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京師大學堂作文題目:比較張居正俾斯麥
2017年03月16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3 次
  導讀:1902年京師大學堂的「高考作文」標題是《張居正畢士馬克優劣論》,其中「畢士馬克」現在通譯為俾斯麥,顯然,這是一個屬於比較政治學範疇的考題。
  昨天下午,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俞汝捷在家中接待了北大校史館、檔案館館長馬建鈞,將范熙壬先生1902年考取京師大學堂獲得第一名的「作文試卷」,捐贈給北京大學
  記者在現場看到,1902年京師大學堂的「高考作文」標題是《張居正畢士馬克優劣論》,其中「畢士馬克」現在通譯為俾斯麥,顯然,這是一個屬於比較政治學範疇的考題。范熙壬的文章共計千餘字,全篇以毛筆小楷寫就,談的是張居正與俾斯麥在全然不同的時代地域推行的改革實踐和成功經驗,最後落腳到晚清現實:「吁嗟乎!滄海橫流,亭亭島嶼;風雨如晦,嘐嘐雞鳴。吾中國今日安得而有張居正、畢士馬克者?」
  俞汝捷先生的解釋是,經過八國聯軍入侵和辛丑條約簽訂,人們痛定思痛,正迫切地想從前朝、從西方尋覓救國之途,而朝廷也正在推行所謂「新政」。
  范熙壬(1878—1938)祖籍湖北黃陂,系張之洞在兩湖書院的得意門生。在1897年的鄉試中,他與父親范軾同科中舉。翌年赴京,父親通過會試、殿試,得中進士,范熙壬落榜,但父子倆都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失敗後,父子倆匆匆離京避禍,後范軾因在「兩宮西狩」時有所建言,得以重返北京任職,范熙壬隨父回京後也獲任內閣中書。1902年京師大學堂恢復招生,范熙壬以京官身份報考京師大學堂仕學館,隨即在初試和複試中均獲得第一名。
  民國成立後,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曾任民國教育部次長的傅岳棻是范軾門生,經范熙壬商請,傅讓人從前清舊檔中找出范熙壬的試卷。這張試卷和范熙壬的手稿、藏書本來一直由范熙壬之子范延中保存在台灣家中,近年才郵至武漢,交給范熙壬之女范亞維,希望能捐贈給合適的部門。俞汝捷系范亞維女婿,是他建議將范熙壬試卷捐給北大,手稿捐給湖北省博物館,藏書則捐給湖北省圖書館。

images (40)  9 (2)images (41)  2017-11-08_190528images (42)  3439899a1ef54a51afccf55b90efc9af (1)57ff9a72d9a94ff6b7ef8f40697160dd  

