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扇公主的真實身份是什麼呢?有人懷疑是太上老君的情人,手中的芭蕉扇就是鐵證,因為芭蕉扇太上老君還有一把。因為小情人不好安置,所以才踢下一塊磚來,讓她以此收百姓禮物為生,並讓牛魔王戴一頂綠帽。牛魔王心中有氣,但又不敢反抗,所以只好去找了一個小情人 https://goo.gl/WYVE6Y


從《西遊記》的「修煉」文化解讀當代時下的生活2
作者:仟僮仁
從《西遊記》的「修煉」文化解讀當代時下的生活2 | 唐僧 | 孫悟空 | 仟僮仁:西遊解讀 | 大紀元 https://bit.ly/2NW1OwD
(承上文)
唐僧是個純正的人,他在西天路上遇到無數苦難,如果不是想起誓言,估計可能打退堂鼓,豬八戒不是多次叫嚷散夥嘛!可以說,唐僧取經成功與他誓言有一些關係。幸好,他的修行路上已給安排了助他克服魔難的人物: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天路上眾多妖魔不斷被打死了,其實也是不斷在純淨唐僧的生命場中的魔性。
豬八戒和沙僧在人間也是妖怪,卻能皈依佛門,跟著唐僧吃苦還罪,最後得正果,是因為他們的生命來源在天上,根基不一般,回老家是他們人生的目的。這也道出了修煉的一個祕密。當然,唐僧和孫悟空也是這樣。觀音菩薩曾領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見世人皆是為名利情奔波,生是一堆肉死是一灘泥,從不想過求仙修道,渾渾一身不知為何生死。
人生的目的為何?紅塵中的世人只見的是眼前物利,這正是魔能利用人的關鍵。不說過去,就說現在末法時期,天災人禍橫生,宇宙新舊更替之時,幾人能思考生命真義呢?何況在太平盛世,人更容易沉淪在物慾的快樂中。人一旦走上修煉的路,肉慾感官享受就要放下。佛教中講,修羅道的鬼專吃變成獸的人,也就是說只吃強調人的生理感覺、情慾的人,因為這種構成動物也有。唐僧在大唐山河邊界的福原寺郊外陷入老虎穴,他的兩個隨從就被吃了嘛。也許那兩個隨從人心太重,也許根基不高,但不管如何,肯定是他們生命中能量之光不能嚇退老虎。
那唐僧就不一樣了,他在虎穴被金星救起,引路,過了兩界山,收了孫悟空為徒後,走出陳家,第一難就斬斷六慾生理感受了,「師徒們正走多時,忽見路旁唿哨一聲,闖出六個人來,各執長槍短劍,利刃強弓,大咤一聲道:『那和尚!那裡走!趕早留下馬匹,放下行李,饒你性命過去!』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不料,孫悟空各一棍打死了他們,算是修掉眼耳鼻舌念欲,走向修煉人的第一步,「六賊無蹤」達到「心猿歸正」。如果不打掉人的六賊,就會如悟空所說:「他卻要打死你哩。」其實,唐僧取經路上打掉很多妖魔,都是在去掉自己生命中的許多魔性,也就是說,眾多妖魔其實就是修煉人生命中的魔性反映,並不純然是外在的妖魔。
當然,斬斷人的六慾也是不容易的。為此事,悟空被唐僧數落,一不高興便回花果山去當王,還到龍王去耍,回來後被套上了緊箍咒。孫悟空犯下大鬧天宮的大罪業,需要五百年壓在山下和十萬八千里路上九九八十一難來修煉,但他剛在修煉起步,卻還想任性、耍脾氣、享受快活生活,就需約束他,修煉不在狀態,就以頭痛示警。
這就說明,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要大自在,首先要約束自己的魔性,不然就是縱慾。自由與約束,在人的層面,是辨證的。
三、白骨精與中共
孫悟空被套上緊箍後,收白龍馬不算,和唐僧遇到的第一難是「觀音院僧謀寶貝,黑風山怪竊袈裟」。不過,唐僧自出長安後,一路有天上各路被指派的護法神(護教伽藍、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護佑,逢難有驚無險,不會真的遇難,這也是神跡之一。包括在大唐山河邊界的福原寺郊外陷入老虎穴、鷹愁澗邊的孤身等悟空尋白馬等。在觀音院,禍由是孫悟空炫耀錦瀾袈裟,這與他在斜月三星洞賣弄變化術和大鬧天宮「賣弄精神」一樣,都是顯示。這顆心過了幾次都去不乾淨,又犯了。而觀音院的金池老僧有270歲了,算是地上仙了,卻因貪慾喜好,為占袈裟甚至動了殺機,最後弄得個撞牆而死的後果。
