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國小校內神社建於1938屬於「無格社」希望「一街庄一神社」,更希望「一校一神社」/實施「皇民化政策」1934確立「一街庄一神社」政策,將神社置於地方教化的中心/神社的配置,主要是由鳥居、拜殿及本殿所拉出的長方形軸向性儀式性空間,附屬建物還包括有石燈、手水舍等/「神社祭」大內公學校校內社於1933年舉行大麻奉齋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御田植祭--學校內有神社,方便「神饌田」的儀式進行與耕種(儀式通常為女性進行)

---

---

----------------------------

學校內有神社,方便「神饌田」的儀式進行與耕種

2015-12-10_195544  

神饌田植祭記念昭和十七年七月廿四日/(1942) 提供人/蔡明憲

日治時期,非常重視生活教育,從「神饌田」的耕種,可見一般。當年公學校若有空地,便會撥出一塊地,作為「神饌田」。插秧時,要心存恭敬,抱著一份虔誠的心。用心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祈五穀豐收。「神饌田」收成的米,據說會送至神社祭拜。圖為日南公學校頂後厝分教場學生於「神饌田」插秧時合影留念。

日本政府為了徹底推行皇民化運動,神社的空間也成為各級學校施行生 活教育的最佳場域。

  日治時期就讀公學校的小學生,每星期都由各年級輪流到神社作一些清 掃環境的工作。通常都是由老師帶領學生至神社,由神社的幹務司分配工作 ,工作內容大都是清掃神社內外環境、拔除雜草、修剪樹木等工作。

  除了清掃的工作之外,神社奉仕還包括「神饌田」的耕種。當時幾乎每 一間公學校只要有空地,就會撥出一塊地來當作「神饌田」。插秧時,心要 恭敬。神社的幹務司在每次插秧前,都會告知上天大地秋天皇。這樣虔誠的 心,自然而然地會影響師生的觀念,體認「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 理。要愛惜米穀,就必須先從學習插秧做起。每天吃的菜也是自己所栽種採 收的。就生活觀念的培養來看,這是最能落實在生活教育的方式。神道教育 思想也透過神社的勞務活動,深入地在台灣各地推動。

  日治時期,各級學校的學生在畢業之前,學校都會選定一天,帶著畢業 生集體到神社參拜,並且作神社奉仕的工作。神社奉仕完畢之後,大伙兒在 神社人員幹務司的祈求祝福之後,排排站在神社前與同學、老師合影留念。 拍完神社奉仕畢業照之後,同學間的離愁漸漸濃郁,從此紛飛各地。南洋戰 事已起,全台各地都在動員徵調軍伕,此一別離,不知昔日同窗好友幾人能 回。

神社在一些老台灣人的腦海中,也可能是自己婚姻大事的完成地點。為了配合 日本軍國主義大東亞戰爭的南進政策,日本政府台灣全島實施皇民化運動,要求台 灣人民改姓名、說日語,並且要求台灣人捨棄傳統的漢民族宗教信仰,改信日本的 神道教,奉祀日本神道的天照大神,焚燬台灣的寺廟。

  此外,更是鼓勵台灣年輕人結婚時在神社舉行結婚儀式,就如同信奉基督教的 人一樣,要到教堂去舉行儀式一般。這項鼓勵措施正是一連串的皇民化運動中的重 要的政策之一。當時有很多和日人關係較為密切的中上家庭,配合日本人的政策, 以神社做為新人福證的場所。日式的結婚儀式過後,便在神社前合影留念。
隨著殘酷的戰爭炮火四起,神社成為日本殖民政府祈求勝戰的精神寄託所在, 數以萬計的台灣青年投入「大東亞聖戰」。徵召入伍時在神社的祈願參拜,使得 神社成為老一輩台灣人的生命歲月中,與親人、愛人生離死別的空間記憶。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揭開中日八年抗戰的序幕,戰爭初 期,戰火並未波及台灣,台灣島無不明顯感受到戰爭所帶來的煙硝味。以消滅台灣 人的漢民族文化精神為目標的「皇民化運動」也隨之開展。除了廢止報紙的中文, 推行國(日)語,撤廢偶像、寺廟等,同時也強制神社參拜。當時的台灣青年,隨 時隨地都可能被徵調到南洋或中國大陸戰地當軍伕。

  1941年4月,以標榜昂揚戰爭意志、實踐決戰生活、強化勤勞態度、完備民間防 衛為目標的「皇民奉公會」成立,由台灣總督長谷川清兼任總裁。下設總務、宣傳 、訓練、文化、生活、經濟等部門。地方各州、廳、市、郡、街、庄等設有支部、 分會、支會等,其長官由各級行政首長兼任。6月,各地分會紛紛成立,很多台籍仕 紳、醫生、學者、商人、辯護士都被徵召為幹部。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皇民奉公會」成為驅策總動員的機關。戰爭 期間,成立「拓南農業戰士訓練所」、「拓南工業戰士訓練所」、「海洋訓練隊」 、「高砂義勇隊」等組織,訓練台灣青年,投入戰爭,擔任軍伕。更於1942年及 1943年間分別實施陸軍與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將近21萬台灣青年被徵召到東南亞及 華南戰線。維持家計的青壯年男人,一旦被徵調入伍,家中的生計來源便幾乎斷炊 ,生活變得非常困苦。家中的女性不得不堅強起來,獨撐大局。

  日本殖民政府為了祈求勝戰,神社的祈願祭、奉告祭等戰時祈願也在台灣各地 展開。出征前,部隊長會率領部隊至神社參拜,祈求勝戰。但是,在這場戰役中, 台灣青年總共犧牲了兩萬八千多人,而倖免於死的,卻都成了俘虜,被關在集中營 ,歷盡千辛萬難,才得以回到家園。

-----------------------

新竹縣80年新湖國小存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

竹縣再添縣定古蹟 80年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入列
2018-01-27 21:57
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建築具比例協調性,窗保留日治時期的作法,為上下推拉窗,上方做小氣窗,牆身外觀有特殊工法。(記者廖雪茹攝)
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建築具比例協調性,窗保留日治時期的作法,為上下推拉窗,上方做小氣窗,牆身外觀有特殊工法。(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新添一處古蹟!擁有近80年歷史的新湖國小「小禮堂」,是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建築外觀展現當時的現代化風格,與周圍老樹構成一幅美麗景象,經審議具有整體文化資產價值,新竹縣文化局在元月初公告為縣定古蹟。
文化局說,盤點調查轄內50年以上建築物,其中,位在新湖國小校園的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建於1938年,由湖口庄民集資設立,當年不僅作為學生教育場所,更提供湖口庄公共集會,以利地方皇民化運動。
新湖國小總務處事務組長徐建榮說,小禮堂的存在,讓後人了解在地日治時期的時空背景,也融入教學,包括每週二教師晨會、研習、家長會、學生集體實作課程或展覽等大型活動,都在寬敞的小禮堂進行,使用率高。
文化局調查,講堂建築具比例協調性,南北兩側與西側,共設置13扇木造窗和5道門,窗保留日治時期的作法,為上下推拉窗,上方做小氣窗,採光好,且防雨又通風。為承重牆磚造建築,以大跨距木構架屋頂,牆身外觀有特殊工法。
徐建榮說,小禮堂建築外牆表面看似水泥,卻是一種特殊設計;矮牆基座則是水泥和抿石子結構。四周遍植30多株龍柏,伴隨著這棟建築至今,也彷彿陪同學校一起成長。
徐建榮說,小禮堂整體構造頗為良好,僅木造講台蟲蛀較為嚴重;另因應教學需求,陸續增設電腦和電器設備。學校將提出整建計畫,希望修繕木質損壞的部分。
文化局局長張宜真說,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建築,具有湖口地區朝向新興城鎮發展的象徵性意義,是新竹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學校講堂,具社會性意義,形式外觀表現興建當時的現代化風格,講堂建築更與老樹共構具歷史及環境美學教育意義,經古蹟歷史建築審議會審議,深具文化資產價值,因此公告成為新竹縣第24個縣定古蹟。
相關影音
 位在新湖國小的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經審議具整體文化資產價值,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在元月初公告為縣定古蹟。(記者廖雪茹攝)
位在新湖國小的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經審議具整體文化資產價值,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在元月初公告為縣定古蹟。(記者廖雪茹攝)
 擁有近80年歷史的新湖國小「小禮堂」,四周遍植30多株龍柏,伴隨著這棟建築至今,也彷彿陪同學校一起成長。(記者廖雪茹攝)
擁有近80年歷史的新湖國小「小禮堂」,四周遍植30多株龍柏,伴隨著這棟建築至今,也彷彿陪同學校一起成長。(記者廖雪茹攝)
 擁有近80年歷史的新湖國小「小禮堂」,為新竹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具社會性意義。(記者廖雪茹攝)
擁有近80年歷史的新湖國小「小禮堂」,為新竹縣少數留存的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具社會性意義。(記者廖雪茹攝)
 新湖國小小禮堂的木造講台被蟲蛀嚴重,並增設電腦和電器設備;校方將提出整建計畫,希望修繕木質損壞的部分。(記者廖雪茹攝)
新湖國小小禮堂的木造講台被蟲蛀嚴重,並增設電腦和電器設備;校方將提出整建計畫,希望修繕木質損壞的部分。(記者廖雪茹攝)

2018-01-28_222119.jpg 2018-01-28_222340.jpg 2018-01-28_222350.jpg 2018-01-28_222400.jpg 2018-01-28_222411.jpg


湖口公學校校內神社(2010.7.10) @ 神社殘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WKzgzB

今新竹縣湖口鄉湖口國小的前身為日治時期設立的湖口公學校(明治40(1906)年,大湖口公學校成立於今新豐鄉中崙,大正7(1918)年,大湖口公學校改稱為中崙公學校,並於大湖口(老湖口)設立大湖口分校,大正10(1921)年,中崙公學校大湖口分校獨立為湖口公學校,中崙公學校則遭到廢校,改為湖口公學校中崙分離教室(大正12(1923)年,又改稱湖口公學校中崙分教場),昭和16(1941)年改稱為湖口南國民學校),曾於校園內建有校內神社(興建年代及祭神均不詳,不過從《湖口公學校昭和十四年卒業記念帖》可推測其鎮座日不晚於昭和14(1939)年3月、4月),戰後遭改造成溜滑梯。

p.s 此外根據昭和8(1933)年9月22日的《台灣日日新報》之報導,湖口農業專修學校校內神社於昭和8 (1933)年9月20日舉行鎮座式,而湖口專修農業學校之現址並不詳

