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谥号忠節原由,原文為:
禮部為移諮事,祠祭司案呈,內閣抄出,追谥前明故藩朱成功谥号,朱筆圈出忠節,欽此,欽遵,到部。 相應抄錄谥号,清漢各字樣知照,該督遵照辦理可也! 須至諮者。
計開:忠節,危身奉上曰忠,艱危莫奪曰節。
无标题文档 https://bit.ly/3ttbIFn

4nr400020po50528s1454nr5000002op13p60245

武、靈、文、景這些諡號,你都知道是以什麼為評判的嗎?
武、靈、文、景這些諡號,你都知道是以什麼為評判的嗎?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rXWEPJ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難已甚曰哀;處死非義曰哀
安:好和不爭曰安;兆民寧賴曰安;寬容平和曰安;寬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賢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寧民曰安;務德不爭曰安;莊敬盡禮曰安;敬而有禮曰安;貌肅辭定曰安;止於義理曰安;恭德不勞曰安;靜正不遷曰安;懿恭中禮曰安;凝重合禮曰安;
比:擇善而從曰比;事君有黨曰比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剋終曰成;制義克服曰成;禮樂明具曰成;持盈守滿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達強立曰成;經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聖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禮曰成;仁化純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備禮樂曰成;德見於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內德純備曰成;坤寧化洽曰成
誠:純德合天曰誠;從容中道曰誠;推心御物曰誠;秉德純一曰誠;明信率下曰誠;肫篤無欺曰誠;實心施惠曰誠
沖:幼少在位曰沖;幼少短折曰沖
崇:能修其官曰崇
純:中正精粹曰純;見素抱樸曰純;安危一心曰純;志慮忠實曰純;至誠無息曰純;內心和一曰純;治理精粹曰純
慈:視民如子曰慈;愛育必周曰慈;撫柔平恕曰慈
刺:不思忘愛曰刺;復狠遂過曰刺;暴戾無親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樂曰刺
聰:聲入心通曰聰;邇言必察曰聰
達:質直好義曰達;疏通中理曰達
大:則天法堯曰大
戴: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愆曰戴
盪:好內遠禮曰盪;狂而無據曰盪
悼:肆行勞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懼從處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以德化民曰道
德:綏柔士民曰德;諫爭不威曰德;謀慮不威曰德;貴而好禮曰德;忠和純備曰德;綏懷來人曰德;強直溫柔曰德;勤恤民隱曰德;忠誠上實曰德;輔世長民曰德;寬眾憂役曰德;剛塞簡廉曰德;惠和純淑曰德;富貴好禮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來遠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養民曰德;尊賢親親曰德;仁而有化曰德;憂在進賢曰德;寬栗擾毅曰德;直溫強義曰德;諫諍不違曰德;周旋中禮曰德;澤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述善不克曰丁;述義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鼎:追改前過曰鼎
定:大慮靜民曰定;安民大慮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純行不二曰定;追補前過曰定;仁能一眾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踐行不爽曰定;審於事情曰定;德操純固曰定;以勞定國曰定;克綏邦家曰定;靜正無為曰定;大應慈仁曰定;義安中外曰定;鎮靜守度曰定
度:心能制義曰度;進退可軌曰度;守法緯民曰度;從容有常曰度;禮儀咨善曰度;寬裕有容曰度;創製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守禮執義曰端;聖修式化曰端;嚴恭蒞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貞靜曰端;守禮自重曰端
敦:善行不怠曰敦;溫仁忠厚曰敦;能記國善曰敦;溫仁厚下曰敦;篤親睦族曰敦;樹德純固曰敦
干:犯國之紀曰干
剛:追補前過曰剛;強毅果敢曰剛;致果殺敵曰剛;強而能斷曰剛;自強不息曰剛;政刑明斷曰剛;威強不屈曰剛;強義果敢曰剛
高: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
革:獻敏成行曰革
公:立志及眾曰公
恭:尊賢貴義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執事堅固曰恭;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尊長讓善曰恭;淵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過能改曰恭;賢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於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於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責難於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隱曰恭;莊以蒞下曰恭;謙和不懈曰恭;遜順事上曰恭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紹前業曰光;居上能謙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廣:美化及遠曰廣;所聞能行曰廣
果:好力致勇曰果;好學近智曰果;臨事善斷曰果
暠:綜善典法曰暠
和:不剛不柔曰和;推賢讓能曰和;柔遠能邇曰和;號令悅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懷柔胥洽曰和;溫厚無苛曰和
厚:思慮不爽曰厚;強毅敦樸曰厚;敦仁愛眾曰厚
胡:彌年壽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懼曰胡;
懷:執義揚善曰懷;慈仁短折曰懷;慈仁知節曰懷;失位而死曰懷;慈仁哲行曰懷;民思其惠曰懷
桓: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
荒:凶年無谷曰荒;外內從亂曰荒;好樂怠政曰荒;昏亂紀度曰荒;從樂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元德充美曰徽
惠: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柔質愛課曰惠;柔質受諫曰惠;施勤無私曰惠;慈仁好與曰惠;愛民好學曰惠;寬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遠識曰惠;能綏四方曰惠;子愛睏窮曰惠;儉以厚下曰惠;淑質受諫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寬裕不苛曰惠;遺愛在民曰惠;分人以財曰惠;利而不費曰惠;撫字心殷曰惠;興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懷曰惠;澤及萬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廣被曰惠
惑:滿志多窮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淫溺喪志曰惑;婦言是用曰惑;夸志多窮曰惑
基:德性溫恭曰基
堅:彰義掩過曰堅;磨而不磷曰堅
儉:菲薄廢禮曰儉;節以制度曰儉;舉事有經曰儉
簡:一德不懈曰簡;平易不訾曰簡;治典不殺曰簡;正直無邪曰簡;易從有功曰簡;平易無疵曰簡;至德臨下曰簡;仕不躁進曰簡;能行直道曰簡;執要能固曰簡
節:好廉自克曰節;不侈情慾曰節;巧而好度曰節;能固所守曰節;謹行節度曰節;躬儉中禮曰節;直道不撓曰節;臨
義不奪曰節;艱危莫奪曰節
介:執一不遷曰介
景:由義而濟曰景;耆意大慮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繇義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義而齊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興夜寐曰敬;眾方克就曰敬;齊莊中正曰敬;廣直勤正曰敬;廉直勁正曰敬;難不忘君曰敬;受命不遷曰敬;畏天愛民曰敬;陳善閉邪曰敬;威儀悉備曰敬;戒尊師傅曰敬;戒懼無違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幾微曰敬;肅恭無怠曰敬;齊莊自持曰敬;應事無慢曰敬
靖:柔德安眾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柔德教眾曰靖;柔直考終曰靖;虛己鮮言曰靖;緝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鮮言曰靖;慎以處位曰靖;政刑不擾曰靖;綱紀肅布曰靖;厚德安貞曰靖;律身恭簡曰靖;以德安眾曰靖
開:信道輕仕曰開
凱:中心樂易曰凱
康: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豐年好樂曰康;安樂治民曰康;好樂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壽考且寧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務德不爭曰康;寬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禮曰康;保衛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動而無妄曰康;溫柔好善曰康;思善無逸曰康;溫良好學曰康;視履安和曰康
考:大慮行節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愛民在刑曰克;秉義行剛曰克;勝敵得俊曰克;勝己之私曰克;
寬:含光得眾曰寬;大德包蒙曰寬;御眾不近曰寬
匡: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國曰匡;輔弼王室曰匡;彌縫災害曰匡;正君之過曰匡
曠:審音知化曰曠
類:施勤無私曰類;勤政無私曰類;不忝前哲曰類
禮:奉義順則曰禮;恭儉莊敬曰禮;善自防間曰禮;躬儉中節曰禮;審節而和曰禮;著誠去偽曰禮;納民軌物曰禮;恭儉合度曰禮;內則克修曰禮
理:才理審諦曰理;政平刑肅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術曰理;才敏詳審曰理;治繁不擾曰理
厲: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親曰厲;愎狠無禮曰厲;扶邪違正曰厲;長舌階禍曰厲
