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重奪公民廣場」 黃之鋒3人遭判6至8月即刻入獄


分享號召「重奪公民廣場」 黃之鋒3人遭判6至8月即刻入獄到Facebook 分享號召「重奪公民廣場」 黃之鋒3人遭判6至8月即刻入獄到Line 分享號召「重奪公民廣場」 黃之鋒3人遭判6至8月即刻入獄到Google+
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被判處6至8個月刑期。(法新社)
2017-08-17 16:2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高等法院今宣判2014「重奪公民廣場案」刑期覆核結果,分別判處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6個月、主席羅冠聰8個月和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7個月刑期,且須即刻入獄服刑。
黃之鋒等三人下午1點現身法院聽判。(路透)
黃之鋒等三人下午1點現身法院聽判。(路透)
三人與庭外聚集的支持者和親友互相擁抱鼓勵。(路透)
三人與庭外聚集的支持者和親友互相擁抱鼓勵。(路透)
綜合港媒報導,上訴庭法官楊振權裁決,依照港《公安條例》第18條非法集結罪名,最高可判處三年,在衡量一切條件後,原先判處黃8個月、羅10個月,但考量兩人已完成社區服務,因此減刑1至2個月。
有「雙學三子」之稱的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為了爭取實施真普選,在一連串的罷課抗議後,於2014年號召群眾衝入當時已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封鎖的「公民廣場」,掀起佔領運動序幕。
起先三人被裁定非法集結,及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分別判罰社會服務及緩刑,三人皆已完成,但香港律政司認為判決過輕提出上訴,要讓三人即刻入獄服刑。
黃之鋒於昨日接受訪問時提到,審訊期間法官曾說,「重奪公民廣場」的「奪」字具有暴力意義,推測自己入獄服刑的可能性極高,包括日前宣判的新界東北發展案,法官都要阻止往後發生類似事件。
黃之鋒也語重心長地說,望香港人不要成為依附在強權底下苟活的順民,強調「要去坐牢的幾個年輕人都沒放棄,香港人何必要在此刻放棄呢?」
三人約在今日下午1點到庭聽判,並與外頭親友和支持群眾互相擁抱鼓勵,更有人大喊「政治檢控可恥,公民抗命,無畏無懼,我要真普選」、「我們都是黃之鋒,我們都是羅冠聰,我們都是周永康,我們都是香港人」等語聲援。
---------------------------------------
雨傘革命重判 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入獄
分享雨傘革命重判 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入獄到Facebook 分享雨傘革命重判 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入獄到Line 分享雨傘革命重判 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入獄到Google+
2017-08-18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針對三年前佔領香港政府總部前廣場、揭開「雨傘革命」序幕的示威者刑期覆核上訴案,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十七日宣判,改判當時的學運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和周永康三人入獄六到八個月。這項判決是繼日前十三名泛民主派年輕成員因抗議新界東北開發案被改判徒刑後,對港人要求政制改革呼聲的又一次重擊,十月將滿二十一歲的本土派政黨「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也因此無法參與二○二○年的立法會議員選舉。
香港「雨傘革命」領袖黃之鋒、周永康、羅冠聰三人,十七日被改判徒刑後,黃之鋒搭乘囚車離開高等法院。(美聯社)
香港「雨傘革命」領袖黃之鋒、周永康、羅冠聰三人,十七日被改判徒刑後,黃之鋒搭乘囚車離開高等法院。(美聯社)
香港「雨傘革命」領袖黃之鋒、周永康、羅冠聰三人,十七日被改判徒刑後,大批支持者包圍據信搭載黃之鋒的囚車加以聲援。(歐新社)
香港「雨傘革命」領袖黃之鋒、周永康、羅冠聰三人,十七日被改判徒刑後,大批支持者包圍據信搭載黃之鋒的囚車加以聲援。(歐新社)
2020年無法參選
本案承審法官與十五日反新界東北開發案上訴庭為同一批人。副庭長楊振權判決指出,「香港社會近年瀰漫一股歪風」,鼓吹「違法達義」,「本案是表現上述歪風的極佳例子」;必須嚇阻那些自以為行使集會權利便可漠視法律,肆意以暴力或其他嚴重手段違法之人。依照「公安條例」第十八條,非法集結罪最高可判處三年徒刑。
黃之鋒遭判刑六個月、香港眾志主席羅冠聰八個月、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七個月,即時入獄。三人聆判後表現平靜,向旁聽席上的親友微笑、揮手道別。黃之鋒離開法庭前高喊「香港人不要放棄」,並在社群網站發文,「囚禁我們的身體,囚禁不了我們的心靈」,「有緣再會」。三人律師均表示將上訴。
黃高喊「不要放棄」
黃、羅、周三人在二○一四年要求政制改革的一連串行動中,於九月二十六日晚間突襲港府總部東側廣場(公民廣場),號召民眾加入,促使「佔領中環」於二十八日凌晨啟動。三人被依非法集結等罪定罪,去年七月東區裁判法院判處黃、羅社會服務,周徒刑三週、緩刑一年,均無須入獄,但港府律政司不滿判刑太輕,提出上訴。
「將造成寒蟬效應」
「人權觀察組織」中國事務主任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指出,判決是「赤裸裸精心計算的政治起訴」。「國際特赦組織」也批評,港府執意尋求三人入獄,是「惡意」、「報復性」的攻擊,本案「將對言論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產生寒蟬效應,或許可能嚇阻其他人參與日後類似示威活動」。(相關新聞刊A7)


 

 

港學運領袖黃之鋒 獲輕判社服
www.appledaily.com.tw查看原始檔

港學運領袖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左起),分別被判八十、一百二十小時社會服務與緩刑一年。香港《蘋果日報》
【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香港學運領袖黃之鋒、羅冠聰與周永康,2014年9月為爭取香港特首真普選,發起重奪「公民廣場」行動,被控參與非法集會等4罪名成立,香港法院昨宣判,法官指3人雖鹵莽,但「並非十分暴力」,判處黃社會服務80小時、羅120小時,周判刑3星期、緩刑1年,判決結果不影響羅冠聰立法會議員參選資格。

黃之鋒等人因發起重奪公民廣場活動,昨被判刑。香港《蘋果日報》
行動促成雨傘革命

時任學民思潮召集人的黃之鋒和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羅冠聰等人,於2014年9月26日衝入被港府封鎖、位於港府東側的公民廣場,要求2017特首真普選,此行動成為「雨傘運動」序幕。法院上月裁定黃、周參與非法集會罪名成立,羅煽惑他人參與非法罪名成立,於昨宣判。
法官張天雁表示,3人是真心想對社會議題表達訴求及意見,並非為個人利益。她形容,3人雖鹵莽,「但並非十分暴力」,故判處黃、羅社會服務令,因周下月赴英深造,難以遵守社會服務令,以緩刑代替。

考慮上訴續推民主

法官說,年輕人對社會現況不滿,但可貴之處在於純真,難免衝動。如為了之後發生「較激烈的政治事件」(指雨傘運動)而判處阻嚇刑罰,「對被告不公平」。
判決出爐後,羅冠聰表示接受,因處罰未逾3個月,他未喪失立法會議員參選資格;黃之鋒說考慮上訴,將繼續民主運動;周永康肯定法官考量他們的動機與立場。
英國《衛報》昨引述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呼籲應撤銷控罪,「對學生控罪,港府的行為與北京越來越相似。」

---------------------------------------------------

校園禁談港獨 梁振英:港獨非言論自由

梁振英今天呼應,禁止在學校討論「港獨」與言論自由無關,而是有是非立場,老師、校長皆有責任帶領學生往正確方向討論。(法新社)

2016-08-16  11:3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針對香港教育局日前要求「港獨」主張或活動不該入校園一事,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今天呼應,禁止在學校討論「港獨」與言論自由無關,而是有是非立場,老師、校長皆有責任帶領學生往正確方向討論。

有鑒於香港的港獨意識持續高漲,香港教育局日前表示,任何「港獨」主張或活動不該在校園出現,若教師在校內「鼓吹港獨思想」,須承擔責任和後果,包括取消註冊教師資格。

梁振英今天表示,港獨的蔓延影響香港社會穩定,破壞香港和北京、中央的關係,並非言論自由問題,而是是非觀的問題。

不過,教協監事會副主席、退休中學副校長黃克廉則批評,教育局對港獨的說法空泛,是製造白色恐怖。

----------------------------------------------------------

雨傘運動親歷者:「佔中」是點燃香港的火星
cn.nytimes.com查看原始檔

2014年9月29日,」佔中運動「開始後不久,示威者在香港政府總部附近舉着手機。
攝像者: Dale De La Rey/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2014年底,香港行政長官普選的問題,在這座城市引發了一場名為「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的公民運動,律師兼作家傑森·Y·吳(Jason Y. Ng)親身經歷了那場動蕩。在新書《雨傘盛開》(Umbrellas in Bloom)中,他生動地講述了那場令香港部分地區癱瘓了79天的街頭抗議。

通過親身觀察、時間表、圖表,以及對這片半自治中國領土的複雜政治制度的解釋——不民主的英國殖民統治的遺存,以及不民主的中國統治的新元素,令人不安地混合在一起——傑森·吳清楚地說明了,讓很多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感到不滿的究竟是什麼。在採訪中,他對「佔中運動」(或稱「雨傘革命」)進行了回顧,並談到了接下來可能出現的情況。


Jason Y. Ng在新書《雨傘盛開》中生動地講述了那場街頭抗議。
攝像者: Norm Yip

Jason Y. Ng以親身觀察、時間表、圖表和對這片半自治中國領土晦澀難解的政治制度的解釋,清楚說明了很多香港市民感到不滿的究竟是什麼。
問:佔中運動實現了什麼?

答:由於佔中運動,現在所有人都在關心和談論政治。在我們最為關注的議題中,社會公正已經取代了社會地位。它還帶來了「雨傘一代」,這些年輕人現在用所有的時間,在社交媒體上討論和審視每一項政府政策。其中一些人甚至開始競選公職。

但事情也不是只有美好的一面。雖然社會在覺醒,但佔中運動最終未能獲得北京在普選問題上的任何讓步。這讓很多香港人感到幻滅和痛苦。社會的兩極化比以往更加嚴重,反大陸的情緒加劇到了歷史最高點,本土主義的興起讓反對派變得越發激進。我們要準備好面對更多動蕩。

問:是什麼引起了公眾失望情緒的大爆發?

答:我經常把香港比作一所煤氣泄漏的房子:只要有點火星就會爆炸。北京打破了自己的承諾,佔中行動遭到了催淚瓦斯的鎮壓,就是點燃這座城市的火星。而煤氣泄漏,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自從香港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公眾的失望情緒和社會不公越積越多。

在《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裙帶資本主義指數排行榜上,香港位居第一。猖獗的政商勾結拉大了收入差距,推動了樓價飆升。香港有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就連中產階層也負擔不起像樣的住房。

與此同時,北京罔顧「一國兩制」方針,對香港本地事務進行了越來越明目張胆干預。我們看到了一些例子:支持民主的報紙遭受經濟壓力,在線媒體遭受了網絡攻擊,還有最近一些批評中國領導層的書商疑似被綁架的事情。我說這是香港第二次被殖民。我們忍受了英國150年的統治,結果卻被中國共產黨再次殖民——它是我們的父輩和祖輩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逃離的專制政權。

問:這本書中既有來自目擊者的生動描述,又有嚴謹的學術解讀。你可以詳細談下為什麼是這樣的安排嗎?

答:在香港主權交接後時代,發生這樣一件有分水嶺意義的事件,作為一個作家和公民,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對它進行記錄。我想要把這件事做好,所以壓力很大。一方面,我必須將這次運動置於恰當的參照背景中,要首先對我們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做詳盡而又易懂的解釋。

同時,我也希望自己對這次運動的記錄能有些人情味,是具體可感的。我想通過坊間描述和角色穿插的敘述方式,讓不曾有機會參與或見證這些抗議活動的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問:香港是一個獨特的地方:過去是一個英國殖民地,後來沒有獲得獨立,而是被歸還給了不曾治理過香港的、由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有些香港人對這點不太接受,想要分離出去。這種想法有多大的可行性?

答:從地緣政治角度講,香港獨立是一個白日夢。中國有強大的軍事實力,230萬人民解放軍可以,而且也會像碾死蟲子一樣,輕而易舉地鎮壓分離主義者。所有有關香港獨立的言論,都是出於憤怒而非理性的表達。

同樣的道理,分離主義者是在給北京提供充足的理由,加強對香港的控制,讓它進一步蠶食我們自由發表言論和舉行集會的權利。已經有人在私下重新討論制定反顛覆法,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壓制反對派。

問:經過150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和20年的中國統治,香港現在算是成年了嗎?

答:香港正在經歷韓國和台灣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歷的過程。當時,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學生抗議者和反對黨非常激進,為了讓人聽到他們的呼聲,往往會訴諸武力。眼下香港正在出現這種狀況。在大約一個月前的中國農曆年期間,香港發生所謂「魚蛋暴動」(fishball riots),其間暴力的抗議者曾向警察扔磚頭,還在街頭縱火。這是香港幾十年不曾有過的事。

不過,這些事都沒什麼好意外的。佔中運動無果而終之後,年輕人需要表達出他們對這個系統的失望,這樣傷口才能開始痊癒。既然韓國和台灣能最終達到政治上的成熟,發展出完備的民主,香港也可以。或者說,我們希望如此。

但那恰恰是北京不想看到的未來。中國領導層想讓香港始終做一個沒有意識形態,或沒有身份認同感的經濟城市。

問:佔中期間,警方對和平抗議者使用催淚瓦斯,讓香港人為之一驚。你會擔心他們有一天對抗議者開槍嗎?

答:佔中期間,人們看到警察將整車整車的橡皮子彈和催淚彈運進政府大樓。自佔中運動以來,香港政府在「人群管理資產」上做了相當多的投資,包括購買裝甲水炮車、大功率催淚噴霧器。在「魚蛋暴動」當晚,警方先是把上了蹚的手槍對準示威者,然後朝天空鳴了兩槍。這足以證明,未來如果發生衝突,執法部門還會繼續加碼。

我相信北京對香港政府發出了明確的指令,要它避免出現人員傷亡,因為這會引發另一場暴動,也會讓外媒有的可寫。中國領導層最近已經夠焦頭爛額:漫長而艱難的反腐運動、危機四伏的經濟,以及間或出現的地區動蕩。它承受不起讓香港出現一個小型天安門廣場屠殺事件。

----------------------------------------

誰說香港不能獨立?

