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教/儒教與鸞堂/新竹市福林堂/齋教為台灣民間信仰的流派之一,以羅教教義為主、雜揉儒家與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源於白蓮教/茹素,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民眾習稱其神職人員為菜姑、菜公/齋教又受到國民政府的打壓和中國佛教會的批判而逐漸式微,轉為一般佛教寺廟,或轉成一貫道信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比馬龍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翁格瑪麗效應」/比馬龍效應指人(通常是指孩童或學生)在被賦予更高期望以後,他們會表現的更好的一種現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先天道集白蓮教信仰之大成,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以龍華三會為信仰核心
---------------------------------------
龍華三會 【龍華三會】這是佛教的未來事件,意思是說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就會在這個世界成佛,因現在尚未成佛, 所以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這是指彌勒菩薩將來下生到這娑婆世界後的傳道法會,會有壯盛大的三場盛會(即三轉法輪),稱為「龍華三會」。
佛教何謂『龍華三會』?
在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梵語Maitreya)將示現在華林園,龍華樹下成道,開三番法會,度盡上中下根的眾生。
佛說彌勒下生經云:『爾時彌勒佛於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梵語arhan);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這就是佛門常說的『龍華三會』之由來。
彌勒佛住世六萬年,憐愍眾生令得法眼,滅度之後,法住於世亦六萬年。
--------------------------
龍華三會
指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道之三會說法。又稱龍華會、龍華三庭、彌勒三會、慈尊三會。略稱龍華。乃佛陀入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另有說五十七億六千萬歲、五十六億萬歲者),彌勒菩薩自兜率天下生人間,出家學道,坐於翅頭城華林園中龍華樹下成正等覺,前後三次說法。於昔時釋迦牟尼佛之教法下未曾得道者,至此會時,以上中下三根之別,悉可得道。
據菩薩處胎經卷二「三世等品」所載,龍華三會中,第一會說法度眾九十六億,乃受釋尊之五戒者;第二會度眾九十四億,乃受持三歸者;第三會度眾九十二億,乃一稱南無佛者。然於賢愚經卷十二波婆梨品、大智度論卷三等所載之三會度眾人數則略有出入。
古來即盛行願於彌勒佛出世時再生人間、逢遇三會之說法,如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序舉出宋明皇帝初造龍華誓願文、京師諸邑造彌勒像三會記、齊竟陵文宣王龍華會記等。又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十二月比丘僧欣造立之彌勒像光背銘,即記載彌勒出現之時,其願再生人間成為王侯、參預龍華之說法;具此種造像銘之佛像,後世亦留傳不少。
此外,供養彌勒佛之法會及灌佛會,亦稱為龍華會。據荊楚歲時記龍華會條載,四月八日諸寺備辦種種齋食,以五香水浴佛作龍華會,以象徵彌勒之下生。〔彌勒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觀彌勒上生經、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大毘婆沙論卷一三五〕
---------------------
怎樣赴龍華三會?
太虛大師
  究竟真實的佛法,是唯親證的諸佛乃能知之,所謂「唯佛與佛乃 能究盡諸法實相」,絕非我們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言語文字之所能到 的。不過慈悲為懷的佛陀,欲攝化一切眾生皆證其所自證之法,推己 及人,故隨各人的根性不同,所好各別,而從不可思議的第一義諦 中,方便施設無量的教法,千差萬別。
  佛法在我們中國,現在總算是普及的了,對佛法稍有認識的人, 皆知有「龍華三會」一語;就是平常寺院裡唱的「佛寶讚」中,也有 這麼一句:「龍華三會願相逢」。所以,現在就關於龍華三會的命名 和意義及怎麼赴龍華三會,略為說明。
   什麼是龍華三會?
