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Briseis Phoinix Louvre G152.jpg

 古希臘時根據荷馬史詩所繪的圖。圖中為海倫和普利亞摩斯。

--------------------------------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文學中最早的一部史詩,也是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著作。它是歐洲敘事詩的經典範例,內容豐富多采,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為後世歐洲的諸多作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關於荷馬所生的年代,出生地和是否確有其人都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他可能生於公元前9、8世紀之間的小亞細亞〔安那托利亞〕海邊的希臘殖民地。有希臘人的聖經之譽,柏拉圖曾說過,精通荷馬史詩就精通了一切
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這兩部史詩最初可能只是基於古代傳說的口頭文學,靠著樂師的背誦流傳。荷馬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將兩部史詩整理定型的作者。不過事實上,荷馬史詩是希臘民間幾百年來口頭相傳的神話傳話和英雄故事的精粹[1]。
荷馬史詩深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被認為是最偉大的古代史詩。荷馬史詩不僅具有在西方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1]。
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述說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基里斯之間的衝突,以此為焦點,詳細敘述了在特洛伊戰爭中十年發生的故事。
阿伽門農搶走阿基里斯的女奴,於是阿基里斯當眾立誓不再參加作戰,希臘聯軍因此節節敗退,阿伽門農只好遣人請求阿基里斯參戰,但是阿基里斯不為所動;阿基里斯表弟帕特羅克洛斯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基里斯為了替好友報仇,改變初衷重返戰場,他戰無不勝,親手殺死赫克托爾,因此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隻身與阿基里斯交涉,希望能用重金贖回赫克托爾的死體[1]。
奧德賽
奧德賽描寫伊塔卡島國王奧德修斯攻克特洛伊後返回家鄉,卻在途中漂泊了十年的故事。
自從奧德修斯獻出木馬奇計,使得希臘聯軍得以攻破特洛伊城,他卻因此刺瞎了海神之子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的眼睛,故得罪海神波賽冬,返鄉途中歷經劫難,其妻潘尼樂普(Penelope)一直耐心等待丈夫的歸來,但是備受求婚者的困擾,最後奧德修斯得到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幫助,返鄉擊殺眾多求婚者,夫妻得以團圓[1]。
特色
兩部史詩都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但是風格上仍有所差異。伊利亞特描寫特洛伊戰爭中的兩軍的激烈廝殺,奧德賽描寫英雄作為普通人的感情。荷馬史詩深動刻畫眾多英雄形象,阿伽門農傲慢無禮,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爾愛國護民,奧德修斯聰穎睿智,潘尼樂普貞潔不二等等[1]。
雖然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各有千秋,但是它們無論在內容還是風格上,都沒有互相孤立,而是互相襯託。伊利亞特的焦點是阿基里斯的故事經歷,但是它的結局直到奧德賽中才有交代。奧德賽的主角是奧德修斯,可是他的英雄形象在伊利亞特中已經有了鮮明的形象,並且暗中埋下了伏筆。此外,奧德賽中交代許多在伊利亞特中已經出現的重要人物的結局,因此奧德賽就是全部荷馬史詩的共同結局[1]。
兩部史詩除了本身具有史料價值外,描繪從氏族部落時期到奴隸制萌芽之時古希臘社會的生活場景。在史詩的描述裡,眾神的干涉儘管產生了重大的作用,顯示了命運的威力,但是人的勇猛堅強、忠厚誠實,以及崇尚自由和光明的美好品德,也會影響自己的命運[1]。
漢譯
第1個從古希臘語翻出的《奧德賽》全譯本是楊憲益完成的,題名《奧德修紀》。
第1個從古希臘語翻出的《伊利亞特》全譯本由羅念生開始,還沒有完成就因癌病逝,王煥生接棒譯完《伊利亞特》和全部《奧德賽》。
陳中梅已完成第2個從古希臘語譯出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漢語全譯本。

------------------------------------------------------

Artificial Horizon: 漫談《荷馬史詩》中的歷史背景 (1) - http://goo.gl/CJju3G

 

英雄的史詩——《荷馬史詩》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荷馬史詩》,最早的古希臘文學經典,相傳是由公元前九世紀或公元前八世紀的盲詩人荷馬所著。

《荷馬史詩》由《伊利亞特》《奧德賽》兩部史詩組成,從故事內容和人物的承傳連貫上看,也許可以看作上下部的關係。《伊利亞特》的故事背景是公元前十二世紀時發生在希臘與特洛伊之間的一場歷經十年的戰爭,《伊利亞特》講述的是戰爭進行到第九年時發生的事情。《奧德賽》則是講述戰爭結束後,希臘聯軍中曾獻「木馬計」攻破特洛伊的伊薩卡國王奧德修斯歷經重重磨難終於返鄉與家人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不僅描述了戰爭、冒險,同時也是一部社會史、風俗史,給後世研究古希臘的歷史、地理、民俗、人文,以至宗教、哲學提供了豐富的寶貴資料。

《荷馬史詩》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石。從古至今,西方的哲人、文學家們一直從《荷馬史詩》中汲取著資源養分。西方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宗教文化及古希臘文化,因此作為古希臘文化的最早最重要的著作《荷馬史詩》對西方社會人文等各個方面所造成的影響是其它作品無法比擬的。西方建築文學藝術中經常直接刻畫或間接引用《荷馬史詩》中的人物事跡,因此對《荷馬史詩》的了解,直接影響人們對西方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理解。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精通《荷馬史詩》就精通了一切。

《荷馬史詩》的敘事形式採取詩歌體,這是當時社會流傳的一種文化形式。就如後世出現的遊走於民間、在茶館廣場等處吟唱英雄史詩的「吟遊詩人」。相傳《荷馬史詩》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詩人,《荷馬史詩》的內容並非由荷馬原創,荷馬只是把民間世代傳頌、僅限於口頭流傳的故事編纂撰寫出來。

源於《荷馬史詩》的這種詩歌體形式,作品中在一些場景與動作的描述中,時常使用重複或相似的詞句,被稱為「荷馬式風格」。同時,荷馬在史詩中,時常以短則一兩個字詞、長則數余行詩句詳細精闢地描述作為比喻的事物,後世把這種修辭方式稱作荷馬首創的明喻方式。

例如在《伊利亞特》第二卷中,荷馬以三十行的明喻手法,展現希臘聯軍整裝待發的浩大陣容。在這部描寫戰爭的史詩中,明喻法出現達兩百次左右。他用「野豬」、「獅子」形容勇猛的戰士;用「黑夜」、「風暴」形容戰爭殺戮;用驅走黑夜的「黎明」比喻戰事後的寧靜。

有意思的是,在讀《伊利亞特》時,你會發現,越是在戰前使用較多篇幅描述的人物,往往會取得此次戰鬥的勝利。

《荷馬史詩》的敘事手法上還有一個很鮮明的特點,就是在人事物名字之前冠以一個前綴。比如「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沉雷遠播的宙斯」「長裙飄舞的海倫」「脛甲堅固的阿開亞人」「長了翅膀的話語」等。這類專屬的形容並非單一,作者會根據場景及後續詞句的韻腳加以變換。在《伊利亞特》中,希臘第一勇士阿基里斯的前綴稱謂至少有24個之多。

這樣的修辭手法,給人物以鮮明的個性特點,也方便了欣賞者記住作品所展現的眾多角色,這也是詩歌體文學的敘述特色。

《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24卷,共15693行。講述希臘聯軍與特洛伊十年戰爭的最後一年的戰事。故事涉及人物眾多,包括戰爭雙方的人類以及捲入人類戰爭的奧林匹斯山眾神。

1572年Rihel公司出版的《伊利亞特》的書皮(公有領域)
為了報復搶走斯巴達王后海倫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奧斯的兄長阿伽門農統帥希臘諸國聯軍開始了對特洛伊長達十年的討伐戰。

戰爭進行到第九年十個月時,希臘聯軍因為內訌導致一場瘟疫。內訌起因是聯軍統帥阿伽門農拒絕歸還一個女俘給她的父親,這位父親是太陽神阿波羅的祭司,阿波羅的祭司請求以重金贖回女兒,卻遭到阿伽門農的侮辱性拒絕,祭司便祈求阿波羅的幫助,於是阿波羅對希臘軍降下瘟疫。為了不使瘟疫繼續蔓延導致聯軍崩潰,希臘第一勇士阿基里斯與眾英雄要求阿伽門農歸還祭司的女兒,阿伽門農迫於眾怒答應,卻要求補償自己的損失,繼而奪走了阿基里斯心愛的女俘。阿基里斯大怒,從此拒絕參戰,並讓自己的母親海之女神忒提斯向眾神之王宙斯投訴,要求懲罰阿伽門農。


