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資本家累積極為龐大的知識,知識也帶來無比強大的力量,監控資本主義就是在這種不對等的狀態下運行。監控資本家知道關於我們的一切,但他們的運作模式經過精心設計,使我們一無所知。他們從我們身上累積大量的全新知識,但這些知識並不是為我們而收集。他們之所以想預測我們的未來,完全不是為了我們著想,而是想增加他者利益。監控資本主義與行為未來市場若得以繼續發展,新興的行為修正手段就會取代傳統生產方式,成為二十一世紀資本家的財富與力量來源

2021-06-26_095231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都被賣了還不知道?「谷歌生產線」上有你有我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都被賣了還不知道?「谷歌生產線」上有你有我 -- 上報 / 國際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都被賣了還不知道?「谷歌生產線」上有你有我 -- 上報 / 國際 https://bit.ly/2UH5cyT
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 2020年09月01日 16:00:00
SHAREgoogletwitterlinkedin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來臨,細看哈佛榮譽教授的10年淬鍊。(湯森路透)
個性化不是為你而設定
2016年微軟技術大會(Ignite Conference)上,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推出該公司的個人數位助理「Cortana」。
這種個人數位助理無邊無界,換句話說,它不只是單一裝置,它為了你打轉。這是行為剩餘的全新疆土,你的意圖、需求、性情、誠實或欺瞞,都因為他人的利益而暴露。其目的不在解決問題,而是要轉換這些微小到無法估量的行為進行計算,以便放上生產線,將原物料送交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
機器舉著「個性化」的大旗,入侵人類深處,這個口號流露出熱情的利己心態,利用第二現代性的需求追求龐大利益。從預測指令的觀點來看,個性化是將供給操作「個人化」的手段,以便確保能持續從人類深處汲取行為剩餘。
谷歌首席經濟學家范里安(Hal Ronald Varian)協助開拓出這條汲取通道。「個性化及客製化」是電腦中介交易的第三項「新用途」。谷歌應該要「知道使用者想要什麼,並在問題提出之前解答疑惑」。對於轉換個人經驗的一切抵抗都會屈服於第二現代性個人的需求,使用者將交出個人資訊,換取低壓而高效生活的承諾。
因為他有所以我也想要
事實上,個人和專業人士之間的信任關係和個性化概念恰好相反。醫生、會計師及律師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依賴且互惠的,並受到專業教育、行為準則、評估及審查等種種制度化措施規範。違反這些規定可能受到職業制裁及法律懲處,谷歌及其資本監控主義盟友卻不須負擔這樣的責任。
范里安建議透過觀察有錢人的生活來預測未來,「現在的有錢人擁有什麼?個人助理」。某一世代或階級的奢侈品會成為下一世代的必需品,這個法則是過去500年來資本主義演進的關鍵,歷史學家將這股點燃18世紀英國第一波工業革命的購買力稱為「消費者激增」(consumer boom)。
亞當.斯密(Adam Smith)描述這種社會過程是因為「體面生活的既定規則」有所改變,反映菁英階層引入的新習俗,較低成本的生產方式開始將過去負擔不起的事物變成價格平宜的產品與服務,福特的T型車就是21世紀生產方式進步的傑出例證。
范里安相信,大眾為了高效率的生活,數位助理會成為不可或缺的資源,一般人願意為此放棄大量個人隱私,堅稱:「持續監控將成為常態。」
也就是說,除了有錢人和極為固執、不願使用谷歌助理來達到生活效率的人外,所有人都無法逃脫過量轉換。隨著決定權及自決成了富人的特權,對於要求同等待遇的人,范里安能如何回應這種要求?
谷歌即時資訊是奪取的第一步,能夠掌握來自全世界十億條目的「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及機器智慧技術。目標不只是販售廣告,而是要在「任一時刻猜測使用者所需資訊」。
在你下單前先幫你加到購物車
谷歌為什麼要貼心地幫助使用者過生活?原因在於,谷歌即時資訊標誌著全新類型預測產品的到來。設計新方法「快速購物」,省略輸入信用卡資料、切換頁面、開啟應用程式的繁瑣程序。使用者和朋友對話時,只要系統偵測到「商業意圖」就會跳出購買按鈕,只須點擊下單。這麼一來,「個人數位助理」以市場化身的方式現形,以「協助」的面紗及「個性化」的巧妙裝飾,掩護監控資本家營利企圖。
谷歌加入其他科技公司的行列,決心要將「對話」變成中介。未來回顧時,現在科技公司對於語音的執著可能變得不算什麼,到時候光是想到一個念頭或動動手指就能啟動行動。第一個理由相當明顯:可靠的語音辨識技術能將廣大的服務互動變成低成本的自動化流程,理論上其規模及幅度沒有止境,勞動經濟學者已注意到這個情況好一陣子了。從這個觀點我們最能理解近來湧現的「個人數位助理」之間的激烈競爭。
未來占有主導地位的語音技術將成為「唯一真聲」(One Voice),成為行為剩餘產線的巨擘,握有難以超越的競爭優勢,可將絕大多數人類經驗逼入絕境並出手奪取。和數位產品對話和在商店內對談不一樣,話語可以較不費力,也少有阻礙、拘謹、苦惱或比較,說話者感覺自己身處在運轉順暢的世界中心。
不過一切運作都是在後臺進行,全新的個人數位助理握有你的「對話」,搖身一變成為你的生活及新市場的中介者;一手握著你的經驗,另一手準備將之交付競標。「一種執行環境、一種新介面」讓使用者感覺自己控制局面,實際上是把掌控權交出去。
谷歌才是你的「頭號粉絲」
在此商業幻境中,曾經私下進行的對話被急切地轉換為剩餘。這種新的供給操作將使用者的談話轉化為行為,再透過兩種方法謀取剩餘。首先是汲取使用者說話的內容,其次是說話的方式。
曾幾何時,你搜尋谷歌,現在,谷歌搜尋你。要實現這種第二現代性的夢想,換取更有效率的生活所要付出的代價異常地高。生活轉換的程度愈深愈廣,助理能夠啟動並中介的市場行動規模就愈大。科技巨擘亟欲了解使用者的內心狀態、現實世界情境、特定的日常活動,全都是為了訓練機器,以便能為使用者生活中的每一刻更精準地進行市場操作。
假如生活是一匹野馬,那麼數位助理就是將之馴服、進行轉換的韁繩。就如同監控資本主義將網路轉換成市場熱潮,充斥行為剩餘的抽取及分析,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將成為一片畫布,永不停歇的新市場準備在此大肆揮灑,交易我們的行為,但我們毫無逃脫之法。
作者簡介
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
哈佛大學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也是該校第一位獲得終身職的女性學者。一直投入於研究數位社會的崛起,包括它對個人、組織與社會的影響,以及它與資本主義的過去與未來的關係。此外,還建立並主持高階管理計畫「奧狄賽:下半場人生學校」。另著有《The Age of the Smart Machine and The Support Economy》
譯者簡介
溫澤元
專職英德譯者,師大翻譯研究所畢,現於德國進修。譯有《收入不平等》、《倒帶人生》、《漫遊十七世紀古英國》、《我必須獨自赴約》等書。
林怡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譯有《拯救嬰兒?新生兒基因篩檢的影響》、《疾病與民主:工業化國家如何面對愛滋病》、《單身年代》、《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陳思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機艙機密》、《永遠待在你身邊》、《快樂就是》及其他小說繪本十餘部。【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都被賣了還不知道?「谷歌生產線」上有你有我 -- 上報 / 國際 https://bit.ly/2UH5cyT
---------------------------------------------
監控資本主義篡奪了這麼多權利,充分顯示他們以令人震驚的方式濫用數位能力,也毀棄知識民主化、滿足生活需求效率等曾經宏大的承諾。(圖/flickr@cosmo_71)選擇市場還是民主:《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選摘(4)-風傳媒 https://bit.ly/3h17CQo
對於從未見過的事物,他懷恨顫抖,
渴求自目標中抽取而出的愛,
從未如此受到壓迫。
――威斯坦.休.奧登,《來自中國的十四行詩》,第三首
監控資本主義以三種驚人的方式偏離市場資本主義的走向。首先,監控資本主義堅持同時擁有不受限的自由與知識;其次,監控資本主義拋棄與人由來已久的自然互惠關係;最後,蜂巢中的生活流露出集體主義的社會願景,其維續基礎是基進冷漠及大他者的物質表達。本章我們將探討監控資本主義背離歷史常態之處,然後回答這種情況所引發的問題:監控資本主義仍只是「資本主義」嗎?
