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大庄事件(或稱呂家望事件,清丈費過苛,又姦淫婦女,官逼民反,客家人與原住民的抗清事件/劉銘傳亞洲第一大的"北洋艦隊“在臺恐怖屠殺),1888年台灣臺東直隸州,原為台灣平埔族族民以武力反抗清朝政府卑南撫墾局的事件,之後發展成為花東縱谷各庄社的平埔西拉雅族、阿美族、卑南族、客家墾民聯合反抗清朝政府的抗暴事件。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http://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34194316-1888%E5%B9%B4%E5%A4%A7%E5%BA%84%E4%BA%8B%E4%BB%B6(%E6%88%96%E7%A8%B1%E5%91%82%E5%AE%B6%E6%9C%9B%E4%BA%8B%E4%BB%B6%EF%BC%8C%E6%B8%85%E4%B8%88%E8%B2%BB%E9%81%8E%E8%8B%9B


 

日本進攻台灣、使清廷意識到台灣在戰略地位上的重要,派往台灣負責全權處理的欽差大臣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女婿,在短短一年任期內,推展各項建設:
一、軍事建設
  為防衛台南府城安全,首先聘請法國工程師在安平設計建造了一座安放西洋巨砲的堡壘。完工後,他親自在城門內外分別題字「萬流砥柱」與「億載金城」。今天到台南安平二鯤,可以見到沈葆楨的銅像立於這座可以容納一千五百人的雄偉堡壘內。
  此外沈葆楨也在台灣南端修築城池,建為恆春城,至今仍然為台灣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四座斑駁的城門仍然屹立在恆春。沈葆楨又認為台灣軍政積弊太深,主張福建巡撫移駐台灣。1875年(光緒元年)清廷決議以福建巡撫冬春二季駐台灣,夏秋二季駐福建,向台灣建省邁進一步。
二、開山撫番
  把政教建設擴展到東部後山,也就是台東。
三、交通建設
  三條聯絡台灣東部重要道路陸續開闢。福建提督羅大春開建蘇澳、花蓮間的險阻山路,是蘇花公路的前身。在台灣南部,同知袁聞柝負責開闢了由赤山到卑南的一段路,是南迴公路的濫觴。最為艱巨的一段工程要推由總兵吳光亮修建的橫斷中央山脈道路,起自竹山,終到花蓮玉里,就是著名的八通關古道,現在的新中橫公路大至是沿著這條古道修築。在鳳凰山區的岩壁上,還可以看到吳光亮豪氣磅礡的四個題字「萬年亨衢」。這些路線後來都成為日據時期和光復後興建的許多重要道路的基礎。
四、廢止渡台禁令
  1875年二月,台灣正式全面開放,中國人可以自由移民台灣,開墾土地。沈葆楨分別在廈門、汕頭、香港設立招墾局,來台灣的人可得到船票,種子、房屋搭蓋費及一年半的口糧,又可以分到水田、旱地各一甲。每十人分的耕牛四頭、農具四副、而且三年後才開始徵收租賦。
五、增設府縣
  沈葆楨剛到台灣時,軍政文教重心都在南部,當時的行政區域為台灣一府,管轄台灣(台南)、鳳山、嘉義、彰化、四縣和淡水、噶瑪蘭(宜蘭)兩廳
  為了更方便治理台灣各地,沈葆楨擴散行政轄區,改淡水廳為新竹縣,噶瑪蘭廳為宜蘭縣,在艋舺增設淡水縣,都歸新設立的台北府管轄。從此、台灣的發展重心開始逐漸北移。


 

