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每日放封50分 《美聯社》目擊:獄中身影更消瘦
 美聯社指出,黎智英看起來比2021年2月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現身時(見圖)消瘦了不少。(路透資料照)
黎智英每日放封50分 《美聯社》目擊:獄中身影更消瘦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IHg5h
 2023/08/14 06:4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長期被關押在赤柱監獄,下月即將面臨《港版國安法》案件審判。《美聯社》近日捕捉到黎智英在獄中的身影,記者描述,鏡頭下的黎智英與上次2021年初在大眾面前露臉時相比,看起來消瘦了不少。
 《美聯社》報導,在照片中,可以看到黎智英身著短褲與拖鞋,手裡拿著一本書,身後則有兩名獄警跟隨。
 報導指出,黎智英每日被監禁約23小時,放封時間為50分鐘,但與其他能一起踢球或運動的囚犯不同同,他僅能單獨活動,且範圍僅限於一個5x10公尺的小空間,四週還圍繞著鐵絲網。在夏日的烈陽下散步之後,他才回到沒有空調的牢房裡。
 持有英國國籍的黎智英於2020年8月遭港警以《國安法》逮捕,而後被控有多項罪名。其中一件案子原定於去年12月開庭,但港府為了阻撓他聘請英國律師辯護,而要求北京政府介入,案子因此延至今年9月。
 黎智英的親友每個月有2天探視他的機會,不過每次限時30分鐘。探監者必須隔著玻璃以電話與他交談。
 黎智英是糖尿病患者,2021年被警方拘留期間,他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
 黎智英的么子黎崇恩今年5月在一份給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的聲明中表示,「我父親入獄是因為他幾十年來對政權都直言不諱。」
 黎崇恩說:「儘管他失去所有,甚至可能死在牢裡,他仍向政權說實話,不願沉默。身為他的兒子,我引以為榮。」
黎智英每日放封50分 《美聯社》目擊:獄中身影更消瘦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IHg5h

phpAZXYgtphpMD7DnD


黎智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E%E6%99%BA%E8%8B%B1

「逆子禍亂中國香港」 黎智英被踢出「順德黎氏」族譜 
 分享「逆子禍亂中國香港」 黎智英被踢出「順德黎氏」族譜到Facebook 分享「逆子禍亂中國香港」 黎智英被踢出「順德黎氏」族譜到Line
 黎智英(中)遭宗親從族譜中除名,一刀兩斷、再無瓜葛。(法新社)
黎智英(中)遭宗親從族譜中除名,一刀兩斷、再無瓜葛。(法新社)
2019-08-11 20:3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港媒今(11)日報導,《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已被宗親「順德黎氏」聲明踢出族譜,雙方再也沒有關係,事件曝光轟動中國微博。
港媒《大公報》引用微信公眾帳號「烈山陸氏」昨(10)日披露的1份聲明,當中可見黎智英宗親「順德黎氏」本月9日指稱,順德黎氏始祖「文卿公」在宋朝時南遷到廣東珠璣巷,又搬到廣東隆山定居,黎智英是黎氏「智」字輩、文卿公第28世裔孫。
聲明中提到「今黎氏逆子智英,霍(禍)亂中國香港,黎氏蒙羞,故開祠堂,祭先人,剔除出族譜,之後智英此人一切行事與順德黎氏無關」;此聲明被中國媒體大量轉載,並使用微博帳號發布告知大眾,引發中國網友熱烈討論。
「逆子禍亂中國香港」 黎智英被踢出「順德黎氏」族譜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881287


特刊:港獨頭目黎智英被廣東順德黎氏家族剔除出族譜!
廣東順德黎氏始祖文卿公,妣魯氏太安人,生子一,名甲祐。公之先東汴州人也,奕世衣冠,趙宋南渡時徒保昌爰處珠璣巷。咸淳七年(1271年)間又徙南海,公居於龍山焉。
黎智英,廣東順德人,“智”字輩,文卿公第28世裔孫。
黎氏列祖列宗在上
今黎氏逆子智英,霍亂中國香港,黎氏蒙羞,故開祠堂,祭先人,剔除出族譜,之後智英此人一切行事與順德黎氏無關!