【熱銷蔬菜箱補貨!】 嚴選5大類12種品項蔬菜產地直送到家
現代人使用電腦、手機頻繁,卻因姿勢不良且長時間使用,頭部往前及低頭的動作,或是用肩膀和頭夾住電話聊天,無形中增加肩頸間的肌肉群負擔。(圖/freepik).jpg
監控資本主義以三種驚人的方式偏離市場資本主義的走向,本章將探討監控資本主義背離歷史常態之處,然後回答這種情況所引發的問題:監控資本主義仍只是「資本主義」嗎?(圖/freepik)
一手握有自由,一手緊抓知識
監控資本家要求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這點就和其他資本家一樣。他們堅決要求推行每一項新奇措施的「自由」,也積極主張免受法規監管的「自由」。這種典型模式反映理論家所提出的資本主義兩大基本假設:首先,市場本質上是不可知的,其次,由於缺乏知識造成無知狀態,因此市場行為者必須擁有採取各式行動的自由。
無知與自由是資本主義的關鍵特質,這個概念來自現代通訊與運輸系統出現以前的生活情況,當時沒有全球數位網絡、網路,或是大他者的普及運算、感知及致動結構。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生活必然是限於當地、而「部分」必定無法參透「整體」,這種情況一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
亞當.斯密的著名譬喻「看不見的手」描述的就是人類生活長久以來的現實。他推論,每一個人都在當地運用資本,追求當下的快慰或所需。每個人各自照顧「自己的安全……自己的收穫……由看不見的手引導,邁向並非刻意前往的目的地」。在此過程中在更廣大的市場裡有效運用資本:國家財富。每個人促成有效市場的個別舉動加總成為一個高度複雜的模式,一個沒有人或實體能知曉或了解的謎團,更無法隻手引導:
「企圖引導私人如何運用資本的政治人物……沒有任何個人或議會、理事會能放心信任。」
(圖/pexels)https://www.pexels.com/photo/person-using-laptop-computer-1260292/
無知與自由是資本主義的關鍵特質,這個概念來自現代通訊與運輸系統出現以前的生活情況,當時沒有全球數位網絡、網路,或是大他者的普及運算、感知及致動結構。(資料照,pexels)
我們在第二章簡單討論過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希.海耶克,過去半世紀以來,經濟政策之所以賦予市場特權地位,就是以他的論述為基礎。海耶克論點的基本原則就是來自亞當.斯密關於整體與部分的假設。海耶克寫道:
「亞當.斯密提出創見,他認為我們恰好找到一套方法,命令人類採行經濟合作,背後原理超越我們知識與認知的理解範圍,他稱之為『看不見的手』,也許更貼切的描述會是隱形或無法測量的模式。」
和普朗克、梅爾、史金納一樣,海耶克和亞當.斯密都明確將自由與無知連結在一起。在海耶克的論述架構中,市場的神祕在於,大多數人在對整體無知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有效行動。個人不僅可以自由選擇,而且必須自行選擇,因為沒有其他做法,沒有全面知識或有意識的控制力量可以引導他們。海耶克指出,「人類規畫」是不可能的,因為相關資訊「超越任何單一心智的管控範圍」。市場情勢允許每個人在無知之中運作,「不需要任何人指使個人如何行動」。
海耶克選擇市場,而非民主。他主張市場系統不僅能推展分工,還能「基於均分知識協調資源分配」。他強調唯有此系統才能與自由相容。他同意世界也可能構思出別種文明,「例如白蟻的『國家』」,但這與人類自由並不相容。
馬克.祖克柏曾誇耀臉書知道每個人讀過的每一本書、看過的每一部電影、聽過的每一首歌,其預測模型還能在你去到某個陌生城市時向你推薦酒吧,你踏進店裡時,酒吧老闆早就調好你最愛的飲料等著你光顧。
臉書近年爭議頻傳,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力挽狂瀾。(AP)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曾誇耀臉書知道每個人讀過的每一本書、看過的每一部電影、聽過的每一首歌。(資料照,AP)
臉書資料科學團隊的主任就曾這麼說過:
「這是史上頭一遭,我們可以看到如此大規模、高品質的人類通訊資料……有史以來我們首次拿到一把顯微鏡……可以檢視非常精細的社交行為,這是過去無法觀察到的……」
一位臉書頂尖工程師言簡意賅地說明:
「我們的目標是繪製出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圖像與彼此之間的關係。」
其他監控資本主義領導企業也胸懷同樣的目標。谷歌的艾立克.史密特於二〇一〇年指出:
「只要使用者提供更多關於自己與朋友的資訊,我們就能提升搜尋結果的品質。使用者甚至不需要打字出來,我們知道你身處何方,我們知道你去過何處,我們多多少少猜得到你心裡在想什麼。」
微軟的薩蒂亞.納德拉把所有實體與制度空間、人們、社交關係理解成可以編入索引、加以搜尋的事物:萬事萬物都受制於機器推理、模式辨識、預測、預防、干預、修正。
監控資本主義不同於過去的資本主義,監控資本家也不是亞當.斯密或海耶克所想像的資本家。在此體制下,自由與無知不再結伴出現,不再是謎團的一體兩面。監控資本主義史無前例地同時握有自由與知識。同時掌握兩者的程度與機器控制力量的範圍成正比。這股不受阻礙的累積力量有效挾持社會的學習分化,確立監控收益賴以維繫的涵納與排除態勢。監控資本家宣稱擁有指使知識的自由,再利用知識優勢來維護並擴展其自由。
手機中應用程式無比的機動性,人們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圖片取自pixabay)
監控資本主義不同於過去的資本主義,史無前例地同時握有自由與知識,同時掌握兩者的程度與機器控制力量的範圍成正比。(示意圖,取自pixabay)
雖然資本主義企業在競爭市場中尋求各種知識優勢再正常不過,然而監控資本家將無知轉換為知識的技術能力超越以往,因為他們擁有下列條件,而這正是監控資本家與傳統烏托邦主義者的差異所在:可以實際轉換世界的財力與智識資本,並透過大他者不斷擴張的結構一一實現。更令人驚異的是,透過單向進行又無所不在的轉換計畫掠奪人類經驗,榨取監控資本。我們的生命被剝開、出售,收入用來購買監控資本家的自由與我們的臣服;他們累積知識,而我們對其握有的資訊一無所知。
這種新情勢揭開新自由主義為剜除雙向運動所提出的藉口,這同時也是原始資本主義勝利的先決條件:自由市場、自由市場中的行為者、自律企業。這顯示監控資本家已經摸透新自由主義辯詞的修辭手法與政治精妙所在,同時更追求嶄新的累積邏輯,掩飾資本主義世界觀的根本假設。他們不僅重新洗牌,還改變遊戲規則,假如沒有應用烏托邦主義者引進的數位環境以及廣袤的財富和科學資源,不但前所未見,更是無法想像。
我們已經仔細檢視過監控資本主義的新穎基本機制、經濟指令、搜刮能力、社會目標。我們的研究結論是,監控資本主義要求並掌控社會學習分化,這項特性使隱形的手不再隱形,隨之而來的權利也失去正當性。監控資本家在社會中運作,同時握有知識與自由,加劇監控資本家與社會之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監控資本家已經掌握太多知識,不應享有自由,身為公民、社會及文明一員的我們必須了解這一點,才有可能打破惡性循環。
學會保護眼睛,對長期盯著電腦的上班族更加重要!(示意圖/Pakutaso) 
監控資本主義要求並掌控社會學習分化,這項特性使隱形的手不再隱形,隨之而來的權利也失去正當性。監控資本家在社會中運作,加劇監控資本家與社會之間的權力不對等關係。(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監控資本主義與民主
六十餘年前漢娜.鄂蘭在《極權主義的起源》中探討了這個議題,她從受挫的個體一路追溯到極權意識形態。個人渺小、無關緊要的經驗,加上政治孤立與孤寂,這些感受點燃極權恐懼的火苗。鄂蘭觀察到,這些意識形態彷彿「人事物皆不可靠的世界中最後的支持」。社會理論家狄奧多.阿多諾在他一九六六年〈奧斯威辛之後的教育〉(Education after Auschwitz)這篇動人的文章中指出,德國法西斯主義之所以獲得勝利,是因為太多人覺得追求有效率的生活變成不可承受的負擔。他說:
「讀者必須承認的是,法西斯主義與之引發的恐懼,和舊有權威……的傾頹、倒塌息息相關,人民還沒準備好心理自決。事實證明,他們能力不足以擁有掉在他們腳邊的自由。」
假如我們對爭取自決感到厭煩,然後屈服於大他者的誘惑,就等於無意中把返回故鄉的未來換成經消音、消毒而枯燥乏味的專制前景。以人類未來為代價解決問題的第三現代性就是資本主義及其數位能力的殘酷歪曲,同時也以令人無法接受的方式褻瀆民主。我在此重複托瑪.皮凱提的警告:
「市場經濟在完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具有強大的分化力量,這對民主社會構成潛在威脅,也有可能損及社會正義的基礎價值。」
這正是監控資本主義降下的風暴,這個前所未見的原始資本主義形式成功以甜言軟語使眾人屈服,削減我們對民主前景的承諾。它給了我們不少,但奪走更多。
中國與印度邊境近期爆發衝突,印度反中情緒高漲,「One Touch App Labs」推出手機app「移除中國應用程式」(美聯社)
市場經濟在完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具有強大的分化力量,這正是監控資本主義降下的風暴,前所未見的原始資本主義形式成功以甜言軟語使眾人屈服,削減我們對民主前景的承諾。(資料照,美聯社)
當我和小孩或年輕聽眾談話時,我常提醒他們,那些「擁有我們的物品」之所以會出現,其實是歷史的偶然,我提醒他們注意在監控資本主義展開心理麻痺戰略活動前,哪些價值與期待其實再尋常不過。我告訴他們:
「如果我們必須隱藏自己的生活,這是不對的,這樣不正常。如果我們午餐時間的聊天話題是比較有哪些軟體可以隱匿我們,保護我們免受令人不喜的入侵持續攻擊,這是不對的。」擋下五個追蹤器、擋下四個追蹤器、擋下五十九個追蹤器,打亂臉部特徵,偽裝語音……
我告訴他們,「搜尋」這個字的意思曾經是一場大膽的存在之旅,而不是以手指輕觸,然後原本就存在的答案就出現在眼前;「友誼」是奧祕的展現,唯有面對面的交心互動才可能締造出來;而「辨識」是我們看到心愛的人的臉龐所閃現的溫暖熟悉感,而不是「臉部辨識」中的辨識。我告訴他們,我們連結、同情的善良本能以及資訊受到要脅,強迫進行嚴苛的對價交易,向我們的生活進行嚴密的脫衣搜身,這是不對的。我們的每個動作、情緒、話語與想望都被分類、操縱、用來祕密驅趕我們踏上為別人謀利的未來式,這是不對的。我告訴他們:
「這些是嶄新的事物,前所未見,你們不該把這種情況視為理所當然,這都是不對的。」
