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河川知識服務網 水源專欄 http://bit.ly/2VAPfd1
-----------------------------
客家傳統農具 – 龍骨水車
客家傳統農具 – 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分為腳踏水車和手搖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是客家人歷史上的灌溉農具,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置一小輪軸。而其前端有一大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轉動拐木,使前輪軸轉動,帶動槽內的串聯帶狀板葉(木鏈條)刮水而上,不斷抽水到地勢較高的田地,因木鏈的形狀似龍骨,故後來又稱為 龍骨水車。
有人說龍骨水車是在三國時期所發明,其實早在三國時期,龍骨水車就已經在客家農耕裡廣泛使用,只是到了三國時期(距今1800年前),三國發明家馬鈞曾予以改進,此後一直在農業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龍骨水車初期發明是人力腳踩踏水車,腳踏水車要配以腳手架,一般是兩人扶立架上,用腳連連踩踏車頭轉輪齒上的木墩,車頭轉輪滾動,中間木齒輪牽動龍骨,節節葉片將水壓入水槽並帶上車頭流出。後來發明了牛轉龍骨水車,再後來發明了一種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動型龍骨水車,從而減輕了農民用腳踩踏龍骨車的辛苦。
由於這種龍骨水車結構合理,可靠實用,所以能一代代流傳下來。直到近代,隨著農用水泵的普遍使用,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悄悄地退出歷史舞台。龍骨水車作為灌溉機具現在已被電動水泵取代了,然而這種水車鏈輪傳動、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卻有著不朽的生命力。就拿我們的海岸、港口經常能見到的疏浚河道的鬥式挖泥機來說吧,那一只只回轉挖泥的泥鬥,就是從水車的提水翻板脫胎而來的。因此一看到挖泥機,人們就仿佛見到了古老的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分為腳踏水車和手搖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是客家人歷史上的灌溉農具,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置一小輪軸。而其前端有一大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轉動拐木,使前輪軸轉動,帶動槽內的串聯帶狀板葉(木鏈條)刮水而上,不斷抽水到地勢較高的田地,因木鏈的形狀似龍骨,故後來又稱為 龍骨水車。
有人說龍骨水車是在三國時期所發明,其實早在三國時期,龍骨水車就已經在客家農耕裡廣泛使用,只是到了三國時期(距今1800年前),三國發明家馬鈞曾予以改進,此後一直在農業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龍骨水車初期發明是人力腳踩踏水車,腳踏水車要配以腳手架,一般是兩人扶立架上,用腳連連踩踏車頭轉輪齒上的木墩,車頭轉輪滾動,中間木齒輪牽動龍骨,節節葉片將水壓入水槽並帶上車頭流出。後來發明了牛轉龍骨水車,再後來發明了一種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動型龍骨水車,從而減輕了農民用腳踩踏龍骨車的辛苦。
由於這種龍骨水車結構合理,可靠實用,所以能一代代流傳下來。直到近代,隨著農用水泵的普遍使用,它才完成了歷史使命,悄悄地退出歷史舞台。龍骨水車作為灌溉機具現在已被電動水泵取代了,然而這種水車鏈輪傳動、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卻有著不朽的生命力。就拿我們的海岸、港口經常能見到的疏浚河道的鬥式挖泥機來說吧,那一只只回轉挖泥的泥鬥,就是從水車的提水翻板脫胎而來的。因此一看到挖泥機,人們就仿佛見到了古老的龍骨水車。引水上流的龍骨水車 @zfangの科學小玩意 http://bit.ly/2Vz7eAF
---------------
龍骨水車 是約1800年前,三國時期(約公元200多年)魏國(今陝西) 馬鈞 發明的。當時,在馬鈞的房子旁邊.有一塊比較高的荒坡地沒有開墾。馬鈞想利用這塊荒坡種點蔬菜,可是很難把水引到坡地上去澆灌。馬鈞仔細研究了附近的水源,設計了一種新的提水工具,這就是 翻車,也就是後來說的龍骨水車。
種水車是在更早以前畢嵐所發明的 "括車" 的基礎原理上,再加以改進製成的。馬鈞設計的翻車採用木鏈條,能夠連續不斷地將水提上來。( 翻車 之後分為手拉與腳踏兩種,馬鈞 當時設計的依記載為手拉式 )。翻車也叫踏車、水車。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置一小輪軸。而其前端有一大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轉動拐木,使前輪軸轉動,帶動槽內的串聯帶狀板葉(木鏈條)刮水而上,不斷抽水到地勢較高的田地,因木鏈的形狀似龍骨,故後來又稱為 龍骨水車。馬鈞所發明的龍骨水車(當時稱翻車)很快受到普及使用,在天乾旱時,人們可以用翻車把低處河塘裏的水引上高處,灌溉田地,在中國農村,像這樣的翻車至今沿用了約一千八百年。
               二.水車紀念郵票
                       三.水車的改良
單俊良,名道,元末明初城廂鎮人(今杭州蕭山所屬)。於明朝初年見農民整天踩水車太辛苦,效率不理想,於是經多次改善,發明了牛轉龍骨水車,地方官府將這種牛轉龍骨水車繪畫成圖,呈送朝廷。明太祖看到後十分讚賞,立即下詔加以推廣。因此,牛轉龍骨水車很快就在當時的江南農村普及使用。
避免牛轉圈會暈眩  為牛戴上眼罩
另有一說: 牛偷懶會挨鞭子,農人給牛戴眼罩,人就可以休息,讓牛以為人還盯著牠.
蘇州蘆墟鎮牛力水車的文字記載於清代後期。在田頭的水車場,先安放一有直立中軸的四方形木架(俗稱燈芯座),再將一像斗笠的圓錐形大車盤套在燈芯座的中心軸上,使其靈活轉動。車盤全是用木材製作,地上的躺軸外端穿過眠牛(龍骨水車上方木齒輪的支撐架),裏端對向燈芯座的軸承;躺軸上的木齒輪與大車盤的木齒相吻合。此外還有一種利用風力轉動的 風轉動型龍骨水車,如下圖。
八 帆 式 風 力 水 車 模型 (現代複製品)
 四.日本的水車
流傳到日本的括車,改為腳踏式,揚水高度較龍骨車低了許多。