  「龍華三會」的意義,必須從彌勒佛將來下生此士的關係上來說 明。因為彌勒佛當來下生成佛,是在龍華樹下,亦猶現在的釋迦牟尼 佛的菩提樹下證果一樣。其樹名龍華者,言其枝幹高大如龍盤空,且 能開燦爛之華,結豐碩之果。言三會者,亦與釋迦牟尼佛的三轉法輪 相似。其轉第一次法輪,遇彌勒佛聽經聞法授記度脫者,是為龍華初 會;經若干時期,有若干眾生,又聞彌勒佛說法而得超凡入聖者,是 為龍華二會;到最後一會,則大轉法輪,凡為彌勒佛所度之機,皆度 盡無餘,是為龍華三會。其實,彌勒佛當來下生人間說法何止這三次 呢?不過是指大會而言,其第一大會度脫人天無量眾生,乃至第三大 會亦度脫人天無量眾生罷了。從這第一、第二、第三會中,由聽聞正 法,依教修行,而得證果的無量無邊眾生,是謂龍華證果。
  現在的大藏經裡,有彌勒上生經與彌勒下生經的兩部中。關於彌 勒如何成佛?他的世界是怎樣的莊嚴妙麗,清淨快樂?其土是如何的 平正?眾生的性情如何和善?壽命如何的延長?皆有精詳的說明。同 時,在彌勒下生經裡,亦曾說明當來下生的時間,距離現在尚很遠。 而現在的中國,我們時常聽到有許多人普遍傳言說:「彌勒佛快要下 生了,人間的浩劫將臨了,你們需要信仰什麼道或什麼教,不然,即 將遭劫!」甚至亦有聽到這麼說:「末劫將臨了,你們快拿出洋錢到 我的什麼道或什麼教裡來買一位置,以防不測之禍,否則,將來位置 賣完了,眼看你們遭遇浩劫呀!」這些,都是捏造謠言,惑亂人心, 藉以詐取利養的人們所為之事,或許是對佛典不明而起附會所致的緣 故,各位切莫相信!依據佛典證明,彌勒佛當來下生人間說法的時 間,離今實遠。彌勒未成佛前亦稱菩薩,在彌勒下生經裡說釋迦佛時 代就有這位菩薩,而且曾經釋迦佛授記:「汝彌勒受我記後,將來成 佛度脫人天,」是為彌勒做菩薩時代的歷史。彌勒上生經中佛告優婆 離云:「此人從今十二年後命終,必得往生兜率陀天上,」是即從釋 迦佛不久間,彌勒菩薩從人世而生天上,說法度生,故今兜率天中有 「內院」為其所依住。又說:「閻浮提歲數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 於閻浮提」。即說明了彌勒菩薩距今二千五百餘年前生天後,須經過 人世五十六億萬歲的悠久年代,纔能下生人間在龍華菩提樹下成佛, 繫大法鼓,轉大法輪。是知彌勒下生的年代,距今遠甚,非特洄溯已 過去了的時間如此長久,即使到將來下生我們現在所居的地球---閻 浮提---上,其中的時間,亦如此長久;因人間四百年只當兜率天上 一日,如此計算,閻浮提五十六億萬歲數完了,彌勒菩薩方纔天上壽 終,下生人間,成道說法。由是考測龍華三會,尚須經過渺遠的時 間;那末,浩劫將臨的話,可斷定其是謠言惑眾了。
   怎樣赴龍華三會?
  上文已說明什麼是龍華三會的意義,現在當更進一步研究怎樣能 赴龍華三會。由何種原因而達到目的---結三會之果呢?依彌勒上生 經和下生經等所說,彌勒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界授記成佛的弟 子,他所教化的世界,亦是釋迦牟尼佛所化的世界。故現在的人,應 當依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修行,亦如將來世界的眾生,依將 來世界教主本師彌勒佛的言教而修行一樣。釋迦佛曾將其未曾度盡的 眾生,皆付囑於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故現在的人,凡是在釋迦佛法中 生關係者,皆已與彌勒佛發生關係,將來龍華三會皆得授記作佛。那 麼,現在在座諸位,皆是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將來皆為彌勒佛所 攝受,赴龍華而證果是無疑的了。今日的我們,便是將來龍華三會中 的我們,必有同赴龍華三會的一日,也是無疑的了。但是龍華有三 會,到底怎樣分判呢?解答這個問題,就是釋迦牟尼佛法中發生關係 有深淺、大小、勝劣而使然了。其關係深大而勝者,則赴初會;其次 則赴二會;其淺小而劣者則赴三會。是則雖說人人皆可赴龍華三會, 而勝者精進赴初,劣者懈怠落後,其時間之長短,功果之大小,則不 可不區別了。其在釋迦佛法中,由深刻的了解而起堅固的信仰,如大 乘起信論說的起大乘正信之心,修大乘六波羅密行,即得大乘菩薩之 果。