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5年的倫敦拍賣會上,一件名為“鬼穀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就被拍賣到2.3億人民幣的天價,藝術價值和體積都遠高於其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早被業內專家戲稱,就算出價十億元也不賣
-----------------
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一個價值連城的陶瓷。
【類別】瓷器
【年代】元代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簡介
此罐高27.5cm,徑寬33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
使用進口鈷料繪出青花紋飾,共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艷,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的:“元代瓷器‘精者頗精’”。
元青花
長期以來,元青花的價值都是被人忽略的———民國初年,一對帶有“大元至正十一年”字樣的青花雲龍象耳瓶在北京露面,因國內所有高手都認為其是贗品而被英國人大維德爵士買走。直到1956年,美國佛利爾藝術館(FreerGalleryofArt)的中國古陶瓷學者波譜博士(Dr.J.A.Pope)發表了一篇《阿德比耳寺收藏的中國瓷器》的文章,將所有具有象耳瓶風格的青花瓷命名為“14世紀青花瓷”。從此,元青花受到全世界中國古陶瓷學者的重視和公認。中國學術界將這種類型的青花瓷定名為“至正型”元青花,那對青花雲龍象耳瓶也被稱為“大維德瓶”,它成了公認的“至正型”元青花斷代的標準器。
目前,在土耳其、伊朗、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博物館裡大約收藏了200餘件元青花;而我國各級博物館裡現藏的元青花卻只有大約100件。 
元青花之所以具有收藏價值,是因為它出現於宋代瓷器生產的高峰之末,上承宋瓷,下啟明清瓷,在燒制方法上有了突破———採用釉下彩技術,即在瓷器上作畫,然後蓋上透明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花紋呈藍色,在潔白的胎體烘托下,有明淨素雅之感。因為圖案在釉下,所以永不褪色;同時,元青花瓷器上的畫多為花鳥草蟲,人物形象非常少,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這是我國制瓷工藝上的重大突破。
鬼谷下山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戰國策》。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燕國和齊國交戰,為齊國效命的孫臏為敵方所擒,他的師傅鬼谷子前往營救,率領眾人一行下山。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描繪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獅虎共拉的兩輪車上,後面跟著兩個騎馬的人,其中一個穿著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寫有“鬼谷”兩字。
鬼谷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最後他教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及張儀等高徒。鬼谷子特別鍾愛為人誠懇真摯的孫臏,將自己畢生絕學傾囊相授給孫臏。
龐涓也是鬼谷子的學生,學的也是兵法。有一次龐涓聽說魏國花高價錢納賢,他動了心要去魏國做官。鬼谷子有宿命通功能,早已知到,就對龐涓說,你出去摘一朵花來給我,龐涓就摘一朵小花拿過去,鬼谷子一看這朵花叫“馬兜鈴”,這種花一開十二朵,他告誡龐涓,這暗預你享受十二年富貴,這花是采於鬼谷,見日而萎,就是看到日光就枯萎了,鬼旁加一個委字正好是一個“魏”,魏國的魏,他說你一定和魏國有緣。鬼谷子又告誡龐涓不能夠欺騙別人,如果你要騙別人的話,那以後你要上別人的大當,最後他就送給龐涓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後來龐涓不聽鬼谷子的話,出於妒嫉,他不但欺騙孫臏,還殘酷迫害他。結果最後自己上了孫臏的當,在馬陵道被萬劍穿身而死,遭到了惡報。
主題紋飾探
元青花瓷器屬於奇貨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 
目前,像“鬼谷子下山”圖罐這樣繪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罐,所知傳世者僅有8件。即:東京出光美術館藏“昭君出塞”罐(高28.4cm)、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高27.6cm)、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高27.7cm)、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高27.8cm)、亞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高28cm)、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高26.7cm),外加台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錦香亭”罐和英國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納茲先生拍得的“鬼谷子下山”罐。 
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錦香亭”圖罐以4716萬港元成交,將落戶仙妮蕾德董事長陳得福在美國開設的陳氏博物館。“錦香亭”罐上講述的是“孟月梅寫恨錦香亭”的曲折愛情故事,本身就十分誘人,加上工匠們精湛的畫藝、施以上等青料,更為故事平添了幾分色彩。此罐以庭院為背景,繪以戲曲故事,無論亭台、花草樹木,或是人物,都栩栩如生,極為傳神,充分顯示出元代畫工的高超技藝,彌足珍貴,而且與“鬼谷子下山”圖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兩件器物除了高度、直徑一樣外,其頸部所繪的水波紋相似,肩部所繪的牡丹紋也基本一樣。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錦香亭”罐的繪工比“鬼谷子下山”更為精細。那么,為什麼“錦香亭”圖罐只拍出“鬼谷子下山”圖罐的1/4?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鬼谷子下山”圖罐主題紋飾中的人物故事題材的少見和奇特。 
題材的奇特之處更重要地體現在畫面故事中的主角——鬼谷子身上。鬼谷子在歷史上說法不一,始終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確有鬼谷子其人。鬼谷子是戰國中期楚國人,生卒年月不詳。他早年周遊列國,長於辭令,善於出謀劃策,欲求聞達於諸侯,但因時運不濟,仕途不顯。後為成就縱橫一家之言,獨立門派,他隱居鬼谷,著書立說,廣收弟子,因材施教。其隱居之處名曰“鬼谷”,因自號鬼谷子,人亦稱鬼谷先生。當然這“鬼”非指鬼邪奸詐,而是指奇絕幽秘,智慧超人。 
鬼谷子學識淵博,具有政治、軍事、外交、天文、地理、數術等多種才能,既是一位隱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謀略家和教育家。他在實用主義總原則下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各種學說流派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展我所長。相傳鬼谷子有弟子500餘人,其中不乏功成名就、出將入相者。戰國時期傑出的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及著名軍事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等皆是其門下高徒。鬼谷子系統總結了戰國時代遊說之士從事縱橫外交、出謀劃策的理論、策略和方法,集縱橫術(即外交遊說學說)之大成,編著寫成《鬼谷子》一書,成為縱橫家經典著作。經由蘇秦、張儀等用之實踐,建功立業,終使鬼谷子縱橫學說名顯當世。鬼谷子因此被尊稱為縱橫家鼻祖。同時,鬼谷子的另兩名高徒孫臏、龐涓則深得兵學玄要,學成出山後成為一代名將,尤其是孫臏繼承祖傳《孫子兵法》寫就《孫臏兵法》,在中國軍事學上占有重要地位。鬼谷子因此又被尊稱為兵家之祖。   
秦漢之後,歷代封建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視作“帝王之說”的鬼谷子縱橫學說備遭貶抑,乃至禁絕。但鬼谷子學說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千百年來流傳不絕,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地受到了被極褒和被極貶同時並存的非常待遇。褒之者稱其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智謀寶典”,貶之者罵其為“險猾之術”、“妄言亂世”、“蛇鼠之智”。鬼谷子生時為隱士,死後遭貶抑,後來逐漸被神化成仙。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而在民間傳說中他更成了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得道真仙了。看相的、算命的也都拉鬼谷子為祖師。鬼谷子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由真實人物轉化為宗教人物和神話傳說人物的典型代表。 
作為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鬼谷子學說很早就名傳海外,深受推崇。德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斯賓格勒曾說道:“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合縱連橫的藝術)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認為鬼谷子是“一個知識淵博的懷疑論者”。日本現代學者、企業家大橋武夫把鬼谷子智謀運用到企業管理與經營活動當中,認為《鬼谷子》是關於國際謀略的最早論著。在日本以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還設有鬼谷子縱橫術研究院,研究介紹鬼谷子縱橫謀略思想等等。 
畫面故事中的另一主角—蘇代也是一個令人很感興趣的人物。蘇代是蘇秦的弟弟,洛陽人,名聲沒有他哥哥顯赫,但也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後世人人皆知的成語“鷸蚌相爭”的故事以及“借光”一詞,均與他有關。蘇代聽說趙國將要攻打燕國,他替燕國當說客到趙國去勸阻。蘇代見到趙惠文王后,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他自己從燕國來趙國途中,經過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條河,流經易縣)時,看到一隻蚌張開蚌殼,正在曬太陽,忽然飛來一隻常在水邊覓食小魚、貝殼的鷸鳥,伸出細長的喙去啄蚌肉。蚌迅速把殼合攏,將鷸鳥的長喙緊緊地夾住。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曬死。蚌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還不放你,你就會被憋死。雙方相持不下,這時來了一個打魚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都捉了起來。蘇代生動形象的比喻,使趙王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這就是著名的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由來,至今還被人們常常引用。“借光”這個詞由來已久。據《戰國策·秦策》記載,秦國將軍甘茂對蘇代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條江邊住著不少人家,有一位姑娘家境貧寒,買不起燈燭,便想和別的姑娘們湊到一起做針線活兒。姑娘們嫌棄她,拒絕她來。這位姑娘就說,我可以每晚都先來,打掃衛生,鋪設坐席,為大家提供方便,讓大家一來就能舒適地做活,反正你們的燈是要點的,借給我一點光又有什麼損失呢?姑娘們聽後,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蘇秦死後,蘇秦的弟弟蘇代繼承了蘇秦的事業,開始活躍在戰國後期的政治舞台上,亦名顯諸侯。 
