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元朝後便規定,只有皇帝才可使用五爪金龍的圖樣,而民間的寺廟只能用三爪或四爪的龍,稱為「蟒」。所以廟裡的龍柱,其實應該稱為「蟒柱」有九大特徵,分別是:駱駝的頭、鹿的鹿角、獅子的鬃毛、牛的嘴巴、狗的鼻子、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雞的雞爪、蝦的眼睛。龍柱上通常是一隻龍,身體會纏繞柱子一圈,頭在下面,尾巴在上面;而比較近代的廟宇,才會在一根柱子上雕兩隻龍,龍身也會比較瘦,稱為「天翻地覆」法。


十二龍山寺(龍山寺口至金門館一帶)(2)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YRkZYM
(丁志達/文,2013/08/27,歲次癸卯七月十二)
十二輪來龍山寺,寺內主普附近隨;
寺口金門當然是,場所廣闊難比擬。
                丁玉書〈憶起鹿港普渡〉
  鹿港詩人施文炳(1931-2014)《龍山聽唄》詩:「池中蓮花井中泉,色相空時智慧圓;鐘磬夜深聲寂處,龍潛滄海月懸天。」民國六十九年冬天,亞太會議在台灣舉行維護古蹟的國際會議。會議後,主辦單位帶領著來自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各國的學者到鹿港,觀賞台灣可誇耀的最優美古廟之一的龍山寺。那知道,到了龍山寺,經過在日據時代被評定為第一級國寶的山門時,只見形形色色的競選海報糊貼得到處都是,由山門一路猖狂地貼到五門殿前,這種毫不尊重古蹟的狀況,不只使各國的專家面面相覷,無法置評,也使得我方代表羞愧得恨不得眼前就有一個地洞可以一頭鑽下去。
  這一事件的發生,促使政府在二年後(民國71年5月)公布實施了《文化資產保存法》,為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宣揚及權利之轉移,終於有了「護身符」。
鹿港龍山寺由來
鹿港龍山寺(龍山街100號),因從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而得名(台灣共有五座龍山寺,由北而南依序為淡水、艋舺、鹿港、台南及鳳山龍山寺,均為清代所建)。《彰化縣志.祀典志》記載:「(鹿港)龍山寺前大殿祀觀音佛祖,後祀北極上帝,在鹿港,乾隆五十一年(1786)泉州七邑(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德化、永春)士民公建。」建築格局與泉州古剎開元寺(蓮花寺)相仿。道光九年(1829)日茂行後代舉人林廷璋及八郊人士率眾重修,道光十一年(1831)二月落成,奠定了今日的規模。後殿於日據時代大正十年(1921)燒毀,昭和十一年(1936)重修,昭和十三年(1938)竣工,目前供奉本願寺阿彌陀佛像。
古剎龍山寺格局
    以前龍山寺前、後及右側共有三堀大池,被稱為「三潭印月」之美景。全寺分為前、中、後三殿,佔地一千六百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前殿分為山門及戲臺(廟會酬神演戲空間),戲臺上的八卦藻井結構之優美馳名中外,其中心匯聚在祥瑞的神龍精靈上,顯得氣勢萬千,正是庇佑萬民的保證;中殿分為拜亭與大殿,供奉觀音菩薩佛像;後殿供奉北極大帝,兩旁供奉風神與龍神(東海龍王),為臺灣佛教的著名勝地。普渡的範圍為寺口至金門館附近(龍山里)。
二百年一場春夢
    龍山寺「聚英社」(南樂研究所)成立了兩百年了,代代相傳,使鹿港樂風鼎盛。樂器分為撥彈弦樂器琵琶、三弦、拉弦樂器二弦、管樂器洞簫(上四管),打擊樂器響盞、木魚叫鑼、四寶、雙鐘(下四管),以拍板為節奏、中音小嗩吶玉噯(共十音),以增加旋律的音量組成。
   南管是一種優美精深的音樂,比起激昂慷慨的北管,南管顯得溫柔而委婉。不管晴雨,不管晝夜,聚英社的弦友,閉目節拍檀板,悠然吹奏洞簫,於廂房外的戲臺下,彈奏古老的南管樂;有的輕拉二弦,有的斜揮琵琶,有的閉目吟唱,有的夢入泉南舊事,引人無限嚮往。入夜的龍山寺,聽到南管樂音飄來那醇暢幽絕的絲竹管弦,在樑柱間繚繞,在天空中飄揚,一聲聲,一句句,扣人心弦,令人不知不覺地來到泉南老街,親吻閩南故土的芬芳。如果您是一個愛好民族音樂的人,來到鹿港,請不要錯過到龍山寺欣賞一場「世代鄉音」。
悠揚猶雜誦經聲
    一杵(木棒)晨鐘敲醒了塵夢,唄葉悠揚,香篆 昇騰與朝霞交織,化為漫天雲彩,巍峩殿宇上東昇的曉日,就像鹿港三百年歷史文化,光芒萬丈,照耀八荒。
    每當旦暮,向晚的斜陽,輕吻過孤寂的飛簷,便收斂起最後一道光芒。冷清的夜色,籠罩著龍山寺。不論滿身汗味的苦力、疲憊的異鄉人、無家可歸的羅漢腳,隨著僧尼參禪禮佛,面對青燈古佛,梵唄齊唱,塵念俱消,燈火撫慰他們的心靈,一夜好眠,故有「龍山聽唄」之美譽。
觀音佛祖(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是大乘佛教的大菩薩之一,其梵文名(Avalokiteśvara),Āryāvalokit是「觀」,iśvara(按照梵文語法,a i讀e,則是「自在」),字意為「由高處向下觀之君主」或「探視下界之神」,是西晉鳩摩羅什的舊譯,唐朝玄奘新譯為「觀自在」(避唐朝皇帝李「世」民之諱)。相傳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是觀世音道場,又被稱為「南海觀音」。
圖1:日據時代的龍山寺山門。(丁玉書提供)
圖2:俯瞰泉州藝匠興建的鹿港龍山寺,既壯觀又精緻。(丁志達攝,1980年代)
(2)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YRkZYM