推文到plurk
2016-03-19 06:00

◎ 沈建德

港大學生的港獨主張,香港首富李嘉誠不認同,反問香港有什麼資格獨立。(彭博)
李嘉誠,香港首富,針對港大學生的「香港獨立」主張,說香港人不會認同,香港沒資格獨立。而中國的香港基本法主委喬曉陽也立刻表示,香港不可能成為主權獨立國家事實上香港是一九七二年被中國竊取,而非一九九七回歸,香港要獨立可以去找聯合國。
因為一九四五年聯合國憲章規定,戰勝國的殖民地自決,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聯合國大會決議,認定為尚未自治的殖民地者有七十四個地方,香港就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有阿拉斯加、夏威夷、關島、波多黎各、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一九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聯合國一五一四號讓殖民地自決獨立的決議,要求特別委員會提出辦法,使殖民地都能儘快自決獨立。
可是當時的香港和現在的台灣一樣,妄想現狀可維持,這正好給中國有充足的時間搞併吞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二日中國因長期收買聯合國會員奏效,於#二九○八決議案的同時,聯合國決定,香港由「英國領土」變成「中國領土」。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英國才提出抗議,謂「聯合國決議不能改變香港的法律地位」。結果只有斐濟、瑞典、委內瑞拉支持。事情走到這步田地,當時的港人猶以為英國不會放棄香港,但英國已在評估香港的殘值。一九八二年九月柴契爾去北京,和鄧小平談判香港被表決後英國可以得到的剩餘價值。這個殘酷歷史雖是香港的,卻是台灣人必須時時引以為戒的!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

人民日報:繁簡字非先天對立 一些港媒和激進政治組織扣帽子安罪名

2016/02/23 16:18:00 發表於 | 政治 • 社會

《人民日報》刊出文章談論「繁簡字之爭」,認為在香港和台灣,有一部分人宣稱「繁體字才是正統,簡體字是被閹割的劣等字體」,不單是亂安罪名、扣帽子,把問題政治化,也顯得淺薄無知。

文章指出,本來繁簡字體之取捨,何者更有利文化傳承,如果能理性探討,定有益處,但若强分正宗旁門,就是無理且失禮。批評一些香港媒體和激進政治組織,把事件炒作,是將問題泛政治化。

文章舉教育局建議學校「先繁後簡」為例,指香港學生認讀簡體字,可以「拓寬讀面,未來也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就正如亞洲學生學英文是要同國際接軌,而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多用簡體字,為的就是跟中國市場接軌。身為中國特區的香港,卻對簡體字格外敏感,實在奇怪。又指出大量簡體字形源自草書和行書,並非近代發明,而由甲骨文到篆書再到繁體字、簡體字,其實只是漢字的演進,又何須把繁簡强分優劣,甚至當成身份的標籤

文章強調繁簡字不是非先天對立,不應附會政治含義,學習和使用時,只要順其自然,回歸實用精神和開放態度。而簡體字的確為大陸掃除文盲立下功勞,大陸也不排斥繁體字

文章的配圖用了豐子愷的畫,豐子愷是主張推廣簡體字的,當時又叫手頭字。1935年蔡元培、郭沫若、胡愈之、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鄭振鐸、朱自清、李公朴、郁達夫等200名文化教育界人士,聯同《太白》、《文學》、《譯文》、《小朋友》、《中學生》、《新中華》等15家雜誌社共同發起「手頭字運動」。豐子愷寫了一篇題為「我與手頭字」的文章支持,他將簡化字比作自己的畫風,指要提倡自己的畫作名為「手頭畫」,作為一個大眾文化的重要工具。又從美學角度分析,畫的省略,可以稱為「意到筆不到」,而字也是如此,在「過去數十年間看慣了本字,現在看到了本字的大體輪廓,遍會想像其全體,而且所想像的常是端正美好的本字」(「我與手頭字」,豐子愷,1935)

「香港人不長進的報應」

2016-02-24 06:00

 

◎ 賈泓陞

香港J5台播放的普通話新聞出現簡體字。(圖擷取自J5)

被市民譏諷為「CCTVB」的無線電視,星期一在其新台J5以普通話報導新聞,更配以殘體字字幕,令全城譁然。無線電視發言人聲稱,「既然是普通話新聞,簡體字(殘體字)有甚麼問題?」

事到如今,恕在下得罪說句,此乃香港人不長進應得的報應。民主不只是投票,而是懂得在適當時候做正確決定,要用腦,更要識見。可惜,不少老中兩代香港人,這方面的識見實在追不上時勢,錯失了修正的最佳時機。香港人沒有當年英國人用選票將丘吉爾扔下台的智慧及識見,往後必需負出更大代價,方可撥亂反正。

三年前開始的港中矛盾,左膠社運人及時事評論員,用「文化多元」當時為使用殘體字的商鋪辯護,力斥捍衛本土利益的言行為「歧視」、「法西斯」;小學行「普教中」,教師公會無大反應,不少香港人仍在夢中,以「不懂政治」為榮。兩傘革命,堅守「和理非非」,遭到黑警毒打,失敗收場才開始反省「和理非」抗爭方式是否走到盡頭,要用另一方法抗爭。一群抗爭了三十多年的泛民九流政客(棍),仍是香港反對派的政治代理人。三十年抗爭仍然一事無成,在外國,此等九流政客一早被選民摒棄了,自己不去反省得失,以為打著抗爭招牌就可以壟斷反對派,還敢無恥地振振有詞,次次選舉要選民顧全大局,含淚投票支持他們。奈何仍然有不少香港人相信他們。

農曆年初一晚魚蛋警民衝突,示威者使用武力還抗,泛民政客又再次與使用武力的示威者劃清界線。 寧願要姿態,也不要勝利。近日立法會補選,有曾經是激進派的政客在一泛民候選人造勢大會上,批評另一本土派候選人「用旺角騷亂中六十九名被捕者來作為選舉工程,是食『人血饅頭』」。但他自己年年用「八九六四,劉曉波,李旺陽」作為自己的政治生涯,食「六四人血饅頭」。譏笑捍衛本土抗爭者,不顧香港人的利益及尊嚴。香港人如果再支持這些不思進取,與時代脫節的永遠反對派政客,香港再沉淪,六八九再強硬,再不顧民情,而使自己利益再受損,下一代被奴役,也與人無尤,只怪自己不長進了。

可幸的,醒覺長進的香港人仍有不少,共和憲政是用腦,要做正確決定,為決定負責。香港人第一步,必需正確選擇政治代理人,掃走失職永遠反對派。

 

(作者為香港籍業餘自由撰稿人)

 《十年》(英語: Ten Years ),2015年亞洲電影節推介電影。它是一部由5個故事構成的香港電影[3]。導演包括郭臻--《浮瓜》、黃飛鵬--《冬蟬》、歐文傑--《方言》、周冠威--《自焚者》、伍嘉良--《本地蛋》,廖啟智、梁健平、周家怡、游學修、吳肇軒領銜主演。香港已於2015年12月17日於百老匯電影中心上映,由於反映熱烈,其後陸續獲不同戲院上映,至今累計票房突破500萬元,獲得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

香港十年與台灣賀歲

2016-02-23 06:00

台灣的電影品質,總是被那些接近白痴級的「賀歲片」搞到令人絕望,而且每年必搞一次!

所謂「白痴級」,就是有些片商認定全國電影觀眾一到過年假期大腦就自動退化;而這種認定像透了國民黨政權的思維,數十年僵化不變!

說實在的,不僅是賀歲片,台灣自製電影的獨立性、多元性與深刻性一直是最弱的一環。早期為中國國民黨的威權體制服務與差遣;民主化之後,現在又甘願被中國共產黨掌控的「廣大市場」約制。

電影片商不思用大腦賺錢,一味的依附或閃躲共產黨的教條來拍片,在台灣如此自由的一個國度,真是太浪費了!

反觀香港,中國官方今年突然要禁止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的轉播。香港電影界「猜測」和一部入圍的電影《十年》有關。

中國官方今年禁止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的轉播,猜測與《十年》入圍有關。(圖擷自電影《十年》預告片)

《十年》這部電影成本僅五十萬港幣,內容涉及香港獨立、政治謀殺、消滅粵語等敏感議題,以直指問題的敢言方式,帶出電影工作者對香港未來十年的預測。

香港近兩年被中共政權直接且強力的壓迫,但是香港金像獎協會上個月公布的入圍名單,《十年》卻入圍最佳電影獎。這是香港電影工作者的獨立、多元、深度與勇敢的一次全伸展。

台灣呢?台灣的片商、電影工作者、影評人、金馬獎執委會,好好反省吧!時代真的不一樣了,電影可以是藝術創意產業的火車頭,也可以是思想與時代的靈魂,也可以兩者兼具!

當然,台灣電影也可以永遠就巴著豬╳亮,永遠向不正義的市場約制低頭,永遠的「賀歲」下去,最後,這一票電影人就像國民黨政權一樣,等著被台灣的新世代「推翻」吧!(鄧蔚偉)

港大學生會長表明支持港獨
發稿時間:2016/02/19 10:47最新更新:2016/02/19 11:15字級: 字級縮小字級放大

香港電台19日在報導中表示,香港大學新任學生會長孫曉嵐在一個廣播電台節目上接受訪問時,表明支持「港獨」。(取自香港電台網站 news.rthk.hk)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9日電)據報導,香港大學新任學生會會長表明支持「港獨」。

官方香港電台今天在報導中表示,新任會長孫曉嵐在一個廣播電台節目上接受訪問時,表明以上立場。

報導表示,孫曉嵐認為港大校園內的「赤化」問題愈來愈嚴重,覺得自己有責任捍衛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所以決定擔任會長。

她又說,學生會並非社運組織,只是學生代表,抗爭底線是不能接受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

前年底香港爆發「占中」運動,港大學生會扮演要角。運動結束後,學生會發行的讀物「學苑」多次提出類似「港獨」的言論。

  這是現任學生會會長首次如此公開表明支持「港獨」。

  隨著「港獨」聲音浮上水面,一些輿論認為,這會引起北京方面的注視,甚至可能會導致北京方面出手壓制。

  不過,也有輿論認為,當前「港獨」聲音只屬很少數激進年輕人提出的口號,北京方面不必過分憂慮。1050219

香港地價暴跌70%!香港房市泡沫破裂現正進行中
鉅亨網編譯許光吟 綜合外電  2016-02-15 16:00 
《彭博社》報導,統計自 2003 年至 2015 年九月香港房價的高點,在這約十二年的光景之中,香港房價漲幅已高達了 370%。但香港房市自去年九月份開始起跌至今,似乎並沒有出現任何止跌的跡象。

據香港地政總署 2 月 12 日公布資料顯示,香港地政總署近期招標出租香港大埔市地段第 221 號一塊面積約 37696 平方米 (約合 11404 坪) 之私人住宅用地,租期為 50 年,價格為 21 億 3 千萬港元,平均每平方米的招標金額為 5.65 萬港元。

而位於香港大埔市地段第 226 號此前在去年九月份每平方米的招標金額為 17.7 萬港元/平方米,但現在相同地段的第 221 號用地,每平方米招標金額卻僅剩 5.65 萬港元。

短短五個多月的時間,相同地段的招標單價,就已暴跌將近 70% 之多。

另據中原城市指數 (Centa-City Leading Index) 數據統計,香港平均房價自去年 9 月份高點至今,也已下跌了 11%。

同時最新 2016 年 1 月份香港房市銷售數據亦顯示,香港 1 月份新屋銷售和二手屋銷售亦雙雙創下自 1991 年中原城市指數編制以來的新低紀錄,顯見市場買氣仍然持續低迷。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 (1994年至今) 圖片來源:中原數據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 (1994年至今) 圖片來源:中原數據

(註:中原城市領先指數 CCL 於每週五公佈,最新數據公布在 2 月 12 日,為反映 2 月 1 日至 2 月 7 日 (預計簽署正式買賣合約時段) 的二手私人住宅房價。)

-----------------------------------

「香港國」護照貼紙 宣揚港獨

2016-02-18 11:44 世界日報 香港新聞組/香港17日電

「港獨」分子製作的護照貼紙。 取材自本土工作室臉書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激進組織「本土工作室」近日在社交網站發布題為《護照貼紙索取及認購/去中國化/我係香港人》的文章,煽動網友仿傚早前有「台獨」分子的做法,在香港特區護照上印有「香港國」的貼紙,宣揚「港獨」意識,更稱會將貼紙免費郵寄給留下地址的網友。文匯報報導,香港入境處表示,任何人如沒有合法授權而改動任何旅行證件,或管有或使用改動的旅行證件,有可能被判罰款15萬港元(約2萬美元)及監禁14年,協助及教唆者同罪。
據報導,本土工作室去年10月已在其臉書發帖,兜售自行設計的「香港共和國」護照皮套,該皮套除印有該鼓吹「港獨」的字句外,及以獅子山圖案取代中國國徽,稱「護照套已進行過實際試用,出入過台灣和韓國」云云。

報導指出,近日,本土工作室發帖指出,去年有台灣人設計出「台灣國」護照貼紙,藉此宣揚「台灣獨立建國意識」,「引起兩岸以至世界的關注」,故他們印製了「香港國」的貼紙,煽動網友索取並以之掩蓋特區護照的封面頁,又聲言在特區護照貼上貼紙是表達自我身分認同的一種做法,也是一個日常抗爭的手法,希望令更多人有「香港應該獨立自主的意識」。

本土工作室更在臉書指出,任何人如有意索取貼紙,只須私訊地址給他們,他們便會免費郵寄貼紙給對方;同時亦表明「非常、極度需要熱心的朋友認購及助印」,讓他們能持續郵寄行動,及將貼紙擺放在公眾地點供大眾自由索取,認購價為50元25張。