以鬼谷子為鼻祖的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道德大相逕庭。因此,歷來文人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以至以鬼谷子等縱橫家為主題形象的古代藝術品也非常罕見。鬼谷子的形象出現在元青花瓷器上,是和元代的社會思想特徵有密切關係的。 
鬼谷子的縱橫思想學說符合春秋戰國變革的歷史大趨勢,即由分裂走向統一。鬼谷子認為在國家分裂時期,臣下要看清歷史發展的趨勢,《鬼谷子·忤合篇》說:“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轉化之,然後以之求合。”鬼谷子的這種思想正好符合了元代蒙古統治者政治上的需要。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開放的一個朝代。《元史·地理志》稱元王朝統一海內,其疆域為“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由於疆域遼闊,多民族融合其中。元朝統治者初期力圖推行奴隸制的生產方式,甚至主張“漢人無補於國,可以悉空其人以為牧地”。後來雖然漸興文治,信用儒術,但對諸子百家思想,對諸如道、佛、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各種宗教也都採取了兼容並蓄的政策,並不像漢以後各朝代漢族統治集團那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元代是蒙古人統治的開放性社會,當時中外交通,海外貿易都非常發達,各大城市裡不僅有波斯、阿拉伯商人,還有不少歐洲和非洲的商人。特別是元代瓷器大量外銷,元代汪大淵著《島夷志略》較詳細地記載了元代瓷器的外銷。馬克·波羅在他的《馬克·波羅遊記》中描述元朝宮廷生活用具的色澤時寫道:“元代皇帝御用餐具是漂亮的鍍金金屬製成品。”由此可見元代宮廷不大使用瓷器,所以貢瓷就非常少了。在巨額利潤的驅使下,大量精美的瓷器遠銷海外。民族融合、兼容並蓄、對外開放導致了元代社會在思想、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十分活躍,所以諸如鬼谷子、蘇代這樣被歷代正統文人學者和漢族社會倫理道德所摒棄的縱橫家才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精美的外銷瓷器上。 
鬼谷子其人忽隱忽現,其書時有時無,其譽或褒或貶,自古神秘莫測。以其故事為圖案的青花瓷罐如今赫然現世,其精美獨特令今人嘆為觀止。


姜子牙4次轉世/姜子牙前世/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乾坤萬年歌/三位女聖人叫三太,就是太姜、太任、太姒,他們是婆媳三代/稱呼自己或別人的妻子為太太,正是期勉著向三太看齊/韋護是韋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bit.ly/30xWO34

003kEaHCgy6U0qe12It65&690

姜子牙封神轉世三千年,神州國神機妙算演神局 
在華夏神州光輝燦爛的歷史畫卷中,曾經出現了很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也出現了很多的聖人、賢人,雖然這些人數不勝數,但唯獨一類人卻並不常見,甚至是這個世界上最稀有的品種。這類人,我們稱之為神人。何為神人?通曉天機,擁有像神一樣本事的人。這種本事就是:洞徹天機、 經天緯地、神機妙算、未卜先知…… 如果有人比較熟悉神州歷史的話,在神州歷史的這條長河裡,中國祇有六個神人,六個通曉天機的人。這六個人分別是:西周開國元勳—— 姜太公,戰國不老的傳說—— 鬼穀子,漢朝首席功臣—— 張良,三國第一謀臣—— 諸葛亮,大唐第一軍師—— 徐茂公,以及元末明初的神算軍師—— 劉伯溫。這些神人是與明君是相輔相成的,可謂明君與神臣:姜子牙與周文王,劉備與諸葛亮,劉邦與張良,李世民與徐茂公,朱元璋與劉伯溫,毛澤東與周恩來等,而姜子牙與周文王的相輔相成,伐商滅紂統一華夏則開創了華夏神州歷史的明君與神相的典範。
[轉載]姜子牙封神轉世三千年,神州國神機妙算演神局
1 、姜子牙(約公元前1156 年— 約公元前1017 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道號飛熊。商朝末年人。出生地據說是在今河南省新蔡縣(城西關外的古蔡城遺址據說就是古呂國的都城)。姜子牙後輔佐了西周王,稱“ 太公望” ,俗稱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 太師”(武官名),被尊為“ 師尚父” 。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 百家宗師” 。
2 、王詡(公元前400—— 公元前320 年):又名王禪、王通、王利,號玄微子,民間稱為王禪老祖,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 之名, 由其出生地或隱居地( 今河南登封縣內的歸谷山) 而得, 因“ 歸谷” 亦習稱為“ 鬼谷”, 故得其名。因終其一生隱居(至於為什麼如此,本文後面將會交代)鬼谷洞, 神秘至極, 故有鬼穀子之稱。鬼穀子博學多藝,既通曉自然宇宙地理,又會達算術陰陽八卦!是中國乃至世界公認的人類有史以來培養奇才偉人最多的祖師級人物!
3 、諸葛亮(181 年- 234 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 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4 、劉基(1311 年-1375 年),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 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儘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 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 姜子牙4次轉世/姜子牙前世: http://bit.ly/30xWO34
--------------------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元代青花瓷器,主體紋飾為“鬼穀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穀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詩曰:燕齊征戰幾時休,今日孫臏不自由。蘇代大夫齎聖旨,故宣鬼谷下山頭。”畫面參考當時戲曲版畫或繪畫,講述了戰國燕齊交戰,齊國孫臏被擒,其師傅鬼穀子下山搭救的情形。
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錄紀。
外型特徵
罐高27.5cm,口徑21cm,腹徑33cm,足徑20cm。素底寬圈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使用進口鈷料繪出青花紋飾,共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穀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
鬼穀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真正的中國驕傲
紋飾特徵
此罐使用進口鈷料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
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
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
第三層腹部:為“鬼穀子下山”主題紋飾;
第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
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穀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穀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胜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
鬼穀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真正的中國驕傲
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艷,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的:“元代瓷器'精者頗精'”。
鬼穀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真正的中國驕傲
文化底蘊圖罐題材奇特
題材的奇特之處更重要地體現出畫面故事中的主角---鬼穀子身上。鬼穀子在歷史上說法不一,始終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確有鬼穀子其人。鬼穀子是戰國中期衛國人,生卒年月不詳。他早年周遊列國,長於辭令,善於出謀劃策,欲求聞達於諸侯,但因時運不濟,仕途不顯。後為成就縱橫一家之言,獨立門派,他隱居朝歌鬼谷,著書立說,廣收弟子,因材施教。其隱居之處名曰“鬼谷”,因自號鬼穀子,人亦稱鬼谷先生。當然這“鬼”非指鬼邪奸詐,而是指奇絕幽秘,智慧超人。
鬼穀子學識淵博,具有政治、軍事、外交、天文、地理、數術等多種才能,既是一位隱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謀略家和教育家。他在實用主義總原則下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各種學說流派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展我所長。相傳鬼穀子有弟子500餘人,其中不乏功成名就、出將入相者。戰國時期傑出的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及著名軍事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等皆是其門下高徒。鬼穀子系統總結了戰國時代遊說之士從事縱橫外交、出謀劃策的理論、策略和方法,集縱橫術(即外交遊說學說)之大成,編著寫成《鬼穀子》一書,成為縱橫家經典著作。經由蘇秦、張儀等用之實踐,建功立業,終使鬼穀子縱橫學說名顯當世。鬼穀子因此被尊稱為縱橫家鼻祖。同時,鬼穀子的另兩名高徒孫臏、龐涓則深得兵學玄要,學成出山後成為一代名將,尤其是孫臏繼承祖傳《孫子兵法》寫就《孫臏兵法》,在中國軍事學上佔有重要地位。鬼穀子因此又被尊稱為兵家之祖。
秦漢之後,歷代封建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視作“帝王之說”的鬼穀子縱橫學說備遭貶抑,乃至禁絕。但鬼穀子學說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千百年來流傳不絕,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地受到了被極褒和被極貶同時並存的非常待遇。褒之者稱其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智謀寶典”,貶之者罵其為“險猾之術”、“妄言亂世”、“蛇鼠之智”。鬼穀子生時為隱士,死後遭貶抑,後來逐漸被神化成仙。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而在民間傳說中他更成了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得道真仙了。看相的、算命的也都拉鬼穀子為祖師。鬼穀子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由真實人物轉化為宗教人物和神話傳說人物的典型代表。
作為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鬼穀子學說很早就名傳海外,深受推崇。德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斯賓格勒曾說道:“鬼穀子的察人之明、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合縱連橫的藝術)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認為鬼穀子是“一個知識淵博的懷疑論者”。日本現代學者、企業家大橋武夫把鬼穀子智謀運用到企業管理與經營活動當中,認為《鬼穀子》是關於國際謀略的最早論著。在日本以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還設有鬼穀子縱橫術研究院,研究介紹鬼穀子縱橫謀略思想等等。