370500006_875456320584833_3163839693043784413_n370597409_875454930584972_9181485013516746293_n
--------------------

_temp_1608636178102_temp_1608636236639_temp_1608636251914



在台灣這塊宗教文化十分豐富的土地上,大家對於廟宇建築的樣貌一定都不陌生,到廟裡拜拜對很多人來說,也都是家常便飯。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每到廟裡都一定會看見的「龍柱」,和它的歷史由來吧!
龍柱又稱「蟒柱」或「蟠龍柱」,指的是未升天的龍,設置在廟宇建築中,除了是歡迎訪客的象徵,也是用來支撐建築物的重量的柱子,通常是石柱。位置會在三川殿外和正殿,而三川殿通常整面牆和柱子,從上至下都會布滿著精緻的石雕,十分壯觀。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三川殿外(圖/三立新聞網)
龍被中國人封為至高的神獸,是四靈之首。中國歷代的皇帝,皆自稱為龍的化身,從元朝後便規定,只有皇帝才可使用五爪金龍的圖樣,而民間的寺廟只能用三爪或四爪的龍,稱為「蟒」。所以廟裡的龍柱,其實應該稱為「蟒柱」,只是大家都還是習慣稱它為「龍柱」比較順口。
而據說龍有九大特徵,分別是:駱駝的頭、鹿的鹿角、獅子的鬃毛、牛的嘴巴、狗的鼻子、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雞的雞爪、蝦的眼睛。龍柱上通常是一隻龍,身體會纏繞柱子一圈,頭在下面,尾巴在上面;而比較近代的廟宇,才會在一根柱子上雕兩隻龍,龍身也會比較瘦,稱為「天翻地覆」法。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龍柱石雕(圖/梁震明老師youtube)
台灣龍柱依照大小材質與雕琢的風格,大致可以分成樸拙期、圓融期、成熟期與繁麗期,從各個時期的特色,也可以看出歷史背景與審美觀的變化。漢人來台初期建的龍柱,相較近代來得小,雕工也比較拙,而越近代的龍柱就越高大,雕刻也越來越繁複精細。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龍柱(圖/梁震明老師youtube)
台灣從早期到現今,每一對龍柱的造型都不同,不僅豐富了台灣龍柱的面貌,也造就了許多觀光和藝術價值。而台南開基天后宮內有台灣現存最古老龍柱,大家下次遊歷府城不妨前往一睹這國寶級古物吧。(翁苡軒報導)
內文照片引用自梁震明老師yt影片:台灣十大龍柱推薦【台灣廟宇文化之旅 】清朝龍柱石雕之美
廟裡沒有龍柱 它的正確名稱其實叫蟒柱! https://bit.ly/2xge0Aq