《阿基里斯的憤怒》,1819年,邁克‧德羅林 Michel Drollig畫作(公有領域)
失去阿基里斯的希臘聯軍,節節敗退,被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爾王子帶領的特洛伊軍攻至海邊的營地,並開始焚燒希臘戰船。至此危急之際,阿基里斯仍不肯出戰,於是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羅斯借了阿基里斯的盔甲和戰馬,冒充阿基里斯出戰,雖一時擊退了特洛伊人,但帕特洛克羅斯最終也為赫克托爾所殺,阿基里斯的盔甲也被搶走了。阿基里斯的盔甲是阿基里斯的母親忒提斯女神請火神專門為他製造的,好友被殺與失去盔甲使得阿基里斯暴怒,於是重回戰場找赫克托爾報仇,最終殺死了赫克托爾。


《阿基里斯殺死赫克托爾》,1630年-1635年,彼得‧保羅‧魯本斯畫作(公有領域)
《伊利亞特》的詩篇以赫克托爾的葬禮為終篇。

《伊利亞特》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及神袛的形象,每個都栩栩如生、個性鮮明。阿伽門農傲慢無禮,阿基里斯恃才自傲,赫克托爾愛國護民,奧德修斯聰穎睿智。


赫特托爾在決鬥前最後一次與妻子安卓瑪姬與兒子阿斯泰安奈克斯相聚的情景,見於公元前四世紀的陶器。(公有領域)
在描寫赫特托爾出戰前與妻兒告別的場面時,既表現了他英雄柔情忠貞的一面,也表現出自古在英雄面前忠孝家國無法兩全的矛盾。這也是《伊利亞特》中的經典溫馨場面。

帕里斯搶走別人的妻子與財寶,在國家大難當頭前拒不交還的自私卑鄙;阿基里斯只因一己之怨,便置盟友的生命利益於不顧;阿伽門農更是愚蠢傲慢,為一點點利益便不惜破壞盟友間的信任⋯⋯對比這些,赫克托爾則表現出真正的英雄氣概,不僅戰鬥勇武,同時品性端正,從不為私廢公、損人利己。

「兵征天下,王者治國」,是人類歷史的永恆主題。

《荷馬史詩》是一部英雄的史詩。無論其中描繪的英雄們的所作所為和品性有怎樣不為人所稱道的弱點缺憾,他們仍是創造歷史的英雄。他們的事跡為後世人所評說,閃耀的品性為世人稱頌仿效,鄙劣的則為世人所警戒。

阿基里斯早就知道他會在特洛伊戰爭中喪命,這是命運使然,他的母親忒提斯女神也給過他選擇——回家,你會有一個健康長壽的人生;參戰,你會喪命但同時會獲得不朽的榮譽。

《阿基里斯的凱旋》,Franz Matsch繪,阿基里斯宮藏。(公有領域)
阿基里斯選擇了不朽的榮譽,這是一個英雄的選擇,一個時代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命運的選擇。在荷馬的時代,人們對於榮譽的看重遠遠大於生命,這與中國古代相類似。在沒有無神論氾濫的古代,任何民族的道德倫理都是如此,這也正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人高於動物的根本之處。

《荷馬史詩》也反映了當時人的世界觀、宇宙觀。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直接插手的人類戰爭中,神也有遵從的規則——即使是神,也不能隨意更改天命。

特洛伊注定會在戰爭中毀滅,即使為奧林匹斯山上地位僅次於宙斯的太陽神阿波羅所庇護,也無法改變這個命運。《荷馬史詩》通過對神袛們干預人類戰爭的描述,表現出人類中的一切都有其背後的因素,人類的一切都在神的監護下;神可以左右於人,但卻無法左右天道,不僅不能違背天命,還要維護天道的運轉。

埃涅阿斯王子是特洛伊一員勇將,戰爭中他曾多次遇險,每次都蒙神袛相救,他的母親愛神阿佛洛狄忒、太陽神阿波羅,甚至站在希臘人一方的海王波塞冬都曾向他伸出援手。因為,他是未來羅馬人的祖先、羅馬城的建立者,他的命不能終結在特洛伊。當希臘人以木馬計攻破特洛伊,在城中大肆屠殺之時,他帶著家人和一些同伴,在神的庇佑下逃出特洛伊城。

《奧德賽》

《奧德賽》24卷,共12110行,與《伊利亞特》構成整部《荷馬史詩》。在內容上,可以說承續《伊利亞特》,交代了赫克托爾葬禮後,特洛伊戰爭以及一些重要人物的結局,但主要內容更像一部海上歷險記。


坐落在丹麥哥本哈根的海神波塞冬雕塑(公有領域)
獻「木馬計」幫助阿伽門農打贏特洛伊戰爭的伊薩卡國王奧德修斯,在戰爭結束後,帶領同伴返鄉途中,以智謀刺瞎海王波塞冬的兒子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並逃出生天,為此得罪波塞冬。在此後的旅途中,奧德修斯受盡波塞冬的百般阻撓,歷盡艱辛苦難,靠著他非凡的智謀和毅力,歷經十年,終於回到故土,而他的王宮卻已為一群無恥之人侵占⋯⋯


奧德修斯在波呂斐摩斯的洞穴 ,Jacob Jordaens作品(公有領域)
這十年間,奧德修斯從吃人的獨眼巨人的洞穴逃脫,戰勝了魔女喀耳刻,並在魔女的款待下遊歷了冥府,與阿伽門農和阿基里斯的亡靈交談。之後,他又用計躲過海妖塞壬歌聲的誘惑,穿過海怪斯庫拉和卡律布狄斯的居地,擺脫女神卡呂普索的七年軟禁與挽留⋯⋯

伊薩卡人見國王十年未歸,以為他已死掉,當地貴族窺視他的權位、財富與他美貌的妻子珀涅羅珀。那些無恥之徒逼迫追求他的妻子,雖然珀涅羅珀百般設法拒絕,卻無法擺脫這些人的糾纏。奧德修斯歷盡艱辛終於返家時,這些人正占據著他的宮殿,揮霍他的財物。奧德修斯與他的兒子聯手,通過比武殺死了這些人,奪回自己的王宮和妻子。

奧德修斯意志堅定,無論經歷多少艱難困苦與危機,都無法摧毀他的意志,即使是仙境般的生活、美麗的神女的愛情也無法動搖他,從始至終他不改初衷,堅守著回家的信念。他的妻子一直對他忠貞不二,他的兒子,在雅典娜的引導下出海尋找父親,在三人的共同努力和神的幫助下,終於得到闔家團聚的完美結局。