鬼穀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真正的中國驕傲
畫面中另一主角:蘇代
畫面故事中的另一主角——蘇代也是一個令人很感興趣的人物。蘇代是蘇秦的弟弟,洛陽人,名聲沒有他哥哥顯赫,但也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後世人人皆知的成語“鷸蚌相爭”的故事以及“借光”一詞,均與他有關。蘇秦死後,蘇秦的弟弟蘇代繼承了蘇秦的事業,開始活躍在戰國後期的政治舞台上,亦名顯諸侯。
鬼穀子下山元青花大罐,真正的中國驕傲
文物評價
元青花瓷屬於奇貨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像“鬼穀子下山”圖罐這樣繪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罐,所知傳世者僅有9件。即:東京出光美術館藏“昭君出塞”罐(高28.4cm)、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高27.6cm)、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高27.7cm) 、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高27.8cm)、亞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高28cm)、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高26.7cm)、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外加台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元青花錦香亭圖罐"和英國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納茲先生拍得的“鬼穀子下山”罐。
從藝術繪畫的角度來看,元青花是中國陶瓷繪畫史上的第一個高峰,也是照亮中世紀歐洲藝術的一道曙光。將中國北方勾、沓、點、勒的繪畫手法融入景德鎮本地的繪畫中,用筆粗獷大氣,深受兩宋時期磁州窯和吉州窯的繪畫影響。由於戰亂,兩窯的畫工遷移至景德鎮,所以優秀的繪畫和景德鎮的瓷器相碰撞,創造出了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作品。這件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大罐是元代景德鎮時期的重要代表作,深深的影響了明清以後的青花繪畫技術和風格。
由於瓷胎表面就如同宣紙,筆劃上去之後會吸水,所以聰明的工匠在鈷料和水噹中又增加了桃膠,使得元青花繪畫的速度得到了提升,在我們欣賞元青花的繪畫時會發現速度就是它的精髓。
這件元青花大罐賣出的價格,實際上也是追溯了中國六百年前工匠們對人類藝術做出的偉大貢獻,其意義遠超於1.8噸重的黃金價格。今天元青花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識,它所代表的開拓進取的精神也滲透進了中國人的血脈裡。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是元代景德鎮燒製的文物。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正品圖片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的生產背景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這件瓷器高27.5厘米,徑寬33厘米,該器皿器形不太規整,器身上有黃豆或玉米粒大小的凸起,可能與當時燒製過程中產生的氣泡有很大的關係,有鐵斑和暈散。整器平口,短頸,豐肩;圓腹,腹至脛部逐漸內收,腹脛交接處直徑和口徑大體相同;素底,大矮圈足,較寬,較淺,圈足斜削,有明顯旋紋。它共有四組紋飾,主體紋飾是腹部為“鬼谷下山”的情景,另外三組為輔助紋飾。一是頸部的水波紋,二是肩部的纏枝牡丹,三是底部的蓮花瓣紋。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全幅畫面
  鬼谷下山其實是出自《戰國策》,這個是戰國時期的歷史軍事故事,故事是說當時的軍事奇才--王翊號稱“鬼穀子”應使節乘坐兩虎車下山救徒弟孫臏,在車上身體微微向前傾斜,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決勝的神態。車前是兩個持長矛的步卒開路,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面寫道“鬼谷”二字,蘇代騎馬墊後。一行人與山石構成了一幅畫面。這就是腹部的鬼谷下山圖。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的色彩及造型圖案
  從圖案及髮色看,能看出該罐是由畫藝極其精湛的畫師運用上等青料繪製的,構圖與同時期的木版畫相一致。第一是頸部水波紋,每個水波紋都由三部分構成,第二為向外旋的圓圈。第二為連接著兩部分的曲線,與其他兩部分形成對比,並註意留白。第三則為相對的同心圓弧線,有的接近半圓。這就使頸部的水波紋看起來綿延不斷,韻味十足,在方寸間就能感覺到驚滔駭浪的氣勢。
  第二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紋飾為纏枝的牡丹,葉片大小不一,還有葉脈的痕跡,很有錯落感,而葉片頂部細長,葉片和花卉色澤也都很濃郁,葉芽、枝條色澤淺淡,花繁葉密,連這小部分的紋飾也表現出了對比,很有意味。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是“鬼谷下山”的場景。鬼穀子頭部微微前傾,雙眼半睜,平視前方,嘴唇微合,雖然繪製的筆法很簡練質樸,但把人物表現的栩栩如生。鬼穀子所乘的車是元代流行的大車,車輪較大,拉車的老虎通身條形斑紋,尾巴上翹,怒目圓睜,齜牙咧嘴,前腿弓著,而後腿蹬著,一股陽剛生氣躍然“瓷上”,這動態的老虎,和靜態的鬼穀子形成反差,襯托出鬼穀子魂魄固守的形象。兩位軍士則是一前一後,頭戴圓形的帽子,帽纓上揚著,身上穿著緊袖袍、寬下擺,還有一些褶皺和束腰,手裡拿著長槍,腳上穿著皮靴,這是蒙古族馳騁草原,征戰尚武的反映,也有保護、防寒作用。二人相互看著,表情豐富,好像是在對話,刻畫得惟妙惟肖。帽子的畫法也和版畫中的人物相同。軍士的刻畫有明顯差異,版畫上兩位軍士,頭戴硬角璞頭,身穿袍服,腳著平底鞋,手持鐧式兵器,為漢人。總之,第三組紋飾構圖嚴謹,充實飽滿,自由空闊,氣勢雄偉,場景恢宏,形神兼備,韻律靈動,為元青花中的上乘之作。
  第四大部分紋飾為變形蓮瓣紋中繪就雜寶,為元代典型的八大碼畫法,筆法圓潤,清麗古艷。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的拍賣
  自古以來,青花瓷不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隨著歲月的演變,青花瓷的收藏也越來越有價值。據透露,這只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是20世紀初期荷蘭人范·赫莫特男爵在中國買的,當時正是世界第一次大戰,範·赫莫特是駐北京的護衛軍司令。他愛好收藏,尤其是中國的瓷器。但是這只罐子一開始認為不是元作品,被認為是明代的。他的後人就更不知道這只罐子的珍貴,到20世紀70年代,他的後人請人對此估價,當時還認為是明代的。2000年後,專家再次拜訪時,才發現這只罐子的價值。後來引起了界內的轟動,開始猜價,拍賣。
  2005年,在拍賣時,從估價的100萬英鎊到了800萬英鎊,再到1000萬英鎊,各路人仍然還在競標,後來埃斯科納茲標價到1350萬英鎊才加入的。他是代表海外一名私人收藏者出場的。他說在拍賣時費了很大的力氣。還有人說,這只罐子之所以如此白熱化,是因為中國收藏家們的同盟,將這只罐子推到了高潮,從某種角度看,這也是一種民族主義。經過最后買家們令人窒息的競爭後,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以1568.8萬英鎊,合人民幣2.3億元的價格成交。被美國的私人收藏家收藏。這一價格不僅僅創造了中國瓷器的最高成交紀錄,同時也創下了中國藝術品的最高價格。在北京預展期間,有人說這個罐子成交價應該在1000萬美元以上,在此前,中國的瓷器拍出的價格是580萬美元,是2003年在紐約拍賣的一尊元代的青花罐。當時有專家指出,那個罐子的底價應該在50-60萬美元,如今這個以天價拍出的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又引起了海內外業界的反響。
馬未都詳解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視頻)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拍賣所得者-埃斯卡納齊
埃斯卡納齊(Giuseppe Eskenazi)
  埃斯卡納齊(Giuseppe Eskenazi),也許你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你一定知道曾以2.3億元(約合1568.8萬英鎊)成交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這個價格刷新了當時中國瓷器的世界紀錄,而買下“鬼穀子下山圖罐”的人正是埃斯卡納齊。日前,新浪收藏有機會專訪了這位被稱為世界最頂尖的古董商人,他曾說,“在亞洲,我們是歐洲人;在歐洲,我們又是亞洲人。”幾十年來通過不斷的交易,他的不凡不僅為他贏來了金錢,也贏來了聲譽。
  埃斯卡納齊家族的生意起源於1923年的意大利米蘭,主要經營中國、日本等遠東地區的文物古董。1963年,由於父親意外去世,埃斯卡納齊接管了家族在倫敦的生意,到1970年代中期就已成為業界翹楚。他說那個時期自己工作非常努力,盡可能選擇那些世界最頂級的藏品進行交易。埃斯卡納齊公司經營門類眾多,包括青銅器、金銀器以及古典家具等,但偏偏沒有被稱為是中國藝術品門類最重要的中國書畫。這倒不是因為埃斯卡納齊不喜歡中國書畫,相反,他對這一門類興趣甚農,但他認為“經營書畫需要經過恰當的訓練,比如是到普林斯頓大學跟隨方聞或是在台灣學習”,而自己欠缺這方便的系統訓練,對於中國書畫的鑑別欣賞需要依靠其他專家。
  這些年,埃斯卡納齊在國際古董市場上叱吒風雲,驚人之舉不勝枚舉。2005年,一件描繪古代謀略家、思想家鬼穀子由虎豹驅乘下山的情景的元青花罐在倫敦佳士得亮相,最初它估價只有50萬英鎊,但隨著拍賣日期的臨近,這件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備受矚目,估價也隨之攀升。最終埃斯卡納齊以1568.8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3億元)的天價成功拍下,就如他那時所說,這件元青花大罐是他45年從業生涯中得到的最好的瓷器。如今埃斯卡納齊在回憶此事時也表示,這件元青花確實難得,包括此件在內,繪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罐僅傳世8件,不管是從品質上還是從稀有度上,這件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都值得這樣的天價。
鬼穀子下山的故事
  鬼穀子下山的故事首先要從鬼穀子的徒兒孫臏說起,鬼穀子有兩個徒弟比較有名氣,一個是之前提到的孫臏,還有就是龐涓。他二人在孫臏39歲那年跑到鬼穀子隱居的山上求學,希望鬼穀子能夠傳授給他們一定的技能。鬼穀子收下了二人,並根據兩人不同的秉性教授不一樣的技能。
  6年以後,孫臏學成下山去了齊國,成了當時實力相對強大的齊國謀士。因為是戰爭年代,戰亂頻發,孫臏在齊國和燕國的一次對決中被後者抓捕,成為了燕國的俘虜。
  因為孫臏是當時齊國特別重要的謀士,為了救出他,齊國就跑到鬼穀子隱居的山上去尋找他,希望他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將徒弟救出來。
  鬼穀子在兩個徒弟中,更加偏愛的是孫臏,因為他的心地更加善良,為人更加質樸。有相關的資料顯示,鬼穀子將自己的技能的90%都教給了這次被抓的孫,卻對龐涓有所保留。在鬼穀子得知孫臏被捕的消息之後,沒有猶豫地便答應了齊國的請求,準備下山救孫臏。
  鬼穀子下山以後,成功地救出了被俘獲的徒弟。這一情景也被後來元朝的藝術家在青花罐上表現出來,同時該罐保留較好,流傳至今。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的保存良好也是現在人們對當年那個時期所發生一切事情的懷念,對鬼穀子下山救徒的讚美,讚美鬼穀子與孫臏之間的師徒情。
鬼穀子簡介
  鬼穀子,是我國古代戰國時期齊國人,原名王詡,他之所以叫“鬼穀子”,是因為他隱居在清溪旁鬼谷,所以自稱為鬼穀子。他是百家爭鳴中道家、兵家、縱橫家的開山鼻祖,與此同時還是一位聲名卓著的教育家,其下有蘇秦和張儀這兩位傑出弟子,另傳孫臏、龐涓亦出自他的門下。
