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這個角度來說,「急」就是心窄,什麼事都著急,就是心胸還不夠寬,對事不能忍,所以急的本義就是心胸狹窄。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中也說:「大抵心懷窄陋者,性多躁暴,故引申有急迫義。」
文:于丹
「急」春潮帶雨晚來急
有句俗話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是說人做任何事,心急的話,反而欲速則不達。今天每個人的事都多,節奏都快,競爭都強,人就急。
心急火燎,急急忙忙,都經常被用來形容現代人的狀態。那什麼是「急」呢?
小篆的「急」上面這個「及」表聲,當然在變化以後,很難看出它原來的樣子了。下面是一顆心,表示人急不急跟心理狀態有關。那什麼叫急呢?《說文解字》叫「褊也」。這個「褊」,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裡說「褊者,衣小也」。
小篆「急」
衣服太小,穿著太緊,舒展不開,這個樣子叫作「褊」。凡是窄陋這種狀態都叫「褊」,就是太緊了、太窄了、太小了,甚至太簡陋都叫「褊」。從這個角度來說,「急」就是心窄,什麼事都著急,就是心胸還不夠寬,對事不能忍,所以急的本義就是心胸狹窄。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中也說:「大抵心懷窄陋者,性多躁暴,故引申有急迫義。」
面對同樣的事,有人著急,有人不著急,這可不是急性子和慢性子的區別,而是心胸的差別。《莊子》裡有段話,說地下有個小水坑,你往裡頭扔一個芥菜籽,那它就像一隻船在那兒飄著;你往裡頭放一個杯子,它就沉到底了。為什麼呢?水小而船大也。生活其實也是一樣。心胸若大,什麼事放裡頭就像一個芥菜籽一樣,它還可以飄起來;心胸若小,放一點事就沉底,人一沉底,可不就急了嗎?所以我們常說寬容是美德,寬容寬容,是先寬而後乃容。平時把自己心胸養寬了,有事的時候,自然就容得下。人心能容事了,就不著急了。
所以你看史書,人的個性可有意思了,有特別從容的,像諸葛亮,這心胸太寬了,看見敵人兵臨城下了,城裡沒兵,打開城門我唱空城計。這個時候他心裡急嗎?慌嗎?起碼你看見的是不動聲色,這是心胸大的人。所以司馬懿一生疑,說城中得有多少兵,才敢這麼開門呢?怕中埋伏就退兵了。這就是人的心胸之間的較量。同樣在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曹操偏偏就是個生性多疑、心胸狹窄的人,特別是羅貫中《三國演義》裡塑造的曹操,那更是加了演繹之筆來描述曹操的心窄、多疑、急躁。比如楊修之死。
楊修為人恃才傲物,曹操對他的感情非常矛盾,一方面欣賞他的才華,想要用他;另一方面又忌妒、猜疑,時常要試探試探。有一次,曹操建了一座大院子,他自己進去看了以後,不置可否,取筆在大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隨從的人都莫名其妙。這是什麼意思?滿意還是不滿意?只有楊修說,「門」裡填一個「活」字,不就是「闊」字嗎?曹丞相是嫌大門造寬了。所以他們讓工匠重新返修,把門的寬度調整好了,再請曹操來看。曹操一看,哎呀,心裡大喜,說誰這麼了解我的心意?左右的人說是楊修。曹操當面誇讚了楊修的聰明,但是心裡就很忌妒了,覺得這個人太過逞能,自以為是。又有一回,從塞北送來了一盒酥,曹操就當真在盒子上寫了個「一合酥」,把盒子放桌上,楊修一看,拿把勺子就招呼大家一人一口分吃了。曹操說:「送給我的酥,怎麼吃了呢?」楊修說:「丞相不是在盒上寫了『一人一口酥』嗎,我們怎麼敢違抗丞相的命令?」曹操雖然表面哈哈大笑,但是心裡已經很討厭楊修這個人了。後來終於找個藉口,說楊修動搖人心,把他給殺了。
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呢?就是一個心胸過於窄小的人,即使有聰明的人才在身邊,他也不敢用,因為他自己沒有容人的度量。什麼樣的人能唯才是用?首先要自己的胸襟足夠寬大;遇事多疑、心窄,這樣的人其實是容易急躁的。
那麼「躁」是什麼?也是性情急,做什麼事情都毛毛躁躁。
《論語》中說,人表達意見要注意三點。「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沒輪到你說話,搶著說話,就是你太急了;「言及之不言謂之隱」,該你說話不說話,說明你有所隱瞞;「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大家知道「亡」加「目」,是失去視力的人,即盲人;而「鼓」加「目」,是沒眼力,不看人眼色就說話,這不就是沒眼力嗎?這裡面的第一點,「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說的就是不該你開口說話的時候搶著說了,這就叫急躁。