假如未來幾十年我們能為民主重新注入元氣,那我們現在就該對被奪走的事物重新找回憤慨與失落感。所謂被奪走的事物,我指的不僅是「個人資訊」,岌岌可危的還包括人類對於掌握自己生活主權、創造自己經驗的合理期待。我們的內在經驗危在旦夕,那是我們行使意志以及建立意志展現的公共空間之根基。資訊文明社會秩序的主導原則搖搖欲墜,波及我們身為個人及社會整體回答以下問題的權利:誰知道?誰決定?誰來決定由誰決定?監控資本主義在這些方面篡奪了這麼多權利,充分顯示他們以令人震驚的方式濫用數位能力,也毀棄知識民主化、滿足生活需求效率等曾經宏大的承諾。許我們一個數位未來,不過我們要先確保那是人類的未來。(相關報導:馬克思主義閉塞民智,梁啓超明確反對:《世紀中國》選摘(2)|更多文章)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套書立體書封。(時報文化出版)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套書立體書封。(時報文化出版)
*作者為哈佛大學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也是該校第一位獲得終身職的女性學者。長期投入研究數位社會的崛起,包括它對個人、組織與社會的影響,以及其對於資本主義的過去及未來的影響。此外,還建立並主持高階管理計畫「奧狄賽:下半場人生學校」。另著有The Age of the Smart Machine and The Support Economy。
選擇市場還是民主:《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選摘(4)-風傳媒 https://bit.ly/3h17CQo


谷歌原先的功能應該是組織資訊與知識,但現在已演化成一頭怪獸,控制了所有資訊的取得。 圖/路透社
(※ 文:黃涵榆,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
黃涵榆/無知、盲從與冷漠之外,如何面對「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 鳴人選書 | 鳴人堂 https://bit.ly/3jn361c
手機或筆記電腦內建的記事本或日曆排定了活動讓鬧鐘在枕邊響起,智慧型溫度偵測器察覺到你在臥室的動作,啟動了你所需的電器用品,你在屋內所做的任何動作,都被轉化成資訊傳送到某個中央資料庫。
這一切不再是科幻小說虛構的情節,而是喬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家和工程師在21世紀第一年合作推動的「智慧居家」(Aware Home,或可譯為「聰明家」)計畫,祖博夫(Shoshana Zuboff)大部頭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就從這一項研發計畫開始,思辯數位化帶來的是「異地還是故里」。
「智慧居家」所使用的偵測器不只可以安裝在室內,也可以由使用者隨身攜帶,讓晨跑、通勤、發簡訊、文件傳輸、購物、網路搜尋等日常活動都可以被記錄、處理、傳輸,甚至成為有利可圖的商品。如同掃地機器人Roomba在工作的時候,同時也能夠描繪家中的樓層配置,把資料轉售給其他企業。
這不僅徹底翻轉「居家」的意義,也意謂著使用者無時不刻不在偵測器和攝影機的監控之中,如同楚門的世界。問題是,我們對於類似的「智慧型」生活環境是該滿心期待、保持警覺或無所謂呢?
掃地機器人不僅徹底翻轉「居家」的意義,也意謂著使用者無時不刻不在偵測器和攝影機的監控之中。 圖/路透社
掃地機器人不僅徹底翻轉「居家」的意義,也意謂著使用者無時不刻不在偵測器和攝影機的監控之中。 圖/路透社
可以賣錢的「行為剩餘」
「有事問谷歌大神」似乎已成網路使用者的金科玉律。谷歌原先的功能應該是組織資訊與知識,但現在已演化成一頭怪獸,控制了所有資訊的取得,並且能夠進一步利用我們搜尋的資料,開採出祖博夫所說的「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
使用者透過谷歌搜尋引擎學習,谷歌搜尋引擎也從使用者學習。越多人搜尋就提供搜尋引擎越多的學習機會計算、排比、預測甚至制約將來的搜尋。谷歌利用行為剩餘這個新發現發展出優越的運算能力,機器會不斷成長,持續擴大將搜尋指令轉化為廣告預測分析所需的數據,大幅提高預測廣告特定對象的的精準度,透過使用者點擊率乘以每次點擊之價格,將較佳的搜尋位置提供給能出較高籌碼的廣告商。
簡單來說,行為剩餘已經成為資本累積與收益成長的不二法門。在祖博夫對谷歌的分析下,我們使用的每一個文字、我們的每個想法和行為都被吸納到資訊系統。她尖銳地指出:
谷歌的發明開創一種全新能力,這種能力能推導、演繹出個體或團體的思維、感受、意圖和興趣。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頁134
這種能力可以精準預測或製造消費者的需求,塑造、引導和控制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豐厚的市場交換價值。傳統馬克思主義的剝削概念,似乎已無法完全解釋這種狀況——畢竟使用者並不是谷歌和相關企業雇用的勞工,他們已成為這些企業獲利所需的原物料。
我們對於類似的「智慧型」生活環境是該滿心期待、保持警覺或無所謂呢? 圖/路透社
我們對於類似的「智慧型」生活環境是該滿心期待、保持警覺或無所謂呢? 圖/路透社
從資本主義到「監控資本主義」
事實上,祖博夫早在1988年出版的In the Age of the Smart Machine,就已經開始關注公司內部的通訊工具具有管理與控制的功能,也會產生侵犯隱私的效應,員工更暴露在無時不在的考核和連帶的懲罰壓力之中。
但是,她與麥可斯民(James Maxmin)在2002年合著的The Support Economy: Why Corporations Are Failing Individuals and the Next Episode of Capitalism,則主張數位科技具有民主化的潛能,能讓管理式資本主義(managerial capitalism)轉型為分散式資本主義(distributed capitalism)。
到了《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祖博夫似乎已相當確定,資本主義已然變形為「監控資本主義」,一頭更為隱形、自我提升的能力更強的怪獸。它持續以生產力、利益最大化等做為運動邏輯,寄生在市場資本主義之中,又偏離市場資本主義。
這頭怪獸不再棲息在虛擬世界,而是走進了實體世界,控制了我們的社會世界。它變得更為貪婪,對於人與資訊的控制更不知節制,不再理會互惠原則。它表面上打造一種集體的社會願景,實質上卻是徹底的冷漠,祖博夫稱這種冷漠為「基進冷漠」(radical indifference)。如祖博夫所言:
基進冷漠的原則是,管線裡裝的是什麼不重要,只要載滿物資、保持運作就好。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頁798頁
這給了假新聞和不實廣告滋生的機會,讓網路世界的資訊品質持續敗壞。許多臉書用戶應該都碰過自己的貼文莫名其妙被檢舉違反社群使用守則,甚至再平凡無奇的大頭貼都被檢舉為色情圖片遭到下架,向臉書管理單位反應卻不見得有效。
「我們的無知是他們的福氣」
幾個月前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的衝擊,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以視訊上課取代實體課程。當Zoom視訊軟體傳出資安問題,也就是大量的個人資料會傳輸到中國官方,我們聽到臺灣社會出現一種聲音,覺得不需要擔心個資外洩的問題,因為沒什麼特別的東西好擔心外洩。
祖博夫在《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紀錄片裡也提到類似的反應,網民們一樣覺得沒什麼好隱藏,甚至不在乎谷歌和其他企業拿走什麼個資,他們甚至還表示喜歡那些針對個人需求的廣告。
祖博夫銳利地指出,諸如此類的反應都顯示,人們對於監控資本主義到底做了什麼有很深的錯誤認知,那些科技鉅子甚至比我們自己更瞭解我們。西方諺語「無知是福」(ignorance is a blessing)已不適用,當前情況比較像是「我們的無知是他們的福氣」。
祖博夫在書中從不同角度,深入探討監控資本主義隱晦陰險的特質,使得我們很難思考和看清它的運作機制和對我們的控制,而我們的無知、盲從和冷漠正是整個科技體制運作的核心策略,但她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人對於監控資本主義帶來的疏離和缺乏信任的社會世界感到不安,企圖尋求出口
中國的「機器控制主義」
誰知道?誰決定?誰決定誰決定?這些是貫穿《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的核心問題,我們可以從中思考監控資本主義不同以往的權力形態和帶給民主體制的危機。祖博夫稱監控資本主義的權力型態為「機器控制主義」,具有反民主的本質,徹底拔除了支撐現代民主的自律、自由意志與契約等原則。這樣一種權力型態下的社會關係自然也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
至此,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歐威爾《一九八四》裡的老大哥,但是在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裡,老大哥變形成無所不在的數位裝置的幕後操控者,也就是「大他者」(the Other),它能夠將主體的內在和外在切割開來,將經驗轉化成可估算、可觀察的行為,但對那些行為保持漠然,也就是上述的「基進冷漠」。這個大他者不像傳統的極權主義製造死亡恐怖,容易使我們低估其影響,包括對自由的限制、對行為的制約、否定自主和自我理解、降低人們對公共權威的信任和溝通理性——簡單來說,從內部腐化民主體制。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在這樣的理路下談到「中國症候群」(the China Syndrome)(見第十三章)再自然不過。根據祖博夫的觀察,中國政府設置「社會信用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將中國社會轉化成一個自動化裝置,預先消除不穩定性,強迫人民只能執行國家設定的行為,強化社會控制。
例如,一些像是「西藏獨立」、「天安門事件」等敏感的搜尋關鍵字(近日當然也會多了「武漢病毒」、「香港反送中抗爭」等)都被下架。這個信用體系會製造各式各樣的排比和清冊,紀錄不佳的人將被剝奪旅行、小孩就學、工作職位升遷等各方面的權利。
祖博夫認為中國的案例是機器控制主義的完美示範,不是一般人常說的「數位極權主義」,更不是《一九八四》的極權主義。祖博夫在中國個案的分析似乎忽略了中心化的黨國體制、類似勞改營等無所不在的國家機器暴力。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極權主義政權的演化,如何像中國政府那樣利用機器控制主義。
中國政府設置「社會信用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將中國社會轉化成一個自動化裝置。 圖/路透社
中國政府設置「社會信用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將中國社會轉化成一個自動化裝置。 圖/路透社
我們還能做什麼?