  鬼穀子可以說是一位曠世奇才,他不僅懂國與國之間外交的縱橫之道,也懂政治的詭譎,甚至能掐會算。鬼穀子主要著有《鬼穀子》和《本經陰符七術》。其中《鬼穀子》又名《捭闔策》,這本書主要講的是權謀計策和言談辯論的方法,而《本經陰符七術》則更加的側重養精蓄銳,主要用於修身養性。
結論
  元青花的產生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但是在中國的瓷器史上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它繪製的方式,巧妙地將繪畫藝術和製瓷技術相結合,提升了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中國古代製瓷技術與工藝的結晶。他的色彩和構圖與選擇的題材是對中國文化的轉化,成為了中國獨有的符號,並賦予了中華文明不朽的光輝。而且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也將中國的古物推向了高潮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_雅道陶瓷網 http://bit.ly/30H4Kza


鬼谷下山,原是出自《戰國策》的一個歷史故事,又稱“鬼谷出山”,這裡的鬼谷下山是指一件拍賣成交的中國青花瓷。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進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中,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折合人民幣2.3億多元,在2015年估價達到了16億元人民幣。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戰國策》。故事說的是戰國
時期,燕國和齊國交戰,為齊國效命的孫臏為敵方所擒,他的師傅鬼穀子前往營救,率領眾人一行下山。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描繪的便是鬼穀子下山的情景:鬼穀子坐在由獅虎共拉的兩輪車上,後面跟著兩個騎馬的人,其中一個穿著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寫有“鬼谷”兩字。
鬼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最後他教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及張儀等高徒。鬼穀子特別鍾愛為人誠懇真摯的孫臏,將自己畢生絕學傾囊相授給孫臏。
龐涓也是鬼穀子的學生,學的也是兵法。有一次龐涓聽說魏國花高價錢納賢,他動了心要去魏國做官。鬼穀子有宿命通功能,早已知道,就對龐涓說,你出去摘一朵花來給我,龐涓就摘一朵小花拿過去,鬼穀子一看這朵花叫“馬兜鈴”,這種花一開十二朵,他告誡龐涓,這暗預你享受十二年富貴,這花是採於鬼谷,見日而萎,就是看到日光就枯萎了,鬼旁加一個委字正好是一個“魏”,魏國的魏,他說你一定和魏國有緣。鬼穀子又告誡龐涓不能夠欺騙別人,如果你要騙別人的話,那以後你要上別人的大當,最後他就送給龐涓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後來龐涓不聽鬼穀子的話,出於妒嫉,他不但欺騙孫臏,還殘酷迫害他。結果最後自己上了孫臏的當,在馬陵道被萬箭穿身而死,遭到了惡報。
元青花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以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這一價格刷新了當時中國瓷器的最高成交紀錄。201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被文物機構重新估價為16億元人民幣。
最後一句隱語,遇羊而榮遇馬而卒。龐涓下山後來到魏國,正遇魏王進蒸羊,魏王見其表不俗,且有軍事才能,就重用了他。魏王同時也了解龐涓還有一個同學,讓他舉薦,他不得已寫了信給孫臏,但後來卻嫉妒他,怕他得勢,設計害他,把孫臏處以臏刑!孫臏後來逃到齊國,最後把龐涓設計殺死於馬陵。正是遇羊而榮遇馬而卒。 [1] 
文物信息
此罐高27.5厘米,徑寬33厘米,素底厚圈足,肩豐圓,短直頸,唇口稍厚,器腹以濃豔的鈷藍釉通體描繪:一行至溪澗板橋的清道者,乘坐在轡以虎豹的雙輪車上,前有兩步行兵卒,後有一少年將軍騎馬配弓,右手搖一繡有“鬼谷”二字的旌旗,隔著嶔崎山石,一著宋代朝服朝冠的文官騎馬回首顧盼,左手持笏,神韻生動,畫意流暢,頸部繪飾波浪紋,肩上則為纏枝牡丹紋,罐身近底處繪內含吉祥紋的蓮瓣紋。
此罐頸部波浪紋可見於其他6罐,並與大衛德基金會所藏具至正11年(1351)款的青花大瓶上的波浪紋十分相似,而其肩部牡丹紋、近底部含吉祥紋蓮花瓣紋也與大衛瓶十分近似,故推測製作時間可能接近公元1351年。畫風近似收藏於南京博物館、1950年出土自沐英墓(1392年)的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即使非出自同一人之手,也是出自同一作坊。故事內容出自《新刊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由至治年間(1321~1323)建安(今建甌)虞氏所印,此罐不論在題材選取、畫風表現與圖式安排上,皆與此時期刊本上的版畫十分近似,十分珍罕。
此罐出自van Hermert tot Dingshof 男爵的收藏,其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服役荷蘭海軍,派駐北京(1913-1923),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並負責德國及奧匈帝國等使節的安全,退休前官至大將軍,此罐即購得於此一時期,由後人庋藏至今,為傳世8件人物故事青花罐之一。其他7罐分別為東京出光美術館收藏的<青花(昭君出塞)圖罐>、裴格瑟斯基金會(Pegasus Trust)收藏<青花(三顧茅廬)圖罐>、安宅美術館舊藏<青花( 周亞夫屯細柳營 )圖罐>、波士頓博物館收藏<青花( 尉遲恭救主)圖罐>、亞洲私人收藏的<青花(西廂記)圖罐>、英國鐵路退休基金會收藏的<青花(孟月梅寫恨錦香亭)圖罐>以及先後為德川家和萬野美術館舊藏的<青花(百花亭)圖罐>,原本還有一件由日本伊藤先生收藏的<青花(周亞夫屯細柳營)圖罐>,惜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題材價值
瓷器題材很少有故事情節,過去中國人畫畫也很少畫帶有情節的畫,都是《觀瀑圖》、《花鳥圖》,不畫情節。畫出情節的畫,都是國寶,比如《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而這件瓷器具有“鬼谷下山”的著名歷史故事情節,描繪了鬼穀子下山的情景。
年代價值
元青花開中國陶瓷裝飾的一個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裝飾都不這麼強烈。畫有人物紋的元代青花罐本就非常罕見,全世界不足十個,分別藏在博物館和私人手裡,而鬼谷下山罐的顏色、畫藝、質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極的水準,永不過時。
傳奇色彩
民國時期,一個住在北京東郊民巷的荷蘭軍官,在1913年到
1923年之間,無意中買了這個鬼谷下山罐。這個荷蘭軍官是使節護衛軍的一個司令,按今天的話說就是一個保安隊長。他買了這個罐子後帶回國,在他們家閣樓上擱了將近一百年。上世紀70年代,佳士得的專家去看過,當時因為研究不深,大家認為它是明朝的罐子,出價幾千塊錢,這家人沒賣。2005年專家再次來看,發現它是一個元青花,於是把它隆重地請出來拍賣,最後賣了這麼高的一個價格。在賣之前,這罐子一直在他們家裝CD。
相關知識
青花瓷是白地藍花釉下彩瓷器的專稱,就是在瓷器毛坯上先用鈷藍描繪圖紋裝飾,再塗覆上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在高溫1300℃上下一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明淨素雅。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隨著古玩市場造假之風的盛行以及造假水平的提高,真偽問題成為了收藏家所需承擔的最大風險。“辨真偽”、“斷年代”、“定窯口”(哪個窯口生產的)、“評價值”,是鑑定青花瓷的四句行話,並要將“科鑑”與“目鑑”相結合。“目鑑”,就是用眼睛去看胎、看釉、看造型、看材、看紋飾。同時還可藉助現代科學儀器,運用物質化學或者光學的方法對傳統藝術品進行鑑別。


元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元代青花瓷器,主體紋飾為“ 鬼穀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穀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
該器物於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罐高27.5cm,口徑21cm,腹徑33cm,足徑20cm。素底寬圈
足,直口短頸,唇口稍厚,溜肩圓腹,肩以下漸廣,至腹部下漸收,至底微撇。使用進口鈷料繪出青花紋飾,共分四層,一層頸部飾水波紋,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三層腹部為“鬼穀子下山”主題紋飾,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
文物流傳
一、神秘的身世之謎這只元代青花大罐在拍賣前曾到北京和上海展出,引起收藏界的高度關注。當時人們估計其有可能創造中國瓷器拍賣世界紀錄,佳士得公司人士估計,其身價將達到1000萬美元,而事實大大超出人們預計。
這隻大罐上的“鬼谷下山”圖案為傳世元青花瓷器中的絕品。圖案是鬼穀子坐在一虎一豹所拉的車上下山。故事來自於元代版畫《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它表現了戰國時代齊、燕交戰中,孫臏被燕國囚禁,他的師傅鬼穀子下山營救徒弟的故事。罐上圖案栩栩如生,畫工細膩,出自畫家而非工匠之手,這使得瓷罐非普通的青花瓷可比。同樣的一件元青花“錦香亭圖”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萬人民幣的高價。該罐上所繪場景出自元代著名劇作家王仲文雜劇《孟月梅寫恨錦香亭》,表現了唐玄宗時期才子佳人陳圭與孟月梅曲折的愛情故事,此兩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兩件。兩罐繪畫中的主題人物故事雖不一樣,但器物的高度、直徑等卻大致相同。頸部、肩部也都分別繪上了相似紋飾。只可惜“錦香亭圖”罐的罐口有了修補,其價值便大大低於“鬼穀子下山圖”。元青花瓷器的裝飾紋飾大多為牡丹、竹梅,龍紋、蓮紋、花鳥等,因此,青花瓷器上歷史人物故事的出現,就顯得更為珍貴。
青花鬼穀子下山圖罐的前收藏者是一位荷蘭人,其曾祖父在北京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時,購下此罐。這只青花罐在這個家族中已經流傳了4代。近幾年來,那戶人家用這隻大罐盛放DVD光盤。佳士得公司幾年前曾去他家中看到,當時僅認為價值2000美元左右。直到佳士得專家再次拜訪,才發現這件瓷器珍稀無比。
據悉,和此罐一樣繪以人物故事的同類青花古董傳世者僅有八件。罐頸上畫的波浪紋可以在其他六件上看到,都被大衛得基金會收藏。八件珍寶中有三件肩上畫有纏枝蓮紋,包括此件。波士頓博物館所藏罐肩上及足部均未加紋帶。此罐是八件古董中唯一一件足部蓮瓣內繪有吉祥紋的,和大衛得基金會收藏的青花瓶很相似,其餘六件蓮瓣內均含下垂如意紋。值得一提的是,該罐上的牡丹紋與大衛得所藏的瓶上畫的也非常相近。由波浪紋、牡丹紋與吉祥紋這三道和大衛得基金會所藏瓷瓶十分相近的紋帶推測,罐的製作時期極可能在1351年左右。
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中國部專家連懷恩說,通常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為中國本土定造、燒製,其他品種才外銷中東等地區。本土訂造的數量很少,且燒造的青花花色漂亮,畫工精湛,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很多都在博物館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佳士得收到瓷罐兩、三個月後,連懷恩在圖書館研究調查時,非常湊巧地找到了1321-1323年間印製的版畫,而罐上的裝飾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版畫影響,而且還沒有任何其他瓷器上繪有同樣的場景。這樣,瓷罐具備了藏家看中的“所有品質”,也正因為此,倫敦的拍賣顯得尤其珍貴。
出自何方?