溜滑梯正面,而溜滑梯之最下層即為原神社本殿基壇


手水鉢正面

手水鉢右側面

手水鉢背面

手水鉢左側面

手水鉢上方

溜滑梯正面偏右


溜滑梯左側面


溜滑梯背面


溜滑梯正面偏左


溜滑梯側背面


溜滑梯左側面

大湖口公學校遺跡,而大湖口公學校之跡碑之碑文內容可參考臺灣記憶


翻拍自湖口國小校史室的湖口公學校校內社舊照片(原收錄於《湖口公學校昭和十四年卒業記念帖》)(圖片由網友賴桑提供)

---------------------------------

新竹縣五峰鄉的十八兒神社+豐鄉國小神社

1378818645-470192724  



新竹縣五峰鄉大隘村的五峰國小前,
階梯上立著一座水泥的鳥居,
這座鳥居也是十八兒神社(十八兒祠)目前所看得到的遺跡。


西元1927年(昭和2年),
十八兒祠完成了鎮座儀式,
主要是祭祀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不過隨著戰亂、人為的蓄意破壞、歲月的侵蝕等,
目前社殿、石燈籠、狛犬等神社的基本建物都消失殆盡,
殘存的部分只剩下部分的參道與鳥居。


十八兒祠的鳥居是屬於"明神鳥居",
其他像是嚴島神社(世界文化遺產)、明治神宮、鶴岡八幡宮的鳥居都屬於這一類型。

<神奈川縣鶴岡八幡宮鳥居 2010年攝於日本>

<東京明治神宮鳥居 2010年攝於日本>

<上野花園神社鳥居 2010年攝於日本>

"明神鳥居"的特色是最上方的橫木往上彎曲,
而這根橫木又可分成上下層,
上層稱之為"笠木",
下層則稱為"島木"。
另外在"笠木"與"島木"的下方還有一根橫木,
稱之為"貫",
"貫"與"島木"的中間連接著一個類似匾額的結構,
其名稱是"額束"。

除了"明神鳥居",
另一種形式的鳥居則稱之為"神明鳥居"。
其構造比"明神鳥居"更為簡單,
兩根巨大的橫木搭配著兩根垂直地面的柱子。
台灣神社的鳥居以"神明鳥居"形式居多,
像是通霄神社、日本的靖國神社等。
<苗栗通霄神社鳥居 2009年攝於苗栗>

<東京靖國神社鳥居 2010年攝於日本>

 

 

沿著鳥居的階梯走到盡頭已經看不到神社的其他遺跡,
唯一的建築物就大概只有被群山與雲霧環繞的五峰國小。

↑在大山背人文生態館中,由知名漫畫家劉興欽所繪的畫作裡,可觀察到學校中曾有神社的存在(圖中靠左邊,由下而上分別是:小朋友、學校大門、參拜道、鳥居、本殿)。

記得在一年多以前(2004年底吧),當時打算走一趟大旗崠步道,在蒐集大山背地區的資料的時候,偶然在某個網站中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順著舊校舍後方的森林步道往上,可以到達日本神社的舊址...」,該段文字中所提到的舊校舍就是豐鄉國小。

這段話引起我極大的好奇和興趣,近兩年多以來,我一直在尋找日治時代的遺跡,神社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當時我造訪豐鄉國小的時候,見到後山步道的入口已經被施工圍籬圍了起來,大門深鎖,看見裡面正在大興土木。去年四月中旬走騎龍古道的時候,再度探訪,雖然施工告示牌上寫著完工日期是94年3月,但依然封閉著沒有完工,或許完工日又是遙遙無期,看樣子短時間之內是沒有辦法探查這座神社的遺址。

在今年的桐花季的新聞中,看到生態館完工的消息,十分高興,終於可以探訪神社了。

這座神社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因為在豐鄉國小裡,就叫他豐鄉國小神社吧。今天因為還在桐花季的期間,又碰上人文館新開張,來這裡的遊客非常多,我想這是我拜訪大山背幾次以來,人潮最洶湧的一次了。

一進校門的左邊,有棵大雀榕,雀榕一年之中會掉好幾次葉子,記得上次來看還是光禿禿的,現在枝葉茂盛綠意盎然。

右邊,一條筆直往上的石階,就是神社參拜道了,也是後山步道的起點。


↑豐鄉國小的招牌:校門口的老雀榕

石階分為兩段,上去幾公尺先到一塊小平台,接著再往上爬。這前面的第一階段似乎曾經過整建或重舖過,真正的原來古石階我想應該是從第二段開始一直到蓄水塔為止。因為這兩段階梯 踩下去的觸感是不一樣的,前面那十幾階踏起來的感覺較新、有稜有角,後面的比較平滑、和許多日本時代的石階類似。

階梯的終點是一座蓄水塔,我猜這裡應該就是本殿的位置,已經沒有任何關於神社的遺跡,步道並在此轉向右上山,銜接後山步道,走一趟下來一般只需10分鐘左右,半途上還看到往「騎龍山」的登山標誌,上面寫往騎龍山要30分鐘,我想我可能又和這顆三角點無緣了,因為看起來不像是很好走的樣子。

大雨剛停,步道十分溼滑,赤腳走起來不算太好走,得提防滑跤,這一趟下來我花了十五分鐘。

本來以為除了那條石階道之外,大概沒有什麼神社遺跡了。不過在走完後山步道,回到館內參觀,又有了讓人驚喜的發現,證明神社的存在。


↑參拜道遺址,目前參拜道是後山步道的起點,神社位置已改為蓄水塔。


↑神社參拜道的石階與後山步道的材質不一樣。


↑在豐鄉國小的後山步道上,另有通往騎龍山的山徑(往騎龍山非觀光步道)

在展覽室中,擺放著一塊風化得很嚴重的石碑,如果不仔細看的話,根本沒辦法分辨上面寫些什麼(其實很用力看也不見得能認出什麼字)

我盯著這塊沒人理的石頭細細研究,慢慢的,找到了我想知道的事情。

首先看出的是「寄附者芳名」幾個字,寄附者就是捐錢的人的意思,在不少的歷史老廟都可以見到「寄附者芳名」這類石碑,上面就是刻著某某人出了多少錢等等。由於風化得太嚴重,這塊石碑上的名字都很難辨認了。

再從碑文的開頭研究,看出多少算多少吧,讓人喜出望外的是,竟然發現了「神社」兩字,我努力的尋找年代,在石碑底端,隱約浮現「昭和拾壹年四月」,要看出這幾個字實在很吃力,除了眼力,還得透過手指的觸覺去感覺。

所以從石碑上的年代推測,神社可能是建於昭和11年,碑文很模糊,不過從姓名、金錢,還有「寄附者」、「神社」這些文字,可以猜出 它應該是一塊記錄捐地捐錢蓋神社、建學校的石碑。

展覽館牆上的某張老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在照片上看見了參拜道。


↑展覽館中的「寄附者芳名碑」,碑文很模糊,能夠辨認的大致有最頂上的標題「寄附者芳名」、在第一行的「神社」、石碑底部的「昭和拾壹年四月」等字樣,碑上人名都非常模糊,由此石碑的落款年代,推測神社應該是建造於昭和11年。


↑在石碑第一行發現「神社」兩字


↑字從右到左是:「寄附者芳名」幾個字(風化嚴重,不易辨認)


↑昭和18年6月23日,豐鄉國民學校開校式紀念。從這張展示館中的就照片裡,可以很清楚的發現「參拜道」以及在旁的「旗竿座」(我用紅圈標示的地方) 。昭和18年成立,昭和20年日本戰敗,所以豐鄉國校在日本時代只有兩年左右的時間。

大山背人文生態館是由廢棄多年的豐鄉國小改建而來(註一),它的前半部規劃為餐飲區,後半部是人文展覽館,目前展示中的是著名漫畫家劉興欽的作品,還有豐鄉國小的幾張老照片,以及那塊幾乎無法辨識文字的寄附者芳名碑。這塊碑深具歷史價值,應該妥善保護才是。

不知道是不是剛成立的關係,雖名為人文館,但感覺上人文方面的內容似乎還缺了什麼。

豐鄉國小雖然早已廢校不存在,但如果追溯起源,也有不算短的時間(大正12年建校),但館內卻沒有見到關於校史方面的介紹,例如 ,可以很明白的告訴遊客這裡是小學改建的。我在館內還聽到有人在問豐鄉國小在哪裡...。

與學校歷史有關的,似乎只有牆上的幾張照片,但缺少詳細的文字解說,十分可惜。也沒有介紹石碑的由來, 對一般遊客而言,那只是一個不知所以然的石頭。對於神社遺址,展覽館當然沒有介紹。而附近的一些景點,騎龍古道、大旗崠古道、茶亭古道,也沒有介紹。 多媒體放映室裡的影片,雖然介紹客家文化,但沒有針對本地的客家人文、或生態環境做解說。

走上二樓,盡頭處懸掛著好大的一幅畫,劉興欽的畫。在這幅畫中,我看到了鳥居、參拜道、神社。從「寄附者芳名碑」、學校老照片、以及劉興欽的畫作裡,都能證明神社曾經存在過,也證明那條石階就是參拜道。


↑原神社參拜道


↑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原豐鄉國小)

註一:

豐鄉國小小檔案:

大正12年(1923):大正12年4月1日,為解決偏遠山區學童上學不方便的問題,在大山背(即今日橫山鄉豐鄉村)成立橫山公學校大山背分校場。(分校場就是分校的意思)

昭和18年(1943):昭和18年6月23日,脫離橫山公學校,豐鄉國民學校正式成立。

民國34年(1945):日治結束後,改名為豐鄉國小。

民國72年(1983):山區人口外流,導致學生人數不足,終在民國72年走上廢校一途。

民國95年(2006):2006年4月19日,由豐鄉國小舊校舍改建的「大山背人文生態館」開幕。

==========================

基隆中學校(今基隆高中)與基隆高等女學校(今基隆女中)皆曾設有神社

基隆神社(台灣生蕃屋本店)

基隆神社(台灣生蕃屋本店) (1)  基隆高等女學校校內神社.jpg基隆中學校校內神社.jpg10032401.jpg029.jpg035.jpg10041001.jpg10041203.jpg10041212.jpg20071222111801856.jpgF23_20100323051723335.jpg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UTF-8) • 檢視主題 - 基隆十二景?與今昔景點對照討論 - http://goo.gl/0c6zyP

-----------------------------------------

壽豐鄉-壽 神社(中山公園)

(1981)左右.壽豐神社就在當地鄉公所的規劃下.將日治產物全部拆除..改建成今"中山公園

(翻拍中山公園 前的介紹)

1895-1945年日本統治臺灣期間,全台各地都有許多的日本移民村,花蓮地區除了吉野村較為著名外,壽豐一帶.豐田村...也都是當時日本總督府規劃日本移民村的重要移民村.