龍柱/鎏金龍虎/龍變四腳獸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LSy9Z7

艋舺龍山寺-1738年建二級古蹟/觀音菩薩《心經》只有260字(唐三藏版)/1985年公告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二級古蹟,與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國際觀光客來臺旅遊的三大名勝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rDtkgJ

門印/北埔慈天宮門印+人物二十四孝石柱+一般龍柱造型均為降龍昂首,慈天宮左右蟠龍均採升龍造型/福祿壽喜圓形字/六十甲子太歲符,陰陽符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 https://goo.gl/JpYWxH


台北市萬華區香客鼎盛的艋舺龍山寺,繼2017年觀音爐減為1炷香,昨再貼出公告,宣告將自3月13日起停止供應香客免費香枝,遊客入寺參拜也將不得自行攜帶香枝。圖/報系資料照

2020-02-28_222356

再減香 艋舺龍山寺3月13日起停止供香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台北市萬華區香客鼎盛的艋舺龍山寺,繼2017年觀音爐減為1炷香,昨再貼出公告,宣告將自3月13日起停止供應香客免費香枝,遊客入寺參拜也將不得自行攜帶香枝。繼台北行天宮後,北市又一大型廟宇停止信徒燒香。
龍山寺昨傍晚在廟門入口處貼出公告,「為秉持觀世音菩薩慈悲大愛護佑眾生之精神,祈願每一位香客來寺參拜皆能心神安定,身體健康,本寺自三月十三日(農曆二月十二日)起停止供香,請勿自行攜帶香枝,不便之處,尚祈諒察!龍山寺謹啟」。
艋舺龍山寺副董事長黃書瑋受訪表示,考量過年信眾人潮聚集,怕手上拿香容易觸碰到別人衣服或皮膚,因此今年除夕至初三廟方已停止供香4天,事後評估效果不錯,對減少PM2.5也有所幫助,昨董事會會議決議,自3月13日起停止供應民眾免費香枝,也禁遊客點香燭。
黃書瑋表示,貼出停香公告後,就收到信眾來信大稱讚,認為可帶動減少燒香。「香枝的問題一直很困擾」,他表示,目前觀察,10位信眾裡已有6人不持香,龍山寺近年也從21炷香陸續減到1炷香,相信可逐步提升信眾對於宗教信仰的正確認知,鼓勵信眾手持1炷香繞1圈後再插香,會減少很多煙。
黃書瑋分享,俗話說「香火鼎盛」,所謂香火不是香枝多,而是人多,一代一代延續下去才叫「香火薪傳」,而非字面上香枝點煙之意,認為信奉宗教信仰,代代流傳,才是真正的香火鼎盛。
龍山寺2017年6月減為觀音爐1炷香,去年5月禁遊客點燭。廟方昨貼出公告,自今年3月13日起不再供香。未來仍會保留觀音爐,廟方仍會每天在觀音爐點香、跑香

再減香 艋舺龍山寺3月13日起停止供香 | 生活新聞 | 生活 | 聯合新聞網

 