2019.08.09


剛考上進士,就被族長踢出族譜,族人不解,30年後才恍然大悟
在古代,普通人家想要獲得一謀半職,只能通過科舉,而但凡中了進士的人,都是一個家族的榮耀。
在清朝,朱氏家族的朱尚孟高中進士,並被皇上欽點為七品知縣。這讓朱一家人都非常的高興,而朱滿心歡喜的向族長報喜時,老族長卻不見歡喜反而緊鎖眉頭,還把宗族子弟叫到祠堂召開了一次宗族大會,並在會上宣布要將朱在族譜上除名,往後朱尚孟同家族再無瓜葛。
當時大家都十分納悶,這中了進士光宗耀祖的好事,為何族長要來這樣一出,不過族長已經發話了就不得不遵守。在那時,族內一般都推舉德高望重的男性長者擔任擁有很大權力的族長。所以即使不解也只能同意族長的這一做法。
而朱尚孟就納悶了,自己沒犯事還高中,而古代只有犯事嚴重的人才會被家族除名,這是一件十分羞恥的事,但是族長已經決定了,並呈報當地縣衙登記備案。之後,他只好鬱鬱寡歡的帶著家眷去赴職並與族人再沒了往來。
而在朱任職30年後,因為有聯繫的一個官員寫的書中被細查有很為違逆忌諱的文字,正好此時大興文字獄,所以朱也被牽連滿門抄斬。因為朱氏家族已把朱逐出族群,並備了案,整個家族才幸免於難。朱氏家族聞聽噩耗,悲傷不已,與此同時,他們更欽佩族長有先見之明,不然整個家族在此時已經蕩然無存
轉眼過了幾十年,朱氏家族又出了一個進士,並被欽點為七倉七品知縣。接到任命後,朱邵宇主動找到當時的族長請求將他像當年那樣把自己逐出家族,以免自己將來在官場上有什麼差池連累整個家族。哪知,族長並沒有如此,還大擺筵席慶祝。眾人又再次大惑不解。
族長見狀,便告訴了大家,當年朱尚孟高中進士外出為官時,滿人初定天下,對前明鴻儒名士心懷忌憚,稍有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那個時候為官,禍大於福,所以以防萬一,當時的老族長便不得不狠心將他除名;而現在天下太平,朝廷已經發展穩定,滿漢兩族也關係融洽,此時為官,定能大展宏圖。
不出族長所料,朱邵宇為官數十載,仕途順利,步步高升,並且在他的助力下很多朱氏弟子也走上了官途,從此朱氏成了當地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而這得益於兩位族長的考慮遠見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L2JGNzg.html


從家譜看炎黃子孫
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有濃濃的尋根情結:我從哪裡來?我的根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依據一種特殊的歷史文獻,這就是家譜。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房譜、世譜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親集團,以特殊的形式記載本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內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遷徙、世系圖錄、人物事跡、風俗人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世系圖錄,即記載始祖、始遷祖以來的本家族歷代先祖名錄,這是確認是否是家譜的重要標誌。 
中國家譜由來悠遠,產生於上古時期,完善於封建時代,數千年來,在不同時代,家譜顯示了不同的形態,家譜文獻成為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家譜種類與沿革 
家譜與正史、方志一起,構成中華民族歷史大廈三大支柱。 
中國古代家譜不僅名目眾多,而且種類豐富多彩,根據家譜傳承、記載方式不同,可分為結繩家譜、口述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石碑家譜、書本家譜等。 
結繩家譜:中國古代在文字產生以前,曾經歷結繩記事時代。東北鄂倫春人,到17、18世紀,還在馬鬃繩上打結記事,通過打過多少結,知道本家族有幾代人,五個結表示五代,十個結十代,他們將這種表示世代的繩結,掛在房子木樑正中,非常崇拜。東北地區錫伯族,到20世紀初,仍保留結繩記載一家人輩數、人數、男女數的習慣,生一個兒子,在繩上系一個小弓箭,生一個女兒,則系一根紅布條。 
口述家譜:比結繩更為原始的一種家譜形式。我國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等,都保存口傳家譜的習慣,他們採取父子連名的形式,即父親名字之後的一二個字,是兒子名字的前一二個字。一般家族成員能背出三四十代祖先世系,最多的能背出90多代。 