奧德修斯足智多謀,他的歷險故事讀起來驚險有趣,引人入勝。要說《伊利亞特》是一部場面宏大的戰爭史詩,那麼《奧德賽》則是一部驚心動魄的歷險記。@#

--------------------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創作的兩部長篇史詩。也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西方學者將其作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9世紀的社會和邁錫尼文明。《荷馬史詩》具有文學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它在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也提供給後世很多值得研究的東西。
作品名稱 荷馬史詩 創作年代 古希臘 作 者 荷馬 具 體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 寫 作 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
文學鑑賞
總述
《荷馬史詩》並非 ​​一人所作,是當時古希臘游吟詩人的集體成果。《荷馬史詩》以揚抑格六音部寫成,集古希臘口述文學之大成。它是古希臘最偉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學中最偉大的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返回綺色佳島上的王國,與妻子珀涅羅團聚的故事。
《荷馬史詩》是兩部長篇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統稱。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處理的主題分別是在特洛伊戰爭中,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間的爭端,以及特洛伊淪陷後,奧德修斯返回伊薩卡島上的王國,與妻子珀涅羅珀團聚的故事。《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情節的背景,充分展現了自由主義的情景,並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荷馬史詩》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1]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局限性。
有關特洛伊戰爭的神話故事與傳說在古希臘各地廣為傳誦。許許多多遊蕩於希臘世界的說唱藝人、吟遊詩人都樂此不疲,從而使之代代相傳,古希臘偉大詩人荷馬的兩部光輝詩篇《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便取材於此。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
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謹,是西方第一部重要文學作品,荷馬也被稱為歐洲四大史詩詩人之一或之首(另外三人為維吉爾、但丁、約翰·彌爾頓),維克多·雨果在《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一文中寫道:“世界誕生,荷馬高歌。他是迎來這曙光的鳥。(Le monde naît, Homère chante. C'est l'oiseau cette aurore).荷馬史詩不但文學價值極高,也是古希臘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九世紀的唯一文字史料,反映了邁錫尼文明,所以這一時期也被稱為“荷馬時代”或“英雄時代”。
分述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也作《奧德修記》或《奧德修紀》)兩部分。由這兩部史詩組成的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傑作。
《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敘述阿開亞人的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 (Troy)的故事,因特
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
洛伊城又名伊利昂(Ilium),故名《伊利亞特》。史詩以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勇將阿基琉斯的爭吵為楔入點,集中地描寫了戰爭最後幾十天發生的事件。聯軍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一直未能攻克,軍中的矛盾逐漸激化,阿基琉斯憤恨統帥阿伽門農奪其女俘,拒絕再為聯軍出戰,後來他的好友兼愛人(表兄弟與他的愛人,根據某些原始史料)戰死,為了替他報仇才重新出戰。特洛伊王子赫克托爾與阿基琉斯決鬥,英勇戰死。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哀求討回赫克托爾的屍體,舉行葬禮,《伊利亞特》的故事至此結束。
《奧德賽》
《奧德賽》敘述伊薩卡(Ithaca)國王奧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後歸國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寫的只是這十年中最後一年零幾十天的事情。奧德修斯因得罪了海神,受神祇捉弄,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處遭難,最後受諸神憐憫始得歸家。當奧德修斯流落異域時,伊薩卡及鄰國的權貴們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珀涅羅珀 (Penelope)求婚,迫她改嫁,珀涅羅珀用盡了各種方法拖延。最後奧德修斯扮成乞丐歸家,與其子殺盡求婚者,恢復了他在伊薩卡的權力。
梗概
荷馬史詩的內容非常豐富,無論從藝術技巧或者從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都有許多值得探討的東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學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從公元前8、7世紀起,就已經有許多希臘詩人摹仿它,公認它是文學的楷模。兩千多年來,西方人一直認為它是古代最偉大的史詩。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從前,在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有一座特洛伊人的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東方許多部族的霸主。當時在希臘地方的強大部族總稱為阿開亞人,有時
奧德賽
奧德賽
在史詩中也稱為阿爾戈斯人或達那亞人;阿開亞人以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為首。伊利昂的二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臘,受到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款待,但他和墨涅拉奧斯美貌的妻子海倫一見鍾情,兩人私奔逃回伊利昂。阿開亞人非常氣憤,便由墨涅拉奧斯之兄——邁錫尼王阿伽門農倡議,召集各部族的首領,共同討伐特洛伊人。他們調集一千多艘船隻,渡過愛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歷時9年都沒有把這座王都攻下來。到了第10年,阿伽門農和阿開亞部族中最勇猛的阿基琉斯因為爭奪一個女子,而爆發了矛盾,阿基琉斯憤而退出戰鬥。《伊利亞特》以阿基琉斯的憤怒為開端,集中描寫戰爭第10年最後的51天的事情。由於阿開亞人失去最勇猛的將領,他們無法戰勝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邊,抵擋不住伊利昂大王子赫克托爾的凌厲攻勢。阿伽門農希望同阿基琉斯和解,請他參加戰鬥,但遭到拒絕。阿基琉斯的密友及愛人帕特羅克洛斯看到阿開亞人將要全軍覆滅,便藉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去戰鬥,打退了特洛伊人的進攻,但自己卻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基琉斯感到十分悲痛,決心出戰,為亡友復仇。他終於殺死赫克托爾,並把赫克托爾的屍首帶走。伊利昂的老王普里阿摩斯到阿基琉斯的營帳去贖取赫克托爾的屍首,暫時休戰,為他舉行盛大的葬禮。《伊利亞特》這部圍繞伊利昂城的戰鬥的史詩,便在這裡結束。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
《伊利亞特》只寫到赫克托爾的死為止,可是據《奧德賽》和古代希臘的其他作品的描寫,圍繞伊利昂城的戰爭還繼續打了很久。後來阿基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凱亞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領埃阿斯和最有智謀的首領奧德修斯爭奪阿基琉斯的盔甲。然而,埃阿斯被酒神狄俄尼索斯附身,失去理智,奧德修斯取得了勝利。前者清醒後覺得羞辱而自殺。最後奧德修斯獻計造了一隻大木馬,內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馬拖進城,結果阿凱亞人裡應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結束了這場歷時十餘年的戰爭。史稱木馬記。離開本國很久的阿開亞首領們紛紛回國,奧德修斯也帶著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鄉伊塔克出發。從這裡就開始了以奧德修斯在海上的歷險為中心的另一部史詩《奧德賽》的故事。
奧德修斯回鄉的旅程很不順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史詩採取中途倒敘的方法,先講天神們在奧德修斯已經在海上漂游了10年之後,決定讓他返回故鄉伊塔克。這時奧德修斯在家中的兒子忒勒馬科斯已經長大成人,出去打聽他的長期失踪的父親的消息。伊塔克的許多人都認為他10年不歸,一定已經死去。當地的許多貴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珀涅羅珀,珀涅羅珀百般設法拒絕他們,同時還在盼望他能生還。他回家的途中,似乎就注定一路坎坷,奧德修斯在這10年間經歷了許多:獨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爾刻把他的同伴用巫術變成豬,又要把他留在海島上;他又到了環繞大地的瀛海邊緣,看到許多過去的鬼魂;躲過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聲,逃過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庫拉,最後女神卡呂普索在留了奧德修斯好幾年之後,同意讓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國土,向國王阿爾基諾斯重述了過去9年間的海上歷險,阿爾基諾斯派船送他回故鄉。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還佔據著他的王宮,大吃大喝。奧德修斯裝作乞丐,進入王宮,設法同兒子一起殺死所有的求婚人,和妻子重新團聚。[1]
作者簡介
荷馬,古希臘盲詩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傳古希臘長篇敘事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即是他根據民間流傳的短歌綜合編寫而成。據此,他生活的年代,當在公元前10~前8世紀之間。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荷馬的存在或不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他是傳說中被構造出來的人物。而關於《荷馬史詩》,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當時經過幾個世紀口頭流傳的詩作的結晶。
荷馬
荷馬
荷馬史詩寫的是公元前12世紀希臘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戰後的故事。史詩的形成和記錄,幾乎經歷了奴隸制形成的全過程。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在小亞細亞一帶就有許多歌頌戰爭英雄的短歌流傳,這些短歌的流傳過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強了這次戰爭英雄人物的神話色彩。經過荷馬的整理,至公元前8世紀和7世紀,逐漸定型成為一部宏大的戰爭傳說,在公元前6世紀的時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到公元前3世紀和2世紀,又經亞里山大里亞學者編訂,各部為24卷。這部書的形成經歷了幾個世紀,摻雜了各個時代的歷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臘人的全民性創作。
創作手法
古代語言
《伊利亞特》古卷基本採用古老的伊俄尼亞方言,亦包含許多伊奧尼亞方言的用語,變化及語法特徵,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慕凱奈時代。此外,阿爾卡地亞 ——塞浦路斯方言也留下了它的足跡。很明顯,這場戰爭處於遠古。
Iliad,即《伊利亞特》意為“關於伊利昂的故事”或“伊利昂紀”,作為詩名,最早見於希羅多德的著作,《伊利亞特》因荷馬的整理而顯示出在古語言方面珍貴的研究型。
寫作修辭
荷馬是一位功底深厚、想像豐富、善於創新的語言大師。《伊利亞特》詞章華麗,妙語迭出,精彩、生動的用詞和比喻俯拾皆是。荷馬知用暗喻(如“戰鬥的屏障”喻善戰的壯勇。“羊群的母親”喻山地),但卻更為熟悉,也更善使用明喻。
《伊利亞特》中的明喻分兩類,一類為簡單型,另一類則是從簡單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複雜型。簡單型明喻的結構特徵是A像B。埃阿斯的戰盾“像一堵牆”,兵勇們像狼或獅子似地戰鬥。阿波羅從俄林波斯上下來,“像黑夜一般”;塞提絲從海裡出來,“像一層薄霧”此類明喻,荷馬用來得心應手,熨貼自如,其技巧可謂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