稀有歸稀有,但此罐並沒有很多珍稀藝術品所有的那種曲折來歷。瓷罐是20世紀初荷蘭人范·赫默特男爵(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在中國購得。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在1913-1923期間在荷蘭海軍服役,被派駐北京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且負責德國及奧匈帝國等使節及領地的安全。赫默特愛好藝術,收藏廣泛,對中國瓷器的喜愛可從他當年北京舊宅的相片上窺見一斑。有趣的是,他購買這個罐時,元代還未被認定能做出如此精品瓷器,因此他一直以為此罐是明代作品。
蒙古統治時期,青花瓷件數少,易被人遺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克里夫蘭美術館舉辦蒙古統治下的中國藝術(Chinese Art Under the Mongols) 展覽後,才開始青睞元代瓷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元代青花漸漸受到重視,但沒有發現多少堪稱傳世之作的元代青花。赫默特的後代和他一樣並不知道瓷罐如此之貴重,因而多年來並沒有對它有什麼特別關照。60年代時瓷罐曾被赫默特的第一代後人拿去估價,但專家也誤以為是明代青花瓷。傳至第三代時他的家族又讓佳士得拍賣行估價,瓷罐的珍貴價值才被發現。有趣的是,該罐在大將軍家裡,一直未受到重視,多年被放在牆角處當作容器,用來盛放雜物等。
連懷恩介紹說,歷來古董商非常看中物品來源。此罐來源明確,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一個家族收藏,並且以前未被世人所識,是行家眼中的“新鮮貨”,因此一旦披露,市場興趣很高,深受藏家重視。加之今年三月開始,瓷罐相繼在紐約、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灣、荷蘭、法國等地巡迴展覽,使得人們對藏品的感性認識不斷增加,估價自然也水漲船高。
花落誰家?
拍賣前,專家對瓷罐的估價為100萬英鎊,也有人說拍出500多萬英鎊沒有問題。連懷恩自己的估計是600萬-800萬英鎊之間。
雖然瓷罐最終由倫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凱納齊競得,但競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中國競拍者的加入更令競拍險象環生,也使得價格一升再升。
據連懷恩介紹,拍賣當天參與標罐的前後至少有7、8人,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收藏家,包括來自台灣的寒舍總經理王定乾、香港收藏界翹楚張宗憲和從事明清瓷器鑑定三十年的香港藝術品商會秘書長翟建民。有中國血統的收藏家喬治·李也在現場,此外還有收藏家通過電話競拍。競價達到1000萬英鎊時,仍有6、 7個出價人。台灣的王定乾估價在800萬英鎊左右,把最高支撐點定在1000萬,沒想到會超出預料。
最終拍得者埃斯凱納齊是世界上經營中國早期藝術品的主要古董商。此次,他替一位海外私人收藏者競拍。他在標價達到1350萬英鎊時才加入。他和一位電話競拍者經過持久角逐才將寶物收入囊中。拍完後,埃斯凱納齊說,他被現場的緊張氣氛耗盡氣力,並承認:“我已經到了我的極限,不知道我還能堅持多久。”
英國當地報紙以“瘋狂出價”評價拍賣結果。倫敦佳士得中國陶瓷及工藝品主管得斯蒙德·希利說,“買家認為這瓷罐可能有些價值,但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這個價格簡直令人驚愕。”他表示:“我們對拍賣成績感到十分滿意,此罐經過多個世紀的收藏後仍然完好無缺,在市場上實在珍罕無比。”
事實上,直至佳士得出版了拍品目錄,收藏者才得知瓷罐的存在,瓷罐也開始在國際收藏圈內引起極大關注。中國人的激情也被激發,因為其他七個同類古董無一留在中國。國際上的專業人士相信有一群強有力的中國買家結成了同盟,試圖讓瓷罐回歸故土。
連懷恩強調,在拍賣中,競拍者未卜先知的能力十分重要。最熱門的東西常常會出人意料,通常競買者會準備額外金錢作後盾。他認為,此次中國藏家沒有競得瓷罐並不意味著中國買家沒有能力,而是拍賣前計算有誤,因而真正面臨意外高價時一時缺乏心理準備。事實上,中國藏家實力很強,如果計算好,完全有能力購買。中國人參加元青花罐競拍雖多少有些讓中國藏品回歸故土的因素,但連懷恩認為,他們並不是要扳回所謂中國人的“面子”,而是因為此罐品質的確非常好。當然,讓此罐回到亞洲,不論是大陸還是台灣,對學術研究的確有很大幫助。
拍賣成交後,埃斯凱納齊不願透露買家信息。他能說的就是買家“不是亞洲人,也不是英國人”。拍賣行對此也無法過問,連懷恩猜測最終買家可能是美國藏家。而且還沒有聽說買家會有任何關於此罐的展覽計劃,但連懷恩希望能藉給博物館展出,讓更多的人有幸親眼目睹這件人間稀罕之物。
連懷恩說,過去幾個月中他有幸和瓷罐相處,“越看越有滋味,百看不厭”。拍出後他有一種“失落感”,起碼短期之內沒機會再見到它了。
紋飾特徵
此罐使用進口鈷料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第三層腹部:為“鬼穀子下山”主題紋飾;第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 八大碼 ”。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穀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鬼穀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胜千里之外的神態。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構成了一幅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整個青花紋飾呈色濃艷,畫面飽滿,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渾然一體。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山石皴染酣暢淋漓,筆筆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孫瀛洲先生所說的:“元代瓷器'精者頗精'”。
文化底蘊
圖罐題材奇特
題材的奇特之處更重要地體現出畫面故事中的主角---鬼穀子身上。鬼穀子在歷史上說法不一,始終是一個頗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確有鬼穀子其人。鬼穀子是戰國中期衛國人,生卒年月不詳。他早年周遊列國,長於辭令,善於出謀劃策,欲求聞達於諸侯,但因時運不濟,仕途不顯。後為成就縱橫一家之言,獨立門派,他隱居朝歌鬼谷,著書立說,廣收弟子,因材施教。其隱居之處名曰“鬼谷”,因自號鬼穀子,人亦稱鬼谷先生。當然這“鬼”非指鬼邪奸詐,而是指奇絕幽秘,智慧超人。
鬼穀子學識淵博,具有政治、軍事、外交、天文、地理、數術等多種才能,既是一位隱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謀略家和教育家。他在實用主義總原則下對當時百家爭鳴的各種學說流派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展我所長。相傳鬼穀子有弟子500餘人,其中不乏功成名就、出將入相者。戰國時期傑出的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及著名軍事家孫臏、龐涓、尉繚子等皆是其門下高徒。鬼穀子系統總結了戰國時代遊說之士從事縱橫外交、出謀劃策的理論、策略和方法,集縱橫術(即外交遊說學說)之大成,編著寫成《鬼穀子》一書,成為縱橫家經典著作。經由蘇秦、張儀等用之實踐,建功立業,終使鬼穀子縱橫學說名顯當世。鬼穀子因此被尊稱為縱橫家鼻祖。同時,鬼穀子的另兩名高徒孫臏、龐涓則深得兵學玄要,學成出山後成為一代名將,尤其是孫臏繼承祖傳《孫子兵法》寫就《孫臏兵法》,在中國軍事學上佔有重要地位。鬼穀子因此又被尊稱為兵家之祖。
秦漢之後,歷代封建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被視作“帝王之說”的鬼穀子縱橫學說備遭貶抑,乃至禁絕。但鬼穀子學說以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千百年來流傳不絕,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地受到了被極褒和被極貶同時並存的非常待遇。褒之者稱其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智謀寶典”,貶之者罵其為“險猾之術”、“妄言亂世”、“蛇鼠之智”。鬼穀子生時為隱士,死後遭貶抑,後來逐漸被神化成仙。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而在民間傳說中他更成了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得道真仙了。看相的、算命的也都拉鬼穀子為祖師。鬼穀子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一位由真實人物轉化為宗教人物和神話傳說人物的典型代表。
作為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一部分,鬼穀子學說很早就名傳海外,深受推崇。德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斯賓格勒曾說道:“鬼穀子的察人之明、對歷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對當時外交技巧(合縱連橫的藝術)的掌握,必然使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認為鬼穀子是“一個知識淵博的懷疑論者”。日本現代學者、企業家大橋武夫把鬼穀子智謀運用到企業管理與經營活動當中,認為《鬼穀子》是關於國際謀略的最早論著。在日本以及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還設有鬼穀子縱橫術研究院,研究介紹鬼穀子縱橫謀略思想等等。
畫面中另一主角:蘇代
畫面故事中的另一主角——蘇代也是一個令人很感興趣的人物。蘇代是蘇秦的弟弟,洛陽人,名聲沒有他哥哥顯赫,但也是一位出色的縱橫家。後世人人皆知的成語“鷸蚌相爭”的故事以及“借光”一詞,均與他有關。蘇代聽說趙國將要攻打燕國,他替燕國當說客到趙國去勸阻。蘇代見到趙惠文王后,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說他自己從燕國來趙國途中,經過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條河,流經易縣)時,看到一隻蚌張開蚌殼,正在曬太陽,忽然飛來一隻常在水邊覓食小魚、貝殼的鷸鳥,伸出細長的喙去啄蚌肉。蚌迅速把殼合攏,將鷸鳥的長喙緊緊地夾住。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曬死。蚌說,我今天不放你,明天還不放你,你就會被憋死。雙方相持不下,這時來了一個打魚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都捉了起來。蘇代生動形象的比喻,使趙王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這就是著名的成語“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由來,至今還被人們常常引用。“借光”這個詞由來已久。據《戰國策·秦策》記載,秦國將軍甘茂對蘇代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條江邊住著不少人家,有一位姑娘家境貧寒,買不起燈燭,便想和別的姑娘們湊到一起做針線活兒。姑娘們嫌棄她,拒絕她來。這位姑娘就說,我可以每晚都先來,打掃衛生,鋪設坐席,為大家提供方便,讓大家一來就能舒適地做活,反正你們的燈是要點的,借給我一點光又有什麼損失呢?姑娘們聽後,覺得她說得很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蘇秦死後,蘇秦的弟弟蘇代繼承了蘇秦的事業,開始活躍在戰國後期的政治舞台上,亦名顯諸侯。
鬼穀子下山的故事
鬼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最後他教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及張儀等高徒。鬼穀子特別鍾愛為人誠懇真摯的孫臏,將自己畢生絕學傾囊相授給孫臏。
龐涓也是鬼穀子的學生,學的也是兵法。有一次龐涓聽說魏國花高價錢納賢,他動了心要去魏國做官。鬼穀子有宿命通功能,早已知道,就對龐涓說,你出去摘一朵花來給我,龐涓就摘一朵小花拿過去,鬼穀子一看這朵花叫“馬兜鈴”,這種花一開十二朵,他告誡龐涓,這暗預你享受十二年富貴,這花是採於鬼谷,見日而萎,就是看到日光就枯萎了,鬼旁加一個委字正好是一個“魏”,魏國的魏,他說你一定和魏國有緣。鬼穀子又告誡龐涓不能夠欺騙別人,如果你要騙別人的話,那以後你要上別人的大當,最後他就送給龐涓八個字:“遇羊而榮,遇馬而卒。”後來龐涓不聽鬼穀子的話,出於妒嫉,他不但欺騙孫臏,還殘酷迫害他。結果最後自己上了孫臏的當,在馬陵道被萬箭穿身而死,遭到了惡報。