六波羅密即六度,修六度即能對治六弊;布施對治慳吝,持戒對 治惡業,忍辱對治瞋恚,精進對治懈怠,禪定對治散亂,智慧對治愚 痴。熱論其為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倘能於釋迦佛法中起大乘正 信心,修大乘六度行,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兜率內院,親覲彌勒如 來,依教修行;將來亦隨彌勒如來下生,聞法起行,而得初會證果。 故各位如能發大乘心,修六度行,不但為自已個人離苦得樂,而且為 普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求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則將來必赴龍華 初會,得大勝果。那末,如何是初會不證果而待二會證的呢?是由於 釋迦佛法中亦能起決定信心,皈依三寶,雖不發大乘心,修六度行, 而因信仰決定,樂善好施,守持三皈五戒,由三皈而對佛教三寶起信 仰心,而成為三寶弟子,由遵持五戒成為人類中的有道德者,故雖不 能赴勝妙的龍華初會,而於二會亦得聞法修行,超凡入聖。三皈、即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五戒即與儒的「五常」相近,如表:
           不 殺---仁
           不 盜---義
      佛家五戒 不邪淫---禮 儒家五常
           不妄語---信
           不飲酒---智
  倘只初會與二會,則普度眾生必不廣,因初會範圍甚小,只度利 根之機;二會範圍稍廣而非遍;故擴而大之普度一切,則唯龍華第三 會了。凡與佛法稍生關係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歡喜心,或舉一手、 低一頭,乃至於遊嬉中無意生關係者,如人寺瞻禮佛像,念一佛,誦 半偈,無論其為見聞佛法僧三寶者;甚至或見三寶生不信心、不願 心、輕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發生關係;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 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為佛所付託與彌勒者;將來皆能赴龍華 三會,授記作佛。上面是指在家佛教徒而說,若出家佛教徒,好的不 消說,即如為釋迦佛弟子而違背佛法,毀謗佛法,破壞佛法,造種種 惡業,只要將來能聞彌勒佛名,或見三會說法,生一念歡喜心,往昔 罪業皆悉冰消,而得證會解脫;是知龍華三會所度眾生無量無數。故 現在世間有塑畫佛像,流通經典,削髮為僧,表現三寶功德於人間, 無非想世人見相作福,與佛法發生關係;如草本種子落土必抽芽,佛 法的種子落於八識田中,其發芽生長亦正如此。依釋迦佛的大悲願 力,凡於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付囑於彌勒佛者,龍華三會皆得度 脫。法華經所謂「或能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丶丶若入塔廟中,一稱 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此之謂歟?不特此也,小孩於遊戲中無意間 見三寶形像,印象落於心田,將來因緣成熟,種子皆得發芽生長而開 花結果,不過「只爭來早與來遲」而已。這樣說明如何赴初會,如何 赴二會,如何赴三會的原理,則知現在在座諸位,將來皆是龍華三會 中人。現在若發大乘心修六度行,將來即赴初會;縱不能做到六度, 即修三皈、五戒、十善的道德,亦得赴二會超凡入聖;即使初會、二 會都不赴,則如現在入寺,甚至或聞一聲暮鼓晨鐘,印象深印於識 田,播下種子,結了因緣,將來皆得於龍華三會,證聖無遺。