另一類明喻,即復雜型明喻,在其他民族早期的史詩中絕少出現,但在荷馬史詩中卻是個用例眾多、趨於普通的語言現象。此類明喻的結構特徵是在A像B之後附加一整段完整的內容,其修飾或解說對像不是接受喻示的A,而是作為喻象物的B。例如:
倒死在光榮的赫克托耳手下。我從未見過如此出類拔萃的人物,如同一位邁俄尼亞或卡里亞婦女!
如同一位邁俄尼亞或卡里亞婦女,用鮮紅的顏料
塗漆象牙,製作馭馬的頰片,儘管許多馭手
為之唾涎欲滴,它卻靜靜地躺在
里屋,作為王者的佳寶,受到雙重的
對生命的摯愛,沒有使英雄成為生命的奴僕!
珍愛,既是馬的飾物,又能為馭者增添榮光
就像這樣,墨奈勞斯,鮮血浸染了你強健的
大腿,你的小腿和線條分明的踝骨。
通常,詩人以“就像這樣……”結束明喻,繼續故事的進程:
敘述方式
一般說來,史詩屬敘事詩的範疇。《伊利亞特》中的敘述分兩種,一種是詩人以講敘者的身份所作的敘述,另一種是詩人以人物的身份所進行的表述、表白和對話。亞里斯多德稱第一種形式為“描述”,稱第二種形式為“表演”。《伊利亞特》中,直接引語約佔一半左右,而直接引語即為人物的敘述(包括複述),近似於劇中人(dramafis personae)的話白。毫無疑問,此類語言形式為表演式敘述提供了現成的材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伊利亞特》是介於純粹的敘事詩(即詩人完全或基本上以講述者的身份敘述)和戲劇(詩)之間的一種詩歌形式。柏拉圖認為,荷馬史詩屬於悲劇的範疇,而荷馬是“第一個悲劇詩人”。
創作背景
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古希臘上古時代的歷史也都是以傳說的方式保留在古代先民的記憶之中的,稍後又以史詩的形式在人們中間口耳相傳。這種傳說和史詩雖然不是真正的史學著作,但是它們保留了許多古代社會的歷史事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此可以說它們已經具備了史學的某些功能和性質。它們直接孕育了古代希臘史學。
《荷馬史詩》其實並非一時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體希臘人記憶中的歷史。特洛伊戰爭結束以後,一些希臘城邦的民間歌手和民間藝人就將希臘人在戰爭中的英雄事蹟和勝利的經過編成歌詞、在公眾集會的場合吟唱。這些故事由民間歌手口耳相傳,歷經幾個世紀、經過不斷的增益和修改,到了荷馬手裡被刪定為兩大部分,成為定型作品。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當皮西特拉圖(Pisistratus,約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執政時,它才被最後用文字固定了下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荷馬史詩》,是公元前3至2世紀由亞力山大里亞的學者們編訂過的作品。1795年,德國學者沃爾夫沿著這一思路對史詩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從而斷言,史詩的每一部分都曾作為獨立的詩歌由歌手們演唱,後經多次整理加工,它才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後來,沃爾夫的同胞拉赫曼更為明確地闡述了他的觀點,從而形成了“短歌說”。
荷馬史詩寫的是公元前12世紀希臘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戰後的故事。史詩的形成和記錄,幾乎經歷了奴隸制形成的全過程。特洛伊戰爭結束後,在小亞細亞一帶就有許多歌頌戰爭英雄的短歌流傳,這些短歌的流傳過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強了這次戰爭英雄人物的神話色彩。經過荷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紀和七世紀,逐漸定型成為一部宏大的戰爭傳說,在公元前六世紀的時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到公元前三世紀和二世紀,又經亞里山大里亞學者編訂,各部為24卷。這部書的形成,經歷了幾個世紀,摻雜了各個時代的歷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臘人的全民性創作。
主題思想
歌頌英雄
史詩的主題思想是歌頌氏族社會的英雄,因而只要代表氏族理想的英雄,不管屬於戰爭的哪一方,都在歌頌之列。《伊利亞特》的基調是把戰爭看成正當、合理、偉大的事業,但同時又描寫了戰爭的殘酷、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人民的厭戰反戰情緒,並通過英雄們的淒慘結局,隱約地表達了對戰爭的譴責。《奧德賽》是歌頌英雄們在與大自然和社會作鬥爭中,表現出的勇敢機智和堅強樂觀的精神。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制時期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具有歷史、地理、考古學和民俗學方面的很高價值。這部史詩也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嚴、價值和力量。這是人類童年時代的藝術創作,在思想上、藝術上不免帶有局限性。荷馬,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後半期的愛奧尼亞,是古希臘最著名和最偉大的詩人。他是《荷馬史詩》(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的作者。
英雄史詩用神奇的筆調描寫英雄的形象、突出英雄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其目的並不是貶低大眾,而恰恰是為了抬高作為那些英雄的子孫們的希臘人,是為了抬高那些創作和傳播英雄業績的人們本身。因為一個有著英雄祖先的民族是值得自豪的。英雄史詩之所以能夠長期而廣泛地流傳,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娛人耳目,更重要的是它能啟發人們的心智、鼓舞人們的鬥志、引導人們緬懷祖先的英雄業績、繼承和發揚祖先的榮光、象英雄的祖先那樣去進行生存鬥爭。正是由於這個緣故,當時希臘的各個城邦都競相把《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人物尊為自己的祖先,甚至連荷馬本人也成了各城邦爭奪和崇拜的對象。
歷史意識
另外,更重要的是:在《荷馬史詩》中,已經出現了古希臘人關於“歷史”的最初概念,而且在一些篇章中還出現了表示“歷史”概念的詞語。儘管這個詞語在史詩中使用時的含義並不確定,但是它至少已經包括了這樣的意思,即:通過對目擊者提供的證詞進行調查、從而獲得事實真相。後來希臘語中的“歷史”一詞,就是直接從這個含義上演變而來。
自由主義
《荷馬史詩》是早期英雄時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藝術上的絕妙之作,它以整個希臘及四周的汪洋大海為主要情節的背景,展現了自由主義的自由情景,並為日後希臘人的道德觀念(進而為整個西方社會的道德觀念),立下了典範。繼此而來的,首先是一種追求成就,自我實現的人文倫理觀,其次是一種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學,剝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懼。《荷馬史詩》於是成了“希臘的聖經”。
以人為本
在史詩中,我們還可看到以人為本思想的反映,讚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惡,讚美、歌頌人間,蔑視上天,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頌民族貴族英雄主義相結合的。恩格斯曾經指出,全部《伊利亞特》是以阿客琉斯和阿伽門農爭奪一個女奴的糾紛為中心的。掠奪光榮,敢於掠奪者才是英雄,這種思想傾向顯然適合當時奴隸主貴族的胃口。
創作依據
民間文學
英雄史詩中的內容描寫都充滿了神話傳奇色彩。《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統,就是具有神所賦予的力量他們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往往就能夠決定歷史的變化方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英雄史詩所宣揚的是一種英雄史觀。只不過英雄史詩中表現出來的英雄史觀與後來西方社會中的英雄史​​觀是不同質的。
《荷馬史詩》一方面是在民間的口頭文學基礎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許多世紀裡積累起來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保存了遠古文化的真實、自然的特色。同時表明在遠古地中海東部早期這個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學曾達到相當高度的繁榮。史詩開始用文字流傳下來之後,又經過許多世紀的加工潤色,才成為現在的定本。這種特殊優越條件是與古代愛琴海文明以及後日雅典和亞歷山大里亞時代幾百年間奴隸製文化的繁榮分不開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間流傳的史詩,又是達到高度藝術水平的文學作品。
神聖的荷馬
神聖的荷馬
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優秀文學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臘史前時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臘早期社會的重要文獻;它那獨特精湛的藝術特色,對後世歐洲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蒐集、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其內容來源於古代歌謠、神話故事和英雄史詩等,而特洛亞戰爭的英雄傳說和神話故事則是這部史詩的主要來源。《伊利亞特》描寫特洛亞戰爭的故事,《奧德塞》則描寫希臘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亞戰爭後還鄉途中的驚險故事。因此,兩部史詩在內容上是各自獨立和互有關聯的。
歷史事實
英雄史詩都是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基礎的。《荷馬史詩》就向我們展示了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時希臘人的社會狀況、以及希臘人從氏族公社進入奴隸制社會的過渡形態。從《荷馬史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在從氏族公社向國家轉變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來自外部和內部的暴力干擾;古希臘的國家組織純粹是通過私有財產的產生和階級分化、直接從氏族公社中產生出來的。
荷馬史詩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依據,結合神話傳說,廣泛地反映出當時希臘社會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製過渡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希臘人民的生活和鬥爭。歷史上常把這一時期稱之為“ 荷馬時代 ”,並且主要根據史詩提供的材料來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比如經濟上,土地歸公社所有,但私有製正在形成,人們生活在“民族胞族——部落”的父系民族組織中,阿客琉斯、俄底修斯等都是擁有私有財產的部落首領。鐵器的使用已經開始,人們運用鐵製的農具和兵器生產勞動和戰鬥。史詩中有關於匠神和鍛工場所的描寫,顯示出當時金屬製作工藝的技術水平。政治生活上,實行的是軍事民主制,由民眾大會討論決定重大問題,但這種“民主”已經逐漸流於形式,階級分化已較明顯,部落首領的權力越來越大,出現了奴隸的佔有和買賣。在其它社會風俗和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史詩中也有比較廣泛的反映。
史詩特色
音樂藝術
荷馬史詩採用六音步詩行,不用尾韻,但節奏感很強。這種詩體顯然是為朗誦或歌吟而創造出來的,在歌吟時,大概還彈著琴來加強其節奏效果。由於這種敘事長詩是由藝人說
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
唱,因此常常重複不少慣用的詞句,甚至整段重複,一字不改。有時有些形容詞的重複使用,只是為了音節上的需要,並不一定對本文意思有多少加強。而許多重複詞句的一再出現,象交響樂里一再出現的旋律,又能給人一種更深的美的感受。這大概是由於古代的某些藝術手法雖然比較簡陋,但有經驗的說故事的詩人運用技巧非常純熟,所以才能產生這種成功的效果。使用比喻來加強氣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也是荷馬史詩裡一個突出的藝術手法。此外荷馬史詩還善於用簡潔的手法描寫,用寥寥數語,表達出很深的感情。
超長篇幅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每部都長達萬行以上;《伊利亞特》共有15,693行,《奧德賽》共有12,110行,兩部都分成24卷。這兩部史詩開始時只是根據古代傳說編的口頭文學,靠著樂師的背誦流傳下來的零散篇章,荷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最後把這兩部史詩初步定型的職業樂師。在公元前6世紀以前,這兩部史詩還沒有寫下來的定本。根據羅馬著名散文家西塞羅所說,公元前6世紀中葉在當時雅典執政者庇士特拉妥的領導下,學者們曾編訂過荷馬史詩;古代也有其他學者認為這是他的兒子希帕爾科斯執政時的事。而從公元前5世紀起,每逢雅典4年慶祝一次的重要節日,都有朗誦荷馬史詩的文藝節目。從這制度實行之後,史詩的內容和形式應該是基本上固定下來了。只是當時朗誦史詩的藝人,或根據自己的“ 話本 ”,或憑記憶,有時在文字上和行數上可能有些變動。在這種情況下,當時史詩的若干抄本在某些地方有些繁簡不同是可以理解的。關於荷馬究竟有無其人,兩部史詩是否都是同一位詩人的作品,近兩百年來一直是西方研究荷馬的學者熱烈爭論的問題。有人認為兩部史詩在內容描寫上有些不同,好像不是同一時代的人的作品,也有人認為兩部史詩文字風格上相同之處大於不同之處。現在多數西方學者認為這兩部史詩是荷馬的作品,荷馬還是確有其人。當然,荷馬也是根據口頭流傳的篇章整理而成的;如果沒有長期的傳說積累,荷馬也創作不出這樣兩部偉大的古代史詩。