傳到日本的手搖龍骨車  圖片來源:福井市治水記念館
以上3圖都是至今大陸農民仍在使用中的 龍骨水車 ( 2005年拍攝 )https://bit.ly/2YuM43L
--------------
龍骨水車幫助灌溉 早期農民生活工具 記者 陳姵如 報導 2017/02/06 21:43 小 中 大 早期台灣以農為本,因為機械製造技術演進,歷史上出現龍骨水車,這種斜面應用的省力裝置,成為協助農民灌溉的生活工具。 來到台南北門的瓦盤鹽田,可以體驗踩水車的樂趣,而水車正是早期農民的生活工具,驅動方式分為天然與人力。 興福國中自然科老師劉湘虎:「水車常常是用來作為灌溉的工具,由於溪水水位常常比農田地勢來得較低,所以早期農民想到了變通的方式,將鐵條轉軸加上竹筒,利用天然水力的方式去推動它。」 隨著輪軸和機械製造技術的進步,歷史上出現龍骨水車,因為外觀形狀就像龍骨而得名,透過模型可以一探究竟,龍骨水車主要由水槽、木鏈、刮板與輪軸構成,刮板呈垂直,能有效施力將水往上帶,透過腳踏的力量作用在輪軸上,帶動一片片以木鏈串聯的刮板,就可以從低處引水到地勢較高的田裡,而龍骨水車是斜面應用的一種省力裝置,透過斜面將物質抬升到相同高度下,斜角越小越省力。 興福國中自然科老師劉湘虎:「曬鹽的時候會使用到,那我們是利用人力的方式去推動龍骨水車。」 先民智慧的結晶,展現傳統水利工法,帶動農業相關科技發展。


(4) Facebook

2023-03-22_1511192023-03-22_151127

(4) Facebook



(4) Watch - 探索


https://fb.watch/1Dl4ykEIAX/

2020-11-08_1513512020-11-08_1514382020-11-08_1514322020-11-08_1514282020-11-08_1514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