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梁令瓚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絹本,設色(27.5CMx489.7CM)縱27.5厘米×橫489.7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https://bit.ly/2MbyC3h
關於唐代繪畫,現在傳世的一些所謂唐及以前作品,經考證大都是宋人摹本。據《續畫品錄》記載,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五子,初封湘東王、後即帝位的蕭繹,他對繪畫「幼稟生知」,曾畫過《蕃客入朝圖》《職貢圖》等,現在所見的,僅是一本宋摹本《職貢圖》。初唐時,大畫家閻立本的作品則僅有宋摹本《步輦圖》(而傳為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則實為唐代及唐以後人畫)和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的北宋摹本以及現藏於台灣的南宋摹本《蕭翼賺蘭亭圖》,盛唐時,張萱則有宋徽宗摹(一說宋人摹)《虢國夫人游春圖》及宋人摹本《搗練圖》傳世。這些摹本體現的實際已是宋代繪畫技巧和風格。
現在所能見到存世唐人的真跡,盛唐有梁令瓚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及在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弈棋仕女圖》等;中唐有李真的《不空金剛圖》、晚唐有孫位的《高逸圖》等很少幾幅作品。
梁令瓚,四川人,盛唐時畫家,其傳世作品《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今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絹本,設色。這個圖卷只剩上半卷。原畫有五星及二十八宿各形,現只剩五星及其後十二宿神形,已佚其中十六宿圖形部分。圖中所畫各位星宿或形如老人、士人,或形如女子,或為獸身人面,每畫一位星宿,便有一段篆文題。卷首題:「奉義郎隴州別駕集賢院侍制XXX梁令瓚上。」
關於這一圖卷,曾有3種推測:第一種說法是為張僧繇畫,梁令瓚題;第二種說法認為是梁令瓚臨摹張僧繇畫;第三種說法認為就是梁令瓚畫。第一、二種說法都有相當一段時間被沿用,但最後定為梁令瓚本人畫,原因是經考證圖中人物造型及其法器都屬密宗。
密宗是中國佛教派別之一。源出於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唐開元初(716-720年)之後,此教在中國開始傳播,並形成了自有特色的宗派密宗。密宗把大乘佛教的煩瑣深奧理論轉為在簡化通俗的誦經禱告方面,認為口誦密宗的真言(經文),手結契印(手勢),心作觀想同時相應,便可以即身成佛。不過在中國,它只傳了兩代即衰落了。所以,既然《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中圖形都呈現密宗規範,那麼,此畫肯定創作於唐開元之後,其下限不應離密宗傳播僅兩代的這一時期太遠。
在《圖繪寶鑑補遺》中,也把這卷畫定為梁令瓚畫:梁令瓚,或日蜀人,開元中工畫人物。宋秘閣有《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一卷,李伯時雲「甚似吳生」。
從以上兩點來看,認為是梁令瓚畫是有根據的。首先梁令瓚正生活在唐開元初之後,密宗盛行期;其次《圖繪寶鑑補遺》中是把這卷畫作為梁令瓚畫來記述的,同樣李公麟說此圖「甚似吳生」的同時,是把這卷畫作為梁令瓚畫來評論的。(原載於《中國書畫鑑定》) https://bit.ly/2MbyC3h
 


