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558846_543664817856445_6004831911289818184_n

爭取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最近在認識「南島語系」,覺得台灣原住民族真的是神奇的存在!
比較多人知道的是,南島語系遍佈範圍: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西至馬達加斯加,東至復活節島。
但這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內容,包含許多之最:
1⃣️南島語系遍佈範圍約佔全球三分之二面積,使南島民族成為全世界地理分布最廣的民族,也是現今全世界唯一主要廣泛分布在島嶼上的語系。
2⃣️ 臺灣是南島語族分布最北界,新北市烏來的泰雅族聚落,是全世界最北端的南島語族聚落。
3⃣️根據,「民族語:全世界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調查,屬於南島語系的語言共有 1257 種,是全世界僅次於尼日-剛果語系(底下有 1532 種語言),世界第二大語系。
4⃣️使用南島語系語言的人口約三億八千六百餘萬人,使用人口為世界第五多。南島語系包含印尼語(2.5 億人使用)、爪哇語(1 億多人使用)、馬來語(3000 萬人使用)...等。
研究南島語言最深入的就屬白樂思(Robert Andrew Blust)教授,他畢生都在研究南島民族,白樂思教授也完成一些台灣南島語的田野工作,諸如邵語、噶瑪蘭語、巴宰語、阿美語、排灣語,以及賽夏語等語種,而他出版的邵語辭典有 1106 頁,內容精深、詞彙豐富,是台灣南島語詞典中的曠世巨作之一。
(邵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中的「極度危險」,下一個等級就是滅絕)
白樂思教授於 2009 年出版一本巨著,The Austronesian Languages(台灣譯為:南島語言,繁體中文於 2022 年出版),在「南島語言」這本巨著中,被提及的南島語言就有 812 種。
而根據白樂思教授於 1999 年發表的論文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他將如此龐大的南島語系分成十個分支,其中台灣南島語就佔了九個分支(16-20個語種),而另一個分支則為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其餘 1200 餘個語種)。
也就是,他將世界第二大語系分成十個分支,結果台灣南島語就佔了九個分支,使用這九個分支語言的人口僅數十萬而已,另一個分支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則有三億多。
台灣南島語的英文也被寫為 “Formosan languages”(福爾摩沙語),台灣原住民族僅達悟族所使用的達悟語為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外,其他都是台灣南島語。
據白樂思教授於 1985 年的研究,他認為台灣是這個龐大南島民族的原鄉(homeland)。
另外一項能證明台灣是南島民族原鄉的證據是植物,南島語族會使用「構樹」來製作樹皮衣,而根據台大森林系鍾國芳教授的研究,發現台灣的構樹其基因多樣性較高,代表南太平洋島國的構樹是由台灣散播出去。
由於南太平洋構樹是以無性生殖進行人工繁殖,當鍾國芳教授在復活節島演講時,當地居民看到臺灣構樹開花結果的照片時,居然大吃一驚!
因為構樹是雌雄異株,在臺灣能以開花授粉進行有性生殖;但被帶到南太平洋的構樹是藉無性繁殖的雌性族群。顯示南島語族先祖攜帶構樹旅行時,只帶了雌性植株,因此無法行有性生殖。
而根據其他學者的研究,台灣南島語保存最多古語的特徵,因此若要構擬原始南島語(Proto Austronesian)就必須使用各種台灣南島語言為材料。
真的覺得台灣原住民族是多神奇的存在啊!!!