報導說,網友貼上一則新聞,指去年有台灣人在護照上貼上「台灣國」貼紙欲進入新加坡國境被拒,最終撕下貼紙仍不獲接納入境,又提醒在護照貼上貼紙已犯了極嚴重罪行,不同國家有不同罰則,輕則遣返,重則終身監禁甚至死刑。同時,市民如向本土工作室索取貼紙,除了會將地址等個人資料向外洩露,亦有可能犯嚴重罪行。

報導指出,香港入境處表示,任何人士行使經改動的護照出入其他國家,不但可能對護照持有人在外國出入境時引致不便,影響其於當地順利出入境,亦有可能觸犯當地法律,勸喻任何人士應妥善保管其護照,不應以任何形式隨意改動護照。

---------------------------

效法時代力量 港學運團體組黨參政

2016-02-18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香港爭取真民主普選的「雨傘運動」學運組織將仿效台灣「時代力量」,結合學生組織、文化和學界人士,籌組新政黨,預定在兩個選區推出名單參選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其中,「學民思潮」成員黎汶洛有意在九龍東選區參選。

  • 香港學運組織「學民思潮」正與其他學生組織、文化和學界人士商討籌組新政黨,將角逐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圖為學民成員周庭(左起)、黃之鋒和黎汶洛等人,去年二月參加爭取真民主普選遊行。(路透檔案照)

    香港學運組織「學民思潮」正與其他學生組織、文化和學界人士商討籌組新政黨,將角逐今年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圖為學民成員周庭(左起)、黃之鋒和黎汶洛等人,去年二月參加爭取真民主普選遊行。(路透檔案照)

黎汶洛接受香港「立場新聞」訪問時證實,他與黃之鋒、周庭等學民成員,以及一些「學聯的朋友」正在商討籌組新政黨。他未披露其他參與者,僅說四月會正式公佈新政黨組成以及參選名單,外界可「拭目以待」。除了組織新政黨,他們也正在籌建與台灣「零時政府」類似的電子平台,更有系統地收集民意,希望能進一步影響議會生態。

四月公佈參選名單

「立場」引述黎汶洛說法,目前組黨核心人物已有廿多人,正在密集拜會不同青年組織和政團,包括本土派的「青年新政」;至於是否與「熱血公民」、「本土民主前線」等其他本土派組織會談,黎文洛說,「遲早都要找」,即使不是長期,也可在不同議題合作,找出最大公約數,「不囿於左右翼」。

不吃泛民老本 瞄準首投族

他承認,新政黨與傳統泛民主派政黨票源有所重疊,但是他說,雙方不是敵對關係,可合作、可督促,建立良好的互動;在立法會席次上,泛民可穩守原有席次,新興勢力則開拓中間選民和首投族票源,爭取更多票源支持,不是吃泛民老本。他強調希望整個民主光譜的席次增加,泛民與新勢力之間可就配票、棄保等策略再商量。

黎汶洛今年七月自香港專業進修學校社工系畢業後將成為註冊社工,若他今年九月參選立法會,將是年僅廿二歲的年輕世代候選人。要如何說服選民投他一票?黎汶洛說,經歷雨傘運動後,應該以行動向民眾證明年輕人願意承擔,也有自己的理念、抱負,一旦成功取得議席,可望洗脫社會目前對年輕人的抨擊。

「對中共有遐想 是很恐怖的事」

對於新政黨在不同議題的立場,以及可接受的抗爭形式,黎汶洛說還要與不同團體會談後才會有定論,但是他自己的態度很清楚,「立法會的候選人,必然要站在本土立場看待任何事物」,一定會支持本土,至於港獨,「我就會問:香港是否真的有獨立條件?」對於「大中華」,他認為要尊重歷史、也不能忘記歷史,「但是要時刻保持清醒」,經過八三一、雨傘運動、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失蹤等事件,「仍對中共政權有遐想,是很恐怖的事。時刻都要知道,這是個蠻不講理的政權,要與他們對抗」。

暴亂? 港共中共下面沒有了!

2016-02-17 06:00

◎葛雋

大年初一深夜至凌晨香港旺角街頭爆發嚴重的警民衝突,特首梁振英翌日十點便急急跳出來將事件定性為「暴亂」。事隔五日,中國外交部也出來說「這是一起由個別本土激進分離組織策動的暴亂」。

奇怪的是,既然是「暴亂」,特首梁某宣佈完就拍拍屁股離港休假;倘若真是「暴亂」,為什麼初二晚上維港繼續大放煙花幾十萬人聚集也不怕?還有真是「暴亂」的話,為什麼旺角初二初三小販可以繼續擺賣當局卻不再嚴厲執法?

香港旺角街頭在春節期間爆發嚴重的警民衝突。(美聯社)

近日本港一眾學者連署聲明,提請政府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調查騷亂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卻遭到政府一口回絕,人們還從未見過梁政府表態如此之果斷、速度如此之快呢!

梁振英政府為什麼不敢對「暴亂」進行公開透明的獨立調查呢?相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自從這個「689」在北京的扶持下上台後,香港政治生態每況愈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熱,眼看二○一四年的和平佔領抗爭運動根本不起作用,絕望之中的年輕人自然會「另找出路」。如果有獨立公正的調查,很難想像中共及梁振英能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

香港建埠一百多年來,歷來就有出現大事必成立調查委員會的傳統。無論是政權移交前還是移交後,每當社會發生重大事件後,政府總會第一時間宣佈成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來進行深入細緻的聆訊,目的是找出事件背後的根本原因,確認誰是主要的責任對象,誰應負上政治或刑事民事責任,同時公布調查報告也便於當局積極跟進和改進,吸取教訓,避免日後再發生同類的錯誤。

港人熟悉的一九六六年「天星小輪加價騷動」,一九六七年的「六七左派暴動」,九三年的「中環蘭桂坊踩死人事件」,九四年的「嘉利大廈火災」,九七年的「新機場運作混亂」,二○○○年的「港大民調被干預」,二○○七年的「香港教育學院風波」,二○一二年的「南丫島海難」,二○一五年「屋村食水含鉛超標」等等,無一不是由德高望重的大法官主持調查委員會,有好幾次政府還特地從國外聘請著名的退休大法官來主持公道呢!

從「旺角騷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迅速被否決這件事,我們清楚看到了中共及港共政權極其醜惡的嘴臉。

(作者為香港籍自由撰稿人)

雪茄、魚蛋與私菸

2016-02-15 13:01

◎林南興

在2月8日大年初一,香港旺角因為香港食品環境衛生署官員嚴格取締無照攤販,使得支援者與其衝突,並引發前來支援之警員與示威者激烈衝突,警員鳴槍並將槍口指向群眾更使眾人群情激憤,暴動更加擴大。

在經典名片《北非諜影》中,男主角在凱薩布蘭加開的酒吧中,樂師演奏著一首歌曲,歌詞提到「你一定要記得:一個吻就只是一個吻,一聲嘆息就只是一聲嘆息。」而據說佛洛伊德面對許多他的門徒將一切都以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的趨勢,也曾說過:「有時候,一根雪茄不過是一根雪茄」。

2月8日大年初一,香港旺角因為香港食品環境衛生署官員嚴格取締無照攤販,使得支援者與其衝突(路透)

但是在歷史上,我們都知道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自中國收回香港以來,從一開始的「馬照跑,舞照跳」,到現在的民怨四起,正可以發現中國政權對香港的疏於統治,以及剝削邊陲,穩定中央的策略失敗。香港居民覺得自己的權力與權利越來越少,日常生活越來越受到大量的中國居民影響,從房價炒高、醫療資源被迫共享、到奶粉搶購潮,香港居民越來越覺得被當成二等國民對待。相較於台灣透過公民運動暫時推翻了貪腐無能傾中的國民黨政權,香港的雨傘革命雖也凝聚了更多香港意識,卻未能獲得具體成果。也因此為了中下階級的攤販爭取生存利益的一場活動,終究引起了巨大動盪。中國與香港統治者再次施出鐵腕,大肆拘捕相關異議人士。也因此香港發生的事件讓我們看見,一顆魚蛋不只是一顆魚蛋,就像當年在台灣,一包私菸也不只是一包私菸一樣;若沒有一桶累積已久的汽油,一支番仔火只會自己燃盡。

也許,中國統治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只要被他們統治的地方,就沒有人想當中國人,不管是在台灣或在香港:即使是在中國,有能力出國者也無不想盡辦法出國去拿個外國國籍。當中國經濟下滑時,這些人會不會一哄而樹倒猢猻散呢?

(譯者)

 

從魚蛋革命談警察工會

推文到plurk
2016-02-16 06:00

◎ 陳俊嘉
自三一八學運以來,社運界普遍都有支持警察組工會的聲音。一方面出自大眾普遍認為警察過勞,另一方面,也有人舉德國警察陪人民上街抗議的例子,認為這是警察有了工會的好處。讓警察也有力量對抗上位者,在警方高層下令超過法律分際的時候,警察工會可以發揮團結的力量,拒絕執行上級命令。

去年五一勞動節的勞工團體遊行中,警察及警眷在遊行中表達組工會訴求。(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但這個構想個人一直不置可否,直到這次香港「魚蛋革命」後,認定這是個錯誤的想法。
以前一直不置可否的原因是,美國汽車工人聯合工會就曾要求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將警察工會開除出去,其原因是警察雖有了工會,但工會幾乎不是拿來與其上級對抗,反而是在警方執法過失時,工會成了替警方遊說、粉飾,甚至阻止法院、民意代表向警察究責的機構。甚至當有警方殺害民眾,造成社會輿論質疑時,工會還屢屢協助肇事員警,甚至替犯案的警察發起募款。麥可.布朗命案發生時,警察工會發起網路募款給予殺死麥可.布朗的警察達倫.威爾遜,就是最近發生的案例。
這對因上街抗議而遭警方違法傷害的其他勞工而言,反而成為他們達成訴求的阻力。該要求開除警察工會的決議認為,警察工會只將自己視為權力部門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自己視為勞工。
今年,魚蛋革命爆發後,香港的紀律部隊總工會也不是成為警方對抗上級的後盾,要求上級不要取締小販;反而是在革命爆發後,紀律部隊總工會召開記者會,將抗爭民眾以「暴徒」稱之,譴責民眾以言語及肢體暴力襲擊執法人員,還呼籲巿民一同譴責暴徒(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紀律部隊總工會開發佈會撐警-一度拒睇警員毆打記者片段/)。甚至對於警察攻擊記者的質問也不當一回事,阻止記者提問與播放警察攻擊記者的影片。
這些例子在在顯示出,警察有了工會,不代表警方就不會在街上做出侵犯人權的舉動,更不代表執政者下令鎮壓民眾時,民眾會比較安全;反而有很大的可能是多了一個反民主的傳聲筒,甚至會使警方在侵害人權時更加有恃無恐。足證那種期待警察有了工會後,工會會率領全體警察抵抗違法命令的想像,只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作者為圖書管理員,嘉義市民)

香港革新論》「兩個香港」的對立
柯衍健 2016年02月14日 06:05

2016年2月9日,香港旺角騒亂。(美聯社)
新一年,香港政治會否有新景象?

新年之前,立法會拉布不斷,乃立法會有史以來最頻密的拉布時期。相比起九七前每年過百項獲得通過的法案,梁振英政府每年只能通過大約二十多項法案,顯示出政府的立法能力大不如前。不難預視,新年後這些情況將會持續。有論者甚至乎認為,直至梁振英離任前通過法案仍然會舉步為艱。

面對差劣的成績表,現屆官員面對如此局面也不滿意,提醒月薪九萬多的泛民議員要盡審議法案的職責,而議員工作就是「審議議案通過」。然而,熟悉立法過程並且領取月薪三十多萬的官員明顯沒有承擔起管治責任。

為什麼我說政府官員沒有擔起管治責任呢?

任何法案制定,並非只是問問業界或小圈子就能夠完成的事情,當中涉及撫平不同持份者的不滿和意見。可笑的是,政府官員既沒有盡力去撫平民間的反對聲音,又未有從善如流將具爭議的法案下架再諮詢,更拒絕先通過較少爭議的法案,反而不斷向議席佔少數、但代表全港多數民意的泛民議員施壓,試圖「數夠票」盡快通過爭議法案,政府這種管治手法,到底是在團結社會,還是激化矛盾?

「兩個香港」的碰撞

從多個民調可見,梁振英政府不獲香港人信任。因此,泛民議員透過拉布阻止政府強行通過爭議法案,具備一定的民意基礎,甚至有港人以寫文章、準備資料的方式支援議員拉布。

但另一方面,政府堅持先通過具爭議的「網路廿三條」和高鐵撥款,企圖為拉布議員帶來不務正業和阻礙民生事務的形象,也得到部分民意的和應。

學者方志恒上年提出的「兩個香港」的論述,正好在當前的立法爭議上表露無遺:「保守香港」和「進步香港」嚴重對立,中間民意完全被擠掉。

泛民議員拉布、政府官員反拉布,不過是「兩個香港」互相抗衡的表象。而即將舉行的新界東補選,更將成為「兩個香港」的決戰場地。若然建制派在二月二十八日的新東補選勝出,將會在地區和功能組別中得到過半數議席,屆時建制派必然推動更改議事規則落實剪布。不過,剪布也必然會激起泛民議員的反彈,進一步引發「兩個香港」全面衝突。新東補選折射「兩個香港」的對立,新界東的選民將如何選擇?