文學藝術
在史詩的創作藝術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史詩中已經出現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最基本的創作方法。史詩中描寫的戰爭,描寫的人物,既有古代神話傳說的因素,但又是希臘社會生活的寫照。史詩中塑造的英雄群像,如阿客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門農、俄底修斯等,無一不是現實的,同時又是浪漫的;既具有傳奇性,又充滿寫實性;既有民族英雄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把人物置於重大的矛盾衝突中,通過他們的語言行動來描寫,例如阿客琉斯和阿伽門農的矛盾衝突,阿客琉斯和赫克托耳的矛盾鬥爭等。其次是史詩的高度藝術概括力和生動具體的細節描寫的結合。特洛亞十年大戰,頭緒紛繁,人事眾多,作者卻能去粗取精,以小見大,以卓越的藝術概括才能,截取戰爭結束後的幾個片斷來寫,緊湊集中,性格鮮明。同時這種有高度藝術概括力的歷史史實,又是通過實際現實中的人和事的具體細緻的描寫來體現的,有驚險、悲壯、催人感奮的場面描寫,也有生離死別、使人淚下的愛情描寫。廣泛深刻的歷史內容通過細緻入微的人物活動表現出來,使史詩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再次,史詩創造的完美的文學形式(如“英雄格”的詩行),明顯的口頭文學特徵(如“荷馬式的比喻”),以個人遭遇為主要內容的傳記式體裁(如《奧德塞》)等,也都是史詩在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因素,並使之成為後代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典範。
荷馬史詩就是以如此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精湛的藝術特色成其為古希臘文化的傑出豐碑,它猶如百科全書,古希臘人民從中吸取了關於天文、地理、歷史、社會、哲學、藝術和神話的一切知識,後代歐洲及其它許多地區和國家的作家藝術家從中汲取了無限豐富的養料。就是現在,它仍然是我們研究古代社會的珍貴文獻,仍然能夠以其永久的魅力給我們高貴的藝術享受。
版本特色
今天所能看到的荷馬史詩的舊抄本,最早約在公元10世紀左右。兩部史詩都保存了不少手抄本,但是內容都相同,它們所根據的都是公元前3、2世紀間亞歷山大城的幾位學者的校訂本。史詩手抄本還有不少殘缺不全的片段,其年代有的早到公元前1世紀,內容也是完全相同。這就是說,在公元前3、2世紀間亞歷山大城幾位學者校訂之後,史詩已經有了最後定本,此後它的內容就沒有任何改動了。那時最後校訂荷馬史詩的學者,最著名的有三人,一是澤諾多托斯(公元前285年左右),據說他對原詩的文字作過不少加工,內容上也憑自己的判斷有所增減;現在兩部史詩都分成24卷,就是澤諾多托斯編定的。這表明他對原詩的結構作過一些重大增刪,原來這兩部史詩的長短大概沒有這樣整齊。第二個校訂荷馬史詩的著名學者是阿里斯托芬(公元前195年左右),他校訂史詩比較慎重,更尊重舊抄本,沒有作很多主觀的增刪。第三個著名學者是阿里斯托芬的弟子阿里斯塔科斯(公元前160年左右),他也很尊重舊抄本,認為一切改動都要有所依據。這三位學者都是當時希臘學術中心亞歷山大城著名的圖書館的主管人,有機會看到很多藏書,有很好的條件來進行校訂工作。由此可見,在他們那個時代,這兩部史詩還存在繁簡不同的抄本,文字上也有出入。現代西方學者曾輯錄了古代著作裡的荷馬史詩引文,共有480多行片段,都是公元前5、4世紀的。這些引文有的與現在定本完全相同,有的大致相同,有的不見於今本。一般來說,不同的約占到一小半。古希臘許多作家,如希波克拉忒斯、埃斯庫羅斯、品達羅斯、色諾芬、亞里士多德、阿里斯托芬和柏拉圖都引用過荷馬史詩,那些引文往往與今本不完全相同。如亞里士多德引了《奧德賽》卷9的一段關於獨目巨人的描寫,文字與今本一樣,但是他說那段是出自《伊利亞特》卷10,是描寫一隻野豬的。還有他說在《奧德賽》卷23奧德修斯對佩涅洛佩的一段話有60行,但是從現在的本子看來,這段只有33行。這些變動和內容繁簡不同,說明在公元前5、4世紀通行的史詩抄本同今本還有不少差異。
名家評價
正如在其他方面勝過別人一樣,在編制整一的情節這一點上——不知是得力於技巧還是憑藉天賦——荷馬似乎也有他的真知灼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在英雄時代所有崇高的詩人中,無論就價值還是實踐來看,荷馬都享有首屈​​一指的特權。——(意大利)維柯
一部傑作已經成立,便會永存不朽。第一位詩人成功了,也就達到了成功的頂峰。你跟隨著他攀登而上,即便達到了同樣的高度,也絕不會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卻叫荷馬。——(法)雨果
在荷馬的作品裡,每一個英雄都是許多性格特徵充滿生氣的總和,荷馬借不同的情景,把這種多方面的性格都揭示出來了。——(德)黑格爾
那些不在乎閱讀古人著作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拉辛從荷馬那裡得到了多大的教益。——(法)狄德羅
荷馬的史詩以及全部神話——這就是希臘人由野蠻時代帶入文明時代的主要遺產。——(德)恩格斯[2]
作品考據
古代歐亞大陸曾有過不少重要文化中心,從公元前2500年或更早,到公元前1000年初,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一帶曾有過一個繁盛的早期奴隸製文化,由於亞洲西部和埃及一帶很早就有了繁盛的早期奴隸製文化,以愛琴海為中心的早期文化與古代西亞和埃及文化也有不少聯繫。關於史詩《伊利亞特》所說阿凱亞人攻打伊利昂城的傳說是有一些歷史根據的。從過去一世紀間西方考古學家的發現看來,荷馬史詩中許多描寫並不完全是詩人的想像。在19世紀末,德國學者施里曼曾在小亞細亞西岸的希薩里克發掘一座古城的遺址,這個古城就是古代特洛伊人的都城伊利昂。它曾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間至少被焚毀過9次,其中第7次被毀可能就是攻打伊利昂城戰爭的歷史依據。有些學者曾提出一種比較可信的假設,即根據當時的航海條件和地理位置看來,這個地區控制了古代通向黑海的通商路徑,而黑海又是古代西方通向東方的必經之地;為了獲得東方的糧食和財富,地中海東部人民不惜一次又一次冒險渡海去攻下這個要塞。著名的尋找金羊毛的希臘神話,也反映了古代人在黑海一帶航海的歷史事實。
在希臘的邁錫尼地方,考古學家也曾發現古代巨大陵墓和巨石建築的
考古
考古
城址和石獅,陵墓裡還發現死者所穿戴的華麗的服裝和金銀首飾,以及裝在死者面上的黃金面具和精美的青銅兵器。這些發現證明有關古代邁錫尼的霸主阿伽門農的傳說也是有歷史根據的。20世紀初,英國學者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島發現了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址,說明這裡有較邁錫尼更早且更繁榮的文化。他發現了兩座規模巨大的古代王宮,以及工場、庫房、陵墓等,還有很多塗有精美圖案的陶器、青銅雕刻和兵器,反映舞蹈和戰爭、狩獵等場面的彩色壁畫,以及一種類似象形文字的古代文字。這裡比邁錫尼更早的青銅器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3000或2000年到公元前1000多年之間。到了公元前1450年左右,在克里特島以北發生了強烈地震,以克里特為中心的文化,在遭受這次巨大的自然災害後一蹶不振;很可能地震使得當地的強大艦隊全部毀滅。此後愛琴海的海上霸權由克里特島一帶轉移到邁錫尼等地。近年來,西方考古學家還在發掘克里特島的古文化遺址,不斷有新的發現。看來,克里特島一帶曾有過燦爛的古代文化,比希臘本土為早。這裡的領袖曾是地中海東部的霸主。古代希臘傳說也說克里特島曾有一個強大的君主彌諾斯,他曾建造巨大的迷宮,並使雅典等地向他納貢;另一著名的傳說認為古代海上曾有一個強盛的國家,名叫阿特蘭提斯,後來因違反天意,全部沉入海底。這大概也是指古代克里特島一帶遭受強大地震的歷史事實。繼克里特文化之後的邁錫尼文化看來也曾成為地中海東部的霸主,但到公元前1150年左右,由於一些北方部族的南移和入侵,也開始衰亡。
在《荷馬史詩》裡,許多事物的描寫同克里特-邁錫尼文化的實物相符,如《奧德賽》裡所說的墨涅拉奧斯的宮殿和菲埃克斯人的王阿爾基諾斯的宮殿,有各種青銅和金銀裝飾,美好的花園和葡萄園,宮裡充滿糧食、美酒和果實,隨同酒宴還有各種競技娛樂和舞蹈等,這些都可以說明荷馬史詩的內容是以一些古代的歷史傳說為依據的。同時,有些描寫又與克里特-邁錫尼時代的實物不同,例如從考古發現的壁畫來看,古代克里特人都是短髮,而且頭髮是黑色,而史詩裡描寫的阿凱亞人都是長發,而且頭髮是黃色;克里特人戰鬥時用的盾牌是長形,史詩裡的盾牌卻是圓形;克里特人穿的盔甲也與史詩所描寫的不同。這些說明荷馬是生在好幾百年後的詩人,當時克里特-邁錫尼文化早已滅亡,所以當他描繪過去文化的繁榮景象時,也不免利用後日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他並不是當時生活的目擊者。有些西方學者還曾考證史詩里許多英雄如阿基琉斯、赫克托爾等都是北方部族傳說裡的英雄,不一定與攻打伊利昂城的史實有關。
歷史價值
《荷馬史詩》一方面是在民間的口頭文學基礎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許多世紀裡積累起來的神話傳說和英雄故事,保存了遠古文化的真實、自然的特色。同時表明在遠古地中海東部早期這個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學曾達到相當高度的繁榮。史詩開始用文字流傳下來之後,又經過許多世紀的加工潤色,才成為現在的定本。這種特殊優越條件是與古代愛琴海文明以及後日雅典和亞歷山大里亞時代幾百年間奴隸製文化的繁榮分不開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間流傳的史詩,又是達到高度藝術水平的文學作品。
荷馬史詩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優秀文學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臘史前時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臘早期社會的重要文獻;它那獨特精湛的藝術特色,對後世歐洲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蒐集、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其內容來源於古代歌謠、神話故事和英雄史詩等,而特洛亞戰爭的英雄傳說和神話故事則是這部史詩的主要來源。《伊利亞特》描寫特洛亞戰爭的故事,《奧德塞》則描寫希臘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亞戰爭後還鄉途中的驚險故事。因此,兩部史詩在內容上是各自獨立和互有關聯的。
荷馬史詩以一定的歷史事實為依據,結合神話傳說,廣泛地反映出當時希臘社會從原始公社制向奴隸製過渡時期的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情況,以及希臘人民的生活和鬥爭。歷史上常把這一時期稱之為“荷馬時代”,並且主要根據史詩提供的材料來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比如經濟上,土地歸公社所有,但私有製正在形成,人們生活在“民族胞族——部落”的父系民族組織中,阿客琉斯、俄底修斯等都是擁有私有財產的部落首領。鐵器的使用已經開始,人們運用鐵製的農具和兵器生產勞動和戰鬥。史詩中有關於匠神和鍛工場所的描寫,顯示出當時金屬製作工藝的技術水平。政治生活上,實行的是軍事民主制,由民眾大會討論決定重大問題,但這種“民主”已經逐漸流於形式,階級分化已較明顯,部落首領的權力越來越大,出現了奴隸的佔有和買賣。在其它社會風俗和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史詩中也有比較廣泛的反映。
在史詩中,我們還可看到以人為本思想的反映,讚美人的智慧,嘲笑神的邪惡,讚美、歌頌人間,蔑視上天,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又常常是同歌頌民族貴族英雄主義相結合的。恩格斯曾經指出,全部《伊利亞特》是以阿客琉斯和阿伽門農爭奪一個女奴的糾紛為中心的。掠奪光榮,敢於掠奪者才是英雄,這種思想傾向顯然適合當時奴隸主貴族的胃口。
在史詩的創作藝術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史詩中已經出現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最基本的創作方法。史詩中描寫的戰爭,描寫的人物,既有古代神話傳說的因素,但又是希臘社會生活的寫照。史詩中塑造的英雄群像,如阿客琉斯、赫克托耳、阿伽門農、俄底修斯等,無一不是現實的,同時又是浪漫的;既具有傳奇性,又充滿寫實性;既有民族英雄的共性,又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把人物置於重大的矛盾衝突中,通過他們的語言行動來描寫,例如阿客琉斯和阿伽門農的矛盾衝突,阿客琉斯和赫克托耳的矛盾鬥爭等。其次是史詩的高度藝術概括力和生動具體的細節描寫的結合。特洛亞十年大戰,頭緒紛繁,人事眾多,作者卻能去粗取精,以小見大,以卓越的藝術概括才能,截取戰爭結束後的幾個片斷來寫,緊湊集中,性格鮮明。同時這種有高度藝術概括力的歷史史​​實,又是通過實際現實中的人和事的具體細緻的描寫來體現的,有驚險、悲壯、催人感奮的場面描寫,也有生離死別、使人淚下的愛情描寫。廣泛深刻的歷史內容通過細緻入微的人物活動表現出來,使史詩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再次,史詩創造的完美的文學形式(如“英雄格”的詩行),明顯的口頭文學特徵(如“荷馬式的比喻”),以個人遭遇為主要內容的傳記式體裁(如《奧德塞》)等,也都是史詩在藝術上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因素,並使之成為後代文學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典範。
荷馬史詩就是以如此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精湛的藝術特色成其為古希臘文化的傑出豐碑,它猶如百科全書,古希臘人民從中吸取了關於天文、地理、歷史、社會、哲學、藝術和神話的一切知識,後代歐洲及其它許多地區和國家的作家藝術家從中汲取了無限豐富的養料。就是現在,它仍然是我們研究古代社會的珍貴文獻,仍然能夠以其永久的魅力給我們高貴的藝術享受