樞機重臣俾斯麥
2017-06-23 由 D老師德語網 發表于歷史
奧托·愛德華·利奧波德·馮·俾斯麥,德語名: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這是一名傳奇性的人物,他少年有大志,刻苦鑽營學業。祖上是普魯士貴族,,出身名門。人稱「鐵血宰相」
俾斯麥是德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一名絕對的德意志民族英雄。俾斯麥上學時候,喜歡文科,尤其喜愛語言和歷史科目的學習,除了德語之外,他還精通法語、俄語、荷蘭語、波蘭語等多門語言,語言天賦極其強大,他還熱愛歷史,從小喜歡德意志歷史和古代歐洲歷史,實乃文科大神。他中學畢業後,進入名校哥廷根大學學習後來轉校到柏林大學。是一位優秀的學生,學習刻苦而個人個性突出。少年便是可看出其將帥之才.
後來俾斯麥擔任普魯士議員和底層官員,後來俾斯麥因為對1848革命採取強硬態度,並建議威廉一世進行出兵鎮壓,被賞識,經過洛恩的舉薦,後來進入德意志高層,成為宰相。可以看出,俾斯麥是個右翼分子,當時綽號「頭號保守派容克」,當然是否是右翼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格和意志品質,也不能說是絕對的思想落後。這是他的出身和成長背景決定的。政治傾向不代表個人道德。
俾斯麥上任後,首先就是進行憲法修改和整軍備戰,他一手把本來就戰鬥力十分強悍的普魯士軍隊鍛造成了鋼鐵之師,普魯士完全變成了斯巴達式的國家,有點像中國古代的秦國,國之事僅為「農」,「戰」而已,,俾斯麥積極備戰,他早就謀劃好了德意志統一計劃。對國內,他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中央集權在今天看來也不能單純歸為落後的代表,但是在當時,中央集權更利於德意志統一。
斯麥通過三場戰爭外城德意志統一:普丹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
首先,進行的是普丹戰爭,丹麥也曾是歐陸強權,後來慢慢衰落,俾斯麥先那他開刀。他以什勒斯維希和荷爾施泰因為藉口,挑起普丹戰爭。奧地利傻乎乎的跟著俾斯麥的普魯士鋼鐵之軍入侵丹麥,但是沒有得到什麼特別的好處,俾斯麥解決完北方不安定因素,馬上就對同胞奧地利下手了。
普奧戰爭:普魯士找到很巧妙地理由(他早就給奧地利下套了)對奧地利宣戰,普魯士想把奧地利排除在統一的德意志之外,以免出現奧地利與普魯士對立的局面。俾斯麥以衛星國領土主權為籌碼賄賂法國,通過幫助俄國鎮壓穩住俄國,並且用經濟利益賄賂英國,換取他們的信任,之後馬上展開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奧地利哪裡是普魯士的對手,戰爭匆匆開始,速速結束,一個多月就完成了對奧地利的征戰。趁此機會,普魯士完成了對北德意志的統一。然後馬上就進行對南德意志的謀劃。
普法戰爭:俾斯麥拒絕了法國拿破崙三世要求割讓南德意志城邦主權的要求,並且與法國開戰,跟俾斯麥締結聯盟條約的南部諸城邦紛紛加入對法作戰,普魯士軍隊強軍計劃已經實施多年,不出意外,打的法國軍隊屁滾尿流,就這樣,德意志完成統一。
俾斯麥是德意志統一的首要功臣,他還大力發展德意志國力。
俾斯麥重視教育,在德國全國推動教育改革和教育投入,這也為以後德意志的強大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俾斯瑪注重德國科技發展,尤其是最新科技和軍事科技的發展,德意志一躍成為歐羅巴後起之秀,國力猛增。
威廉死後,由於新國王忌諱俾斯麥位高權重,俾斯麥受到排擠,最終遞交辭呈,下野。
俾斯麥作為一名德意志歷史功臣,雖然不是完人,但是他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名德意志英雄,沒有他,就沒有後來德意志的強大。讓我們緬懷這位德意志偉人一分鐘。敬仰這個德意志偉人,也同樣回顧一下5000年華夏與其類似的華夏英烈,有了這樣的人,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安康。致敬!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lp5e6eg.html


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嗤之以鼻
大陸資訊 06月29日
原標題: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嗤之以鼻 18世紀以來,西方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進步,還推動了資產階級的蓬勃發展。封建君主統治紛紛被…
18世紀以來,西方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進步,還推動了資產階級的蓬勃發展。封建君主統治紛紛被打破,向民主政體演化。而與此同時,清朝卻實行閉關鎖國,妄自尊大。到了19世紀,與西方相比,中國不僅技術上遠遠落後,連政治體制也無法跟上時代的潮流了。
面對這中國「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雖然大多數朝臣仍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里,但也不乏開眼看世界的有識之士。他們敢於去了解西方,學習西方,試圖尋求圖強的變革之路。清末名臣李鴻章,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嗤之以鼻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李鴻章在《馬關條約》上簽字,成為了萬民唾罵的賣國賊。在這樣的節骨眼下,慈禧也不敢繼續把李鴻章捧上高位,於是讓他賦閑在家。
趁此機會,李鴻章索性向慈禧申請出訪列國,到西方國家轉一轉,學習別人的先進治國經驗。李鴻章出訪的國家中,就有德國,這也成為了李鴻章和俾斯麥這東西方兩大「首相」間的一次歷史性會面。
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嗤之以鼻
在梁啟超的《李鴻章傳》中記載,李鴻章在與俾斯麥的會面中,在治國、為政、建軍方面進行了諸多交流。李鴻章非常佩服俾斯麥通過鐵血手段統一了德國,在兩人見面之時,李鴻章向俾斯麥請教了這樣一個問題:「為大臣者,欲為國家有所儘力。而朝廷意見,與己不合,群掣其肘,於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
俾斯麥聽完李鴻章的問題之後,也對中國的朝政有一定了解,於是回答說:「作為大臣,要對國家盡心竭力。但是如果你們的君主只與婦人和小人共事,那就無可奈何了。」
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嗤之以鼻
在那段時期,李鴻章在國際上的聲望曾非常之高,有人將其譽為「東方的俾斯麥」。後來這句話也傳到了俾斯麥耳朵里,俾斯麥評論說:「我不知道李鴻章是不是東方的俾斯麥,但沒有人會說我是西方的李鴻章。」
人稱李鴻章為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嗤之以鼻
俾斯麥的這句評論,可謂鞭辟入裡。李鴻章自開辦洋務運動以來,號稱「師夷長技以制夷」,但學到的東西只是皮毛,徒有其表而已,他也不可能變革整個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與婦人孺子共事,上下掣肘,有志有才而無法施展。作為裱糊匠的李鴻章,與鐵血宰相俾斯麥相比,終究還是是落了一籌