祖博夫認為當前的機器控制主義是一場民眾由下而上發動的政變,是他們的行動造就了這部機器,但是他們卻不是機器的擁有者,整部機器卻反過來制約和統治他們。他們對資本主義時代的便利深信不疑,想像自己是自主的個體,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找不到出口,感到受挫痛苦,變得憤世嫉俗。
祖博夫的立場是否過於悲觀,她對於權力的見解是否過於負面,都還值得進一步爭辯。但是她明白地指出,控制資本主義的出現和發展並不是任何歷史必然性,這表示有改變現實的可能。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激發我們思考當前科技時代的許多根本問題。谷歌和其他科技巨頭大到無法可管嗎?我們需要有什麼法律限制或禁止他們從我們的個人資訊獲利?也許我們該看清整個體系的運作邏輯,看清我們如何用我們生活中最私密的活動和資訊餵食這頭數位怪獸,重新贏回做決定和決定讓誰做決定的權利。
我們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數位世界是我們最終或唯一的歸宿嗎?如果與科技共生已是無法避免的現實條件,除了因為我們的無知、盲從、冷漠讓這頭怪獸繼續坐大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
※ 本文為《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書評,時報出版授權刊登。黃涵榆/無知、盲從與冷漠之外,如何面對「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 鳴人選書 | 鳴人堂 https://bit.ly/3jn361c
---------------------------------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用隱私換取便利值得嗎?
2020-12-30  張士廷 Leave a comment  無分類
某一天,我與朋友談及汽車證照的考試,當天晚上,我的手機便顯示出”汽車駕訓班專業考照”的廣告,從那一刻起,我便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偷偷竊取,而我們卻渾然不知,甚至明明知道卻視若無睹,這些瑣碎的資料這麼重要嗎? 或許這些隱私並不構成威脅? 他們怎麼沒有事先通知我們? 滿滿的疑惑都在《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此書。
這並不是單純的個人心理作用,而是我們現在所持有的便利生活,包括通訊軟體、社交平臺、線上銷售通路、個人電子產品、支付軟體、新聞內容、個人智慧助理、穿戴式裝置等,面對如此方便的環境我們早已脫離不了這些電子產品,但我們為此也必須貢獻出自己的隱私權利,提供著自己的脈搏、說話內容、臉部樣式、指紋、通話內容、搜尋紀錄與喜好內容等,這一切都在毫秒內與各個企業的數據資料庫同步儲存著。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便擔心這樣的情形將是機器控制人類的開始。
一開始,企業方面透過產品將我們的數據資料蒐集起來,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產品品質,以便進行系統上的改善及精進,但現在企業方面透過大數據演算法,透過自身公司或是第三方不具名人士,將人們的所有行為轉換成數據並予以建檔成個人化資料庫,在不斷蒐集個人化數據的同時,也不斷預測每個人的下一步行為、購買喜好與未來需求,將龐大規模的個人數據當作交易手段 ,針對每個人所建立出來的資料庫給予不同廣告,如此循環便能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同時也能不斷精進預測準度,甚至反過來控制每個人的行為與情緒
我們透過產品產生出的數據是我們的財產嗎? 我們有權決定這些資料的去留嗎? 至少到目前為止這些企業奪取我們的個人資料,還申稱他們握有這些資料的權利,只因為在使用這些服務之前我們早已簽下那些霸王條款,包括「使用者條款」、「隱私條款」與「終端使用者授權協定」,這些冗長的條文與契約內容都只需要一鍵”我同意”就得以生效,若是不同意將無法再繼續任何下一步驟的使用,若是關閉特定的手機功能或是更新服務後,產品均會指出該裝置將無法提供可靠的服務與安全性,意圖使人開啟這些具有監控功能的選項。在企業可以單方面不斷更新條款的情況下,我們永遠只能選擇”我同意”,否則將無法享受所有服務。當然,企業需要獲利,我們也不能平白無故地使用他們精心研發的科技與技術,但明顯的是,雙方所擁有的資訊已經嚴重不對等,我們不知道這些企業到底蒐集到多麼細部的資訊,也不知道有多少資訊是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蒐集。
本書其中章節以心理學的角度探討身為「第二現代性」的我們,除了需要透過他人的肯定來顯示自我價值(這點在青少年上面特別顯著),藉以不斷合理化內心的自我與外在人際關係的種種衝突外,更是身為社會小小螺絲釘面對不同層面無法做出任何改變所衍生出的無力感,這種害怕被忽視、被排除在外、被視而不見的感受深深地影響我們的心理,更是一種生存條件上的威脅,我們需要一個平台進行發聲,這也是為什麼Facebook能如此成功,因為當我們說出來以後,一切將會獲得滿足,同時讓更多相似理念的人聚集,而現在的我們,早就已經習慣透過網路來分享自己生活的一切,包括上週末去過哪些景點、這週去哪間餐廳、與誰同行出遊等等,任何一絲絲能夠分享的心得及經驗都不能放過,如此的循環讓我們一頭栽進網路世界。
現今的網路世界,無論是使用某個企業的服務、應用程式或是單純瀏覽某個網站,我們都身陷於無所不在的監控之下,即便這些資訊可以是最有效防範恐怖攻擊的方式,但也不能因為如此而不斷將這些監控數據視為例外狀態,因為我們早已是局內人,透過本書我們將會知道這些科技的力量遠超乎我們想像,在法律無法觸及的、政府無法有效喝止的、企業不斷擴大掌握的監控數據時代上面,我們已經保有最低”知的權利”,但更危險的是,就在於我們一直感受不到這些威脅的急迫性,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像我這樣的市井小民,沒有什麼值得奪取的資料。」 正因為無數群眾的個人隱私資料作為基石,才得以讓資料分析與預測能夠穩定運作,或許有些人願意主動提供所有個人資料,但作為使用者的我們難道不能知道企業掌控我們資料的程度嗎,我們能不能以科技使社會進步的同時,亦保有個人的自主決定權呢? 由我決定提供什麼、提供到什麼程度以及隨時可以刪除這些隱私決定或紀錄(是徹底地刪除,而非繼續備份在世界上的某個資料中心),到底誰才能有權利擁有這些資料?肖莎娜.祖博夫已經為我們開闢道路,若我們仍繼續無視這些企業對我們的掠奪,那勢必我們將成為溫水煮青蛙,深陷其中的我們必須不斷思考這些問題。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用隱私換取便利值得嗎? - 張士廷 https://bit.ly/35QtQzm
-------------------------------
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監控資本主義
  傍晚,一位臉友在我轉載媒體報導「採購BNT德國原廠五百萬劑疫苗 慈濟正式送件」的留言版後跟帖,罵辱謗特定政治人物,我稍後發現,立刻提出警告,限他在20分鐘內,速速將其跟帖中,所有人身攻擊字眼去除並重貼,20分後若不見改進,立即刪無赦。
  沒想到效果奇佳,不到20分鐘,他立刻乖乖地主動刪除了那篇滿紙汙言穢語的跟帖。
  **  **  **  **
  該則跟帖最讓我反感的,是其轉貼一段王姓文人對蔡總統的罵辱謗語,而那位王姓文人,六年前在「消慈仇佛」的鉅大聲浪中,同樣用十分不堪的罵辱謗語,施加在證嚴法師身上。從那以後,我決不點閱此人的任何作品。
  我這不僅是針對該王姓文人,任何當年趁「消慈仇佛」之勢,而「牆倒眾人推」,公然辱罵、毀謗過證嚴法師的學者、律師、名嘴等等,我一律當作「空氣」,無論他們多麼「學富五車」,多麼「言之有物」,我也決不增加其作品的點擊率
  慈濟的一些措施,容或見仁見智,但證嚴法師畢生嘔心瀝血、犧牲奉獻、廣慈博愛、戒德莊嚴的潔淨品格,是沒有任何人可以置喙的。一個人,無論他的文筆多流利,學識多豐富,倘若對這樣一位「於台灣聲望有大助益,於苦難眾生有大恩澤」的潔淨女性,竟可如此地肆無忌憚,口不擇言,那我就不得不徹底懷疑其良知泯滅。而今竟有人「哪壺不開提哪壺」,轉貼其尖酸刻薄的罵辱謗語,只是罵辱謗的對象,由「證嚴法師」改為其他政治人物,並且堂皇貼到我的臉書中來,我豈容該臉友如此放肆,在我的臉書客廳拉屎撒尿?