241194761_6325560737461766_3640544574953863973_n240529669_6325560094128497_4180649689021614000_n241247004_6325560024128504_4849894683106307835_n241246974_6325560137461826_6040973865312113032_n

梁 張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
絹本設色,27.5×489.7公分,大阪市立美術館藏。《梵天火羅九曜》
行年至此星。一名南方熒惑星。一名四利星。一名虛漢。其星周迴七十里。屬魏國之分。若臨人命。必生口舌。疾病相纏。⭐神形如外道。首戴驢冠。四手兵器刀刃⭐。國王以仲夏之月。用火祭之。行年至此者。君子臨福。職事進益。小人臨福。災害不生。敬之即無殃咎。人命屬雲霄。天神相保。不敢蘖禍。錢財滿盈。福祿廣至。雖有少憂。自解無苦。《梵天火羅九曜》
宿名北辰。一名毚星一名滴星。周迴一百里屬燕趙之分野。若臨人本命。主陰愁口舌盜賊牽喚。⭐其神狀婦人。頭首戴猿冠手持紙筆⭐。國王以仲夏之月用油祭。宜醮北斗穰之。數此十二宮。從生月下一宿為一日。左數至生日止即知也云云。已行無人命屬遊咸天百事不成。男不宜官女不宜夫。忌四月丙戌日。《七曜攘災訣》土宮占災攘之法第五
鎮星者中方黃帝之子。二十九年半一周天。所至人命星多有哭泣聲起。春至人命星其。人有鬪諍死亡之事。不宜見軍器之類。夏至人命星。其人男女多疾患。自身有枷鎖之厄。秋至人命星有失脫之事交關不利。水中財物損失。冬至人命星。其人家中合有哭泣聲起。四季至人命星。其人合有重病。攘之法當畫一神形。⭐形如婆羅門騎黑沙牛⭐。星其至宿當項帶之。星過其命宿訖。以枯木燋之其災乃過。(4) Facebook https://bit.ly/3ao8j3q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
最近見到令我「嚇」了一跳的圖,是由南朝梁(公元六世紀)的畫家「張僧繇」所繪的一幅橫軸長圖,名字為《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是將古中國的各個「星神」,賦予擬人化的形象。圖像精美,簡直是「神品之作」!
只可惜今日流傳下來的作品中,五星廿八宿(共卅三幅神像),目前僅剩前半的十七幅而已。五星與東方青龍七宿是完整的,北方玄武有前五宿星神,至於玄武後二神以及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全都不見了(或者說,張僧繇根本就沒畫完……?)。
以下將自己找到的圖檔,依序整理如下,並附上唐代梁令瓚所寫的篆書題記解讀。 https://bit.ly/2Mh99FP
 


https://is.gd/jc8FsE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或認為是南朝張僧繇畫作,或認為是唐代梁令瓚摹本。絹本設色,縱27.5公分,闊489.7公分。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此圖原為上下兩卷,今僅存上卷的五星和十二宿。此圖向來多被當作道教繪畫,如清代宮庭畫譜《秘殿珠林》就把它歸入「道氏圖冊」,而今不少道教圖書以此介紹五德星君和二十八宿星君,但必須注意的是此圖描繪的星神形像與道經記載相去甚遠。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首題「奉義郎隴州別駕集賢院待制仍太史梁令瓚上」,其後逐段篆書題寫星宿名稱和形像,從卷首開始依次為歲星、熒惑、鎮星、太白、辰星、角星、亢星、氐星、房星、心星、尾星、箕星、斗星、牛星、女星、虛星和危星星神。各星神形像不一,有文人、婦人、羊首人身、牛首人身、人首甕身、虎首人身,形貌奇異。圖中人物用游絲描劃,細勁秀逸,勻潔流暢,設色古雅精微,圖中的牛、馬等動物亦生動傳神,畫風謹嚴。圖中太白星神、箕星神臉部修長,尚存南朝人物畫的遺風。
此圖經宋內府收藏,卷中鈐有「宣和殿寶」和雙龍璽。《圖繪寶鑑》補遺稱唐人梁令瓚畫,其後看法不一,明何良俊《書畫銘心錄》依其說,同時代的張丑、茅維則稱為南朝人張僧繇繪,而清代宮庭定為張僧繇繪、梁令瓚書。此圖歷來多有摹本。《秘殿珠林》著錄明代朱元久有《仿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石渠寶笈續編》記載清高宗命畫院仿畫、汪由敦補篆星說以補齊全圖,並令丁觀鵬摹繪。