-------------------------------

------------------------------------

詩壇先驅 文人史詩第一人——維吉爾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普布利烏斯‧維吉利烏斯‧馬羅(拉丁語:Publius Vergilius Maro),(公元前70年—公元前19年),是古羅馬奧古斯都(原名屋大維)時代的詩人。也許大家更熟悉的,是他英語化的名字——維吉爾(Vergil或Virgil)。

當代許多人對維吉爾的認知來自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在這部描述地獄、天堂的偉大詩篇中,維吉爾作為但丁的指路人和保護者引導但丁遊歷地獄和煉獄。

生平、與屋大維的結識

維吉爾出生於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南部曼圖亞的一個農莊,傳說維吉爾的母親在生產前曾夢見自己生出了一根桂樹枝,當這根桂樹枝落地之時,便長出了結滿了鮮花和果實的大樹。維吉爾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在羅馬和那不勒斯學習,完成了相當於現代大學程度的課程。


奧古斯都像,藏於梵蒂岡博物館。(Till Niermann/維基百科)
公元前42年,屋大維與馬克‧安東尼擊敗了刺殺凱撒的卡西烏斯和布魯圖斯,而後徵收土地安置解甲歸田的兵士,維吉爾家的農莊亦在徵收之列,於是維吉爾全家遷往意大利南部。在此期間,維吉爾創作了他早期的重要作品——《牧歌》,還結識了屋大維的外交官梅賽納斯。當時屋大維與安東尼的政權正分庭抗禮,屋大維的外交官梅賽納斯為獲得羅馬貴族的好感和支持而廣泛招攬結交詩人和藝術家。通過梅賽納斯的關係,維吉爾很快認識了屋大維本人,也因為得到屋大維的賞識,維吉爾家的農莊得以被歸還,這段經歷在《牧歌》第一首和第九首中有所表現。

奧古斯都(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稱號)是位藝術家保護人,他幫助詩人、藝術家、雕塑家與建築家,他統治的時期是古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賀拉斯、李維、奧維德和維吉爾均是得到他讚賞和幫助的古羅馬傑出詩人,而維吉爾與賀拉斯更是獲得了「桂冠詩人」的稱號。

重要作品

在那不勒斯維吉爾墓地的墓碑上,寫著這樣的墓誌銘:「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園,歌唱君王」,這正對應了維吉爾的三部傳世之作——《牧歌集》、《農事詩》、《埃涅阿斯紀》。


維吉爾的墓志銘:「曼圖亞生育了我,卡拉布里亞奪走了我,那不勒斯守候著我。我曾歌唱牧地,歌唱田園,歌唱君王。」(Schoen/維基百科)
《牧歌集》創作於公元前42年到前39年之間,是一部以鄉間生活為題材的田園詩集,由十首詩組成,其中最受矚目、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第四首。原因是這首詩中,維吉爾以阿波羅神諭式的寫法預言了未來一位孩童的降臨,將帶給人類一個黃金時代,他會消除大地上的罪惡和恐懼,會「用父親般的美德」給世界帶來和平。

