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庄會將芥菜統稱為「長年菜」,又稱作闔家團圓菜、平安菜或吉祥長命百歲菜,因此藉由積福菜活動來慶祝六堆豐收介紹福菜與酸菜(瓶子菜與鹹菜)及帶領大家進行積福菜,將處理過的芥菜,一片片裝入瓶中並用竹棒緊密壓實填滿整個瓶子後上蓋瓶工序繁瑣的福菜(瓶子菜)帶回於陰涼處倒覆(倒立)放置3個月,待完全浸漬發酵後,就成為客家人最傳統、美味的「福菜/瓶子菜」,透過積福菜讓大家將福氣與美味帶回家。 https://is.gd/J8D6MF


連橫在《台灣通史》中說:菠菜「菠薐……台南謂之長年菜,以度歲須食之也。」

「菠菜」為什麼叫「菠菜」?其實,這種菜在千年前國人根本吃不起
2019-04-11 由 山川文社 發表于歷史
菠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看似平凡無奇,實則大有來頭,若糾其起源,這還得從唐朝說起。
很多朋友都以為菠菜是土生土長的中國蔬菜,實則不然,菠菜其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舶來品。在唐朝以前,只有波斯,也就是現今的伊朗種植這種蔬菜,因此,在引進中國後,老百姓稱其為「波斯草」。這裡,我們說到了菠菜,就不得不說說唐太宗和菠菜的淵源。
《唐會要》中有這樣一段記敘:「泥婆羅向大唐進獻了一批菠菜,唐太宗非常喜歡這種洋菜,稱其根部鮮紅,烹調後味道鮮美。」《新唐書·西域傳》中同樣記錄了這件事:「泥婆羅國王派使臣運來大量菠菜,唐太宗首先在長安推廣種植,於是,菠菜便在中國『安家落戶』。」
泥婆羅舊址在現在尼泊爾一帶,泥婆羅其實就是尼泊爾的舊譯名,最早出自於《封氏聞見記·蜀無兔鴿》。《舊唐書·西戎傳·泥婆羅》中說道:「 泥婆羅國 ,在吐蕃西。其俗翦發與眉齊,穿耳,揎以竹筩牛角,綴至肩者以為姣麗。食用手,無匕箸,其器皆銅,多商賈,少田作。」
其實,在菠菜剛剛引進唐朝時,這種蔬菜在中國的種植率並不高,是一種十分稀有的蔬菜。自古以來,道士們特別鍾愛這種稀缺的食材,於是,便有「吃菠菜排丹毒」的說法應運而生。當時,煉丹的道士們紛紛對菠菜趨之若鶩,並表示:吃菠菜可以化解丹藥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本草求真》中就有記載:「菠菜質地滑,能治療大便不通等症。又可以清熱解毒,甚至是治療因酒濕等原因造成的中毒。因為,傳統的草藥通常先由腸道消化,菠菜則不然,可入胃清解,將濕熱與毒氣排到腸道。」
根據現代科學研究,菠菜確實有一定的抗病作用,以及延緩衰老的作用,也難怪,唐朝的道士對吃菠菜樂此不疲
唐朝皇帝同樣是「道門中人」,喜歡在雲蒸霧繞中煉丹服藥,唐太宗也不例外。受道士的影響,唐太宗愛上了這種「排毒蔬菜」,每餐必食菠菜。或許是因為常吃菠菜的緣故,唐太宗活了五十歲,在那個年代來說,這可是難得的長壽。
此外,唐太宗一生總共留有子女三十五人,這還沒算上幼年早夭的。其實,唐朝的菠菜可不像現在這般普通,在那時因為菠菜種植率太低,又沒有發達的種植技術,所以,產量十分有限。當時的菜市場上雖有菠菜出現,但是,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只能望而興嘆。
名臣魏徵與李世民一樣,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菠菜控」,一日無菠菜不歡。君臣二人還因為菠菜發生過一段趣事:
魏徵的性格非常耿直,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直言不諱,屢屢惹得唐太宗心下不悅。有段時間,魏徵就像刻意與皇帝做對一般,每當李世民頒布某項政策,魏徵總會站出來反對,讓李世民感覺非常頭痛。
某次,李世民趁魏徵不在,對其他大臣發牢騷:「我該如何除掉這個不會說話的鄉巴佬呢?」其他大臣眼觀鼻鼻觀心,不敢搭話,長孫無忌自然清楚李世民的意圖,說道:「陛下其實根本不想殺掉魏徵,只是想打擊一下他的銳氣罷了。」
於是,太宗追問道:「那我該如何挫魏徵的銳氣呢?」長孫無忌附耳說了一計。之後,李世民請客吃飯,文武百官欣然赴宴,魏徵自然也在受邀之列。大夥來到皇宮坐定後,魏徵方發現桌上有一盤新鮮的菠菜,食指大動,立馬伸筷想要一飽口福。
正當此時,李世民卻突然說道:「愛卿先別忙著動筷,今天難得我們君臣在同一桌吃飯,不妨吐露心聲,聊聊心裡話。我知道你平時對朕頗有微辭,今天不妨讓你說個痛快,免得以後在朝堂上讓朕下不來台。」