很多時候話太急,是因為脾氣急。而脾氣急,能急成什麼樣?《世說新語》裡寫了很多有趣的人物,其中的王藍田,那性子實在太急了。「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嗔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這一段文字讀過以後你會哈哈大笑。文字簡短卻寫得具體鮮明,栩栩如生,太有意思了。你看王藍田的脾氣能急成什麼樣?吃個煮雞蛋,剝了皮的雞蛋圓溜溜的,不知道怎麼下嘴,他就拿筷子去戳這雞蛋。一戳,雞蛋就跑。他幾次都戳不著,生氣地把雞蛋抓起來「啪」就摔在地上。然後他又跳下地,用鞋底去碾這個雞蛋,去踩它。結果他一次又一次踩偏,更生氣了,索性從地上一把把這雞蛋拿起來,直接塞在嘴裡,把雞蛋咬破,咬了以後也不吃,再把它吐掉。你看這一段故事講得人忍俊不禁。這是最活靈活現的急性子、躁脾氣。
急是由某種外在的壓力,或者想趕緊達到什麼目的而引起的內心焦慮。人一著急,有時候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就是急急急,沒有耐心,想要馬上就成功。這就引出另外的一層意思,就是急迫,抓緊時間趕緊去做。人由於外在的原因,很著急,總想著趕緊達成什麼事情,從人急逐漸就引申到了事急,甚至演變成一個表示狀態的形容詞。
比如唐代詩人韋應物寫的〈滁州西澗〉裡,就有「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樣的詩句。就是說春天傍晚下雨,潮水漲的速度太猛了,作者用擬人化的寫法,就好像潮水含著某個人的心意,非常急迫地漲上來了。所以你看杜甫寫「白帝城高急暮砧」,因為人心裡有漂泊之感,聽著擣衣聲也覺得特別急。這裡又引出「急」的另一層含義,就是緊張、迫切、刻不容緩。急迫,也就成為一個詞了。
迫是什麼意思?逼迫、迫近。就是越來越接近、臨近的意思。迫還有壓迫的意思,就是施加壓力,有一定威脅性的意思。時間急迫、緊急、壓迫到了刻不容緩、燃眉之急的程度,才會有詞叫「迫不及待」、「迫在眉睫」。
不管外面的事情有多麼緊張,節奏有多麼快,人心裡到底急還是不急呢?這其實還是取決於你內心的狀態。一方面,人要分得清輕重緩急,這就是大家常說的當務之急;而另一方面呢,人對事還是要忙而不亂,事急,人心不能亂。辦事節奏要快,但內心要從容。
怎樣才能做到呢?回到最早說「急」的本義,我們不要讓心變窄了。你看「急」字的字形,像不像把心攥在手裡,提著心、揪著心的樣子?那你能不急嗎?平時工作已經夠多了,節奏已經夠快了,把心胸養大,讓事情放在心裡,不覺得心窄,遇事論事,把每一件事情完成。那麼在做急迫的事情時,也可以從容不迫;在外在節奏緊張忙碌的時候,也可以忙而不亂,這就是急事與不急心的辯證關係。
相關書摘 ▶《趣品漢字》:除了方位,「東、西」亦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體現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于丹:趣品漢字》,高寶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于丹
國際知名漢學推手——于丹教授
突破「說文解字」著重「形音義」的框架,
旁徵博引帶你從小小漢字體會中華文明的初心,
處世哲學、文化內涵、國學精髓都在方寸之間。
小小的漢字裡,藏著一整個文明。
為什麼「忘」、「思」看似與大腦比較相關的字,卻是心字底?
中國人認為心靈是思維的器官。《孟子》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也就是說這顆心,你用它的時候,思考的時候,它就在;不思考,它就不在。
為什麼「婚」是「女」加上「昏」,難道是昏了頭才會結婚?
古代中國從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的過程中,男人藉由搶奪女子為妻,來打破原有的體制,而搶女人自然不能光天化日下做,必須要趁天色昏暗的時候進行。
為什麼「宇宙」是宀字頭,難道古人覺得宇宙能收在家裡?
《說文解字》認為無論從陸路還是水路,只要能到達之處就叫宙。但這其實不是「宙」的本義。《廣雅》上說:「宙,居也。」換言之,宇宙最早指的是人居住的空間。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方寸漢字,蘊含的是民族獨有的處世觀念;詩詞、典故、儒經、史書,累世篇章,訴說的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甲骨文、金文、小篆,詮釋的是國學文化精髓,感受漢字之美。于丹教授深入解析118個漢字,始於說文解字,卻不止於說文解字,帶你領略中華民族的「心之所起」。
「很多人都問,國學到底是一門什麼知識呢?在我看來,與其說它是知識,不如說它是一種價值觀。」——于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