以下據清代《秘殿珠林》:
第一幅歲星記:「歲星神豪俠勢利。立廟可於君門。祭用白幣,器用銀,食上白鮮。諱彩色,忌哭泣。歲星為君王。」
第二幅熒惑星記:「熒惑星神食火。祭用血肉酒,器用赤銅,幣用赤,殺牲吺血祭,具戰器鼓舞,然後祭之。忌哭泣,善事熒惑。嬌暴公子。熒惑廟可致軍門。」
第三幅鎮星記:「鎮星神以黑煙霧為宮。祭用烏麻油、蔬食、飲水,幣用故黑,器用鐡。戒在奢淫。鎮星是御史。宜水土事。立祠農疇水渚旁。
第四幅太白星記:「太白星神祭用女樂,器用金,幣用黃,食用血肉,不殺牲,亦忌哭泣。太白廟女宮中黃屋,飾皆黃,仍被五采。太白后妃也。」
第五幅辰星記:「辰星神,功曹也,知天下理,文墨歷術典吏傳送,執天下綱紀,辰星,日御也,常不離日,祭用碧,器用碧玉,幣用碧色,祭用蔬水類魚,屬廟可致於相府也,中書省是。」
第六幅角星記:「角星神,聰睿勇知,受快樂。通律歷。名(木芸)芳,一名先率,姓熾□。」
第七幅亢星記:「亢星神,性淳質清平。通於戰陣。名賢戰。」
第八幅氐星記:「氐星神,廟有九萬里。通於數紀之會。名枌評,姓為翟衛。」
第九幅房星記:「房星神,性毒雄,多淫多子,妖訛咒咀,淫祀兩形,與丈夫婦人更為雄雌。廟一十萬餘里,廟欹邪廣。名含孫,姓為管紀踐。」
第十幅心星記:「心星神,性多毒,多婬多子,妖訛咒咀,淫祀兩形,與丈夫婦人更為雄雌。廟十萬里,廟欹邪廣。名招貴,姓房館。」
第十一幅尾星記:「尾星神,能劾眾神而不受眾神劾。名闓當,姓為張兕。」
第十二幅風星記:「風(箕)星神,吼如母大蟲。不受人制,獨用能害物。通於兵。名士常,姓為談。注云:士或為吐。」
第十三幅斗星記:「斗星神,能起伏陰陽。其廟無定準里數。名狀□,姓拒堵。」
第十四幅牛星記:「牛星神,善醫多病。受占候陰陽諂邪,妄說禍福,能以諂辭扇動人。名略緒熾,姓蠲徐。」
第十五幅女星記:「女星神,淫亂貪讒,善醫多病。受占候陰陽諂邪,妄說禍福,能以諂辭扇動人,廟廣五萬六千里。名為色舒。」
第十六幅虛星記:「虛星神,明歷術。名闓陽,姓明辟疆。」
第十七幅危星記:「危星神,好哭泣,剛愎嫉惡,好亂好殺。廟廣五萬六千里。名推長,姓呂賈生。」
https://bit.ly/2MbQaMO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2/%E4%BA%94%E6%98%9F%E4%BA%8C%E5%8D%81%E5%85%AB%E5%AE%BF%E7%A5%9E%E5%BD%A2%E5%9B%BE.jpg

張ㄓㄤzhāng僧ㄙㄥsēng繇ㄧㄡˊyóu
人名。(西元479~?)​ 吳人,南朝梁畫家。善山水佛像。所畫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所繪山水,在素縑上,以青綠重色先圖峰巒泉石,而後染出丘壑巉巖,不以筆墨先鉤,謂之沒骨皴;後人將其畫法與吳道子並稱為「疏體」。武帝時,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張氏。


 張僧繇是南朝梁時代時繪畫成就最大的人。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張僧繇擅長描寫人物面貌,梁武帝因為思念出外擔任各州的諸皇子們,便命令張僧繇為各個皇子們畫人物像,畫得樣子維妙維肖,見圖就好像見諸皇子們。
  張僧繇吸收了天竺等外來藝術之長處,在中國畫中首先採用凹凸暈染法,畫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栩栩如生,傳神逼真。
  張僧繇的繪畫真跡,目前已無從得知,唐代梁令瓚臨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倒還流傳在世。從影印本看,作者是以細畫見長。這雖不能使張僧繇的藝術特徵完全再現,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原作的某些特點,對研究張僧繇的技法風格,仍不失為現在所能有的唯一資料。
