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5, 國際 https://is.gd/SGsZPa
《加勒比海諸國史》:基督教霸權宰制下,黑人宗教成為離經叛道的巫術
黑人宗教具有社會責任,提供黑奴聚會之機會,發揮整合族群、鞏固團體之功能,並成為解救苦難的心靈良藥。除了冀望藉巫術化解苦難、緬懷非洲親人之外,儀式的背後蘊藏黑奴反抗殖民當局之重大意義。
文:陳小雀
詭譎信仰
歐洲國家以語文、宗教信仰和混血政策譜寫出帝國拓殖狂想曲。面對強勢的天主教、基督教文明,達伊諾等印地安文化被消滅殆盡;然而,黑奴富饒的生命力,似乎隨著甘蔗而更加堅韌,成為加勒比海的原生種,不僅為自己掙脫宿命的枷鎖,亦促使歐洲信仰遞嬗,形成宗教變奏曲,使非洲奇異的宗教信仰得以流傳永續不衰。換言之,來自非洲各處不同族群的黑人,為加勒比海增添了燦爛多彩的新文化。在儀式主義的推波助瀾下,黑人宗教的團體束約、習俗禁忌、溝通符號、經文禱詞、衣飾裝扮,均勾勒出今日西印度群島的特質,並成為加勒比海地區社會形態變遷的珍貴史料。
古巴的黑人宗教信仰十分繁複,其中以聖得利亞(Santería)、良尼哥共濟會(ñañiguismo)、木杖道術(Regla de Palo)等三種最為流行。
聖得利亞溯源於1553年,又稱「歐恰道術」(Regla de Ocha),係來自今日奈及利亞(Nigeria)、獅子山(Sierra Leone)、查德(Chad)等地的猶路巴(Yoruba)族。猶路巴族為多神教,統稱各路神明為「歐利恰」(Orichas)。首批抵達古巴的猶路巴黑奴雖被迫領洗成為天主教徒,但他們將非洲各種不同的「歐利恰」神明與聖父、聖子、聖靈、聖母、聖人、聖女融合成為一體,並暗地舉行聖得利亞儀式,祈求遠在天際的神明保佑他們早日脫離被奴役的苦難。「聖得利亞」起源於「聖人」(santos/santas)一字,即名詞「santo」加上後綴語「ería」,形成同義的集合名詞,為聖人齊集,衍義為眾神膜拜,也蘊含道術之意。簡言之,「歐利恰」就是披著天主教聖人彩衣的非洲神明。在天主教信仰的掩飾下,非洲部落信仰得以在黑人社會中流傳。殖民時期,天主教教會視聖得利亞儀式為巫教而嚴加禁止;1950年代,聖得利亞終於成為合法宗教,是今日古巴最具特色的民間信仰之一。最普遍崇奉的「歐利恰」有:「葉瑪亞」(Yemayá)、「薔葛」(Changó)、「歐瓊」(Ochún)、「歐琨」(Ogún)、「歐蓀」(Osun)、「艾列瓜」(Eleguá)。這些神祇在作家、作曲家、舞蹈家、畫家的藝術創作下,少了一分邪魅色彩,卻多了一分藝術美感。
良尼哥共濟會承襲自非洲阿巴庫阿(abakuá)族的宗教儀式,因此亦可稱為「阿巴庫阿」。阿巴庫阿族分布於奈及利亞西南地區和喀麥隆(Cameroon)南方,雖以團結、同心、友愛為宗旨,但其宗教儀式繁縟隆重,且充滿神祕怪誕色彩,其中以血祭最令人駭目驚心。若以人類學角度觀之,良尼哥共濟會的血祭儀式彷彿一齣希臘悲劇,充滿戲劇張力(註1)。不論是入會儀式、抑或葬禮皆伴隨舉行血祭。據傳,最初之人祭來源為天主教徒、或外族的剛果黑奴,之後改以公羊、或公雞等動物血祭。因人祭之故,良尼哥共濟會長久以來便被訛傳為殺手團體,殖民當局甚至厭惡其主祭者的詭異服飾裝扮,而稱之為「小魔鬼」(diablitos)。古巴人類學家認為,良尼哥共濟會成員猶如酒神信徒,必須藉由祭典釋放生活壓力。
伴隨良尼哥共濟會祭典的鼓聲音律、應答吟哦、禹跳蹁跣,被作曲家賈西亞・加杜拉(Alejandro García Caturla)譜寫成交響曲「禮拜儀式」(Yamba-O),而脫離邪教印象,遐登藝術境地。另外,卡本迪爾亦將共濟會的祈禱吶喊化為小說《願光榮歸於主!》(¡Ecué-Yamba-O! ),書寫出黑奴追求自由的呼聲。
木杖道術又稱山杖(Palo Monte)、或剛果道術(Regla Conga),或瑪勇貝道術(Regla Mayombé),起源於剛果(Congo)、薩伊(Zaire)、安哥拉(Angola)一帶班杜(bantú)族之信仰。其教義以崇巫術敬鬼魅為宗旨,儀式行為詭異。巫師禱念符籙咒語,使用草木、棍棒等物為法器,召喚亡魂邪靈與魑魅魍魎,作法施術,為信徒治病強身、消災解厄、謀求滿足。木杖道術亦可施行邪術,為他人下詛咒、降災禍、招厄運;相似於海地的巫毒教,因而被歸類為黑巫術。