  **  **  **  **
  六年前「消慈仇佛」的苦戰,我一向合理懷疑,有一隻(或幾隻)「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在背後操盤,對慈濟痛下毒手。首先發動網軍如萬千蒼蠅齊飛,製造巨大的網路聲量,以此誘惑媒體跟進,接下來就是「一日一爆料」,意圖徹底把慈濟「打趴」。
  由於我看著不忍,以臉書貼文表達我的不以為然,從此,排山倒海的罵辱謗語轉向於我。光是在臉書,就有成千上萬殭屍帳號與汙言穢語蜂擁而至,還有至少三個躲在暗處的人,成立了以「釋昭慧」為名的偽粉絲團,極盡羞辱本人之能事。
  這也讓我深深感受到:網路社群必須建立守則的重要性。網路社群之所以藏垢納汙,與經營它們的國際企業某種程度放縱惡行有絕對的關係。他們「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我起先很難理解,他們為何縱容多如過江之鯽的無品網民與網軍肆虐?後來讀到〈《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讓我們將門關上,並確定我們關上的是對的門〉(原文作者: Shoshana Zuboff,譯者: 溫澤元, 林怡婷, 陳思穎,2020/07/27,《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8195),這才恍然大悟。
  >>過去人類的威脅來自於極權主義的老大哥國家,但現在轉移到無孔不入的數位設施:「大他者」操作著監控資本的龐大利益。現在,人類看到前所未有的權力大熔爐,網路知識完全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且完全避過民主的監督。祖博夫在這本書裡全面分析,揭開二十一世紀社會的威脅:全面連結、高控管的「蜂巢系統」,它承諾、保證絕對可以帶來最大利益――只要犧牲民主、自由與人類的未來。
  >>如果人類忽視不管,監控資本主義就會繼續遊走法律邊緣、挑戰社會,進而掌控社會秩序,形塑人類的數位未來生活。往後面對的挑戰,是在數位化更加普及之後,國際企業將有能力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這種前所未有的權力形式稱為「監控資本主義」科技公司在網路上蒐集人類的資料,賣給出價最高的買家,管他是政府抑或零售商;他們的利潤不僅來自預測人類的行為,更來自調整人類的行為。資本主義與數位科技的結合,將如何形塑人類的價值觀,定義我們的未來?
  因此,有些政治族群間的仇恨言論,或是針對特定人物的網路霸凌,其實不是不可以建立網路社群規則,運用檢舉機制來遏止它。然而,那些網路社群背後的國際企業,往往有意放縱它的橫行,有時早已明顯地涉及公然侮辱與毀謗罪,但這些國際企業依舊任其肆虐。原來,這些國際企業很有可能正在蒐集某些議題的網路聲量,賣給特定的政治勢力或利益團體。
  最可怕的是,「他們的利潤不僅來自預測人類的行為,更來自調整人類的行為。」例如:放任網民與網軍鬥垮鬥臭慈濟乃至證嚴法師,以「調整」台灣民眾對慈濟的觀感與支持度。
  對證嚴法師既然可以做到,對任何一名X或Y自然也可以做到。這就是我為何如此「戒慎」於網路社群仇恨言論的原因。
  我們身在其中,十分入戲地扮演者拔河者與啦啦隊的角色,殊不知,我們很有可能已經淪為那隻(或那幾隻)「看不見的手」操盤下的共犯結構。我們自認為暢所欲言,其實是那些國際企業運用法律邊緣的灰色地帶,讓受害者屢屢「檢舉無效」而求告無門。
  面對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的來臨,我們不知覺間已身陷「戰場」。但是,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7) Facebook https://bit.ly/35RFmKG

161901544772468_P8357130162002307074160_P8357128161832018920663_P8357131162002307023832_P8357129161771976077678_P8280557監控資本主義-800x300199027465_10158608203048409_7034900016813600846_n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監控資本主義若成為資訊資本主義的主導形態,會對整個世界帶來哪些新的傷害?下個世代的年輕人心中又會懷抱怎麼樣的悔恨?
文: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
第一章:數位化的未來,是異地還是故里?
我目睹他在卡呂普索的島上,在寢殿中哭泣、淚流成河。
卡呂普索限制他的行動,使他無法歸鄉。
——荷馬(Homer),《奧德賽》(The Odyssey)
何謂監控資本主義?
監控資本主義單方面宣稱,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免費原物料。雖然部分資料用來改善產品或服務品質,但其他數據則被業主據為己有,並將其稱為「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他們將這些資料投入下階段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將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對你當下、下一秒以及未來的行為進行預測。最後,這些預測產品會放在全新的市場上交易,而這種專門流通行為預測產品的市場,就是我所謂的「行為未來市場」(behavioral futures markets)。許多企業都迫不及待想在人類未來行為上下注,使提供此類商品交易的監控資本家得以迅速致富。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談到此新興市場的競爭之激烈,讓監控資本家持續開發更具預測力的行為剩餘來源,例如我們的聲音、個性以及情緒。最後,監控資本家發現如欲取得預測能力最強的行為數據,就必須介入現況,刺激、哄騙、調整並聚集民眾的行為,藉此導出有利可圖的結果。市場競爭壓力讓業者改變策略,他們提供的自動化機器裝置,不僅能預測我們的行為,更能大幅調整我們的行為。業者將重心從知識轉移到力量上,發現只讓群眾個人資訊自動流入還不夠,他們的新目標是讓群眾自動化。
在監控資本演進過程的這個階段,生產方式必須配合日漸複雜的全面「行為修正手段」(means of behavioral modification)。基於這個目標,監控資本主義催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我將其稱為「機器控制主義」(instrumentarianism)。機器控制力量不僅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更能加以修正,使人做出滿足他者需求的行為。這種力量不需要借助武器或軍隊的武力,只要透過由「智慧」網路裝置、物件與空間連結而成,愈來愈普及的運算結構,就能利用這種結構產生的自動化媒介來達成目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探討這種操作模式的擴張,並深入分析維繫這種網絡的機器控制力量。想掙脫貪婪市場計畫的魔掌,確實愈來愈困難。店家只要願意付費,成為行為未來市場中的一員,那些計畫就能伸出觸手,溫柔地將《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手遊玩家,趕到特定餐廳、酒吧、速食連鎖店或商店消費。
在更貪婪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利用臉書(Facebook)上過剩的個人資訊,形塑你的行為模式,例如誘使你在週五下午五點四十五分購買痘痘藥膏;在你週日晨跑結束,腦內啡在腦中極速流竄時,使你點下「同意下單」的按鍵,購入一雙新的慢跑鞋;甚至,他們還能影響你下週投票時的選擇。工業資本主義持續強化發展各種生產手段;而監控資本家與其他市場參與者,則一股腦地發展各種行為修正手法,讓機器控制的力量愈來愈穩固、強大。
監控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向,與最初的數位化美夢背道而馳,讓智慧居家成為古老的歷史。一直以來,大家都幻想這種相互連結的形態,其中必然帶有某種道德思維,因為「連結」本身就有利社會、兼容並蓄的特質,也讓知識的分配和運用更加民主。但監控資本主義澈底推翻這種幻想,數位連結現在已是他人用來滿足商業利益的手段。其實,監控資本主義具有寄生與自我指涉的特質。在馬克思(Karl Marx)的舊有想像中,資本主義就像一隻以勞工為食的吸血鬼。監控資本主義不僅展現了這種想像,還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監控資本主義吞噬的並非勞工,而是各式各樣的人類經驗。
一世紀以前,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發明經營資本主義,使其架構更完善、穩健;如今,谷歌循著類似足跡開創出監控資本主義,不斷將其推向高峰。無論是在概念上還是實踐上,谷歌都是監控資本主義的先驅。他們擁有鉅額資金,能不斷進行研究與發展,也是實驗與應用領域的拓荒者。但在監控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上,谷歌已經不是孤單一人。監控資本主義迅速蔓延至臉書,現在也正式進入微軟(Microsoft)。證據顯示亞馬遜(Amazon)早已改變方針,以監控資本主義為發展目標。而對蘋果(Apple)來說,監控資本主義不斷帶來挑戰,它不僅是外部威脅,也是內部衝突與爭執的起因。