甲骨家譜:就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家譜。產生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字,其中有一些是專門記載一個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兒氏」甲骨,上面記載一個家族十一代十四個人的名字,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譜,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文字家譜。 
青銅家譜:就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家譜,即金文家譜。在出土商代末年的青銅器中,就有幾件記載家族世系的青銅器。在出土的周代兩件青銅器中,有380字銘文,記載了一個家族七代世系和事跡。 
石碑家譜:就是刻在石碑上的家譜。所謂「刻譜於石,以垂永久」。早在漢代,這種家譜形式較為盛行。如漢代的孫叔敖碑。民國初年,廣西南丹縣壕塘村豎「莫姓哨目族譜」,共412字,不僅記載莫姓家族世系,而且記載了家族源流。較之甲骨、青銅家譜,石碑家譜要成熟得多。 
書本家譜:即是書寫、印刷在紙上的家譜,又分古籍和鉛印家譜。這是我國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譜,數量在5萬種左右。 
此外,尚有塔譜、布譜等。 
三千多年來,我國家譜的內容、體例和功能,經歷了不斷豐富逐步發展的過程。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先秦:家譜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族世系的記載,已具備了家譜的基本要素,但較簡單。周代的《世本》,記載了遠古黃帝至春秋時期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遷居、名號等,是中國家譜的開山之作。 
漢代魏晉南北朝:家譜興盛,已出現譜牒之名。尤在南北朝,門閥勢力極度膨脹,官之陞遷,只辨姓氏高下,不考人才優劣,於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牒」。國家設譜局,出現審查機構,並出現譜學專家。 
唐代:家譜發展,修譜繼續為官府壟斷。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打擊門閥勢力,提高李氏皇族地位,專門組織官員編纂《氏族志》,計293姓,1651家,分成9等,李氏一等,外戚二等,原來顯赫的家族,列為三等。武則天掌權時,又組織人編《姓氏錄》,將武姓列為一等,再次打擊舊有的士族勢力。 
宋代:轉折時期。家譜功能由「別選舉,定婚姻,明貴賤」的社會政治功能,變為「尊祖,敬宗,收族」的倫理道德功能編修方式由官修發展為私修;內容更加豐富;體例因歐陽修編《歐陽氏譜圖》、蘇洵編《蘇氏族譜》,創立新體例,人稱歐蘇體,成為後世修譜的基本體例格局,為家譜進一步發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明、清以及民國時代:家譜普及,私修家譜蔚然成風。清代康熙、雍正號召修家譜。家譜普及,尤浙、蘇、皖、贛、湘等地,家家修、族族修,有的續修二十餘次(一般30年一修)。少數民族也倣傚修譜。修譜成全民性的一項文化活動。 
近50年:續修新譜。尤在海峽兩岸,台灣、福建等省較為突出,各省市均有。台灣近50年來,新修家譜約有六七千種。台灣2200餘萬人,絕大多數來自大陸,近50年遭人為隔離,他們以修譜表達心向大陸回歸祖國的心願。福建新譜有數千種,其它省也有。福建修譜不少是海峽兩岸同一家族共同編修的。大陸修新譜已嘗試用新的觀點、資料、體例、方法來續修。這是群眾中自發興起的修譜活動。如何看?從主流來看,應予肯定:有利於弘揚中華歷史文化,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當然也有個別少數利用修譜斂財,乃至復活和增強封建的家族勢力,則要注意與警惕。 
二、家譜內容 
家譜是我國歷史文化中值得整理、開發、研究的一份珍貴遺產。 
明清以來家譜,內容豐富,儘管編纂形式有不同,收載內容有多寡,但完整的家譜,大致包含以下內容: 
(1)譜名:為明血統,防亂宗,譜名一般包含裡籍,如《韶山毛氏族譜》、《鎮海橫河堰包氏宗譜》(包玉剛),有的還加編修時間、次數,如《同治九年進賢劉氏重修族譜》、《中湘陳氏六修族譜》等。 
(2)譜序:內容涉及修譜緣由、姓氏淵源、家族遷徙、修譜理論等,續修譜一般保存以前的譜序。大多由本族人撰寫,也有名人撰寫,如朱熹、文天祥等。 
(3)凡例:闡明修譜的原則和體例,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如民國時有些譜凡例規定女子也入譜。 
(4)遺像:刊載祖先及族中重要人物遺像及贊語,諸如「秉姓忠直」,「忠懸日月」等。 