這段既道出了因果報應,也由此說明,修道是多麼地嚴肅,哪怕各方面都修得很好,都成地上仙了,只要有漏,哪怕一個人心私念都不行,而修煉中,不修去的人心會一直伴隨他到圓滿前。
因為有顯示心,孫悟空又吃了苦,這下是被念緊箍咒。至此,孫悟空三次炫耀都受了嚴重的懲罰,前二次分別是被菩提祖師趕回花果山和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不過這次後,他基本消除了炫耀心,在後來的取經路上沒看到他犯過大的問題,也算是過了一難。接下來在收豬八戒時,豬八戒暗中讚誇孫悟空,孫悟空都沒動過心。
豬八戒的出場以高老莊娶妻為背景,註定色心重重。他被唐僧收為徒弟開始西行時,還對「岳父」說:「丈人啊,你還好生看待我渾家,只怕我們取不成經時,好來還俗,照舊與你做女婿過活。」他修煉起初心裡就抓著凡夫的生活,註定要吃更多苦。
原來,他最初在天上時就生活在天河裡,是掌管天河的元帥,因動了色心而貶到下界,色慾心與豬相聯,也許在天上,這種心的罪是很重的。天河水波蕩蕩,就如情浸泡著豬八戒,讓他迷糊,水中魚,如情中慾,跳躍著讓他以喝酒醉的借口犯天法。因此在西牛賀洲莫家四聖設迷考驗師徒四人色心時,只有豬八戒才會陷入困局。正法修煉,神仙設局考驗點化,特別是色關,是再正常不過了,在留下的傳統文化中,如《八仙傳》等書冊裡,都有這樣說法,目的是為了修煉人靜心改過,遇到真正魔難時不致於前功盡棄,甚至丟了性命。因此,唐僧師徒才更得以上心。
在西天路上,唐僧多次過色關,有人有魔來亂他的性,因為唐僧不亂來,才能保得性命。性命性命,保住心性才保住命。不過,四聖考驗與五莊觀的挫折其實不算真正磨難,因為四聖和後來的鎮元子不會把唐僧真正怎麼樣,只是給唐僧打一些更紮實的修煉基礎。其實,鎮元子也是神仙,唐僧的生命純度,也就是生命標準已是上士的心性,因此,外來的神助只會提高他的標準。鎮元子的人參果是仙家寶貝,唐僧吃了後長生不老,也就說生命更純,作為修煉人達標了,不會自然老去,因此,後來的白骨精等妖怪說:「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當然,唐僧的生命標準註定他不會輕易死去。
唐僧收齊徒弟後,師徒四人真正的磨難應該是遇到白骨精了。莫家四聖設迷考驗和五莊觀其實是神仙提高唐僧心性的,不算。那白骨精可是真正的妖精來了。
那妖精在雲端裡,踏著陰風,看見長老坐在地下,就不勝歡喜道:「造化!造化!幾年家人都講東土的唐和尚取大乘,十世修行的原體。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真箇今日到了。」那妖精知道唐僧有高人保護,只能利誘唐僧,鑽唐僧凡心的漏洞,讓唐僧自個兒願意拿取妖怪的「好處」才能合情合理吃他。
白骨精一會變作送飯的美女,一會兒變作尋女的老太婆,一會兒變作念經信佛的老公公,目的就是為了吃唐僧肉。肉眼凡胎的唐僧就在豬八戒的勸說下,上當了,真的要跟它去吃飯,真的要把孫悟空趕走。這裡說明一個道理,妖怪既是千變萬化,如果修煉人定力不動,不去惹它,它也是沒辦法的,因為自己要得它的好處,它就可以有理由害你了。如果沒有孫悟空,唐僧真的可能會遇害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讓人想到中國大陸。白骨精有點像中共,那些中國人有點像唐僧,而孫悟空,有點像在中國修真正佛法的人。
中共從附體中國後,就一直善變著想「吃掉」中國人。一會兒殺資本家,一會兒說資本家可以入黨,一會兒說要消滅傳統文化,一會兒說要恢復傳統文化,一會兒說階級鬥爭,一會兒說改革開放,一會兒說越窮越光榮,一會兒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根本上大事,中共在表象上不斷變化,其目的和本質是不變的,就是維護它一黨獨裁權利,洗腦民眾,變異人心,毀掉中國。
那肉眼凡胎的中國人被洗腦後分不清善惡,威逼利誘後或無奈無服從或擁護它,甚至入黨想分口血羹吃,最終在天災人禍和瘟疫中被毀掉,你說那中國人從這點上來說,凡妖不識,像不像唐僧?中共從這點上來說像不像白骨精?那些真正佛法修煉人,不斷向中國人在說著共產黨的本像,勸人退黨退團退隊,好在天滅中共時不陪葬,救人,還遭受著中國人的白眼甚至遭受中共迫害,從這點上說像不像孫悟空?