身為監控資本主義的先驅,谷歌在那未開化的網路空間中,推動前所未見的市場營運操作,完全不受法律或競爭對手的阻撓,如同侵略性強大的物種,進入一個完全沒有天然掠食者的生態系那樣。谷歌的主管高速推動其業務的系統連貫性,公家單位與個人用戶怎麼追也趕不上。谷歌也從歷史事件中獲益。九一一恐攻後,被激怒的國家安全機器開始採取行動。他們開始培養、模仿、庇護並挪用監控資本主義的新興能力,因為此能力能帶來全然的知識,更能保證知識正確無誤。
監控資本家很快就發現自己能為所欲為,而他們也真的這麼做了。他們打著提倡與解放的口號,大肆利用當代社會的焦慮感,同時在檯面下採取真正的行動。在他們的花言巧語形容下,群眾彷彿能從網路獲得力量,而這些資本家的反應速度極為敏銳,更有信心能創造龐大的收益流。此外,他們準備要占領攻陷的那片領地,又是一片未開發、毫無防備的空間。上述因素就像一張隱形斗篷般,隱匿他們的真實操作。資本家主導的自動化流程,本身就複雜到令人難以理解,民眾都被搞得一頭霧水,而他們還不斷宣稱這是必然發展,種種因素都讓監控資本家得以不受侵擾。
起初,大型網路公司競爭激烈,紛紛將行為未來市場的重心擺在網路行銷上。但在現今,監控資本主義不只侷限於這波濤洶湧的競爭場域裡。幾乎所有以網路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全都將監控資本主義的機制和經濟指令視為營運的預設模型。最後,這些競爭壓力,迫使監控資本主義滲入網路外的離線世界。那套從網頁瀏覽、按讚和點擊紀錄汲取數據的基礎機制,也從你在公園中慢跑、邊吃早餐邊跟朋友聊天,或是尋找車位時,汲取養分和資訊,持續成長擴張。
現在,預測產品在行為未來市場上交易、流通,而此市場的範圍已從網路行銷廣告拓展至其他領域,例如保險、零售、金融以及不斷擴張的商品與服務企業。這些公司都想從這個有利可圖的新興市場中海撈一筆。無論是「智慧」居家配備,還是保險公司所謂的「行為承保」(behavioral underwriting),或是數以千計的其他交易,現在大家都在掏錢購買自己的主導權。
監控資本主義的商品或服務並非價值交換的實物。業者與用戶之間,也未建立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正向互惠關係。業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反而像「鉤子」那樣,誘使用戶掉入他們的單方面抽取運作中:剝奪用戶的個人經驗,將這些經驗包裝處理後,拿去滿足他者的需求。我們並非監控資本主義的「顧客」。
雖然有句話說:「如果都不用付錢的話,那你本身就是商品。」但這個說法同樣不正確。對監控資本主義而言,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是相當重要的「剩餘」來源:在以高科技建構而成、無可遁逃的原料萃取過程中,我們是被榨取的對象。監控資本主義的顧客,其實是那些在市場上交易未來行為的企業。
這種邏輯讓日常生活成了每日重複續約的二十一世紀浮士德契約。之所以說是「浮士德」契約,是因為就算我們知道自己必須跟魔鬼交換的事物,終有一日會反過來破壞原有的生活,我們仍然無法從這種狀態中抽離。網路已經成為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而網路中充斥著數也數不盡的商業活動,這些商業活動如今都依循著監控資本主義的規範。那些商業監控計畫,就是看準人類的依賴心理。
我們一方面希望能借助這些監控計畫來改善生活,同時又對其明目張膽的侵略姿態感到抗拒。這種衝突思維使人麻木,讓我們逐漸習慣這種被監控、分析、挖掘以及調整的現況。我們不再反抗,以犬儒主義思維來合理化這種現象,並提出近似於防衛機制的藉口,例如:「我又沒什麼好隱藏的。」或是找其他辦法把頭埋在沙堆裡,以無知來應付沮喪和無助的心情。透過這種方式,監控資本主義提出完全不合法的選擇,迫使根本沒有義務做決定的二十一世紀人類表態。隨著現況正常化,民眾也只能戴著鐐銬,一邊高聲歌唱。
監控資本家累積極為龐大的知識,知識也帶來無比強大的力量,監控資本主義就是在這種不對等的狀態下運行。監控資本家知道關於我們的一切,但他們的運作模式經過精心設計,使我們一無所知。他們從我們身上累積大量的全新知識,但這些知識並不是為我們而收集。他們之所以想預測我們的未來,完全不是為了我們著想,而是想增加他者利益。監控資本主義與行為未來市場若得以繼續發展,新興的行為修正手段就會取代傳統生產方式,成為二十一世紀資本家的財富與力量來源。
關於監控資本主義的現況和後果,及其對個體生活、整體社會、民主制度,還有新興的資訊文明會帶來何種影響,都會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深入探討。書中提到的證據和推論,都顯示監控資本主義這種異常的力量,是由新形態的經濟指令所驅動。這些經濟指令將社會規範視為無物,抹去基本人權的價值。然而基本權利與個體自主權緊密相關,更是建立、維繫民主社會的核心要素。
工業資本主義蓬勃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損害,地球的生態也面臨威脅。而由監控資本主義與新興機器控制力量所建構的資訊文明,則會損及我們身為人類的本質,更有可能使人性蕩然無存。工業化發展使氣候混亂異常,人類感到沮喪、懊悔甚至是恐懼。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監控資本主義若成為資訊資本主義的主導形態,會對整個世界帶來哪些新的傷害?下個世代的年輕人心中又會懷抱怎麼樣的悔恨?
愈來愈多部門、公司、新創企業、應用程式開發商和投資者,都追著光鮮亮麗的資訊資本主義跑,因此當你讀到這段文字時,這種新形態的資本主義也已再度擴張。大規模擁抱監控資本主義的現象,及其催生的反抗推力,這兩者之間的拉鋸戰至關重要。在嶄新的權力邊疆,人類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就由這一戰而定。
史無前例
監控資本主義之所以能以勢如破竹之姿迅速發展,最關鍵的原因是:這是史無前例的新現象。史無前例的新事物出現時,民眾必然無法看清其全貌。碰到前所未見的新發明時,我們都習慣用熟悉的分類法來詮釋或解讀新事物,因而忽略這些事物前所未見的特點。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民眾初次接觸汽車這種新發明時,自動將其解釋為是一種「無馬馬車」。另一個悲傷的案例,則是原住民與首批西班牙征服者初次接觸時的場景。
在前哥倫布時期,加勒比島嶼上的泰諾(Taíno)族人,首次碰上滿身大汗、蓄鬍的西班牙士兵,看見身穿錦緞與盔甲的他們橫越沙地時,怎麼可能在當下立刻警覺到大難將臨?這群原住民無法預見族人的毀滅,還將這群前所未見的士兵視為神祇,以繁瑣複雜的迎賓儀式來接待他們。這些案例清楚顯示前所未有的事物會干擾我們的理解。腦中現有的濾鏡,會放大我們原本就熟悉的特點,讓前所未見的事物成為過往事物的延伸,讓人忽略其獨有的特質。這麼一來,異常的事物也會正常化,想與前所未見的新發明相抗衡就更困難了。
多年前,在某個狂風暴雨的夜裡,我家不幸遭到雷擊。在那次經驗中,我發現前所未見的事物具有抗拒「被理解」的推力,也因此學到寶貴的一課。屋子被雷擊中後,烏黑的濃煙迅速從樓下竄上樓梯間,並往客廳蔓延。我們準備逃出屋外,同時撥電話呼叫消防隊。那時我相信自己來得及在幾分鐘內做些有用的事,隨後再衝到外頭找家人。首先,我衝上樓把所有臥室的門關上,以免濃煙將房間燻得漆黑。接著我跑下樓回到客廳,盡可能把所有家人的照片蒐集起來,搬到外頭有遮雨棚的陽臺安放。濃煙已快將我淹沒,這時消防員正好抵達,他猛力抓住我的肩膀,將我拉出門外。我們站在強勁的暴雨中,完全沒料想到房子竟突然在烈火中爆炸。
我從這場大火學到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課,是前所未見的事物具有無法辨識的本質。樓下開始竄出濃煙時,我頂多只能想像牆壁被煙燻黑,完全沒想到房子會燒個精光。我透過由過往經驗形成的濾鏡來解讀這場災難,以為這只是一個令人難過,但最終還是在掌控範圍內的小插曲。在我的想像中,一切還是能回到原點。由於無法認清前所未見的緊急狀況,我才會奮力把臥室的門關上,努力把照片搬到自以為安全的陽臺上。但房門注定燒成灰燼,陽臺也逃不過被火吞噬的命運。因為未曾經歷過火災,我無法在當下認清意外的嚴重性。
早在二○○六年,我就開始研究監控資本主義,但當時我還未替這個新興的現象命名。我採訪許多英美科技公司的創辦人和員工。在那幾年間,我以為自己記錄的這些令人感到不安、出乎意料的手段,只是主要幹道旁的岔路,有可能是管理疏忽或判斷失誤所致,或者是理解背景脈絡的手段。
我得來的實地資料全被那晚的大火吞噬。到了二○一一年初,我再度對此市場操作進行研究時才明白,原來腦中的舊有經驗濾鏡,根本無法解釋正在成形的新形態資本主義,也找不到任何藉口為其開脫。雖然早年研究的細節已經化為灰燼,但事態的全貌卻更清晰可辨:資訊資本主義的發展出現關鍵大轉向,建構出新的資本累積邏輯,並發展出獨有的運作機制、經濟指令與市場。我發現這種新形態的資本主義,已掙脫歷來資本主義的規範與操作。經過一路以來的發展與演變,前所未見、令人不敢置信的新式資本主義儼然誕生。
話說回來,拿房屋失火跟經濟史上前所未見的新事物相比,顯然不是那麼恰當。雖然我先前未曾經歷過房屋失火,但失火對人類來說並非新鮮事。相較之下,監控資本主義卻是歷史上的新角色,不僅前所未有,而且自成一格。監控資本主義沒有同伴,與其他事物也截然不同,它就像個擁有獨特時空物理的新星球。在這個星球上,一天有六十七小時,天空呈現翠綠色,山脈的輪廓上下顛倒,而且水還是乾燥的。
儘管如此,在面對監控資本主義時,群眾還是會像我當初那樣,試圖將注定燒個精光的房門給關上。監控資本主義的特質前所未見,社會大眾無法適切地用現有概念來洞悉其本質,因此使監控資本主義得以躲過層層檢視。我們只能仰賴「獨占」或「隱私」等概念,來檢視監控資本家的行動。雖然這兩大議題也很重要,而監控資本家的行徑亦確實符合獨占的標準,更對隱私構成威脅,但這種新形態政權最前所未見、最與眾不同的特點,還是無法以現有議題範疇來明確探討或檢視。
監控資本主義會繼續走在現階段發展軌跡上,成為當代最主流的資本累積手段嗎?還是我們遲早會發現,原來監控資本主義不過是隻長了牙的鳥:雖然令人畏懼,但卻是漫長資本主義歷史的死路。如果監控資本主義注定失敗,那是什麼因素使其無法繼續發展?一劑有效的抵抗疫苗,必須涵蓋哪些要素?