這首詩被當時及後世人多方解讀,尤其在耶穌降世後,被基督教解讀為耶穌誕生的預言詩。維吉爾也被基督教敬為基督誕生前的聖人和先知。

《農事詩》四卷,共2188行。每卷分別敘述一個農事主題:第一卷描述種莊稼,第二卷描述種葡萄和橄欖樹,第三卷描述牧牛馬,第四卷描述養蜂。此詩卷的創作用了七年時間,據記載是應支持屋大維的文學贊助商的要求而作。當時作為農業國的羅馬經歷內戰破壞,農事亟待恢復,《農事詩》的問世,順天應時,也與奧古斯都大帝振興農業的政策相配合。

維吉爾一生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在生命最後十年創作的一部英雄史詩《埃涅阿斯紀》。維吉爾早在羅馬上學時,就讀過《荷馬史詩》並深受影響,作為詩人,維吉爾終生的目標就是寫一部史詩,說他為此目標而準備了一生也不為過。

相較於籍由民間口頭流傳的故事而編纂整理而成的《荷馬史詩》,《埃涅阿斯紀》是第一部由一位文學家獨立創作的史詩,也因此,維吉爾被認為是西方文學史上的「文人史詩」第一人。

《埃涅阿斯紀》取材於古羅馬的傳說,故事承接古希臘《荷馬史詩》的情節。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是特洛伊國王的女婿,亦是愛神阿弗洛狄忒(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的兒子。特洛伊陷落之際,埃涅阿斯遵從天神旨意,攜老父幼子及部分倖存者,逃離特洛伊城,繼而遠涉重洋,歷經千難萬險,到達意大利,建立羅馬城。

從文學創作上,《埃涅阿斯紀》借鑒了《荷馬史詩》的寫法和內容。《荷馬史詩》有特洛伊與阿開亞人的戰爭,《埃涅阿斯紀》有特洛伊和魯土里安人的戰爭;《荷馬史詩》有奧德修斯返鄉途中歷經千險,《埃涅阿斯紀》有埃涅阿斯遠航他鄉為建國立家歷盡萬難;《荷馬史詩》有奧德修斯在魔女喀耳刻的款待下遊歷了冥府,《埃涅阿斯紀》有埃涅阿斯在女先知西比爾的帶領下前往陰間⋯⋯

維吉爾史詩《埃涅阿斯紀》共十二卷,9896行,全詩從頭至尾嚴格遵循六步格的格律,讀起來抑揚頓挫,充滿音樂的美感。史詩前六卷講述的是埃涅阿斯歷盡艱辛從特洛伊漂泊到意大利的過程,後六卷描述埃涅阿斯到達意大利後與當地部族首領圖爾努斯之間的戰爭,中間還穿插著埃涅阿斯與迦太基女王狄多的愛情故事——埃涅阿斯為了遵從天賦使命,拒絕了女王的愛情,毅然踏上前往神許諾的未來家園的旅途。

維吉爾通過對主人翁埃涅阿斯的塑造,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理想領袖所應該具備的美德:虔誠、勇敢、克制、大度、仁愛、公正。維吉爾筆下的埃涅阿斯,不像《伊利亞特》中的阿基里斯一般,為了爭奪一個女俘而置全局利益於不顧,在愛情和責任之間,埃涅阿斯選擇了責任。雖然後世有考證說迦太基女王狄多與埃涅阿斯也許並不生存於同一年代,兩人的愛情故事純屬虛構,但這並不影響維吉爾通過作品表述自己的理念。

傑出的詩人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作為拉丁語文學的國民詩人,維吉爾在世時就已經得到世人的廣泛讚譽。在他創作《埃涅阿斯紀》的過程中,奧古斯都非常關心創作進度,甚至寫信給維吉爾要求讓他先睹為快。而當維吉爾拿著完成的幾卷詩作親自朗誦給皇帝的時候,皇帝的妹妹小屋大薇被詩歌的內容感動,抑制不住情感而昏倒。用現代話形容,羅馬的首任皇帝及其妹妹,都是維吉爾的忠實「粉絲」。


1787年由藝術家所繪製的《維吉爾對奧古斯都和屋大薇朗誦埃涅阿斯紀》,現藏倫敦國家美術館。(公有領域)
據記載,維吉爾的《牧歌集》甫一問世便大受歡迎,以至於在劇院演出的演員會給觀眾背誦《牧歌》中的詩句。一次維吉爾去劇院看戲,當台上的演員背出《牧歌》中詩句的時候,全體觀眾從座位上起立,以示對在場的維吉爾的崇敬之意。與維吉爾同時代的著名詩人賀拉斯曾這樣評價《牧歌》:「維吉爾詩中的柔和與機智,是繆斯的贈予。」(繆斯:希臘神話中的詩歌女神)

維吉爾改變了拉丁語詩歌的形式,對拉丁語詩歌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他的詩歌不僅對當時的詩壇產生影響,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詩人和學者,且這種影響並不局限於文學界。

大概是由於《牧歌集》第四首被後世基督教當作預言詩的緣故,維吉爾被尊為基督之前的聖人和先知。古羅馬時代,就已出現以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為占卜書的「維吉爾卦」。據說當一個人感到有決定需要諮詢上天的時候,只需要打開《埃涅阿斯紀》,他第一眼看到的那行詩便是神意。據載,古羅馬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皇帝,在繼位之前就曾以「維吉爾卦」得到《埃涅阿斯紀》中的詩句「誰頭戴桂冠,手捧聖物,佇立在遠方?我看見的銀鬚和灰髮,屬於羅馬的王者⋯⋯」預示著這位羅馬皇帝的遠親將繼承皇位。

作為一種占卜傳統,「維吉爾卦」在歐洲一直持續至中世紀晚期。

維吉爾對世間最大的影響,還是他在文學方面的貢獻。《埃涅阿斯紀》在古羅馬時代,一直是學校的拉丁語語文教材,只要是受過教育的羅馬人都熟知維吉爾的作品。不僅如此,《埃涅阿斯紀》也一直作為歐洲大小學校的必讀教材,直至文藝復興時期。因此,即使對文藝復興及其後的作家,維吉爾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但丁。以意大利語創作出傳世名作《神曲》的但丁,對距他1300多年前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抱有極其崇高的敬意。在《神曲》中,但丁安排維吉爾作為他遊歷地獄和煉獄的引導者和保護者,稱他為「我的嚮導」、「我的老師」、「我的主人」。不僅如此,《神曲》中地獄的景象也借鑒於維吉爾《埃涅阿斯紀》中對冥府的描述。除了《神曲》,但丁幾乎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借鑒維吉爾作品的痕跡,或引用或轉換、改變維吉爾的詩句。

其實,在維吉爾在生的當時以及後世,許多作家都通過引用、轉換、模仿維吉爾的詩句來創造過自己的詩歌。

同時代的羅馬詩人奧維德在他的作品《愛情三論》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的開篇,《變形記》的第十四章,甚至被稱為「小埃涅阿斯紀」;賀拉斯也在他的《世紀之歌》中模仿了《埃涅阿斯紀》;羅馬詩人斯塔提烏斯在其《底比斯之戰》的後記中明確闡明受到《埃涅阿斯紀》的影響,「這本書並不是為了和偉大的《埃涅阿斯紀》一爭高下,而是遵從它的足跡,表示對它的敬畏。」

維吉爾對後世詩人的影響就更加廣泛,除了但丁,最著名的還有莎士比亞。莎翁曾在其作品中多次直接或間接引用《埃涅阿斯紀》中的詩句。如《亨利六世》、《哈姆雷特》等。約翰.彌爾頓也曾坦承《失樂園》的創作受到維吉爾作品的巨大影響。

如此說來,維吉爾不僅是但丁的老師,也是歐洲文學詩壇的偉大先師。@#


2021-02-21_1026472021-02-21_102741Aeneas_and_Turnus-450x336Statue-Augustus-450x6752021-02-21_102705