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良:溫良好樂曰良;理順習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溫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謀猷歸美曰良;竭忠無隱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聖功廣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業成無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業有光曰烈;剛正曰烈;宏濟生民曰烈;莊以臨下曰烈
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神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遵上命曰靈;德之精明曰靈
懋: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賞曰
密:追補前過曰密;思慮詳審曰密
閔:慈仁不壽曰閔
敏:應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斷如神曰敏;明達不滯曰敏;聞義必徙曰敏;才猷不滯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艱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民悲傷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佐國逢難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明: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獨見先識曰明;能揚仄陋曰明;察色見情曰明;容義參美曰明;無幽不察曰明;聖能作則曰明;令聞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惡揚善曰明;視能致遠曰明;內治和理曰明;誠身自知曰明;守靜知常曰明;至誠先覺曰明;遠慮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繆: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
穆: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賢德信修曰穆;德政應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肅和曰穆;聖敬有儀曰穆;粹德深遠曰穆;肅容持敬曰穆;容儀肅敬曰穆
寧:裕以安民曰寧;淵衷湛一曰寧;端重自毖曰寧
彭: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治而無眚曰平;執事有制曰平;惠內無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綱治紀曰平;克定禍亂曰平;理而無責曰平;布德均政曰平;無常無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辟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齊:執心克莊曰齊;資輔共就曰齊;輕輶恭就曰齊;執正克莊曰齊
祁:治典不殺曰祁;經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遷:博物多愛曰遷;良史實錄曰遷
強:和而不流曰強;中立不倚曰強;守道不變曰強;死不遷情曰強;自勝其心曰強。梁光祿大夫江革諡「強」。
欽:威儀悉備曰欽;敬事節用曰欽;克慎成憲曰欽;肅敬而承上曰欽;夙夜祗畏曰欽;敬慎萬幾曰欽;神明儼翼曰欽;小心勵翼曰欽;寅恭供職曰欽
勤:溫年好樂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勞無怨曰勤;廣業不怠曰勤;勤行世業曰勤;好學力行曰勤;能修內職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勞中外曰勤
清:避遠不義曰清;潔己自愛曰清;潔己奉法曰清
頃: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慎曰頃;祗勤追懼曰頃;慈仁和敏曰頃;墮覆社稷曰頃;震動過懼曰頃;陰靖多謀曰頃
愨:行見中外曰愨;執德不惑曰愨;誠以致志曰愨;表里如一曰愨;誠心中孚曰愨;率真御下曰愨
確:執德不惑曰確;執德不回曰確
讓:推功尚善曰讓;德性寬柔曰讓
仁: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榮:寵祿光大曰榮;先義後利曰榮
容:寬裕溫柔曰容
柔:順德麗貞曰柔;至順法坤曰柔
睿:可以作聖曰睿;深思遠慮曰睿;聖知通微曰睿;慮周事表曰睿
傷:未家短折曰傷;短折不成曰傷
殤:短折不成曰殤;未家短折曰殤;童蒙短折曰殤
商:昭功寧民曰商;文學博識曰商
紹:疏遠繼位曰紹
深:秉心塞淵曰深
神: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
慎:敏以敬曰慎;沉靜寡言曰慎;思慮深遠曰慎;謹飭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周有慎靚王姬
聲:不生其國曰聲;不主其國曰聲
聖:揚善賦簡曰聖;敬賓厚禮曰聖;虛己從諫曰聖;敬祀亨禮曰聖;行道化民曰聖;窮理盡性曰聖;窮神知化曰聖;通達先知曰聖;大而化之曰聖;博施濟眾曰聖;極深研幾曰聖;能聽善謀曰聖;裁成天地曰聖;睿智天縱曰聖;百姓與能曰聖;備物成器曰聖;備道全美曰聖;神化難名曰聖
勝:容儀恭美曰勝
世:承命不遷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貽庥奕葉曰世
淑:言行不回曰淑;慮善從宜曰淑;溫仁咸仰曰淑;善行著聞曰淑
舒:舉事而遲曰舒;言行軌物曰舒
庶:心能制義曰庶
順:慈和遍服曰順;慈仁和民曰順;柔質慈惠曰順;和比於理曰順;德合帝則曰順;受天百祿曰順;柔德承天曰順;德性寬柔曰順;淑慎其身曰順;德容如玉曰順;克將君美曰順;好惡公正曰順;德協自然曰順
舜:仁聖盛明曰舜
思: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謀慮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願曰思;深慮道遠曰思;念終如始曰思;闢土兼國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肅: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威德克就曰肅;正己攝下曰肅;能執婦道曰肅;好德不怠曰肅;貌敬行祗曰肅;剛德克服曰肅;身正人服曰肅;法度修明曰肅;嚴畏自飭曰肅;攝下有有禮曰肅;貌恭心敬曰肅
素:達禮蔽樂曰素
太:克啟行禩曰太
泰:循禮安舒曰泰;臨政無慢曰泰
通:物至能應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威:猛以剛果曰威;強毅信正曰威;服叛懷遠曰威;強毅執政曰威;賞勸刑怒曰威;以刑服遠曰威;蠻夷率服曰威;信賞必罰曰威;德威可畏曰威;聲靈震疊曰威;莊以臨下曰威;
溫:德性寬柔曰溫;和順可即曰溫;仁良好禮曰溫;樂育群生曰溫;寬仁惠下曰溫
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武: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窮曰武;威強睿德曰武;除偽寧真曰武;威強恢遠曰武;帥眾以順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剛強以順曰武;闢土斥境曰武;折衝禦侮曰武;除奸靖難曰武;拓地開封曰武;肅將天威曰武;安民和眾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殺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敵無避曰武;德威遐暢曰武;
息:謀慮不成曰息
熙:允僖庶績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稱赫奕曰熙
僖: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
僖;恭慎無過曰僖
熹:有功安人曰熹
賢:仁義合道曰賢;寵至益戒曰賢;行義合道曰賢;明德有成曰賢;內治隆備曰賢;內德有成曰賢
顯:行見中外曰顯;受祿於天曰顯;聖德昭臨曰顯;百辟惟刑曰顯;有光前烈曰顯;中外仰德曰顯;德美宣昭曰顯
憲:博聞多能曰憲;賞善罰惡曰憲;行善可記曰憲;在約純思曰憲;聖能法天曰憲;聖善周達曰憲;創製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聰明法天曰憲;表正萬邦曰憲;懿行可紀曰憲;儀範永昭曰憲
獻:博聞多能曰獻;惠而內德曰獻;智哲有聖曰獻;聰明睿智曰獻;文資有成曰獻;敏惠德元曰獻;聖哲有謀曰獻;賢德有成曰獻;智能翼君曰獻;學該古訓曰獻;智質有理曰獻;智質有操曰獻;智質有禮曰獻
襄: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
向:簡易多聞曰向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時肇享曰孝;大慮行節曰孝;慈惠愛民曰孝;慈愛忘勞曰孝;從命不違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義安仁曰孝;幾諫不倦曰孝;姻睦其黨曰孝;博於備養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愛義曰孝;能養能恭曰孝;幹蠱用譽曰孝;繼志成事曰孝;踐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親曰孝;富貴不驕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守命共時曰信;出言可復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禮不違曰信;寬仁孚眾曰信;政令劃一曰信
修:勤其世業曰修;好學近習曰修;克勤世業曰修
虛:涼德薄禮曰虛;華言無實曰虛
宣:聖善周聞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問周達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誠意見外曰宣;重光麗日曰宣;義問周達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達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聞式布曰宣
玄:含和無欲曰玄;應真主神曰玄
遜:謙和善讓曰遜
煬: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堯:翼善傳聖曰堯;大而難名曰堯
野:質勝其文曰野;敬而不中禮曰野
儀:善行足法曰儀
夷:克殺秉政曰夷;安心好靜曰夷;隱居求志曰夷;失禮基亂曰夷
義:制事合宜曰義;見利能終曰義;先君後己曰義;除去天地之害曰義;取而不貪曰義;理財正辭曰義;仁能制命曰義;能成其志曰義;道無不理曰義;推功尚善曰義;以禮節行曰義;行禮不疚曰義;見利能讓曰義;以公滅私曰義;正身肅下曰義;
逸:隱居放言曰逸
毅:致果殺敵曰毅;強而能斷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溫仁忠厚曰毅;能紀國善曰毅;英明有執曰毅;經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敵曰毅