豐田神社也就是今碧蓮寺興建於1914年(大正三年八月),壽神社則蓋於昭和七年(1932年),在壽公學校校長中島真澄之提議並獲得壽第二監視區監督古賀民助警部補、鹽糖會社花蓮港 製糖所所長松原徹、壽區役場區長野口佐次郎、地方有志者,以及各部落頭目之贊助而興建者,今已改建為壽豐鄉中山公園 。

目前有關壽神社的當年產物除了參拜臺階及神社平台還在之外.其他的石燈籠及鳥居全沒了..據資料得知..1972年台日斷交,政府發布〈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指示「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清除」,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損毀..所以在民國七十年
(1981)左右.壽豐神社就在當地鄉公所的規劃下.將日治產物全部拆除..改建成今"中山公園 "

從老照片研判,當年在臺階前有一座鳥居,在階梯兩側應該有4-6組的石燈樓.在第二階及最上層應該還有兩座的鳥居...可惜相關資料缺乏..目前無可參考.只能從其他神社的照片來做假想..

走上第二平台..看到兩隻已被破壞的石獅子.不知道是否就是當年遺留下來的神社守護靈獸呢??研盼應該是被當地不肖人士所破壞...

看過許多神社的守護靈獸.筆者研判.這兩隻應該不是當年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守護靈獸.您發現了嗎?早期男尊女卑觀念比較重.所以幾乎像這類守護靈獸其中一隻是開口的.一隻是閉口(阿與哞)..這應該是七十年興建中山公園 時新設的吧..

從外漏的鋼筋看來..這已經損壞很久唷...

供運動的居民使用的石椅..也壞了..難得壽豐鄉公所相關單位不知道嗎???可見"當地政府"官員很少來這走動唷...

在第二階這左右各有一條的步道..

走上最後一階.登上後.就是當年神社的平臺處唷..當年"天下為公"處應該是種花的吧...

當年神社平臺.這個部份應該是當年設置神社社務所(辦公室)及手水舍等地的地方...如今已看不見一絲日本神社的遺蹟唷...

當年神社本殿處以改設孫中山先生石雕像..

從當年神社本殿往外看..可以俯看整個壽豐鄉..山下的193縣到.台11丙線及台九線..正巧傍晚北上5點多的觀光列車經過.還可以看到花東鐵路唷..

這不知道是否是由當年神社改建的涼亭..今改建成中國風的涼亭..

 

涼亭臺階旁的洗石子外表..似乎有那麼一點像是當年日本人最喜歡的建築風格..

由公園至高點往北看.看看到東華大學 校區..

照片中間處.青色屋頂的就是著名的理想大地渡假村唷..

照片盡頭就是東華大學 圖書館的屋頂至高點唷..

這些樹應該就是當年日本神社保留下來的產物吧..

步道圖式表

唉...該怎麼說呢=  =當地文學造意真是不錯呀...到此遊玩的年輕人說出了心內話..

x!花蓮最毒有名的小黑蚊..= =

走下臺階往四周走去.看看是否還能像吉野神社似的好運.可在神社附近找到一些當年留下的東西..看到了這株超大棵的樹.樹莖已經把大石頭緊緊的包住唷..可見它有多久的歷史了..

筆者來到中山公園 只有一個感覺..唉..拼觀光..許多日本觀光客最喜歡的日治時期移民村尋禮..壽豐神社是一個不錯的景點.不過壽豐鄉公所準備好了嗎??舖設PU防水的臺階在下雨天的時候.讓旅客有種不安全感.破損的石獅子及石椅...被不肖人士破壞的看板..壽豐鄉長您看到了嗎??唉..

-------------------

基隆中學校(今基隆高中)與基隆高等女學校(今基隆女中)皆曾設有神社

基隆神社(台灣生蕃屋本店)

基隆神社(台灣生蕃屋本店) (1)  基隆高等女學校校內神社.jpg基隆中學校校內神社.jpg10032401.jpg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UTF-8) • 檢視主題 - 基隆十二景?與今昔景點對照討論 - http://goo.gl/0c6zyP

--------------------------------

新竹神社-成德高中

 新竹神社-成德高中篇(2010.12.25) @ 神社殘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 http://goo.gl/52bFPV

由吉田初三郎所繪製的第一代新竹神社鳥瞰圖(取自於網路),可看出第一代新竹神社社殿(今靖廬)、爽吟閣、北白川宮殿下御露營地(今成德高中)的相對位置

取自於數位典藏 聯合目錄 Union Caatalog of Digital Archives , Taiwan 的(第二代)新竹神社造營工事配置圖,紅圈處為第一代新竹神社社殿,其下方則為第二代新竹神社社殿,而圖中繪馬殿下方通往北白川宮殿下御露營地的道路即今崧嶺路128巷

取自於臺灣舊照片資料庫的新竹神社境內之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牛埔山御露營記念碑舊照片(原收錄於臺灣總督府內務局於昭和10(1935)年出版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遺跡》)

翻拍自黃俊銘主持、新竹市政府於2003年出版的《市定古蹟新竹神社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所收錄的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牛埔山御露營記念碑舊照片(原收錄於1972年《成德國中(現為成德高中)畢業紀念冊》) ,此碑早已下落不明

成德高中大門(2010.12.25)

位於教學大樓左側階梯旁的原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露營記念詩碑(2010.12.25)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露營記念詩碑碑上刻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於明治28(1895)年8月8日露營於松嶺(牛埔山)時所作的詩「追擊奏功休我兵 曲肱山阪待天明 日中炙熱全消盡 月下露營千感生 」(2010.12.25)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露營記念詩碑側面(2010.12.25)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露營記念詩碑背面,目前僅可辨識出極少數刻字(2010.12.25)

翻拍自黃俊銘主持、新竹市政府於2003年出版的《市定古蹟新竹神社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所收錄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露營記念詩碑舊照片(原收錄於《新竹州時報1942年12月號》),根據昭和17(1942)年10月9日的《台灣日日新報》之報導,此碑是由清水厚次郎出資建立的,將於10月17日舉行除幕式

自成德國中門口遠眺 ,而左前方樹木叢生處為靖廬(2010.12.25)

以新竹神社內的「爽吟閣」為背景的繪葉書(此為《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 過山雲兄的珍藏) ,爽吟閣原屬於潛園(原址在今新竹市西大路與中山路一帶),並曾做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下榻之處,之後因市區改正將損及此建築,林家後人林榮初於是將爽吟閣捐出,大正9(1920)年移築於新竹神社境內保存,而爽吟閣於戰後成為榮民住所,雖遭到改建但仍有部份遺跡,不過新竹市政府認為爽吟閣原本狀況就不佳,再加上遭受颱風破壞,已於2002年底遭拆除

2002年9月遭拆除前的原爽吟閣(翻拍自黃俊銘主持、新竹市政府於2003年出版的《市定古蹟新竹神社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

2002年11月時的爽吟閣原址(翻拍自黃俊銘主持、新竹市政府於2003年出版的《市定古蹟新竹神社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而拆除後的原爽吟閣之部份構件目前則被置於靖廬內的原第二代新竹神社繪馬殿處的鋼棚之下保存

-----------------------------

台灣神社列表

 

臺灣神社列表所列者為台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於臺灣各地所興建的神社,日本官方於臺灣各州廳認定的神社共68座,若包括其他非官方認定的神社或神社之遙拜所在內則神社總數超過200座。

最初主要是在臺灣平地的重要街庄與日本移民村興建神社,後來逐漸往漢人聚落與原住民居住地區(當時稱「蕃地」)興建,而由於原住民的聚落多稱為「某某」(如霧社新港社大肚社等),為了不與神社的「社」字混淆,在1924年4月公布的「總內第1132號文」——〈關於神社及社之辦理條款〉(日語神社及社ノ取扱ニ關スル件)中的第十一條便指出當有不易分辨的情形時,改用「祠(平假名讀作やしろ)」代替神社的「社」,是以設在原住民居住地區的神社多稱為「某某[1]

 

 

神社一覽編輯

台北州編輯

社名 所在地 社格 祭神 備考
台灣神宮 台北市 官大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現址為圓山聯誼會[2][3]。原稱台灣神社。
台灣神社 台北市 官大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址為圓山大飯店[4][5]
建功神社 台北市 無格社 在台灣之戰死者・殉職者等 現位於台北植物園
台灣護國神社 台北市 護國 台灣出身之護國英靈 現台北市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
台北稻荷神社 台北市 鄉社 倉稻魂神 原址位於現西門紅樓右側一帶。
台北天滿宮社 台北市 社祠 菅原道真 位於二二八紀念公園西南隅的迎賓館後方(今公園路燈管理處)
大安稻荷社 台北市 社祠 倉稻魂神 今忠孝東路三段邊上靠近安東街大安公園與誠安公園一帶來源
基隆神社 基隆市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大物主命崇德天皇
位於基隆中正公園內。
末廣稻荷社 基隆市 社祠    
基隆天滿宮社 基隆市 社祠 菅原道真  
惠美須社 基隆市 社祠    
鼻子頭社 基隆市 社祠    
汐止神社 七星郡汐止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大己貴命・天照大神・
明治天皇・倉稻魂命
現址為汐止公園及忠順廟,尚存鳥居
北投社 七星郡北投街 社祠 大國主命  
七星稻荷社 七星郡北投街 社祠    
圓山水神社 七星郡士林街 社祠 水波能賣命・榮井神・生井神 參見草山水道系統
位在捷運劍潭站對面的山區。
士林芝山岩社 七星郡士林街 社祠    
淡水神社 淡水郡淡水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明治天皇・大物主命・
崇德天皇
現新北市忠烈祠。
淡水稻荷社 淡水郡淡水街 社祠    
瑞芳神社 基隆郡瑞芳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金瓜石社 基隆郡瑞芳街 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 為於今瑞芳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內。
瑞芳社 基隆郡瑞芳街 社祠    
猴硐神社 基隆郡瑞芳街 社祠 天照大神  
崁腳山社 基隆郡萬里庄 社祠    
宜蘭神社 宜蘭郡員山庄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舊址位於宜蘭公園,
1919年遷至員山公園。
羅東神社 羅東郡羅東街 無格社 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二結稻荷社 羅東郡五結庄 社祠    
加羅山社 羅東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四季祠 羅東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日文為「シキクン祠
濁水祠 羅東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蘇澳神社 蘇澳郡蘇澳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蘇澳金刀比羅社 蘇澳郡蘇澳街 社祠 大物主命・崇德天皇 現為砲台山公園,現宜蘭縣縣定古蹟。
南澳祠 蘇澳郡蘇澳街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東澳祠 蘇澳郡蕃地 社祠    
寒溪祠 蘇澳郡蕃地 社祠   日文為「カンケイ祠
文山神社 文山郡新店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現址為新店太平運動公園及空軍公墓
烏來祠 文山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日文為「ウライ祠
海山神社 海山郡中和庄 鄉社 能久親王・大己貴命・明治天皇・
鄭成功
現址為中和員山公園
新莊神社 新莊郡新莊街 鄉社 能久親王・明治天皇・倉稻魂神 現址為和泰汽車公司新莊工廠