200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錦香亭”圖罐以4716萬港元成交,將落戶仙妮蕾德董事長陳得福在美國開設的陳氏博物館。“錦香亭”罐上講述的是“孟月梅寫恨錦香亭”的曲折愛情故事,本身就十分誘人,加上工匠們精湛的畫藝、施以上等青料,更為故事平添了幾分色彩。此罐以庭院為背景,繪以戲曲故事,無論亭台、花草樹木,或是人物,都栩栩如生,極為傳神,充分顯示出元代畫工的高超技藝,彌足珍貴,而且與“鬼穀子下山”圖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兩件器物除了高度、直徑一樣外,其頸部所繪的水波紋相似,肩部所繪的牡丹紋也基本一樣。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錦香亭”罐的繪工比“鬼穀子下山”更為精細。那麼,為什麼“錦香亭”圖罐只拍出“鬼穀子下山”圖罐的1/4?除了“錦香亭”罐的罐口有了修補外,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鬼穀子下山”圖罐主題紋飾中的人物故事題材的少見和奇特。
文物評價
元青花瓷屬於奇貨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繪有人物故事題材的更是鳳毛麟角。
像“鬼穀子下山”圖罐這樣繪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罐,所知傳世者僅有9件。即:東京出光美術館藏“昭君出塞”罐(高28.4cm)、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高27.6cm)、安宅美術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高27.7cm) 、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高27.8cm)、亞洲一私人收藏家藏的“西廂記焚香”罐(高28cm)、萬野美術館藏“百花亭”罐(高26.7cm)、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的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外加台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 元青花錦香亭圖罐 "和英國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納茲先生拍得的“鬼穀子下山”罐。
文物故事
元青花瓷罐的天價拍賣表明,近年來,中國藏品在國際市場的需求在不斷增加。此前中國藝術品最高拍賣價格紀錄保持者是2001年3月由紐約佳士得以530萬英鎊(當時合930萬美元)拍賣成交的公元前十世紀西周時期的青銅方攬。
連懷恩介紹說,過去,藏家多喜愛中國彩瓷,因其色彩豐富,裝飾規律。但隨著時間轉移,人們逐漸發現彩瓷重色,但不太能耐得細細品味。而青花雖只有藍白兩色,卻十分典雅,況且青花瓷普遍重畫工,能夠表現自然的品性。這幾年青花瓷拍賣結果都很好。2003年,紐約一家小拍賣公司--朵爾拍賣公司拍出的元代青花朝聖龍紋扁壺拍出了中國瓷器最高價--583萬多美元,成為當時的世界記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自中國本土的藏家對中國藏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畢竟此類藏品有中國歷史背景,加深了藏家對中國文化的興趣。這種需求也拉高了整個市場的價格。不僅如此,中國藏品的收藏門類也在更新。過去不受外國人重視的竹雕、犀角雕、文房四寶如今價格也在上揚,原先局限於亞洲收藏家的山水等書畫類也受到國外藏家關注。過去,香港是中國藝術品最重要的拍賣地點,如今這個情況正在改變。此次拍品因收自歐洲,賣家家族希望可以在歐洲親自參加拍賣,佳士得倫敦拍賣行也希望能藉此帶動歐洲市場的中國藏品拍賣。
關於元青花,不僅普通民眾,甚至於一輩子與瓷器打交道的瓷器專家對它也知之甚少。江西景德鎮雖然成功燒製出元青花,但由於史籍缺載,又缺乏有明確紀年的實物佐證,600多年間,世人對元青花的認識與了解一片空白。中國到底有沒有元青花?它的藝術特徵是什麼?元代為什麼會出現器型高達70厘米的葫蘆瓶、口徑達50厘米的大盤?為什麼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中國古代外銷貿易瓷里中低檔日用瓷占主流,那些被譽為“世界上最精美的元青花”,何以跋山涉水、紛紛在異國王宮安家落戶……所有這些歷史之謎使得元青花倍受收藏界的矚目。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在《東方陶瓷》上率先披露了一對帶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銘的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瓶頸上用青花書寫了長達62字的題記。至正十一年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號之一。在元代以前,中國瓷器還沒有形成書寫紀年款識的慣例,這件青花瓷第一次向世人宣稱,中國元代景德鎮燒造過青花瓷器。
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位博物館館長波普博士以這對帶款青花瓷為標準器進行對照研究,得出一個令世界文博界震驚的消息:伊朗阿特別爾寺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舊皇宮托普卡比博物館秘藏著上百件令世人嘆為觀止的中國元代青花瓷精品,正名曰“至正型”器。波普這本32開的黑白圖集,一舉改寫了世界陶瓷史。到了上世紀80年代,英國、日本也先後出版了土耳其所藏中國瓷器著作。
2001年3月底,在土耳其總理特批下,托普卡比博物館迎來了費伯良、李輝柄、汪慶正、劉新園、許明等7位陶瓷專家。據說一連三天,大展廳旁的臨時庫房中,荷槍實彈的土耳其軍警站立一旁,大批元青花國寶被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打開。
這些藏品中元青花達40件,而且器形碩大,花紋清麗典雅,堪稱世界之最,為國內出土器罕見。中國專家們紛紛忘了不能上手的約定。追尋元青花大半輩子的老收藏家費伯良不勝感慨:“初看再看咽聲細,一撫再撫贊不停。”
“元青花是元朝政治思想、宗教信仰、治國方略,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雷從雲說。
“元代有數字崇拜,成吉思汗起兵時樹9面旗,任命9名大將,他警告下屬們:'將來不要犯9種錯誤'。”中國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推斷元青花裝飾多達9層的謎團。
元朝統治得到鞏固之後,民族關係十分的複雜,元政府實行民族等級政策,蒙古族原是游牧民族,本族風尚很難被漢族士大夫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苦​​悶地走向山林,做起隱士。社會科學報社長兼總、美學博士許明認為:“不少文人為生活所迫,完全有可能流落到景德鎮去畫瓷瓶,因而元青花之畫與其他朝代那些匠人之作有天壤之別。也正是因為元代為外族統治,明人不僅鄙視元人文化,更不承認它的藝術成就,導致史書上沒有記載。直到民國時期,古玩家還普遍認為元代不重視古陶瓷生產,更不會欣賞青花。”
青花瓷器
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總覽中國瓷器的發展史,元青花無疑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元代除了一些品格清淡的小件瓷外,那些多數收藏在伊朗、土耳其博物館的至正期元青花大器卻富麗雄渾、畫風豪放,繪畫層次繁多,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大相徑庭,實在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人們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素雅高潔、藍色純淨。藍色的花紋與潔白的胎體交相映襯,宛若一幅傳統的水墨畫。
元青花起源於何時?唐、宋,還是元?我國瓷學一代宗師陳萬里先生曾將其列為“中國瓷器史上十五大難題之一”。唯一可以定論的是,青花自元朝至雍正年間臻於成熟。
元青花的出現成為我國製瓷工藝劃時代的事件,不僅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也使景德鎮一躍成為中世紀世界製瓷業的中心。
中國陶瓷學會副會長、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李知宴老先生認為:“元青花最突出的特點是氣勢宏大、飽滿雄健,從器物造型到裝飾都有一種陽剛之美,其獨特的品類、造型、紋飾具有濃郁的時代特徵,體現了元瓷工藝從原料、製作、繪畫到燒成的完美程度。”
元代瓷器市場以大件青花瓷器最為名貴,有越大越精之趨向,在市場上,元代青花瓷器的價格多以造型,紋飾的髮色以及畫工品相等作為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元青花大器有一種震撼力,景德鎮陶瓷館的專家第一次看到它時都被迫得往後退。”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歐陽世彬回憶道。
從纏枝牡丹、龍鳳麒麟,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謂無所不畫。李知宴先生認為,與後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繪畫筆法最令人震撼。它揮灑自如,有時鋒芒太露、不究細節,一筆點化往往越出邊線。尤其是人物,運筆急速,但求神似。但其沉著痛快、爽利勁健卻為後世青花遠遠不及。
元青花另一奇為“紋飾繁密”,卻繁而有序、層次清晰。“元代的畫工在這類青花瓷上真是費盡心思。假如把一件元青花大盤上遍布的裝飾花紋拿下來,重新組裝後再貼上去,肯定做不到那麼恰到好處”,李知宴先生說。
元青花的器型有多美?李知宴先生舉玉壺春瓶為例:“那個瓶膽就像一滴搖搖欲墜的水滴,肩收得非常大氣,彷彿鐵線游絲順勢彎下,彈性、自然的線條,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少。你再看道光以後的玉壺春瓶,肩脖臃腫,毫無高雅端莊的氣質。”
爭論最多的中國瓷器
行家指出,一件小小的中國瓷器,動輒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拍賣價,這恐怕也只有青花瓷了。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中相當獨特的一個門類,它是以氧化鈷為原料在白瓷素胎上描繪圖案,再用透明釉覆蓋,經過高溫燒製而成的釉下彩瓷器。其白底藍彩,千年如新,一直是歷代瓷器收藏家首選的收藏珍品。青花瓷雖然早在唐代就有了,但完整的唐青花、宋青花至今沒有發現。到元代中晚期,青花工藝逐漸成熟。明洪武年間成為我國青花瓷生產的鼎盛期。明永樂、宣德時期被譽為中國青花瓷器製作的“黃金時代”。到清康熙年間,青花瓷的製作更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古人說:“五彩過於華麗,殊鮮逸氣,而青花則較五彩雋逸。”青花瓷雖然色澤單一,但是,其雋逸的藝術韻味,不僅深得中國人的喜愛,也更為外國藏家所鍾愛。相傳在明代正統年間,皇帝設宴招待外國使者,100多桌酒席的餐俱全都用青花瓷,那清新雅緻的花色,使這些外國人驚嘆不已,有些使節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裝進寬大的禮服口袋。宴席結束後,清點餐具,被“拿”走的青花瓷竟然有580件之多,青花瓷的魅力已經到了讓人愛不釋手的地步。 [1] 
自古以来,青花瓷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岁月演变,青花瓷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收藏价值。专家举例说,像明朝嘉靖年间的名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香炉,4年前,市场行情为5000元,如今恐怕已经超过10万元。又如青花粉彩人物画帽筒,当时花五六十元钱就能买下来,而如今至少得花1千元。收藏青花瓷首先要能大致区分不同朝代的青花瓷具。概括来说,明代宣德、成化、嘉靖三个朝代的作品,行话有“宣(德)青凝重、成(化)青雅致、嘉(靖)青幽清”之说。清三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也有很细微的区分。康熙时,青花颜色层次深浅不同,有“五彩青花”之称;雍正青花不如康熙时的色泽丰富和艳丽,较淡雅;乾隆青花蓝黑中微闪紫色,颜色深沉,层次也比较少。另外,明青花有肥厚之感,釉面不平整,毛笔的痕迹比较明显。清代的釉面比较均匀、平滑,用笔痕迹不明显。在了解青花瓷的一些基本鉴别方法之后,许多人更想了解收藏哪一种青花瓷才能获得较高的收藏回报。行家介绍说:1、按器型分,厅堂的陈设器最贵,文房四宝次之,生活用品再次,器型奇特稀少者也易走红。2、按制作难易分,制作难度高,成功率低的如葫芦瓶、四方瓶、六方瓶等收藏价格高。3、按色种分,青花斗彩最贵,青花粉彩次之,彩底青花更次之。4、按纹饰来分,人物画尤以侍女画贵重,动物次之,花鸟再次。一般来说,青花瓷的收藏者比较看重名人名瓷,但是,这种收藏观念也不尽合理。有专家介绍说,因为清代康熙时,许多民间青花瓷在制作和艺术上,已经与官窑不分上下,有时甚至还超过官窑。因此,这类广泛散布于民间的青花瓷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升值空间。
從青花瓷收藏的未來走向看,業內人士認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青花瓷最具升值潛力,特別是文房四寶、瓶件,如1尺左右的瓷瓶,因比較適合書房擺設,更容易獲得青花瓷收藏家的青睞,價格將不斷走高,預計升幅將明顯高於其他青花瓷。另外,隨著青花香爐數量的減少,如今它們的身價倍增,原來2000元就可以買到的,如今已經漲到了五六萬元,明代精品更能達到20萬元。所以,如果您家裡還有這樣的青花瓷,可千萬不要“怠慢”了這些寶貝。
元青花的可考歷史短暫,並且其數量十分的珍稀,由此對元青花的爭論也是最多的,其中的焦點之爭就是中國民間有沒有元青花?