翼:剛克為伐曰翼;思慮深遠曰翼;愛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贊宣德化曰翼
懿:溫柔賢善曰懿;溫和聖善曰懿;體和居中曰懿;愛人質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見中外曰懿;愛民質淵曰懿;德浸廣大曰懿;文德充實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爭曰懿;主極精純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賢善著美曰懿
隱:陷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隱括不成曰隱;不屍其位曰隱;違拂不成曰隱;懷情不盡曰隱;不明誤國曰隱;威德剛武曰隱;
英: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
嬰:恭儉好禮曰嬰
雍:居敬行簡曰雍
勇:勝敵壯志曰勇;率義死國曰勇;致命為仁曰勇;奮身為義曰勇;持義不撓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義共用曰勇;以義死用曰勇;臨事屢斷曰勇;臨難不懼曰勇;見義必為曰勇
幽:壅遏不通曰幽;動靜亂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隕位曰幽;早孤銷位曰幽;違禮亂常曰幽;暴民殘義曰幽;淫德滅國曰幽
友:睦於兄弟曰友
俞:愚智適時曰俞
禹:淵源通流曰禹;受禪成功曰禹
圉:威德剛武曰圉
裕:強學好問曰裕;建中垂統曰裕;寬仁得眾曰裕;性量寬平曰裕;仁惠克廣曰裕;寬和不迫曰裕;寬和自得曰裕
譽:狀古述今曰譽
淵:不幸短命曰淵;沉潛用晦曰淵;德信靜深曰淵;沉幾燭隱曰淵
元:能思辯眾曰元;行義說民曰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道德純一曰元;遵仁貴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肅恭懿曰元;體仁長民曰元;茂德丕績曰元;體乾啟祚曰元;萬邦以貞曰元;體仁內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思慮不爽曰原;植德開基曰原;慶流奕葉曰原
遠:疏遠繼位曰遠
願:思厚不爽曰願;弱無立志曰願;敗亂無度曰願;忘德敗禮曰願;柔無立志曰願
章:溫克令儀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遠耀曰章
昭: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聖聞周達曰昭;聲聞宣遠曰昭;威儀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聖問達道曰昭;聖德嗣服曰昭;德業升聞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禮不愆曰昭;高朗令終曰昭;遐隱不遺曰昭;德輝內蘊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知人曰哲;明知淵深曰哲;官人應實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識微慮終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貞: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大憲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內外用情曰貞;憂國忘死曰貞;內外無懷曰貞;忠道不擾曰貞;保節揚名曰貞;履正中饋曰貞;守教難犯曰貞;幽間專一曰貞;恆德從一曰貞;直道不撓曰貞;名實不爽曰貞;事君無猜曰貞;德性正固曰貞;率義好修曰貞;德信正周曰貞
真:肇敏行成曰真;不隱無藏曰真
: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莊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亂守正曰直;不隱其親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質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獄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撓曰直;率行無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質:名實不爽曰質;忠正無邪曰質;章義掩過曰質;言行相應曰質;恬淡無為曰質;直心靡他曰質;真純一德曰質;至治還淳曰質;宅心篤實曰質;淳茂無華曰質;靜正無華曰質;樸直無華曰質;強立守義曰質
智:官人應實曰智;尊明勝患曰智;默行言當曰智;推芒折廉曰智;臨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擇任而往曰智
中:王心克一曰中;剛柔不偏曰中;因時致治曰中
忠:危身奉上曰忠;慮國忘家曰忠;讓賢盡誠曰忠;危身利國曰忠;安居不念曰忠;臨患不反曰忠;盛衰純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盡節曰忠;推賢盡誠曰忠;中能應外曰忠;殺身報國曰忠;世篤勤勞曰忠;善則推君曰忠;死衛社稷曰忠;以德復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擇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慮外曰忠;廣方公正曰忠;肫誠翊贊曰忠
終:有始有卒曰終;克成令名曰終
紂:殘義損善曰紂
專:好功自是曰專;違命自用曰專
莊: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征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真心大度曰莊;好勇致力曰莊;威而不猛曰莊;嚴敬臨民曰莊;履正志和曰莊;維德端嚴曰莊;恭敬端肅曰莊;端恪臨民曰莊;端一克誠曰莊;齊敬中禮曰莊;執德不矜曰莊;德盛禮恭曰莊;嚴恭自律曰莊;嚴恪有儀
壯: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
縱:弱而立志曰縱;敗亂百度曰縱;忘德敗禮曰縱
武、靈、文、景這些諡號,你都知道是以什麼為評判的嗎?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rXWEPJ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ssay/l2q234g.html


謚號是指人死之後,後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評價的文字,始於西周,曾廣泛通行於漢字文化圈。 評價一個人物的是非功過,往往不是隻言片語就能敘述清楚,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谥号來進行概括。 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谥號。 謚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
根據對西周青銅銘文的研究,約周穆王時期,給地位較高或較有身份的死者加谥的做法已比較普遍
謚號是人死之後,後人給予評價的文字。 長短字數不定,或一兩字,或二十余字,字數不定,情況較為複雜。
形成
光绪陵寝内的谥号碑
光緒陵寢內的谥号碑(9张)
謚號制度形成,傳統說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書· 謚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 但是近代以來,王國維等根據金文考釋得出的結論谥法應當形成於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階段,這一說法得到廣泛認同。
周王室和春秋戰國各國廣泛施行謚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認為谥号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廢除了。 直到西漢建立之後又恢復了謚號制度。
中國古代,皇帝的稱呼往往和年號、谥号和廟號聯繫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廟號,隋煬帝就是谥号,乾隆就是年號。 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後來廟號多,明清則往往年號更深入人心。
夏商時代的帝的稱呼多數用干支,例如太甲、孔甲、盤庚、帝辛,前面一個字據考證是一種祭祀方法(參考《歷史的荒原》),後面的一個字則表示在哪一天進行祭祀。 例如盤庚是指在庚日用盤這種祭祀方法祭祀祖先,祭祀也是對先祖執政歷史的一種總結。 盤是指敲打磐磬的祭祀方式。 謚號是周朝開始有的,但周武王不是谥号,是自稱,周昭王、周穆王開始才是谥號。
所謂谥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 像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漢惠帝、晉惠帝都是沒什麼能力的,質帝、沖帝、少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谥 號號)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厲、靈、炀都是惡谥,哀、思也不是好詞,但還有點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後期君主,如明末崇禎皇帝追谥為思宗。 政變中被推翻的稱廢帝(後人稱呼,不是正式的谥号)。 亡國君主稱末帝。 另外孫權是個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謚號是周開始的,除了天子,諸侯、大臣也有谥号。 漢宣導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號都有個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獻。 漢獻帝是他死去之後曹魏給他加的谥号,他的谥號為孝獻皇帝,"獻"為平谥,意為"聰明睿智",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曹魏政權其實是十分認可漢獻帝劉協的。
按照周禮,天子七廟,也就是天子也只敬七代祖先,但有廟號就一代一代都保留著,沒有廟號的,到了一定時間就"親盡宜毀",不再保留他的廟,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別的廟裡。 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一般認為祖有功宗有德。 起初有廟號的皇帝不多,例如兩漢,劉邦是太祖,劉徹是世宗,劉詢是中宗,劉秀是世祖等,不是每一個皇帝身後都有廟號。 這個祖,和歐洲尊某皇帝為大帝一樣,一定要有特殊的功績才行,一般往往都是開國或者是有保全社稷大功,號稱中興的皇帝。
種類
谥法初起時,只有"美谥"、"平谥",沒有"惡谥"。 善、惡"谥号"則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後,即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被谥為"厲",另外還有"私谥"。 谥號的選定根據谥法,谥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谥号時選擇。 這些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上谥,即表揚類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