  關於張僧繇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畫龍點睛」。有一年,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這些龍畫得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樣。遊人紛紛前來觀看,讚不絕口。但是,大家覺得美中不足的是,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於是,大家請求張僧繇把龍眼睛點上。張僧繇說:「如果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他這話人們認為很荒唐,根本不可相信,就一再要求他給龍點睛。大家一再要求,他推辭不下只好揮舞畫筆,把其中兩條龍的眼睛畫上。剛剛畫完,只見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撞毀牆壁,騰雲駕霧,凌空而起,飛向天空去了。沒有畫上眼睛的那兩條龍,依然留在牆壁上。 張僧繇 http://bit.ly/2VAum1H

「畫龍點睛」的張僧繇 | 古代畫家 | 沒骨法 | 鄭行之 | 大紀元 http://bit.ly/2VADN1l


張僧繇(479年~?),南朝梁吳中(今江蘇蘇州)人,畫家。梁武帝天監(502年-519年)中為武陵王國侍郎、在宮廷秘閣掌管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子善果、儒童,師於父,均擅繪宗教畫。
生平
張僧繇擅長寫真、釋道人物及佛教畫;武帝崇奉佛教,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的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被雕塑者取作模範;亦精肖像,曾畫在外諸王之外貌,武帝看了,認為「對之如面」。
他亦善畫龍、鷹、花卉、山水等,他畫的龍非常神妙。相傳他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龍,給其中的二條龍點上了眼睛,這兩條龍便騰雲駕霧地飛到天上去了,而未點睛者仍在牆壁上。(「畫龍點睛」)。
他一生苦學,「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欒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
風格
評者謂僧繇勤於作畫,師模宏遠,骨氣奇偉,「六法」精備。用筆多依書法,點曳斫拂,如鉤戟利劍,改變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連綿循環之勢。又因著為筆不多,點劃時見缺落,而形象具備,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唐吳道子並稱「疏體」,以區別於顧陸的「密體」。
作品
張僧繇的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梁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格武圖》、《行道天王圖》、《清谿宮水怪圖》、《摩納仙人圖》等,分別著錄於《宣和畫譜》、《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傳世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今存唐人梁令瓚摹本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張僧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VCkPXP