招 墾 局
1875年:清光緒元年 清廷解除內地人民渡台禁令,於廈門、汕頭及香港各地設招墾局
閩客是來台炒地皮不是來開墾的事實,還有「台東州采訪冊」的記載為佐證:滿清設招墾局,以免費乘船,供給口糧、耕牛、農具、種子等等做為獎勵。在廣東汕頭「招募潮民2千餘名,用官輪先載800名赴台灣,聞所招募半係遊手好閒之徒,不能力耕,1878年裁撤招墾局,停止招募」
  由官府出資、出旅費,中國人都不認真開墾了,還會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自費來台開墾?可見,來台之人不是亡命之徒就是投機客,正常人必不可能冒死來台,而亡命或投機這兩種人也必不可能安份的開墾。
光緒13年(1888),恆春知縣程邦基說:「招墾應募者多係衙外胥吏及其親友,與衙役勾結,稔悉地理。於獲准開墾之後,轉賣他人,或僅壟斷權利。致膏腴之 地,置諸荒廢」。這曝露了台灣漢墾的真相,台灣是台灣人自己開墾的, 閩客只是土地捐客、剝削者,「稍有盈餘者復其邦族矣」,根本沒有在台 生根傳後代。閩客多是無妻室的亡命之徒,那裏是台灣人祖先。
唐 山 過 台 灣
一般的講法是:唐山公背著公媽牌或香灰,還有人扯上骨罎,帶著稻種就到台灣來
問題是:(1)偷渡如果被抓到 處罰是很嚴厲的
(2)橫渡台灣海峽的風險
(3)當時台灣有平埔族居住 如何拼生命搶土地
(4)台灣有瘧蚊 被叮了怎麼辦 無死ma半條命
(5)如果是光棍 娶不到老婆 田地開發後 將來遺產留給誰
(6)如果中國有妻小 清廷又規定不能隨便帶過來 將來遺產留給誰
(7)帶著稻種到台灣來 開闢田園直到收成 這段時間如何生活
移 民 諺 語
唐山過台灣 心肝結歸丸 ……移民的心情
十去六死 三留一回頭 ……移民的風險
有唐山公 無唐山婆 ……唐山公(漢人)娶 番婆(平埔族)
娶一個某 巧好三個天公祖 ……平埔族為母系社會 漢人娶為妻 有某又有田園
羅漢腳 無某無猴 ……來台單身漢 無家室
紅柿那出頭 羅漢腳著目屎流 ……深秋時分 一年將過 想來傷悲
路旁屍 腳骨大小隻 ……羅漢腳的結尾 死後入祀百姓公廟 中元普渡對象之一
史 實 ㄟ 矛 盾
1.惠來遺址顯示4000年前 台中就有人居住 他們一定有不少的後代
2.康熙台灣輿圖可以確定300年前的台灣 尚為原始社會 他們的後代還在這片土地上
3.清廷入主台灣 把鄭氏官僚 家眷 軍民趕回中國 之後又三禁漢人來台
來台漢人真有那麼多嗎
4.咱ㄟ唐山公 來台灣如何生活 如何傳子嗣
把平埔族土地搶光 把番女娶光 平埔族退居山區 真的是這樣嗎
5.開田---鹿場變成田園 這是台灣300年前最大的改變
改變的不只是地行地貌 人也改變了
還記得 留髮不留頭 留頭不留髮 這件事嗎
1758年,清廷令管轄所及的平埔族人學習漢俗、改用漢姓
這道漢化命令 就是造成台灣歷史破碎的主因

2017-02-16_210921  

台灣通史 - 連橫 - Google 圖書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4xRmCgAAQBAJ&pg=PT255&lpg=PT255&dq=%E6%B1%95%E9%A0%AD%E6%8B%9B%E5%A2%BE%E5%B1%80&source=bl&ots=wzEUYH1Dv2&sig=PtblhCazrFCYcH9ueont0YjcJnA&hl=zh-TW&sa=X&ved=0ahUKEwjpu-7w0ZTSAhVBspQKHSOkCt0Q6AEIRzAJ#v=onepage&q=%E6%B1%95%E9%A0%AD%E6%8B%9B%E5%A2%BE%E5%B1%80&f=false