下谥,即批評類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內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從亂"、"幽"表示"壅遏不通"、"靈"表示"亂而不損"等。
"下谥"之"惡谥":周厲王是一個貪婪的君,"國人"發動暴動,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東北)並死在那裡,"厲"便是對他予以斥責的"惡谥"。
平谥,多為同情類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類谥号,一般屬於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谥號;"私谥"始於週末,興盛於漢朝。
發展
本來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廟號,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以前的皇帝大多稱谥号。 從唐開始就誰都有廟號了,所以人們習慣稱廟號。 明清兩代的皇帝一般一個年號用一輩子(一世一元),所以人們習慣稱他的年號,這裡面只有明英宗用過兩個年號(正統,天順),因為他被瓦剌俘虜去,代宗即位,他被放回來后成了太上皇,在代宗病重時他發動政變(奪門之變)重新做了皇帝,所以有兩個年號。 另外同治原來的年號叫祺祥,是肅順他們擬的,不久慈禧發動政變,殺了肅順,年號改作同治,原來的年號沒叫開,人們都習慣地稱同治帝。
有時候,不做皇帝的,死後追尊為皇帝,如曹操、司馬懿父子等,還有一個是多爾衮,他死後被福臨尊為成宗義皇帝,但那只是權宜之計,不出一個月,福臨囚禁了多爾衮的兄弟阿濟格等人,然後宣佈多爾衮有篡逆之心抄了他的家,成宗義皇帝的稱呼自然也沒了。
謚號是對死去的帝妃、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 周公旦和太公望有大功於周室,死後獲谥。 這是謚法之始。 《周禮》說:「小喪賜谥。 "小喪,指死後一段時間。 《逸周書·谥法解》:"谥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 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
謚法制度有兩個要點: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為人,二是谥号在死後由別人評定並授予。 君主的谥号由禮官確定,由即位皇帝宣佈,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賜予的。 谥號帶有評判性,相當於蓋棺定論。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著名學者王國維自沉身亡,溥儀"诏"谥"忠愨",墓碑上刻著"王忠愨公"。 true:行見中外曰愨;執德不惑曰...;誠以致志曰愨;表裡如一曰愨;誠心中孚曰愨;率真御下曰。 陳寅恪在其碑文中說:"思想不自由,毋寧死耳! "這是中國谥號制度的終點。
秦始皇看到谥号有"子議父、臣議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廢除了。 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就將"皇"、"帝"連起來開始稱"皇帝"。 "皇帝"比上谥更加溢美,所以歷朝最高統治者欣然接受。 西漢又恢復了谥号。
等級
帝王與群臣之間有嚴格區別,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為一字或二字,如西漢的皇帝劉盈谥惠帝、劉恆谥文帝、劉啟谥景帝,東漢的皇帝劉秀谥光武帝等即是。 但是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谥号字數逐漸增加,例天寶十三年,玄宗李隆基決定將先帝的谥号都改為七個字如李淵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唐後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長,其中稱冠的清代努爾哈赤,谥号竟長達二十五個字"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將美言懿語如此堆積,亦為奇葩。
命谥的用字,有特定的規範,不可隨意用字,也不可對立谥之字任意解釋。
從最早的經典文獻《逸周書,谥法解》開始歷朝歷代的谥法著述在百種以上,載錄谥字約四百個,每個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義。
謚法
物件
周朝天子、各國諸侯、卿大夫及夫人得有谥資格;
漢朝規定只有封侯者有得谥資格;
唐朝規定職事官三品以上只有得谥資格;唐朝二品以上官員有得谥号資格;
一般文人學士或隱士的谥號,由其親友、門生或故吏所加,稱為廣谥,與朝廷頒賜的不同。
獲谥
皇帝的谥號是在嗣位皇帝的參與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贈,或者由遺民政權上谥,比如明崇禎帝的谥号。 南明上的是"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後人追贈崇禎的谥号為"莊烈帝"。
大臣的谥號是朝廷賜予的,一般由禮部(禮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況下賜谥。 謚號,就是王、公、卿、大夫(自漢代起則是皇帝、大臣、親貴、士大夫)死後依其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 按傳統說法,谥号起始於周,比廟號要早八百年,而谥的範圍也限於帝王。 商代亡國之君是纣王。 紂王名辛子,《史記·殷本紀》說:"帝乙崩,子辛立,是為帝辛,天下謂之纣。 "在"辛"前加一"帝"字,是谥号。 周代有谥,則確鑿無疑,但周武王不是谥号,是廟號。 秦朝曾經廢谥号,秦始皇認為,讓谥是子(子皇帝)議父(先帝)、臣議君、下議上,就是不敬,所以秦朝皇帝無谥号(亦無廟號),對大臣也不賜谥。 及至漢初又恢復謚法。 先帝下葬前由禮官議谥,嗣皇帝定谥。 漢代"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諸帝谥号都有"孝"字,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 史著敘史作省稱,或略去"孝"字,或略去"帝"字,例如"孝惠"、"惠帝"。 廟號、谥号連稱時,廟號在前、谥号在後。 例如漢武帝的全稱是「世宗孝武皇帝」。
谥號最初用一個字,後來有兩個字的,例如戰國時趙武靈王、魏安釐王,還有三個字的,例如貞惠文仕;後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長句的。 謚號含有褒貶之意,最高的褒揚就是文、武,還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厲、幽、炀是貶字,沖、殇、賤、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一定程度的貶意。
按前人記載,議谥是在將葬之時。 未死而谥的特別例子是有的:楚太子弑父,豈料其父尚未瞑目,雖然不能開口說話,卻急巴巴地睜著眼睛似有所語,太子即改谥為成(稱楚成王),他這時才瞑目。 因為成字比靈字要好得多。 另外,衛靈公因衛國發生變亂而逃亡到鄰近的諸侯國,北宮喜與析朱有助於地強調他平亂歸國,衛靈公如願以償,喜不自勝,為了褒獎平亂功臣。 竟別出心裁,立即賜北宮喜谥為貞子、析朱院長為成子(子是男爵)。 二人生而得谥,也屬例外。 還有一個特例,魏明帝曹叡死前兩年就欽定自己為"魏莊帝"。
親貴、大臣死後賜谥,唐宋有議駁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議上,若名實不相符,給事中可以駁奏再議;明清則由禮部擬谥,皇帝核定,禮部有時也會多擬幾個以備皇帝選擇。
朝廷賜谥,很多時都是有褒有貶的,有的還既揚善、又不諱惡。 例如唐代蕭瑀谥号貞祩,貞表示他端直,褊(祩)表示他多猜疑。 美谥亦可追奪,如秦檜死後,宋高宗賜谥忠獻,意思是褒揚他危身奉上、智質有聖,至宋寧宗時追奪原谥,改谥繆醜,那是指斥他名實相悖、父母威肆行。 明清的情況則較為特別,規定禮部奏請才能得谥。 換句話說,獲得請谥者必是朝廷眷念憐惜之臣,其谥号自然沒有貶意,只不過讚美程度有輕重之別。
最後,一個頗有趣的問題是,歷代失政的帝王、失國者是否惡谥隨身呢? 答案又未必。 失政者亦有得美谥的,例如弑父的楚穆公、東漢的桓帝。 假若失國者由新朝定谥,他們才較容易得到惡谥。 然而,清朝由於打擊李自成的需要,必須給崇禎皇帝定褒谥,所以清朝為崇禎皇帝定谥號為"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 除了正式的谥號外,也有私谥。 私谥始於東周。 但是私谥不出於朝廷,而由門人、故吏為著名文士學者所立,如東晉陶淵明的私谥是靖節徵士,北宋林仕的私谥為和靖先生,世稱陶靖節、林和靖。 宋明時期私谥也屢見不鮮。
分類
有褒揚性的美谥、憐惜性的平谥、貶義性的惡谥三種。
1.美谥,如:莊、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
2.中谥:如:懷、悼、哀、閔、思、殇,有點同情的意味。
3.惡谥,如:厲,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注:由於惡谥是對死者的批評,這在古代是比較反感的事情。 所以北宋做出規定:不立惡谥,只作美谥、平谥。
字數
谥號的字數,從一個字開始,發展到後來用好多個字,簡直成了褒義詞堆砌。 在一個字或者幾個字的情形下,人們一般用谥号稱呼皇帝,比如隋煬帝。
但是從武則天開創了皇帝生前疊加諛詞即自己定谥的先例。 其實質由客觀地評判變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數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發展。 唐代對歿世皇帝簡稱谥号。 明朝皇帝谥号十六字。 清代谥號達二十二字。 字數這麼多,當然就無法當名字叫了,只是在特定場合用。
古解
《逸周書· 谥法解》:
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野,終將葬,乃制谥。 遂敘谥法。 謚者,行之跡也。 號者,功之表也。 車服者,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民無能名曰神。 不名一善。
靖民則法曰皇。 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 同於天地。
仁義所往曰王。 民往歸之。
立志及眾曰公。 志無私也。
執應八方曰侯。 所執行八方應之。
賞慶刑威曰君。 能行四者。
從之成群曰君。 民從之。
揚善賦簡曰聖。 所稱得人,所善得實,所賦得簡。
敬賓厚禮曰聖。 厚於禮。
照臨四方曰明。 以明照之。
谮訴不行曰明。 逆知之,故不行。
經緯天地曰文。 成其道。
道德博聞曰文。 無不知。
學勤好問曰文。 不恥下問。
慈惠愛民曰文。 惠以成政。
愍民惠禮曰文。 惠而有禮。
賜民爵位曰文。 與同升。
綏柔士民曰德。 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諫爭不威曰德。 不以威拒諫。
剛彊直理曰武。 剛無欲,強不屈。 懷忠恕,正曲直。
威彊敵德曰武。 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曰武。 以兵徵,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 法以正民,能使服。
