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382

三萬年前的「八仙洞遺址」 最新考古挖掘進度 再找到十三個新洞口 挖到新石器時代陶片和動物骨骸〔2017-11-17〕
三萬年前的「八仙洞遺址」 最新考古挖掘進度 再找到十三個新洞口 挖到新石器時代陶片和動物骨骸〔2017-11-17〕 https://bit.ly/2Rqhnyr
八仙洞遺址 挖到新石器時代陶片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6TFUo
考古人員在八仙洞第一洞的靈巖洞內考古,挖出新石器時代文物。(記者黃明堂翻攝)
【考古台灣】三萬年前的「八仙洞遺址」 最新挖掘進度再找到十三個新洞口 挖到新石器時代陶片和動物骨骸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2017/11/17
台東縣政府陸續排除八仙洞遺址的廟宇後,考古學者臧振華在靈巖洞挖掘出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陶器,慶幸文化層未被破壞。
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天舉辦南島文化國際研討會,曾任館長的中研院院士臧振華說明了八仙洞新近的挖掘成果。
臧振華說,八仙洞原本認定的有十七個洞,但從二○一二起陸續再往上找到十三個洞,所以共有卅個洞,都是舊石器遺址,最久遠的年代距今三萬年。
最靠近平地的第一洞「靈巖洞」,洞穴原本是寺廟使用,已被縣府循法律途徑排除,臧振華在今年七月進入洞內挖掘,結果有新發現,確認八仙洞除了是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有新石器文化。
臧振華說,八仙洞因為被廟宇長期使用,缺乏完善管理,原本擔心文化層已被破壞,不會挖出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不過,這次在靈巖洞內下挖約一公尺,就挖出不少碎陶片,判斷是距今兩千五百年的文物。
臧振華說,八仙洞是相當珍貴的遺址,擁有距今一萬五千年到三萬年之間的舊石器時代文化,接下來是距今六千年的先陶文化,最近的是是距今兩千五百年的新石器文化,在人類史上是很特殊的遺址。
考古人員在八仙洞第一洞的靈巖洞內考古,挖出新石器時代碎陶片。(記者黃明堂翻攝)
靈岩洞開挖 八仙洞第一洞找到新石器文化
新頭殼newtalk | 文/中央社 2017/11/16
台東縣政府收回八仙洞第一洞靈岩洞後,委託中研院士臧振華開挖,挖掘出新石器時代陶器和動物骨骸。他說,慶幸被寺廟占用時,文化層未被破壞。
台東知名舊石器代遺址八仙洞,是台灣舊石器人類遺址。不過,如潮音洞、海雷洞、乾元洞以及崑崙洞,早期就淪為修行者的道場,最大的靈岩洞則變成寺廟,還有一些小洞則變成納骨塔。
這幾年台東縣政府透過法律途徑,陸續要回被占據的洞,其中最受矚目、最大的第一洞靈岩洞,在今年7月間完成所有拆除和點交。台東縣政府隨即委託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臧振華教授率領團隊開挖。
臧振華今天出席在台東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舉行的「2017年南島民族國際研討會」,會前接受記者訪問表示,八仙洞原本認定有17個洞,但從2012年陸續又發現13個洞,八仙洞累計已有30個洞。
台東縣政府收回八仙洞第一洞靈岩洞後,委託中研院士臧振華開挖,挖掘出新石器時代陶器和動物骨骸。圖為2016年拆除洞內巨大佛像。   圖 : 中央社
有關靈岩洞的挖掘部分,在地底1公尺深處挖掘到陶甕碎片和動物骨骸,證明是新石器時代、距今2500年左右,「很慶幸,文化層沒有被寺廟破壞」。
臧振華表示,八仙洞30個洞,涵蓋的時間,從距今2500年的新石器時代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由於洞穴從海拔10多公尺到200公尺都有,從內部的文物年代,可以推測東海岸的地殼抬升速度,每年約抬升7公釐,越上面的洞年代越久,出土的文物有舊石器和新石器,但尚未找到人類骨骸,可能和洞穴潮濕有關。
臧振華表示,八仙洞是相當珍貴的遺址,擁有距今1萬5000年到3萬年間的舊石器時代文化,以及距今6000 年的先陶文化,最近的是距今2500年的新石器文化,在人類史上是很特殊的遺址,包括國外學者都關注這個遺址,在收回洞穴後,應好好規劃整理,做更好的展示。
八仙洞遺址 挖到新石器時代陶片 - 焦點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s6TFUo
另外,臧振華在研討會中也也提出,東南亞包括中國華南等地的舊石器時代文物,部分與長濱文化類似,因此推測長濱文化人可能是8萬多年前,從非洲往外遷徙的一支。三萬年前的「八仙洞遺址」 最新考古挖掘進度 再找到十三個新洞口 挖到新石器時代陶片和動物骨骸〔2017-11-17〕 https://bit.ly/2Rqhnyr