近代閩台關係
2016-01-02 14:58:00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這標誌著中國近代歷史的開始。此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紛紛侵入中國。台灣與福建地處東南沿海,外國資本主義侵人較早,所受的禍害也較深
由於資本主義國家大量輸入廉價的工業品,大量傾銷從東南亞國家掠奪來的大米和布匹,閩台地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台灣和大陸之間的貿易往來也遭到破壞。台灣地區向來不產棉布,當地人民所需的棉布多從大陸運來。泉州的白布、福州的綠布等,一向暢銷於台灣。但在五口通商後短短的不到3年時間裡,洋布、洋紗充斥廈門市場,「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同樣,與廈門只有一水之隔的台灣棉布市場也被洋布奪去,造成福建紡織手工業者大批破產。台灣盛產稻米,每年供應祖國大陸沿海居民不下八九萬石,但到了1 9世紀4 0年代末,由於大量的洋米在我國市場上的傾銷,台米市場為洋米占據,一般人「食洋米而不食台米」,台灣稻穀價格降至每石五六錢,仍找不到銷路造成農業生產凋敝,大批農民破產。
1 9世紀6 0年代至9 0年代,面對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台灣人民一方面與外國侵略者作堅決的鬥爭;一方面辛勤勞動,使台灣地區的社會經濟仍有較快的發展。
鴉片戰爭後,福建等地遷往台灣的居民仍然逐年增加,表明台灣的開發方興未艾。1 8 4 1年,議墾埔裏社。咸豐元年至五年(1 8 5 1--1 8 5 5年),淡水人黃阿鳳集資募眾2 2 0 0餘人,往墾台東岐萊(花蓮港),同早先「已至其地"的漢人一起,開荒闢土,「居者千家,遂成一大都聚」。咸豐五年(1 8 5 5年),鳳山縣人鄭尚至卑南(今台東)與高山族貿易,並教以耕耘之法,得到高山族人民的歡迎,並「以師事之」。除了民間開墾外,清政府也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推行墾殖措施。並在廈門、香港、汕頭等地設招墾局,正式招募大陸人民赴台開墾,給應募者以種種優待,如渡台費用由官方發給,開墾期間每日給予口糧,每名授田一甲,並供給耕牛、農具、種子等,3年之後才課以租稅。光緒十二年(1 8 8 6年),清政府採納巡撫劉銘傳的建議,設立台灣撫墾總局,以劉銘傳兼任撫墾大臣,台灣人林維源為幫辦,分全台為三路,分區設局。自埔里以北至宜蘭為北路,以南至恆春為南路,台東一帶為東路。設大科嵌、東勢角、埔裏社、叭哩沙、林圮埔、蕃薯寮、恆春、台東等局,下設若干分局,主持土地開墾和有關高山族的各種經濟行政事宜,開墾事業獲得很大發展。
為了加強海防,防止資本主義列強的入侵,清政府於1 8 8 5年1 0月決定將台灣設為行省,下設台灣、台南、台北三府及台東直隸州。1 8 8 8年3月,劉銘傳啟用「福建台灣巡撫」關防,台灣建省最終完成。這樣,台灣就成為當時全國行省之一了。台灣雖然改建行省,但是仍稱為福建台灣省。1 8 9 4年,台灣又增設南雅廳。至中日甲午戰爭前夕,台灣共設有3府(台灣、台北、台南)、1直隸州(台東)、6廳(卑南、花蓮、埔裏社、南雅、基隆、澎湖)、1 1縣(淡水、新竹、宜蘭、安平、嘉義、鳳山、恆春、雲林、苗栗、彰化、台灣)。
近代台灣的發展並邁向近代化之路,與大陸的洋務運動有著密切的聯繫。1 9世紀7 O年代中期至9 0年代初的近2 0年內,經過當時主持台灣新政的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等人的不懈努力,台灣的改革與建設取得初步的成效,開始了近代化的進程。沈葆楨於1 8 6 6年至1 8 7 4年任福州船政大臣,督辦福州船政局。1 8 7 4年他渡台籌辦海防,採取種種措施,開啟了近代台灣改革、建設的步伐。光緒元年正月初十日(1 8 7 5年2月1 5日),清政府正式廢止內地人民人台耕墾的禁令,這是大陸與台灣交流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為招募移民到台開墾,沈葆楨在台灣設立撫墾委員,管理開墾政務,給予應募者種種優惠條件,並先後在廈門等地設立招墾局,招募大批大陸移民赴台墾殖。沈葆楨所採取的措施使台灣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 8 7 5年8月,沈葆楨離任,台灣政務由福建巡撫王凱泰兼理,不久王凱泰去世,由丁日昌繼任。丁日昌清楚地認識台灣在東南沿海海防中的重要地位,赴台後提出購鐵甲船、練水雷軍和槍炮隊、修造新式炮台等建議,以加強海防;還主張修鐵路、架電線、購機器,硫礦煤油樟腦茶鐵諸利,亦應逐漸招商開拓,或借官本,或集公司,以圖拓展台灣的洋務事業。1 8 7 7年1 O月,台南至安平、旗後的陸上電線架設完成,計4 7.5千米,同時設立台南、安平、旗後電報局,於11月對外營業。這是我國自辦的最早電訊業。
丁日昌把獎勵移民作為治台的一項重點工作。他提出「撫番」開山善後章程2 1款,改善了原住民和漢族移民的關係。為進一步招募移民,丁日昌繼續在廈門、汕頭、香港設立撫墾局,官方派船接運移民,允許移民攜眷人台。移民人台後,還配給耕牛農具和房舍。丁日昌不僅提倡墾荒和種植糧食作物,還鼓勵和組織種植經濟作物,開採礦產
