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了心!以色列總理:將全面控制加薩 徹底剷除哈瑪斯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為了徹底摧毀「哈瑪斯」,以色列打算全面控制加薩走廊,並最終將當地的行政管理權,交給友好的阿拉伯勢力。(路透)
2025/08/08 08:03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7日表示,為了徹底摧毀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以色列打算全面控制加薩走廊,並最終將當地的行政管理權,交給對以色列友好的阿拉伯勢力。
以色列安全內閣7日就擴大這場已持續22個月的軍事行動進行討論,納坦雅胡在會前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被問到是否計畫全面控制加薩時,納坦雅胡表示,「我們的確有此打算,目的是確保我們的安全,剷除當地的哈瑪斯勢力,讓當地人民真正獲得自由。」但他強調,這項決策仍需安全內閣正式批准。
納坦雅胡表示,以色列無意長期占領加薩,「我們想要建立一個安全緩衝區」,然後將加薩移交給那些能夠妥善治理、對以色列不構成威脅,並能給予加薩人民良好生活的阿拉伯勢力。
以色列媒體報導,安全內閣會議自7日傍晚開始,預計將持續至深夜。1名以色列官員稍早透露,安全內閣將進行長時間討論,並可能批准1項擴大軍事行動的計畫,以奪取目前尚未完全掌控的加薩地區。
由於停火談判上月宣告破裂,納坦雅胡本週與顧問多次會面,試圖尋求「進一步實現以色列在加薩的戰略目標」。以色列目前已控制加薩約75%地區,若再擴大軍事行動,恐將進一步加劇其在國際上的孤立處境。以色列的西方盟國紛紛呼籲結束戰爭、允許更多人道援助進入加薩。
以色列的空襲與地面攻擊,已造成加薩地區超過6萬1000人喪生,絕大多數人口被迫遷徙,陷入糧食短缺的嚴重危機。在以色列國內,遭哈瑪斯挾持人質的家屬7日也發動大規模抗議活動,擔心軍事升級將導致親人陷入更危險的境遇。"鐵了心!以色列總理:將全面控制加薩 徹底剷除哈瑪斯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136346
哈伯馬斯:公共領域的消亡與重生 (06/18)|香港01|哲學 http://tinyurl.com/y3o8ze6s
尤爾根·哈貝馬斯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tinyurl.com/ke3mty7
哈伯馬斯|現代性:一項未完成的方案(上)|香港01|哲學 http://tinyurl.com/y2rmsaeu
哈伯馬斯|現代性:一項未完成的方案(中)|香港01|哲學 http://tinyurl.com/yyx9tnjk
哈伯馬斯|現代性:一項未完成的方案(下)|香港01|哲學 http://tinyurl.com/yxqxd8ac
尤爾根.哈伯瑪斯 ( Jurgen Habermas )
一、 簡介:
哈伯瑪斯生於1929年,曾先後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瑞士蘇黎士大學以及德國波恩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經濟學等,並以論文《論謝林思想中的矛盾》獲哲學博士學位;1961年以《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已有中譯本)一書獲得教授資格。
1961-1964年任職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964-1967年任職法蘭克福大學哲學以及社會學教授、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1971-1983年任職德國馬格斯.布朗克研究院科技世界生活條件研究所所長;1983-1994年任職法蘭克福大學哲學以及社會學教授,1994年退休。他退休後仍然從事研究、著述和學術政治活動。
「90年代,他同弟子以及現任德國外長、當時的黑森州環境部長菲舍爾一起組織政治俱樂部,定期舉行政治沙龍,從政治哲學的角度討論內政外交問題,對現政府外交政策發生了直接影響。有人認為,德國提出的歐盟改革的一攬子計劃的建議就同哈伯瑪斯的話語政治模式有內在的聯繫。1998年德國大選中,哈伯瑪斯在關鍵深刻為社會民主黨大造輿論,提供理論支持。」(靳希平,2001, 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54/1/class005400040/hwz125205.htm;2001/8/27)
哈伯瑪斯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理論社會學家,哲學家,在德國、歐洲、北美哲學社會學有著廣泛的影響,是已經載入各國哲學教科書和社會學理論教科書的重要思想家。
為當代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溝通行動」可以說是哈伯瑪斯個人的哲學標誌,也可視為是二十世紀歐美哲學的總結。
當代德國開創性的哲學流派,分屬以弗萊堡大學為中心的「現象學運動」,以及以法蘭克福大學為中心的「批判理論」,其中又以哈伯瑪斯最為活躍。他除了致力於開創自己的哲學主張外,也積極的吸收德國學界之外的各類思想。
哈伯瑪斯不遺餘力的介入種種的學術論戰,由其中形成自己的體系性思考,彷彿想經由這種方式去操練批判理論的題旨,並藉此考驗自己理論的適切性。
哈伯瑪斯通過對實證主義知識論和方法論的詳細批判,以及對源於德國哲學
和社會學傳統的淵博知識而獲得的洞察力,他為德國思想界批判地接受英美經驗主義作出了持久的貢獻。
二、重要著作:
1961《學生與政治》
196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1963《理論與實踐》
1968《知識與興趣》
1968《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
1969《抗議運動和高校改革》
1970《社會科學的邏輯》
1971《體繫研究的成果是什麼?》
1971《哲學-政治側影》
1973《晚期資本主義的合法性問題》
1976《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
1980《〈時代的精神狀況〉一書目錄》
1981《政治短文集》1-4卷
1981《交往行為理論》
1983《道德意識與交往行為》
1984《交往行為理論的先期研究和補充》
1985《現代性的哲學話語》
1985《新型的混亂》
1987《一種對遺憾的清算》
1988《後形而上學思維》
1990《追加的革命》
1991《作為未來的過去》
1991《文本與上下文》
1991《對話語倫理學的解說》
1994《人生現實(Faktizitaet)與有效性》
三、相關網址:
1.Habermas Links
http://www.helsinki.fi/~amkauppi/hablinks.html
2.Habermas
http://www.uchicago.edu/research/jnl-crit-inq/v22/v22n3.habermas.html
3. The Critical Theory of Jurgen Habermas
http://www.phy.nau.edu/~danmac/habcritt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