製作每一劑疫苗之前,都得對欲消滅的疾病有全面的了解。這本書會帶大家深入探索,看看監控資本主義有哪些奇特、前所未有,甚至是令人無法想像的特點。我堅信在有效挑戰監控資本主義之前,必須對其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我們必須時時刻刻觀察其動態,並加以分析、賦予其新的名稱。書中所有的論述,都是基於以上信念所寫成。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共同檢視是在哪些特定條件下,監控資本主義得以扎根並蓬勃發展。另外,我們也會探討促使這種市場形態運作、擴張的「運動定律」,像是基本機制、經濟指令、供給經濟、權力建構以及社會秩序原則。讓我們將門關上,並確定我們關上的是對的門。
相關書摘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數位未來應該存有人性,讓「到此為止」的怒吼成為我們的聲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卷:基礎與演進;下卷:機器控制力量)》,時報出版
作者: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
譯者:溫澤元、林怡婷、陳思穎
TAAZE讀冊生活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如果有什麼東西免費,那真正的商品其實是你」這句話已經過時了,
你才不是商品,你是被捨棄的屍塊,
真正的「商品」源於從你人生奪取的剩餘。
「這本書反對的不是科技,是不受監管、吃人不吐骨頭的資本主義。本書堪稱這個世代的《資本論》。」——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知名作家)
「翻開本書第一頁,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大聲呼告:為了在數位化時代自我防衛,大家都得讀一讀這本書。」——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天翻地覆》〔This Changes Everything〕、《NO LOGO》作者)
繼《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又一結合政治、經濟、社會巨型經典!
前所未有的權力結構已然成形、人性正在被數位化
在「監控資本主義」下的科技寡頭,愈來愈能準確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
哈佛大學商學院網路心理學教授肖莎娜.祖博夫奠定大師地位之作
祖博夫擁有跨學科領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使她能夠透過社會、政治、商業和科技等不同面向掌握我們時代所正在發生的變化。在這部巨作經典中,對於當前蔓延的全球現象,祖博夫精闢、細緻地提出了「監控資本主義」這個令人為之一亮的原創概念與研究:人類在數位化時代面對的監控大挑戰,正處於一個急迫的關鍵時刻,夾身於高科技產業公司與政府的巨大力量,並受制於監控資本主義的隱藏型經濟邏輯,透過機器學習取得的知識,嘗試塑造並控制人類的生活。
她抽絲剝繭地檢視「監控資本主義」這種前所未見的力量形態,剖析大型企業預測與控制人類行為的企圖。這也表示巨大的危險已經降臨:工業資本主義才剛在二十世紀毀了自然世界;到了二十一世紀,跨國性的行為改變技術與設施正在威脅人性。
監控資本主義:意指經濟史上的新階段,私營企業與政府為了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追蹤我們的一舉一動。在監控資本主義的籠罩下,人類不是顧客,甚至不是產品——而是原料。
這些早已處於進行式的發展,將改寫人類經濟運作的基本原理,財富不再來自商品服務的交換、不來自勞工被剝削的生產勞動剩餘價值;在監控資本主義世代中,價值來自於隨著理解人類所有行為,讓企業得以建立模型,預測並引導人類的行為而獲利。這種方式是否會威脅到個人自治與民主權利,並造成新的社會不平等模式?數位化時代是否可以承諾個人賦權和民主化?
在祖博夫生動的描繪下,人類看到監控資本主義從矽谷成長,逐漸進入各個經濟領域。大量財富與權力都集中在讓人不安的「行為未來市場」。許多專家預測人類的行為,把數據拿來買賣,再透過新的行為控制技術,生產各種商品與服務。
過去人類的威脅來自於極權主義的老大哥國家,但現在轉移到無孔不入的數位設施:「大他者」操作著監控資本的龐大利益。現在,人類看到前所未有的權力大熔爐,網路知識完全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且完全避過民主的監督。祖博夫在這本書裡全面分析,揭開二十一世紀社會的威脅:全面連結、高控管的「蜂巢系統」,它承諾、保證絕對可以帶來最大利益――只要犧牲民主、自由與人類的未來。
如果人類忽視不管,監控資本主義就會繼續遊走法律邊緣、挑戰社會,進而掌控社會秩序,形塑人類的數位未來生活。往後面對的挑戰,是在數位化更加普及之後,國際企業將有能力預測並控制人類的行為,這種前所未有的權力形式稱為「監控資本主義」。科技公司在網路上蒐集人類的資料,賣給出價最高的買家,管他是政府抑或零售商;他們的利潤不僅來自預測人類的行為,更來自調整人類的行為。資本主義與數位科技的結合,將如何形塑人類的價值觀,定義我們的未來?
祖博夫指出,人類正身處交叉口。但我們仍有力量決定自己想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此刻的抉擇也將決定往後數十年的生活。人類可以選擇縱容科技令少數人致富、令多數人貧窮,也可以選擇掌握科技,善加分配科技帶來的好處。
本書論述縝密,探討這份不受民主監督、前所未有的權力引發了什麼威脅,剖析新型資本主義對社會、政治、商業與科技的影響,直指這場鬥爭將決定資本主義的走向,以及資訊文明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本書說明人類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和社群,確保自己是數位科技的主人,而非奴隸。《監控資本主義時代》:讓我們將門關上,並確定我們關上的是對的門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zWP8Js
--------------------
過去人類的威脅來自於極權主義的老大哥國家,但現在轉移到無孔不入的數位設施:「大他者」操作著監控資本的龐大利益。現在,人類看到前所未有的權力大熔爐,網路知識完全只集中在少數人手上,且完全避過民主的監督。如果人類忽視不管,監控資本主義就會繼續遊走法律邊緣、挑戰社會,進而掌控社會秩序,形塑人類的數位未來生活。資本主義與數位科技的結合,將如何形塑人類的價值觀,定義我們的未來?
何謂監控資本主義?