  但是,雖人人皆得為將來龍華三會之眾,而在彌勒佛未下生之 前,尚須經歷長久的空間和時間,似乎渺茫,我們將賴何為依住呢? 這有一個最切近的方法,在彌勒上生經說:「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 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如彈指頃即得往生」。就是 現在釋迦佛法中聞是菩薩名字,知其在兜率內院說法,發願身心皈 依,為其攝受,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內院,見佛聽法,是為最切近而 現身得著歸宿的方法。同時,將來亦得隨彌勒佛下生而授記作佛,故 上生經又說:「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 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諸佛前 授菩提記」。
  今日,說明什麼是龍華三會,怎樣赴龍華三會的方法和捷徑。願 大家認識自己是龍華三會中人,宜於釋迦佛法中發大心修人行;今生 求生兜率內院,將來趕赴龍華初會。(守志記)www.dts.org.tw/sutra/book03.htm https://bit.ly/2ALMlbS
--------------------
【龍華三會】這是佛教的未來事件,意思是說再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彌勒菩薩就會在這個世界成佛,因現在尚未成佛,.所以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這是指彌勒菩薩將來下生到這娑婆世界後的傳道法會,會有壯盛大的三場盛會(即三轉法輪),稱為「龍華三會」。
    而為何稱作「龍華三會」?是因為因彌勒佛當來下生成佛,是在龍華樹下,亦猶現在的釋迦牟尼佛的菩提樹下證果一樣。其樹名龍華者,言其枝幹高大如龍盤空,且能開燦爛之華,結豐碩之果。言三會者,亦與釋迦牟尼佛的三轉法輪相似。
    其轉第一次法輪,遇彌勒佛聽經聞法授記度脫者,是為龍華初會;經若干時期,有若干眾生,又聞彌勒佛說法而得超凡入聖者,是為龍華二會;到最後一會,則大轉法輪,凡為彌勒佛所度之機,皆度盡無餘,是為龍華三會。其實,彌勒佛當來下生人間說法何止這三次呢?不過是指大會而言。從這第一、第二、第三會中,由聽聞正法,依教修行,而得證果的無量無邊眾生,是謂龍華證果。
    於是就有諸多眾生想趕赴「龍華三會」以求解脫。但是因法會殊盛莊嚴,必須具備一些基礎才行。以下是一種說法:
    依彌勒上生經和下生經等所說,彌勒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此界授記成佛的弟子,他所教化的世界,亦是釋迦牟尼佛所化的世界。故現在的人,應當依現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修行,亦如將來世界的眾生,依將來世界教主本師彌勒佛的言教而修行一樣。釋迦佛曾將其未曾度盡的眾生,皆付囑於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故現在的人,凡是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與彌勒佛發生關係,將來龍華三會皆得授記作佛。
    但是龍華有三會,到底怎樣分判呢?解答這個問題,就是釋迦牟尼佛法中發生關係有深淺、大小、勝劣而使然了。其關係深大而勝者,則赴初會;其次則赴二會;其淺小而劣者則赴三會。是則雖說人人皆可赴龍華三會,而勝者精進赴初,劣者懈怠落後,其時間之長短,功果之大小,則不可不區別了。
    其在釋迦佛法中,由深刻的了解而起堅固的信仰,如大乘起信論說的起大乘正信之心,修大乘六波羅密行,即得大乘菩薩之果。六波羅密即六度,布施對治慳吝,持戒對治惡業,忍辱對治瞋恚,精進對治懈怠,禪定對治散亂,智慧對治愚痴。若論其為男女、老幼、富貴、貧賤,倘能於釋迦佛法中起大乘正信心,修大乘六度行,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兜率內院,親覲彌勒如來,依教修行;將來亦隨彌勒如來下生,聞法起行,而得初會證果。
    那麼,如何是初會不證果而待二會證的呢?是由於釋迦佛法中亦能起決定信心,皈依三寶,雖不發大乘心,修六度行,而因信仰決定,樂善好施,守持三皈五戒,由三皈而對佛教三寶起信仰心,而成為三寶弟子,由遵持五戒成為人類中的有道德者,而於二會亦得聞法修行,超凡入聖。