新竹州編輯

社名 所在地 社格 祭神 備考 神社徽章
新竹神社 新竹市 國小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全台社務所最大(神社地位的依據)2001年公告為,新竹市市定古蹟。(國家級神社,今留有 石燈籠、鳥居、銅馬、高麗犬、繪馬殿、神樂殿、社務所、社庫、手水舍、第一暨第二代手水鉢、齋館、庭園、神門、主殿地基、拜殿地基以及奉獻碑(30對以上)。-----不對外開放 十四菊瓣一重花
新竹刑務所神社/新竹刑務所 新竹市     現新竹市市定古蹟。  
中壢神社 中壢郡中壢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豐受大神 現中壢高中,僅存銅馬放置於校園中,做為景觀裝飾。  
桃園神社 桃園郡桃園街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大神
明治天皇
台灣現存最完整的,地方級神社,今留有 鳥居、社務所、手水舍、高麗犬、手水鉢、神門、主殿、拜殿以及奉獻碑(3對)---對外開放,
日本海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建築。
 
豐滿社 桃園郡桃園街 社祠      
大溪社 大溪郡大溪街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角板山祠 大溪郡蕃地 社祠      
高坡祠 大溪郡蕃地 社祠   日文為「カウボ祠  
高雁祠 大溪郡蕃地 社祠   日文為「ガオガン祠  
竹東神社 竹東郡竹東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神社原址為今竹東高中,現尚有手水鉢遺留於校園內。  
山神社 竹東郡竹東街 社祠      
十八兒祠 竹東郡蕃地 社祠      
尖石祠 竹東郡蕃地 社祠      
竹南神社 竹南郡竹南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大國魂命・豐受大神 現在是竹南中興商工  
頭份神社 竹南郡頭分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豐受大神・明治天皇    
大湳祠 竹南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苗栗神社 苗栗郡苗栗街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今日為苗栗縣忠烈祠  
苗栗稻荷社 苗栗郡苗栗街 社祠   今為國立聯合大學  
通霄神社 苗栗郡通霄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 拜殿、參道已整修。  
大湖神社 大湖郡大湖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大國魂命・明治天皇
明治天皇
大湖國中內,僅存主殿地基。  

台中州編輯

社名 所在地 社格 祭神 備考 神社徽章
台中神社 台中市 國小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最初位於新高町台中公園(今台中公園北側),
1942年遷至新高町水源地公園(原為縣社,今留有地基、鳥居、銅馬、石橋以及奉獻碑( 8對 ),今臺中市忠烈祠臺中市孔廟處)
五七桐花紋
台中稻荷社 台中市 社祠      
台中第一中學校校內神社 台中市新高町   神武天皇 1936年4月興建,5月行鎮社祭。戰後搗毀,1947年7月改建為光中亭,1975年該亭改建  
彰化神社 彰化市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八卦山上
下轄和美金刀比羅神社(今德美公園),尚存參道、祭器庫及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彰化製糖所神社的狛犬
烏日社 大屯郡烏日庄 社祠      
豐原神社 豐原郡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現址臺中市豐原區南陽國民小學,1936年鎮座,尚存石燈籠、狛犬、地基
月眉社 豐原郡內埔庄 社祠    
東勢神社 東勢郡東勢街 鄉社 能久親王・大巳貴神・明治天皇・
大山祇神彌都波能賣神・鄭成功
國立東勢高工舊址(九二一地震後遷校)尚有參道、石燈籠基座、狛犬,
註.昭和20年7月20日台灣總督府官報-第九百九十五號,告示將東勢神社列格為鄉社。
大南八幡社 東勢郡新社庄 社祠 譽田別命大帶姬命比賣命  
八仙山社 東勢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次高社 東勢郡蕃地 社祠 天照大神・大山祇神・能久親王 次高山山頂,現址雪山山頂。
久良栖祠 東勢郡蕃地 社祠    
埋伏坪祠 東勢郡蕃地    
清水神社 大甲郡清水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現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原為陸軍營區),1937年鎮座,
尚有後參道、石燈籠、狛犬、清水街震災紀念碑
沙鹿社 大甲郡沙鹿街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金刀比羅社 彰化郡和美街 社祠    
秀水神社 彰化郡秀水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現址國立秀水高工
鹿港神社 彰化郡福興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明治天皇・事代主命
大綿津見神
現址為鹿港國中,尚存石燈籠基座與狛犬
員林神社 員林郡員林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百果山公園內,改為「浩然台」,做為忠烈祠之用。
田中神社 員林郡田中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現址田中鎮鼓山寺
北斗神社 北斗郡北斗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鄭成功
現址為國立北斗家商
南投神社 南投郡南投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現址國立南投高中
南投稻荷社 南投郡南投街 社祠    
南投社 南投郡南投街 社祠    
新高社 新高郡集集街 社祠    
魚池神社 新高郡魚池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址為魚池鄉公所後方的瓊文書院,尚有石燈籠
日月潭玉島社 新高郡魚池庄 社祠    
新高祠 新高郡蕃地 無格社 臺灣神社和大山津見神全體 新高山山頂,現址玉山主峰頂,已不存。現多訛傳為新高神社。
霧岡社 新高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日文為「霧ケ岡社
川中島社祠 新高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西山神祠 新高郡蕃地 社祠   現址玉山西峰頂。
能高神社 能高郡埔里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址國立埔里高工,石燈籠、狛犬(原為清朝大埔城石獅)移置埔里醒靈寺,下轄霧岡社(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德龍宮,尚存靖國鳥居、石燈籠)
能高社 能高郡埔里街 社祠   現址虎仔山地理中心點
埔裏社 能高郡埔里街 遙拜所   南投縣埔里鎮公誠路27號,台糖工廠前
竹山神社 竹山郡竹山庄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明治天皇・
鄭成功
現址為竹山公園,並保留有神社遺跡及石燈籠。

台南州編輯

社名 日治時期地址 社格 祭神 鎮座年 備考
台南神社 台南市南門町 官中 能久親王 1923年 現址為台南市公十一停車場
開山神社 台南市開山町 縣社 鄭成功 1897年 台灣首座神社。現為延平郡王祠
新町稻荷社 台南市新町一丁目
48-49番地
社祠 倉稻魂命 1923年
臺南州刑務所神社 台南市 社祠      
嘉義神社 嘉義市山子頂 國小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1915年 現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三崁店社 新豐郡永康庄
三崁店313番地
社祠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豐受大神 1931年 遺跡被公告為古蹟,保留基座與手水舍。
虎山社
(車路墘社)
新豐郡永寧庄牛稠子 社祠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豐受大神  
新化神社 新化郡新化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豐受大神・
明治天皇
1943年 位於現虎頭埤風景區內
新化社 新化郡新化街 社祠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 1929年
灣裡社 新化郡善化庄
曾文47番地
社祠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明治天皇 1930年 善化糖廠內
玉井社 新化郡玉井庄
玉井333番地
社祠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 1928年
曾文神社 曾文郡麻豆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1938年 位於現麻豆警廣台南台宿舍區
曾文神社末社下營神社 曾文郡下營庄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1941年 下營天主堂對面,無任何遺跡
總爺社 曾文郡麻豆街 社祠 天照大神・大國魂命・大宣都比賣命 1930年 總爺糖廠內
北門神社 北門郡佳里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1936年 現址是佳里中山公園,神社外苑現為北門高中
新營神社 新營郡新營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倉稻魂命 1937年 位於現新營運動公園內
大林金刀比羅社 嘉義郡大林庄
大湖408番地
社祠 金刀比羅神・大物主命・上簡男命・中簡男命・底簡男命 1916年 大林糖廠內
南靖神社 嘉義郡水上庄南靖 無格社 大己貴命・天照大神 1924年 位於南靖國小旁小巷巷底,現存地基、參道
阿里山神社 嘉義郡蕃地
阿里山ララチ社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山祇命・
火具津智命・彌都波能賣命・科津彥命
1906年 1906年初設時是供奉天照大神與山神,1919年時改為供奉能久親王等神;在阿里山香山國中北邊樹靈塔旁的八角涼亭
奮起湖神社 嘉義郡蕃地 無格社   位於奮起湖後山,現存主殿基台
達邦祠 嘉義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山祇命 1933年 日文為「タッパン祠
特富野祠 嘉義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山祇命 1933年 日文為「トフヤ祠
來吉祠 嘉義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山祇命 1933年 日文為「ララチ祠
樂野祠 嘉義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山祇命・大山祇命 1933年 日文為「ララウヤ祠
里佳祠 嘉義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山祇命 1933年 日文為「ニヤウチナ祠
山美祠 嘉義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大山祇命 1933年 日文為「サヒキ祠
斗六神社 斗六郡斗六街
斗六140-144番地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1929年 現址為國立斗六高中,尚存神橋及石燈籠
林內神社 斗六郡斗六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大神 1940年 現址為林內公園及濟公廟,尚存鳥居、石燈籠、紀念碑及參道
大崙社 斗六郡斗六街
大崙289番地
社祠 天照大神・大國魂命・應神天皇 1923年 位於斗六糖廠內
五間厝神社 虎尾郡虎尾街 無格社 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1916年 現址為安慶國小,尚存石燈籠於虎尾糖廠
建功山神社
(土庫神社)
虎尾郡土庫庄 無格社   1937年 現址為國立土庫商工
北港神社 北港郡北港街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1934年 現址為北港鎮文化路242號,尚存鳥居於文化路與義民路口
昭和20年8月15日台灣總督府告示第348號,北港神社縣社列格
東石神社 東石郡朴子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1936年 現址為朴子藝術公園,尚存鳥居、參道、石燈籠、主殿基台
蒜頭神社 東石郡六腳庄     位於六腳鄉蒜頭糖廠內,尚存鳥居、主殿基台
對高岳神社 嘉義郡蕃地 無格社   1907年 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對高岳步道山頂
岸內神社 新營郡鹽水街 天照大神 1907年 位於鹽水岸內國小裡面
麻豆社 曾文郡麻豆街
麻豆1033番地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1915年  
嘉義幼稚園稻荷神社 嘉義市檜町 無格社 稻荷神 1924年  
林百貨樓頂末廣神社 台南市末廣町     1932年  
關廟公學校新豐神社 新豐郡關廟庄五甲     1934年  
埤頭埧公學校神社 虎尾郡西螺街   天照大神 1934年
西螺社 虎尾郡西螺街       西螺鎮私立東南國中校內
二崙水神祠 虎尾郡二崙庄      
大內公學校神社 曾文郡大內庄   天照大神 1938年
六甲神社 曾文郡六甲庄
六甲649番地
末社
(曾文神社)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 1940年
鹽水公學校神社 新營郡鹽水街     1940年後 鹽水國小校內
官田神社 曾文郡官田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 1940年後 官田國小體育場前球場一帶
竹圍子神社 斗六郡斗六街竹圍子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1年 雲林縣斗六市長安派出所前
榮村神社 斗六郡莿桐庄   1941年左右  
崁頭厝神社 斗六郡古坑庄崁頭厝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1年 位在雲林縣古坑鄉永光村
古坑神社 斗六郡古坑庄古坑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1年 位在雲林縣古坑鄉古坑國中內
石榴班神社 斗六郡古坑庄石榴班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2年 位在雲林縣斗六市石榴國中內
樹子腳神社 斗六郡莿桐庄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2年 位在雲林縣莿桐鄉
大北勢神社 斗六郡斗六街大北勢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2年 位在雲林縣斗六市
溝子垻神社 斗六郡斗六街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2年 位在雲林縣斗六市
內林神社 斗六郡斗六街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2年 位在雲林縣斗六市
溪邊厝神社 斗六郡古坑庄溪邊厝 末社
(斗六神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豐受比賣命 1942年 位在雲林縣古坑鄉東和國中
布袋武津神社 東石郡布袋庄 無格社 建御雷神・經津主神・塩土老翁・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1942年 位在雲林縣古坑鄉東和國中
竹崎遙拜所 嘉義郡竹崎庄 遙拜所      
左鎮社 新化郡左鎮庄      
大湖底公學校神社 斗六郡古坑庄        
烏樹林社 新營郡後壁庄     烏樹林糖廠內
小梅公學校神社 嘉義郡小梅庄       嘉義梅山鄉梅山國小內
瑞里神社 嘉義郡小梅庄 無格社     嘉義梅山鄉瑞里國小旁
民雄公學校神社 嘉義郡民雄庄        
龍岩神社 虎尾郡土庫街     位在雲林縣褒忠鄉
大塔山頂小型神社 嘉義郡番地        
秀林公學校神社 嘉義郡民雄庄        
江厝店公學校神社 嘉義郡民雄庄        
中洲小學校神社 嘉義郡民雄庄        
春日神社 虎尾郡        
葉稻荷神社 虎尾郡虎尾街 末社
(五間厝神社)
     