監控資本主義單方面宣稱,人類經驗是能轉化為行為數據的免費原物料。雖然部分資料用來改善產品或服務品質,但其他數據則被業主據為己有,並將其稱為「行為剩餘」(behavioral surplus)。
他們將這些資料投入下階段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所謂的「機器智慧」(machine intelligence),將資料製造成「預測產品」,對你當下、下一秒以及未來的行為進行預測。最後,這些預測產品會放在全新的市場上交易,而這種專門流通行為預測產品的市場,就是我所謂的「行為未來市場」(behavioral futures markets)。許多企業都迫不及待想在人類未來行為上下注,使提供此類商品交易的監控資本家得以迅速致富。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談到此新興市場的競爭之激烈,讓監控資本家持續開發更具預測力的行為剩餘來源,例如我們的聲音、個性以及情緒。最後,監控資本家發現如欲取得預測能力最強的行為數據,就必須介入現況,刺激、哄騙、調整並聚集民眾的行為,藉此導出有利可圖的結果。
機器智慧不僅預測更將調整我們的行為
市場競爭壓力讓業者改變策略,他們提供的自動化機器裝置,不僅能預測我們的行為,更能大幅調整我們的行為。業者將重心從知識轉移到力量上,發現只讓群眾個人資訊自動流入還不夠,他們的新目標是讓群眾自動化。在監控資本演進過程的這個階段,生產方式必須配合日漸複雜的全面「行為修正手段」(means of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基於這個目標,監控資本主義催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力量,我將其稱為「機器控制主義」(instrumentarianism)。
機器控制力量不僅了解人類的行為模式,更能加以修正,使人做出滿足他者需求的行為。這種力量不需要借助武器或軍隊的武力,只要透過由「智慧」網路裝置、物件與空間連結而成,愈來愈普及的運算結構,就能利用這種結構產生的自動化媒介來達成目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探討這種操作模式的擴張,並深入分析維繫這種網絡的機器控制力量。想掙脫貪婪市場計畫的魔掌,確實愈來愈困難。店家只要願意付費,成為行為未來市場中的一員,那些計畫就能伸出觸手,溫柔地將《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手遊玩家,趕到特定餐廳、酒吧、速食連鎖店或商店消費。
在更貪婪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利用臉書(Facebook)上過剩的個人資訊,形塑你的行為模式,例如誘使你在週五下午5點45分購買痘痘藥膏;在你週日晨跑結束,腦內啡在腦中極速流竄時,使你點下「同意下單」的按鍵,購入一雙新的慢跑鞋;甚至,他們還能影響你下週投票時的選擇。工業資本主義持續強化發展各種生產手段;而監控資本家與其他市場參與者,則一股腦地發展各種行為修正手法,讓機器控制的力量愈來愈穩固、強大。
數位連結已成為企業滿足商業利益的手段
監控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向,與最初的數位化美夢背道而馳,讓智慧居家成為古老的歷史。一直以來,大家都幻想這種相互連結的形態,其中必然帶有某種道德思維,因為「連結」本身就有利社會、兼容並蓄的特質,也讓知識的分配和運用更加民主。
但監控資本主義澈底推翻這種幻想,數位連結現在已是他人用來滿足商業利益的手段。其實,監控資本主義具有寄生與自我指涉的特質。在馬克思(Karl Marx)的舊有想像中,資本主義就像一隻以勞工為食的吸血鬼。監控資本主義不僅展現了這種想像,還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監控資本主義吞噬的並非勞工,而是各式各樣的人類經驗。
一世紀以前,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發明經營資本主義,使其架構更完善、穩健;如今,谷歌循著類似足跡開創出監控資本主義,不斷將其推向高峰。無論是在概念上還是實踐上,谷歌都是監控資本主義的先驅。他們擁有鉅額資金,能不斷進行研究與發展,也是實驗與應用領域的拓荒者。但在監控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上,谷歌已經不是孤單一人。監控資本主義迅速蔓延至臉書,現在也正式進入微軟(Microsoft)。證據顯示亞馬遜(Amazon)早已改變方針,以監控資本主義為發展目標。而對蘋果(Apple)來說,監控資本主義不斷帶來挑戰,它不僅是外部威脅,也是內部衝突與爭執的起因。
身為監控資本主義的先驅,谷歌在那未開化的網路空間中,推動前所未見的市場營運操作,完全不受法律或競爭對手的阻撓,如同侵略性強大的物種,進入一個完全沒有天然掠食者的生態系那樣。谷歌的主管高速推動其業務的系統連貫性,公家單位與個人用戶怎麼追也趕不上。谷歌也從歷史事件中獲益。911恐攻後,被激怒的國家安全機器開始採取行動。他們開始培養、模仿、庇護並挪用監控資本主義的新興能力,因為此能力能帶來全然的知識,更能保證知識正確無誤。
監控資本家很快就發現自己能為所欲為,而他們也真的這麼做了。他們打著提倡與解放的口號,大肆利用當代社會的焦慮感,同時在檯面下採取真正的行動。在他們的花言巧語形容下,群眾彷彿能從網路獲得力量,而這些資本家的反應速度極為敏銳,更有信心能創造龐大的收益流。此外,他們準備要占領攻陷的那片領地,又是一片未開發、毫無防備的空間。
上述因素就像一張隱形斗篷般,隱匿他們的真實操作。資本家主導的自動化流程,本身就複雜到令人難以理解,民眾都被搞得一頭霧水,而他們還不斷宣稱這是必然發展,種種因素都讓監控資本家得以不受侵擾。
監控資本主義已滲入網路外的離線世界
起初,大型網路公司競爭激烈,紛紛將行為未來市場的重心擺在網路行銷上。但在現今,監控資本主義不只侷限於這波濤洶湧的競爭場域裡。幾乎所有以網路為基礎的商業模式,全都將監控資本主義的機制和經濟指令視為營運的預設模型。最後,這些競爭壓力,迫使監控資本主義滲入網路外的離線世界。
那套從網頁瀏覽、按讚和點擊紀錄汲取數據的基礎機制,也從你在公園中慢跑、邊吃早餐邊跟朋友聊天,或是尋找車位時,汲取養分和資訊,持續成長擴張。現在,預測產品在行為未來市場上交易、流通,而此市場的範圍已從網路行銷廣告拓展至其他領域,例如保險、零售、金融以及不斷擴張的商品與服務企業。
這些公司都想從這個有利可圖的新興市場中海撈一筆。無論是「智慧」居家配備,還是保險公司所謂的「行為承保」(behavioral underwriting),或是數以千計的其他交易,現在大家都在掏錢購買自己的主導權。
監控資本主義的商品或服務並非價值交換的實物。業者與用戶之間,也未建立起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正向互惠關係。業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反而像「鉤子」那樣,誘使用戶掉入他們的單方面抽取運作中:剝奪用戶的個人經驗,將這些經驗包裝處理後,拿去滿足他者的需求。我們並非監控資本主義的「顧客」。
雖然有句話說:「如果都不用付錢的話,那你本身就是商品。」但這個說法同樣不正確。對監控資本主義而言,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是相當重要的「剩餘」來源:在以高科技建構而成、無可遁逃的原料萃取過程中,我們是被榨取的對象。監控資本主義的顧客,其實是那些在市場上交易未來行為的企業。
21世紀的浮士德契約
這種邏輯讓日常生活成了每日重複續約的21世紀浮士德契約。之所以說是「浮士德」契約,是因為就算我們知道自己必須跟魔鬼交換的事物,終有一日會反過來破壞原有的生活,我們仍然無法從這種狀態中抽離。
網路已經成為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而網路中充斥著數也數不盡的商業活動,這些商業活動如今都依循著監控資本主義的規範。那些商業監控計畫,就是看準人類的依賴心理。我們一方面希望能借助這些監控計畫來改善生活,同時又對其明目張膽的侵略姿態感到抗拒。這種衝突思維使人麻木,讓我們逐漸習慣這種被監控、分析、挖掘以及調整的現況。
我們不再反抗,以犬儒主義思維來合理化這種現象,並提出近似於防衛機制的藉口,例如:「我又沒什麼好隱藏的。」或是找其他辦法把頭埋在沙堆裡,以無知來應付沮喪和無助的心情。透過這種方式,監控資本主義提出完全不合法的選擇,迫使根本沒有義務做決定的21世紀人類表態。隨著現況正常化,民眾也只能戴著鐐銬,一邊高聲歌唱。
監控資本家累積極為龐大的知識,知識也帶來無比強大的力量,監控資本主義就是在這種不對等的狀態下運行。監控資本家知道關於我們的一切,但他們的運作模式經過精心設計,使我們一無所知。他們從我們身上累積大量的全新知識,但這些知識並不是為我們而收集。他們之所以想預測我們的未來,完全不是為了我們著想,而是想增加他者利益。監控資本主義與行為未來市場若得以繼續發展,新興的行為修正手段就會取代傳統生產方式,成為二十一世紀資本家的財富與力量來源。
監控資本主義傷害的是身為人類的本質
關於監控資本主義的現況和後果,及其對個體生活、整體社會、民主制度,還有新興的資訊文明會帶來何種影響,都會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深入探討。書中提到的證據和推論,都顯示監控資本主義這種異常的力量,是由新形態的經濟指令所驅動。這些經濟指令將社會規範視為無物,抹去基本人權的價值。然而基本權利與個體自主權緊密相關,更是建立、維繫民主社會的核心要素。
工業資本主義蓬勃發展後,自然環境受到損害,地球的生態也面臨威脅。而由監控資本主義與新興機器控制力量所建構的資訊文明,則會損及我們身為人類的本質,更有可能使人性蕩然無存。工業化發展使氣候混亂異常,人類感到沮喪、懊悔甚至是恐懼。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監控資本主義若成為資訊資本主義的主導形態,會對整個世界帶來哪些新的傷害?下個世代的年輕人心中又會懷抱怎麼樣的悔恨?愈來愈多部門、公司、新創企業、應用程式開發商和投資者,都追著光鮮亮麗的資訊資本主義跑,因此當你讀到這段文字時,這種新形態的資本主義也已再度擴張。大規模擁抱監控資本主義的現象,及其催生的反抗推力,這兩者之間的拉鋸戰至關重要。在嶄新的權力邊疆,人類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就由這一戰而定。
資本主義+數位科技 你也跟老大哥簽下了21世紀浮士德契約?|牛年ESG書展 - CSR@天下 https://bit.ly/3qrP0x7
--------------
LeeMeng -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下的資料科學、AI 與你我的數位未來 https://bit.ly/35TX0O8
監控資本主義在 21 世紀主導資料科學以及 AI 的發展方向,並持續往大多數人不樂見的方向邁進。只有在大眾能夠認知到並理解其商業邏輯,我們才能透過集體意識去改善每個人的數位未來。
─ 1 分鐘懶人包
這是本文最想傳達的訊息。因為資訊量龐大,如果你現在還無法消化也沒有關係。閱讀完本文,你將能夠了解在背後驅使數位世界光速運轉的商業邏輯,並用一個可說是駭人卻又無比清晰的視角理解自己正身處在一個怎麼樣的數位時代。
引言
2018 年 5 月,我在揭開資料科學的神秘面紗中粗略地說明過為何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促使近年大數據、資料科學以及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注意力經濟將人類的注意力視為資訊過載時代下最寶貴的資源,而谷歌(Google)與臉書(Facebook)在一般使用者不知情或是沒有明確允許的情況下貪婪地蒐集、累積、分析進而預測其廣告點擊行為。他們想盡辦法使你我對其服務上癮,以將我們有限的注意力榨取成龐大的商業利益。
長年下來,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免費」的代價並看到此經濟邏輯的可怕之處,不少專家則開始將此經濟邏輯與商業模式稱之為監控資本主義(Surveillance Capitalism)。LeeMeng -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下的資料科學、AI 與你我的數位未來 https://bit.ly/35TX0O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