台東潮音洞寺廟今(22)日遷出 東部唯一 罕見洞廟文化將成絕響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十一月 21日, 2017
已存在半世紀以上的潮音洞廟,今天遷離。平日,釋玄化師父在此修行。影像: 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提供
跟住了近60多年的潮音洞廟,說再見。出家師父釋玄化萬般不捨,今(22日)天還是願意平和離去。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台灣文化資產保護聯盟成員,在洞內、洞外綁上了黃布條,作了簡單祭拜儀式後,陪同釋玄化離開居住五十多年的潮音洞;但他很遺憾:早在政府沒有法令、沒有登記產權前,已居住在此,民國54年他和同修釋玄馨在潮音洞發掘出考古遺址後,多年來一直被冠上佔用考古遺址、蓋違建的污名。
而今年8月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和文化部講好了,文化部官員承諾要進行「洞內寺廟的文化歷史調查」,卻因為科長換人,當釋玄化離開時,曾存在過的歷史文化與宗教被一筆抹掉。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指出,最近靈巖洞挖出了新石器時代的考古遺物,學者說「慶幸洞內廟沒有破壞遺址」;但拆廟時卻一口咬定「洞內廟破壞遺址」,拆完後卻說「慶幸沒有破壞」,這樣對待在洞內存在六七十年的人類活動,是合乎情理的態度嗎?
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成員劉佳蕙表示,聯盟曾經進入潮音洞進行文史調查,潮音洞的歷史早於國府來台;潮音洞在三萬年前有人住、三萬年後還是有人住,把潮音洞看成違建與佔用並不符合居住正義,所以台東縣府文化局從民國93年起對廟方展開了一連串的刑事訴訟及行政處分,法律都是站在廟方的立場,台東縣府在刑事沒有打贏官司,「竊佔土地」被不起訴外,行政處分也沒有成立;因為早在廟方進入時,土地是沒有人登記的,而台北縣府稱廟方是「違建」,廟方提起訴願後,也認定廟方遷入潮音洞前,根本還沒有「建築法」。 
劉佳蕙指出,後來台東縣府又追加民事訴訟,因為政府在民國62年將八仙洞土地登記為「國有地」後,同意以繳納「佔用土地賠償金」及「稅金」的方式讓廟方繼續使用。最終,台東縣府打贏了民事官司。而文化部與廟方在協調遷出潮音洞過程,廟方與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共同提出文化部要進行「洞內寺廟的文化歷史調查」,直到兩周前,台東縣府要強制進行遷出時,聯盟與文化部接洽,才發現原來的承辦科長已調職,接任者說:「不曉得有這件事情…」
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成員林奎妙表示,三萬年前的住民文化和三萬年後的住民文化,應該可以共存的;寺廟生活是既有的事實,這些歷史脈絡是有意義的。之前,參與的考古學者也不排斥,後來因為縣府要打官司,突然變卦了,並把洞廟文化一筆 抹去。八仙洞洞內廟的去留,不該在不透明、不公開、不平等的決策過程中,被理解成「遺址 pk 洞內廟」的零和遊戲。 
潮音洞廟遷出後,廟內的觀音等佛像也隨著釋玄化遷下山,師父將由弟子黃吉村接回家中奉養。
潮音洞廟今(22日)天早上已進行拆遷,三寶大佛將送到池上法蓮寺,千手觀音將隨釋玄化師父下山遷到新住所。 圖: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提供