誇志多窮曰武。 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安民立政曰成。 政以安定。
淵源流通曰康。 性無忌。
溫柔好樂曰康。 好豐年,勤民事。
安樂撫民曰康。 無四方之虞。
合民安樂曰康。 富而教之。
布德執義曰穆。 故穆穆。
中情見貌曰穆。 性公露。
容儀恭美曰昭。 有儀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勞曰昭。 能勞謙。
聖聞周達曰昭。 聖聖通合。
治而無眚曰平。 無災罪也。
執事有制曰平。 不任意。
布綱治紀曰平。 施之政事。
由義而濟曰景。 用義而成。
耆意大慮曰景。 耆,強也。
布義行剛曰景。 以剛行義。
清白守節曰貞。 行清白執志固。
大慮克就曰貞。 能大慮非正而何。
不隱無屈曰貞。 坦然無私。
闢土服遠曰桓。 以武正定。
克敬動民曰桓。 敬以使之。
辟土兼國曰桓。 兼人故啟土。
能思辯眾曰元。 別之,使各有次。
行義說民曰元。 民說其義。
始建國都曰元。 非善之長,何以始之。
主義行德曰元。 以義為主,行德政。
聖善周聞曰宣。 聞,謂所聞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莊。 以數徵為嚴。
睿命名克服曰莊。 通邊BOR,使能服。
勝敵志強曰莊。 不撓,故勝。
死於原野曰莊。 非嚴何以死難。
屢征殺伐曰莊。 以嚴釐之。
武而不遂曰莊。 武功不成。
柔質慈民曰惠。 知其性。
愛民好與曰惠。 與謂施。
夙夜警戒曰敬。 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 非敬何以善之。
剛德克就曰肅。 成其敬使為終。
執心決斷曰肅。 言威果。
不生其國曰聲。 生於外家。
愛民好治曰戴。 好民治。
典禮不愆曰戴。 無過。
未家短折曰殇。 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 有知而夭殤。
隱拂不成曰隱。 不以隱括改其性。
不顯屍國曰隱。 以閒主國。
見美堅長曰隱。 美過其令。
官人應實曰知。 能官人。
肆行勞祀曰悼。 放心勞於淫祀,言不修德。
年中早夭曰悼。 年不稱志。
恐懼從處曰悼。 從處,言險%。
兇年無谷曰荒。 不務耕稼。
外內從亂曰荒。 家不治,官不治。
好樂怠政曰荒。 淫於聲樂,怠於政事。
在國遭憂曰愍。 仍多大喪。 (通常寫作閔或什麽 )
在國逢骨曰愍。 兵寇之事。
禍亂方作曰愍。 國無政,動長亂。
使民悲傷曰愍。 苛政賊害。
貞心大度曰匡。 心正而用察少。
德正應和曰莫。 正其德,應其和。
施勤無私曰類。 無私,唯義所在。
果慮果遠曰明。 自任多,近於專。
嗇於賜與曰愛。 言貪歡。
危身奉上曰忠。 險不辭難。
克威捷行曰魏。 有威而敏行。
克威惠禮曰魏。 雖威不逆禮。
教誨不倦曰長。 以道教之。
肇敏行成曰直。 始疾行成,言不深。
疏遠繼位曰紹。 非其弟過得之。
好廉自克曰節。 自勝其情慾。
好更改舊曰易。 變故改常。
愛民在刑曰克。 道之以政,齊之以法。
除殘去虐曰湯。
一德不懈曰簡。 一不委曲。
平易不訾曰簡。 不信訾毀。
尊賢貴義曰恭。 尊事賢人,寵貴義士。
敬事供上曰恭。 供奉也。
尊賢敬讓曰恭。 敬有德,讓有功。
既過能改曰恭。 言自知。
執事堅固曰恭。 守正不移。
愛民長弟曰恭。 順長接弟。
執禮御賓曰恭。 迎待賓也。
芘親之闕曰恭。 修德以蓋之。
尊賢讓善曰恭。 不專己善,推於人。
威儀悉備曰欽。 威則可畏,儀則可象。
大慮靜民曰定。 思樹惠。
純行不爽曰定。 行一不傷。
安民大慮曰定。 以慮安民。
安民法古曰定。 不失舊意。
闢地有德曰襄。 取之以義。
甲胄有勞曰襄。 亟征伐。
小心畏忌曰釐。 思所當忌。 (本作儷,司馬遷為避父諱均寫作釐)
質淵受諫曰釐。 深故能受。
有罰而還曰釐。 知難而退。
溫柔賢善曰懿。 性純淑。
心能制義曰度。 制事得宜。
聰明睿哲曰獻。 有通知之聰。
知質有聖曰獻。 有所通而無蔽。
五宗安之曰孝。 五世之宗。
慈惠愛親曰孝。 周愛族親。
秉德不回曰孝。 順於德而不違。
協時肇享曰孝。 協合肇始。
執心克庄曰齊。 能自嚴。
資輔共就曰齊。 資輔佐而共成。
甄心動懼曰頃。 甄精。
敏以敬慎曰頃。 疾於所慎敬。
柔德安眾曰靖。 成眾使安。
恭己鮮言曰靖。 恭己正身,少言而中。
寬樂令終曰靖。 性寬樂義,以善自終。
威德剛武曰址。 御亂患。
彌年壽考曰胡。 久也。
保民耆艾曰胡。 六十曰耆,七十曰艾。
追補前過曰剛。 勤善以補過。
猛以剛果曰威。 猛則少寬。 果,敢行。
猛以彊果曰威。 強甚於剛。
彊義執正曰威。 問正言無邪。
治典不殺曰祁。 秉常不衰。
大慮行節曰考。 言成其節。
治民克盡曰使。 克盡無恩惠。
好和不爭曰安。 生而少斷。
道德純一曰思。 道大而德一。
大省兆民曰思。 大親民而不殺。
外內思索曰思。 言求善。
追悔前過曰思。 思而能改。
行見中外曰愨。 表裡如一。
狀古述今曰譽。 立言之稱。
昭功寧民曰商。 明有功者。
克杀秉政曰夷。秉政不任贤。
安心好静曰夷。不爽政。
执义扬善曰怀。称人之善。
慈仁短折曰怀。短未六十,折未三十。
述义不克曰丁。不能成义。
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伐功也。
思虑深远曰翼。小心翼翼。
外内贞复曰白。正而复,终始一。
不勤成名曰灵。任本性,不见贤思齐。
死而志成曰灵。志事不行命。
死见神能曰灵。有鬼不为厉。
乱而不损曰灵。不能以治损乱。
好祭鬼怪曰灵。渎鬼神不致远。
极知鬼神曰灵。其智能聪彻。
杀戮无辜曰厉(残)。
暴虐无情曰厉。
愎狠无理曰厉。
扶邪违正曰厉。
长舌阶祸曰厉。
暴戾无亲曰刺。
暴慢九卿曰刺。
不思安乐曰刺。
愎很遂过曰刺。去谏曰愎,反是曰恨。
不思忘爱曰刺。忘其爱己者。
蚤孤短折曰哀。早未知人事。
恭仁短折曰哀。体恭质仁,功未施。
好变动民曰躁。数移徙。
不悔前过曰戾。知而不改。
怙威肆行曰丑。肆意行威。
壅遏不通曰幽。弱损不凌。
蚤孤铺位曰幽。铺位即位而卒。
动祭乱常曰幽。易神之班。
柔质受谏曰慧。以虚受人。
名实不爽曰质。不爽言相应。
温良好乐曰良。言其人可好可乐。
慈和遍服曰顺。能使人皆服其慈和。
博闻多能曰宪。虽多能,不至于大道。
满志多穷曰惑。自足者必不惑。
思虑不爽曰厚。不差所思而得。
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
去礼远众曰炀。不率礼,不亲长。
内外宾服曰正。言以正服之。
彰义掩过曰坚。明义以盖前过。
华言无实曰夸。恢诞。
逆天虐民曰抗。背尊大而逆之。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
择善而从曰比。比方善而从之。
隐哀之方,景武之方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服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为宣,惠无内德为平。失志无转,则以其明,余皆象也。和,会也;勤,勣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侬,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秉,顺也;就,会也;愫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放也;穅,虚也;澼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布,施也;敏,迅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规则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魏安釐王、赵孝成王、卫圣武公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嬴政自称为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如二世、三世等等。
汉代时期恢复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严密,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王公列侯的谥法。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汉字:汉文帝刘恒“谥号”为“孝文皇帝”(汉孝文帝),萧何谥为文终侯。
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的旧例,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帝”,达四字。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溢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累加也影响了谥号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
宋代皇帝谥号比唐时更加溢美,而且也开后代予大臣谥二字的定例。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抑武,因此宋代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终宋之世,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二十人。
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层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
明代皇帝谥字为17字或29字,亲王1字,郡王2字,大臣2字,例如
明成祖的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清代皇帝谥为28字(光绪)或23字或25字(努尔哈赤),和硕亲王1字,大臣2字,例如
康熙的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成仁皇帝
咸丰的谥为: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俭显皇帝
乾隆的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圣纯皇帝
恭亲王奕䜣的谥为:忠
曾国藩的谥为:文正
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一品以下官员除非特旨,例不授谥。得谥号者只有曾入翰林,或获授大学士者才用“文”字。而“文”字的谥号中,又以“文正”最为难得;只能出自特旨,不能由群臣擅议;清朝二百多年只得八人获谥“文正”(如曾国藩)。文正以下的谥号则有:文忠(如李鸿章),清朝只有约十人得此谥号;再之下者有“文襄”(只限武功成者,如左宗棠)、文恭、文成等等。
工具书
【清】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清】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及各种“中国历史纪年表”等。
上谥法
神 圣 贤 文 武 成 康 献 懿 元 章 僖(釐)景 宣 明 昭 正 敬 恭 庄 肃 穆 戴 翼 襄 烈 桓 威 勇 毅 克 庄 圉(玉)愍 安 定 简 贞 节 白 匡 质 敬 真 顺 思 考 皓 显 和 元 高 光 大 英 睿 博 宪 坚 孝 忠 惠 德 仁 智 慎 礼 义 周 敏 信 达 宽 理 凯 清 直 钦 益 良 度 类 基 慈 齐 深 温 让 密 厚 纯 勤 谦 友 祁 广 淑 俭 灵 荣 比 絜 舒 贲 逸 退 讷 偲 逑 懋 宜 哲 察 通 仪 经 庇 协 端 休 悦 绰 容 确 恒 熙 洽 绍 世 果 太 崇 出
上百三十一谥,用之君亲焉,用之君子焉。
中谥法
怀、悼、闵、湣、哀、隐、幽、冲、夷、惧、息、携、恤、愿、儆。靖。
上十三谥,用之闵伤焉,用之无后者焉。
下谥法