北國民學校神社 虎尾郡虎尾街        
大東神社 新營郡新營街        

高雄州編輯

社名 所在地 社格 祭神 備考
高雄神社 高雄市 縣社 能久親王・大物主命・崇德天皇 現址為高雄市忠烈祠。
阿緱神社 屏東市 縣社 能久親王 位於現屏東中山公園,神橋遺跡為今中山公園水池橋樑
末廣稻荷社 屏東市 社祠   遺跡為今屏東中山公園內防空洞與涼亭
海豐產土社 屏東市 社祠 天照大神・倉稻魂神・猿田彥命・
大宮能賣命・安德天皇・建禮門院・
二位局・建御雷神・經津主神・
塩土神・開拓三神・能久親王・
日本武尊外二柱
 
岡山神社 岡山郡岡山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明治天皇
現高雄市岡山區之壽天宮。
橋子頭社 岡山郡岡山街 無格社   留存有石燈籠,石獅。現橋頭糖廠中山堂(販賣部)
鳳山神社 鳳山郡鳳山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高雄市鳳山區鳳山醫院
後壁林社 鳳山郡小港庄 社祠    
旗山神社 旗山郡旗山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安德天皇 現址為旗山孔廟
水天社 旗山郡旗山街 社祠 安德天皇  
旗尾社 旗山郡旗山街 社祠    
六龜天滿祠 旗山郡六龜庄 社祠 菅原道真  
里港神社 屏東郡里港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彌都波能賣神  
北大武山社 屏東郡蕃地 社祠   位於北大武山山頂稜線上
潮州神社 潮州郡潮州街 鄉社 能久親王・天照大神・豐受大神・
大國主神
現為中山公園
東港神社 東港郡東港街 鄉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現為東港鎮海濱國小孔廟
佳冬神社 東港郡佳冬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 現存鳥居、石燈籠殘跡、主殿基座。
溪州社 東港郡林邊庄 社祠    
恆春神社 恆春郡恆春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址是自來水廠恆北加壓站
鵝鑾鼻社 恆春郡恆春街 社祠    
恆春社 恆春郡恆春街 社祠    
高士神社(クスクス神社) 恆春郡蕃地 1939年(昭和14年)12月16日 天照皇大神 現址重新整修,設高士野牡丹神社公園,擬供奉隨日軍參戰的當地排灣族人

澎湖廳編輯

社名 所在地 社格 祭神 備考
澎湖神社 馬公支廳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於民國三十六年被拆毀,改建為澎湖忠烈祠。

台東廳編輯

社名 所在地 社格 祭神 備考
台東神社 台東郡台東街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為台東縣忠烈祠
台東稻荷社 台東郡台東街 社祠    
加路蘭祠 台東郡台東街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射馬干祠 台東郡卑南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知本祠 台東郡卑南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北絲鬮社 台東郡卑南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卑南祠 台東郡卑南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呂家祠 台東郡卑南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旭社 台東郡卑南庄 社祠    
太麻里祠 台東郡太麻里庄 社祠    
虷子崙祠 台東郡太麻里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大武社 台東郡大武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大鳥社 台東郡大武庄 社祠    
出水坡祠 台東郡大武庄      
大竹高祠 台東郡大武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大南社 台東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加拉大朗祠 台東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日文為「カラタラン祠
里壟社 關山郡關山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池上祠 關山郡池上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鹿野村社 關山郡鹿野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雷公火祠 關山郡鹿野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大原祠 關山郡鹿野庄 社祠    
德高祠 關山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都鑾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馬武窟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嗄嘮吧灣社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成廣澳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鹽濱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高原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都歷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小濱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大濱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新港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大馬祠 新港郡新港庄 社祠    
沙汝灣祠 新港郡長濱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加走灣祠 新港郡長濱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姑子律祠 新港郡長濱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石寧埔祠 新港郡長濱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長濱祠 新港郡長濱庄 社祠    
三間屋祠 新港郡長濱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樟原祠 新港郡長濱庄 社祠    

花蓮港廳編輯

社名 所在地 社格 祭神 備考
花蓮港神社 花蓮港市 縣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為花蓮縣忠烈祠。
吉野神社 花蓮郡吉野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豐田神社 花蓮郡壽庄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之碧蓮寺。
壽社 花蓮郡壽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高砂社 花蓮郡研海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新城神社 花蓮郡研海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花蓮縣新城鄉新城天主堂。
佐久間神社 花蓮郡蕃地 無格社 大己貴命・佐久間左馬太 現為中橫天祥之文天祥祠
銅門祠 花蓮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九宛祠 花蓮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日文為「カウワン祠」;位在今花蓮秀林鄉景美國小附近
林田神社 鳳林郡鳳林街 無格社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瑞穗祠 鳳林郡瑞穗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拔子社 鳳林郡瑞穗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大港口社 鳳林郡新社庄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大加汗祠 鳳林郡蕃地 社祠   日文為「タカハン祠
太巴塱祠 鳳林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玉里社 玉里郡玉里街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現花蓮縣縣定古蹟。
織羅社 玉里郡玉里街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觀音山社 玉里郡玉里街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太平祠 玉里郡蕃地 社祠 能久親王・開拓三神  
落合社 玉里郡      
 

參考文獻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臺灣神社列表 - http://goo.gl/2JBAh3

一、北北基宜

社名 社格 行政區 現址狀態
台灣神宮 官幣大社 臺北市 劍潭山,現址為圓山大飯店
建功神社 無格社 臺北市 南海學園小天壇展場
台灣護國神社 護國神社 臺北市 現臺北忠烈祠
臺北稻荷神社 鄉社 臺北市 西門紅樓旁
臺北天滿宮社 臺北市 臺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現址
久須乃木社 構內社 臺北市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南門工場物品倉庫(小白宮)北側
大安稻荷神社 社祠 臺北市 誠安公園一帶
基隆神社 縣社 基隆市 基隆中正公園現址
末廣稻荷社 社祠 基隆市 信義區智慧里仁一路37巷底,狛狐位於紅淡山三角點
基隆天滿宮社 社祠 基隆市 今銘傳國中右前方,南靈宮現址
惠美須社 社祠 基隆市 今日中正路、正榮街一帶
鼻子頭社 社祠 基隆市 今日中船路與中正路80巷路口西側
仙洞弁天宮 社祠 基隆市 今日仙洞巖
富貴稻荷社 社祠 基隆市 今基隆富貴市場
汐止神社II 無格社 新北市 汐止公園忠順廟現址
北投社 臺北市 溫泉住宅天月後方,狛犬移至逸仙國小校門
七星稻荷社 社祠 臺北市 約在地熱谷上方
圓山水神社 構內社 臺北市 陽明自來水分處後方山坡地
芝山巖祠 臺北市 芝山巖百二崁至雨農閱覽室一帶
淡水社 新北市 淡水圖書館東側一帶
淡水神社 無格社 新北市 淡水忠烈祠現址,部分物品移至淡水行忠堂
淡水稻荷社 新北市 淡水圖書館東側一帶
瑞芳神社 無格社 新北市 瑞芳高工南校區現址,狛犬移至瑞芳龍巖宮
金瓜石社 新北市 今日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上方
瑞芳社 社祠 新北市 今日九份國小後山故吉原末太郎先生碑後
猴硐社 社/遙拜所 新北市 猴硐聚落「一百階」步道旁
崁腳山社 社祠 新北市 萬里區崁腳國小一帶
宜蘭神社 縣社 宜蘭縣 原位於今日宜蘭公園,1919遷至今宜蘭忠烈祠
羅東神社 無格社 宜蘭縣 原址約在今純菁路二段,部分殘跡位於今日羅東夜市旁中山公園,羅東文宗社有一對石燈籠
二結稻荷社 社祠 宜蘭縣 二結萬應公廟
加羅山社 社祠 宜蘭縣 太平山莊旁
四季祠 社祠 宜蘭縣  
濁水祠 宜蘭縣 大同鄉四季國小樂水分校後方
蘇澳神社 無格社 宜蘭縣 蘇澳國中現址
蘇澳金刀比羅社 宜蘭縣 蘇澳砲台山公園現址
南澳祠 宜蘭縣 南澳鄉保護區公園現址
東澳祠 宜蘭縣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東澳教會現址
寒溪祠 宜蘭縣 大同鄉寒溪國小旁步道
文山神社 無格社 新北市 新店太平宮後方空軍公墓,狛犬移至太平宮,部分石燈籠殘件疑似移至台北寶藏巖
烏來祠 新北市 妙心寺現址
海山神社 鄉社 新北市 中和員山公園旁民安活動中心現址
新莊神社 鄉社 新北市 大漢橋下和泰汽車現址,殘跡多位於地藏庵
樹林松尾社 構內社 新北市 樹林大同高科技園區現址內
坪林社 社/遙拜所 新北市 坪林國中後山觀音台
新龜山發電所構內社 構內社 新北市 今日桂山發電廠內
海南製粉基隆工場構內社 構內社 基隆市 今日安樂路一段69巷附近
基隆中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基隆市 即基隆高中校園後方山坡
基隆高等女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基隆市 即基隆女中蔣介石銅像擺放處
宜蘭無線電信局構內社 構內社 宜蘭縣 中華電信宜蘭營運所現址
臺灣化成工業株式會社蘇澳工場構內社 構內社/遙拜所 宜蘭縣 臺灣水泥公司蘇澳水泥廠宿舍區內
台北州刑務所構內社 構內社 台北市 約位於電信金山大樓附近
頭圍公學校大麻奉齋殿 大麻奉齋殿 宜蘭縣 頭城國中舊址