執筆之時,旺角發生嚴重警民衝突,在譴責示威者與理解示威者之間,「保守香港」與「進步香港」必將進一步對立。

*作者為《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本文原刊香港《蘋果日報》評論版,授權轉載。

-------------------

《澄社評論》香港狂想曲

推文到plurk
2016-02-15 06:00

◎ 顧忠華
農曆新年的初一晚間,香港旺角爆發了嚴重的警民衝突,震驚各界,紛紛作出各種評論,而無論站在什麼立場,幾乎都認為香港開始進入了政治動盪的時代。不過,若是從宏觀的視野來看,這無異是香港啟動真正「民主化」的關鍵時刻。
過去香港並未建立全面的民主制度,因此公民社會極力爭取特首直選,引發了去年的「雨傘革命」。但在訴求得不到任何回應下,激進的力量逐漸蔓延,乃至喊出「以武制暴」的口號,也在大年初一的街頭事件中,正式踏出了「實踐」的一步。
這一場流血衝突,有人形容是「魚蛋革命」,也有人比喻像台灣的美麗島事件。只是就事後的逮捕和審訊過程而言,香港畢竟還有獨立的司法,不至於上演像台灣的軍法大審戲碼。各方關注的焦點,在於今年的立法會選舉中,以「本土民主前線」為代表的「勇武派」,能否形成親政府的建制派、以及泛民主陣營之外的「第三勢力」?
再以台灣為例,早期溫和改革的《自由中國》諸君子,如雷震、殷海光曾在一九六○年嘗試籌組反對黨,結果遭受到無情打壓,遂使其後的黨外運動雜揉了一定程度的暴力因子,不免也製造了社會的對立和撕裂,需要時間來慢慢沖淡。回顧漫長的民主化道路,其實有兩股主旋律相互呼應,一是「除魅化」(如去除蔣家父子的「神格」與國民黨的「黨國神話」),另一則是「本土化」,亦即打破大中國迷思、回歸政治與土地的連結。一直到了今年大選,這兩股旋律可說合成為主流民意,徹底淘汰了國民黨政權建構的意識形態,開啟了民主的新頁。
總之,香港打開了民主化的潘朵拉盒子,應該是「回不去了」,或許可借鏡台灣的「除魅化」和「本土化」經驗,以集體智慧和膽識創造另一個華人的民主典範,讓世人不要小看「經濟動物」的「政治覺醒」!
(作者為華人民主書院董事)

---------------

「篤魚蛋」串起香港民怨

推文到plurk
2016-02-15 06:00

◎ 林鴻達
外媒對香港年初一晚的騷亂冠以「魚蛋革命」一詞,源於香港俗俚對光顧街頭熱食攤販叫作「篤魚蛋」。典故是攤販最常賣的食品,是以沙嗲醬做主料的香辣熱湯泡熟的魚蛋(丸)。粵語「篤」是形容販賣過程中,販子用竹籤逐一將從熱湯搯起六至八粒魚蛋串起來。
熱食攤販在香港因觸犯「阻街」及「無牌售賣食物」,的確是違法的。掃蕩拘捕販子在英治年代也會出現,但過年三至四天假期,政府的衛生糾察休假,攤販會大舉出動賺「新年財」。九七年中共接管香港之後,改組街道衛生工作編制,更把糾察值班安排改為年中無休。不過往年在過年假期間對熱食攤販大多儘量容忍,只是六八九登位後的這幾年,當局的態度變成「殺無赦」。其實去年在旺角鄰區的深水埗發生過衝突,只是食環署糾察和警員敵不過大量民眾的洶湧群情而退陣,沒發生更激烈的場面。
攤販的污水、油煙等衛生問題,和妨礙交通確是事實,港共從年頭到晚都進行掃蕩,表因也是如此,但更有著背後思維是攤販不用租店經營,無須向地主「進貢」,容讓攤販有生存空間即是「虧待」了與中共友好的地產商賈。社會上早有意見批評港共一邊廂沒糾正英治政府的錯誤,另一邊廂就全力打壓攤販的生存空間,是今次騷亂的遠因。
至於近因,是港共徹底推翻以往過年時處理攤販的「潛規則」,港人想著幹嘛要趕盡殺絕而生反感。還有從遠因衍生出想到攤販經營不用面對地主見生意好就加租的可惡嘴臉,靠自己雙手賺到生活的自食其力的覺醒,無形中出現一種自主獨立的身分認同。這兩個情況,都與中共的政治和金錢利益扯上關聯。綜合起來,不幸地與台灣二二八的背景因素近乎完全相同。而中共打算如老K準備在香港大開殺戒,似乎是預計之中。只冀台灣人能以受過的難,給港人支持和啟發如何應付。(作者為香港時事評論員)

---------------

過年最揪心的兩件事…

推文到plurk
2016-02-15 06:00

今年春節假期特別長,但兩件大事一直揪心,人們心中如被一團尖刺梗住,糾結難解,更時時感受刺心之痛。
在小年夜,台南遭逢二○六大地震災禍,一百一十六人不幸罹難,數百個家庭的家園一夕被毀,很多人本來要一家團圓,卻遭生死兩隔的大痛,這是過年期間最令人揪心及悲痛不捨的事件。
在此向不幸於震災中罹難的人致哀!向所有參加救難的勇士致敬!更要向死者家屬們致意!災難造成生死兩隔已無法挽回,眼淚與思念未止,但生者要活得更堅強,才能告慰不幸罹難的親人,台灣社會一定會跟你們同在,共度艱難時刻。
大年初一,中國香港爆發「魚蛋革命」,這是過年期間最令人憤怒震驚的事件。
魚蛋革命起因於香港政府官員在旺角以趕盡殺絕的執法方式,掃蕩過年期間賣魚丸(港人稱魚蛋)等熟食求生活的小販,引爆警民衝突;港警以開槍等暴力手段鎮壓抗議民眾,不少抗議民眾受傷流血。
更令人震驚的是,港警後續濫權大搜捕行動,被捕者遭警方刑求取供,長時間不准睡覺,施虐及威嚇,更以可處十年重刑的暴動罪起訴抗議民眾。聽命於北京的港府、中共治港總督中聯辦、中共掌控的宣傳喉舌爪牙媒體等,一鼻孔出氣地將魚蛋革命定調為分離主義暴亂。中共專制極權的魔鬼面目及黑手,已明目張膽伸向香港。
周子瑜揮國旗事件,將馬習口中的「九二共識」,送入焚化爐;魚蛋革命事件,則將鄧小平口中的「一國兩制」,丟到馬桶中。
台灣人民揪心之時更要覺醒的是,一個中國就是「一國專制」,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當然有權拒絕!(胡文輝)

香港警民激烈衝突 至少125人受傷

香港爆發警民流血衝突,多位警民受傷,多人遭逮捕。(資料照,美聯社)

2016-02-10  10:1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旺角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二早上發生激烈的警民流血衝突,根據報導,警方兩度開槍示警,出動300警力維安,但約有90警員遭到民眾圍毆,連現場採訪的記者也有4名記遭殃。

  • 香港爆發警民流血衝突,多位警民受傷,多人遭逮捕。(資料照,美聯社)

    香港爆發警民流血衝突,多位警民受傷,多人遭逮捕。(資料照,美聯社)

  • 香港爆發警民流血衝突,多位警民受傷,多人遭逮捕。(資料照,美聯社)

    香港爆發警民流血衝突,多位警民受傷,多人遭逮捕。(資料照,美聯社)

香港這起嚴重的警民衝突事件,被香港政府定調為「暴亂」事件,不過,包括《美國之音》、《英國廣播公司》BBC等歐美外媒將之稱為「魚蛋革命」。

香港《明報》報導,這場衝突,警民甚至爆發巷戰、約10處縱火,警方遭到被玻璃、磚塊等攻擊,還被圍毆,至少造成125警民受傷,包括90名警員和4名記者,警方大力圍捕,截至昨晚10時半已有61人被捕,拘捕行動至深夜仍繼續。警務處長盧偉聰還強勢表示,不排除對這些人提出控告。

但多個團體及政黨也陸續發表譴責聲明,也譴責暴力,香港《獨立媒體》刊載香港記協的聲明,對於多名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遇襲受傷,並一度成為滋事者的襲擊目標以阻擋採訪,感到極度憤怒,並嚴厲譴責這種妄顧他人生命安全及粗暴妨礙採訪自由的暴力行為;要求警方徹查事件,將行兇者繩之於法。

記協也對香港警方達到另一則譴責並要執法人員尊重記者採訪自由,因為「明報記者在一雙層巴士上拍攝,被警員驅趕下車後,即被警員用盾牌制服按地、警棍打後腦及腳踢,記者表明身份無效,頭部需縫一針」

推翻現有體制,終結外來統治

2016-02-13 10:33

◎招顯聰

因為食環署和領展不近人情,對熟食小販趕盡殺絕,農曆年元旦日晚,旺角和屯門爆發激烈的警民衝突,事後警方做出大規模拘捕行動,建制派宣傳機器則統一口徑,將事件解讀為暴亂,中國外交部更稱義士為分離主義者,不少人因而聯想到台灣的二二八事件和觸發美國獨立戰爭的波士頓茶葉事件。

農曆年元旦日晚,旺角和屯門爆發激烈的警民衝突,警方一度對空鳴槍。(REUTERS)

波士頓茶葉事件涉及北美居民承擔重稅,稅收卻用於補助殖民者的搶掠;台灣二二八則包含外來政權對「皇民」的憤恨,以及吞併台灣的圖謀。魚蛋革命由政治素人自發,沒有組織帶領,義士心態難以一概而論。然而觀乎當晚有警員在人群開槍,一些跟事件無關的人因此事被打壓,筆者深信打擊熟食小販的含意在於壓迫香港人的生存空間,甚至殖民政府對雨傘革命的報復。

相對於階級壓迫,殖民壓迫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即使並非反抗人士,也會成為殖民者打壓、屠殺的對象。拉薩事件跟台灣二二八正是典型例子。傳統泛民呼籲群眾進行非暴力抗爭,三跪九叩、卑躬屈膝,跟稍微激進的抗爭者劃清界線。他們對從事黑人平權的馬丁路德金推崇備至,可是馬丁路德金要解決的不過是單一國族的內部矛盾,不會否認自己是美國人,香港人則要跟鄰近帝國的殖民主義對抗。單一國族的內部矛盾,壓迫者或會基於整體利益自我修正,例如英國的婦女平權運動就有男性認為兩性平權男性也有得益,因而支持婦女。然而跟帝國主義對抗,本質必然是革命性的,以化解單一國族內部矛盾的方式對抗帝國主義,無疑是自掘墳墓。                                    

在鄭南榕等人的努力和李登輝執政下,二二八抗暴最終獲得平反,抗暴者卻不需施暴者憐憫。正如盧梭在《社會契約論》所言,「如果主權者走向公共意志的反面,那麼社會契約就遭到破壞;人民有權決定和變更政府形式和執政者的權力,包括用起義的手段推翻違反契約的統治者。」(筆者同意流亡政權並非以國家的方式統治台灣)。波士頓茶葉事件後,為了加強控制,殖民政府制訂了一系列的惡法,最終導致北美居民忍無可忍,爆發革命。參照波士頓茶葉事件,從近日形勢來看,魚蛋革命或會成為香港獨立戰爭的導火線。

(香港社會運動者)

大家談中國:子彈、魚蛋與社會衝突
BBC CHINESEBBC CHINESE
2016年2月11日 上午 10:32 GMT
建邦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法學士、台灣大學人類學政治學學士

「碰、碰」兩下的槍聲,打響了香港近幾十年來警民之間最激烈的衝突。筆者遠在英國收看電視直播,看著前線示威人士將磚頭、玻璃瓶、垃圾筒、竹棒丟向警察,一時間雜物橫飛,甚至有人對著警察使用胡椒噴霧。

這些一切不禁讓筆者以至部份港人大吃一驚。在香港生活接近二十多年的我實在摸不頭腦袋何時讓殖民、後殖民「怕死」的香港人變得如此「勇武」?

對此,兩日多來各界聲音不斷,專家、學者、政府人士、社運人士各執一面解釋現況。此時「佔中」後出現的兩大陣營「藍絲帶」(反對佔中,親政府陣營)、「黃絲帶」(支持佔中,反政府陣營)更是口沬橫飛,各把責任推向對方。

打破傳統的做法

Image
香港旺角路邊小吃攤

把鏡頭拉遠來看,傳統中國新年香港從年初一至年初三,政府、警察有「三不管」。一不管小販路邊擺擋、二不管家庭小型賭博、三不管路邊違例停車。只要市民不要太過份,太過火太至上官方都是以「隻眼開隻眼閉」(一隻眼睛張開一隻閉)的態度處理。

這全是建基於政府和市民某種程度上的信任,是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一直實行了超過幾十年。其中在這次的「桂林夜市」

更是過年的象徵,除魚蛋外,很多平日吃不到的港式小吃都會在這幾天裏重新出現。

但奇怪的是相對過去多年的傳統,香港特區政府這次卻是一反常態,堅持以違法為由嚴打「港式習俗」,這實是讓人難以解釋。但是肯定的是,這會讓大部份人有所反彈,更是讓港人感到「大時大節阻攔別人發個新年財」。

可是在衝突事件上,示威人士以及政府的行為都極奇怪異。一方警察以超比例的警力和裝備來「嚴打」人群聚集的夜市,另一方示威者以一新晉「本土派」組織「本土民主前線」為首穿著藍色外套,帶上口罩以保護小販以及運用該組織「候選人梁天琦之競選權力」動員示威者衝擊警察陣營。

官民關係的變化

從遠因來看,「佔中」以後,香港政府變得像是驚弓之鳥,每每有人群聚集之時必有大批警力進駐。另一方面,香港社會運動普遍比較被動,和平,不然不會有「雨傘」運動,但是這次影片可見,有示威人是主動撲向警察、圍歐警員、學會把地上磚塊弄出再丟向警方以及縱火,這實屬首次。

對此有部份聲音認為,香港自「佔中」以後,和平示威已全無效果,因此建議「加壓」,去年更鬧出一名女性以胸「襲警」的世界級笑話,因此要更激烈方但式響應政府長年專政。而有部份人則指出,這是有組織計劃行為。

無論如何,「冰封三日非一日之寒」,在各界嘗試弄清楚事情之前只少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所謂因「一串魚蛋」而發生衝突實屬無稽,要了解事情就必了解香港過去二十年社會、政治狀況結構,二警察所開的兩槍已打破香港官民關係,社運衝突將會加劇,可遇見將來將會有更暴力衝擊出現。

外媒看「魚蛋革命」 香港年輕人怒火燒向傾中港府

香港旺角的抗議民眾向警方投擲磚塊、在垃圾桶放火。(美聯社)