魏徵的眼睛都快掉進菠菜盤裡了,哪有心思諫言呢?於是,便一邊流口水一邊重複些此前說過的舊事,因心不在焉,未免驢唇不對馬嘴。李世民聽了一會,發現全是些舊日往事,便訓斥道:「魏愛卿,今天能不能說點新鮮事?」
魏徵隨口答道:「沒錯,這菠菜的確特別新鮮。」發現自己說錯了話後,魏徵剛想改口,太宗就說道:「原來愛卿是對這盤菠菜有意見啊!來人,趕緊將這盤菠菜端走,免得壞了魏愛卿的胃口。」魏徵一聽美味被端走,連忙求道:「陛下千萬別讓人端走,臣最喜歡吃菠菜了!」
太宗見魏徵服了軟,哈哈大笑,說道:「那今天就不談國事了,眾愛卿好好吃飯吧。」太宗一鬆口,魏徵這才如願以償地吃到夢寐以求的美味菠菜。從這天開始,魏徵的言行果然有所收斂,說話含蓄了許多。
李世民就這樣用一盤美味的菠菜,巧妙地緩和了自己與魏徵之間尷尬的關係。
民間還傳說:清代皇帝乾隆,在江南微服出遊時,在百姓家中吃到一道可口的菜。回宮後皇帝要御廚如法炮製,菜名為「金鑲白玉板,紅嘴綠鸚哥。」這其實就是「菠菜燒豆腐」的美名。其實,在《本草綱目》中也認為,食用菠菜可以「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咳潤燥。」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9kk9zg.html
------------------
唐太宗和菠菜的趣事
2016-11-19 由 新浪林炎清秋 發表于歷史
一把小菠菜,看似普通,其實是洋菜,原產地在波斯(伊朗),所以它還有個別名叫「波斯草」。菠菜,還和唐太宗有著很深的淵源。
《唐會要》就記載,尼波羅(也作泥婆羅,現在尼泊爾、印度一帶)進貢菠菜給唐太宗,說其根為紅色,做熟後味道不錯。《新唐書-西域傳》也記載了貞觀二十一年進貢菠菜的事情。尼泊爾國王把菠菜作為禮物,派使臣送到長安,獻給太宗,從此菠菜在中國落戶了。當時中國稱菠菜原產地為西域菠薐國,於是就把它叫做「菠薐菜」,後來簡稱菠菜。
一些煉丹的道士特別愛吃菠菜,據說吃菠菜可以化解丹藥帶來的不適感。自古皇帝都喜歡長生不老的神話,迷戀煉丹吃藥,唐太宗也不例外,所以也喜歡吃菠菜。唐太宗活了五十歲,在那個年代就是長壽的,他有十四個兒子,二十一個女兒,這還不算夭折的,不知道是神丹的關係還是菠菜的作用。不管怎樣,菠菜是太宗的最愛。
物以稀為貴,當時菜場上的菠菜價格非常昂貴,一般人僅止於欣賞,根本買不起。魏徵也極愛吃菠菜。後來,這對君臣之間還發生了一件和菠菜有關的趣事。
魏徵為人耿直,經常當眾指出唐太宗執政中的諸多不足,有時候不免讓李世民感到頭疼。一天,李世民問其他大臣:「我怎麼才能殺掉這個鄉巴佬?」長孫無忌當然理解皇上的意思,說:「陛下說的不是真殺魏徵,而是挫挫他的銳氣吧?……」太宗問:「你說怎麼辦?」長孫無忌建議太宗請魏徵吃菠菜。
於是,李世民邀請眾臣聚會。魏徵剛坐下,就被桌上新鮮的菠菜吸引住了,垂涎欲滴,正要大快朵頤,此時的李世民卻故意問:「魏愛卿,今天難得有這個機會咱們君臣休閒聚餐,說說心裡話吧,我知道你平時對我有意見,今天,允許你暢所欲言,免得以後再讓我難堪。」魏徵眼巴巴的瞅著那盤菜,直咽口水,他心不在焉的把一些舊題簡單重複了幾句,但很快被太宗駁回:「魏徵,你今天能說點兒新鮮的嗎?」魏徵脫口而出:「這菠菜倒挺新鮮的……」發現失言後,魏徵又說:「這菠菜實在是…」
太宗說:「原來今天的菜不合魏徵口味啊!來人,把菜撤下!」一聽菠菜要被撤走,魏徵趕緊攔住說:「不要撤,不要撤!臣最愛吃菠菜了…」一代名相,為一盤菠菜折腰,猴急猴急的樣子讓眾人忍俊不已,高級官員的形象蕩然無存。
見目的已經達到,太宗微微一笑,說不議政事了,都好好吃飯吧。魏徵終於如願的吃上了心愛的菠菜。當然,以後的魏徵收斂了許多。太宗用一盤菠菜,穩穩妥妥的平衡了君臣之間的關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istory/ya2z6oa.html
---------------------------------
宋朝·蘇東坡。《菠菜》:“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棱如鐵甲,豈知吾蜀
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
歷史傳說:《新唐書·西域傳》記載有“泥婆羅(貞觀)二十年(公元647年),一遣使人獻波棱、酢菜、渾提蔥。”即菠菜由尼泊爾傳人我國。
民間傳說:相傳一清代皇帝在江南微服出遊時,在百姓家中吃到一道可口的菜。回宮後皇帝要御廚如法炮製,菜名為“金鑲白玉板,紅嘴綠鸚哥。”這其實就是菠菜燒豆腐的美名。
