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新媒體」究竟有多厲害?
2018-08-10 
月份牌畫
近代畫報既是一種大眾媒介,也是一種文化文本。晚清時期的「西學東漸」開啟了以刊物為中心的文學新時代,而圖文並茂、雅俗共賞的畫報在當時更是廣受好評。這些100多年前產生的「新媒體」就像一扇歷史的窗口,讓人們得以從中回眸許多過往的雲煙。
歷史剪影
畫報,指以刊載攝影圖片、繪畫為主要內容的期刊。相較於純粹的文本媒介,它以圖片為主、文字為輔,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媒介樣式之一。
《時事畫報》插圖
中國近代畫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其最早是外國傳教士為普及殖民教育而設。到了19世紀末,歐洲的石印技術傳到了上海,中國近代媒體的歷史也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點石齋畫報》及內頁插圖
創刊於光緒十年(1884年)的《點石齋畫報》,在當時的石印畫報中最為出名。它由英國人美查(Ernest Major)創辦,每月出版3期,每期8頁,12期為一輯,隨《申報》附送。
《點石齋畫報》插圖
參與插圖創作的畫家原來大多是繪製蘇州年畫的畫師,並沒有學習西畫的經歷。但他們善於把西洋畫法中的透視、解剖、寫實等技法吸收並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去,由此也使得《點石齋畫報》中的新聞圖畫呈現出線條流暢、筆法簡潔、構圖嚴謹的獨特畫風。
《點石齋畫報》插圖
《點石齋畫報》的內容豐富多樣,小到民間傳說、市井瑣聞,大到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與腐朽。但其中占據篇幅最多的,還是政治事件和社會新聞報導,可謂一塊折射出晚清社會圖景的「西洋鏡」。
《點石齋畫報》插圖《跑車角藝》
《點石齋畫報》插圖《氣球破敵》
1890年,上海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刊登了一則關於熱氣球研製及其在戰爭中作用的新聞。於是,《點石齋畫報》的畫師朱儒賢便依照報導中「能載八千五百磅之重,升放空中,每點鐘行二十五米」的描述,繪製了一幅《氣球破敵》的插圖。雖然熱氣球的形狀與實物相差無幾,但利用熱氣球作為攻擊性武器則純屬畫家的憑空想像。
《點石齋畫報》插圖《奧王軼事》
《點石齋畫報》同時記錄了一些社會上的畸形怪相,其中《賣野人頭》一則令人捧腹:有一幫美國人在租界開了一間「遊樂場」,在門口扯起寫有「新到美國野人,有頭無身,供人觀覽」的幌子,客人只要付幾個銅錢就可以觀瞻「野人頭」。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出商業騙局,「其為賺錢之戲,無甚奧妙,不足推敲」;但是作為社會新聞,它的確有較高的價值。
《飛影閣畫報》插圖
著名藝術史家鄭振鐸將《點石齋畫報》和與它同一時期的《飛影閣畫報》評價為「中國近百年很好的『畫史』」。作為近代中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時事畫報,《點石齋畫報》將「新聞」與「美術」融為一體;它既追求逼真,也包含美感,生動地呈現出晚清各階層人群的思想涌動和社會變化,印證著時代與歷史的變遷。
時代「寫真」
近代以來,隨著印刷技術的傳入與革新,「時事畫」逐漸消亡,「時事寫真畫」卻日漸增多。在此背景下,中國近代攝影畫報蓬勃發展起來,《良友》《北洋畫報》和《大眾》等一系列大型綜合性畫報也應運而生。
《北洋畫報》內頁
《良友》畫報創刊於1926年2月,該刊從內容編排、形式設計到印刷發行,一律採用先進的照相製版術印刷,從而突破了過去畫報的局限。
《良友》畫報內頁
作為中國近代新聞出版史上第一本大型綜合性時尚畫報,《良友》不僅在內容上開闢了「中國現代聞人」、「名人生活回憶錄」和「新聞時評」等欄目;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文字敘事的傳統方式,借用圖像尤其是攝影圖像來解說上世紀20-40年代上海都市的現代化進程,堪稱民國「畫史」。
《良友》畫報封面
然而,讓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畫報中對於世界局勢、戲劇電影、文學藝術等內容的詳盡記錄,《良友》畫報的封面也因其多採用時髦名媛、大家閨秀和泳裝美女的照片,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良友》初刊封面
《良友》第一期的封面上印有一幅套色照像,畫面中的少女手捧鮮花、笑靨迎人,這就是日後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女士。
月份牌畫
然而,並非只有畫報才能彰顯出鮮明的時代風貌,近代上海的「摩登」潮流從在當時盛極一時的月份牌畫中也可見一斑。作為商品經濟與美術相結合的產物,月份牌繪畫不僅僅是簡單的商品廣告畫,它作為「海派藝術」的一支,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同樣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月份牌畫
月份牌畫創作過程中所採用的擦筆水彩畫法是技巧上的一大突破,畫面多呈現出時裝美女和富家名伶們的娉婷倩影,細膩的刻畫和逼真的質感相輔相成,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見證著上海現代都市文化的變遷。
月份牌畫
如今,「讀圖時代」當前,近代畫報正是追溯當下視覺文化源頭的珍貴文獻資源。它們以更為清晰、直接的圖像語言傳遞新知、開愚啟蒙;其價值不僅僅是以圖證史,其中所蘊含的新聞與美術的合作、圖像與文字的互動、平民趣味的變遷等內容,直到今天仍給予我們深刻的啟迪。