台東縣府清理強占廟宇 國定八仙洞考古遺址復原貌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29日, 2017
A-A+
2017-12-29 20:43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即時報導
台東縣政府經過長達6年時間訴訟及陸續排除強占國定八仙洞遺址的廟宇後,今年12月6日將最後一個被占用的洞穴「潮音洞」拆除清理完畢,台東縣長黃健庭及中研院臧振華院士今天下午前往視察,並舉行「國定八仙洞考古遺址」洞穴復原竣工記者會,黃長庭表示,縣府已擬定相關計畫爭取中央列入前瞻經費,進行洞穴清理及古蹟遺址公園維護,期使八仙洞成為台東的驕傲。
黃縣長下午由臧振華、議員高美珠、長濱鄉長潘淑芳等人長陪同,視察八仙洞遺址復原情況,並由臧振華逐洞講解國定八仙洞考古遺址(靈岩洞、觀音洞、潮音洞),八仙洞原本認定的有17個洞,但從2012起陸續又找到13個洞,所以共有30個洞,出土文物最久遠的年代距今3萬年舊石器時代,最近是距今2千5百年新石器時代文物。
藏振華指出,一個遺址同時有舊石器時代文化及距今6千年的先陶文化、新石器文化,在人類史上是很特殊的遺址,讓國內外學者都關注這個遺址,在收回洞穴後,應好好規劃整理,做更好的展示。
八仙洞是百萬年前形成的海蝕洞穴,民國57年間由當時台灣大學考古隊教授宋文薰帶隊挖掘,發現洞穴堆積底層有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文物,民國77年列為一級古蹟,95年經中央指定為國定遺址。但3、40年前八仙洞包括潮音洞、地藏洞、海雷洞、永安洞、觀音洞、靈岩洞等陸續被廟宇、修行人士占用,直到6年前,在縣長黃健庭要求積極處理,縣府才施展鐵腕興訟及清除強占廟宇。
黃健庭表示,國定八仙洞遺址應是一個具有考古、觀光、休閒、展示與教育的功能,它不僅是座考古遺址公園,更可以成為1座戶外無牆博物館,也期待國定八仙洞考古遺址成為台東的驕傲,也是台灣的驕傲。


八仙洞最後一個洞內寺潮音洞今拆遷
2017/11/22 10:12分享八仙洞最後一個洞內寺潮音洞今拆遷到Google+分享到Line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東縣國定遺址八仙洞最後一處「洞內寺」潮音洞今天開始拆除,「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今天也要求縣府立刻進行八仙洞地區族群與宗教寺廟歷史文化調查,八仙洞未來規劃需資訊公開、並舉辦聽證會議,讓公民參與,文化處副處長劉俊毅表示,未來八仙洞朝國家遺址公園方向規劃,一定會納入公民意見。
八仙洞是台灣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目前已知有30個洞穴,曾挖掘出3萬多年前文物,部分大型洞穴早年由靈修人士建神壇或寺廟、也因此被命名,部分小洞穴則成為納骨塔,縣府近年來以民事訴訟、協商方式多管齊下,逐步清出靈嚴洞、觀音洞等,目前僅剩第2洞的潮音洞今天開始遷移洞內文物
今天早上9點多,工人進駐開始拆除洞內建築,工人小心翼翼的包裝洞內3尊大神像、預計遷往池上鄉,議保存洞內寺文化的熱心民眾則持續記錄,94歲洞主賴先德則在旁默默守候,他說,基於公理及道德上,的確應該把洞穴還給政府,未來他將在長濱鄉與義子同住