在中共國,有警察迫害法輪功學員時說:「這是我的工作,我受上面的指示。」那小妖怪去捉唐僧,它說:「這是我的工作,我受白骨夫人的指示。」你說,這小妖精是好的嗎?從這一點上來說,共產黨是魔中之魔了,白骨精是望塵莫及了。
那麼,現在,如果有機會,真正佛法來度人了,告訴你,可以不用走向毀滅,給你一個更新的機會,進入未來,你要不要?如果要,那就聽我繼續往下說。從《西遊記》的「修煉」文化解讀當代時下的生活2 | 唐僧 | 孫悟空 | 仟僮仁:西遊解讀 | 大紀元 https://bit.ly/2NW1OwD

2021-02-25_101406


【西遊漫注】(4)猴王出了道心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一月 12日, 2019
清彩繪《西遊記》插圖。(公有領域)
【大紀元2019年01月13日訊】
(4)猴王出了道心
《西遊記》故事生動有趣、遊龍一般,但是章回題目與隨處可見的詩,卻是讓人看了心驚不已、如同大地上虬勁卻又沉默的龍筋龍脈。故事,是人間的層面的,我的意思是人間層面可以理解的。回目與詩歌,則恰好是上層的對應的實質。這個不同尋常的故事,之所以是修煉故事,一個理由乃是,故事中人物的每一個心念、行動,都同步轉動上層的「齒輪」。並且,作為回報、作為響應和反饋,上層的齒輪再演化出下一步的下層空間的變化。
當然了,中國古典小說,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紅樓夢》、乃至《隋唐演義》、以及其它眾多的小說故事,均有此特點,這是中國傳統小說故事最具特徵的一個特點。只是其它小說故事,都沒有《西遊記》這麼地步步緊扣、如影隨形。
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人們,意識觀念都是立體的、分層的,這是現代人們尚無法理解的。古代的宇宙觀是立體與分層的,考慮問題也是多層面齊下的。《易經》、《春秋》,不都是立體的嗎?《易經》是立體對應體系的理論,《春秋》是天、地、人間大事的多層互涉互動的現實例子。《詩經》則是反映了日常間這種互動與生活的直接聯繫。從這個角度,所以我認為《西遊記》特殊,並且它的特殊,還體現在有著非常通俗易懂的一面,這個跟四書五經是不一樣的地方。
「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每當讀到瓜果宴席的句段,就一方面感歎於品種豐富得一塌糊塗,一方面嘴巴裡止不住地口舌生津。不讀《西遊記》,不知人間還有如此多的美味,而且每種果實的色香味描寫一應俱全。
且說美猴王,天真爛漫了三百多年,忽然有一天樂極生悲、愴然涕下,咋的了?他忽然有了遠慮,這遠慮、還立刻帶來了近憂:「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並且猴王這話一出口,也引得猴子們憂傷悲啼起來。是啊,你從哪裡來、你現在哪裡、你到哪裡去?這可是一個人間的永恆之問,不但是人,凡是生靈,似乎都可能產生這樣時間長度跨越他生命的意念。
人類的歷史,通過祖輩相傳的故事流傳,流傳中,越來越悠久的生命,以歷史故事的方式、進入人類的身體,就這樣,一代代地承傳下去。人的生命,因此而跨越他短暫的一生。可是一個生靈,對自己的起源與未來的思想,讓他的意念,就這樣觸及了宇宙的開端、與宇宙的終結。
然後一個通背猿猴看到大王出了此念,就說出了只有找神仙、學法術,才能躲過輪迴、不生不滅。猴王一聽,毫不猶豫地就決定了,馬上放棄當前的無量之福,尋仙訪道,並且無畏艱難險阻。猴王就這一句真念肺腑話,可了不得了——「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聖成。」
話說,猴王這修道一念,就驚天動地了。為什麼這通背老猿,早就知曉輪迴之苦、修道之途,如此睿智聰明的老猿,為什麼他沒有產生修道之念呢?並且,為什麼這麼多猴子,也聰明了得,馬上就聽懂了老猿的話「鼓掌稱揚」,顯然是他們非常明白猴王此行是如何的生死相關,他們卻一個都沒有動了修道的心?
再往回說,美猴王之所以稱王,是他發現了水簾洞,為猴子們安身立命了。為眾生安身立命的就是王。但是就憑這一件事,眾猴子就毫無貳念地,讓石猴做了三百多年的王。並且從後面的故事中我們還能得知,在猴王走後的數百年中,猴子沒有再推選新的王。等到石猴子成為了被壓在五行山下的齊天大聖、以及後來去取經,幾百年仍然沒有出現新的王(六耳獼猴不算,那是騙子一個)。這個又是為什麼呢?
當然了,在我看來,能在花果山的生靈,都是有些高貴氣息的,比人間的一般的高人逸士,都要淡泊、高雅。可是,風格高不應該是它們不再另立猴王的原因。
王的概念,古今大不同,大不同啊!
美猴王修道一念,驚天動地。怎麼個驚天動地了?因他這一念,天時地利都跟著動了。怎麼動?慢慢說。這猴子就用枯松編了一個筏子,就弄了根竹竿兒作蒿撐筏。這個自打出世三百多年來從來沒有離開過花果山半步的猴子,就這麼大的勇氣,要跨過不知邊際的汪洋大海、要去從來沒有去過的遙遠的大洲,換作現在的人,估計想一想都會覺得發抖吧。並且,一個沒有航海經驗的人,應該不知道風季洋流的規律,他就這麼樣地貿然出發,就憑他這小筏和小竹竿兒,估計在海裡碰上幾個浪頭就散架子了。猴王下海,也帶不了幾個瓜果,如果飯量稍大,說不定兩天就吃光了,而且一旦下海,還沒有淡水喝。換做你,敢不敢這麼玩?