良友畫報點石齋畫報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2JWyAJS
良友畫報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2JWC1Az


《點石齋畫報》是近代中國最早、影響最大的一份新聞石印畫報。[1]由英國旅滬商人美查創辦於1884年5月8日,1898年停刊。《點石齋畫報》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選擇新聞中可嘉可驚之事,繪製成圖,並附事略」,生動形象的反映了晚清西學東漸背景下的中國社會環境全貌和西方奇聞趣事。畫報為旬刊,逢初六、十六、廿六出版,每冊八頁九圖,16開本,由《申報》館申昌畫室發售,零售每冊銀五分。[2]因由點石齋石印書局印刷,故得名為《點石齋畫報》。
西學東漸
「西學東漸」一詞,最早見於惲鐵樵、徐鳳石根據容閎英文回憶錄翻譯的《西學東漸記》 。所謂西學東漸是指西方學術思想在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通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兩個時期之中,歐洲及美國等地學術思想的傳入。[3]這期間西方以各個通商口岸以及香港、日本等作為主要宣傳平台,藉助傳教士、出洋華人、書籍、報刊為重要窗口,把西方的天文、物理、化學、醫學、地理、社會學、經濟學、法學、應用科技、文學、藝術等大量新知識帶進中國,對於中國整個社會的格局及學術思想、政治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
創辦背景
伴隨著鴉片戰爭結束,中國開始被動的與外國進行了更廣層面的文化交流。1860年,安納斯脫·美查和他的哥哥菲而特利克·美查一起到上海,從事營絲茶和棉布貿易。後來經營虧本,他發現外國人辦的華文報紙《上海新報》盈利空間很大,便躍躍欲試。1872年4月30日,美查連同他的三位友人開辦了《申報》。1885年中法戰爭的爆發,具有商業頭腦的美查立即抓住了這個機會,創辦了申報的副報——《點石齋畫報》,受到廣泛歡迎。
辦報過程
點石齋畫報創刊於光緒十年四月十四日(1884年5月8日),發行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秋。停刊時間眾人說法不一。其中根據1983 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影印的《點石齋畫報》來看,點石齋畫報終刊於1898年9月這個說法比較可信。這期間《點石齋畫報》共出六集 44 冊 528 期,刊行圖畫 4600餘幅(依據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本)。[4]到光緒末年,《申報》館出過點石齋畫報的合集,每部二十大洋。現今保留下來的很少。
主要內容及思想
點石齋畫報內容豐富多樣, 涉及面十分廣泛。從辦刊序言明確提出了辦報方針是「選擇新聞中可驚可喜之事繪製成圖, 並附事略」。畫報中主要對熱點時事、最新戰況、晚清朝政、中外關係、西學東漸下傳入晚清的科技新知、平民百姓的奇聞異事、市井百態、名勝古蹟,風土人情等等做了詳盡的描繪,展現了晚清時期各個階級的生活狀態和整個大環境下的思想文化變化。
時事
點石齋畫報把重大的戰爭近況,軍事協議,外交租借用圖畫形式傳播給晚清百姓,為百姓提供了了解最前線戰事的渠道和對外溝通的窗口,是當時民眾了解世界關係和中國戰事近況的必看之物。包括中日甲午海戰的情況,法人攻奪越南北寧的戰事情況等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內容。
新知
在點石齋畫報上關於西方新知識的介紹占了很大篇幅。這既體現了畫報編者的文化理想,也是為了適應上海民眾的欣賞口味。當時的租界,傳統士大夫熱衷的「夷夏之辨」與「義利之辨」不占主導地位,講求實際以及強烈的好奇心,使得一般民眾「趨新騖奇」,幾乎毫無心理障礙地接受西方物質文明。[5]從氣球到飛船,從槍彈到鐵路,從鐘錶到點燈,從西醫到照相。畫報上的內容讓晚清人眼花繚亂,呈現廣闊的「西學東漸」場景。而中國近代最大規模的啟蒙運動於這類大眾傳播媒介中展開。[6]
奇聞
點石齋畫報報導了很多上海各種奇聞異事、市井百態。頗具如今新聞的娛樂功能和獵奇的心理的新聞視角,迎合了晚清人的市民心裡和低級的窺探心裡,符合現代商業新聞的訴求。主要包括妓院百態,盜賊偷搶,和尚行騙、鄰里趣聞等。
果報
即因果報應。關於登載「果報」事件的目的,在「申報館主」推介畫報的文字中曾有所披露:「書畫,韻事也;果報,天理也;勸懲,人力也。本館印行畫報,非徒以筆墨供人玩好,蓋寓果報於書畫,借書畫為勸懲。」又稱,《點石齋畫報》所登事件,「信而有徵,其文淺而易曉,故士大夫可讀也,下而販夫牧豎,亦可助科頭跣足之傾談。」 [7]
與申報的關係
《點石齋畫報》是作為申報館的副業之一創辦起來的。[8]在發售點石齋畫報之前,申報館曾於1877年(光緒三年)創辦的《瀛寰畫報》。不定期刊, 每本十頁左右。圖畫皆為英國著名畫師所繪,以介紹外國風土人情為主。後因銷量不佳,出了五卷便停刊了。1884年,申報館創辦《點石齋畫報》。它增加了申報的圖像化延伸功能,擴大了人們對《申報》的閱讀興趣,使得申報的內容更加直觀、讀者群更大,傳播的範圍更廣。而這種老少咸宜的報導形式也導致了其政治傾向與文化情懷遠不及《申報》明朗。由於設定的目標讀者不同,點石齋畫報由於面向文化程度較低的讀者,其筆風溫和甚至出現正反顛倒的做法。
價值及影響
《點石齋畫報》中夾雜著東方對西方想像與學習的欲望,用雜糅著民族道義、革新欲望、陳舊意識、興奮而又慌張的眼神舊,打量著中西方文化的衝撞中呈現的種種現象。[9]它為中國畫報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性示範和豐富的借鑑價值,更為後世提供了獨特的文化景觀。
「新聞畫」的形式
《點石齋畫報》強調圖主文輔的表現手法,開創了以圖為主以字為輔的新聞形式。這種形式使得新聞變得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符合當時的讀者需求。這種新聞畫得表達方式開啟了圖文並茂因而可能雅俗共賞的『畫報』體式,這既是傳播新知的大好途徑,又是體現平民趣味的絕妙場所。[10]
繪畫價值
《點石齋畫報》的主要畫師包括當時畫家如吳友如、張志誠、王釗、金蟾香、周慕橋等17人。這些畫家多採用中西合璧的畫法,結合西方透視畫法和纖細工巧的單線白描的形式來表達。構圖嚴謹,畫風簡單優美。這些圖畫很好的展現了新聞事件,增加了新聞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老少咸宜,廣受晚清百姓歡迎。同時從另一方面,這些圖畫也展現了中國美術史的轉變,給後世留下了巨大的繪畫參考價值。
後世價值
《點石齋畫報》的成功使得當時的中國知識分子以至下層士人,獲得國內外時事要聞,創新發明,海外風俗民情,除同時代《申報》、《萬國公報》外,《點石齋畫報》當為第三個重要來源。[10]基於此,《點石齋畫報》奠定了中國畫報以圖為主,以文為輔的模式和主要報導內容,對後來的中國畫報影響頗大。1900年代廣州《時事畫報》與天津《醒俗畫報》等,從版式到內容,都看得到《點石齋畫報》的影子。
------------------------