昇龍柱即龍頭在上,龍尾在下,代表雨順之意;降龍柱即龍頭在下,龍尾在上,象徵從天而降,代表風調之意下圖為降龍柱,龍頭在下、龍尾在上,象徵從天而降,有風調之意~ 

龍柱

圖為《清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冊‧唐太宗三》

昇龍柱即龍頭在上,龍尾在下,代表雨順之意;降龍柱即龍頭在下,龍尾在上,象徵從天而降,代表風調之意下圖為降龍柱,龍頭在下、龍尾在上,象徵從天而降,有風調之意~ 
龍柱」據說龍有 9大特徵,分別是:駱駝的頭、鹿的鹿角、獅子的鬃毛、牛的嘴巴、狗的鼻子、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雞的雞爪、蝦的眼睛。


降龍的頭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動勢。倘若龍頭往左下方下降,稱「左側降龍」,龍頭往右下方下降,稱「右側降龍」。降龍又有緩急之分,下降較緩者,稱「緩降龍」。
降龍與升龍常常結合在一起,構成正方或長方的雙龍戲珠畫面,非常生動。有時,頭部在下的降龍又作往上的動勢,稱為「倒掛龍」或「回升龍」。也有時,頭部在上的升龍又作往下的動勢,我們稱為「回降龍」。 
降龍-道家之術語
根據道藏《性命圭指》記載,降龍指離日為汞,中有己土,強名曰龍。其形獰惡,主生人殺人之權,專成佛成仙之道,威能變化,感而遂通,雲行雨施,品物流行,乾之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子曰:龍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龍生生之功,每服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調而馭之,則能降此獰惡之龍而積至精之汞。降之者,制其心中真火,火性不飛,則龍可製而有得鉛之時。
故曰:不積汞,何以取其鉛,不降龍,無以伏其虎。
--------------------------------
鹿港龍山寺正門前有石雕蟠龍柱一對,是用上好的花崗石雕成升龍與降龍對應的圖象,造成古樸簡潔而渾厚,聽說每根石柱就要雕刻一年以上的時間,是石雕藝術之寶~
※喜樂傑森※ 分享 鹿港龍山寺正門前有石雕蟠龍柱一對,是用上好的花崗石雕成升龍與降龍對應的圖象,造成古樸簡潔而渾厚,聽說每根石柱就要雕刻一年以上的時間,是石雕藝術之寶~~ http://images.plurk.com/ - #61o4ct - Plurk - https://goo.gl/GA8hhn
------------------------------