    凡與佛法稍生關係者,如偶起一念善心、歡喜心,或舉一手、低一頭,乃至於遊嬉中無意生關係者,如人寺瞻禮佛像,念一佛,誦半偈,無論其為見聞佛法僧三寶者;甚至或見三寶生不信心、不願心、輕慢心者,亦由此而和佛法發生關係;若信不信,若敬不敬,凡在釋迦佛法中生關係者,皆已為佛所付託與彌勒者;將來皆能赴龍華三會,授記作佛。
    雖人人皆得為將來龍華三會之眾,而在彌勒佛未下生之前,尚須經歷長久的空間和時間,似乎渺茫,我們將賴何為依住呢?這有一個最切近的方法,在彌勒上生經說:「若有得聞彌勒菩薩摩訶薩名者,聞已歡喜恭敬禮拜,此人命終 ,如彈指頃即得往生 」。就是現在釋迦佛法中聞是菩薩名字,知其在兜率內院說法,發願身心皈依,為其攝受,則此生臨終必得上生內院,見佛聽法,是為最切近而現身得著歸宿的方法。同時,將來亦得隨彌勒佛下生而授記作佛 ,故上生經又說:「 如是等眾生,若淨諸業行六事法,必定無疑當得生於兜率天上,值遇彌勒,亦隨彌勒下閻浮提,第一聞法,於諸佛前授菩提記」。
------------------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系列 龍華三會
【作者: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2017-08-13
圖說:佛光山藏經樓的浮雕「靈山勝會‧佛光普照」。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佛教裡的梵唄讚偈,有梵腔、道腔、書腔等唱腔,流傳日久,甚至還有海潮音、鼓山調、台灣調、吹打焰口調等等唱誦的曲調,可謂千變萬化。尤其在讚偈的類別上,又有四大祝延、八句讚、六句讚等種種的不同。像是最為一般佛教徒所熟知的〈爐香讚〉,就是屬於六句讚,通俗易懂;〈戒定真香讚〉、〈三寶讚〉,屬於八句讚,唱誦難度中等;難度最高的,就要屬〈四大祝延〉了。
不過,對於這許多歷代的讚偈創作,佛教徒倒是從來都不曾去檢討它的內容,也未曾去深究它的意義,就只是老老實實地跟隨著唱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事實上,暫且不論其他,過去每當我唱到〈三寶讚〉之一的〈佛寶讚〉,對於最後的兩句話「龍華三會願相逢,演說法真宗」,總令我感到有幾點奇怪之處。
在我想,這首讚偈雖然不曉得是哪一位大德所作,但必定和彌勒菩薩的信仰者有很大關係。因為〈佛寶讚〉既然是以讚頌釋迦牟尼佛為主,又怎麼會在讚美釋迦牟尼佛之後,來上這麼一句「龍華三會願相逢」呢?難道是要逼釋迦牟尼佛退位,讓彌勒菩薩來做佛教的教主嗎?
又或者是受到過去一貫道認為的「彌勒佛下凡,釋迦佛的時代過去了」影響,才有彌勒菩薩「龍華三會」的說法呢?
在《虛雲和尚年譜》裡記載,有一次虛雲和尚坐禪入定,出定後告訴侍者,他於定中到了兜率內院,目睹釋迦牟尼佛的靈山勝會還沒有解散,並且是由阿難尊者在那裡擔任維那。這麼說來,為什麼我們要去推翻「靈山勝會願相逢」的說法,而說「龍華三會願相逢」呢?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不只是說明佛教徒對佛陀的認識不足,對佛教的信仰也不夠忠貞。可是千百年來卻沒有人肯得去糾正,尤其對於這種說法,全國佛教徒竟然都沒有發覺到,這必然是別有用心的人士想要分裂佛教,故而將佛教和其他民間信仰的彌勒思想和流;甚至也從來不曾有人覺得,這樣會對佛陀的尊嚴有所褻瀆、冒犯。
對此,我是感到極為遺憾,因此不禁要提出來一說,我們是不是應該將這首讚偈中的「龍華三會」,改為「靈山勝會」比較恰當呢?在此就教於高明,不知以為然否?
…………………………………
耶輸免難消災障
在佛教的早晚課誦,或是舉辦各種法會時,經常都會唱誦「香讚」(戒定真香)。每次唱到「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心中不免產生疑問:耶輸陀羅是佛陀未出家前,也就是淨飯王為悉達多太子選定的王妃,算來也是一國之母,不知道她到底有什麼災、有什麼障,需要我們後代的弟子來為她消災除障?甚至於也不知道這是哪一位大德,到底是根據什麼經論、什麼歷史而這麼說的?