特洛伊戰爭後 哪些人轉生成羅馬偉人
文/章閣
特洛伊戰爭後 哪些人轉生成羅馬偉人 | 埃涅阿斯 | 羅馬神話 | 大紀元 https://bit.ly/3aDN3aT
在基督教還未出現之前,西方社會就一直相信有輪迴的存在。
比如,古希臘先哲柏拉圖在《理想國》卷十曾記載,勇士厄洛斯講述了靈魂受審及再生的詳情。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則認為靈魂在不同的物種中輪迴轉生,直到最後得以凈化,從而擺脫生死輪迴。
古羅馬史詩《埃涅阿斯紀》也秉持同樣觀點,詩人維吉爾詳細介紹了特洛伊戰爭後,在冥界的樂土,一些人將會轉生成羅馬偉人的情形。
依據史詩所述,為了爭奪世上最美的女子海倫,希臘和特洛伊的二個國王引發大戰。
希臘人攻陷特洛伊後,大肆屠殺城民。特洛伊王族的埃涅阿斯(Aineías,另譯伊尼阿斯)王子揹著他年邁的父親,率領一群人,逃出了特洛伊。
埃涅阿斯是天神宙斯的後裔,他的母親是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他的父親是安奇塞斯王子,也就是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的堂兄弟。在特洛伊的眾王子之中,除了赫克托耳,就屬埃涅阿斯富有盛名。他是匯集勇敢、智慧和英俊為一身的大英雄。
埃涅阿斯率領一群人逃出特洛伊後,就一直漂泊在茫茫大海上。
這期間,他的父親和妻子先後去世。在神的指引下,他穿越了海洋,來到了意大利。
埃涅阿斯非常尊敬阿波羅神。所以他一上岸,就到處尋找能夠祭祀阿波羅神的神廟。他虔誠地祈禱,希望阿波羅幫助他們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們在拉丁姆定居下來,並能建立邦國。
特洛伊木馬,喬凡尼·多美尼科·提也波洛(Giovanni Domenico Tiepolo)作品,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當時有一位女子名叫西比爾,因阿波羅賦予了她卓越的預言能力,西比爾成為著名的女先知。
女先知告訴埃涅阿斯,他將會卑躬屈膝地向意大利的各個城邦求助,他會像從前一樣經歷許多災難和考驗。但是女先知仍是鼓勵他勇往向前,無論遭到任何挫折,都不可妥協和屈服,因為命運已經為他展開了前行的路。
埃涅阿斯王子說,無論遭遇什麽困難,對他都不算什麽。只因他常常夢見死去的父親,所以很想去冥界拜見他。於是西比爾就帶著他進入了冥界。
在冥界有一片樂土,即埃呂西姆樂土,是有福者的家園。凡是住在這裡的人,他們在生前,有的是為了保家衛國陣亡的將士;有的是慷慨幫助他人的義人,有的是沒有太大罪過的祭司,也有的是虔誠的詩人,他們的言行沒有玷污阿波羅。這些人的頭上都纏著一條白色的帶子,每個人都是英姿俊美,聲名顯赫。
埃涅阿斯看到他的父親安奇塞斯正在專心地檢閱靈魂,查閱他們日後的命運和成就,以便他們某天能去投胎轉生。根據安奇塞斯的介紹,那些人的元神轉生之前,會飲忘川水,忘掉過去的記憶。這與中國所傳說的,轉生前要喝孟婆湯,是一個意思。
埃涅阿斯聽說人死後,還要轉生到世上,繼續遭受苦難,為此很不理解。他的父親就為他詳細地解釋肉身和元神的關係。
原來宇宙間存在著一種力量,造就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儘管天地之間的萬物都帶有靈氣,但「因為肉身是泥土做的,肢體是會朽死的」,這個肉身承載著人的七情六慾,像是一個物質的軀殼,會禁錮人的靈性,會使他們變得呆滯。在慾望的誘惑下,人會做出許多不好的事。
所以當一世的生命結束後,為了清除生前犯下的罪過,需要通過輪迴轉生的方式,不斷地錘煉人的元神。所以每個人的元神都會承受一定的痛苦,然後來到冥界的樂土。經過一千年的輪轉,去掉那些根深蒂固的惡習,才能得到天帝的召喚,重新投胎做人。
從安奇塞斯的介紹來看,「人身難得」在東西方文化中是一致的。元神要在另外空間歷煉很久,等待很久,才能再次得到人身,獲得轉生的機會。
接著安奇塞斯為他的兒子講到,那些等待轉生的羅馬名人,以及他的後代子孫在意大利的命運,其中包括阿爾巴王朝的諸王、羅木路斯、奧古斯都,以及羅馬諸王和一些羅馬大英雄等等。而且這些人轉生,將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集體轉生,有的會做埃涅阿斯的族人,有的會做他的臣民,而且位置都集中在羅馬。
其中,一個站在離天光最近的年輕人,靠著一根沒有矛頭的長槍,他將會轉生成埃涅阿斯最小的兒子,名叫西爾維烏斯(另譯阿斯卡尼阿斯,或裘利斯),他是第一個繼承意大利血統的人。這個年輕人轉生後,由埃涅阿斯未來的妻子拉維尼亞撫養成人。西爾維烏斯長大後,將在意大利中部締建阿爾巴·隆加王朝。
戰神瑪爾斯之子羅木路斯(Romulus,另譯羅慕路斯)的頭盔上插著兩根筆直的翎毛,這是他父親戰神的徽記,預示著日後他將出人頭地。羅馬建國後,他是第一代國王。他沒有獨攬大權,而是將國政分為三方治理,分別是國王、元老院和市民大會。由三方共同治理羅馬。在他的統治下,羅馬聲名會威震天下。
羅木路斯(Romulus,另譯羅慕路斯)和他的雙胞胎弟弟雷穆斯(Remus)。(公有領域)
奧古斯都(拉丁語: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還沒有轉生,在裡海、邁俄提亞湖和尼羅河周圍的各個國家,就已經聽到了關於他降世的預言。神的預言讓大地上的王國感到驚恐和顫抖。日後,這位奧古斯都還將在拉丁姆,在薩圖爾努斯(羅馬眾神之王朱庇特的父親)統治過的土地上重建帝國,並且開啟黃金時代。
羅馬附近郊區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像,梵蒂岡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在他們輪迴轉世之前,命運的劇本就已經確定了,每一朝羅馬王的名字,他們繼承王位的前後順序,以及他們的主要功績。未來還沒有出現,上天就已經做了系列安排。埃涅阿斯的兒子,以及他未來的族人,將會在羅馬建立豐功偉業。
在冥界,埃涅阿斯看到有一個人頭戴橄欖枝,攜帶著聖器。此人將會轉生在庫列斯,名為努瑪·龐皮留斯(公元前753年─前673年)。他日後會執掌大權,成為羅馬王。努瑪之後,圖巴斯(另譯圖魯·霍斯梯留)將會繼承他的王位。未來的圖巴斯會打破安逸的生活,激勵怠惰的平民練習武藝。圖巴斯之後則是安庫斯(另譯安庫·馬爾修),他在人間的表現,比如喜歡炫耀自我,喜歡求得美譽。
在等待轉生的人群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二個不同的元神,他們都是身穿明亮的鎧甲,彼此和睦相處。但是轉生後,按照命運的設定,他們會彼此爭鋒相對,互相廝殺。這就是未來的凱撒和龐培。
安奇塞斯告誡他的兒子,作為他的親生骨肉,神的後裔,應當心懷仁慈,讓後代子孫不要參與邪惡的戰爭,不要手足相殘。
在安奇塞斯的介紹中,還提到不少名人,譬如打敗哥林多的門米烏斯;鏟平阿爾各斯的艾米留斯·保路斯(羅馬大將);馬其頓的佩爾修斯王(戰無不敗的阿奇琉斯的後代)[1];偉大的卡托、科蘇斯、格拉庫斯兄弟[2]和斯基皮奧父子、「執掌大權而兩袖清風」的法布里求斯[3]、列古路斯·色拉努斯、赫赫有名的馬克西馬斯等等。
安奇塞斯叮囑埃涅阿斯:「你須用你的權威治理萬國,你的長處在於建立和平的秩序,對戰敗者的寬厚仁慈,還能用戰爭征服傲慢無理者。」
安奇塞斯還預言了,日後羅馬會發生大動亂,馬爾凱魯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另譯馬塞拉斯、馬克盧斯)將率領羅馬騎兵平定暴亂,鏟除迦太基和叛亂的高盧。他被譽為「羅馬之劍」。
埃涅阿斯很好奇,那個英俊的年輕人,身穿鎧甲,與馬爾凱魯斯並肩而行,但他一臉愁容,不知道日後他會轉生成什麼人?安奇塞斯流著眼淚告訴他,那個年輕人將是埃涅阿斯的後代,日後會死於和戰神作戰的戰場上。
安奇塞斯引領著他的兒子,把所有應該看的地方都瀏覽了一遍,將羅馬未來的命運,羅馬王的名號,提前告訴了他。埃涅阿斯深受鼓舞,內心燃起對榮耀的渴望。從冥界回來後,埃涅阿斯王子忍受了種種災難,為日後羅馬的興起奠定了基礎。因而被視為是羅馬人的祖先,羅馬的奠基者。@*
埃涅阿斯擊敗圖努斯,盧卡·喬丹奴(Luca Giordano)作品。(公有領域)
註釋:特洛伊戰爭後 哪些人轉生成羅馬偉人 | 埃涅阿斯 | 羅馬神話 | 大紀元 https://bit.ly/3aDN3aT
[1]佩爾修斯王,另譯珀爾修斯(約公元前212年─前166年),安提柯王朝最後一任國王。
[2]另譯格拉古兄弟,指提比略·格拉古(公元前168年─前133年)和蓋約·格拉古(前154年─前121年)兩兄弟。
[3]法不里求斯,羅馬大將和英雄。公元前282年,擔任執政官。公元前275年擔任監察官。他為官清正,不接受任何重金厚禮。他去世時,家境極為貧苦,羅馬為他擔負喪葬費。他是貧寒美德的代表。但丁在《筵席》第二第五章中盛讚他忠於國家,拒絕重金厚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