然而,「巫術」與「宗教」乃個人認知之不同。殖民時期,政府嚴禁黑人宗教,因此黑奴只能於午夜在荒野偷偷舉行。由於祭典過程中經常以鼓聲召喚神靈,在穿鑿附會之下,黑人宗教被披上邪教外衣。其中,海地的巫毒教堪稱最為神祕詭異,也最令人心驚膽顫。海地黑人來自西非貝南(Benin)一帶,貝南與奈及利亞、多哥(Togo)、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和尼日(Niger)接壤,是原始巫毒教的發源地。「巫毒」為靈魂之意,因此,巫毒教也是一個自然崇拜、慎終追遠的信仰,和其他宗教類似,信徒將天地萬物賦與神靈,將祖宗先人視為神明。巫毒教的覡師被稱為「Papa Nebo」,即死亡之父,負責召喚鬼神,施行禳災、詛祝等儀式。在儀式中,覡師使用各式法器,以人偶為咒詛對象,並舉行血祭。另外,覡師會讓信眾服用從河豚萃取得來的毒素,使信眾呈現無意識的半死狀態,以利控制信眾。夜半時分,信徒身穿白衣,燭光閃鑠,禹步狂熱,鼓聲鼕鼕,不免散發悚惶氛圍。巫毒教是海地人民的精神依歸,已被定為海地的官方宗教。
牙買加等英屬殖民地則信奉「拉斯達教」(Rastafarismo),為「Ras」、「Tafari」二字的組合。1930年代,拉斯達教發源於牙買加京斯敦(Kingston)貧民窟。當時,衣索匹亞(Ethiopia)王子拉斯達發利・瑪可南(Ras Tafari Makonnen)登基稱帝,封號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亦即王中之王。「Ras」為非洲皇室之尊稱,「Tafari」則為衣索匹亞皇室的姓氏。因這件歷史大事,牙買加黑人將非洲信仰融入《聖經》中,發展出「拉斯達教」,試圖解放己身的不幸。只是,異於天主教或基督教,信徒對《聖經》有獨特的解析。據信,海爾・塞拉西一世乃「猶大的獅子」(León de Sión,註2),他日必征服各民族。
信徒亦認為《聖經》中所記載的巴貝耳(Babel,註3),即白人的墮落城市,而黑人終究要離開白人世界,回到非洲聖地。至於聖地,信徒則認為《聖經》中所指的猶大地區,應該是衣索匹亞,故尊衣索匹亞為聖地,同時奉海爾・塞拉西一世為神明。信徒將頭髮綁成多條細辮子,儼如獅子模樣。信徒並吸食大麻,在絪縕中舉行儀式。如今,「拉斯達」(rastas)一字,不限於稱該教信徒,亦被用來指一群身穿五顏六色的音樂團體,團員亦將頭髮綁成多條細辮子,結合了雷鬼音樂(Reggae),聲光饗宴下,熱鬧非凡。
加勒比海的黑人宗教繁複多元,在此只能簡述幾個例子。在天主教與基督教文明的宰制下,黑人宗教被視為離經叛道的巫術。然而,黑人宗教具有社會責任,提供黑奴聚會之機會,發揮整合族群、鞏固團體之功能,並成為解救苦難的心靈良藥。除了冀望藉巫術化解苦難、緬懷非洲親人之外,儀式的背後蘊藏黑奴反抗殖民當局之重大意義。暨今,經過時間的洗滌與土地的包容,融合了天主教與基督教信仰,黑人宗教已本土化,部分宗教崇拜儀式也產生「變形」,形成音樂和舞蹈曲式,不僅饒富藝術元素,更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具有人類學研究之價值。
目睹海地巫毒教儀式之後,卡本迪爾以〈美洲的神奇事實〉(Lo real maravilloso americano)為題,禮讚美洲多元混血的事實。多元混血展現神奇意象,正是美洲的文化力量,卡氏體驗出美洲的神奇事實,奠定了魔幻寫實文學的先驅地位。
註釋
註1:古希臘人舉行酒神祭典時,必定表演酒神的經歷與傳記,此種表演即為希臘悲劇之起源。根據希臘神話所云,酒神並沒有神廟,信徒在荒野中進行崇拜儀式,信徒因飲酒而發狂,在森林中奔跑,將野獸撕成碎片,並大快朵頤鮮血淋淋的肉片。神話中尚記載,底比斯王賓薩斯(Pentheus)曾闖入祭典,被酒神信徒當作山獅,而被碎屍萬段。