當然,或許有人會講,在《大智度論》裡有記載,說羅睺羅前世時,曾經是一位國王。當時有位五通仙人來向國王自首,說自己盜用國王的水與楊枝,請國王治罪。
國王回答他,自己剛剛登上王位,願將水與楊枝,普施天下所有人等。但是仙人仍以自己在國王登基前所犯的罪,感到心有不安,一再請求國王治以應得之罪。
國王只好對他說:「如果你一定要我治你的罪,那就請你稍等片刻,等我從宮中回來再說。」結果國王回宮後,經過六天才走出宮外。這六天裡,仙人一直忍飢受餓,所以當他看到國王出宮時,就對國王說道:「國王,莫非你就是用這種方法來治我的罪嗎?」
說過之後,仙人便辭謝離去;而羅睺羅就是因為這樣的因緣,因此後來感得住胎六年才出世的果報。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羅睺羅過去世時,曾經是一名修道人;每次當他準備打坐入定時,就有一隻老鼠來干擾他。有一天,修道人趁著老鼠入洞,便把洞口給堵了起來,然後禪坐進入定中。六天後出定,想起了老鼠洞被自己堵住,於是趕緊把洞口打開。就因為這樣的因緣,不但感得自己在母親肚子裡住胎六年之苦,連帶的也讓耶輸陀羅因此遭殃受難。
不過,這些說法到底確不確實,不免令人存疑。因為根據《釋迦譜》及一些重要的佛傳記載,當初悉達多太子決定捨棄王位出家時,最後臨別前,還悄悄的去探望過耶輸陀羅與羅睺羅,怎麼會說羅睺羅是在六年後才生養的呢?所以過去的歷史,往往是張冠李戴,李代桃僵,這一類的事情也很多。
不過有一點讓人不解的是,「戒定真香」是佛教的八大讚子之一,每當普佛或有重要法會時,都會唱誦的讚子;但是我們唱了幾十年,甚至千年以來都沒有人發覺,沒有人懷疑:這是確實的嗎?耶輸陀羅真的需要我們來為她祈求免難消災障嗎?其實在我認為,耶輸陀羅沒有災也沒有障,當然也就不必要我們來為她消災除障,所以今日大家應該還給耶輸陀羅清白,我們可以為她祈福,但是不必說要特別去為她消災。
…………………………………
往生
現代人對於死亡的觀念慢慢在進步;過去人死了叫「逝世」,現在大都稱作「往生」。其實,往生不是死亡的意思,而是生到別處去。所以,只要我們把死亡視為往生、西歸,或者上天堂,「死」就是很幸福的事情。
不過人也很奇怪,像很多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二六時中,努力精進念佛,希望蒙阿彌陀佛接引;但真等到阿彌陀佛來接他了,這個念佛的人卻又萬般放不下,跟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現在還不可以到極樂世界,我的兒子還沒結婚、我的女兒還沒有出嫁、我的小兒小女還需要我。」所以人在這上面是有很多矛盾的。
生命就好像時辰鐘一樣,週而復始,死了還會再回來。佛教所說的「往生」一詞,具有很深的意義,主要是告訴我們,生命不是死亡就沒有了,死亡只是肉體老朽後的淘汰;生命可以依業力、願力,往生到更美好的善處去。所以一般修行有悟的人,對於人之生死,看得非常平淡。信仰淨土宗的人更主張,往生以後還會乘願再來,所以「往生」一詞,給予生命改變的空間,讓人對生命懷有無限的希望。
當然,「往生」一詞,也不只是佛教徒百年之後,發願投生到佛國淨土,才叫做「往生」。就拿人體的新陳代謝來說,也是「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因為細胞的繁殖、生死、代謝,讓我們賴以生存的身體,一直在生生滅滅中不斷老化。
世間上,凡是流動的生命,從此處遷徙到他處,都可以稱作「往生」。如搬家喬遷,此地不住,「往」至他處「生」活;調職換工作,此處的職業告一段落,「往」其他地方就業,維持「生」計;還有移民,此地不適合居住,遷「往」他處居住「生」存;女孩子嫁人,要前「往」夫家「生」活。
甚至人從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之後,就不斷地在世間各地「往」來,求其「生」命的出路;進入學校讀書,一日復一日,早出晚歸,「往」返於學校、家庭之間,也是為了替人「生」培植實力;乃至公務人員朝九晚五,「往」來繁忙,為了「生」活而奮鬥,都有「往生」之意。
「往生」是週而復始的開端,不是最後的終點站。就像人走路,後面的一步你不捨棄,怎麼能向前一步?安然往生不是修行淨土宗的人才需要,每個人都須有往生的學習心態;如此,生時能得安然,死時必得大自在。
星雲大師佛法真義系列 龍華三會-人間通訊社 https://bit.ly/2XnY1cJ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