 

Sophie_Scholl_portrait下載 (1)下載 (2)下載 (3)下載 (4)下載  

----------

熱血白玫瑰

2015-08-03 15:15

蔣理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際「轉型正義」評比中台灣被列為「非常落後的國家」。然而,近幾個月來漸被矚目的「反黑箱課綱」行動,由一群未成年的台灣孩子因追求「程序正義」所發出的怒吼之聲,令我們這些228揪結三代以來的中老年人為之驚訝、欣慰,也不禁升起更多的敬佩。

教育部外面,民眾自發性的捐助物資、飲水,表達關心和支持。也有熱心民眾送來大批白玫瑰,其意涵除了呼應「太陽花」之餘,是否也相當程度的輝映了1943年發生在德國的「白玫瑰抵抗運動」?

蘇菲.索爾,這個名字被列在德國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名單中,與巴赫、馬克思、愛因斯坦、馬丁路德、俾斯麥、歌德等人並列。她在1943年2月18日因散佈揭發納粹罪行的傳單被捕,四天後被判刑斬首,死時只有22歲。

反課綱群眾持續佔領教育部中庭,人本基金會等民間團體1日晚間於教育部旁舉辦反課綱聲援學生晚會,舞台前擺滿白玫瑰,悼念日前燒炭死諫的反課綱學生林冠華。(記者羅沛德攝)

蘇菲和哥哥漢斯成長於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家庭,兒童時期就參加希特勒青少年團,狂熱的信仰納粹愛國主義,這樣的人為甚麼數年之間轉變為反抗納粹、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的烈士?

漢斯.索爾是慕尼黑醫學院學生,他更早領悟到德國內部瀰漫著對強權恐懼的陰影,剝奪了人們自由思考的權利。「300萬猶太人被殺,像我們這樣年紀的猶太人都被關在集中營裡,我們的新聞卻從來不報導。」蘇菲從「恐懼的大多數」轉變為勇敢的反暴政戰士;哲學教授胡貝爾原本是「沉默的​​大多數」之一,開始在在課堂上講授自由思考的權利,也加入白玫瑰的行列,一起從事啟發民智的運動。

他們的出發點只是單純的「良知」──對猶太人的遭遇同情、對殺戮行為感到厭惡。他們自印的「白玫瑰傳單」寫著:「如果我們的聲音像浪潮席捲整個國家,如果大家都來參與,那麼,壞的制度就會在強而有力的浪潮中動搖了!」非常確切的表達了真理應有的激情。

散發傳單其實是德國《威瑪憲法》許可的範圍,並不構成犯罪,但是白玫瑰舉發納粹罪行的言論使得他們成為蓋世太保的眼中釘。1943年2月18日清晨,蘇菲在醫學院主樓向下拋撒傳單,蓋世太保立即予以逮捕。隨即,八十多位白玫瑰成員先後被捕。僅四天的審判,包括索爾兄妹的六個人就被斬首示眾