2016-02-10  21:29

〔助理編譯周柏憲/綜合報導〕香港警方取締無照魚蛋攤販和客人,卻演變成嚴重警民流血衝突。衝突現場混亂,現場抗議者向警方投擲磚塊、警棍滿街揮舞。

衛報指出,雖然「魚蛋革命」和2014的「雨傘革命」都聽起來像個「笑話」,這些名字的背後,卻隱含著香港年輕人對西方民主社會的渴望,以及對香港政府日漸傾向中國的怒火。

  • 在香港旺角發生的警民衝突中,不斷有抗議民眾遭警方逮捕。(美聯社)

    在香港旺角發生的警民衝突中,不斷有抗議民眾遭警方逮捕。(美聯社)

美食作家鄧福霞(Fuchsia Dunlop)向衛報表示,魚蛋平價又有趣,這些小攤販足以代表大部分的香港文化,卻因為城市發展和都更逐漸消失。香港餐廳業者丘德威說,魚蛋不僅代表勞工階級,也象徵企業家精神、資本主義以及自由民主的精神。丘德威:「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魚蛋的意義不僅僅是一串沾著咖喱沙爹醬的魚丸。」

據報導,這場衝突也在抗爭「仕紳化」、「上流化」(gentrification),把土地重建後以更高的地價和租金吸引收入更多的階級進駐。街道狹小擁擠的旺角正在對抗挖土機,避免政府把市場變成辦公大樓和美輪美奐的公寓。

香港旺角衝突 扣暴動罪抓學生

2016-02-11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香港旺角大年初一取締攤販衝突事件持續發酵,至十日共有六十四人遭警方逮捕,原擬前往台灣旅遊的學生團體「學民思潮」成員林淳軒,竟在機場遭警方攔截,且可能依「公安條例」中的「暴動罪」起訴,最高恐面臨十年徒刑。若經證實,將是香港警方四十多年來首度動用這項條例對付港人。香港大學學生會在聲明中引述台灣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談話,批評警方執法過當,強調將永遠站在反抗者一方。

  • 八日深夜至九日清晨,香港旺角爆發大規模警民衝突,警方十日持續逮捕相關參與者。原擬前往台灣旅遊的香港學生團體「學民思潮」成員林淳軒,在機場遭警方攔截,且可能依「公安條例」中的「暴動罪」起訴,最高恐面臨十年徒刑。
(取自網路)

    八日深夜至九日清晨,香港旺角爆發大規模警民衝突,警方十日持續逮捕相關參與者。原擬前往台灣旅遊的香港學生團體「學民思潮」成員林淳軒,在機場遭警方攔截,且可能依「公安條例」中的「暴動罪」起訴,最高恐面臨十年徒刑。 (取自網路)

港生引蔡英文談話 批警

這場被媒體和網友稱為「魚蛋革命」的衝突,肇因於警方取締無照攤販,與前來聲援的本土派人士對峙,警方對空鳴槍並動用胡椒噴霧,雙方爆發嚴重衝突。香港特首梁振英直指此事為「暴亂」,矢言緝捕「暴民」。「端傳媒」指出,這是香港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以來,港府首次將某一事件定調為「暴亂」,但報導也引述事件參與者的發言:「這次是第一次,但不會是最後一次。」

港生林淳軒昨來台前被抓

香港警方十日持續搜捕相關參與者。林淳軒十日上午欲前往台北旅遊,準備離境時遭海關扣留,再被警方帶走。學民表示,林在八日當晚十點的確於旺角光顧攤販,隔日凌晨兩點十五分離開。學民召集人黃之鋒更踢爆,警方在尚未取得搜查令前,便將林押回家裡企圖進入搜查,幸好律師趕到,才未讓警方進入。但警方取得搜查令後,帶走包括筆記型電腦、衣物等四袋證物。

廿二歲的林淳軒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學生,中大神學院發表聲明譴責警方濫權,要求立刻釋放林淳軒。

與此同時,參與旺角抗議行動的香港本土派組織「本土民主前線」,也透過「臉書」(Facebook)發表聲明,表示該組織正受到警方嚴厲打壓,大批組織成員被拘捕、圍堵及試圖強行入屋,並透露至今已有約廿名成員及義工被捕。

港府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十日表示,不排除此事為「有組織、有計畫」的暴力事件,並強調在「佔中」時,警方也未引用暴動罪拘控任何人,但旺角事件嚴重許多,若證據充足,不排除援引相關條例。

港大學生會︰3學生被捕

港大學生會十日發表聲明,證實有至少三名港大學生被捕和受傷,指警方刻意造成民眾恐懼,並引述蔡英文在勝選之夜的談話:「天色漸漸光,這裡有一群人,為了守護我們的夢,變成更加勇敢的人(取自滅火器樂團創作歌曲「島嶼天光」歌詞)」聲援被捕學生,「港人忍無可忍,遂於雨傘革命奮起抗爭。今次旺角之役與雨傘革命一脈相承,示威者不再畏懼,勇往直前,掀起新式抗爭之序幕」。

香港是如何開埠的?(一)從19世紀國際法和平條約談起 | healthylun - https://goo.gl/8g9ikv

香港開埠初期歷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DaHU6F
----------------
香港割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D8tBKG
-------------
香港歷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vYMQJn
---------------

錢鋼舊聞紀事:請你們饒了國家吧!
風傳媒風傳媒
2016年2月7日 下午 11:34 GMT
編者按:「一九四五」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前夕,迄國共鬥爭升溫。錢鋼翻閱六十年前舊聞,重新開啟塵封久矣的社會、民生、文化乃至政治與軍事的片斷,一個中國,就從這一年起,埋下兩條路徑。時代愈是紛亂,文字愈是燙手。歷史上的《大公報》,留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名篇,有的堪稱奇文。六十年前(一九四四年底),辭舊迎新之際,竟有一篇題為〈為國家求饒!〉的社評:「忍不住要說幾句話,特別要官僚及國難商人們,為國家有所請求。」《大公報》「擁蔣抗日」,呼籲民族團結,熾熱的愛國主義世人皆知。但從抗戰一開始,他們也每每對腐敗官僚和不法商人拍案而起。他們曾發表關於「飛機洋狗」等事件的報導,揭露財政部...(閱讀全文)

------------------

1841年1月25日,英軍在佔領角(Possession Point,今上環水坑口街附近的大笪地)登陸後,翌日大批海軍登陸,駐遠東艦隊支隊司令伯麥(J. J. Gordon Bremer, 1786-1850)在升上英國國旗和艦隊禮炮後,宣佈正式佔領香港島。自此,香港由未開發的偏遠漁港,進入了另一個政治商貿的新階段,史稱香港開埠。

適逢今年香港開埠175年,筆者希望藉此機會,探討一下香港島在1841年開埠前後鮮為人知的一面。首先,筆者會在首篇以19世紀國際法和平條約來解讀香港開埠。隨後,筆者將會分別在時序、策略和心態上分析琦善和義律在廣東談判中關於香港割讓的實情、外交大臣麥尊(Henry John Temple, 3rd Viscount Palmerston, 1784-1865)否定《穿鼻草約》、義律(Charles Elliot, 1801-1875)作為在華商務總監的權力和義律公告(Elliot’s Proclamation)的存在矛盾這三點,並以香港開埠作為列強行使國際法的個案研究,最後帶引出香港如何開埠。

近代中國的通商口岸(商埠),就打開的方式而言,一般分為兩類:

-約開商埠(即條約口岸):簽訂不平等條約而打開的商埠。帝國在約開商埠可設租界、建立工局等殖民機構,並享有土地永租、司法、警察、徵稅等多種特權;而清政府只有有限的主權。(1)
-自開商埠:這類是國家自行開辟或在外國槍炮下自行打開的商埠。在20世紀前,中國自開商埠的有岳州、三都澳、秦皇島、吳淞和南寧。進入20世紀後,自開商埠的地方不斷增多至30多處。

那麼,在1841年1月26日起至《南京條約》簽訂前,香港是否屬於約開商埠?嚴格來說,由於香港在1月25日已被英軍佔領,並在翌日完成升旗禮之後,隨即象徵正式接管香港,香港成為英國海外領土。因此香港初期的開埠,並非基於不平等條約。

琦善和義律沒有就《穿鼻草約》達成協議,而雙方君主亦沒有批准草約,因此草約本身只是一紙空文,並不具法律效力。(2)即使有,香港割讓和開埠都並非以草約的法理為依據,而是建立在後來1月26日英軍的實際佔領之上。故此,在史學上一般認為,香港開埠為英軍舉行升旗禮的1月26日開始,而非義律宣佈《穿鼻草約》的1月20日。事實上,草約的宣佈,只是義律在追加法律確認之前,將佔領變為既定事實的手法。而這種經驗主義的行事方式,是英國殖民主義慣用解決問題的方法。(3)

《Convention of Chuenpee》原文:(4)

“Her Majesty’s plenipotentiary has now to announce the conclusion of preliminary arrangements between the imperial commissioner and himself involving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The cession of the island and harbour of Hongkong to the British crown. All just charges and duties tot the empire upon the commerce carried on there to be paid as if the trade were conducted at Whampoa.
2. An indemnity to the British government of six millions of dollars, on million payable at once, remainder in equal annual instalments ending in 1846.
3. Direct official intercourse between the countries upon equal footing.
4. The trade of the port of Canton to be opened within ten further arrangements are practicable at the new settlement."


亞洲電視節目《解密百年香港 – 哪裡是香港》,簡述《穿鼻草約》的合法性。

由17世紀開始,英國為了壟㫁貿易,一般都會透過獲得海外領土,來擴張盎格魯撒克遜在當地的商貿權力。(5)按此經驗來看,從義律和後來接任的砵甸乍銳意割讓香港之目的可見,假如英國成功取得香港作為海外領土,香港便成為了其在華鴉片和其他貿易的據點。因此,割讓香港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要將香港開辟為自由港,成為對內通市的通商口岸,而草約便是使「開辟」合理的法律工具。

可是,當時《穿鼻草約》沒有簽訂和承認,香港割讓只是建立在英軍的實際佔領和升旗禮之上,因此草約亦不能成為使「開辟」商埠合理的法律工具。對於類似國際間的強佔行為,19世紀初的國際法能夠產生約束力嗎?國際法又是如何詮釋條約效力的?

現今泛指國際法這一詞,前身為19世紀後半葉的歐洲公法(droit public de I’Europe, European public law)。當時歐洲公法的特徵,主要都是圍繞著保障歐洲國際社會利益,例如歐洲中心主義、擴張主義等的法律秩序。歐洲認為公法是「文明國家之間的法律」,世界亦因而給劃分為歐洲文明國家、中國等半文明國家,和野蠻國家。為了要將侵略世界非文明國家的擴張行為合理化,歐洲公法乃成為一種帝國主義的法律工具。(6)

為証明自己是公正無私的文明國家,並要迫使不文明國家遵循他們的價值觀和法理規範來行事,以維護其特權和利益,在18世紀初,國際法著作便成為這種擴張主義的白手套。而國際法作者的國藉,便顯得尤其關鍵 – 列強爭相出版國際法。而當中的焦點,便是那個國家更有資格代表普世價值。因此,19世紀最著名的國際法著作,1836年分別在倫敦和費城出版的《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中譯為《國際法原理》),能夠在1864年由美國傳教士丁韙良(W. A. P. Martin, 1827-1916)翻譯為漢語版《萬國公法》,美國政府對翻譯的推動,包括時任中國海關稅務司司長赫德(Sir Robert Hart, 1835-1911)的支持,實在不可或缺。(7)因此,當時國際法的約束力,較為適用於列強間的秩序維繫和利益分配,多於對國際間的無限擴張。

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世界各地在國際法和平條約的領土割讓實例中,一般劃分為因征服而割讓(subjugation),和因條約(treaty)買賣而割讓兩種,而兩者均必須以條約為法律依據。那麼,條約基於什麼條件才產生法律效力?《國際法原理》第二章第五節中指出,有效的條約必須首先由君主賦予全權的代表,在達成協議之後,雙方代表簽署才能正式生效:(8)

“As to other public treaties: in order to enable a public minister or other diplomatic agent to conclude and sign a treaty with the government to which he is accredited, he must be furnished with a full power, independent of his general letter of credence. Grotius, and after him Puffendorf, consider treaties and conventions, thus negotiated and signed, as binding upon the sovereign in whose name they are concluded, in the same manner as any other contract made by a duly authorised agent binds his principal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rules of civil jurisprudence."

關於代理君主的大臣之職權,文中寫道:

“the sovereign is bound by the acts of his ambassadors, within the limits of his patent full-power, although the latter may have transcended or violated his secret instruction. But if the minister exceed his authority, or undertake to treat points not contained in his full-power and instructions, the sovereign is fully justified in delaying, or even refusing his ratification."

換言之,假如全權大臣越權商議,君主是有權拒絕公約。

那麼,君主能夠如何拒絕呢?即使全權代表已經同意條約,只要君主能夠証明全權代表偏離了其意旨,君主是有權拒絕條約的:

“before a sovereign can honourably refuse to ratify that which has been concluded in virtue of a full power, he must have strong and solid reasons, and, in particular, he must show that his minister has deviated from his instruction."

另外,《國際法原理》第四節又指出,假如全權代表擅自立約,在沒有得到君主准許或授權的情況下作出超越其權力的約定或承諾,最終仍必須得到(君主)的准許:

“Such acts or engagements, which made without authority, or exceeding the limits of the authority under which they purport to be made, are called Sponions. These convention must be confirmed by express or tacit ratification."

假如條約中包含了領土割讓,還需要得到被割讓一方的同意:(9)

“the assent of the chambers, clothed with the forms of a legislative act,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to the ultimate validity of a treaty ceding any portion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y."