龍的形式
2006-12-08 14:32:29   華夏經緯網    
    坐龍:呈正襟危坐的形式,頭部正面朝向,頦下常設一火球,四爪以不同的形態伸向四個方向,龍身向上蜷曲後朝下作弧形彎曲,姿態端正。坐龍一般設立在中心位置,莊重嚴肅,上下或左右常襯有奔騰的行龍。在封建社會中,坐龍是一種尊貴的龍紋祥。
    行龍:呈緩緩行走狀,整條龍為水準狀態的正側面。行龍常常作雙雙相對的裝飾,構成雙龍戲珠的畫面,常裝飾在殿宇正面的兩重枋心,器皿的狹長形裝飾面上也常常用到。倘以單相出現時,龍的頭部常常作回頭狀,使畫面更顯生動。
    升龍頭部在上方,奔騰飛舞,呈升起的動勢。倘若龍頭往左上方飛升,稱“左側升龍”,龍頭往右上方飛升,稱“右側升龍”。升龍又有緩急之分,升騰較緩者,你“緩升龍”。升騰較急者,稱“急升龍”。頭部在上的升龍又作往下的動勢,稱為“回降龍”。
    降龍頭部在下方,奔騰飛舞,呈下降的動勢。倘若龍頭往左下方俯動,稱“左側降龍”,龍頭往右下方俯動,稱“右側降龍”。降龍又有緩急之分,下降較緩者,稱“緩降龍”。下降較急者,稱“急降龍”。頭部在下的降龍又作往上的動勢,稱為“回升龍”或“倒挂龍”。
    雙龍戲珠:兩條龍戲耍(或搶奪)一顆火珠的表現形式。它的起源來自天文學中的星球運行圖,火珠是由月球演化來的。從漢代開始,雙龍戲珠便成為一種吉祥喜慶的裝飾圖紋,多用於建築彩畫和高貴繁華的器皿裝飾上。雙龍的形式以裝飾的面積而定,倘是長條形的,兩條龍便對稱狀地設在左右兩邊,呈行龍姿態。倘是正方形或是圓形的,(包括近似于這些形態的塊狀)兩條龍則是上下對角排列,上為降龍,下為升龍。不管是長條形的,還是塊狀形的,火珠均在中間,顯示出活潑生動的氣勢。
    雲龍:泛指奔騰在雲霧中的龍。龍和雲是結合在一起的,雲,是產生龍的基礎。而龍噓出的氣便成了雲。雲龍紋就是雲和龍的共同體,將龍的頭、尾、腳“打散”又和抽象的雲融匯在一起,顯示出一種似雲非雲,似龍非龍的神秘圖案。
    草龍:是一種含有龍形象的卷草圖案,又叫“卷草纏枝龍”。頭部有明顯的龍頭特徵,而身、尾及四肢都成了卷草圖案。整體往往呈現出“S”形的主旋律,並將“S”形繼續延伸,產生一種連綿不斷、輪迴永生的藝術效果。頭部與卷草曲卷的豐富變化,形成動靜參差、相互呼應、層次豐富的畫面。在構圖上,採用均衡的形式,講究曲線美,富有動律感。在表現形式上,則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把帶有吉祥含意的“如意紋”內容,綜合到一個畫面,給人以想像的餘地。卷草纏枝紋常應用在建築、傢具和器皿的裝飾上。
    拐于龍:源於草龍,又脫胎于草龍,形成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拐于龍的線條裝飾顯的挺拔、硬朗,轉折處呈圓方角。龍的頭部也呈方圓形,整體協調一致,簡潔、明快,又有一定的裝飾意趣,常用在傢具、室內裝飾及建築的框架上。
    團龍:把龍的形體適合為圓形稱為團龍。它源於唐代,明清時運用較為普遍。“四團龍”、“八團龍”等團花定為當時的冠服制度,即一件服飾上有四個或八個團龍是最尊貴的。後來發展為十團、十二團、十六團、二十四團,數量越來越多,使用範圍也放寬了,織錦、刺繡、陶瓷、建築、傢具等裝飾上都有團龍,團龍適用性強,又保持了龍的完整性,裝飾味也很濃,運用十分廣泛。團龍的表現形式也很豐富,有“坐龍團”、“升龍團”、“降龍團”等。團龍的圓邊還裝飾有水波、如意、草龍等圖紋,使團龍紋華麗而又豐富。



