐 張萱《搗練圖》局部(公有領域)
責任編輯:李梅
-----------------------
戴進的《月下泊舟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19日16:07 新浪收藏 微博
戴進的《月下泊舟圖》戴進的《月下泊舟圖》
  戴進,字文進,明代畫家。他擅長山水、人物、花卉畫,他的山水畫師法馬遠、夏珪,並取法郭熙以及李唐。他的畫對當時畫壇影響很大,後世稱他為“浙派之祖”。
  戴進的《月下泊舟圖》軸‧絹本‧水墨‧淡彩,59.5 x 42.5 公分收藏於王季遷明德堂,美國。這幅畫中遠景以濃墨勾勒山實黯影,自左而右漸漫於淡霧中,明月在右上角。畫中的前景自左下角分歧而出的蘆葦,包圍輕舟橫陳的中景,則為整幅圖的主景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