野、夸、躁、伐、荒、炀、戾、厉(刺)、虚、荡、墨、亢、千、褊、专、轻、苛、介、暴、虐、愎、悖、凶、慢、忍、恶、残 端、攘、顽、昏、骄、酗、湎、侥、狃、侈、惑、靡、溺、伪、妄、讟、谄、诬、诈、谲、诡、奷、邪、慝、蛊、危、圮、懦、挠、覆、败、斁、疵、饕、费。
上六十六谥,用之夷焉,用之人焉。
类别编辑
皇帝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安:好和不争曰安;兆民宁赖曰安;宽容平和曰安;宽裕和平曰安;所宝惟贤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宁民曰安;务德不争曰安;庄敬尽礼曰安;敬而有礼曰安;貌肃辞定曰安;止于义理曰安;恭德不劳曰安;静正不迁曰安;懿恭中礼曰安;凝重合礼曰安
比:择善而从曰比;事君有党曰比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终曰成;制义克服曰成;礼乐明具曰成;持盈守满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达强立曰成;经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圣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礼曰成;仁化纯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备礼乐曰成;德见于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内德纯备曰成;坤宁化洽曰成
诚:纯德合天曰诚;从容中道曰诚;推心御物曰诚;秉德纯一曰诚;明信率下曰诚;肫笃无欺曰诚;实心施惠曰诚
冲:幼少在位曰冲;幼少短折曰冲
崇:能修其官曰崇
纯:中正精粹曰纯;见素抱朴曰纯;安危一心曰纯;志虑忠实曰纯;至诚无息曰纯;内心和一曰纯;治理精粹曰纯
慈:视民如子曰慈;爱育必周曰慈;抚柔平恕曰慈
聪:声入心通曰聪;迩言必察曰聪
达:质直好义曰达;疏通中理曰达
大:则天法尧曰大
戴:爱民好治曰戴;典礼不愆曰戴
荡:好内远礼曰荡;狂而无据曰荡
悼:肆行劳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以德化民曰道
德:绥柔士民曰德;谏争不威曰德;谋虑不威曰德;贵而好礼曰德;忠和纯备曰德;绥怀来人曰德;强直温柔曰德;勤恤民隐曰德;忠诚上实曰德;辅世长民曰德;宽众忧役曰德;刚塞简廉曰德;惠和纯淑曰德;富贵好礼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来远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养民曰德;尊贤亲亲曰德;仁而有化曰德;忧在进贤曰德;宽栗扰毅曰德;直温强义曰德;谏诤不违曰德;周旋中礼曰德;泽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述善不克曰丁;述义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鼎:追改前过曰鼎
定:大虑静民曰定;安民大虑曰定;纯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纯行不二曰定;追补前过曰定;仁能一众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践行不爽曰定;审于事情曰定;德操纯固曰定;以劳定国曰定;克绥邦家曰定;静正无为曰定;大应慈仁曰定;义安中外曰定;镇静守度曰定
度:心能制义曰度;进退可轨曰度;守法纬民曰度;从容有常曰度;礼仪咨善曰度;宽裕有容曰度;创制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贞静曰端;守礼自重曰端
敦:善行不怠曰敦;温仁忠厚曰敦;能记国善曰敦;温仁厚下曰敦;笃亲睦族曰敦;树德纯固曰敦
干:犯国之纪曰干
刚:追补前过曰刚;强毅果敢曰刚;致果杀敌曰刚;强而能断曰刚;自强不息曰刚;政刑明断曰刚;威强不屈曰刚;强义果敢曰刚
高: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
革:献敏成行曰革
公:立志及众曰公
恭: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既过能改曰恭;执事坚固曰恭;爱民长弟曰恭;执礼御宾曰恭;芘亲之阙曰恭;尊长让善曰恭;渊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过能改曰恭;贤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于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于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责难于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隐曰恭;庄以莅下曰恭;谦和不懈曰恭;逊顺事上曰恭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着曰光
广:美化及远曰广;所闻能行曰广
果:好力致勇曰果;好学近智曰果;临事善断曰果
暠:综善典法曰暠
和:不刚不柔曰和;推贤让能曰和;柔远能迩曰和;号令悦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怀柔胥洽曰和;温厚无苛曰和
厚:思虑不爽曰厚;强毅敦朴曰厚;敦仁爱众曰厚
胡:弥年寿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惧曰胡;
怀: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慈仁知节曰怀;失位而死曰怀;慈仁哲行曰怀;民思其惠曰怀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荒:凶年无谷曰荒;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昏乱纪度曰荒;从乐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元德充美曰徽
惠: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柔質愛課曰惠;柔質受谏曰惠;施勤無私曰惠;慈仁好與曰惠;愛民好學曰惠;寬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遠識曰惠;能綏四方曰惠;子愛困窮曰惠;儉以厚 下曰惠;淑質受谏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寬裕不苛曰惠;遺愛在民曰惠;分人以財曰惠;利而不費曰惠;撫字心殷曰惠;興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懷曰惠;澤及萬世曰惠;仁恕中存惠;慈恩廣被曰曰惠
惑:滿志多窮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淫溺喪志曰惑;婦言是用曰惑;誇志多窮曰惑
基:德性溫恭曰基
堅:彰義掩過曰堅;磨而不磷曰堅
儉:菲薄廢禮曰儉;節以制度曰儉;舉事有經曰儉
簡:一德不懈曰簡;平易不訾曰簡;治典不殺曰簡;正直無邪曰簡;易從有功曰簡;平易無疵曰簡;至德臨下曰簡;仕不躁進曰簡;能行直道曰簡;執要能固曰簡
節:好廉自克曰節;不侈情慾曰節;巧而好度曰節;能固所守曰節;謹行節度曰節;躬儉中禮曰節;直道不撓曰節;臨義不奪曰節;艱危莫奪曰節
介:執一不遷曰介
景:由義而濟曰景;耆意大慮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繇義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義而齊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興夜寐曰敬;眾方克就曰敬;齊莊中正曰敬;廣直勤正曰敬;廉直勁正曰敬;難不忘君曰敬;受命不遷曰敬;畏天愛民曰敬;陳善閉邪曰敬;威儀悉備曰敬;戒尊師傅曰敬;戒懼無違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幾微敬;肅恭無怠曰敬;齊莊自持曰敬;應事無慢曰敬
靖:柔德安眾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柔德教眾曰靖;柔直考終曰靖;虛己鮮言曰靖;緝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鮮言曰靖;慎以處位曰靖;政刑不擾曰靖;綱紀肅布曰靖;厚德安貞曰靖;律身恭簡曰靖;以德安眾曰靖
開:信道輕仕曰開
凱:中心樂易曰凱
康: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豐年好樂曰康;安樂治民曰康;好樂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 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壽考且寧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務德不爭曰康;寬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禮曰康;保衛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動而無妄曰康;溫柔好善曰康;思善無逸曰康;溫良好學曰康;視履安和曰康
考:大慮行節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愛民在刑曰克;秉義行剛曰克;勝敵得俊曰克;勝己之私曰克;
寬:含光得眾曰寬;大德包蒙曰寬;御眾不近曰寬
匡: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
旷:审音知化曰旷
类:施勤无私曰类;勤政无私曰类;不忝前哲曰类
礼:奉义顺则曰礼;恭俭庄敬曰礼;善自防间曰礼;躬俭中节曰礼;审节而和曰礼;着诚去伪曰礼;纳民轨物曰礼;恭俭合度曰礼;内则克修曰礼
理:才理审谛曰理;政平刑肃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术曰理;才敏详审曰理;治繁不扰曰理
厉(刺):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不思忘爱曰刺;复狠遂过曰刺;暴戾无亲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乐曰刺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良:温良好乐曰良;理顺习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温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谋猷归美曰良;竭忠无隐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业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业成无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业有光曰烈;刚正曰烈;宏济生民曰烈;庄以临下曰烈
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德之精明曰灵
懋: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赏曰懋
密:追补前过曰密;思虑详审曰密
闵:慈仁不寿曰闵;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一般和愍混用)