最後,與當今國際法一樣,在第八節中,亦清楚說到,在文明國家的法學中,「恃強逼勒」的情況下所簽訂的條約,是不能生效的:(10)

“By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ivate jurisprudence, recognized by most, if not all, CIVILIZED COUNTRIES, a contract obtained by violence is void. Freedom of consent to the validity of every agreement, and contracts obtained under duress are void, because the general welfare of society requires that they should be so." (大寫為筆者所加)

簡而言之,當時國際法似乎已清晰厘定,包含了領土割讓的條約,需要符合最少兩個前提才能生效:
1. 由得到由國家授權,執行國家意旨的全權代表簽訂;
2. 需要得到被割讓一方的同意。

就首項前提來說,從19世紀初英國皇室對全權代表(plentipotentiary)職權範圍的劃定來看,(11)無論在條約至協定(convention)至協議(agreement)的簽訂上,義律的確擁有全權代理君主的權力。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全權代表在簽署後的條約,才須得到君主最後的確認和批准,條約方能正式生效。

而大清方面,身為欽差大臣琦善的職位雖較義律為高,但其職權範圍卻比義律還少。欽差代表皇帝外出辦事,整個過程要執行皇帝旨意,代表的是朝廷的意志。雖然欽差大臣被賦予特殊權力,但他們始終離不開封建集團的制約。(12)有鑒於此,他不僅沒有提高還價的權力,而且按《大清律例》,他也沒有與外國簽訂條約的全權。(13)對於任何英方的要求,他時刻都需要先請旨才能辦理。尤其在割讓領土這種有違天朝的事,是道光帝在這場中英危機之中最為關心的,因此絕對無法容許是意料中事(當然,在簽訂條約前,雙手奉上香港的卻又是道光帝本人,這又是另一回事)。故此琦善亦曾在1841年2月14日和18日兩次給道光帝的奉文中,反覆說「未奉諭旨,亦尚未敢裁給」和「以事關印文,未敢輕許(蓋印)」的可信程度很高。(14)

簡而言之,全權代表與欽差大臣在簽訂條約上的區別在於,全權代表只要在不違背旨意或程序的情況之下,可自行簽署條約;而欽差大臣必須奏明皇帝並得到批准,才能簽訂條約。也就是說,即使琦善在《穿鼻草約》蓋上關防,無論按照大清律例還是《國際法原理》,由於沒有得到道光帝的允許,草約都應該無法生效。

至於前提的第二項,無論通商口岸還是割讓,是征服還是買賣,雙方必需達成協議,條約才具法律效力。然而,琦善和義律的廣東談判中,究竟有否同意割讓香港呢?而在國際競技場上,國際法和平條約的實際操作,是否如上述般如實執行呢?在下一篇<琦善有否同意割讓香港?《時序篇》>,筆者將會以香港割讓的個案對此進行剖析。而除香港以外,筆者亦列舉了多個19世紀初亞洲開埠和割讓的實例作參考。但基於篇幅所限,筆者將之置於註釋。(15)

註:

(1)《開埠史話》,杜語著,第1,107頁。
(2)「根據中英雙方談判過程及現存文獻紀錄分析,義律佔領香港所憑藉的《穿鼻條約》是全無法律根據的。義律的策略是先佔領,後談判」。<香港早期之華人社會>,丁新豹著,第52,120(註124)頁。
(3)<香港殖民地時期二元化法制之確立>,蘇亦工著,第6頁。
(4)《Far Ea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Hosea Ballou Morse and Harley Farnsworth Macnair, p.118.
另見中文版,載於蔣廷黻教授《中國近代史》第213頁,他稱之為《穿鼻草約》:
1. 中國割讓香港島與英國,但是中國得在香港設關收稅,如在黃埔一樣;
2. 賠款六百萬元,五年交清;
3. 中英官吏平等;
4. 廣州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初復市。
(5)《Empire by Treat, Negotiating European Expansion, 1600-1900》, Saliha Belmessous, p.6-7.
(6)《世界觀衝突的國際政治學 – 東洋之禮與西洋公法》,金容九著,第18-28頁。
(7)《丁譯<萬國公法>研究》,楊焯著,第3-5頁。
(8)《丁譯<萬國公法研究》,楊焯著,第464頁。
(9)《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 p.367.
(10)《丁譯<萬國公法>研究》,楊焯著,第470頁。
(11)《The Great European Treati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Sir Augustus Oakes, C. B., p.4.
(12)《清代欽差大臣研究》,張晶晶著,第2,5頁。
(13)《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209頁。
(14)《籌辦夷務始末》卷二十三,第814和833頁。
(15)埠地:日本:江戶幕府在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休佩里的武力恫嚇下,於1854年與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條約中規定日本必須開放下田與箱根(今函館市)兩港口與美國通商。到了1858年,日本又分別與美俄荷英法四國簽訂《安政條約》。按照條約,日本需增開神奈川(今橫濱)、長埼、新潟、兵庫(今神戶)4港及江戶、大坂兩市。朝鮮:1876年,大日本帝國與朝鮮王朝於1876年簽訂《江華條約》。斧山、元山、仁川等相繼開放為商埠。越南:在1804正式改國號為越南後,到1862年越南被迫簽訂《西貢條約》後,越南開放廣安港(今廣寧省)、土倫港和巴喇港為通商口岸。英國在東南亞開辟的殖民地:尼泊爾:1814年,廓爾喀(尼泊爾)與英屬印度的邊境領土糾紛,東印度公司發動了侵略廓爾喀的戰爭。1816年2月,英軍擊敗了廓爾喀軍,迫使廓爾喀求和。雙方於12月簽訂《蘇高利條約》,近三分之一的民泊爾領土割讓給英屬印度。旁遮普:英國由1775年開始不斷入侵旁遮普地區。在經過兩次英國馬拉地戰爭(Anglo Maratha War, 1775-1782, 1803-1805)和兩次英國錫克戰爭(Anglo-Sikh War, 1845-1846, 1848-1849),英國打敗統治旁遮普的錫克帝國(Sikh Empire),簽訂了拉合爾和條約(Treaty of Lahore),旁遮普割讓與東印度公司。馬來半島天定(Dinding):1874年,海峽殖民地總督克拉克(Andrew Clarke)與霹靂蘇丹簽訂《邦咯條約》,將天定(現在曼絨市,Manjung)及其附近島嶼割讓給英國,成為由1826年起的海峽殖民地的一部份。清朝:乾隆帝在1757年限港政策後,江浙閩仍然一直有對外貿易。這三地有其固定的貿易對象,分別是日本、朝鮮和琉球。這些口岸不但一直都是在正常情況對外貿易,而且亦並非給強行或隨不平等條約下打開。然而,在《南京條約》生效後,廣州跟其他過往一直都有對外貿易的四口亦同時稱為「通商口岸」。澳門: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葡萄牙船長索蕯(Leonel de Sousa)與廣東海道副使汪柏終達成口頭協議,允許各國商人前往廣州及其他地方經商,其中也包括澳門,條件是葡萄牙人必要繳納稅課。當時由於葡萄牙人在中國經商不繳稅,對本地律例習俗又傲慢無禮,因此1522-1554的30年間的葡中貿易都被清朝拒於門外,其間只有走私貿易。後來索蕯終於得到廣州中國官員的信任,根據口頭協議及繳納合法貿易的稅款後,葡萄牙被准許在後來稱為澳門的地區自由貿易。1554年,澳門開埠。(關於協議的正式文件沒有保留下來,然而在《Culture in Conflict: Encounters between Non-European Culture, 1492-1800》一書中,作者找到一封記載了船長索蕯與明官商議後獲准在廣東貿易的信件。Urs Bitterli,《Culture in Conflict: Encounters between Non-European Culture, 1492-1800》, p.141.

------------------------------------

香港是如何開埠的?(二)琦善有否同意割讓香港?《心態篇》
關鍵評論網關鍵評論網
2016年2月8日 上午 12:44 GMT
上篇《策略篇》探討過琦善應對義律武力恫嚇的策略。而此篇,將會就兩人對「暫屯」、「寄居」、「自治」和「主治」香港之意,分析兩人尤其琦善對香港主權問題的深層看法。

就以上的史料來看,面對義律,琦善的確做足了兩手策略。然而,在沙角大角失陷後,琦善面對義律和道光帝所採取的,是多手策略。

由抗旨和談到武裝抵抗

道光帝於1840年8月中前對於夷人的方針是主「剿」,但在8月19日收到《巴麥尊子爵致大清皇帝欽命宰相書》後,便由於國家財賦、以為英方的要求旨在貿易和訴冤,1以及巴麥尊給道光帝的勒索照會的譯文出現嚴重誤譯而使語調改變等原因而使「剿」轉而主「撫」。2但由1840年12月25日至1841年1月6日,道光帝分別收到琦善關於廣東談判的三批奏折,態度卻由「撫」急變回主「剿」,尤其在1月6日收到第三批奏折後大為惱火,下了一道不留餘地的嚴旨:3

逆夷要求過甚,情形桀驁,既非情理可諭,即當大申撻伐……逆夷再或投遞字帖,亦不准收受,並不准遣人再向該夷理諭……朕志已定,斷無游移

上文曾指出,琦善與英軍在大角沙角交手後,心知敵我距離太遠,加上清廷此刻國庫空虛,4戰爭根本不能為。因此琦善心知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堅持和談,將清朝的損失減至最低。因此,他此時的策略就只好抗道光剿夷的嚴旨,並在1月31日擬出《酌定章程》與義律洽談,5其中規定「既經奏請大皇帝恩旨,准令英吉利國之人仍前來這廣通商,並准就新安縣屬之香港地方一處寄居」,6以作為對義律1月20日《初步協定》(即後人所稱的《穿鼻草約》)的最高還價。可是,義律沒有同意《酌定章程》。

後來於2月11-12日,琦善一再赴穿鼻洋蛇灣與義律會談,繼續密商簽約事宜,並重新提出《酌擬章程底稿》四條,仍然沒有結果。反於2月13日,律義向琦善提出《善定事宜》,7脅迫琦善「將香港一島讓給英國」。可是,由於雙方不滿出價,因此琦善只好一邊抗旨頂住道光帝,一邊利用北京與廣東通信的時間空隙來繼續和談頂住義律(北京到廣州的驛遞,假如是五百里加急,需時約16-19天。詳見註釋),8與此同時又一邊積極準備無望的防務,9一邊等待沒有勝算的大軍抵達,策略倍於兩手。

此時,琦善已經沒路可走。到了此刻,他的緩兵之計,只是緩道光帝之計。10直至得悉道光帝於1月30日授奕山為靖逆將軍,隆文、楊芳為參贊大臣,並調集大軍前往廣東剿夷的諭旨,琦善清楚被黜只是時間問題時,琦善不得不改變策略,準備最後一條無法行的路——武裝抵抗。

「寄居」與「暫屯」

最後,關於在1月31日琦善以《酌定章程》給予英人最高出價——「准許英人在廣東通商和英人在香港地方一處寄居」,對於琦善和義律來說,「寄居」等詞,究竟意味著什麼?

先說琦善。

早於1840年8月15日,琦善已收到《巴麥尊子爵致大清皇帝欽命宰相書》,當中巴麥尊要求割讓一島或數島,作為英國臣民居住貿易之地。而在12月7日,義律照會琦善,又要求按照致宰相書中「在大清國家沿海地區,將島嶼割讓與大英國家,永遠主持……」。11及後,琦善在12月15日給義律的復照中,對義律在12月12日提出在紅坎山(即香港)「暫屯」的要求,明確表示「天朝從未有之事,其勢斷不能行」。

對於「暫屯」一事,琦善早在1840年12月19日向道光帝上的折子上說過,「(香港)如何給予,必致屯兵聚糧,建台設炮,久之必覬覦廣東,流弊不可勝言」。12而且,義律在1月20日宣布《穿鼻草約》中的首款「香港本島及其港口割讓與英皇」,對此琦善在1月27日的蓮花山會議中提出修改要求,並在1月31日向義律提交的《酌定章程》,將「割讓」改為「准許英人在香港地方一處寄居」。因此對於義律無論是「寄居」還是「暫屯」的真正意圖,琦善不可能不知道。在虎門首戰後,琦善立於義律嚇破膽的兵力之下,對於英國強佔香港,事實上他是一籌莫展,只能無奈地採取容忍態度。13

而在《時序篇》談及琦善只奏「寄居」卻沒提「主治」一事,便更加突顯出琦善對義律虎視香港島主權的理解。

未有表明的「主治」要求

關於義律於1月14日要求琦善將香港給予英國「主治」以作「寄居」一事,琦善在20日給代奏的折子中,避重就輕的上奏道光帝:

……間觀西洋夷人,久沐天恩懷柔曠典,得以㰎觠在澳門寄居。今此事同律,欲求代為了籲懇天恩,自道光二十一年起,准其就粵東外洋之香港島地方泊舟寄居,即不取再求往他省貿易各等情,懇請代奏前來。奴才除給該夷,令其速由海道齎赴浙江,將定海刻即繳還,奴才亦即收回沙角外,可否仰懇聖恩,俟伊里布奏報收回定海後,俯准該夷自道光二十一年起,仍前來粵通商,並倣照西洋夷人在澳門寄居之例,准其就粵東外洋之香港地方寄居,出自逾格鴻慈14

義律照會要求的條件很簡單直接,只要將尖沙咀、香港各等處讓給英國主治,作為寄居等理由,那麼便會退還二角。對於寄居香港以免義律再向內地圖進,琦善曾於義律在1月14日向琦善申明要求的前一天奏明道光帝,表示夷人一島作寄居。但假如不許,「其桀驁之情已露,勢必內圖進攻,外圖侵佔,而此間之水師,拒守尚不能力敵」,故此要求道光帝允許「於外洋給予寄寓一所」。15

儘管道光帝對此表示「此權宜之計,佯允所請,暫示覊糜」,但關於義律提出的「讓給英國主治」,一直要到怡良於2月11日上奏劾琦善「擅與香港」後的2月14日,琦善才奏明道光帝。16

對於琦善此舉,假若以二角失陷後的這心態,與較早前1840年12月19日向道光帝的上奏中所說「如何給予……流弊不可勝言」作比較(上述註12),便可清楚看到琦善在義律強大的武力訛詐之下逐漸退讓的心理變化。然而,對於要求「主治」一事,琦善不但早己知道假如義律「始終堅執,勢必致諸事不能仰邀大皇帝允准」,17而且必會加強這時道光帝由「撫」轉「剿」夷的決心,因此這很可能是他在奏折刻意迴避主權問題的原因。