註2:「猶大」即《舊約聖經》中所記載的古老王朝。西元前931年,所羅門王去世,以色列王朝分裂成北王朝以色列,南王朝猶大。獅子為非洲動物,是萬獸之王。因此,「猶大的獅子」象徵神聖,王中之王。
註3:根據《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所載,洪水過後,諾亞的子孫愈來愈多,並且背叛了天主,他們想要建造一座通天的高塔,來傳誦自己的名;然而,天主卻讓他們各自說不同的語言,彼此無法溝通,高塔因而停工。這座高塔即為「巴貝耳塔」,又譯為「巴比塔」、「巴別塔」,而「Babel」一字蘊含背叛、墮落之意。
相關書摘 ▶ 《加勒比海諸國史》:西班牙殖民美洲不僅是找黃金,還有長生不老之泉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加勒比海諸國史:海盜與冒險者的天堂》,三民書局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難忍大眾對宗教產生好感... 傳中共嚴控相關慈善事業 列印
 分享難忍大眾對宗教產生好感... 傳中共嚴控相關慈善事業到Facebook 分享難忍大眾對宗教產生好感... 傳中共嚴控相關慈善事業到Line
 中共取締宗教聚會場所不遺餘力,未料,如今連慈善活動也遭殃。長期關注中國宗教自由與人權的雜誌《寒冬》報導,官方發布的條例規範任何組織、個人不得藉公益慈善活動傳教,宗教人士認為中共無法容忍,恐肇因於此舉「會讓大眾對宗教產生好感」,進而達到傳教效果。(圖翻攝自《寒冬》官網)
中共取締宗教聚會場所不遺餘力,未料,如今連慈善活動也遭殃。長期關注中國宗教自由與人權的雜誌《寒冬》報導,官方發布的條例規範任何組織、個人不得藉公益慈善活動傳教,宗教人士認為中共無法容忍,恐肇因於此舉「會讓大眾對宗教產生好感」,進而達到傳教效果。(圖翻攝自《寒冬》官網)
2019-07-16 10:1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共取締宗教聚會場所不遺餘力,未料,如今連慈善活動也遭殃。長期關注中國宗教自由與人權的雜誌《寒冬》報導,官方發布的條例規範任何組織、個人不得藉公益慈善活動傳教,宗教人士認為中共無法容忍這些社會公益行徑,恐肇因於此舉「會讓大眾對宗教產生好感」,進而達到傳教效果。
《寒冬》報導,福建省一所福音戒毒所,透過學習經文與信仰,協助吸毒者脫離毒癮,似獲得不少好評,不過,一名工作人員表示,3月時隸屬公安、宗教局等人員闖入,宣稱戒毒所屬醫療單位,不得作宗教場所,要求拆除牆上的宗教標誌,改掛國旗、愛黨愛國標語及習近平夫婦等人畫像,負責人迫於壓力只好做照拍照回傳。
不僅如此,《寒冬》表示,戒毒所一切宗教活動皆被禁,只能談中國傳統文化,強行關閉聚會禮堂,政府人員不定期巡查監視。文中指出所內有台籍傳道人遭當局約談,審問其是否與美有聯繫或有政治目的、嚴禁非法傳教,並錄音拍照採指紋。
《寒冬》指出,有基督徒透露,相較於真正公益的福音戒毒所,當地政府辦的戒毒所,不僅收費,成功率也低,卻要限制取締人家,「真是不可理喻」。
《寒冬》提到,廣州市越秀區一處由基督徒開辦、協助弱勢族群的慈善之家也被取締。去年底有3名基督徒被依非法聚會為由抓捕,還傳出警方施壓房主終止租賃,即便教會負責人解釋慈愛之家是為造福社會,仍獲得警方「有我們維護社會穩定還要你們嗎?」「現在就是不允許你私自聚會,你們馬上在這一帶消失」的回應。
不只基督教,《寒冬》提及,河北省保定市2月有佛教徒施捨衣物用品給貧困農民,佳話在網路上流傳,未料卻引來政府關注,接受捐助者不僅被盤查物品來源、被逼在問話紀錄上簽字按手印,連物品也被沒收。村幹部認為,官方大動作恐與上頭寫有「佛」字有關。
《寒冬》直言,部分宗教慈善組織為繼續在中國生存,不得不「去宗教化」,並舉例有基金會歷經過多年發展,變得「基本看不出任何基督教色彩」,標誌、宣傳品也不具該教符號;而有佛教背景的,若要進行慈善工作,也得表態不傳教、不搞宣傳等。https://is.gd/LnNpk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