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tsewaii/videos/416626482318879/

1908年 法國人拍下未被破壞之前《敦煌莫高窟 》如今大多已消失。
1908年 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ot)考察團從新疆進入敦煌所拍攝: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畫等,在當時完好的彩塑壁畫,到了今天早已不存,但却在伯希和圖錄中意外得到保留,彌足珍貴。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佈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餘件古代文物,並衍生出了一門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規模宏大的莫高窟不僅包涵了古代中國以及西域的傳統文化藝術,更因其壁畫與彩塑藝術的宏富輝煌、內容的博大精深,得到了「世界藝術畫廊」、「牆壁上的博物館」、「世界藝術寶庫」的美譽。可是在近代以來,莫高窟受到許多人為的損傷,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嚴重破壞。
https://www.facebook.com/tsewaii/videos/416626482318879/


 

弥勒经变之耕稼图 


敦煌壁畫欣賞及國寶級羅漢圖:盛唐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PWzCqd


《耕穫圖》的解讀和運用
2018-03-24 由 夏天裡的一陣涼風 發表于文化
人教版義務教育初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無論是現行本,還是課程標準實驗本,都採用了《耕穫圖》來說明宋代江南農業生產發展的狀況。
宋代耕穫圖(故宮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畫冊》
教科書上的《耕穫圖》是根據故宮博物院《宋人畫冊》中的扇面畫《耕穫圖》照片描摹的。原圖為絹本,淡設色,縱24.8厘米,橫25.7厘米,簽題為楊威所作。楊威是南宋名畫家,擅長畫田園風光,但其作品世已無存。《耕穫圖》上並無款印,清代人僅憑繪畫內容定為楊威所作,不足為信。此圖見載於龐元濟《虛齋名畫錄》,系南宋作品是無庸置疑的。
從《耕穫圖》畫面上看——起伏連綿的青山下,一條清澈的小河蜿蜒流淌,兩岸稻田像魚鱗似的,一片連著一片。小河東岸,北面是綠樹環抱的莊園大門,門前岸邊有一架翻車,南面是一片片稻田。小河西岸,南面是倉場,北面是一片片稻田。在東岸稻田和西岸倉場之間,有一座小木橋。畫面上總共有78個人物。在莊園門前,一位老者策杖而立,悠閒自得地欣賞著田園勞動風光,這是前來視察的莊主。在木橋東頭田埂上,有一個手持遮陽傘的人,他是督促佃客勞動的監工。其餘的人都是佃客。他們正在從事耕地、耙田、插秧、灌溉、築場、耘田、收割、挑禾、上架、脫粒、簸揚、舂米、入倉、堆秸等不同的勞動。畫家描繪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莊生產勞動的場面,重點反映了種植水稻的佃客從耕田到收穫的全過程。《耕穫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我們了解宋代江南農業生產狀況難得的形象材料。
從《耕穫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大量信息,結合史籍記載,深化對宋代江南農業生產狀況的認識。下面先談談《耕穫圖》所反映的租佃形式和經營方式,再談談《耕穫圖》所反映的宋代江南水稻生產技術水平。
我國封建租佃關係在宋代得到普遍發展。客戶已經作為社會的獨立階層——佃農而存在。北宋官方戶統計,客戶的人數約占全國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而實際人口要大大超過官方的統計數。《文獻通考》卷2「戶口」引葉適的話,說:「大抵得以稅與役自通於官者不能三之一,三之二者為田主之佃戶,有田者不自墾,而能墾者非其田。」
由於各地區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結合的形式不同、產品分配方式和人身依賴關係也不同,所以宋代的租佃制有「合種」與「出租」兩種形式。
出租形式的租佃制,一般是在生產較為發達的地區,佃戶具有一定的生產資料和獨立地進行生產的能力這種條件下實行的。其分配方式,通常採取定額制。根據田地的數量、肥瘠和其他條件,主佃雙方在契約里規定具體租額,不問田間收成多寡,也不管旱澇災害,佃戶都得依約,按時按量向地主繳納地租。地租率通常是百分之五十。因為地租額是固定的,生產的增加與減少,同地主沒有直接關係,一般不需要地主幹預與監督生產,佃農對生產有較多的支配權。所以,這類佃戶人身比較自由。