但是因為他的志念珍貴,天公就是願意作美、「運至時來」,一,恰好給了他必須的東南風、而且是「連日的」。二,小破筏也沒破,估計是老天拿捏精準、風力精當地恰好。三,就那麼精準地把他送到了南贍部洲。由於所到的南贍部洲不是有高人的地方,於是猴王未見道門,先行雲遊吃苦了八九年。然後有一天猴王忽然拍拍腦袋,覺得應該他需要尋找的神仙在另外的大洲,下海漂泊,於是又巧的不得了,又搭上了順車風,順順當當地來到西牛賀洲,從南贍部洲到西牛賀洲,我猜十有八九是「連日的西北風」。你看,又是老天作美,有意送他去西牛賀洲。如果不是老天作美,特意幫忙的話,那就會給他個東北風、北風、南風什麼的,讓他回老家去,跑到北懼蘆洲去,或者就往南去海裡漂吧、漂不動了餵魚得了。
動了修道一念,真是天地盡皆知。如是正念,真的是天地都幫忙。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一個概念、上下貫穿。(待續)@#
(本文由作者授權大紀元獨家連載,轉載需經大紀元授權)
點閱【西遊漫注】系列文章。西遊漫注 | 大紀元 - https://goo.gl/MCwM5c



琦瑋莫測——孫悟空三調芭蕉扇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19日, 2018
頤和園長廊彩繪中描繪的鐵扇公主與孫悟空打鬥的場面。(公有領域)
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享譽中外。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歷盡艱險。天上仙界、海底龍宮,人、神、妖、獸超越時空,騰挪閃轉,大展神通,引人入勝。
吳承恩的百回本獨具匠心,情節曲折驚險,藝術手法豐富新穎,把浪漫神奇被推向極致。作者以精采的筆墨描繪了人間以外的景象,或直接或微妙地闡述了佛、道之理,從中透露修煉的玄機。因此,本書對於紅塵看客來說,具有積極正面的啟示意義。
人生的路,同樣充滿坎坷與考驗,唯以誠心和正信,才能擊退邪魔、求得真經。
「若得火山無烈焰 必須寶扇有清涼」
西天路上,一座八百里火焰山橫亙阻路,滾熱難當。火焰山的火氣來自太上老君的煉丹爐,爐裡的六丁神火是老君用至陽的寶扇扇出的,只有純陰寶扇才能將它克制。唐僧一行如何借到寶扇?這便引出了跌宕起伏的「三調芭蕉扇」。
在百回本《西遊記》之前,「過火焰山」在《西遊記雜劇》中即有表現。但是吳承恩並未簡單地沿襲雜劇或平話,而是對原有情節和人物關係加以改編,從而加強了故事的趣味性。
吳承恩創造了一個牛魔王,把他設計為孫悟空五百年前的結義弟兄,並且讓鐵扇公主與牛魔王結為夫婦,再加入紅孩兒,使三人組成家庭。在早先的章節裡,紅孩兒因為要吃唐僧肉而被觀音收伏,再不能與父母相聚,鐵扇公主因此與孫悟空結怨。
鐵扇公主握有法寶——至陰寶扇。它能扇出水氣,故而能熄滅八百里火焰山。第五十九回裡介紹:「……她的那芭蕉扇本是崑崙山後自混沌開闢以來,天地產成的一個靈寶,乃太陰之精葉,故能滅火氣。」此扇一動,扇出的陰風能使人遠飄八萬四千里。
此外,吳承恩還設置了「小三角」:牛魔王見異思遷,拋棄了結髮妻子,另寵玉面狐狸。鐵扇公主獨守芭蕉洞,渴望夫君回心轉意。正是她的特殊處境和心理弱點被孫悟空利用,而有了後續的戲劇性發展。
小說以三回的篇幅,演繹孫悟空、牛魔王和鐵扇公主之間借扇、調扇、奪扇的矛盾,即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調芭蕉扇」和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早期版本的《西遊記》。(公有領域)
勇敢機智的孫行者
孫悟空是取經路上最具光彩的角色。他神通廣大、樂觀風趣、勇往直前,憑著火眼金睛和一根如意金箍棒,他掃蕩妖魔,最終助師取得真經,自己也修成正果。在「三調芭蕉扇」的過程中,美猴王的勇敢、堅持、機智和作為修煉者的定力,盡顯無遺。
1.三次調扇、堅韌不拔
孫悟空在和對手交鋒時,經常處於不利或被動的境地。雖然妖魔的本領不及孫行者,但卻往往倚仗「法寶」揚威逞凶。然而,孫悟空從不認輸,頑強地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戰。