張僧繇是南朝梁吳中(今江蘇蘇州)人。梁武帝天監(西元502~519年)中為武陵王國侍郎、在宮廷祕閣掌管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他一生苦學,據《續畫品錄》記載,他「手不釋筆,俾夜作晝,未欒倦怠,數紀之內,無須臾之閒。」張僧繇對於道、釋、人物、龍、馬等無一不工,多作卷軸畫和壁畫。他與顧愷之、陸探微以及唐代的吳道子並稱為「畫中四聖」。張僧繇可以說是南朝梁代繪畫成就最高的人。
習國外技法 圖中物活靈活現
梁武帝崇奉佛教,當時凡是需要裝飾的佛寺,多命張僧繇畫壁畫,他所繪的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
張僧繇的畫藝精絕,他懂得吸取外來藝術的長處,採用印度(天竺)的凹凸暈染法,利用深淺顏色渲染出物體的明暗面,使一幅平面圖顯出立體形象來,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和佛像、山水、花卉等無不栩栩如生,讓人歎為觀止。
一次,梁武帝思念封地在外的諸皇子們,便命令張僧繇為皇子們畫像,張僧繇不負所望,把每位皇子都畫得維妙維肖,讓武帝見圖就好像見到諸皇子一樣。武帝龍心大悅,讚許他的畫「對之如面」。
據唐朝許嵩所著的《建康實錄》記載,有個「一乘寺」是梁代邵陵王王綸建造的,寺門畫有「凸凹花」,據說是張僧繇的手跡。張僧繇用的技法就是這種暈染法,以硃砂與青綠色來渲染,遠望凹凸有致,給人以極生動的立體感,而近看卻是平面的,也因此成為該寺的特色,人們覺得很不可思議,乾脆把一乘寺叫成「凹凸寺」。
張僧繇把取之於印度佛教藝術的暈染法與中國傳統畫法融和,以此為基點創出「沒骨法」,所繪山石不勾輪廓,全以青綠重色直接描畫出山巒樹石,然後再分丘壑崖巖,《雪山紅樹圖》就是用此法畫的。畫面中積雪甚厚,渾厚的山巒迤邐綿延,山齋一人憑欄而坐,溪橋有人騎驢而來。一片銀白的雪霽山色與紅樹綠葉交相輝映,色彩鮮麗明快,觀之令人胸襟開闊,滌盡塵俗之氣。
《雪山紅樹圖》。《雪山紅樹圖》。(維基共享資源)
畫象逼真 寺壁上繪猛禽驅鳥
張僧繇也善於畫龍、鷹、花卉等,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畫龍。他畫的龍可用「神妙」二字來形容,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張僧繇這兒來的。
據《歷代名畫記·卷七》記載:有一年,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每條龍都畫得十分傳神,許多香客和遊人紛紛前來觀看,都讚不絕口。但是,很多人覺得這些龍雖然畫得活靈活現,好像隨時都可以飛起來,但美中不足的是這四條龍都沒眼睛。
於是,有人就請求張僧繇把龍眼睛點上。誰知張僧繇卻說:「如果畫上眼睛,龍就要飛走了!」人們覺得他這話很荒唐,根本不相信,堅持要求他給龍點睛,最後他推辭不了,只好把兩條龍的眼睛畫上。
結果他剛剛畫完不久,只見雷鳴電閃,風雨交加,兩條巨龍穿壁凌空而起,騰雲駕霧地朝天空飛去。那種聲勢讓圍觀的民眾看得目瞪口呆,而沒有畫眼睛的那兩條龍仍然留在牆壁上。
據唐人張旌鷟《朝野僉載》中記載,潤州興國寺,眾僧苦於鳩、鴿等野鳥棲於房梁上,鳥糞便經常玷汙佛像,便請來張僧繇在大殿東面的牆壁上畫一蒼鷹,在西面牆壁上畫一隼鷂,二鳥都側頭向簷外睨視。從此,鳩、鴿等鳥雀再不敢到屋梁上來。可見張僧繇畫藝高超,其畫作之靈動逼真可見一斑。
「像人之美 張僧繇得其肉」
世傳張僧繇的傳神之筆甚至可通靈,這樣的故事在《歷代名畫記·卷七》中也有記載。江陵有一座建於齊明帝時的天皇寺,內設柏堂。張僧繇在柏堂裡畫上盧那舍和孔子等十位哲人的畫像,明帝責怪他:「佛門內怎麼能畫孔子的像?」張僧繇回答:「以後還當仰仗這位孔聖人呢!」等到後周世宗滅佛時,焚燒天下寺廟、佛塔,唯獨天皇寺的柏堂殿因為畫有孔聖人的畫像而沒有被拆毀。
張僧繇曾畫過《天竺二胡僧圖》,當時適值河南王侯景舉兵叛亂,戰亂中,畫中的兩僧被拆散,後來,其中一個胡僧像被唐朝右常侍陸堅所收藏。後來陸堅病重時,夢見一個胡僧告訴他:「我有個同伴,離散了多年,他現在洛陽李家,你要是能找到他,將我們倆放在一起,我們當用佛門法力幫助你。」陸堅到胡僧告訴他的洛陽李家拜訪,果然有另一個胡僧的畫像,於是陸堅將其買了回來。過了不久,陸堅的病果然痊癒了。