(5)恩榮錄:登載皇帝對家族中官員、親屬、烈女等的敕書、賜匾、賜碑等。 
(6)姓氏源流:考述本族姓氏來源、本姓歷史、始祖、始遷祖、家族遷徙經過,各支派遠近關係等。 
(7)族規家法:各家族自己制定的約束、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內容具體,包括忠君、孝親、祭祖、禁賭、財產繼承、約束婦女等。 
(8)祠堂:記載祠堂建築圖案,修建經過、規模、地理位置,祠堂內祖先牌位排列次序。 
(9)世系、世傳:記載始祖至撰修該譜時本家族各世代成員的姓氏、生卒年月、科第、妻室、子女、葬地等,是家譜中最重要最本質的內容,往往佔到一部家譜的四分之三的篇幅,是尋根的主要依據。 
(10)傳記:又稱行狀、行述等,記載家族中重要人物,如忠臣、孝子、義夫、節婦的主要事跡。 
(11)族產:家族集體財產,如墳地、祀田、義莊、學田、山林、房屋等數量、位置以及管理辦法。 
(12)契約:登載與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宗族內部關於承嗣、分家等契約,賣買田地、房屋、鄰里糾紛等文據。 
(13)墳墓:包括墓圖、墳向(如乾山坤向),祖墳、各支派墳的地理位置,便於後人祭祖掃墓,「不忘祖先」。 
(14)藝文:收錄族人著述、詩詞、奏疏等。 
(15)字輩、排行、行第:記載族人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語。 
(16)領譜字號:家譜嚴禁公開,內部發行,印數按家族房數決定,多餘一二部存放祠堂。各房領家譜則按譜號領取,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並有記錄,到時檢查。 
從上述內容看出,家譜具有以下特點:記載範圍的宗族性,系本族人的事跡,本族人撰寫;記載內容的廣泛性,實是本家族的一部百科全書;記載體例的多樣性,史、圖、表、志、傳,兼容並蓄。 
三、家譜的價值與弊端 
通過家譜尋根問祖,可以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歷史上,家譜的編撰方式分為兩個時期,功能作用不一:宋以前主要官修,主要是政治功能,修譜主要為世家大族、朝廷用人服務;宋以後主要是私修,修譜主要是道德功能,凝聚家族、維護族權,為宗族睦族服務。當今時代,家譜作為歷史文獻,有多方面的價值。我們以前受「左」的思潮影響,往往將家譜看作「四舊」,視為糟粕,有的燒燬。即使保存在圖書館的家譜,也是堆放在角落裡,聽其塵封蟲蛀,顯然是不妥的。 
開發家譜資源有以下幾方面價值: 
首先是文物價值。存世的中國家譜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屬於珍本,現存最早的《仙源類譜》,系宋代內府抄本,至今近千年,有些是明代的版本,有些是名人批校本,有些是鈔本,都具有文物的價值。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統計,列為該書善本的家譜就有635種,實際上遠遠超過此數字,這些家譜均屬國家級的文物。 
其次是資料價值。著名史學家梁啟超指出:「欲考族制組織法,欲考各時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齡、平均壽數,欲考父母兩系遺傳,欲考男女產生比例,欲考出生率與死亡率比較……等等無數問題,恐除族譜家譜外,更無他途可以得資料。」數量可觀的家譜,不僅對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興替等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資料價值,即對歷史學、民俗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等都能提供許多重要資料。如對稱雄一世的徽商研究,其中不少有價值的資料即源於皖南徽商家譜。 
再次,家譜具有教化功能。家譜中一般都載有「家訓」、「族規」、「家法」之類內容,其中固然有不少封建思想,但如敬長老、孝父母、尊師長、崇儉樸、戒奢侈、禁賭博等倫理規範,以及家譜中記載的很多志士仁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獻精神等,對促進現代文明建設也有積極作用。傳統倫理與現代文明是辯證的統一,現代文明建設必須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傳統文化也只有被賦予新的時代精神才會有生命力。家譜中反映出來的優秀傳統倫理,實際上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奮鬥的結晶,它曾經對凝聚中華民族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對促進當代文明建設也必將起重要的激勵作用。 