《唐會要》:“太宗時波羅國獻波稜菜,類紅藍,實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方士隱名為波斯草。”其根赤,故俗名赤根菜。
菠菜(Spinacia oleraceaL.)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鸚鵡菜等,屬藜科菠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高可達1米,根圓錐狀,帶紅色,較少為白色,葉戟形至卵形,鮮綠色,全緣或有少數牙齒狀裂片。菠菜的種類很多,按種子形態可分為有刺種與無刺種兩個變種。 菠菜原產伊朗,中國普遍栽培,為極常見的蔬菜之一。
波菜:菠菜(Spinacia oleraceaL.)又名波斯菜、赤根菜、鸚鵡菜等,屬藜科菠菜 http://bit.ly/2PTwUSx
-------------
菠菜(Spinacia oleracea),又名菠薐、鸚鵡菜、紅根菜及飛龍菜,是莧科(Amaranthaceae)植物。 提到菠菜總不免想到大力水手,但是曹銘宗老師考證發現,源自中亞的菠菜很可能是在唐朝時從尼泊爾傳入中國的。
原文如下:
---------------------------------------------------------------------------------
在台灣,年夜飯要吃的「長年菜」,一般都是芥菜(刈菜),以其葉片又長又大象徴長壽。聽說南部的「長年菜」卻是菠菜連紅根帶綠葉一起煮,在此請南部朋友證實一下。(筆者按:已證實)
菠菜的台語稱之「菠薐仔」(pue-lîng-á)、「菠薐仔菜」,「菠薐」二字保留了古漢語對這種外來蔬菜的音譯名稱。
菠菜原產於中亞、西亞,傳入中國之後,歷來的中文名稱有波棱、菠棱、頗陵、菠薐、波斯草、赤根菜等。根據唐代詩人劉禹錫弟子韋絢撰寫的《劉公嘉話錄》中說:「菜之菠稜,本西國中有僧將其子來」。另據宋代王溥撰寫的《唐會要》中說:「貞觀二十一年……泥婆羅國獻波稜菜」。以此來看,菠菜是在西元647年(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從尼泊爾傳入中國。
另外,宋代嚴有翼撰寫的《藝苑雌黃》中說:「蔬品有頗陵者,昔人自頗陵國將其子來,因以為名。今俗乃從艸而為菠薐。」今天有人研究當年中亞、西亞的國家,卻無法確認「頗陵國」所在。
但從日本文獻可以找到「頗陵國」可能的解釋。菠菜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文借用漢字「菠薐」稱之「菠薐草」(ホウレンソウ,hōrensō)。日本文獻說,菠菜的尼泊爾文發音palunggo或palinga,中文音譯「菠薐」,發音boleng。以此來看,palunggo或palinga的音接近「頗陵國」,所以「頗陵國」就是尼泊爾文的菠菜,而不是國家的名字。
在此可以做個結論:大約七世紀,菠菜從中亞或西亞原產地,可能就是當時的波斯(今伊朗),經由絲綢之路傳到中國。菠菜的波斯語發音aspanakh,與尼泊爾文發音palunggo或palinga,以及與英文spinach,都有語源關係。
在中國,菠菜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屬於閩南語分支的潮州話,稱菠菜為「飛龍菜」,就是把「菠薐」的音寫成「飛龍」(bue-lóng)。
在台灣,菠菜由漢人移民引進,清代文獻稱之「菠薐」。菠菜性喜冷涼氣候,台灣的冬天是菠菜的盛產季節。日本時代文人連橫在《台灣通史》中說:「菠薐……台南謂之長年菜,以度歲須食之也。」
台灣人對菠菜的歷史記憶,還要加一段美國的卡通片「大力水手」(Popeye the Sailor Man)。
美國在1929年遭逢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為了振興農業,曾推廣栽種容易、生長期短但營養豐富的菠菜,但美國人初期卻吃不慣這種有澀味的蔬菜。結果,「大力水手」的連環漫畫、卡通片應運而生,主角是小個子的水手,但只要吃一罐菠菜,就變得力大無窮,擊敗敵人,曾造成美國人食用菠菜的熱潮。
後來,「大力水手」卡通片經由美國派拉蒙影視公司發行,風靡了全世界。
曹銘宗老師原文連結。
---------------------------------------------------------------------------------
菠菜雌雄異株,雖然也有少數雌雄同株但並不多;如果要採種可要多種一些,只有種一株一定不會得到種子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