合種形式的租佃制,佃戶的生產資料,甚至生活資料,像犁牛、農具、籽種、住房,幾乎都仰賴地主。所謂「室廬之備,耕稼之資,芻糧之費,百無一有」。他們「輸氣力為主戶耕鑿」,收穫以後,「出種與稅而後分之」,即先扣除種子與賦稅,然後與地主按租佃契約所規定的比例進行分配。通常地租為百分之五十,並因是否使用地主耕牛、農具有所增減。如有的地方將生產物分為五份:「田取其二,牛取其一、稼器者取其一,而僅食其一。」(陳舜俞《都官集》2,《太平有為策·厚生》即地主得五分之四,佃客得五分之一。這種分配方式,叫做分成制。在分成制下,生產資料全部是地主的,同時產量的高低又直接關係到地主的地租收入,所以地主必然會對佃客的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和干預,實行超經濟強制。這類佃客,「非時不得起移」(《宋會要輯稿》食貨一之二十四),被束縛在土地上,沒有人身自由。
《耕穫圖》有視察佃客勞動的的莊主和督促佃客勞動的監工,它反映的應當是「合種」形式的租佃關係和經營方式,並且反映得相當真實。
《耕穫圖》中上部描繪的是佃客整地和插秧的情景,其中整地的情景值得注意。四塊田裡各有一人馭一牛整地,上邊三塊田是犁地,下邊一塊田是耙田。把他們用牛犁地的情景跟下邊甘肅敦煌莫高窟55窟壁畫(臨摹本)宋代《耕勞圖》進行對照,不難發現《耕穫圖》比《耕勞圖》所反映的牛耕技術要先進得多。
宋代《耕勞圖》[臨摹本][甘肅敦煌莫高窟55窟壁畫]
人一牛比一人兩牛節省了一牛。為什麼能節省一牛呢?關鍵在犁具。宋代先進的犁具,轅進一步縮短、彎曲,是真正的曲轅犁,比唐代的曲轅犁構造更簡單,體積更短小。它的前端更加降低,犁梢從犁床前部升起向後彎曲,從而使犁箭合而為一;沒有犁評、犁建等調節深淺的裝置,在犁轅後端與犁底後部短木交接處安
耕犁圖宋代鐵犁頭(江蘇揚州出土)
上木楔來調節犁轅前端的高低,以控制犁鏵入土的深淺。耕犁圖下半部分是宋代普通的曲轅犁,但它比唐代曲轅犁減少了策額、壓鑱等部件。由於犁身結構簡單輕便,所以用一牛就可牽引。另外,宋代江南牛耕使用了牛軛服牛和耕槃牽引犁轅,從而將耕牛和犁具分開,淘汰了犁衡,操作起來輕便靈活。這比牛犁相連的「抬槓式」耕作有了明顯進步。直到明清時期,犁具的結構還保持著南宋時的模樣,足見耕犁至此,已經完全成熟了。
「南方水田……犁而耙之」(《王禎農書》)。耙桯長五尺,闊約四寸,兩桯相離五寸許;桯上相間,各鑿方竅,以納木齒;齒長六寸許;其桯兩端木括長三尺前端微翹,穿兩木梮,以系牛輓鉤索。耙田時,人立其上,齒入土則深。耙田的目的是欲土細,足見當時人非常重視精耕細作。
《耕穫圖》中右部有四位佃客在踏翻車灌溉稻田。翻車是東漢末年畢嵐發明的一種灌溉工具。三國時期,魏國馬鈞加以改造,「令兒童轉而灌水自復」(《後漢書·魏略》)。學術界一般認為馬鈞的翻車是手搖的。到唐朝,翻車已改進為腳踏的或牛轉的。《耕穫圖》上出現翻車,說明南宋時期,北方的翻車已傳入江南。翻車的下方,畫的是佃客在耘田或挑禾。耘田就是用手拔草,然後將草埋入泥土作肥料。挑禾就是把收割下來的稻穀打好梱,然後挑運到場上。
連枷笐架
《耕穫圖》的左下部,有挑禾的佃客、有把稻穀懸掛在笐架上的佃客,有用連枷打稻脫粒的佃客。笐架是用竹木撘構成屋棚狀的農具。陰天下雨,收穫的稻穀堆積容易發霉,要把成梱的稻穀倒懸在笐架上。連枷是將幾根木條,用皮繩編起來,長可三尺,闊四寸,再靠擐軸把編好的木條系在長木棒的一頭。人們用它扑打攤在場上稻穗,目的是把稻粒打下來。
《耕穫圖》的左上部,有些佃客在場上簸揚稻穀,有些佃客在草棚下舂米,還有的佃將舂好的米裝進羅筐挑向糧倉,糧倉里外不少佃客忙著將米入倉。
從整個畫面看,既有插秧,又有收穫,它反映的是宋代江南地區水稻一年兩熟的情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江淮兩浙鬧旱災,水稻歉收,帝「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宋代水稻生產大規模引種原產越南的占城稻是件重要的事情。占城稻早熟而耐旱,為水稻一年兩熟制創造了條件。種占城稻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糧食。南宋舒璘說:占城稻「得米多,價廉,自中產以下皆食之」。看來,平民百姓特別歡迎占城稻。《耕穫圖》上描繪佃客們種植和收穫的水稻,大概就是這種早熟耐旱的占城稻。
《耕穫圖》雖然提供了宋代江南水稻生產的眾多信息,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把它們都告訴學生。筆者建議教師緊密結合課文,引導學生挖掘《耕穫圖》蘊含的主要信息,找出南方農業得到發展的幾個原因。
教師可以這樣做——
第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耕穫圖》畫面上的青山綠水,片片肥田,再聯想江南溫暖濕潤的氣候,認識江南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