鹿港龍山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CVfUHQ



龍山寺龍柱
龍山寺龍柱五門殿龍柱拜殿龍柱後殿龍柱
龍泉井
正殿與後殿之間的龍泉井
龍是先民所創造出來的一種吉祥動物,更是古代帝王與權貴的象徵,時經數千年,它已深植在中華的文化與傳統藝術中。龍也是畫家最喜歡的題材之一,後漢學者王符已有「三停九似」的論述,所謂「三停」是指龍首至龍喉,龍喉至龍腹,龍腹至龍尾等三部份,九似便是「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鬚似人、腹似蛇、足似鳳」。然而民間工匠或畫師對龍的九似則為「角似鹿、眼似蝦、鼻似狗、嘴似牛、鬃似獅、身似蛇、鱗似魚、爪似鷹、鬚似人」,這便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龍的造型圖騰。
龍柱起源於隋文帝開皇二年(五八二)營建隋都大興城,城內有一九脊殿,殿門刻成小型佛龕,龕門前有一蟠龍柱,此龍用前肢踏地,身體倒立,型態有如由天而降,龍頭由柱身伸出柱外,此為龍柱之濫觴。
台灣的龍柱造型因不同時期而有所變化,清中葉以前龍柱的雕刻為「單龍蟠柱」,即龍柱上僅有一條龍緊緊地環繞其上,並雕飾著幾許雲朵,此類型的龍柱為早期龍柱的風格。台南開基天后宮的龍柱為單龍盤柱,造型蒼勁,雕飾樸拙,為台灣早期的龍柱風格。目前,台灣落款年代最早的龍柱,位於北港朝天宮觀音殿,龍柱上書「乾隆乙未年陽月吉旦」,即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的龍柱作品。
龍柱的造型隨著時代的變遷及經濟的富裕而產生了變化,清朝中葉(乾隆年間至咸豐年間)龍柱的雕刻更為生動,鏤空雕法及吉祥動物已裝飾在龍柱上,此時龍柱的特徵是口啣龍珠,並露出二顆龍牙,龍爪亦握有龍珠。到了同治、光緒年間,龍柱的造型更為豐富,八仙人物已成為龍柱裝飾的題材之一,龍口也較道光、咸豐時期的造型外張,略呈八字型,彰化的元清觀的龍柱為此時期的代表作,為光緒二年(一八七六)董事陳騰所捐獻。
龍柱所使用的石材多為泉州石,北部地區則以當地盛產的觀音石做為石材,現代的龍柱則多以鋼筋混凝土。日治以後,所雕刻的龍柱更為花俏,龍柱上雕有天兵天將,水生動物(螃蟹、蝦、魚…)等,儼然成為「海龍王柱」。從裝飾的演變,也反應了當時社會狀況,日趨繁複的雕琢,為了避免人為的破壞,最後只得在龍柱外加裝鐵籠,終使美麗的龍柱變成了「籠柱」! 龍山寺有三對不同時期造型的龍柱,分別位於五門殿、拜殿及後殿,其年代、造型、材質、雕飾各具特色。

【攝影景點】彰化鹿港 老街 民俗文物館 丁家大宅 意樓 龍山寺 天后宮 @ 許小M 喜愛:攝影/旅遊/美食 興趣:婚禮紀錄/告別式紀錄/孕婦寫真/兒童寫真/國外旅遊婚紗攝影 :: 痞客邦 :: - https://goo.gl/SBGd74
------------------


龍山寺龍柱
龍山寺龍柱五門殿龍柱拜殿龍柱後殿龍柱
五門殿龍柱
五門殿的龍柱為單龍蟠柱,圓形柱身,材質為花崗岩礱石,龍柱上除了雲紋、岩石雕刻外,每根龍柱各有五隻鶴飛翔其上,象徵「十全十美」。龍邊的龍柱上有一隻鶴,口啣靈芝,鶴代表長壽,靈芝則為如意的造型,取其「長壽如意」的涵意。依龍柱造型及龍山寺重修史料記錄,可判定為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重修時的作品。
龍柱柱身高二六十公分,直徑三十公分,柱身與柱珠接縫處置有墊片,為當年匠師調整柱身穩定平衡之用。龍柱的柱珠採圓形青斗石雕刻,柱珠上雕有花鳥瑞獸等吉祥圖案,柱珠及磉石採獨立分開,有別於山門一體成型的柱珠柱礎。
這對龍柱造型為龍邊龍身由上往下隨雲臨降,虎邊龍身由下向上翻騰,《易經》的概念中,乾為天、為陽、為上、為父坤為地、為陰、為下、為母,這種一上一下的龍柱造型,稱為「乾坤交泰」,象徵「天地之氣交和,萬物生生不息」之意。台灣現僅有兩對此種造形的古石雕龍柱,另一對在屏東內埔天后宮的前殿。