以上種種膾炙人口的傳說把張僧繇的畫幾乎神格化了,但是也有比較正統的評論,如唐朝著名書法家張懷瓘評語:「像人之美,張(僧繇)得其肉,陸(探微)得其骨,顧(愷之)得其神。」
《歷代名畫記》卷二載,張僧繇潛心揣摩衛夫人書法之「點曳斫拂」,依衛夫人《筆陣圖》「一點一畫,別是一巧,鉤戟利劍森森然」。師模宏遠,骨氣奇偉,「六法」精確,形象具備,有意到筆不到之妙,與唐吳道子並稱「疏體」。唐朝最著名的雕塑家楊惠之與「畫聖」吳道子,都直接繼承了他的風格。因此唐朝有歌謠云「道子畫,惠之塑,傳得僧繇神筆路」,可謂中肯地道出了這一點。
據典籍記載,張僧繇的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梁武帝像》、《漢武射蛟圖》、《吳王格武圖》、《行道天王圖》、《清谿宮水怪圖》、《摩納仙人圖》等,分別著錄於《宣和畫譜》、《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局部,唐朝摹本。《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局部,唐朝摹本。(網路圖片)
據說張僧繇目前傳世的,疑為晚明仿其畫風之作的有《雪山紅樹圖》,此畫收錄在《故宮書畫圖錄》中。而《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卷》則留下了唐朝梁令瓚的摹本,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張僧繇:史上真實的「神筆馬良」
2018-03-07 由 武漢老夥計 發表于文化
中國南北朝著名大畫家張僧繇(念yáo,讀「姚」),是當時的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也有說是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6世紀上半葉。
張僧繇與顧愷之、陸探微並稱「六朝三傑」。張僧繇以善畫佛道著稱,亦兼善畫人物、肖像、花鳥、走獸、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繪製了大量壁畫,並曾奉命給當時各國諸王繪製肖像,能收到「對之如畫」的效果。傳世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現藏於日本大坂市立美術館。
是畫家,也是高官
張僧繇不僅是個著名畫家,而且還在朝廷中擔任重要職位,是上層社會精英分子。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曾任武陵王國侍郎,以後又任直秘書閣知畫事、右軍將軍、吳興太守等職。
武陵王是梁武帝蕭衍第八個兒子蕭紀的封號,國侍郎有一定的權力。右將軍與吳興太守等職,也是掌握一定實權的職位。「直秘閣知畫事」是指掌管皇家收藏書籍、法書名畫機關的官職,這一職位的授予應與張僧繇善畫有關。秘閣是封建王朝皇家收藏書籍、法書名畫的機關。漢武帝劉徹是秘閣的創始人,目的是匯集圖書。秘閣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南朝。至蕭衍時,由於規模擴大,於是設置了「知畫事」的官職,負責管理。
「畫龍點睛」的傳說
那個時代佛教盛行,梁武帝蕭衍本人就是一個忠實的佛教徒,曾三舍其身於同泰寺。在蕭衍的大力倡導下,修建佛教寺院的風氣盛極一時。張僧繇曾奉梁武帝之命多次為所建各寺院作壁畫。
傳說有一次,張僧繇在江陵天皇寺柏堂內畫《盧舍那佛》時,順便畫了一幅《孔子十哲圖》。武帝覺得很奇怪,責問他為什麼在佛門內畫有儒教的孔子。張僧繇回答:「只有依靠他,以後才能保住這寺院。」及至北周,果然不出所料,周武帝大滅佛法,下令焚燒天下所有僧院寺塔。因天皇寺畫有孔子像,唯獨沒有被毀掉。