最後是尋根價值。家族淵源和世系圖表是家譜中最為重要的內容,這是當代人尋根問祖的重要資料,而且只有家譜才能提供這些資料。上海圖書館家譜閱覽室自1996年底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海內外的數萬名讀者,其中不少都是為尋根問祖來查詢家譜的。當他們從家譜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時,其興奮之情真是難以形容。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家譜尋根問祖,對於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為主要產生封建社會的文化載體家譜,以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其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 
首先是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幾乎所有的舊家譜的譜序、凡例、族規家法等內容,都露骨宣揚封建忠孝節義、三從四德、重男輕女、族長專制等封建倫理規範,乃至封建迷信等。 
其次是攀附假托。不少家譜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為自己先祖。如有的李氏稱李世民為本族始祖,張氏則以張良、張飛為自己先祖,蕭氏則拉蕭何為自己祖宗等。俗話說: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實際不一定是一家。有些名人作序也是假托的,最明顯是朱熹,翻閱朱熹作譜序的家譜達幾十種,有的是真的,有的則是偽作,如朱熹一篇譜序,竟為周、黃、劉、戴、鄭、洪、吳等姓的家譜同時採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別,其餘文字均雷同,顯系偽造。明清時,有「譜匠」、「譜師」職業,專為有些家族製作偽劣產品。 
再次是書善隱惡。有的家譜凡例明文規定:「史則善惡俱載,譜則書善不載惡,為親者諱也。」家譜中,凡本族列祖列宗系官宦、名人、奇才、烈女的,則辟有小傳,乃至編寫傳記、行狀,刊載墓誌銘等。另一方面,對家族中所謂「叛逆」、「犯刑」、「敗倫」、「背義」、「雜賤」者,則採用「除名」、「出族」、「出譜」等措施,不予書寫,名不見譜。 
當然,舊家譜在觀點、內容、體例等方面,還存在其他弊端或不足,我們對舊家譜必須批判繼承,棄其糟粕,取其精華。 
四、開發整理家譜資源 
編纂《總目》,是中國古籍整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關於開發譜牒資源的重要意義,20世紀初,著名史學家顧頡剛、梁啟超都作過重要的論述。顧頡剛曾說過:「我國史籍之富,舉世無比。然列代公認的官修正史由於種種原因,自今論之,尚難允稱『信史』。今青年治史學,當於二十五史外博求史料,取精用宏,成就當非前代所可比。而今我國史學領域尚待開發的二個『大金礦』,即地方志和族譜。它向為治史者所忽視,實則其中蘊藏無盡有價值的史料,為『正史』所難於悉紀而不為人所知者。」梁啟超也十分重視家譜的價值,他指出:「我國鄉鄉家家皆有譜,實可謂史界瑰寶,如將來有國立大圖書館能盡集天下之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也。」 
近五年,海內外圖書館界共同參與編撰的《中國家譜總目》項目,就是開發整理家譜資源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經濟全球化、知識網絡化對全球中文文獻資源如何共建共享,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為適應形勢發展對圖書館的新要求,2000年6月由中國國家圖書館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球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確定了8個全球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項目,並確定了項目的主持單位,其中《中國家譜總目》由上海圖書館主持。 
編纂《總目》是全世界中文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重要項目,是中國古籍整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深得民心的一項文化工程。即將問世的《總目》,收錄家譜的數量眾多,較完整地揭示了海內外各公藏單位收藏中國家譜的基本情況。收錄家譜的姓氏共計608個,較全面地揭示了存世中國家譜的姓氏狀況。同時,著錄內容豐富,體例完備,著錄時間跨度長,收錄家譜下限為2003年。不僅能為廣大研究人員和讀者提供新的系統的家族資料,也能促進海內外的文化交流。 