拜殿龍柱
拜殿龍柱落款為:
咸豐二年陽月吉立 弟子泰順號敬謝
         龍柱並石硃一對
係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中部大地震時,龍山寺建築受損,於咸豐二年(一八五二)重修時,由船頭行泰順號敬獻,此對龍柱的造型為清中葉台灣龍柱的代表佳作之一。
拜殿龍柱的特色為單龍蟠柱,加上部份鏤空雕,四爪握珠,龍口啣珠並露出兩顆龍牙,顯得格外生動。柱身後側上方雕有鳳、麟、鶴、龜等四種吉祥動物,所以這對龍柱又稱「四靈柱」,傳統的「四靈」為龍、鳳、麟、龜,但由於龍柱已有龍的造型,所以匠師改雕以鳳、麟、鶴、龜四種吉祥動物,喻為「鳳毛麟趾、鶴算龜齡」,有「稀奇珍貴、祥瑞長壽」涵意。
龍柱柱身為圓形的花崗岩石材,柱高二七三公分,直徑三十一公分,柱珠與磉石有明顯的移位痕跡,乃因為受地震的影響。柱珠為八角形青斗石雕,其上吉祥圖案為八駿馬及佛教八寶等吉祥物造型。


後殿龍柱
後殿龍柱
後殿的龍柱為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重修時的作品,由蔣馨的女婿張金山承做。龍柱採用台灣北部的觀音石材,單龍蟠柱造型,柱身大部份採鏤空雕,四爪握珠,龍爪托於下巴處,是日治時期龍柱造型之特徵。
龍柱的柱身為八角形,柱高二八十公分,直徑三十公分,其上雕有魚、蝦、螃蟹及八仙人物造形,栩栩如生,柱珠為八角形觀音石雕,其上吉祥圖案為八寶、水族等吉祥物造型,精緻且細膩的雕琢,反應了當時庶民的審美與藝術價值觀。鹿港龍山寺 官網 - https://goo.gl/BB8ZNq


鹿港龍山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CVfUHQ


老古板的古建築之旅: 台灣的寺廟是傳統藝術和文化薈萃之地 - https://goo.gl/C2NDjE


觀音殿內乾隆40年(公元1775年)的龍柱,風格古樸雄渾,簡單線條中龍身更顯英姿,為臺灣最早期龍柱代表之一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臺灣宗教文化地圖-臺灣宗教百景 - https://goo.gl/bWeGrR



獅頭山與南庄半日遊 (2011.8.21)@Mike's Petit 日常|PChome 個人新聞台 - https://goo.gl/LnsokL


來台三百年藍興媽祖∼萬春宮(中區) - 愛鄉愛土愛查某 - udn部落格 - https://goo.gl/Rk4kbJ


台灣寺廟的龍柱又稱「蟠龍柱」,指未升天的龍。盤繞在柱子上,有壯觀瞻,歡迎訪客之意。「龍」據說為神靈之精,是四靈之首。歷代皇帝接自託為龍轉世,元朝後便規定,只有皇帝才可使用五爪金龍的文樣,民間寺廟只能用三爪或四爪,並稱為「蟒」,所以廟裡的龍柱其實應稱為「蟒柱」,只是大家還是稱「龍柱」較為順口。據說龍有 9大特徵,分別是:駱駝的頭、鹿的鹿角、獅子的鬃毛、牛的嘴巴、狗的鼻子、蛇的身體、魚的鱗片、雞的雞爪、蝦的眼睛。 
正常的龍柱的龍頭應該在上還是下?一般說來龍都是尾在上頭在下,龍身剛好盤繞柱子一圈,龍頭本朝下卻是昂起頭來,用爪子抓珠,舞爪張牙看來很生動,取其從天而降之氣勢,也有頭上尾下的龍柱,有人稱之為「降龍,升龍」。 在廟宇裡面,龍柱是十分常見的裝飾,但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龍柱上面雕刻的龍,有的頭是在上面,有的頭是在下面,從這點可以分出升龍柱及降龍柱;昇龍柱即龍頭在上,龍尾在下,代表雨順之意;降龍柱即龍頭在下,龍尾在上,象徵從天而降,代表風調之意下圖為降龍柱,龍頭在下、龍尾在上,象徵從天而降,有風調之意~ 
「雙龍柱」即「八角柱盤雙龍」,柱頭以希臘式風格為主,或加以變化,龍身較瘦,上下各一,下端海浪及水族內容豐富,文武將官分布在畫面上,整根龍柱如覆上一層網。