敏:應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斷如神曰敏;明達不滯曰敏;聞義必徙曰敏;才猷不滯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明:照臨四方曰明;谮訴不行曰明;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獨見先識曰明;能揚仄陋曰明;察色見情曰明;容義參美曰明;無幽不察曰明;聖能作則曰明;令聞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惡揚善曰明;視能致遠曰明;內治和理曰明;誠身自知曰明;守靜知常曰明;至誠先覺曰明;遠慮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慧晰理曰明;昭晰群性曰明
繆: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
穆:布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賢德信修曰穆;德政應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肅和曰穆;聖敬有儀曰穆;粹德深遠曰穆;肅容持敬曰穆;容儀肅敬曰穆
寧:裕以安民曰寧;淵衷湛一曰寧;端重自毖曰寧
彭: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治而無眚曰平;執事有制曰平;惠內無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綱治紀曰平;克定禍亂曰平;理而無責曰平;布德均政曰平;無常無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平;政以行闢曰平曰;推心行恕曰平
齊:執心克庄曰齊;資輔共就曰齊;輕輶恭就曰齊;執正克庄曰齊
祁:治典不殺曰祁;經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遷:博物多愛曰遷;良史實錄曰遷
強:和而不流曰強;中立不倚曰強;守道不變曰強;死不遷情曰強;自勝其心曰強。 梁光祿大夫江革谥"強"。
欽:威儀悉備曰欽;敬事節用曰欽;克慎成憲曰欽;肅敬而承上曰欽;夙夜祗畏曰欽;敬慎萬幾曰欽;神明俨翼曰欽;小心勵翼曰欽;寅恭供職曰欽
勤:溫年好樂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勞無怨曰勤;廣業不怠曰勤;勤行世業曰勤;好學力行曰勤;能修內職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勞中外曰勤
清:避遠不義曰清;潔己自愛曰清;潔己奉法曰清
頃: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慎曰頃;祗勤追懼曰頃;慈仁和敏曰頃;墮覆社稷曰頃;震動過懼曰頃;陰靖多謀曰頃
true:行見中外曰愨;執德不惑曰...;誠以致志曰愨;表裡如一曰愨;誠心中孚曰愨;率真御下曰
確:執德不惑曰確;執德不回曰確
讓:推功尚善曰讓;德性寬柔曰讓
仁: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荣:宠禄光大曰荣;先义后利曰荣
容:宽裕温柔曰容
柔:顺德丽贞曰柔;至顺法坤曰柔
睿:克念作圣曰睿;深思远虑曰睿;圣知通微曰睿;虑周事表曰睿
伤:未家短折曰伤;短折不成曰伤;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童蒙短折曰殇(谥号中一般写作殇)
商:昭功宁民曰商;文学博识曰商
绍:疏远继位曰绍
深:秉心塞渊曰深
神: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慎:敏以敬曰慎;沉静寡言曰慎;思虑深远曰慎;谨饬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
声:不生其国曰声;不主其国曰声
圣: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胜:容仪恭美曰胜
世:承命不迁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贻庥奕叶曰世
淑:言行不回曰淑;虑善从宜曰淑;温仁咸仰曰淑;善行着闻曰淑
舒:举事而迟曰舒;言行轨物曰舒
庶:心能制义曰庶
顺:慈和遍服曰顺;慈仁和民曰顺;柔质慈惠曰顺;和比于理曰顺;德合帝则曰顺;受天百禄曰顺;柔德承天曰顺;德性宽柔曰顺;淑慎其身曰顺;德容如玉曰顺;克将君美曰顺;好恶公正曰顺;德协自然曰顺
舜:仁圣盛明曰舜
思: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谋虑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愿曰思;深虑道远曰思;念终如始曰思;辟土兼国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肃: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威德克就曰肃;正己摄下曰肃;能执妇道曰肃;好德不怠曰肃;貌敬行祗曰肃;刚德克服曰肃;身正人服曰肃;法度修明曰肃;严畏自饬曰肃;摄下有礼曰肃;貌恭心敬曰肃:达礼蔽乐曰素
太:克启行禩曰太
泰:循礼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
通:物至能应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威:猛以刚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服叛怀远曰威;强毅执政曰威;赏劝刑怒曰威;以刑服远曰威;蛮夷率服曰威;信赏必罚曰威;德威可畏曰威;声灵震叠曰威;庄以临下曰威;
温: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曰文;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武:刚强直理曰武;威强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威强睿德曰武;除伪宁真曰武;威强恢远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刚强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冲御侮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肃将天威曰武;安民和众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杀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德威遐畅曰武;
息:谋虑不成曰息
熙:允僖庶绩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称赫奕曰熙
僖(釐):小心畏忌曰僖;质渊受谏曰僖;有罚而还曰僖;刚克曰僖;有过曰僖;慈惠爱亲曰僖;小心恭慎曰僖;乐闻善言曰僖;恭慎无过曰僖
熹:有功安人曰熹
贤:仁义合道曰贤;宠至益戒曰贤;行义合道曰贤;明德有成曰贤;内治隆备曰贤;内德有成曰贤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
宪: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圣能法天曰宪;圣善周达曰宪;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聪明法天曰宪;表正万邦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
献: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文资有成曰献;敏惠德元曰献;圣哲有谋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学该古训曰献;智质有理曰献;智质有操曰献;智质有礼曰献
襄: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执心克刚曰襄;协赞有成曰襄;威德服远曰襄
向:简易多闻曰向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爱亲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协时肇享曰孝;大虑行节曰孝;慈惠爱民曰孝;慈爱忘劳曰孝;从命不违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义安仁曰孝;几谏不倦曰孝;姻睦其党曰孝;博于备养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爱义曰孝;能养能恭曰孝;干蛊用誉曰孝;继志成事曰孝;践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亲曰孝;富贵不骄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守命共时曰信;出言可复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礼不违曰信;宽仁孚众曰信;政令划一曰信
修:勤其世业曰修;好学近习曰修;克勤世业曰修
虚:凉德薄礼曰虚;华言无实曰虚
宣: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
玄:含和无欲曰玄;应真主神曰玄
逊:谦和善让曰逊
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肆行劳神曰炀;去礼远正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尧:翼善传圣曰尧;大而难名曰尧
野:质胜其文曰野;敬而不中礼曰野
仪:善行足法曰仪
夷: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隐居求志曰夷;失礼基乱曰夷
义:制事合宜曰义;见利能终曰义;先君后己曰义;除天地害曰义;取而不贪曰义;理财正辞曰义;仁能制命曰义;能成其志曰义;道无不理曰义;推功尚善曰义;以礼节行曰义;行礼不疚曰义;见利能让曰义;以公灭私曰义;正身肃下曰义;
逸:隐居放言曰逸
毅:致果杀敌曰毅;强而能断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翼:刚克为伐曰翼;思虑深远曰翼;爱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赞宣德化曰翼
懿: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着美曰懿
隐:陷拂不成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见美坚长曰隐;隐括不成曰隐;不尸其位曰隐;违拂不成曰隐;怀情不尽曰隐;不明误国曰隐;威德刚武曰隐;
英: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着曰英
婴:恭俭好礼曰婴
雍:居敬行简曰雍
勇:胜敌壮志曰勇;率义死国曰勇;致命为仁曰勇;奋身为义曰勇;持义不挠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义共用曰勇;以义死用曰勇;临事屡断曰勇;临难不惧曰勇;见义必为曰勇
幽:壅遏不通曰幽;动静乱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陨位曰幽;早孤销位曰幽;违礼乱常曰幽;暴民残义曰幽;淫德灭国曰幽