在這個問題上,專家意見與民間觀點尖銳衝突,為了得到“名分”,民間藏家不惜砸碎價值數百萬的藏品,氣氛頗為悲壯。元青花被藏家視為掌上明珠,連照片都不肯輕易示人,生怕露相後被人仿冒。如今,他們為什麼要親手將寶貝打破?
“不打破怎麼辦?文博專家歷來不承認民間收藏家手中有真正的元青花。民間藏家心疼,又必須破開瓷胎讓人研究細部。”原國利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總鑑定師、現山東景鴻堂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生語氣沉重。
“文博系統的專家過去對於元青花有一個比較定型的認識,就是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都在博物館。由於各種特殊原因,他們對於國內民間收藏的元青花一般不予認同,更不用說集合起來進行研究。而民間收藏家認為元青花不止這300件。”社會科學報社長兼總許明先生細說這段公案。
“我認為民間的元青花幾乎不存在。上世紀90年代以後興起了元青花收藏熱,許多人都說自己手上有元青花。這些'元青花'大部分出如今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們搞收藏、考古的都有一個流傳有序的說法,我們國內沒有一個流傳過程。以前誰也不知道700年以前有這麼一個輝煌的瓷器工藝。在700年以後一下子有了,誰都說不清楚。此外,我們那些標準器的技術要素和技術含量都沒有公佈過,誰也掌握不了元青花當時生產的第一手標準器,標準的技術數據,如今談元青花的真偽是違背科學觀點的,所以我認為民間沒有元青花。第三點,我們如今見到的元青花的款式,紋飾大部分都是元青花的專著、拍了照片以後,才出現的,很多都是根據出土文物來進行臆造的,包括漆型、紋飾、造型等。”這是上海《收藏家》報主編、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會長吳少華的 點。
有位陶瓷專家透露:“民間的元青花有些是真的,從御窯窯基遺址裡流失出去的,但數量不會像外面傳的那麼多。景德鎮御窯(御窯也稱為官窯)文物盜挖現象猖獗。等到搶救性的發掘開始動工,專家得到的都是瓷片,整器都沒有了。”
中國古玩收藏鑑賞研究會會長盧鶴壽對元青花頗有研究,他說,元代青花可分為大件器和小件器兩種,典型的元青花瓷鑑別特徵主要有七點:一、元青花一般胎體厚重,上手感覺適中;二、器底無釉,多數器底有明顯旋紋,個別有跳刀痕並黏有填砂。三、青花色澤有濃艷、灰澆兩種,均有鐵鏽斑;四、具有圈足外牆斜削處理,往往留有浸釉時的手抓指痕,露胎部分呈褐紅色;大件器底無釉露胎部分常黏有較大面積的釉塊。五、分段製造,​​拼接而成,接底痕跡十分明顯,特別是罐類內壁釉面有不平狀。六、凡梅瓶之口均為上窄下寬之梯形。七、高足杯的杯身和足採用濕胎接合,足內頂端無釉,而且往往有乳丁狀凸起,足部空心而不封底。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青花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認。元代被認為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我國雖早在唐代就已經燒製青花瓷,但成熟的青花瓷器誕生在元代。元代中晚期景德鎮開始大量生產青花瓷器,而且質量很高。青花瓷器從此成為景德鎮窯乃至整個中國瓷器生產中的最主要產品,被人們譽之為“國瓷”。同時,元朝還在景德鎮設立了全國唯一一所管理陶瓷機構——浮梁瓷局。但由於所存資料和器物有限,因此,我們對於元青花的研究和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人們常說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1341——1368)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傑出代表,但並不能涵蓋整個元代青花瓷器。元青花的存世量少,主要與多年來的征戰,以及明初統治者野蠻焚毀元代器物有關。
元代前前後後還不到一百年,作為一個王朝,它雖然短暫,但元青花卻是我國瓷器中璀璨奪目的一顆珍珠。有趣的是,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如明、清直至民國,仿元青花瓷器幾乎沒有,因為元青花瓷器當時資料和器物都很缺乏,況且看到的元青花瓷器上也很少書寫紀年款識。因此,在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斷代界限上,也每每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到了明朝永樂、宣德時期,又是中國青花瓷器的高峰之一,後人中愛好者和牟利者都很關註明朝永樂、宣德的青花瓷器,卻忽略了元青花才是真正一座尚未開發的寶藏。一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仿元青花瓷器才出現。
元青花瓷器在我國歷史上,曾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大量銷往海外的中東地區。它的器型以大件為主,如大盤、大罐、梅瓶、葫蘆瓶、玉壺春瓶、扁瓶、長頸瓶、高足碗等。而盤、碗、杯、小罐等小件器則多行銷到東南亞一帶。在當今世界上,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宮和伊朗國立考古博物館。此外,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亞的日本,以及西亞、非洲、歐洲、北美等許多國家和地區也都發現與出土了元青花瓷器。
2004年底,“首屆中國民間元青花藏品研討會”在濟南舉行,這次會議讓民間收藏家與文博專家平等交流,為大家了解民間元青花收藏狀況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說,專家對民間收藏愈來愈重視,民間的元青花精品開始成為專家正視的話題。
關於民間有無元青花的爭論或許還會持續下去,專家和民間已經就這個問題進行過平等的對話,對於民間收藏家的意見,專家已經能認真聽取。對有志於收藏元青花的收藏家來說,不能以民間一定會有元青花精品大器,就按此推理,以為自己所得就是真正的元青花了,元青花的數量終究稀少,出土有很大的偶然性,是只可遇而不可求的


史上最貴瓷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2016-07-20 
這件瓷器將中國著名的青花瓷推舉到了一個難以到達的高度,創下了中國瓷器的最高紀錄,六年之來,其榜首之位從未被撼動。作為中國青花瓷的代表作,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確實將青花瓷的價值全釋的非常全面。
此件作品高687.5px,徑寬825px,肩豐圓,素低厚圈足,短直頸,唇口稍厚。主體紋飾為鬼谷子下山圖。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在罐體上,以鮮活青料繪一清癯道者,乘坐轡以虎,豹之雙輪車,尾隨兩個步行兵卒,行至一溪澗板橋。道者身後跟著一縱馬配弓的少年將軍,右手搖一勝旗,上銹鬼谷二字。將軍身後山石嶇,山後轉出一位騎駁馬的文官,身著宋代朝服,朝冠,左手執岉,回首顧盼。坐騎英挺矯健,人物刻畫流暢自然,神韻十足。罐頸繪有一道波浪紋,罐肩繪纏枝牡丹紋,罐底則繪含吉祥紋的蓮瓣。
史上最貴瓷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 每日頭條 http://bit.ly/30ECMUx
鬼穀子下山圖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30IIPaC
---------------------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為何能拍賣到兩億三千萬?