二、桃竹苗

社名 社格 行政區 現址狀態
新竹神社 國幣小社 新竹市 新竹靖廬現址
新竹州少年刑務所神社 構內社 新竹市 新竹監獄北側
中壢神社 無格社 桃園縣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中現址
桃園神社 縣社 桃園縣 今日桃園忠烈祠
豐滿社 桃園縣 桃園火車站附近陽明社區現址
大溪社 桃園縣 大溪鎮中正公園內
角板山祠 桃園縣  
高坡祠 桃園縣 復興鄉羅浮村高坡國小附近
高雁祠 桃園縣 復興鄉三光村三光真耶穌教會現址
竹東神社 無格社 新竹縣 竹東高中現址
員崠子山神社 構內社 新竹縣 竹東鎮員崠國小現址
十八兒祠 新竹縣 五峰國小後方平台
尖石祠 新竹縣 尖石鄉嘉興國小左側民宅
竹南神社 無格社 苗栗縣 竹南中興商工現址
頭份神社 無格社 苗栗縣 僑善國小現址
大湳祠 社祠 苗栗縣 南庄鄉蓬萊村,地名神社
苗栗神社 縣社 苗栗縣 苗栗縣忠烈祠現址
苗栗稻荷社 社祠 苗栗縣 國立聯合大學現址
通霄神社 無格社 苗栗縣 通霄虎頭山公園現址
大湖神社 無格社 苗栗縣 大湖國中現址
大湖遙拜所 遙拜所 苗栗縣 現為大湖鄉大寮村龜山法寶寺廟地
湖口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新竹縣 湖口國小校內溜滑梯
湖口農業專修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新竹縣 地點不明
豐鄉國民學校大山背分教場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新竹縣 橫山鄉大山背人文生態館旁
中壢遙拜所 遙拜所 桃園縣 中壢國小現址
崎頂社 構內社 苗栗縣 竹南崎頂里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動物用藥品檢定分所現址
南湖遙拜所 遙拜所 苗栗縣 大湖鄉南湖護安廟北側
三叉公學校奉安殿 奉安殿 苗栗縣 三義鄉建中國小現址


三、中彰投

社名 社格 行政區 現址狀態
台中神社 國幣小社 台中市 台中市孔廟與忠烈祠一帶
台中稻荷社 社祠 台中市 原位於台中光復國小,遷後位置不明
彰化神社 鄉社 彰化縣 彰化公園至八卦山太極亭一帶
烏日社 社祠 台中市 或是糖廠構內社,地點不明
豐原神社 鄉社 台中市 豐原南陽國小現址
月眉社 台中市 后里月眉觀光糖廠現址
東勢神社 鄉社 台中市 國立東勢高工舊址(集集地震後遷校)
大南八幡社 社/構內社 台中市 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光復紀念碑現址
八仙山社 台中市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內
次高社 台中市 雪山山頂
久良栖祠 台中市 和平區松鶴部落內
埋伏坪祠 台中市 和平區雙崎部落內
清水神社 鄉社 台中市 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現址
沙鹿社 社祠 台中市 位置不明,亦不知是否完工鎮座
臺中第一中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台中市 今日台中一中光中亭
和美金刀比羅社 彰化縣 彰化糖廠舊址
秀水神社 無格社 彰化縣 國立秀水高工現址
鹿港神社 無格社 彰化縣 鹿港國中現址
員林神社 鄉社 彰化縣 百果山公園內浩然台現址,做忠烈祠用
田中神社 無格社 彰化縣 田中鼓山寺現址
北斗神社 鄉社 彰化縣 國立北斗家商現址
南投神社 鄉社 南投縣 國立南投高中現址
南投稻荷社 南投縣 南投地政事務所現址
南投社 社祠 南投縣 南投公園東北角
新高社 南投縣 集集公園旁
魚池神社 無格社 南投縣 魚池鄉公所後瓊文書社現址
玉島社 南投縣 拉魯島(光華島)現址
鹿島社 社/構內社 南投縣 武界電廠水德星君廟現址
東埔祠 社祠 南投縣 不確定是否存在
新高祠 南投縣 玉山山頂
霧岡社 南投縣 仁愛鄉霧社德龍宮現址
川中島社祠 南投縣 仁愛鄉清流部落餘生紀念碑現址
西山祠 社祠 南投縣 玉山西峰山頂
能高神社 鄉社 南投縣 國立埔里高工體育館現址
能高社 南投縣 虎子山臺灣地理中心點現址
埔里社 遙拜所 南投縣 埔里公誠路台糖工場前
竹山神社 鄉社 南投縣 竹山公園現址
新庄子公學校大麻奉齋殿 大麻奉齋殿 彰化縣 和美鎮新庄國小操場旁
秀水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彰化縣 秀水國小現址孫文銅像處
和美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彰化縣 和美國小現址活動中心左側
水分社 社祠 台中市 和平區天輪村白冷圳入水口旁
台中松尾社 構內社 台中市 台中創意文化園區(舊酒廠)內
草屯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南投縣 草屯國小現址
久須乃木祠 社祠 南投縣 信義鄉神木村萬年樟公神木
日月社(日月潭第一發電所構內社) 構內社 南投縣 水里鄉大觀發電廠大觀一廠宿舍區內
日月潭第二發電所構內社 構內社 南投縣 水里鄉鉅工發電廠內
望鄉祠 祠/遙拜所/大麻奉齋殿 南投縣 信義鄉郡大林道望鄉工作站旁
qatongulang祠 南投縣 可能位於信義鄉雙龍村喀都格蘭布農族五大社群尋根紀念碑附近,詳細位置不明
masitalun祠 南投縣 可能位於信義鄉東埔村之馬西塔隆社舊址,詳細位置不明
uvaxo祠 南投縣 詳細位置不明
彰化第一公學校大麻奉齋殿 大麻奉齋殿 彰化縣 今彰化市中山國小
北斗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彰化縣 北斗國小現址


四、雲嘉南

社名 社格 行政區 現址狀態
台南神社 官幣中社 台南市 台南市公十一停車場現址
開山神社 縣社 台南市 延平郡王祠現址
林百貨構內社 構內社 台南市 林百貨頂樓
台南州刑務所神社 構內社 台南市  
新町稻荷社 台南市 約府前路二段南側,金華路三段東側
嘉義神社II 國幣小社 嘉義市 嘉義市忠烈祠現址
三崁店社 社/構內社 台南市 遺址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虎山社(車路墘社) 台南市 疑似十鼓文化園區(仁德糖廠)附近阿彌陀佛亭現址
新化神社 無格社 台南市 虎頭埤風景區內
新化社 台南市 虎頭埤風景區內
灣裡社 台南市 善糖國小現址內勵學亭
玉井社 社祠 台南市 詳細位置不明
曾文神社 鄉社 台南市 曾文農工附近民宅及果園、警察廣播電台
總爺社 台南市 總爺國小現址
北門神社 鄉社 台南市 佳里鎮中山公園現址
新營神社 鄉社 台南市 新營運動公園內
大林金刀比羅社 社祠 嘉義縣 大林糖廠內廢棄圖書室旁
南靖神社 無格社 嘉義縣 南靖國小旁
阿里山神社 無格社 嘉義縣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千歲檜旁博愛亭
奮起湖社 社/大麻奉齋殿 嘉義縣 奮起湖景點之一
達邦祠 社祠 嘉義縣 切確位置不明
特富野祠 社祠 嘉義縣 切確位置不明
來吉祠 社祠 嘉義縣 切確位置不明
樂野祠 社祠 嘉義縣 切確位置不明
里佳祠 社祠 嘉義縣 切確位置不明
山美祠 社祠 嘉義縣 切確位置不明
斗六神社 無格社 雲林縣 斗六高中現址
林內神社 無格社 雲林縣 林內公園、濟公廟現址
大崙社 無格社 雲林縣 斗六糖廠內
五間厝神社 無格社 雲林縣 安慶國小現址
建功山神社(土庫神社) 無格社 雲林縣 土庫商工現址
北港神社 縣社 雲林縣 北港鎮文化路242號
東石神社 鄉社 嘉義縣 朴子藝術公園現址
蒜頭社 嘉義縣 蒜南國小後方宿舍區公園
對高岳祠 無格社 嘉義縣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對高岳山頂
岸內社 構內社 台南市 鹽水岸內國小內
麻豆社 台南市 切確位置不明
嘉義幼稚園稻荷神社 無格社 嘉義市 檜町,今嘉義市中山路圓環東北側街區內
臺灣步兵第二連隊營內神社 構內社 台南市 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
關廟公學校新豐神社 校內神社 台南市 今關廟國小
埤頭埧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雲林縣 今西螺廣興國小
西螺社 雲林縣 西螺東南中學內
二崙水神祠 雲林縣 雲林水利會大義工作站附近十縫仔納骨塔附近
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台南市 大內國小現址
曾文神社六甲末社 末社 台南市 今六甲國中
鹽水公學校校內神社 大麻奉齋殿 台南市 鹽水國小校內孔廟
官田神社 無格社 台南市 官田國小體育場前球場現址
斗六神社竹圍子末社 末社 雲林縣 斗六市長安派出所對面
斗六神社崁頭厝末社 末社 雲林縣 古坑鄉永光國小現址
古坑神社 末社 雲林縣 古坑鄉古坑國中現址
石榴班神社 末社 雲林縣 古坑鄉石榴國中內
斗六神社樹子腳末社 末社 雲林縣 莿桐鄉饒平國小現址
斗六神社大北勢末社 末社 雲林縣 斗六市長平社區活動中心現址
斗六神社溝子埧末社 末社 雲林縣 溝壩國小現址
內林神社 末社 雲林縣 斗六市,切確位置不明
斗六神社溪邊厝末社 末社 雲林縣 古坑鄉東和國中現址
武津社 無格社 嘉義縣 布袋鹽場出張所舊址,現台鹽公司生技三廠
竹崎遙拜所 遙拜所 嘉義縣 疑位於竹崎公園內
左鎮社 台南市 不確定是否存在
那拔林社 社/大麻奉齋殿 台南市 那拔派出所後方成仁取義碑現址
曾文神社下營末社 末社 台南市 下營鄉營前村天主堂對面民宅現址
大湖底社 社/大麻奉齋殿 雲林縣 古坑鄉華山國小現址
鹿寮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雲林縣 元長鄉鹿南村或鹿北村,切確位置不明
烏樹林社 台南市 烏樹林糖廠內
小梅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嘉義縣 梅山鄉梅山國小內
瑞里神社 無格社 嘉義縣 梅山鄉瑞里國小旁
民雄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嘉義縣 今民雄國小
龍巖社 雲林縣 褒忠鄉龍巖糖廠舊址旁臥龍山(大坪崙),臥龍山已剷平,山頂石碑移至虎尾糖廠
大塔山社 嘉義縣 阿里山鄉大塔山頂
林子尾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嘉義縣 今民雄秀林國小
江厝店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嘉義縣 今民雄興中國小
中洲小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大麻奉齋殿 嘉義縣 切確位置不明,原為校內神社,昭和十一年改設大麻奉齋殿
春日社 移民村社 雲林縣 中部科學園區雲林虎尾基地內,雲科北路與科虎二路路口東側
榮社 移民村社 雲林縣 今莿桐鄉中園村雲54鄉道附近,切確位置不詳
葉稻荷神社 末社 雲林縣 查無資料
北港小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雲林縣 查無資料
大東神社   台南市 新營郡新營街,但無資料
新豐社 大麻奉齋殿 台南市 關廟國中現址,待確認與關廟公學校新豐神社之關係
新化尋常小學校奉安殿 奉安殿 台南市 新化國中校內
南安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大麻奉齋殿 台南市 南安國小校內孔廟
嘉義松尾社 構內社 嘉義市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現址內,神社遺物搬往嘉義觀光酒廠
昌南社 構內社 台南市 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台南出張所構內社,北門路二段10號