第二,通過《耕穫圖》描繪的佃客們緊張而有序的勞動場面和莊主悠閒自得欣賞田園風光的情景,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這種景象只有在社會安定的條件下才能夠出現;再聯繫晚唐到北宋黃河流域戰亂頻仍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到,那時候江南社會比較安定,為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三,從《耕穫圖》上出現翻車,教師要引導學生悟出北方人遷移南方,不僅為南方農業生產提供了勞動人手,還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加快了南方農業發展的速度。
第四,用《耕穫圖》上描繪的南方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跟敦煌壁畫上描繪的北方一人二牛犁耕的方法進行對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宋代南方耕作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並超過了北方。
第五,從《耕穫圖》上插秧與收穫同時進行的情景,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它描繪的是江南一年兩熟的雙季稻生產情況。宋代江南形成較為穩定的一年兩熟制,在我國農業耕作制度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它標誌著我國農業耕作制度自春秋戰國實行連年種植制度之後的又一次飛躍,它說明我國農業精耕細作水平攀升到一個新高度。
優越的自然條件、較為安定的社會環境、北方生產力(包括勞動人手和先進農業技術)的南遷,是促進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而這幾條原因都能從《耕穫圖》得到啟示,這說明《耕穫圖》是認識宋代南方農業發展的形象史料,十分珍貴。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利用它。
《耕穫圖》還曲折地反映出南宋時期江南農業生產商品化的趨勢。因為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出莊主占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廣種早熟耐旱的占城稻,一年兩熟,目的是追求產量高,得米多。占城稻是秈稻,米質稍差,不如粳稻米好吃。南宋時中產以下的平民百姓才吃占城稻。這就足以說明,廣種占城稻不是為莊主一家自己食用,而是要作為商品出賣的。農業生產商品化趨勢的出現也是南方農業發展的一種表現,也跟經濟重心南移有關係。但這一點對一般中學生來說偏難偏深了,教師不必給學生講解。如果有個別學生能夠從《耕穫圖》上悟出這個問題,是創造思維的表現,教師應予以鼓勵。教師有意留些發展空間,給學有餘力的特長生髮揮才智,這是應當提倡的教學藝術。
---------------
宋代耕獲圖,故宮博物院藏品,采自《宋人畫冊》。 絹本,淡設色,縱24.8釐米,橫25.7釐米,簽題為楊威所作。 楊威是南宋名畫家,擅長畫田園風光,但其作品世已無存。 《耕獲圖》上並無款印,清代人僅憑繪畫內容定為楊威所作,不足為信。 此圖見載于龐元濟《虛齋名畫錄》,系南宋作品是無庸置疑的。
從《耕獲圖》畫面上看——起伏連綿的青山下,一條清澈的小河蜿蜒流淌,兩岸稻田像魚鱗似的,一片連著一片。 小河東岸,北面是綠樹環抱的莊園大門,門前岸邊有一架翻車,南面是一片片稻田。 小河西岸,南面是倉場,北面是一片片稻田。 在東岸稻田和西岸倉場之間,有一座小木橋。 畫面上總共有78個人物。 在莊園門前,一位老者策杖而立,悠閒自得地欣賞著田園勞動風光,這是前來視察的莊主。 在木橋東頭田埂上,有一個手持遮陽傘的人,他是督促佃客勞動的監工。 其餘的人都是佃客。 他們正在從事耕地、耙田、插秧、灌溉、築場、耘田、收割、挑禾、上架、脫粒、簸揚、舂米、入倉、堆秸等不同的勞動。 畫家描繪的是一座江南地主田莊生產勞動的場面,重點反映了種植水稻的佃客從耕田到收穫的全過程。 《耕獲圖》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是瞭解宋代江南農業生產狀況難得的形象材料。《耕获图页》杨威_宋画大全_宋画数字博物馆 http://bit.ly/2PTBCQ9
-------------
西米脂姜氏莊園建於清朝同治年間,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後用時十三年。姜氏莊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於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陝北罕見的莊園建築。
景點分佈:
  姜氏莊園堪稱黃土高原上的建築瑰寶,氣勢恢宏、依山就勢,把窯洞式城堡建築發揮到極致。整個莊園由山腳至山頂分下院、中院、上院三部分,下院有大夫第匾、抱鼓石墩、馬廄處、車馬道、窯洞等;中院有武魁匾、影壁、倉窯、屏風門、牲畜棚等;上院有垂花門、影壁、格局、石床等。除此之外,莊園內還有垛牆、甬道、井窯、石洞通道、煙囪群等景觀。
景區特色:
  休閑、建築、文化、古宅