然而,被國際南島語言學界視為無價瑰寶的台灣南島語現在卻逐漸凋零,甚至滅絕...希望台灣人能珍惜現在被國際學界公認最珍貴的台灣文化資產,並為保存延續這塊島嶼的古老言語共盡心力。
因為,如果我們台灣人不保護這樣的文化,假如台灣南島語都滅絕,那南島語系的多樣性等於消失…就會僅剩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1) 荷西時期與平埔年代 | Facebook https://bit.ly/3Fc6Fl9


今日是世界母語日,台灣南島語言之父、中研院院士李壬癸獲頒本土語言終身奉獻獎。(方賓照攝)
獲本土語言終身奉獻獎 台灣南島語言之父李壬癸:和時間賽跑盡量記錄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gZilv9
2022/02/21 15:2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今日是世界母語日,台灣南島語言之父、中研院院士李壬癸獲頒本土語言終身奉獻獎,高齡85歲的他表示,自己是在跟時間賽跑,盡量記錄這些珍貴的語言資產。
李壬癸為國內公認的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以語言學為畢生信仰,長年上山下海,投入台灣南島語言的田野調查,培育眾多原住民族語言學者,現仍持續活躍於學界,為台灣的本土語言傳承而努力
教育部今日下午舉辦111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今年有1名終身奉獻獎、7名個人及3組團體獲獎者,感謝獲獎者長期推展本土語言,且重申保障台灣各族群語言的多樣性及共榮共存。
教育部長潘文忠致詞表示,台灣母語之流失和復振是艱困之挑戰,推動母語是不簡單之事,但每個人都應盡力,大家認真打拚,腳步再加速,除了學校教孩子母語,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須共同打拚;文化部完成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對台灣母語非常重要,除了學校正式授課,本土語言比賽方式亦有很大調整,加入評審委員和參賽學生之間的現場對話,讓語言貼近生活。
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李勤岸,首創「台灣母語聯盟」,以民間力量協助政府推動語言政策,曾協助教育部整合出「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他受訪表示,母語是資產,不是負擔,總統和院長要常常帶頭說母語,國家要致力於恢復母語環境,愈多人說母語,愈能傳承下一代,學校母語老師要有使命感,改為必修課後,更要注意教母語不應是表演,而應該是生活,母語才能生根。
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何信翰,積極推動本土語文納入國中必修課程,協助文化部擬訂《國家語言發展法》,拓展母語使用場域,期待人人說台語時代來臨。台師大退休教授蘇清守則以「語言之前人人平等」與「溝通族群情感」為使命,力推客家語向下札根。
張玉發牧師用布農族語翻譯聖經,以傳承族語為職志。以藝名「唐川」活躍於演藝圈的曾均崧,則是客家語表演藝術的本土瑰寶。台南市瑞峰國小退休校長黃良成,校長兼撞鐘,因偏鄉不易聘本土語言教師,自己投入母語教學,退而不休大力推廣台語。主播郭于中以「台語角度思考」,用心製播「台視台語新聞」。
今年團體獎得主為台灣客家筆會、高雄市桃源區興中國小、新北市立烏來國中小。今日是世界母語日,台灣南島語言之父、中研院院士李壬癸獲頒本土語言終身奉獻獎。(方賓照攝)
2022/02/21 15:2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今日是世界母語日,台灣南島語言之父、中研院院士李壬癸獲頒本土語言終身奉獻獎,高齡85歲的他表示,自己是在跟時間賽跑,盡量記錄這些珍貴的語言資產。
李壬癸為國內公認的台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以語言學為畢生信仰,長年上山下海,投入台灣南島語言的田野調查,培育眾多原住民族語言學者,現仍持續活躍於學界,為台灣的本土語言傳承而努力。
教育部今日下午舉辦111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今年有1名終身奉獻獎、7名個人及3組團體獲獎者,感謝獲獎者長期推展本土語言,且重申保障台灣各族群語言的多樣性及共榮共存。
教育部長潘文忠致詞表示,台灣母語之流失和復振是艱困之挑戰,推動母語是不簡單之事,但每個人都應盡力,大家認真打拚,腳步再加速,除了學校教孩子母語,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須共同打拚;文化部完成國家語言發展法立法,對台灣母語非常重要,除了學校正式授課,本土語言比賽方式亦有很大調整,加入評審委員和參賽學生之間的現場對話,讓語言貼近生活。
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李勤岸,首創「台灣母語聯盟」,以民間力量協助政府推動語言政策,曾協助教育部整合出「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他受訪表示,母語是資產,不是負擔,總統和院長要常常帶頭說母語,國家要致力於恢復母語環境,愈多人說母語,愈能傳承下一代,學校母語老師要有使命感,改為必修課後,更要注意教母語不應是表演,而應該是生活,母語才能生根。