八仙洞廟 台灣少見密集洞穴形態廟宇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八仙洞「洞內廟」,位於台東長濱鄉三間村北端至花蓮間的峭壁上,沿線高低起伏的洞穴景觀,已是著名景點,吸引很多佛教信徒到此朝聖,根據文獻記載,最近考古學者挖出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是位於八仙洞的靈巖寺。1927年已作寺廟登記的─第一洞靈巖寺,曾在東台灣曉聲會出版的《東台灣展望》一書,提到靈巖寺和其他洞穴。
根據地理無國界網站的分析,台東長濱鄉山壁上的八仙洞穴景觀,是上升下降多次自然形成的海蝕洞穴,地形適合遮風避雨,周遭在不同年代,聚集了噶瑪蘭族、西拉雅平埔族、馬卡道井埔族、阿美族、布農族、客家、閩南和外省族群,八仙洞多元文化共存聯盟劉佳蕙表示,當地住民早已認同多元文化在此共存,附近居民反而對於洞廟被迫遷感到好奇與不解。
而2010年交通部觀光局委託進行「八仙洞史前遺址公園及展示館」規劃案,也曾將洞內寺視為「現代文化層」,並以「共生」觀點進行空間設計。但因台東縣與洞內寺廟進行興訟,台東縣政府與當時的文建會官員,都要求規劃單位刪除「現代文化層」、「保留現地展示」等字眼,為的就是避免這些觀點遭廟方引用、影響訴訟結果。
劉佳蕙表示,早期八仙洞附近的公車站牌叫「水母丁」,後改稱「仙洞」,而居民傳說八仙曾在此住過,又稱「八仙洞」,並在此發掘出長濱文化遺址。由於洞穴,一邊靠山、一邊臨海,洞內生活相對艱難。二戰期間,因美軍轟炸,先民們躲進洞穴避難,從洞中可以清晰聽到海水沖擊岩壁的迴音,氣勢雄闊,遠眺太平洋,海天一色,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八仙洞隨著高度越來越小。許多人在祖先過世後,將人骨放在洞內,不只遮風避雨,由於地勢高聳,相對安全
年93歲的釋玄化,從30多歲就來到潮音洞廟,這些年如果地方需要資源濟貧,釋玄化都會慷慨援助。釋玄化的師父是台東東禪寺一覺師父,當年他赴日本曹洞宗學佛,並與日本師會回去潮音洞廟祭拜;而鄉里討論希望有師父到八仙地區,釋玄化奉師命來到潮音洞廟修行,距今已快五十年。
在八仙洞原有潮音、永安、靈巖、觀音、海雷等洞廟,因乾元位於洞外且屬私產,未受影響;目前除了潮音洞廟外,其餘四個洞廟已遷出,廟被拆除後,修道人多已過世。
洞廟已遭拆除,考古學者在此發掘出新石器時代遺留。 圖:翻拍台東景觀鳥瞰圖