「三調芭蕉扇」也體現了這一規律。孫悟空的借扇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首先,鐵扇公主因為前仇舊恨拒不借扇並率先動武,孫悟空被迫迎戰卻被芭蕉扇一扇吹到幾萬里以外。他向靈吉菩薩借來定風丹再闖芭蕉洞,化作一隻蟭蟟蟲兒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拳打腳踢迫使她交出扇子。不料,羅剎女用一把假扇矇混過去,害得行者被燒掉了兩股毫毛。孫悟空沒有氣餒,改變了作戰策略,利用鐵扇公主對丈夫的思念,假扮牛魔王獲得寶扇。而當牛魔王又把扇子騙走後,孫悟空與之大戰一場直至勝利。
為了調扇,孫悟空既懂得施巧計,也敢於硬碰硬,縱使幾次受挫也不退轉。倘若行者三下五除二便達到目標,故事就會索然無味,成功的喜悅也會隨之被沖淡。
2.機智靈活、戰術多變
孫行者智勇雙全。他懂得「一物降一物」,針對情況調整戰術。
第一次與鐵扇公主過招,孫悟空被寶扇扇到了五萬里之外。他順勢去拜訪靈吉菩薩,討來定風丹,破解了此招,令羅剎慌了神。之後,孫悟空搖身變作一個蟭蟟蟲兒趁鐵扇公主喝茶的功夫隨著茶沫鑽到了她的肚子裡逞威,逼迫她交出了扇子。當發現此扇乃假冒產品後,孫悟空打探軍情、順藤摸瓜,找到了大力王的第二窟摩雲洞,希望昔日弟兄能夠出手相助,可是牛魔王不講交情劈頭就打。
大聖順勢再變,化清風、變螃蟹,跟蹤對手,偷了「辟水金晴獸」、化身牛魔王前往芭蕉洞哄住了羅剎,以夫妻之情騙得真扇。不過,喜不自勝的他由於粗心又失去了寶扇,這時孫悟空「金箍棒起無情義」,與牛魔王激戰一場,在半山中賭變化,驚得過往虛空一切神眾都來助戰。無論牛魔王如何變化,孫悟空總是技高一籌。
七十二變是孫悟空的拿手好戲,但那只是具體技法,清晰的頭腦才是致勝關鍵。在運用變化時,他有的放矢,見招拆招,迫使頑敵就範。而且他還廣收信息,掌握對手的資料,找到缺口。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在第五十九回裡,孫悟空先後向賣糕人和樵夫了解火焰山的情況及芭蕉扇的祕密,又主動找靈吉菩薩借定風丹應對寶扇的巨風。之後,他又從土地神那裡弄清了牛魔王的居所,二調芭蕉扇。
孫悟空用巧技、施法術、展神通,演出一幕幕翻新出奇的好戲,一次次反被動為主動,力挽狂瀾。讀者總是懷著極大的興趣看他如何與對手較量,而並不擔心他會失敗。
頤和園長廊彩繪中描繪的牛魔王與孫悟空打鬥的場面。(ShiZhao/Wikimedia Commons)
3.心虔志誠、抵禦誘惑
在突出孫悟空機智的同時,吳承恩並未把他塑造成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詭計多端者。每次開戰前,孫悟空都在對手面前秉實相告,先禮後兵。
對鐵扇公主,他開始彬彬有禮,口稱「嫂嫂,老孫在此奉揖。」鐵扇公主問起紅孩兒的事,他一一解釋,指出紅孩兒捉了唐僧,要蒸要煮,這才求了觀音收他去。直到有理講不通,羅剎女先行動武,他才被迫還手。對牛魔王,孫悟空也有簡潔的表白:「哥要說打,弟也不懼!但求寶貝,是我真心。」
在第六十一回結尾處,羅剎決意「從立自新」,懇請大聖把扇子還她。孫悟空熄滅山頭大火,把扇子還與羅剎,說道:「老孫若不與你,恐人說我言而無信。你將扇子回山,再休生事。看你得了人身,饒你去罷!」言而有信,光明磊落。
孫悟空皈依佛法,奉觀音之命護唐僧取經。他誠心向佛,守戒成功。其堅定的意志在「二調芭蕉扇」中可見一斑。
孫悟空變作牛魔王,進了芭蕉洞、與鐵扇公主相對把盞。羅剎女情意綿綿,淚水漣漣,擎杯奉上。書中寫:「大聖不敢不接,只得笑吟吟,舉觴在手」與她敷衍。「大聖不敢破葷,只吃幾個果子」。對於羅剎的色情微動,「大聖假意虛情,相陪相笑」,心中卻是萬般無奈。面對花容月貌,大聖絲毫不為所動。待到他得了真扇,現了本相後,「厲聲高叫道:『羅剎女!你看看我可是你親老公!就把我纏了這許多醜勾當!不羞!不羞!』」正是:「無心貪美色,得意笑顏回。」
4.語言為角色服務
角色的豐滿來自巧妙的布局和生動的語言。吳承恩使用了準確、豐富的動詞和形容詞來表現孫悟空的自信、機智和風趣。
例如,在孫悟空變作牛魔王與鐵扇公主周旋一段中,二人的對話凸顯孫悟空的智慧。當機靈的孫猴子剎時變成了羅剎女的夫君,文言對白標示出角色身分的變化。