由此可見,琦善於1月20日的奏折沒有表明義律「主治」香港的要求,而只代奏了「寄居」的原因。似乎,琦善是將義律對「寄居」香港島的要求,以義律的語言來奏明道光帝。18當向義律表示已奏明道光帝後,琦善可以拖延義律繼續備戰;而假如道光帝允許,國家的損失將可能減至最少,而琦善職場的危機亦可化險為夷。

默許的「自治」

至於義律,說他本就故意造成誤解,也並非空穴來風。19

1840年12月29日,義律給琦善的照會,在要求「給予外洋寄居一所」後,首次提出「自治」:

惟求予給外洋寄居一所,俾得英人竪旗自治,如西洋人在澳門竪旗自治無異。20

先不論「予給」一詞作何解,由1553至1887年的334年間,澳門只是葡萄牙人向中國租借的居留地,清政府除了需要在澳門長期駐軍,亦仍然擁有領土管轄權、刑事管轄權、財政管轄權等多項權力。21在1749年清政府頒布以完善在澳外國人法律的《澳夷善後事宜條議》至《南京條約》生效數年後,澳門的主權仍然在清政府的手裡。雖然清政府允許議事局有一定限度的自治管理權力,但必須是以完全從屬於明清政府在澳門行使主權爲前提。22假如議事局與清政府在主權上出現衝突時,葡人政府的自治權亦需要作出讓步。23對於清政府擁有澳門的絕對主權治權而葡萄牙人只擁有使用權,這一直是兩國的共識。24

因此在《南京條約》生效之前,嚴格來說葡萄牙人在賃居澳門地區的自治權並非政治獨立,而是屬於當時國際慣例的僑民自治性質,對中國政府需要完全服從。葡人政府只是屬於一個駐在澳門的一個小官員(佐堂及軍民府),它隸屬香山縣,而縣則要向廣州府報告,後者再向省當局轉達巡撫及總督。25而既然葡人政府只是屬於僑民自治性質,那麼義律有1月14日提出「讓給英國主治」中勒索香港治權的層次亦完全不同了。

亦因如此,琦善雖然是代奏義律提出的「寄居」,但他此時似乎作了一個中介人的角色,默許了義律給予英國香港「自治」,而非「寄居」。

其實,無論是「寄居」、「暫屯」、「自治」還是「主治」,對於義律來說,香港島是要定了。但他同時亦非常清礎,對於道光帝來說,割讓是絕對不行。因此,義律認為假如能夠省去正式割讓的外形,並以一項非正式的聲明來取得清廷對佔有香港的允許,他表示這樣不但能夠符合女王陛下政府之目的和聲威,而且認為清廷會立即欣然把事情安排好。這點他在1841年6月21日致印度總督奧克蘭勳爵(Lord Auckland, 1784-1849)的信函中,寫得非常清楚:26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is perfectly convinced that the Island of Hong Kong will not be yielded up, and if it suited the purposes or character of Her Majesty's Government to accept it under any such modification as would save the appearance of its formal cession, and declaration were made that we were satisfied with that extent of territorial possession, they would be well content to adjust affairs at once.

小結

綜合以上分析而言,琦善以義律含糊的口吻奏明道光帝,而義律又故意在攫取香港的手段上偷換概念,雙方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以達到各自目的。從廣東談判的時序、策略、琦善和義律對香港主權的心態分析後可以看到,除了香港割讓的議題上,琦善的確答應了條款的某些部分;但是關於香港割讓這一部分,盡管義律脅迫琦善割讓香港的照會中可能出現言語上的誤會,27但身為欽差的琦善,只是作為道光帝牽線木偶而已。而關於「寄居」一事,儘管琦善在道光帝允許後的確有跟義律進行磋商,但始終雙方亦沒有達成協議。

下篇〈香港是如何開埠?(三)〉,將會離開廣東談判,探討一下巴麥尊否定《穿鼻草約》,但沒有否定義律公告的議題。

註:

《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177-179頁。
關於翻譯問題,蔣廷黻先生表示,道光帝在8月19日收到由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1814年4月17日-1843年8月29日)翻譯的《巴麥尊子爵致大清皇帝欽命宰相書》,出現很多嚴重誤譯,以至全文語調由上門要挾 轉變為負屈(對林則徐的指控)「乞恩」,使「剿」轉而主「撫」。例如,譯「求討皇帝昭雪伸冤」(原文為"demand from the Emperor satisfaction and redress")。此外,譯文亦多處將原意「匡正」譯為「伸冤」,「抗議」(protest)譯為「告明」,「賠償」譯為「昭雪」,「要求」譯為「催 討」等等。《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173頁,238-239頁。
《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213頁。
1840年,清朝國庫存銀只有1034萬兩。1841年,又減至679萬兩。《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178頁和240頁註62。
《酌定章程》,是琦善在1841年1月31日向義律提交對其《善定事宜》的最高還價方案(最後雙方沒有簽署):
一、准許英人在廣東通商和英人在香港地方一處寄居;

二、此後英人來廣東貿易,悉按舊例辦理;

三、英船夾帶鴉片和違禁品、或漏稅走私者,貨即沒官,人即治罪;

四、英人今後對此處理不得有異議。

《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216頁。

《鴉片戰爭史》,蕭致治主編,第388頁。
《善定事宜》,是義律於2月13日給琦善照會中的開價。實際上,《善定事宜》比《巴麥尊子爵致大清皇帝欽命宰相書》的要求低了很多(見《時序篇》註18。最後雙方同樣沒有簽署):
一、英人前往廣州貿易,按舊例領取牌照,准許自由出入。中國政府保証其生命財產安全。查無違禁品的英船主,無須具結。

二、兩國官員公文平等往來。商人業務由商人自辦,并按照舊例向中國官憲具文。

三、中國皇帝批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國主,並准許中國船隻去香港通商。

四、在華英人犯罪,由英、中兩國官員共同審理,在香港服刑。在香港的中國人犯罪,引渡給中國,由中、英兩個官員共同審理。

五、英船按舊例駛入黃埔。英商交納行商費用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一日(1841年1月23日)為准,不得再增。兩國通商章程、稅率等項,由中國行商3人和英國商人3人共同討論擬定,由廣東官府批准實施。中國行商3年內還清欠款,3年內取消行商制度。

六、今後英商擕帶違禁品入境,貨物沒收,人犯或由中國驅逐,或交英方處理。英商如帶違禁貨物聽官究辦。

七、條約由英全權代表和清欽差大臣蓋印,然後由英政府批准,再由清朝欽命大學士蓋印。《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216-217頁。

從廣州到北京,若以普通速度:驛遞需時30-35天「四百里加急」:20多天「五百里加急」:16-19天。至於六百至八百里,速度當然快,但會跑死驛馬和累死驛卒,一般少用。《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212-213頁。
虎門再增兵反而有反效果。如威遠炮台,設炮40位,平時守兵60人,戰時編制160人,到交戰時兵勇增至327人,另有壯勇91日。《天朝的崩 潰》,茅海建著,第225頁。按增幅計算,兵勇增多了160%,但炮位卻沒有增加,僧多粥少,不僅戰鬥力提升極為有限,兵勇太多反成了活靶子。而這點,琦 善以「已無可增調之兵,且礮臺人已充滿,即使有兵,亦復無可安插,故實有戰守兩難之勢」上奏道光帝,顯然他對此非常清楚。《籌辦夷務始末》卷二十,第 716頁。
而盡管琦善對虎門防禦作了很大努力,但他本人並不相信這些努力能夠奏效。1840年12月27日,琦善在第一次增兵虎門時便奏稱:「藉以虛張聲勢,俾該夷知我有備,一面又備文向其詳加開導。」增兵本非為戰,只為「虛張」而已。《籌辦夷務始末》卷二十,第654頁。

《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215頁。
《林則徐評傳》,林慶元著,第130-131頁
《轉折 – 以早期中英關係和《南京條約》為考察中心》,郭衛東著,第273-274,281頁。
《鴉片戰爭史》,蕭致治主編,第388頁。
《籌辦夷務始末》卷二十,第734-735頁。
《籌辦夷務始末》卷二十,第717頁。
「當諭以香港原係天朝地土,前此代為具奏,亦祇懇恩給予寄寓一所,並非全島,且未奉諭旨,亦尚未敢裁給。至於該處居民,尤屬天朝百姓,豈准𠸄國主治,該夷何得遽行前往張貼偽示……」。《籌辦夷務始末》卷二十,第813-814頁。
《鴉片戰爭の研究》,佐佐木正哉著,第31頁。
《林則除評傳》,林慶元著,第134頁。
關於「割讓」香港一事,茅海建教授認為,琦善一直存在誤解,而這種誤解又似乎來自義律。1840年12月29日,義律在照會中寫道:「惟求予給外 洋一所,俾得英人竪旗自治,如西洋人在澳門竪旗自治無異。」「給予」一詞作何解姑且不論,「如西洋人在澳門」一語,就不能不使琦善產生誤會。澳門是葡萄牙 人向中國租借的居留地,不是葡萄牙的領土,清政府亦在此保留了許多權力。而琦善1841年1月11日復照義律時,稱「給予外洋寄居一所。」「寄居」一詞的 含義應當是清晰的。又琦善在其奏折中,一直以澳門為例來說明香港的地方問題。然而對於茅海建教授這觀點,筆者並不完全認同。《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 248頁,註156。
《鴉片戰爭の研究》,佐佐木正哉著,第46頁。
《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一卷,馬士著,第47-50頁。《鴉片戰爭史》,蕭致治主編,第384頁。
〈明至清前期中國政府對澳門行使主權〉。
〈從法律史看"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何勤華著。
〈明清以來的粤澳關係〉。
〈香港早期之華人社會〉,丁新豹著,第88頁。
《International relation of the Chinese empire》, H.B. Morse, p.651.
另見中文譯文:

義律致奧克蘭勳爵函:「……中國政府已完全理解香港島不能割讓,但如果在下述的條件下接受這個島嶼也能符合女王陛下政府的目的和聲威,即省去正式割讓的外 形,并作一項我們所滿意的那種程度上的領土佔有的聲明,他們就立刻會欣然把事情安排好。一旦(中國)朝廷被因勢利誘,或被武力主張把我們絕不放棄該島的決 心,和在直接割讓該島的基礎上締結協定的惟一意愿,照會給它。」《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一卷,馬士著,第736-745頁。

“It seems that there may have been a difference of interpretation – deliberate, inadvertent or acceptable to both sides – over the agreement that Hong Kong should be ceded by China to Britain…", 《The Taking of Hong Kong》, p.153;《天朝的崩潰》,茅海建著,第248頁,註156。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鄭家榆

核稿編輯︰歐嘉俊

香港是如何開埠的?(二)琦善有否同意割讓香港?《心態篇》 - http://goo.gl/NwWpsC

------------------------

香港旺角大年初二發生嚴重衝突 警察鳴槍位於香港九龍的傳統購物集散地旺角在中國農曆新年初二(2月9日)凌晨發生激烈衝突。

數百人和警察發生激烈衝突,警方鳴槍示警。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當天早上的記者會上將這場騷亂定義為「暴亂」。稱最少幾百名暴徒襲擊執行公務的警務人員及在場採訪的記者。

梁振英說,特區政府對此嚴厲譴責,決不姑息。警方會全力緝拿暴徒歸案,繩之以法,同時調查幕後組織者,跟進相關市民投訴。

香港警方則稱,這是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暴力事件。警方在現場動用了警棍和胡椒粉。

BBC中文網記者9號早上八點半在旺角現場看到,西洋菜南街和山東街交界處集結了上百名手持盾牌和警棍的警察。附近的旺角地鐵站入口封閉。西洋菜南街上有多處焚燒後的痕跡,空氣中漂蕩著濃郁的燒焦味道。九龍大動脈彌敦道部分封閉。早上十點左右,官方宣佈關閉的旺角地鐵站重新開放。

香港媒體報道稱,香港警察9號凌晨在旺角取締無照攤販時,與示威者發生激烈衝突,並最終引發騷亂。

中國遊客湛女士告訴BBC記者,自己在衝突開始前看見警方持槍進入街道。

來自中國河南的遊客陳女士告訴BBC記者,今天本來計劃在旺角購物,現在行程受到影響。由於旺角地鐵站關閉,他們一行三人在距離旺角最近的油麻地下地鐵並步行到此。陳女士大廳位於旺角的「女人街」什麼時候開市,旁邊的攤主告訴她,仍會在中午12點開市。

衝突發生地之一旺角西洋菜南街在假日是步行街,有市民賣唱或兜售藝術品。BBC記者當天中午在這裏看到,活動已陸續恢復。一位商販告訴記者,大年初二凌晨這場衝突比2014年「雨傘運動」更加嚴重,而且在他看來更有組織。這位年輕人說,深夜收攤後目睹匯豐銀行九龍總分行附近有一批戴著口罩的人集結,還似乎有人指揮。他說,原本把一些折疊桌子綁到路邊欄桿,結果在騷亂中被扯到路上防火燒掉了。

凌晨的衝突中有多名記者受傷,而西洋菜南街上的攤販似乎也有敵視記者的傾向。BBC記者嘗試徵求一名中年攤販意見接受採訪時,對方怒斥記者「滾開」。

其他聲音

香港民主黨就旺角衝突發表聲明表示,民主黨不容忍和譴責任何暴力和縱火行為,對於有記者採訪期間遇襲受傷,深表憤怒,並譴責襲擊前線警員的暴力行為,對受傷人士致以慰問; 襲擊警員事件與向天開槍示警事件均需全面調查,公開結果,追究違法行為

民主黨同時要求政府全面檢討社會嚴重矛盾的深層原因,包括被視為此次衝突導火線的小販政策。

香港公民黨則發出聲明,一方面譴責暴力行為,同時也稱,新春假期街頭小販營生,要管理而非趕絕,但政府一直無適當策略。今次由旺角一宗民生事件而起,因處理欠佳,發酵為騷亂,原是可以避免的。