編撰《總目》是對全世界存世的中國家譜開展的一次空前的大調查,從而摸清了存世中國家譜的基本狀況。數量可觀的家譜是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目》對於傳承中國歷史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總目》實是家譜這座礦藏的詳細分佈圖,其問世有助於廣大研究人員利用家譜資源,為學術研究提供重要資料。《總目》揭示了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家譜的收藏信息,這就在更大範圍為海內外華人尋根問祖,提供更全面、更系統、更詳盡的線索,必將有力推動炎黃子孫回大陸尋根謁祖的潮流。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家譜尋根問祖,對於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家譜,是我國悠久歷史的一份重要的文化遺產。從夏代到今天,編修家譜綿亙數千年,貫穿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 
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家譜尋根問祖,對於增強海內外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台灣族譜被接到中國族譜
多數擁有祖譜的,都說來自中國。的確是。像當過「戶政司長」的簡太郎,曾回答我,他家本無族譜,是從高雄的大寮、林園簡氏宗親會拿的。雖然如此,他似乎也相信,所以甘願留在中國國民黨。
偽造族譜,就像偽造開羅宣言一樣,也是中華民國賴以在台灣生存的謀生工具。依據王世慶「台灣公私收藏族譜目錄初稿」之資料統計,全台129姓共1,218件族譜,其造譜時間,1951年中華民國據台後製造的有791件佔 65.% 。其手法粗糙,舉例如下:
蕭家是世居桃園宵裡的凱達格蘭平埔族,但因乾隆時就被賜漢姓、改漢名、改母語,不講凱達格蘭話,改講客家話,屬於四縣腔。1960年代新做族譜,中華民國就根據蕭家的姓和所使用的四縣腔客家話,替他們尋根製做族譜。中華民國認為由於蕭家姓蕭,講四縣腔客家話,所以祖先必然來自廣東梅縣。在廣東梅縣,蕭家的開山祖為蕭槐,所以,桃園宵裡的蕭家祖先就被指定為蕭槐。再根據中國早已做好的各姓族譜,梅縣蕭家就接到蕭槐世系,然後往上逆溯,如此,桃園宵裡的凱達格蘭平埔族,不但來自梅縣,和漢初三傑的蕭何也有親戚關係,而黃帝是其祖先。詳情如下: 
「台灣區姓氏堂號考」,1979年台灣文獻會楊緒賢編撰,林洋港、李登輝題字。上面這樣寫著:「蕭氏發源於蘇北,漢初,蕭何徙關中,遂開「天水」一派。七傳至蕭望之,官太傅,世居蘭陵(今山東舉縣),遂以蘭陵為蕭氏郡號。
五胡亂華,中原士族多隨晉室南渡,南朝齊、梁,蕭氏兩朝稱帝,故江南皆齊、梁蕭氏諸王所分佈。梁武帝蕭衍生統,數傳至曦,於唐僖宗中和元年入閩。蕭處仁遷南安;蕭本徙安溪;蕭茂分支安溪芹山;蕭造端遷金門;蕭直軒開基晉江。蕭岑傳至覺,於五代時入江西泰和,子蕭茂貞遷瀘源,傳至蕭理,再遷南溪;蕭理子梅軒、松軒;梅軒長子松之曾孫蕭淳遷廣東大埔開基;次子槐徙梅縣開基;四子蕭柏徙饒平,其後有分居陸豐者」。
由於蕭家假族譜在1960年代就做好,等到1979年楊緒賢編「台灣區姓氏堂號考」時,把蕭家假族譜用上了,楊緒賢在書上說:「蕭氏族人渡海來台者,派別列述如下:來自廣東嘉應州者有梅縣,蕭槐派下,乾隆初、中葉,蕭維天入墾屏東市;蕭那英入墾今八德」。蕭那英,原名知母六,是第一個被漢化的桃園宵裡社凱達格蘭平埔族頭目,漢化後改名為蕭那英。想不到第一個漢化祖,竟然成為來台祖、開山祖。這不是楊緒賢的錯,而是中國人手段太兇殘,連學者都騙過了,普通人豈有不上當之理。
台灣族譜被接到中國族譜的另一推手是「漢學仙」。清據及以前年代,台灣人大多不識中國字,閩粵偷渡客也相同,寫族譜只有依賴通曉漢文的「漢學仙」。遭受漢族文化毒害的台灣「漢學仙」,認為唐山是世界的中心,是人類的起源地,台灣人雖和閩客不同血統,但在他們眼中並無不同,都是來自唐山。因此,請他們代寫族譜,就是拜託「漢學仙」把台灣族譜和閩客族譜接起來,年代接得越長,表示「漢學仙」的學問越淵博,代價也越高。這和當時算命仙、訟師的收費情形相同。
「漢學仙」不但把別人的族譜「亂點鴛鴦譜」,他們自己家族的也一樣。若碰到「半桶師」的「漢學仙」更糟糕。作者看過漢學底子不錯的「漢學仙」,明明是平埔族,卻想盡辦法要把他們自己的族譜接到中國族譜上去,其中雖有交代不清楚的地方,還是憑想像力硬接上去了,後世不察,以為有族譜就證明了自己是和佬或客人。陳水扁也一樣(見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6.htm),請了留洋的「漢洋學仙」替他造中國族譜,還放在故宮典藏,實在太大意了。台灣人,包括阿扁,應該重新檢查族譜是否正確,因為中國族譜大都有問題。