他先是對鐵扇公主說:「夫人久闊。」又云:「非敢拋撇,只因玉面公主招後,家事繁冗,朋友多顧,是以稽留在外;卻也又治得一人家當了。」其再言:「近聞悟空那廝,保唐僧,將近火焰山界,恐他來問你借扇子。」這些用詞和句法本不屬孫猴子的話語習慣,卻被他說得妥當貼心,不僅大大地安慰了守空房的羅剎,令她深信不疑,又把話題引至芭蕉扇,於不覺中誘敵入圈套。
除了外形和言語,孫悟空在行動上也改以牛魔王的作派與鐵扇公主互動。作者寫道:「大聖又假意捶胸」、「大聖不敢不接,只得笑吟吟」,「大聖假意虛情,相陪相笑」等等,這些全知視角的敘述把孫悟空不近女色、不破葷、細心智取的風貌描寫得形神兼備。
在羅剎女面前,他扮演得滴水不漏;在牛魔王的假面下,展露的是行者之真性情。這一段妙趣橫生,讀者忍俊不禁,盼著大聖快快成功,卻也難免為鐵扇公主「叫屈」。
孫悟空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從容不迫。幽默的語言反映了他活潑的性格。在「一調芭蕉扇」中,他鑽進鐵扇公主的肚子裡作怪,居然說:「我先送你個坐碗兒解渴!」「卻把腳往下一蹬」;接著又變花樣:「我再送你個點心充飢!」「又把頭往上一頂」。他在羅剎女的五臟六腑間折騰,讓鐵扇公主吃盡苦頭,不得不認輸交扇(儘管她以贗品冒充)。
又如「二調芭蕉扇」中,大聖看牛魔王不念舊情要與他比武論劍,便道:「哥說得是。小弟這一向疏懶,不曾與兄相會,不知這幾年武藝比昔日如何,我兄弟們演演棍看。」激戰當前,孫悟空依然談笑風生,既是猴子頑皮的本性使然,又顯示出威風凜然,先聲奪人。
此外,孫悟空從鐵扇公主那裡騙得芭蕉扇後,過於歡喜、麻痺大意,結果被牛魔王扮作豬八戒又把扇子騙走。他後悔自責,「行者見了,心中暗自悔道:『是我的不是了!』恨了一聲,跌足高呼道:『咦,逐年家打雁,今卻被小雁啄了眼睛。』」孫悟空失誤後,及時反省,更顯真實自然。
得道地仙——羅剎女
鐵扇公主本名羅剎女,自幼修持,是個得道的地仙,武功高強。由於牛魔王另結新歡,她為情所困,終日鬱鬱寡歡。作者以細膩的描摹,從不同層面刻畫出這一人物的複雜和多面性。
鐵扇的外貌透出其潑辣和霸氣:「頭裹團花手帕,身穿納錦雲袍。腰間雙束虎筋絛,微露繡裙偏綃。鳳嘴弓鞋三寸,龍鬚膝褲金銷。手提寶劍怒聲高,凶比月婆容貌。」
當悟空初次到訪時,「那羅剎聽見『孫悟空』三字,便似撮鹽上火,火上澆油;骨都都紅生臉上;惡狠狠怒發心頭。口中罵道:『這潑猴!今日來了!』」她立刻取了披掛、拿出寶劍,「不容分說,雙手輪劍,照行者頭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數下」。這裡,比喻手法加上準確的形容詞、動詞和擬聲詞,烘托出羅剎對猴王的深深怨恨。
頤和園長廊彩繪中描繪的鐵扇公主與孫悟空打鬥的場面。(公有領域)
不過,鐵扇公主也有軟弱的一面。丈夫牛魔王另寵新歡把她遺棄,她「女子無夫身無主」,渴望丈夫回心轉意。孫悟空隨即乘虛而入,「弄大膽,誑騙女佳人」,輕易地騙取了芭蕉扇。
在「三調芭蕉扇」一回中,牛魔王被眾神追打,跑進芭蕉洞,把扇子從口中吐出,遞與羅剎女。「羅剎女接扇在手,滿眼垂淚道:『大王!把這扇子交送與那猢猻,教他退兵去罷。』」此處足見其愛夫心切,為救丈夫甘願妥協。
後來白牛精被擒住,帶回芭蕉洞口,「老牛叫道:『夫人,將扇子出來,救我性命!』」「羅剎聽叫,急卸了釵環,脫了色服,挽青絲如道姑,穿縞素如比丘,雙手捧那柄丈二長短的芭蕉扇子,走出門;又見有金剛眾聖與天王父子,慌忙跪在地下,磕頭禮拜道:『望菩薩饒我夫妻之命,願將此扇奉承孫叔叔成功去也!』」
這一系列畫面式陳述很有深意——失敗之際,羅剎並不是慌忙交扇,而是先改換裝束,以修煉人的素面叩見眾神,謙卑地認錯。她的誠懇與之前的厲聲喝斥判若兩人。鐵扇公主畢竟是修道之人,明辨是非後,她「從立自新,修身養命」,拯救了自己和丈夫。
邪不壓正 寓意精深
神與魔的衝突、正與邪的較量,貫穿《西遊記》始終,也是全本內容的主旨所在。
美猴王是吸收天地精華的石猴,獲得超常法力、了卻生死。他持戒為僧,努力要得成正果。鐵扇公主於山中修煉,失去愛子,又被丈夫遺棄。牛魔王是成了精的獸,是妖怪、魔王。
圍繞一柄寶扇,愛、恨、情、仇掀起層層波瀾。鐵扇公主和牛魔王難忘奪子之仇,又因為被孫悟空的法術戲弄而決心報復。相比這二者,孫悟空的想法十分簡單:借扇熄火、繼續前行。正是因為他的「心空」,他始終站在有理的一方。最後,神力戰勝魔法,羅剎女和白牛精都獲得了更好的歸宿。