友:睦于兄弟曰友
俞:愚智适时曰俞
禹:渊源通流曰禹;受禅成功曰禹
圉:明识大略曰圉
裕:强学好问曰裕;建中垂统曰裕;宽仁得众曰裕;性量宽平曰裕;仁惠克广曰裕;宽和不迫曰裕;宽和自得曰裕
誉:状古述今曰誉
渊:不幸短命曰渊;沉潜用晦曰渊;德信静深曰渊;沉几烛隐曰渊
元:能思辩众曰元;行义说民曰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道德纯一曰元;遵仁贵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肃恭懿曰元;体仁长民曰元;茂德丕绩曰元;体乾启祚曰元;万邦以贞曰元;体仁内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思虑不爽曰原;植德开基曰原;庆流奕叶曰原
远:疏远继位曰远
愿:思厚不爽曰愿;弱无立志曰愿;败乱无度曰愿;忘德败礼曰愿;柔无立志曰愿
章:温克令仪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远耀曰章
昭: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声闻宣远曰昭;威仪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圣问达道曰昭;圣德嗣服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礼不愆曰昭;高朗令终曰昭;遐隐不遗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知人曰哲;明知渊深曰哲;官人应实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识微虑终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贞: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真:肇敏行成曰真;不隐无藏曰真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乱守正曰直;不隐其亲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质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狱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挠曰直;率行无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质:名实不爽曰质;忠正无邪曰质;章义掩过曰质;言行相应曰质;恬淡无为曰质;直心靡他曰质;真纯一德曰质;至治还淳曰质;宅心笃实曰质;淳茂无华曰质;静正无华曰质;朴直无华曰质;强立守义曰质
智:官人应实曰智;尊明胜患曰智;默行言当曰智;推芒折廉曰智;临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择任而往曰智
中:王心克一曰中;刚柔不偏曰中;因时致治曰中
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
终: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
纣:残义损善曰纣
专:好功自是曰专;违命自用曰专
庄:兵甲亟作曰庄;睿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真心大度曰庄;好勇致力曰庄;威而不猛曰庄;严敬临民曰庄;履正志和曰庄;维德端严曰庄;恭敬端肃曰庄;端恪临民曰庄;端一克诚曰庄;齐敬中礼曰庄;执德不矜曰庄;德盛礼恭曰庄;严恭自律曰庄;严恪有仪曰庄
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弱而立志曰纵;败乱百度曰纵;忘德败礼曰纵
群臣
与皇帝相比,臣属的谥号要简明一些,或一字,或二字,所选之字,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明清两朝群臣谥号定为二字,且有严格规范。《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信、康、壮、恒、愍、烈、勇、僖。还有一种文武通用的谥法,与“忠”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文、武、定、烈、简、肃、毅、敬、宪、节、贞、靖、襄、敏、安、僖、穆、介、威、端、壮、宣、裕、果、勇、愍、刚、惠、悫、怀、清。
这样一来,谥号不仅具有特定的涵义,而且具有特定的等次。
名人
宋朝
赵普——忠献
晏殊——元献
范仲淹——文正
司马光——文正
欧阳修——文忠
苏轼——文忠
曾公亮——宣靖
韩琦——忠献
富弼——文忠
吕公著——忠烈
吕大防——正愍
韩忠彦——文定
王安石——文
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又改回“忠献”,后又谥“缪狠”
洪皓——忠宣
洪适——文惠
洪遵——文安
洪迈——文敏
明朝
杨慎——文宪
于谦——忠肃
王守仁——文成
黄淮 ——文简
解缙—— 文毅
胡广 ——文穆
杨荣 ——文敏
杨士奇 ——文贞
杨溥——文定
曹鼐 ——文忠
王翱——忠肃
高榖 ——文义
李贤 ——文达
陳文——莊靖
彭時——文憲
商輅——文毅
萬安—— 文康
劉吉——文穆
徐浦——文靖
劉健——文靖
謝遷——文正
李東陽——文正
楊廷和——文忠
毛紀— 文簡
費宏——文憲
楊一清——文襄
張璁——文忠
翟鑾——文懿
方獻夫——文襄
李時——文康
顧鼎臣——文康
夏言——文愍
徐階——文貞
李春芳——文定
高拱——文襄
張居正——文忠
張四維——文毅
申時行——文定
王家屏——文瑞
趙志皋——文懿
王錫爵——文肅
沈一貫——文恭
朱庚——文懿
李廷機——文節
葉向高——文忠
方從哲——文端
劉一燝——文端
成基命——文穆
溫體仁——文忠(朱由崧即位后便削其谥号)


鄭成功經營台海與呂宋
GOQQ_台灣史 https://bit.ly/3s2vLuk
一、鄭成功經營台灣。
鄭成功將荷蘭人逐出台灣,收復本島,是在清朝順治十八年十二月三日(明朝永曆十五年),亦即西元一六六一年,於是鄭成功樹立治理台灣持久之計,經營國土,鞏固了今日台灣的基礎,因而被尊為台灣的開拓之祖。
(一)、施政的端緒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先祭祀天地山川,接著將熱蘭遮城改名為安平鎮、普洛文蒂亞城改名承平府,又將台灣改稱東都。新設二縣,北路一帶為天興縣,南路一帶為萬年縣。又設立學校,制定法律,則養老幼,撫恤孤獨,計丁庸,巡視番地,或設屯田之制,配置水路各鎮,部署守將,一切就緒,專心致力於休養民生。研究國家持久之策,因此明朝遺民、閩奧流民紛紛移居歸順,使鄭成功的基業益發穩固。
(二)、綏憮土番  
政治已有端緒,各項施政也在進行中,因此鄭成功致力於綏撫散布在台南附近的平埔番。親自率領部將,帶著糧食,巡視新港、目加琉灣,蕭瓏和麻豆等番社。鄭成功贈以煙布,慰以好言,所到之處,土番皆欣喜雀躍,恭迎鄭成功,不敢拒絕其約束。這些地方曩昔曾經荷蘭人教化,又由鄭成功施以恩威,於是全體逐漸綏撫歸順。
(三)、實行寓兵于農之策   
寓兵于農就是所謂的屯田之制,是鄭成功為了富國強兵,在巡視土番後,訂下的治民良法。鄭成功巡視回來,立刻召集諸將,表示‥
大凡治家治國,以食為先。苟家無食,則親如父子夫婦亦難以和其家 ; 苟國無食,雖有忠君愛國之士,亦難以治其國。今上託皇天重庇,下賴諸君之力,得有此上。然計食之者眾,作之者寡 ; 倘一告匱,而師不宿飽.其欲興邦固國.恐亦離矣 !故昨日躬身踏勘,撥審情形,細觀土地,甚是膏腴,當倣寓兵於農之法,庶可餉無匱,兵多糧足然後靜觀釁隙而進取。」
由於諸將都贊成,鄭成功便進一步指示方法 :
故善為將者,不得不興屯以富兵。今台灣乃開創之地,雖僻處海濱,安敢忘戰 ? 暫以侍衛二旅.守安平、承天二處,其餘諸鎮,按鎮分地,按地開墾,(中略) 則無閑丁逸民。插竹為舍,斬茅為屋.圍生牛教之以犂,使野無曠土,而軍有餘糧(中略)農隙則訓以武事。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則負耒以耕,寓兵於農之意如此。
於是從那天開始便分地領兵,從事開塑,亦即實施屯田之制,按照中國古來的制度,農閒時教導武藝,有警則荷戈.無警則荷鍬耕地,藉以增加耕地面積,防備外敵。今天台灣西部平原一帶的開墾,大半成於此時。
二、鄭成功經營呂宋  
鄭成功的經營不僅限於台灣,更立定計劃,企圖使呂宋成為附庸,以加強台灣的基礎。然而計謀洩露,該地警戒更嚴,被殘殺的華人很多,加上鄭成功身亡,此事遂告中止。
(一)、教士李科羅之使命   
鄭成功企圖經略呂宋是在一六六二年,即收復台灣的次年。鄭成功派遣在廈門結識的義大利教士李科羅為使節,至馬尼拉,勸西班牙特派的呂宋總督入貢,並暗中教唆在呂宋的華人叛變,計劃趁內亂的時候襲擊呂宋。因此,李科羅來馬尼拉同時,也把國姓爺的密件交給在馬尼拉的華人。
(二)、呂宋經略的失敗   
然而叛變的計劃洩露了。李科羅痛受詰責,呂宋總督急忙將全島的兵士聚集到馬尼拉,共計步兵八千、騎兵一百。五月六日(一六六二),有被華人佔據之虞的城砦被毀,守備變得更加森嚴。西班牙人又故意刺激華人暴發事變,藉口鎮壓,企圖消減中國人。
他們先捕捉華人海盜,擒住船長,恐嚇中國移民,於是華人對西班牙的暴虐感到憤慨, 為了自衛而舉兵殺害西班牙人。西班牙人更趁此機會,從帕里安的砲台,加以猛烈砲擊。此時無辜的華人惶恐狼狽,不知所措,或自縊、或企圖逃到海上者甚眾,亦有向東、西狂奔入山者。幸而浮舟逃亡的,則歷盡艱辛才得以抵達台灣,托庇於鄭成功旗下。這樣一來,多數居住在馬尼拉的全島華人滅亡殆盡。於是,經略呂宋的企圖受到阻撓,李科羅一無所獲,回到台灣,因而人心沸騰。鄭成功便再試圖討伐呂宋而整軍南下,也將航進巴士海峽時,成功得病,其志向遂化為泡影。
三、鄭成功之死    
鄭成功繼承了父方權謀術數的才略、母方勇敢剛毅的氣節,在明清換代的期間,成為台灣領主,建立國家百年的經綸,可惜天不假年,就在施政初現端倪,朝廷的制令尚未普及的途中與世長辭,因此在他死後,局面一片混亂。
(一)、鄭成功悲憤而亡   
在此之前,清廷屢次招降鄭成功未遂,便派遣刺客企圖加以暗殺,也未成功。十七年前降清的父親鄭芝龍在此年(一六六二)十月被殺,母親又早在鄭芝龍降清那年於泉州自刎,永曆帝在緬甸蒙塵,明室益發凋零,而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人,在台南設府治,一步步進行台灣的經營。
(二)、此時  
出家為僧的明朝遺臣林莫仰慕鄭成功的事蹟,來台傳達消息:「遠在緬甸蒙塵的皇帝及其子孫,悉數死於叛臣吳三桂之手,明朝嗣統已告斷絕」。鄭成功異常悲憤,便在這一年(一六六二)五月一日罹患熱病,數日後,病體末癒,卻強自起身,登將台,整衣冠,正威儀,捧出明太祖的遺訓恭讀,讀至第三帖,嘆道:「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耶 !」言罷,雙手掩面而逝。時為五月六日,享年三十九。此時正是明朝永曆十六年,距離收復台灣不過半年。忠魂離去,永不復歸,徒然化為孤島一杯土,其志令人哀憐。
(三)、開山神社的由來    
鄭成功被祀奉於台南的開山神社,使其忠義宏業,普為人知。一開始是福建省船政大臣沈葆禎在清朝同治三年奉命巡視澎、台的庶政,而當時台灣府的進士及地方士紳等相謀議,慨嘆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末追賜謚號及敕建祠廟,便向沈葆禎提出建議,於是,翌年(光緒元年)降旨在台灣府城興建延平郡王祠,並謚號「忠節」(危身奉上曰忠,艱危莫奪曰節),該年二月得到捐款一萬零八百餘元,改築王祠。從此以後便有了延平郡王祠,並以王者之禮祀之。日人據台後被桂總督改名為開山神社,日後經數次改建,成為後來的模樣。開山神社內藏鄭成功的真迹,並有據傳是鄭成功手植的梅樹,在在訴說鄭成功的史蹟
GOQQ_台灣史 https://bit.ly/3s2vLu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