黎智英(Jimmy Lai Chee-ying,1948年12月8日-)原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順德市(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是一位生於廣州的香港企業家,佐丹奴、香港蘋果日報、壹傳媒創辦人,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同時擁有英國公民護照及中華民國護照雙重身分[2]。
背景
童年環境
根據其著作《我是黎智英》的自述:「解放後,父親叛逃香港,家財散盡,母親也遭批鬥送去勞改,8、9歲就要賺錢養活自己和姐妹。曾經替一名香港旅客搬運行李,但是他沒有賞錢,只給一塊由香港帶來的巧克力,由於從未見、食過,放入口後,覺得是天下間最美味的巧克力。我心想,這是香港人,巧克力必來自香港,香港必是人間天堂,所以我也應該去香港了![3]」
政治立場
黎智英說六四事件對他個人與事業影響深遠,沒有六四就沒有《壹週刊》和《蘋果日報》。八九民運時,黎智英旗下的佐丹奴印製了大量民運T恤,印上各式標語,如「您好!請您下來!」、「下來!我們憤怒了!」給香港人穿上上街遊行,他亦從此開始涉足政治[4]。
根據黎智英自述,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仍在經營佐丹奴的他應要求捐贈了20萬件恤衫給參加遊行的香港民眾,自此認識了香港民主黨元老李柱銘;90年代,黎智英稱因其於六四事件的致力參與,特別在一封公開信尖銳批評國務院總理李鵬之後,佐丹奴所有位於中國內地的業務遭北京政府封殺,黎智英被逼將手頭上所有股份全部低價售出,自此專注發展傳媒事業。黎智英本人及旗下《壹傳媒》與香港民主派關係密切,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媒體多數都被認爲成了「親中派」,自我審查風氣盛行,其下壹傳媒照樣強烈批評中共政權,對於香港特區政府和建制派社團作嚴厲批評,在香港傳媒獨樹一幟,是在香港媒體政治中位置特殊,切合黎標榜反共的立場。黎智英旗下刊物《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經常批評香港政府和北京政府,因此在中國大陸仍列爲違禁刊物。
2007年,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傳媒春秋》存取黎智英關於辦報、民主的看法,節目中黎聲言其身家豐厚幾乎再無所求,唯一希望是不做契弟(奴才),他又謂:「如果爲生意才支援民主,這便是一場交易,這場交易早已賣出了。」[5]
家庭與健康
黎智英的第二任妻子李韻琴(Teresa)[6]原是《南華早報》記者,當時採訪過黎智英。後來李韻琴遠赴法國讀書;黎智英爲了追求她,跟著旅居法國,每天接送她上下課,一度被飯店的司機誤會是黑道大哥,3個月後終於獲得芳心。2003年11月起,黎智英在香港《壹週刊》專欄撰寫創業故事,並結整合書。黎智英和李韻琴都是天主教徒,黎智英經李柱銘推薦由陳日君樞機施洗。兩人婚後育有三個小孩。此外,黎智英次子黎耀恩在2011年5月2日和有線新聞主播曾美華結婚。[7]黎智英退休,被競爭對手指其疑患認知障礙症[8][9]。
生平
早年
7歲時,黎智英家裡的大人四散,父親去了香港,兩個姐姐和哥哥在讀高中和大學時都被調派到不同的地方,很少回家,而母親被關起來勞動改造。家裡只剩下他、孿生的妹妹和輕微智障的姐姐。他們三個小孩子除了鄰居偶爾照顧,幾乎自生自滅。開始時,他們依靠變賣家裡的爛銅爛鐵來換取一些生活費,掙不到錢時只好捱餓。後來,一個賣黑市的大嬸到他通靈道的家中找他去火車站幫旅客搬行李掙小費,而他也試過賣其他東西。之後,他媽媽勞改放了出來,他仍在做,因家裡需要他掙錢,直到十二歲偷渡去香港為止。[10]
1960年,他從中國大陸偷渡到香港後白手興家。黎智英於12歲時隻身攜帶1元港幣經澳門偷渡到香港當黑工,其最初月薪為3美元。16歲那年,他在紅磡一家做假髮的工廠當小職員,主要負責對外物料交收和車間生產收發的工作[11]。
後來,受人啟發努力讀書,曾經當過銷售經理;但因公司對其記過處分一次,下定決心自己創業。他雖只有小學學歷,但依靠自學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又在投資股票上獲利豐厚,並於1981年,創辦佐丹奴時裝連鎖店。
建立壹傳媒
黎智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E%E6%99%BA%E8%8B%B1


由偷渡客到傳媒大亨 黎智英:我一生致力於自由
 由偷渡客到傳媒大亨 黎智英:我一生致力於自由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TNFtL