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何信翰,積極推動本土語文納入國中必修課程,協助文化部擬訂《國家語言發展法》,拓展母語使用場域,期待人人說台語時代來臨。台師大退休教授蘇清守則以「語言之前人人平等」與「溝通族群情感」為使命,力推客家語向下札根。
張玉發牧師用布農族語翻譯聖經,以傳承族語為職志。以藝名「唐川」活躍於演藝圈的曾均崧,則是客家語表演藝術的本土瑰寶。台南市瑞峰國小退休校長黃良成,校長兼撞鐘,因偏鄉不易聘本土語言教師,自己投入母語教學,退而不休大力推廣台語。主播郭于中以「台語角度思考」,用心製播「台視台語新聞」。
今年團體獎得主為台灣客家筆會、高雄市桃源區興中國小、新北市立烏來國中小。
獲本土語言終身奉獻獎 台灣南島語言之父李壬癸:和時間賽跑盡量記錄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gZilv9

phpisWYfg


中研院李壬癸從南島語系研究 發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就在臺灣
2020年6月17日中研院李壬癸從南島語系研究 發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就在臺灣 - 人文.島嶼 https://bit.ly/33Em4ey
我們的知識、記憶、歷史和文明,最主要是靠甚麼傳承的呢?是語言和文字。
人類藉由語言和文字累積長久以來的各種經驗和發現,語言和文字可以儲存人們的總體記憶,並能夠對未來進行大幅度想像。
而臺灣較早的語言是什麼?具備何種特質?佔有多大的重要性呢?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李壬癸院士以長達50年的耐心刻苦研究,告訴我們臺灣擁有最值得驕傲的、世上獨有的臺灣南島語言系統。
根據臺灣原住民族委員會說明,在漢人大規模遷居臺灣之前,臺灣早已為南島語系民族所居住,目前原住民族共分16個族群,多數保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而平埔族群則大都已失去原有的語言和習俗了。
李壬癸正是致力於研究日漸消失的各種南島語言的專家,獲獎無數。直言「人類文化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語言」的李壬癸,自1970年代開始研究臺灣南島語至今,大半輩子都奉獻給南島語系的田調、紀錄和研究,被譽為「臺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
臺灣南島語言研究之父李壬癸。
攝影/張傑凱
展開全新的臺灣南島語系研究領域
李壬癸談起自身最早萌發對研究的興趣,應該是幼年時對周遭人事物的滿滿好奇心。他回溯遙遠的兒時記憶:「疑問是所有研究的起點。做任何一種學問,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發現。」從小便展現無盡好奇,正是為何走向學者之路的原點。
然則學問科種多如繁星,大學念英語系的李壬癸,為何卻選擇亞洲的南島語言學,而非一般大眾比較知曉的印歐語系、漢藏語系?語言學家露出溫和的微笑:「人生是不可預期的,總有些機緣導引著你走向日後的路、成為現在的自己。」話語中有著飽歷歲月錘鍊,卻仍舊新鮮活辣的堅韌感。
大學、碩士期間都有修習語言學、聲韻學的經歷,李壬癸因而對語言學產生濃厚興趣。1967年李壬癸二度赴美,攻讀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當時該系有許多研究南島語言的教授任教,李壬癸話當年:「但最重要的關鍵是李方桂先生,他對我走向南島語言學有決定性的影響。」
語言學家李方桂院士(1902-1987)。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李方桂何許人物呢?李壬癸表示,中國境內語言學第一代研究者有趙元任、李方桂等人,趙元任為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是中國境內少數民族語言學之父,兩人都是中央研究院的第一屆院士
該學年李壬癸選修李方桂的上古音研究課程,大有心得,再加上暑期有兩次大洋洲島嶼語言的田野調查機會,都是非常難得可貴的經驗,也堅定他的南島語言學研究之路。
其中一次是跟著美國師長Gary Parker前往南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島(New Hebrides Condominium,今萬那杜共和國Republic of Vanuatu)田調,「非常美好的一次南島語言探勘啊!我發現當地其中一種語言的發音系統相當怪,譬如名詞的不可分隔,必須涵蓋對象,亦即不能只講『手』這個詞語,必須具體講出『你的手』或『我的手』。另外他們的數詞系統也很有趣,如『6』的說法是『2個3』、『8』是『2個4』。這些體悟,讓我覺得語言研究的魅力無與倫比迷人!」
李壬癸寫信將那些語言現象的發現轉告老師李方桂,「他挺賞識我的研究,再三鼓勵我要往南島語言學的方向邁進,且提醒我當時臺灣沒有學者對那個領域展開探索,非常令人感動啊。」從此,南島語言學研究也就成為李壬癸的畢生職志。
現今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的市場一景。
圖片來源/Unsplash
研究語言學發現南島民族起源於臺灣
李壬癸表示,在人類發現美洲新大陸前,南島民族的地理分布最廣,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而南島語言研究就是透過各種語言資料,與持續進行並留存的語言文獻等紀錄,重建五、六千年前古南島語的原貌。
許多人可能已經知道,臺灣原住民族有獨特的民俗信仰、藝術工藝和飲食生活等多元色彩,不過除此之外,臺灣的原住民族的族語在世界上,也具備非常重要的特色和地位!