在近代台灣發展史上,沈葆楨是近代化道路的開拓者,丁日昌繼起籌劃並積極落實,而劉銘傳則進行了更廣泛、更大膽的改革和實踐。他為了鞏固清政府在台灣的統治,防止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築炮台;修建軍械機器局;架設電線;實行新法採煤;修築鐵路,開鑿山路;開辦新學堂等。此外,劉銘傳還成立輪船公司,開闢上海、香港、西貢、新加坡等航路;設郵政局,辦官醫局、養老院等。至1 9世紀末,在漢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台灣開發地區已從西部平原擴大東部偏僻的山區,開發面積占台灣地區土地的80%以上,出現了台北、基隆、高雄、台南四大城市,台灣成為一個經濟上、文化上都比較發達的省區,成為祖國東南的國防屏障。
1 8 9 4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腐敗的清朝政府被迫與日本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條約中對台灣、澎湖作了兩點規定:一是割讓台灣全島、澎湖列島及各附屬的諸島嶼,並將該地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一切屬公物件,永遠讓與日本;二是雙方於條約批准後,各派員至台灣辦理交接,並限條約批准後兩個月交接清楚。當割台的消息傳出時,神州陸沉,風悲雲怒,全國各族人民群情激憤,痛斥賣國賊,反對割地。當時正在北京會試的全國應試舉人康有為,邀集1 8省舉人1 3 00多人簽名上書,主張遷都抗戰。在京的台籍官吏、舉人,也聯名上書都察院代奏:聞朝廷有割棄全台之說,「數十百萬生靈皆北向慟哭,閭巷婦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懷不共戴天之仇,誰肯甘心降敵」!「以全台之地使之戰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戰而亡,雖肝腦塗地而元所悔。」年逾7 O歲的高山族人士胡盛興,毅然投筆從戎,返回台灣,深入高山族地區,組織民眾,「誘擊倭兵,半年殺過百」。清朝政府里的一些愛國官吏,反對割地的封章電奏不絕,從4月中到5月初,各級官員反對割台奏章1 4 0件,簽名者達千人。4月2 5日,台北鳴鑼罷市,民眾擁圍巡撫衙門,哭訴死不屬倭,宣告餉銀不准運出,軍械不准停工,稅收留供抗敵。台灣士紳也致電清政府反對割地,丘逢甲等聯名血書陳奏,要與台灣「共存亡」。
此後,台灣人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反割台鬥爭,從1 8 9 5年6月起,台灣軍民經過5個多月的激烈戰鬥,大小1 00多仗,抗擊日本3個近代化師團和一支海軍艦隊,打死日本侵略者3 28 1 5人。日本近衛師團有一半被殲,侵台日軍頭目北白川能久中將、山根信成少將斃命。為了保衛祖國神聖領土,台灣各族人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英勇奮戰,表現了中華民族捍衛領土主權的堅強決心。
在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轉變,即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型為殖民地社會,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投資場所、原料來源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日本殖民者以各種手段攫取台灣的資源。日據時期,台灣對外貿易的地區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在甲午戰爭前,日本與台灣的貿易微不足道,台灣主要貿易對象是祖國大陸,但是戰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據統計,到了1 9 1l一1 9 4 5年間,輸往日本的貨物占台灣出口值的7 7.9%,自日本輸人的貨物占台灣進口值的7 0.8%,而祖國大陸則分別降為6.2%和1 3.2%。1 9 1 0年之後,台灣輸出貿易對日依存度平均在8 0%以上,進口貿易對日依存度也在6 0%以上,表現了嚴重的附屬性。尤其是1 9 3 7年,台灣對日貿易,分別占出口的9 3.2%和進口的8 6.3%。日本帝國主義還在台灣實施殖民地教育,對台胞實行「愚民教育」,強制推行差別教育制度和同化政策等,妄圖使台灣人民成為他們順從的奴僕。
從1 8 9 5年到1 9 4 5年,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殘暴統治台灣的5 0年,也是台灣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5 O年。在這期間,台灣各族人民堅持不懈地抗擊侵略者,「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抗日的烽火燃遍台灣島。1 9 4 5年,隨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信息來源: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aDOmo.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