吳承恩的妙筆,帶領讀者上天下海,遊走於深山村野、大漠平川,去感受一番番亦幻亦真。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未見荒誕不經;百般降魔鬥法,環環相扣,寓意精深。正是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文心雕龍.辨騷》)
這一部小說的絢麗繽紛,跳出凡塵的視野,在文學史上留下一抹驚歎,引後人展望奇特的神話世界。@*

農村俗語:"男子無妻房無主,女子無夫身無主"是什麼意思? - 每日頭條 - https://goo.gl/LfsDqy

牛魔王歸順佛派後羅剎女如何生活,是繼續給老君當小三麼? - 壹讀 - https://goo.gl/e5bFTH


《西遊記》中,對道教是較貶低的,而對佛教是褒貶不一。但總的看來,《西遊記》裡的道教在作品中的地位遠不及佛教,佛教地位還是比道教高,畢竟,取經人物的命運以成正果而告終,是佛教的最終勝利。
-------------------------------------------
《西遊記》的各路神仙中,基本可以分為佛教諸神和道教諸神兩大體系。佛教諸神以如來佛祖為首,涵蓋彌勒佛祖、觀音菩薩、唐僧孫悟空等師徒四人,道教諸神則以玉皇大帝為首,涵蓋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二郎神等-《西遊記》中同時雜糅了佛教道教兩大主流宗教的最高神袛-“三清”是道教最高神袛,在《西遊記》中卻向佛教最高神袛如來行禮,看似《西遊記》是在推崇佛教-《西遊記》既沒有推崇道教,也沒有推崇佛教。吳承恩只是用了巧妙的借喻手法, ,對當時明朝的各種醜惡黑暗的現實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諷刺,僅此而已。 https://bit.ly/3C0GXOq
  吳承恩並不推崇道家,所以他會讓道教三清「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那可是道教神仙體系當中最高的三位神,但同時,他也不推崇佛家寫出了佛祖貪財的一面,讓佛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西遊記》在借著佛教和道教,來諷刺當時的社會現實,畢竟不能明目張胆地批評,所以就只好借著醜化的形象來抒發
 孫悟空既是道教又是佛教,「孫悟空」前世與後世都是拜「道教」為師,而且身邊朋友師兄多為道教人物,就連「齊天大聖」這個稱號不管是自己打拚出來的或者是被迫的,但最後還是「玉帝」冊封的。所以真的要問他是「道教」還是「佛教」,推測《西遊記》神佛「道教」身份占六分或者七分,「佛教」身份占四分或者三分。
----------------------------------
《西遊記》到底是推崇佛教還是推崇道教?第98回有一句話給出答案
2020-12-22 歷史小火鍋
《西遊記》是古代文學史上浪漫主義題材的巔峯之作,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極爲罕見的魔幻現實主義的扛鼎之作。《西遊記》誕生於明朝中期左右,它以流傳千百年的唐朝僧人三藏法師天竺取經的史實爲藍本,運用嫻熟的誇張筆法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把各大主流宗教甚至民間傳說中的天地神袛匯聚一堂,演繹出一部精彩絕倫的史詩畫卷。
 在《西遊記》的各路神仙中,基本可以分爲佛教諸神和道教諸神兩大體系。佛教諸神以如來佛祖爲首,涵蓋彌勒佛祖、觀音菩薩、唐僧孫悟空等師徒四人,道教諸神則以玉皇大帝爲首,涵蓋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二郎神等。他們是師徒四人求取真經的強大後盾,也是《西遊記》中必不可少的另一條主線。
 長期以來,由於《西遊記》中同時雜糅了佛教道教兩大主流宗教的最高神袛,用老百姓的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個互不相干的主流宗教,同時出現在一部文學作品中,免不了讓讀者對他們兩家誰的法力更爲高深產生興趣。當然,誰的法力高深,他們兩家誰說了都不算,只有《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說了算。那麼,《西遊記》到底是推崇佛教還是推崇道教?