還有一次,張僧繇為金陵(今南京)安樂寺畫壁畫,他在壁上畫了四條矯健生動的白龍,但一直不點眼睛。別人問他為什麼不點睛,他說,如果一點上眼睛,這些白龍就會飛上天去的。眾人不相信,要求他當場表演,他只好揮筆點了其中兩條龍的眼睛,頓時電閃雷鳴,剛點上眼睛的兩條白龍竟破牆騰空乘著雲霧而去,而兩條未點眼的白龍仍停留在寺壁之上。所謂「畫龍點睛」的成語,即來源於此。
當時,潤州(今江蘇鎮江)興國寺,常有鳩鴿等鳥類在房檐上築巢,在房樑上棲息,鳥糞常穢污了佛像。寺里專門派人四處驅趕,仍無濟於事。此事被張僧繇知道了,他揮毫在佛殿東壁畫了一隻老鷹,在西壁畫了一隻鷂子。他不僅畫了鷂側頭欲飛的姿態,而且點了明亮的眼睛,從此,鳩鴿等鳥類嚇得都不敢再來了。
張僧繇還曾畫過一幅《印度二胡僧圖》。在景侯之亂時,這幅畫被拆散在兩處。至唐時,其中一「胡僧」為右常侍陸堅所收藏。有一次陸堅患重病,夢見一「胡僧」告云:「我有同侶,離坼多時,今在洛陽李家,若求合之,當以法力助君。」陸堅遂託人把那幅畫買來之後,病就痊癒了。
梁武帝有六個兒子,分封在外為王,由於父子間終年難見一面,武帝思念散居在各地的諸王子,於是就派遣張僧繇到各地為皇子畫了肖像帶回來,武帝看了,非常高興,認為「對之如面」。
以上這些神奇的傳說,足以說明張僧繇的繪畫技巧精妙絕倫。他的成功經驗在善於抓住被畫對象的最關鍵之處,下功夫刻畫,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對畫壇有特殊貢獻
張僧繇為什麼能在繪畫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呢?陳代的姚最在《續畫品》中論及張僧繇時說:張僧繇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他的巨大成就是他數十年手不綴筆,苦學苦練和高度創作熱情的結晶。
西晉時期,中國出了個有名的書法家衛夫人,她是書聖王羲之的老師,曾寫過一篇著名的書法理論著作《筆陣圖》,其中分析了書法中不同的筆法。張僧繇在繪畫創作中仔細研究了這部著作,點、曳、斫、拂等筆法,均依衛夫人《筆陣圖》的要求,一點一畫,別是一巧,大大豐富了中國畫的技法,同時也給畫面帶來了新的形式。這種畫法被稱作「疏體」。從此,一種新的雙向論畫規範建立了,它是對以前繪畫原則的豐富與拓展:「若知畫有疏密二體,方可議乎畫」。
張僧繇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此外,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梁以後,張的風格成為二百多年間的主流畫風。據記載,隋唐很多著名畫家都追隨張僧繇,被稱為百代畫聖的吳道子,也一直被公認為師自張僧繇。唐閻立本也自稱遠師張僧繇。
張僧繇對繪畫的另一大貢獻是吸收天竺(今印度)佛畫中的「凹凸花」技法。
所謂凹凸畫法,就是現在所說的明暗法、透視法,這在中國本土繪畫中是沒有的,這種方法對於形體的空間塑造有很大幫助,能使畫面具有立體感,收到逼真的效果。
天竺的凹凸畫法傳入,與印度佛教在漢末進入中國,至梁佛法大興有關。佛教興盛,同時輸入的佛經圖像被大量轉釋、翻摹。張僧繇作為一個高超的佛畫家,很快便注意到了天竺繪畫這一神妙之處,而加以吸收,從而為中國人物畫的發展增添了奇光異彩。
傳世作品極其稀少
由於時代遠久,可確指為張僧繇所作的傳世作品已極其稀少。實際上,在中國許多古代石窟壁畫中,那些來自南北朝時期的各類典型形象,都隱藏著張僧溢的繪畫影子,受到了他的影響。他所繪製的佛畫中,宮女面短而艷,為天人相,武士鬚髮如神,這類典型形象在許多唐代壁畫中仍是最主要的形象之一。
後人把張僧繇也尊為「畫家四祖」之一,所謂畫家四祖,是指東晉時期的著名畫家顧愷之與他的學生陸探微,南朝畫家張僧繇及唐代畫家吳道子。在四祖中,張僧繇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歷代文獻中,著錄了他所畫的23處寺廟壁畫遺蹟,也記載了他那日稀的傳世畫著及與日俱增的深遠影響。唐代最著名的雕塑家楊惠之與畫聖吳道子,都直接繼承了他的風格。唐代有歌謠:「道子畫,惠之塑,傳得僧礫神筆路」中肯地道出了這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