5a153a55286415a14ecd73bf93  


遭占逾50年 潮音洞9月回歸
2017年08月21日 04:10 中國時報/莊哲權/台東報導
遭占逾50年 潮音洞9月回歸
國定遺址八仙洞中最後一個洞廟「潮音洞」,台東縣政府將於9月中旬強制拆除。(莊哲權攝)
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為3萬年前舊石器時代遺址,長年以來遭修道人士占用,甚或淪為納骨塔,惟目前僅剩潮音洞尚未搬遷,台東縣政府將於9月中旬強制拆除;而90多歲賴姓洞主無奈表示願配合,周邊商家則擔心生意受影響,希望拆遷後,政府有配套措施
3萬年前台灣舊石器人類居住的長濱鄉八仙洞,1988年由內政部指定為一級古蹟,2006年5月更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國定遺址,台東縣政府則定位為「國際遺址」。
年邁洞主:願配合
然而,數十年來,許多洞穴如潮音洞、海雷洞、乾元洞、崑崙洞,均遭修行者占用為道場,其中,最大的靈岩洞還變成寺廟,另有部分無名洞淪為納骨塔
多年來,台東縣政府陸續透過官司,積極討回遭占用的洞穴,目前除第6洞乾元洞的「洞外土地」產權屬私人以外,剩下最後一個潮音洞,已於今年6月由台東地方法院判決歸還。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課人員和台東地方法院本月15日前往潮音洞會勘,並選擇9月11、12、14日為強制拆除的日期,確切日期將交由台東地方法院和洞主協調
住在潮音洞已逾50年的90多歲洞主賴先德說,他年事已高,也只能配合縣政府,但仍盼保留洞內3尊神像,而他念茲在茲的是,搬遷後無人管理,環境會變得很髒亂,可能就沒有遊客會來。
周邊商店 盼有配套
而在八仙洞周邊的商店,則擔心洞廟和道場拆掉後,只剩下冰冷的洞,生意恐怕一落千丈,希望政府做好配套措施。
文化處人員表示,縣政府只是代管單位,未來八仙洞要如何規畫,仍須與中央討論。

台灣最老史前遺址 纏訟多年
By 莊哲權,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20日, 2017
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不僅是東海岸著名景點,經考古學者研究,更確定是超過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但因法令不夠周延,成為道場及納骨塔,經過與這些修道者來回纏訟,台東縣政府盼延宕多年的國定遺址遭占用問題能圓滿落幕。
台東縣長濱鄉三間村臨海峭壁上30多個海蝕洞穴,1968年由考古學家宋文薰帶領的台大考古隊進行挖掘,找到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底層還有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
根據宋文勳、連照美、黃士強等3位考古學者研究,八仙洞遺址是台灣地區第1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年前更由中研院臧振華率領的團隊,在洞內找到舊石器時代火塘,經碳14年代測定,證實八仙洞為距今超過2萬年至3萬5000年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台灣最早人類遺址。
但這個台灣最古老的史前遺址,在日治時期就成為修行者的道場,台東縣政府和東管處曾提出竊占告訴,卻因超過法律追訴期而敗訴。2007年,台東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薛樂儀改以贓物罪,將八仙洞修行者提起公訴,雖遭判刑,但刑事判處不能作為民事上要求歸還八仙洞的依據
最後由台東縣政府委託律師提出「占用歸還」的民事訴訟,台東地方法院判決縣府勝訴,可望將這些海蝕洞穴還給3萬年前的老祖宗;另外,也有民間團體認為,應該讓洞廟文化與舊石器文化共存。

2017-08-21_195028  


1968.4.19 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發現史前遺址
2016 年 04 月 19 日 18:36:02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22sdfg3912se_2016-04-19_18-09-45

只聽過山頂洞人?北京人?五千年黃帝蚩尤?來看看臺灣自己的史前文化遺址吧!

48年前的今天(1968.4.19,一說為3月4日) 臺大地質學系林朝棨教授在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發現史前遺址,認為具試掘的必要,之後在許多人努力下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層,經命名為「長濱文化」。長濱文化也是目前在臺灣發現最古老的文化,年代可追逤到一萬五千年以上。

臺灣人第一位地質學家、被譽為「台灣地質第四紀之父」的林朝棨教授,也值得我們認識:
地質名人館 林朝棨:
http://www.nadmgl.tw/history/detail.php?classid=16&submenu=1
臺灣記憶 臺灣人物小傳 林朝棨:
http://goo.gl/liNz4R


仙洞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1-02-07_1908162021-02-07_191104safe_image (2)

仙洞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