2016-11-03 
埃斯凱納齊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拍主)
他認為中國藝術品是全球最好的
他的妻子有著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將不會再出現在市場上
稀世珍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產於中國,卻不能收藏在國內,成為國內文物保護學家和收藏家們最大的遺憾,為保護中國元青花文物,能讓國人感受到流失海外的國寶級文物魅力,景德鎮陶瓷館決定按原工藝監督製造。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戰國策》。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燕國和齊國交戰,為齊國效命的孫臏為敵方所擒,他的師傅鬼谷子前往營救,率領眾人一行下山。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描繪的便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鬼谷子坐在由獅虎共拉的兩輪車上,後面跟著兩個騎馬的人,其中一個穿著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寫有「鬼谷」兩字。
稀世珍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瓷罐的成功再造,對於振興中華陶瓷文化,向世界展示和宣揚中華五千年璀璨的陶瓷文明,和研究古代陶瓷工藝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工藝難——千窯難得一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是中外藏家夢寐以求的無價之寶,千年來無數人嘗試仿燒,但從器型、畫風、神韻等各方面都無法與原型相比!《鬼谷子下山》的複製對工藝的要求極為嚴格,對瓷土、進口青料、釉面光潔度、造型精確度、畫風甚至器物燒成後的尺寸、厚薄、重量等都要求與原品沒有一絲差別,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燒制工藝更加艱難,手工制坯、手工繪畫、柴窯燒制,前後經過數百道複雜工序,每一道工序的要求近乎苛刻,任何一道工序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全窯瓷器燒制失敗,成品率不足5%,!「鬼谷子下山」完全達到甚至超越了原品的藝術水平,作品的形、神皆具古瓷風貌,成為各國收藏大家夢寐以求的珍寶。 「鬼谷子下山」復甦大罐選用與原品完全相同的原料——瀕臨絕跡的高嶺土與瓷石混合,選料和配料極其困難。同時,以蘇麻離青彩繪,數次入窯燒制。自古以來就有「三年出一畫師,三十年出一窯師」之說,這正說明了瓷器繪畫難,入窯燒制更是難上加難!
元青花開中國陶瓷裝飾的一個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裝飾都不這麼強烈。畫有人物紋的元代青花罐本就非常罕見,全世界不足十個,分別藏在博物館和私人手裡,而鬼谷下山罐的顏色、畫藝、質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極的水準,永不過時。
鬼谷下山,原是出自《戰國策》的一個歷史故事,又稱「鬼谷出山」,這裡的鬼谷下山是指一件拍賣成交的中國青花瓷。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進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中,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摺合人民幣2.3億多元,在2015年估價達到了16億元人民幣


元代青花酒尊拍得87萬  
    一個酒壇子能賣多少錢?87萬元!不過,這可不是普通的酒壇子,而是一個元代的青花酒尊。  
    啟功山水畫流拍  
    昨日,河南省正源拍賣公司在鄭州舉行了2006年文物藝術品拍賣會,300餘幅書畫作品紛紛亮相,200餘件瓷器競相登台。拍賣會持續了一天,上午的書畫拍賣現場,拍價最高的是當代畫家魏紫熙(出生於駐馬店遂平縣)的一幅松風畫,成交價35萬元。  
不過,書畫拍賣現場還出現了冷場情況。啟功的一幅山水畫起拍價110萬元,拍賣師連喊三聲始終無人舉牌應拍,最終遭遇流拍。  
    該拍賣公司負責人稱,知名書畫等藝術品不同於一般的收藏品,“真正的收藏家比較少,多數還是投資,甚至還有專門的炒畫一族。”  
    元代青花酒尊賣了87萬元  
    下午的瓷器拍賣現場,雖然只有238件拍品,但前來參加拍賣會的人員明顯多於上午。  
    23號拍品是元代的一個青花酒尊,起拍價82萬元,最終以87萬元被328號舉牌的神秘人士買走。  
    “一個酒壇子能賣87萬元,說明精品、珍品瓷器正受到我省一些收藏家的追捧。”該拍賣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我省收藏界人士對瓷器的收藏明顯升溫。這些收藏者原來都到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去購買,現在,隨著本地拍賣會的增多,他們在自家門口也能買到令人關注的瓷器,收藏隊伍因此逐漸擴大。  
    “但相對外地市場,我省瓷器拍賣還停留在拍品大眾化、拍賣價值低的小打小鬧階段,不像外地一件瓷器就能拍到上億元高價格。”該負責人說。 https://bit.ly/2M8ovMW


外國電視經常製作古董店裡收購舊貨的節目,很多人懷疑在這些的舊貨店裡尋找的是兒時回憶,還是真能找到古董寶貝。但真實世界中確實就有人運氣這麼好,逛個舊貨店竟然也能發財。最近又有一名美國男子發生這種奇遇,他去年在舊貨攤上買到的一個青花瓷碗,經過專家鑑定是明朝珍寶,價值頓時暴增萬倍以上。現在這個全球僅存7件的明朝青花瓷碗,本月17日將在蘇富比進行公開拍賣。雖然預估成交價會在台幣千萬左右,但專家表示,如果中國的富豪出手,成交價就難以預料,可能會再高出數十或上百倍。頭條揭密》明朝古董再現美舊貨攤 專家鑒定身價暴增萬倍以上 https://bit.ly/3bfqCJ6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名不願透露名字的美國男子去年在康涅狄克州的紐黑文市(New Heaven)一個舊貨攤買入這個青花瓷碗,當時成交價格是35美元(合台幣998元),他自認惠眼獨,很快地找到專家來鑒定並估價。在拍賣行工作的中國瓷器專家安琪拉.麥卡特爾(Angela McAteer)女士對《美聯社》表示,在鑒定的當下,她和另外一位專家一眼就看出這是一件稀世寶貝,「非常、非常特別」。
兩位專家鑑定後認為,這一件青花瓷碗應是明朝永樂年間的官窯瓷器,其直徑16公分,有典型的鈷藍色花卉圖案,碗邊飾以精緻複雜的花紋,整體的形狀、繪製的風格以及青花色彩都是15世紀早期瓷器的特徵,估計價值應在30萬到50萬美元 (合台幣855萬到1426萬) 之間。專家指出,這只青花瓷碗非常罕見,目前相似的古董全球僅有7件,其似的大多保存在各國博物館中。
近年來中國古董在全球拍賣公司頻頻拍出高價,大多因為大量的中國買家加入競拍,只要他們加入,價格經常飆漲數十至數百倍。圖為即將在蘇富比拍賣的「明永樂青花花卉紋蓮子盌」。(圖/蘇富比)© 由 中時新聞網 提供 近年來中國古董在全球拍賣公司頻頻拍出高價,大多因為大量的中國買家加入競拍,只要他們加入,價格經常飆漲數十至數百倍。圖為即將在蘇富比拍賣的「明永樂青花花卉紋蓮子盌」。(圖/蘇富比)
報導表示,這樣的寶貝是如何流落到美國的舊貨攤上呢?真實的答案為有可能永遠是個謎,有人猜測它可能是同一戶家人代代相傳下來的物品。麥卡特爾表示,今天仍有這種事發生,找到珍寶總是讓人驚奇不已。而原本以為不存在的寶貝突然出現,更是讓古董專家們特別興奮。這件青花碗將於3月17日在紐約由蘇富比拍賣行正式拍賣。
類似的傳奇事件雖然罕見,但也有幾個知名的案例。去年英國德比郡有一名建築工人因疫情封鎖受困在家裡,閒來無事清理堆放雜物的車庫,竟然找到一只精美的乾隆年間彩繪瓷酒壺,這個15公分的酒壺對外國人來說像是個小巧精緻的茶壺,以前的家人也一直當茶壺用。可是當他拿給當地的拍賣行估價時,拍賣行認為它有可能是中國清代乾隆皇帝的古玩,有數百年歷史,價值或可高達10萬英鎊(約合台幣404萬元)。
報導指出,拍賣行估計它至少可以拍賣到2萬到4萬英鎊之間,但如果遇到中國買家很可能會賣出更高價。結果在去年9月的拍賣中,這件酒壺起拍10萬英鎊,11分鐘內即以39萬英鎊(約合台幣1574元)成交,成交價是指導價的近10倍。
BBC指出,近幾年有幾件拍賣的中國古董震撼了全球古董拍賣界,例如2019年一件清代乾隆年間茶壺,雖然壺蓋略有破損,仍在10分鐘內拍出104萬英鎊(合台幣4196萬元)的高價,比最初估價高出1000倍;2017年也有一件中國花瓶拍出預估價格的450倍,達到85萬英鎊(合台幣3429萬元);2013年在英國南部一座老宅拍賣傳家寶時,一支中國花瓶也拍出3倍於預期的價格,以34萬英鎊(合台幣1372萬)成交。
近年來中國古董在全球拍賣公司頻頻拍出高價,大多因為大量的中國買家加入競拍,成交價格也愈來愈高。這些暴富的中國人對於在國際上買回中國國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在在民族主義熱情的驅動下,誓言要讓流落海外的國寶回家,經常聽到的是「外國人搶走的,我們把它們買回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資金雄厚,且多數非常低調,甚至在官方的古物專家協助下征戰各地,形成了全球中國古董拍賣市場上最強大的一支隊伍頭條揭密》明朝古董再現美舊貨攤 專家鑒定身價暴增萬倍以上 https://bit.ly/3bfqCJ6

BB1eeQs5BB1eeXUa


世界僅6例 明代傳世收藏八方燭台現身台灣
2022/04/26 19:05世界僅6例 明代傳世收藏八方燭台現身台灣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rU99y2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香港邦瀚斯(Bonhams)將於 2022 年 5 月 29 日「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受矚目的拍品為一對來自明代永樂官窯的「青花纏枝花卉八方燭台」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拍賣的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八方燭台一對,估價約5,700萬元至9,500萬元台幣。(香港邦瀚斯提供)
明永樂八方燭臺目前傳世僅6例,4例已由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各典藏1對,廣東博物館以及日本出光美術館各收1件。此拍品乃已知私人收藏中唯一2例,更是其中唯一完整成對者,估價為 1,500 萬至 2,500 萬港幣(約台幣 5,700 萬元至 9,500 萬元),近日率先來台做首站預展。
八方燭台為明代早期御窯青花瓷器中的一類重器,始見於永樂時期,宣德時期亦有少量燒製。其獨特樣式源於 13 至 14 世紀伊斯蘭早期伊爾汗國,供皇室貴胄所用之金屬器皿。明代早期御窯中,除八方燭台之外,還出現許多仿伊斯蘭金屬器造型的瓷器,或為景德鎮御器廠當時迎合永樂、宣德皇帝好慕國外新異而創製。宣德以後,明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直到清代早期,才因帝王慕古,再度出現仿伊斯蘭器形的官窯瓷器,但因燒製工藝繁複,不再燒製八方燭台。世界僅6例 明代傳世收藏八方燭台現身台灣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rU99y2

2022-04-26_1944442022-04-26_1944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