人們沒有忘記白玫瑰,沒有忘記那一群青春、熱血的青年。1987年,倖存的白玫瑰成員發起成立「《白玫瑰》抵抗運動基金會」。研究「白玫瑰」的歷史,找回原有的道德與文化價值,而白玫瑰精神重現,成為後世德國人的救贖。

白玫瑰的故事告訴我們:每一個世代的勇氣都重新定義著人類的「文明」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

=-------------

蘇菲·馬格德林·索爾(Sophie Scholl,1921年5月9日——1943年2月22日)德國學生,革命者,德國白玫瑰非暴力抵抗組織內活動,她和她哥哥在慕尼黑大學發反戰傳單時被發現,後以叛國罪處死。自從1970年代以後,她因戰爭期間反抗第三帝國而被當作英雄紀念。

蘇菲·索爾1921年出生於巴登-符騰堡的Forchtenberg,她在家中五個小孩中排行第四,七歲時進入小學就讀。求學過程順利,並渡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1932年,蘇菲進入一所女子中學學習,12歲,她加入了德國少女聯盟,如同她多數同學一樣,最初她對此十分積極,後來卻轉向批判的態度。她開始從他父親朋友,和一些老師那裡了解到政治異見。1937年她哥哥和朋友因為參加德國青年運動而遭逮捕給她造成了很深的影響。 1930年,她和家人搬到路德維希堡居住,兩年後,搬到烏爾姆,她父親曾是烏爾姆(Ulm)市長。 她對素描和繪畫有很大的天賦,她接觸了一些所謂的墮落藝術家,這激發了她對於哲學和神學的興趣,堅定了她基督教信仰。她對神和人的基本尊嚴的信仰也越發堅定,這是她抵抗納粹意識形態的精神基礎。也構成了她世界觀的基礎。 1940年春天,她中學畢業。她的論文主題是「推動搖籃之手,推動世界之手」。因為對於孩子的喜愛,她選擇了幼兒園教師,作為她避免參加國家勞役團(Reichsarbeitsdienst)的另外一個選擇,(參加國家勞役團是進入大學的條件。)然而,事實並非如其所願。1941年春天她開始在布隆伯格(Blumberg)參加6個月的戰時輔助工作。半軍事化的管理和勞動使他努力思考政治局勢,並且開始消極抵抗。 這之後,1942年5月,她進入慕尼黑大學學習,主修哲學和生物。她哥哥漢斯,在這裡學習醫學。漢斯把她介紹給他的朋友們。雖然這些人最終以他們的政治見解而出名,但最初他們只是因為在文藝,哲學,神學的共同喜好聚在一起的,他們一起爬山,滑雪,觀看音樂會,戲劇等等。 在慕尼黑,紹爾了解了一些藝術家,作家,哲學家,特別是卡爾·馬斯和特奧多爾·海克爾(Theodor Haecker),後者是她經常聯繫的人,他們主要探討個人必須如何在獨裁統治下採取行動。1942年暑假紹爾在烏爾姆的冶金廠做戰時服務。與此同時,她父親因為發表對希特勒的不滿而入獄。

白玫瑰反抗運動
1942年的春末夏初,蘇菲·索爾和在慕尼黑大學就讀醫學院的哥哥漢斯·索爾,加入了反希特勒的活動——白玫瑰反抗運動,秘密散發傳單。最初核心成員包括漢斯·紹爾(蘇菲的哥哥),維利·格拉夫(Willi Graf)和克里斯多福·普羅布特斯(Christoph Probst)。和流行觀點不同的是她並不是傳單的合著者,他哥哥開始對她隱瞞這項活動,但她知道後,她加入了這個組織,並證明了她的價值,因為作為女性,被黨衛隊隨意查訪的機會少得多。他們自稱白玫瑰,希望德國人消極抵抗納粹。兄妹兩人在1943年2月18日散發第六份傳單時,遭到蓋世太保逮捕,2月22日受審宣判死刑,數小時後被送便被送上斷頭台。

審判和被害
在人民法院於1943年2月22日羅蘭·弗賴斯勒(Roland Freisler)法官面前,她被記錄下說了這些話:

毕竟,有些人要做先驱,因为我们所写的,说的,也被许多人认同,但他们不敢像我们一样表达出来。
他們被宣判為叛國罪,在幾個小時後的下午五點,於慕尼黑Stadelheim 監獄被斷頭機處死。後來對於這個場面的描寫強調她慷慨就義的勇氣,她最後的遺言是:

我們怎敢期望正義占上風,當沒有人願意為了正直的動機犧牲自己的時候。如此陽光的天氣裡,我要走了。如果千萬人記得我們的犧牲而覺醒並有作為,我的生命又何足惜?
她去世之後,第六份傳單的副本被一名德國法學家( Helmuth James Graf von Moltke,)偷運出德國通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了英國,它被盟軍利用來做宣傳,改名叫慕尼黑學生宣言。 從歷史角度,白玫瑰的遺產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精神勇氣的模範,也是在暴力壓制,審查制度,保守勢力猖獗時代中一次證據充分的社會異見運動。 劇作家莉蓮·加勒特( Lillian Garrett-Groag)1993年2月22日在「新聞日報」上說:「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二十世紀最驚人的抵抗,5個少年人,在虎口之下,要做他們所做的真的需要很大勇氣,這點是我震驚的。我知道世界比他們在的時候更好,可我不知道為什麼。 大屠殺史家 Jud Newborn和新聞日報觀點相同「你不能衡量這種抵抗運動對於催動政權垮台的作用,白玫瑰的確有更大象徵意義,但這也是重要的作用。」

後世影響
2003年2月22日,蘇菲的頭像被巴伐利亞政府樹立在瓦爾哈拉神殿前。

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MU)(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命名了紹爾兄妹政治學院來紀念她們兄妹

德國許許多多的學校,街道和廣場以她們兄妹命名。

2003年,ZDF廣播電視台邀請德國人評選十個最重要的德國人,四十歲以下的選民幫助紹爾和她哥哥的排名晉升到第四,超過了巴赫、歌德、古騰堡、俾斯麥、勃蘭特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如果單算年輕選民的投票話,紹爾兄妹名列第一。更早幾年,紹爾被一個德國女性雜誌Brigitte評選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票數擊敗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

----------------

今天法律倫理學的課提到納粹時代的兩個慕尼黑大學的學生, 正是之前神大能訓練會中Jaeson Ma 牧師所提到的白玫瑰團, 法律倫理學探討的是司法人員例如法官是否為效忠國家而為當事人不利之辯護或判決, 但是我看到的卻是年輕的靈魂怎麼為了堅守他們的信仰和信念而奮鬥, 就算犧牲生命都在所不惜.

1943年的德國,有個名叫白玫瑰的組織,成員主要來自於慕尼黑大學的學生,正秘密的進行著對納粹的文宣戰。他們前後以六份傳單闡揚自由的理念,並且告知大眾別再被希特勒(Hitler)矇騙了:他所謂的「總體戰」其實軟弱,英美俄等軍隊絕對不是德國可以對付的了的,持續的戰爭只是在必然的失敗來臨前斷送更多無辜人民的生命而已。同時他們反抗希特勒與納粹政權屠殺猶太人之行為, 認為這是種族迫害, 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合理化.

"白玫瑰主要的中心成員是Sophie Scholl、Hans Scholl兩兄妹以及他們的同學ChristophProbst。有一天兩兄妹把傳單拿到學校去發,可是卻被抓到了。他們被蓋世太保迅速審問並起訴判決確定, 幾天之內被執行絞刑. 蘇菲.索爾(Sophie Scholl)在處死前仍毫不後悔,死刑的前一天,她寫信給友人:這是一個美好及陽光璀璨的日子,可是我卻必須離開人世,但是與多少無辜死去的猶太人相較,我的死又算什麼? 據執刑的人後來回憶,蘇菲.索爾當天打扮得整整齊齊,面不改色地走上絞刑台,她只喊了一聲:自由萬歲! 她的哥哥跟她一樣也走上絞刑台,也說了同一句話。
他們長得那麼好看,簡直就像電影明星,他們有的是才華,懂得藝術和生命,他們才二十歲,都是大學生,但卻一點都不畏懼犧牲自己的生命。而這世界因他們二人的死亡而完全改觀,從前,在他們所處的世界似乎沒有愛和勇氣,他們二人付出一切,讓後來的人知道,是的,世界並不是這麼冰冷無情。"