「我們可以藉由臺灣的南島語系,回溯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臺灣。」李壬癸的話語中透露著對臺灣語言研究的自信和自豪:「國際學術界目前都這樣的共識。主要關鍵有兩個,一是保留最多南島古語的特徵,二是臺灣南島語言的歧異度最大。」
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臺灣,圖為阿美族的祭典。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臺灣南島語保留最多南島古語的特徵
最早研究臺灣南島語言系統,是日治時期的學者小川尚義,他和之後的Isidore Dyen及其他學者,都相繼提出過臺灣南島語系統中的古語特徵。
李壬癸藉由實地的田野調查,更為具體的提出例證,他說:「南洋群島上約略有上千種南島語言,但比對臺灣與其他南島民族的語言不難發現,其他區域的詞語都比較一致,不像臺灣會有不同的講法。比如『2』,臺灣南島語言裡有dusa、Dusa、roʃa等,但臺灣以外的大多會說dua,表示其詞語缺少、脫佚了某些古音,被簡化了。」只有臺灣的南島民族還保留著久遠以前的語法結構系統。
「能夠保留著越古老發音的地方,往往便是一個民族的起源地。」李壬癸補充說這是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臺灣南島語言的歧異度最大
包含語言學家Robert Blust認為南島語言有10大分支,9支在臺灣,Malcolm Ross則將他分類的四大支全數歸在臺灣,李壬癸驚嘆地說:「原因是臺灣20種左右的南島語言歧異性十分驚人,很多不相似,彼此之間無法互通。」
他談到語言學家Edward Spair於1916年提出的重要概念是「語言最歧異處就是該語言的起源地和擴散中心」,李壬癸詳盡解釋:「愈早分裂的語言,彼此間的差異愈大,像印歐語系裡的英語、俄語和法語,就相異甚大。而愈晚分裂的語言,彼此間的差異愈小,譬如臺灣和廈門的閩語就非常近似。就像是人的樣貌一樣,直系血親會長得比旁系親人更像。」
李壬癸並以數詞為例,「平埔族的巴宰語最有趣,他們採五進法,『6』是『5+1』、『7』是『5+2』、8是『5+3』、9是『5+4』。還有賽夏語『7』的說法是『6+1』也滿特異。但泰雅語、邵語和其他西部平埔族語的數詞,跟我方才提到萬那杜的『6』是『2個3』、『8』是『2個4』則相近。」
從臺灣南島語言的發音、詞序、構詞、人稱代詞、數詞到詞綴等等的迥異對照,李壬癸發現種種證據證明原住民語言的大不相同,也由此驗證南島民族的起源地最可能是臺灣。
語言是人類文明最初的原點
李壬癸強調,語言學研究很講究條理與邏輯,必須有科學精神與證據,「每個語言都有自己的系統,也因此能夠看出使用該種語言的人如何思考、感受與表現。」
語言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民族性和思考方式。
他以量詞生動地講述南島、漢語和印歐三種語系的差異,「例如英語,就很重視單數與複數,是a tree還是trees,對英語使用者來說是頭等大事。漢語則是在乎外形,譬如一棵樹、一座山或一根針,顯然得先從外形著手。至於南島語系的第一要件就是判斷是人或不是人,『一個人』用的『一』跟『一塊石頭』用的『一』、『兩個人』的『兩』跟『兩隻豬』的『兩』,並不相等。」每種語言所關切的重點、面向都不一樣,由此也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民族性和思考模式並不相同。
李壬癸說起語言學難掩熱切神情,「語言是萬分奧妙的,與人的思維密不可分,而且可以積累知識、經驗,發展成文明、科學、技術、藝術和文化。」譬如,為何不管漢藏語系、印歐語系或大多南島語系的數字都是十進位?