五、高屏

社名 社格 行政區 現址狀態
高雄神社 縣社 高雄市 高雄忠烈祠現址
阿緱神社 縣社 屏東縣 屏東體育場現址,狛犬則移往屏東忠烈祠
阿緱末廣稻荷社 屏東縣 屏東公園內
海豐產土社 屏東縣 屏東市海豐里台27線(海豐街) 、仁義里91巷、與進入仁義里91巷後的下一條巷子三者之間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
岡山神社 鄉社 高雄市 岡山區壽天宮現址
橋子頭社 高雄市 橋頭糖廠中山堂現址
鳳山神社 鄉社 高雄市 鳳山醫院現址
後壁林社 社祠 高雄市 查無資料
旗山神社 無格社 高雄市 旗山孔廟現址
旗山神社末社旗山稻荷社 末社 高雄市 旗山,切確地點不明
高砂天滿社 高雄市 旗山,切確地點不明
旗尾社 高雄市 旗美休閒廣場現址
六龜天滿祠 高雄市 六龜鄉公所現址
大埤湖社 社/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高雄市 高雄澄清湖附近,可能位於中興塔現址。
水天社 高雄市 可能位於今日旗山水源地附近,切確位置不明
瑪雅祠(暫名) 高雄市 可能位於那瑪夏鄉民權國小附近
里港神社 無格社 屏東縣 里港分局左側體技館現址
大武山祠 屏東縣 北大武山頂附近2940公尺處稜線上
潮州神社 鄉社 屏東縣 潮州中山公園現址靠近潮州高中處
東港神社 鄉社 屏東縣 東港海濱國小孔廟
佳冬神社 無格社 屏東縣 台十七線天后宮旁
溪州社 屏東縣 糖廠內永安宮附近
恆春神社 無格社 屏東縣 自來水廠恆北加壓站現址(北門附近山丘上),狛犬於恆春天后宮
鵝鑾鼻社 屏東縣 高雄關稅總局員工訓練中心現址
恆春社 社祠 屏東縣 切確位置不明,後被恆春神社取代
日出社 移民村社 屏東縣 惠農國小旁,切確位置不詳
千歲社 移民村社 屏東縣 土庫國小永育園現址
常盤社 移民村社 屏東縣 里港國中舊址,現為蝦池
溪洲尋常小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奉安殿 屏東縣 南州鄉溪北國小內
臺灣纖維株式會社恆春工場構內社 構內社 屏東縣 恆春龍鑾潭旁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內
竹子門水利發電所水神社 構內社 高雄市 美濃龍肚南邊,竹子門水德宮現址
日本海軍震洋隊營內神社 構內社 高雄市 左營區自助新村內
高雄中學校奉安殿 奉安殿 高雄市 高雄中學內孫文銅像之基座
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 奉安殿 高雄市 今日高雄市鼓山區鼓山國小
高雄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 奉安殿 高雄市 今日高雄市鹽埕區鹽埕國小
仁武神社 不明 高雄市 仁武區仁福里前埔厝聚落,位於橫山二巷旁的小廟內。疑為神社遺跡,但神社名稱不明,以規模與位置而言,因與仁武聚落無關。
左營第六海軍燃料廠構內社 構內社 高雄市 左營半屏山東北隅,切確位置不明


六、花東外島

社名 社格 行政區 現址狀態
澎湖神社 縣社 澎湖縣 舊忠烈祠址,目前廢棄
花蓮港神社 縣社 花蓮縣 花蓮忠烈祠現址
花蓮港神社佐倉末社 末社 花蓮縣 花蓮市德興棒球場斜對面菜園
豐田神社II 無格社(移民村社) 花蓮縣 壽豐鄉豐田村碧蓮寺現址
吉野神社 無格社(移民村社) 花蓮縣 吉安鄉慶豐村慶豐市場、後方廢軍營現址
壽社 花蓮縣 壽豐鄉中山公園現址
高砂社 花蓮縣 秀林鄉水源村明山道堂旁
新城社 花蓮縣 新城天主堂現址
新城稻荷社 社祠 花蓮縣 新城天主堂旁公園現址
佐久間神社 無格社 花蓮縣 中橫天祥之文天祥祠現址
三棧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秀林鄉布拉旦社區部落聚會所現址
銅門祠 花蓮縣 秀林鄉銅門村,銅門教會後方,現為防治土石流之攔沙壩
富世岡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秀林鄉富世村活動中心右側東椰館後方
加灣(卡烏灣)祠 花蓮縣 秀林鄉景美國小後方
林田神社 無格社(移民村社) 花蓮縣 鳳林忠烈祠舊址,復興路旁
福住稻荷社 花蓮縣 花蓮市南京街、信義街附近長老教會現址
瑞穗祠 花蓮縣 瑞穗虎頭山步道
拔子社 花蓮縣 瑞穗鄉富源村狼頭山
大港口祠 花蓮縣 豐濱鄉大港口新長虹橋附近奉玄天上帝鐵皮屋
大加汗祠 花蓮縣 萬榮鄉明利村大加汗部落明利天主堂附近
太巴塱祠 花蓮縣 光復鄉太巴塱協天宮現址
玉里社 花蓮縣 玉里鎮西邊街旁,現為縣定古蹟
織羅社 花蓮縣 玉里鎮春日國小北側橋樑北方
觀音山社 花蓮縣 玉里鎮松埔里福德祠附近
武士林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秀林鄉秀林二號橋南側小徑終點
德其黎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秀林鄉崇德村第六公墓內,石燈籠移往崇德天主堂
太平祠 花蓮縣 自來水公司太平抽水站現址
奇密祠 花蓮縣 奇美部落內
東邦金屬製鍊會社花蓮港工場 構內社/大麻奉齋殿 花蓮縣 台灣水泥公司花蓮廠現址內,已消失
知亞干遙拜所 遙拜所 花蓮縣 萬榮鄉西林村
新社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豐濱鄉東興部落上方(土石流掩蓋)
荳蘭社 社/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吉安鄉阿美族文物館現址
姑律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豐濱村立德部落台十一線旁靠海處
下撈灣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玉里鎮樂合里哈拉灣社區集會所現址,又稱洛和社
貓公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花蓮縣 豐濱國小現址為第一代貓公祠,豐濱國中現址為第二代貓公祠
花蓮港松尾社 構內社 花蓮縣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內
日本鋁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構內社 構內社/大麻奉齋殿 花蓮縣 台灣肥料公司花蓮廠內
富里公學校校內神社 大麻奉齋殿 花蓮縣 富里國小內
壽尋常高等小學校奉安殿 奉安殿 花蓮縣 壽豐鄉共和村福德祠現址
馬太鞍遙拜所 遙拜所 花蓮縣 光復鄉馬太鞍基督長老教會現址
鳳林公學校校內神社 校內神社 花蓮縣 鳳林國小校內孔廟
台東神社 縣社 台東縣 第一代位於光明路中正喜悅大樓、第二代為今日鯉魚山之臺東忠烈祠
台東稻荷社 台東縣 台東市福建路與正氣路口岡山羊肉爐現址附近
加路蘭祠 台東縣 台東市富岡里猴子山,切確位置不明
射馬干祠 台東縣 約在建和二街101號附近
知本祠 台東縣 知本代天府現址
北絲鬮社 台東縣 卑南鄉初鹿協天府現址
卑南祠 台東縣 卑南國中後方山坡
鹿寮社 社/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台東縣 鹿野鄉永安村下鹿寮老人活動中心現址
呂家祠 台東縣 卑南鄉利嘉國小附近民宅花圃
旭村社 移民村社/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台東縣 台東市豐里里奉順宮現址
太麻里祠 社祠 台東縣 查無資料
虷子崙祠 社祠 台東縣 切確位置不明
大武社 台東縣 大武鄉大武村台東林管處大武工作站現址
大鳥祠 台東縣 大鳥國小對面山丘
大竹高祠 社祠 台東縣 切確位置不明
大南社 台東縣 卑南鄉東興村天馬產業道路旁
加拉大朗祠 社祠 台東縣 查無資料
里壟社 台東縣 關山鎮民權路一帶
里都祠 台東縣 海端鄉利稻部落
池上祠 台東縣 池上鄉錦園村玉蟾園民宿現址
鹿野村社 移民村社 台東縣 鹿野鄉龍田村昆慈堂現址
雷公火祠 台東縣 關山鎮電光里中華電信機房旁
大原祠 台東縣 鹿野鄉瑞源村真耶穌教會瑞源教會現址
德高祠 台東縣 關山鎮農會碾米場旁農田
都鑾祠 台東縣 都蘭國小現址
馬武窟祠(大馬祠) 台東縣 東河鄉東河國小後方山上
成廣澳祠(小湊祠) 台東縣 成功鎮小港(成廣澳)忠孝派出所右後方
嗄嘮吧灣社 台東縣 東河鄉泰源村龍泉寺附近
鹽濱祠 台東縣 成功鎮嘉平舊台十一線旁
都歷祠 台東縣 成功鎮都歷麻荖漏事件紀念園現址
小濱祠 社祠 台東縣 查無資料,無該地名,大濱指宜灣,中濱指長濱大掃別
新港祠 社祠 台東縣 成功鎮三民里獅子山,公民路旁
沙汝灣祠(大濱祠) 社祠 台東縣 成功鎮宜灣臺十一線旁民宅後方
加走灣祠(長濱祠) 社祠 台東縣 位於長濱加走灣山半山腰
姑子律祠(樟原祠) 台東縣 長濱鄉樟原天龍宮現址
石寧埔祠 台東縣 長濱鄉寧埔村光榮社區牌樓附近平房
三間屋祠 台東縣 長濱鄉三間屋土地公廟後方
擺子擺祠 祠/大麻奉齋殿/遙拜所 台東縣 鹿野鄉和平社區
新港惠比須祠 台東縣 成功鎮民富街6號現址
出水坡祠 台東縣 浸水營古道出水坡駐在所遺址旁
台灣神社澎湖遙拜所 遙拜所 澎湖縣 澎湖天后宮後方草坪
七美遙拜所 遙拜所 澎湖縣 七美鄉中和村社區活動中心後方