早前報道

香港的媒體報道說,在九龍旺角與警方對峙的示威者,向警察投擲磚頭,並且燃燒雜物,甚至企圖焚燒出租車。

香港電台報道說,警方正從豉油街向西洋菜南街方向推進,試圖處理旺角地區從昨晚開始的警民衝突。

據稱,有示威者試圖縱火焚燒出租車(的士、計程車),示威者也向警察投擲磚頭。

港府有關部門周一(8日)在旺角取締無照攤販時,傳出與市民發生激烈衝突的消息,媒體報道稱警員一度對空鳴槍示警。

香港電台報道說,有示威者焚燒雜物並且阻擋新聞記者攝影,示威者也向警察投擲物品。

另有其他香港媒體報道稱,目前有3名警察受傷,另有3名男子被逮捕,截至8日午夜,警方與聲援小販的示威者仍隔街對峙中。

據稱,事發地點是在香港旺角朗豪坊的山東街附近,先是香港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人員取締在當地設攤的小販。

小販並與在場的警員發生衝突,隨後有大批示威者聚集,其間警方曾加派人員增援並兩度施放胡椒水試圖驅散人群。

報道說有警員在衝突中被毆打,警員故而掏槍對空鳴槍示警,但是似乎更使得示威者不滿。

香港警方表示,8日是大年初一,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影響市民享受節日的氣氛,並說警方不排除有進一步拘捕行動。

香港學運人士黃之鋒則在其臉書(Facebook)上發文譴責警方使用槍械試圖震懾示威民眾。

旺角爆發衝突,導致九龍主要街道彌敦道無法通行,港府有關部門也呼籲車輛行人避免經過當地。

香港再爆社會運動 港警對空鳴槍驅散

大批民眾佔領彌敦道與亞皆老街的十字路口。(圖截取自學民思潮臉書)

2016-02-09  03:4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再爆警民衝突!一場因聲援基層小販的行動,引起大批民眾走上街頭,目前香港警方出動大批警力,配備長棍、盾牌、胡椒噴霧等與民眾對峙,深夜2點,現場傳出槍響,香港警方對空鳴槍驅散示威者。

  • 港警持槍指向攝影民眾。(圖截取自學民思潮臉書)

    港警持槍指向攝影民眾。(圖截取自學民思潮臉書)

  • 警方全副武裝與示威民眾對峙。(圖截取自學民思潮臉書)

    警方全副武裝與示威民眾對峙。(圖截取自學民思潮臉書)

  • 多名群眾遭警方施放胡椒噴霧,緊急以清水療傷。(圖截取自青年新政臉書)

    多名群眾遭警方施放胡椒噴霧,緊急以清水療傷。(圖截取自青年新政臉書)

驅趕攤販爆衝突 警民多人受傷

8日晚間20餘名遭香港食環署驅趕的攤販在朗豪坊商場附近的巷子中營業,香港本土民主前線約10名成員蒙面到場聲援攤販,與現場的食環署人員爆發口角衝突。

隨著群眾的聚集,香港警方於晚間10點拉起封鎖線,並舉起警告旗幟呼籲市民不得越過警示區。午夜,警方對朗豪坊的示威者施放胡椒噴霧,並配備警棍、盾牌架起防線,有示威者向警方投擲花盆,警方隨即對示威者揮舞警棍,警民對抗勢態加劇。

截至2點,大批民眾聚集在彌敦道與警方對峙,場面混亂,期間有香港警員對空鳴槍向示威者示警,更有員警持槍指向民眾。

目前現場有多名民眾和警員受傷。香港警方也以涉嫌襲警、妨礙公務等罪名逮捕數名示威者。

 

 

--------------------

親歷旺角衝突:「為何我熟悉的香港會成這樣」

  • 2016年 2月 9日
多人在這起衝突中受傷Image copyrightAP Image caption多人在這起衝突中受傷。

2月9日凌晨香港旺角發生激烈衝突後,BBC記者在現場採訪了親身經歷此事的本地市民以及中國大陸遊客,他們回憶了自己看到的當時情形。

HKFP記者鄭樂捷:「萬萬想不到」

香港獨立媒體(HKFP)記者鄭樂捷對BBC中文網記者憶述昨晚的經歷,並說萬萬想不到昨晚會演變成嚴重的警民衝突。

鄭樂捷昨夜11時多到達現場,待至週二早上8時多離開。他說:「我本來真的是想吃東西,並不是到場報道示威。」

約12時,警方嘗試第二次清理旺角朗豪坊的小販攤檔,雙方僵持一小時後,持有長盾的警察出現,「本土民主前線」 示威者亦手持塑膠盾牌,聲稱發動選舉遊行。

「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參加本月新界東選區的立法會補選,他們指由於參加人數少於30人,所以不需事前申請。雙方發生衝突,警方之前多次發放胡椒噴霧。

HKFP記者鄭樂捷:「萬萬想不到」Image copyrightKris Cheng Image captionHKFP記者鄭樂捷:「萬萬想不到」

凌晨兩點左右,亞皆老街近上海街發生衝突,當時位置由交通警駐守,亦是在這位置一名交通警員鳴開兩槍示警。鄭樂捷說:「當時(示威者)他們未『發明』扔磚頭的方法,開視頻,他們是扔木板、紙板。」

他指,示威者移至西洋菜街、彌敦道時開始扔磚頭及點火。

鄭樂捷說:「以往經驗,或去年的經驗,看見胡椒噴霧人們會散開,或再極端,出盾或出警棍,人們受不了就會離開。今次最特別的地方是,他們真的還手。」

對於是否只有「本土派」參與衝突,鄭樂捷指參與者有男有女、不同年紀都有,難以分辨。被問到行動是否有預謀,亦難以得知。

衝突發生地之一旺角西洋菜南街在假日是步行街,有市民賣唱或兜售藝術品。

BBC記者周二(2月9日)中午在這裏看到,活動已陸續恢復。一位商販告訴記者,大年初二凌晨這場衝突比2014年「雨傘運動」更加嚴重,而且在他看來更有組織。

這位年輕人說,深夜收攤後目睹匯豐銀行九龍總分行附近有一批戴著口罩的人集結,還似乎有人指揮。他說,原本把一些折疊桌子綁到路邊欄桿,結果在衝突中被扯到路上放火燒掉了。

重慶遊客湛女士:「居然身處新聞正中心」

香港旺角衝突現場,一名年輕男子接受警方調查。Image copyrightBBC Chinese Image caption香港旺角衝突現場,一名年輕男子接受警方調查。

「我居然身處新聞正中心」,這是中國遊客湛女士9號一覺睡醒看到新聞報道後的反應。

8號晚9點40左右,湛女士與朋友走過香港旺角朗豪坊覓食時,看見警方持槍進入街道,食環署的工作人員留在外圍。並有戴口罩穿藍色衣服的青年試圖推攤販的車進入人群。

看完最新新聞報道後,湛女士說,非常懷疑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她還表示,香港警方出動槍支,事情的嚴重性和影響程度就不一樣了。她說,即使國內城管和攤販發生衝突,也只是局限在媒體的宣傳擴張上。不會有槍。

湛女士最後表示,除非工作原因,應該不會再來香港旅遊了。

端傳媒記者趙燕婷:「為何我熟悉的香港會成這樣」

端傳媒記者趙燕婷:「為何我熟悉的香港會成這樣」Image copyrightVivian Chiu Image caption端傳媒記者趙燕婷:「為何我熟悉的香港會成這樣」

端傳媒首席記者趙燕婷凌晨一時多到場,當時她已經從媒體報導中得知發生衝突。她說:「砵蘭街H&M的位置,沒甚麼事情發生。街道被封,但沒什麼人,但再走上前就看到一些攤檔,第一個見到的攤檔是賣臭豆腐的。」由於食環署職員已經離開,攤檔仍然如常做生意。

不過,她再往前走,在山東街及砵蘭街十字路口看到警方與示威者對峙。「『本土民主前線』有一輛小貨車停在附近,有人站在車上用咪高峰講話…… 假如前方衝突激烈,那人會用咪高峰說後方的人上前支援。」

趙燕婷指地上有一堆已堆好的泥土,後方的示威者會以塑膠袋裝好泥土,以後扎好,當作重物去扔擲警察。另外,她亦聽到一些爆破玻璃的聲音。「因為我聽到有玻璃碎的聲音,所以我相信他們用玻璃樽扔。」

凌晨1時40分左右,趙燕婷憶述警方大規模噴射胡椒噴霧,很多人負傷離去。其後,趙燕婷聽到警方使用咪高峰說,不要淋火水,不過她自已沒有親眼目睹淋火水的一幕。

趙燕婷其後離開山東街,當時位置已經完全清場,但她走到阿皆老街時,卻目睹交通警察被示威者追打。「我先見到十多名警員由砵蘭街向我的方向跑來,好明顯他們正在逃走,一大班示威者在後方追...... 人數明顯懸殊。」趙燕婷估計示威者達幾十至一百人。

她指,這些交通警從後離開,不過地上布滿木卡板及垃圾桶,所以警員後退時不斷跌倒。其中一名警員跌倒,另一名警員想帶他離開,所以施發胡椒噴霧,不過示威者繼續向前衝。

 

趙燕婷不認為所有向警方衝擊的人都是「本土民主前線」的成員,但指在場的人已預料可能會有衝擊情況發生。Image copyrightAP Image caption趙燕婷不認為所有向警方衝擊的人都是「本土民主前線」的成員,但指在場的人已預料可能會有衝擊情況發生。

突然,另一名交通警員在阿皆老街及上海街交界一邊跑,她聽到第一下槍聲。該名警員再繼續向衝突地點跑去,再高舉槍枝向天發射第二下。該名警員與趙燕婷距離只有十米。

趙燕婷說:「這名警員以槍枝指向示威者,警告示意,但他沒有說過任何一句話。」示威者其後,指罵警員為何要開槍。

她再走到彌敦道,見到一班市民被警察攔著,前方有一名人士臉朝天趴下。趙燕婷說:「我以為有人被打昏了。不過,上前望的時候,只見一整灘血。那個人的頭被打破了。」當時有警員為這名示威者以紙巾蓋著傷口,但該名示威者仍然血流如注。

趙燕婷不認為所有向警方衝擊的人都是「本土民主前線」的成員,但指在場的人已預料可能會有衝擊情況發生。

趙燕婷當記者十年有多,大大小小的示威亦曾參與報道。但她指周二凌晨場面震撼,當時曾多次哭泣。「我覺得很害怕,不是因為衝突危險而感到害怕......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看到開槍。當然開槍那一剎是震驚,其實我看見示威者追打警員時,我亦感到很震驚...... 為何我熟悉的香港會成這樣?」

(撰稿/責編:蔡曉穎 覓雲 葉靖斯 川江)

----------

【2月8日晚上10至11時】衝突前奏:示威者兩度堵路

大年初一晚上,十多檔小販在砵蘭街近亞皆老街一帶擺檔,本土民主前線前來支援。晚上10時許,發生一宗交通意外,多名市民一度衝出馬路,引起新春第一場警民衝突,但混亂很快平息,市民回到行人路,小販繼續開檔。約1小時後,示威者再次發難,於砵蘭街、山東街交界堵路禁止車輛駛入,警方於是出動配備長盾牌的機動部隊清場。示威者跟警察發生口角,最初只是擲膠樽、雜物還擊,但後來暴力升級,有人向警察投擲玻璃樽。警方多次舉黃旗及紅旗警告,機動部隊向亞皆老街方向推進清場。這時候,示威者形勢落後,不斷向後撤離。

踏入年初二,警方開始噴胡椒噴霧清場。(陳永武攝)
【2月9日凌晨12時至3時】警開槍 示威者暴力升級

示威者雖然偶有向警察掟樽還擊,也有示威者向警察噴不明噴霧,但警察一直佔上風。不過,警方一味將示威者推往亞皆老街十字路口的方向。此時,有示威者向警方擲木板、路障等雜物還擊,大部分警員皆往後退。部分警員試圖衝向示威人群,揮動警棍還擊不果,往後退時被雜物絆倒,示威者再向該名倒地警員掟雜物。混亂間,一名警員向天開兩槍,之後再用槍指向示威者。

 

現場有市民大叫「open fire(開火)」,警察向天開槍後,轉用槍指着市民。示威者的情緒更加失控,向警方投擲更大型、更危險的雜物,街邊的垃圾桶、小巴站路牌、卡板、磚頭皆成武器,示威者在亞皆老街、砵蘭街多個地方也挑起火頭,警力開始不勝負荷。

有警員鳴槍,觸發示威者怒火。(陳焯輝攝)
【凌晨3至6時】四處縱火 擲磚如雨 警節節敗退

現場估計最少有近千名示威者,他們採取游擊戰,從彌敦道、砵蘭街、豉油街、西洋菜南街等多個地方不停擲雜物、縱火、佔領馬路,警力明顯不足以應付。示威者眼見警方人丁較薄弱,開始大反擊,暴力也再度升級,除了不停在各處縱火,焚燒雜物,還有拆走街道上的石磚,裝在垃圾桶上存放,再擲向警員。「磚力最盛」時,短短3分鐘內,估計有近百塊磚頭擲向警察,不少警員都中磚濺血。警方表示,直至今日清晨,最少有44名警務人員受傷、有警員昏迷。

示威者不斷向警員擲雜物。(陳焯輝攝)
【清晨6時後】示威者睡意漸濃 速龍小隊收復失地

清晨6時,旺角街頭火頭處處,有警車被示威者以磚頭襲擊,車窗玻璃被打碎。早上示威者睡意漸濃,人數開始減少,警方這時派出精銳的藍衣特別戰術隊(俗稱「速龍小隊」,來自機場特警、反恐特勤隊等)到場掃蕩。

 

有「速龍小隊」成員向記者解釋,因彌敦道四通八達,警方難以把示威者圍困在特定區域,只能持續將示威者趕離。該成員表示,示威者持有很多武器,包括胡椒噴霧、磚頭及玻璃瓶等,而警方驅散示威者後,亦陸陸續續在各條橫巷中搜出大量武器,懷疑示威者早已把武器收藏在該等地方。早上7時,示威者人數陸續減少,警方逐漸收復失地。騷亂慢慢平息,未知有多少示威者受傷。

警方速龍小隊清晨收復失地。(李豪杰攝)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