 從表面上看,《西遊記》的很多內容貌似是在推崇佛教。主角唐僧是佛教徒,主題又是歌頌他百折不回求取真經、最終功德圓滿的事跡,推崇佛教也無可厚非。比如,在大鬧天宮時,以玉皇大帝爲首的道教諸神齊上陣,最終卻抵擋不住孫悟空的鐵棒,迫不得已還得專門派人把如來佛祖請來,佛祖略施手段,就把孫悟空一招制服。
 第七回的「安天大會」上,更爲讓人瞠目結舌的場面出現了,「不一時,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道教「三清」,此外還有「五炁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聖、九曜真君」等人,一起「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三清」是道教最高神袛,在《西遊記》中卻向佛教最高神袛如來行禮,看似《西遊記》是在推崇佛教。
 《西遊記》還有很多內容,都會讓人產生這種印象。比如後來唐僧師徒四人來到車遲國,國王崇信道教,把三個道士聘請爲國師。結果和佛教徒孫悟空一番比拼之後,三人不是孫悟空的對手,大敗虧輸,死於非命,顯出妖怪原形。
 種種跡象表明,《西遊記》看似是在推崇佛教。然而真相究竟如何呢?書中第九十八回一句話,揭示出了真相。當時唐僧師徒四人費盡周折來到靈山,求取真經,卻遭到如來身邊兩個使者阿儺、迦葉的敲詐勒索。耿直倔強的孫悟空大怒,立刻找到如來告狀。
 萬萬沒料到,印象中無比公平正直的如來,卻袒護縱容身邊人索賄,還給師徒四人講了一件事他的弟子當年下山,去舍衛國趙長者家誦了一遍經,作爲報酬,「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僅僅是給人家誦了一遍經,就要了三斗三升黃金的天價,而如來還覺得太便宜。佛家宗旨本是大慈大悲,「普度衆生」,不求回報,而堂堂如來佛祖卻如此獅子大開口,要了人家三斗三升黃金,還覺得意猶未盡。這一句話就讓如來的形象大受貶損。
 因此,《西遊記》既沒有推崇道教,也沒有推崇佛教。吳承恩只是用了巧妙的借喻手法,以諸天神佛爲載體,對當時明朝的各種醜惡黑暗的現實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諷刺,僅此而已。
--------------------------------------
西遊記中的神佛體系
 西遊記中的神仙世界是以道教的天庭和佛教的西天為主體的,雖然唐僧師徒取經團隊在西去取經的途中遇到各種妖魔鬼怪,但他們多為神仙菩薩的坐騎童子或佛祖親戚,都是有背景的,仍屬於天庭和西天體係以內,不排除個別像白骨精,荊棘嶺眾妖怪,南山大王黃豹精,紅蟒精,七女蜘蛛精這樣自行修煉成妖的妖仙,但主體仍為天庭和西天所組成的神仙體系。西遊記中的神佛體系主要由道教的天庭和佛教的西天組成,等級森嚴,尊卑有序,是統治世界的最高權利體系。
 聖,不敢怠慢,孫悟空使喚他們他們得恭恭敬敬地聽孫悟空派遣降妖除魔。這就是道教的神仙體系。
 佛教的神仙體系主要由佛祖、四大菩薩、八大金剛、五百阿羅、三千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諸大聖眾組成。四大菩薩是指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菩薩。八大金剛是指青除災金剛、闢毒金剛、黃隨求金剛、白淨水金剛、赤聲金剛、定除災金剛、紫賢金剛、大神金剛。五百阿羅即“五百羅漢”,指的是佛釋迦去世後參加第一次經結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葉和阿難首為首的“十大弟子”比較有名。揭諦是佛教的護法神,三千揭諦只是一個虛數,是指佛教所有護法。比較有名的是佛家的“五方揭諦”。比丘尼、比丘僧、優婆塞、優婆夷諸大聖眾就是成了“聖眾”的男女信徒或者僧尼。此外,佛教還有“四大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持國天王,以及過去佛燃燈古佛,未來佛彌勒佛等眾多神佛。佛教中,如來佛祖地位最高,是佛教的領袖,為西天一尊,見玉帝叩首稱天尊,玉帝得安排他的席位,稱其西方佛尊,聽玉帝領導指揮,孫悟空見面磕頭稱弟子。過去佛燃燈古佛,未來佛彌勒佛是與現在佛如來並列的佛,地位差不多,但佛教聽如來領導,所以他們屈尊為次席,孫悟空照樣見面得磕頭跪拜。四大菩薩為佛教二級神佛,地位僅次於佛,孫悟空見面得叩首恭恭敬敬稱弟子。佛教其它神佛地位沒孫悟空高,見孫悟空得恭敬稱大聖,佛祖安排他們隨孫悟空降妖,他們得恭敬聽孫悟空派遣,也不敢怠慢。
 道教的神仙體系和佛教的神佛體系構成了西遊記的神佛體系,他們的坐騎,童子或親戚下界為妖阻礙唐僧取經,被他們收服,他們一起統治世界,是世界的最高層建築,也是西遊記神仙世界的主宰。
 西遊記中的神佛體系


四大名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YrJyu
四大名著,[1]即四大小說名著,是指《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4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是中國文學中的經典。原有「四大奇書」之說,後因《紅樓夢》盛行,中國大陸去除了原有包含《金瓶梅》的「四大奇書」一說,改稱「四大名著」。
 簡介
李漁引用明朝馮夢龍所言,有「四大奇書」的說法,即《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四大名著」的說法,定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人民文學出版社,以紅樓夢取代金瓶梅,於1952年出版的四大名著而成。四大名著歷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場景,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細緻的刻畫、所蘊含的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現今的電影、電視劇取材於四大名著的不可勝數。四大名著的銷量有多大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是至今每年還是有很多種版本的四大名著,大量售出。其中以《三國演義》、《西遊記》2部一直都是最被熱衷於改編成各類影視遊戲的文學作品。天下三分、唐僧取經、梁山聚義的故事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評書、講古、戲曲、小說作品互相影響,互有貢獻,再由士人去蕪存菁編成定本,因此有學者稱為《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為世代累積型作品。《紅樓夢》則為後起之秀,並非源於古時的話本、故事。
四大名著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YrJy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