2019陝西米脂姜氏莊園旅遊攻略之馬廄處-馬廄處圖文介紹-馬廄處遊玩攻略 http://bit.ly/2PR1hcn

晴耕雨讀


陕北游·全国唯一的城堡式窑洞庄园米脂姜氏庄园_雅雨博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rainning的和讯博客 http://bit.ly/2PW2GhD
--------------------------
https://bit.ly/2HboDqu
-----------------
2019陝西米脂姜氏莊園旅遊攻略之大夫第匾-大夫第匾圖文介紹-大夫第匾遊玩攻略 http://bit.ly/2PT4oAB


姜氏莊園 圖片 | 米脂景點的照片 | Trip Moments 貼文

姜氏莊園位於米脂縣城東南16公里橋河岔鄉,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姜氏莊園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後用時十三年。姜氏莊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佈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於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陝北罕見的莊園建築。整個莊園由山腳至山頂分3部分:一層是下院,前以塊石壘砌高達9.5米的寨牆,上部築女牆,猶若城垣。沿一層西南側道路穿洞門達二層,即中院。院西南又聳立高約8米,長10餘米的寨牆,將莊園圍住,並留有通後山的門洞,正中建門樓。沿石級踏步到第三層上院,是全建築的主宅,座東北向西南,正面一線5孔石窯,兩側分置對稱雙院,東西兩端分設拱形小門洞,西去廁所,東側下書院。整個莊院後設寨城一道,中有寨門可通後山。

2023-06-08_1511502023-06-08_151159

姜氏莊園 圖片 | 米脂景點的照片 | Trip Moments 貼文


西北首富豪宅米脂姜氏庄园,主人是靠卖砂锅起家

2023-06-08_151452w700d1q75cms (4)w700d1q75cms (3)w700d1q75cms (2)w700d1q75cms (1)w700d1q75cms2023-06-08_1511592023-06-08_151150

西北首富豪宅米脂姜氏庄园,主人是靠卖砂锅起家


全國最大城堡式窯洞陝西姜氏莊園,大財主姜耀祖靠的是賣沙鍋起家 - 每日頭條

2023-06-08_1516532023-06-08_1517132023-06-08_151704

姜氏莊園 圖片 | 米脂景點的照片 | Trip Moments 貼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