《良友畫報》是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出版的的大型綜合性攝影畫報。於1926年2月創刊,8開本,道林紙精印,至1945年停刊,全數共出版174期,出刊期間為最有影響力的畫報。1945年後曾多次復刊,但影響已非從前。
歷史
伍聯德
1930年3月出刊之45期,以油畫家關紫蘭為封面人物
第一期以影星胡蝶為封面,彩色套印,開中國刊物以名媛為封面的先河。同年11月出版第一個特刊《孫中山先生紀念特刊》,共55頁,200幅照片。
創刊人兼第一任總編輯伍聯德,後因業務繁忙,不能全心主持編務,第4期後將編務委託於周瘦鵑,因周不擅畫報業務,遂聘請當時正在齊魯大學讀書的青年梁得所主持,梁會作畫、擅攝影,文筆亦佳,1927年接任總編後力圖革新,兩年內畫報月銷量達4萬餘份,發行全球,號稱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良友》畫報。
梁得所當了8年主編後另起爐灶,離開《良友》。1930年3月改為影寫凹版印刷,質量大為提高,這年8月,第50期篇幅增加至42頁,並有3頁五彩頁。1938年1-3月,因抗日戰爭爆發遷往香港。1939年2月在上海復刊。1941年9月被日軍查封。1945年一度復刊,後因股東分歧而停刊。
香港復刊
1954年伍聯德又在香港復刊,1968年停刊。1984年《良友》再次復,但其影響力已遠非從前。


伍聯德(1900年-1972年),中國廣東省台山縣人,出版家,《良友畫報》創刊人。良友圖書公司。
伍聯德曾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預科,此後曾任職於上海商務印書館。1926年2月在上海創辦大型攝影畫報《良友畫報》,第一期以影星胡蝶為封面,此後暢銷多年,影響頗廣。


旗袍——穿越百年的東方風韻 | 民國時期 | 盤扣 | 刺繡 | 大紀元 http://tinyurl.com/y4bhnppx


雲裳木蘭的芳姿淑韻(上) | 沉靜 | 陳雲裳 | 木蘭從軍 | 大紀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