臺灣曾有機會保存的神社
臺灣曾有機會保存神社,這標題中的神社是指建物遺址,並非恢復神社經營。研究臺灣神道史發現一些有趣的觀點,是這樣的,戰後神社大部分是主結構受到留存,直到1972年9月29日發表「對日斷交聲明」後,內政部於1974年2月25日「臺內民字第573901號函」中,發佈「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行政命令將神社全數拆除改建。因此大部分神社的拆除史都是1974年前後,說也奇怪就連挪為他用的神社,不管是宗教用地.學校用地.忠烈祠用地,都巧妙的避開神社主結構,或是直接使用神社結構,細心呵護直到1974年2月25日的大規模拆除。因此這邊整理各學派論點供大家參考。
仇恨拆除論
顧名思義就是執政者或民間因仇恨而拆除,1944年4月17日蔣委員在中央設計局內成立「臺灣調查委員會」,統籌規劃接收臺灣的事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國民政府派任陳儀為臺灣最高執行長官,來臺負責接收工作,從11月1日起到11月30日止,全部接管工作必須完畢。神社土地的歸屬,依據內政部所頒「地方政府接收處理日人寺廟祠宇注意事項」第四條之規定,頒布「臺灣省各地神社土地處理要點」,按造該神社土地原來所屬的行政區域層級,將其土地分別規劃歸國有.省有.縣市有.鄉鎮有。如果真的是因為仇恨而拆除,那可能在1946年就該陸續執行拆除計畫來達到「去日本化」,因此「仇恨拆除論」無法促成全面拆除神社的主因。
挪為他用論
論點主要敘述神社因挪為他用而拆除,二戰後的神社土地歸屬:神社土地的歸屬,依據內政部所頒「地方政府接收處理日人寺廟祠宇注意事項」第四條之規定,頒布「臺灣省各地神社土地處理要點」,按造該神社土地原來所屬的行政區域層級,將其土地分別規劃歸國有.省有.縣市有.鄉鎮有。當中將神社土地,由中央分配到地方,作為各種建設地目用地,主要有忠烈祠.學校.公園.寺院.各公家機關等。但真的要拆除挪為他用,那為何建設興建時,要迴避神社主結構建物,呵護保存下來呢?
這派論點也有人說:是因為挪為他用而保存的,也是不再使用而拆除。事實上直接使用神社建築案例滿多的,但這並不能成為保存的藉口,因為神社的本殿建築小,並沒有使用價值,手水舍.石燈等更不用說,所以如果真的挪為他用保存,那為何連同這些用不著的設施也一併留存呢?因此「仇恨拆除論」無法促成全面拆除神社的主因。
拆除耗工論(主流)
拆除神社時需要消耗大量資源,因此選擇無視與迴避,到了內政部於1974年2月25日「臺內民字第573901號函」中,發佈的「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才陸續拆除,這是主流論點之一,但還是有疑點。
疑點1:戰後許多不使用的神社建築,不是荒廢狀態而是有定期修繕的?這是否能解釋呢?
疑點2:戰後許多不使用的神社建築,大部分時間是受到帆布掩蓋的?也許稱不算疑點,但還是提供給各位。
階段性拆除論(主流)
雖然1945年神社土地完全接收,無直接無直接拆除,但事實上是階段性拆除的論點,1955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給民政廳公文提及「神社牌坊」「鳥居」「奉獻燈柱」等日人遺物應予拆除。內政部於1974年2月25日「臺內民字第573901號函」中,發佈「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
1 . 日本神社遺跡應即徹底清除。
2 .日據時代遺留具有表示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紀念碑、石築構造物應予徹底清除。
3 . 日據時代遺留之工程紀念碑或日人紀念碑,未有表示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無損我國尊嚴,縣市政府認為有保存價值者,應詳據有關資料圖片,分別專案報經上級省市政府核定,暫免拆除,惟將來傾塌時,不再予重建,其碑石移存當地文獻機構處理。
4 .民間寺廟或其他公共建築內,日據時代遺留之日式裝飾構造物,如日式石燈等,應勸導予以拆除或改裝。
5 .日據時代建造之橋樑,經嵌之碑石仍留存日本年號者應一律改換中華民國年號。
6 .日據時代遺留之寺廟捐題石碑或匾額以及日據時代營葬之墳墓碑刻等,單純使用日本年號者暫准維持現況。
因此許多人認為是為了中國化的階段性拆除,但疑點依然在:許多不使用的神社建築,受到定期修繕的?這是否能解釋呢?
觀光保存論(主流)
1945年後神社土地完全接收,但因戰後許多建築仍被留存,成為了觀光的熱潮,即使在出門得簽保證人的年代,還是很多人願意到神社旅遊,因此政府可能有意保存這些建築,作為古蹟潛力點保養而編列經費定期維護,並下令平時蓋上帆布或用其他方式遮掩避免有心人士破壞,這論點是可能性在,但內政部於1974年2月25日「臺內民字第573901號函」中,發佈「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因此神社陸續拆除,但缺乏相關證據仍有待考證。
鞏固政權論(主流)
中華民國中央遷移來臺後無心市政,因此神社土地即使規劃建設也是閒置荒廢,而公部門許多進駐的建築,也都沿用日本時代舊建設節省開銷,在這氣氛下神社建築也被同樣使用著,而神社土地上的本殿.手水舍.石燈等其餘建築.因拆除耗時耗工選擇閒置,一度成為觀光熱潮,擔心民眾思日或仇日因此1955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給民政廳公文提及「神社牌坊」「鳥居」「奉獻燈柱」等日人遺物應予拆除改建,並要求將神社用帆布蓋住或是其他方式遮掩,但隨著國際局勢緊張,1972年9月29日發表「對日斷交聲明」後,為了鞏固政權,擔心思日與仇日的動亂,內政部於1974年2月25日「臺內民字第573901號函」中,發佈「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全數拆除神社。但這論點無法解釋定期維護神社的行為。
我們的關點
如何推敲事實為何呢?臺灣神道教學術團隊認為,各論點可能都各佔一籌,只是影響多寡的問題,因此我們以相信各方論的方向推估,仇恨拆除論的仇恨成分,挪為他用論的挪用事實,拆除耗工論的論點,觀光保存論的潛力,鞏固政權論的主流,我們嘗試將各論點的優勢彙整成可能的正史以下觀賞。
臺灣的神社拆除史
1944年4月17日蔣委員在中央設計局內成立「臺灣調查委員會」,統籌規劃接收臺灣的事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於臺灣撤退後,全臺灣所有神社瞬間全面廢社,僅存少數民間神社,恢復並偷偷祭祀著。國民政府派任陳儀為臺灣最高執行長官,來臺負責接收工作,從11月1日起到11月30日止,全部接管工作必須完畢。神社土地的歸屬,依據內政部所頒「地方政府接收處理日人寺廟祠宇注意事項」第四條之規定,頒布「臺灣省各地神社土地處理要點」,按造該神社土地原來所屬的行政區域層級,將其土地分別規劃歸國有.省有.縣市有.鄉鎮有。當中將神社土地,由中央分配到地方,作為各種建設地目用地,主要有忠烈祠.學校.公園.寺院.各公家機關等。
1950年中華民國戰敗中央遷移來臺後無心市政,因此神社土地即使規劃建設也是閒置荒廢,而公部門許多進駐的建築,也都沿用日本時代的舊建設來節省開銷,在這氣氛下神社建築也被同樣採納,而神社土地上的本殿.手水舍.石燈等其餘建築.因拆除耗時耗工選擇閒置,而一度成為觀光熱潮,擔心思日思想因此1955年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給民政廳公文提及「神社牌坊」「鳥居」「奉獻燈柱」等日人遺物應予拆除改建「來達到政權治理正當性」,政府部分結構有意保存這些建築,但當時氣氛不妥,打算作為觀光古蹟潛力點,掩人耳目保養而編列經費定期維護,但因國際情勢日漸緊張,1972年9月29日發表「對日斷交聲明」後,為了鞏固政權避免思日與仇日民眾的動亂,內政部於1974年2月25日「臺內民字第573901號函」中,發佈「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行政命令將神社全數拆除改建。因此神社才全數消失。現今所留下的神社遺址,大部分都只殘存堅硬的石垣基座,因為拆除費工而受到最後的留存。
沒有結論的結論
不知道各位是否有更好的解釋呢?也歡迎提出各方意見,讓我們拼上,臺灣歷史拼圖,缺失的「神社」重要缺塊。還想獲取更多神道文化或是臺灣神道史,歡迎參觀 臺灣神道教學術團 其他文章。
延伸閱讀  源於神話的生物『狛犬』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82428951869364/permalink/2738218122957100/
延伸閱讀  臺灣的神社殞落史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382428951869364/permalink/2655481411230772/
資料參見:《臺灣神道教學術團神道資料庫》.陳國彥/陳鸞鳳/Luan FengChen《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神社的空間特性研究》.圖:《露天拍賣》。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https://bit.ly/3aoPqyn


FireShot Capture 055 -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昭和時期基隆神社 -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275819930_332258835526233_9171387028697501961_n


45769  

新湖口天橋下唯一老宅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