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在紀錄片「香港人:黎智英為自由奮戰」中表示,「這地方給了我自由,我一生將致力於自由。」(美聯社)
 2023/04/21 19:10
〔中央社〕「這地方給了我自由,我一生將致力於自由。」由偷渡到香港再成為傳媒大亨,黎智英在紀錄片「香港人:黎智英為自由奮戰」中訴說無悔犧牲自己,來為香港爭取民主自由的歷程。
 曾於英美地等放映的「香港人:黎智英為自由奮戰」(The Hong Konger: Jimmy Lai's Extraordinary Struggle for Freedom)日起在YouTube免費放映。
 片中整合了黎智英入獄前的訪問及公開活動演說,紀錄了黎智英的一生如何與香港過去數十年的政治跌宕起伏,交織在一起。
 1948年在中國大陸出生的黎智英憶述,因家境富裕成為被批鬥對象,他5、6歲時母親被送往勞改營,他學會自己爭扎求存。
 他試過在火車站幫人搬行李賺錢,有天一個男人給他小費及巧克力,他很餓,忍不住轉身就吃下,覺得非常美味,他問那男人「你從哪裡來」,那男人說「香港」,他覺得香港是天堂,就此決定偷渡到香港。那時他只有12歲。
 黎智英說,偷渡船抵達香港的晚上,他被帶到一間工廠,此後每天朝七晚十工作。但他很開心,因為他知道他有未來。
 在英國管治下的香港,奉行大市場小政府政策,黎智英把握香港這個黃金時代發展事業。將從事製衣廠銷售員賺到的錢投資在股票市場,賺到第一桶金後便自立門戶開製衣廠,再創立佐丹奴(Giordano)服裝連鎖店,進軍大陸市場。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成為黎智英人生另一個重大轉捩點。黎智英說六四事件 「就像母親在黑暗的光明中呼喚他,我的心敞開了」。他及佐丹奴高調支持學生。
 當時黎智英已很富有,他說:「如果我繼續賺錢,對我沒有任何意義,但如果我投身傳媒行業,然後提供資訊,這就是選擇,選擇就是自由」。
 他在1990年創立壹週刊,1995年創立蘋果日報。
 在外來的壓力下,他為了保住壹傳媒集團,惟有賣掉佐丹奴。
 香港在1997年主權移交後,政治環境急劇變化。2003年50萬人上街遊行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黎智英參與其中。
 2014年香港政府提出的政制改革方案未有回應港人對真普選的訴求,引發大規模雨傘運動。黎智英說,「讓我們享有自由的最寶貴東西被奪走,我們要抗爭」。雨傘運動期間他每天都到現場,與群眾一起。
 短短數年後,規模更大的「反送中」運動在2019年爆發,100萬人及200萬人遊行的片段重現於此片中。黎智英說,「我們要為最後一根稻草而戰,我們要奮戰,否則我們會失去自由,失去所有。」
 警民暴力衝突升級,不少抗爭者被捕,直至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運動遂漸平靜下來。但隨之而來的,是2020年6月30日實施的香港國安法。
 在此片中,前港督彭定康說,黎智英有很多機會離開香港,可以到英國、美國或台灣,但他選擇留下,「你(黎智英)為何不畏懼?」
 黎智英說:「我不會離開香港,我是其中一個麻煩製造者,我不可以製造麻煩後一走了之。」
 2020年8月黎智英在家中被捕,並被警方帶返蘋果日報大樓搜查,其後獲保釋。黎智英說,「我幾可肯定我會坐牢」。
 外界一直甚少知道黎智英太太對丈夫投身社會運動爭取民主的看法。在此片中,黎智英的好友、「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麥格恩(William McGurn)轉述黎太的想法:「我嫁給你時我就知道這一天(被捕入獄)可能會到來,我會陪你走每一步。」
 2020年12月黎智英被指違反香港國安法被捕,一直被拒保釋。迄今黎智英多次被檢控及定罪,包括被指在2020年六四期間涉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被判囚13個月。2022年被法院裁定違反蘋果大樓租用契約,欺詐罪成,判囚5年9個月,現正服刑。
 黎智英與6名壹傳媒及蘋果日報高層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中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等罪,案件排期今年9月開審。
 黎智英無悔自己失去自由來為香港爭取民主自由。片中最後,黎智英說:「我來到這裡(香港)時一無所有,我所有的一切就是這地方,這個地方給了我自由,我的一生都將致力於自由。」
 出品此紀錄片的美國智庫阿克頓學院(Acton Institute)曾表示,希望此片可延續西方社會關注黎智英和香港的情況。
由偷渡客到傳媒大亨 黎智英:我一生致力於自由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KTNFt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