瀋陽故宮~富含滿族特色的宮殿文化(udn推薦聯合新聞網首頁) - shine的幽美幻境 - udn部落格

2021-01-05_0936022021-01-05_0935552021-01-05_0935392021-01-05_0935282021-01-05_0935222021-01-05_0935162021-01-05_0935082021-01-05_0934552021-01-05_0934422021-01-05_0933122021-01-05_093303

瀋陽故宮~富含滿族特色的宮殿文化(udn推薦聯合新聞網首頁) - shine的幽美幻境 - udn部落格


 

龍山寺背景1945年

136644909_2845351975708606_7018961426718586927_n


艋舺龍山寺惜字亭+鹿港龍山寺惜字亭

FrontDeskPic (11)FrontDeskPic (12)

文物名稱
艋舺龍山寺惜字亭明信片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此文物是以艋舺龍山寺內的惜字亭為主題的明信片,以彩色繪圖呈現。在右上角寫有「在艋舺龍山寺房惜字亭」,左中位置寫有小竹生。左上角蓋有大正博覽會台灣館紀念章,以兩個三角形上下對稱為圖形。
2.明信片背面印刷「郵便はがき CARTE POSTALE」,左上角郵票處為一個人側坐手拿物體,右邊有類似葉子之裝飾。其餘部分皆空白。
3.台灣龍山寺共有五處,分別為艋舺、淡水、鹿港、台南,以及鳳山。艋舺龍山寺1740落成,主祀關世音菩薩。惜字亭不同於金爐,是用來燒毀書及紙張的地方,是古代文人雅士「敬惜字紙」的方式。
4.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於1935年舉辦,日人在臺執政的第四十年,為展示在臺殖民之成果,而舉辦的重大展覽。當中位於台北的展場共分為四大展場,而台灣館位於第二會場,以中國傳統建築構成,其屋頂為歇山重簷式,內部以展出台灣相關內容為主。
艋舺龍山寺惜字亭明信片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K1DHoW


鹿港龍山寺惜字亭 官網 https://bit.ly/3HUY9pB
龍山寺五門殿虎邊八字牆前有一座磚亭,即是「惜字亭」, 惜字亭又稱「聖蹟亭」或「敬字亭」。由於古人對於文字的尊崇,不論鴻儒白丁,都不敢將寫過字的紙張亂丟,而是把字紙集中,送到惜字亭焚燒,字紙灰燼再由地方人士,擇吉時拋灑至大海或河中,還諸天地,以示對文昌帝君及造字先師倉頡的尊敬,惜字亭的設立,彰顯了古人敬惜字紙的風氣。
惜字亭的設置地點為古代衙門、書院、廟宇、街庄的入口處等,龍山寺為鹿港的閤港廟宇,因而設有惜字亭。這座惜字亭造型非常精巧,民國七十五年曾修護,但仍保有古樸的風貌
鹿港龍山寺 官網 https://bit.ly/3HUY9pB

2022-01-12_1330132022-01-12_133228


艋舺龍山寺月老神君
又稱「月下老人」或「月老」,為掌管姻緣之神。在道教信仰中,月老司職緣分的媒合,將姻緣簿中有姻緣關係的未婚男女以紅絲繩綁住,使有緣人終成眷屬。

img02_2_19

 


大龍峒保安宮+惜字亭/「107道士培訓班」李游坤 道長-台北府城隍廟/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以及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三者合稱臺北三大廟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龍柱/三停九似/鹿港龍山寺(國家一級古蹟)/降龍與升龍常常結合在一起,構成正方或長方的雙龍戲珠/頭部在下的降龍又作往上的動勢,稱為「倒掛龍」或「回升龍」。也有時,頭部在上的升龍又作往下的動勢,我們稱為「回降龍」/台灣落款年代最早的龍柱北港朝天宮觀音殿1775年龍柱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