李壬癸對此解釋:「因為人有兩隻手,總共十隻指頭,所以才採用十進位。還有如何區別上下前後的方位?道理是一樣的,頭上就是上方,腳下就下方。換句話說,語言的邏輯構成是以『人』為本位。人類文明最初的原點就是語言。」
「因為人有兩隻手,總共十隻指頭,所以才採用十進位。」李壬癸生動風趣的舉例。
攝影/張傑凱
正如李壬癸十分尊敬的前行者小川尚義,把一生都奉獻給臺灣語言的研究,李壬癸又何嘗不是呢?窮其一生,李壬癸都在臺灣南島民族裡,念茲在茲地要找回語言最初、最原始的樣貌。
中研院李壬癸從南島語系研究 發現南島民族的起源地就在臺灣 - 人文.島嶼 https://bit.ly/33Em4ey

2022-02-21_1656062022-02-21_1658342022-02-21_171853


台灣南島語言累積了許多人多年的研究成果,成績很突出。日治時期小川尚義在 1930 年代所發表的一系列論文,證明了台灣南島語言保存最多古南島語的特徵。1950 年代以後,有關台灣南島語言的研究更為多樣化,近三、四十年來尤其證明了在整個南島語族中台灣南島語言的歧異性最大,因此最有可能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國際南島語言界大都接受了這些看法,台灣南島語言也已成為學術的寶庫。 台語與佛典: 李壬癸:〈百年來的語言學〉(2012)
以上這些研究成果都有助於提昇我國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
語言學這個學術領域自從歐美引進以來,從事我國境內各種語言的各種相關研究, 業已取得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如上所述,值得欣慰。但是,主要的語法理論至今仍然是由西方的語言學者所開創的,殷切期盼今後我國學者能在這一方面也有重大的建樹。
=======================
這一百年來,經過許多南島語言學者共同的努力,已經證實台灣南島語言具有這兩個特點:
(一) 語言最紛歧,因此台灣最有可能是古南島語族的擴散中心;
(二) 保存最多古南島語的特徵,因此要重建古南島語,就必須使用各種台灣南島語言的材料。
對台灣南島語言的研究有重要貢獻的學者,除了國人之外,國際學者的重視和提倡也功不可沒,包括 Isidore Dyen,Otto Dahl,Stanley Starosta,Robert Blust,Malcolm Ross 等幾位國際知名的南島語言比較研究學者,台灣南島語言的珍貴才受到國際學術界普遍的重視。其實,日本學者土田滋(Shigeru Tsuchida)對各種台灣南島語言和方言,法籍學者齊莉莎對好幾種台灣南島語言,丹麥學者易家樂(Søren Egerod)對泰雅語,美國學者白樂思(Robert Blust)對邵語,荷蘭學者 Alexander Adelaar 對西拉雅語,也都下下很深的工夫,成績斐然。 台語與佛典: 李壬癸:〈百年來的語言學〉(2012)


小川尚義-台灣語言學的奠基者。有"台灣語言學先驅"、"台灣語言學之父"之稱-一生致力於漢語、閩南語、南島語的調查研究。以語言學觀點分析原住民分類/日本明治至昭和前期的語言學者、台語和台灣南島語言研究者/研究台語、台灣南島語言諸語言。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現在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等)教授、兼任台北高等商業學校校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故鄉」/中國:福建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馬偕醫院林媽利醫師研究團隊在BMC Genetics 2014,15:77發表用台灣人的父系血緣(Y染色體)之變異性研究台灣人與周圍族群的關係。在好幾個史前時期,台灣人站在風頭浪尖,引領一個個大時代的開展。祖先留下來的血緣仍流在我們的血液中,做為海島的子民,那七十一%的地球面積更是我們的舞台吧!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