(摘自"德國白玫瑰", 陳玉慧) 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222


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 白玫瑰一九四三, 左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23991
SOPHIE SCHOLL (帝國大審判)
http://www.imdb.com/title/tt0426578/

蘇菲•馬格德林•索爾(Sophia Magdalena Scholl)德國學生,德國白玫瑰非暴力抵抗組織(Die Weiße Rose)內活動,她和他哥哥漢斯•索爾(Hans Scholl)在慕尼黑大學發反戰傳單時被發現,以叛國罪處死,自從1970年代以後,她因戰爭期間反抗第三帝國而被當作英雄紀念。

蘇菲•馬格德林•索爾(Sophia Magdalena Scholl)

1942年,蘇菲•索爾和在慕尼黑大學就讀醫學院的哥哥漢斯•索爾,加入了反希特勒的活動白玫瑰反抗運動,秘密散發傳單。

最初核心成員包括漢斯•紹爾,維利•格拉夫(Willi Graf)和克里斯多福•普羅布特斯(Christoph Probst),她加入了這個組織,並證明了她的價值,因為作為女性,被黨衛隊隨意查訪的機會少得多,他們自稱白玫瑰,希望德國人消極抵抗納粹。兄妹兩人在1943年2月18日散發第六份傳單時,遭到蓋世太保逮捕,2月22日受審宣判死刑,數小時後被送上斷頭台。

慕尼黑校園其中一棟建築物打開窗戶,將所有的傳單散播出去,也因此被逮捕。為了紀念白玫瑰當年的反抗行動,在校園的地上設計了以下的紀念碑。

---------

被納粹絞死的索爾兄妹

他們長得那麼好看,簡直就像電影明星,他們才二十歲,都是大學生,卻不畏懼犧牲自己的生命。而這世界因他們二人的死亡而完全改觀,從前,在他們所處的世界似乎沒有愛和勇氣⋯⋯,他們二人付出一切,讓後來的人知道,是的,世界並不是這麼冰冷無情。

這二個改變世界觀感的人是索爾兄妹。二人在一九四三年二月廿二日被納粹絞死,因他們在地下推動反納粹宣傳。

蘇菲.索爾(Sophie Scholl)死前仍不後悔,她寫信給友人:這是一個美好及陽光璀璨的日子,可是我卻必須離開人世,但是與多少無辜死去的猶太人相較,我的死又算什麼?

據執刑的人後來回憶,蘇菲.索爾當天打扮得整整齊齊,面不改色地走上絞刑台,她只喊了一聲:自由萬歲! 哥哥跟她一樣也走上絞刑台,也說了同一句話。

我剛到慕尼黑時,常到慕尼黑大學去借書,那時我的男友在那裡上課,我們走過大廳時,他停下來說,你看,蘇菲.索爾當年便在樓上那裡往大廳分散傳單,我想像那傳單飛落的畫面,我知道蘇菲.索爾那時參加的反納粹地下組織叫「白玫瑰」。

結婚後明夏才告訴我,他曾演過一部德國名導演帕西阿德隆的電影,影片就叫白玫瑰,他演的是蘇菲.索爾偶爾會抽煙斗的哥哥韓斯.索爾。


多年後的現在,有人重拍了白玫瑰的故事,我才重新想起,我才明白,當年的德國社會服從權威,沒有人有勇氣反對希特勒的暴行,多少人知道事情不對,但寧願過懦弱的生活,要去反對希特勒,那簡直就是去找死。

一九四三年就有那麼幾個年輕有為的人寧死也要說出真相。他們說:我真的不知道死是如此容易。但死也是如此難啊。他們聚在一起,本來是一群知識菁英,經常聚會討論書和思想,也對藝術十分醉心,常去聽音樂會和看歌劇,他們本來可以繼續過那樣的生活,畢業後就是醫生或教授,但他們沒有那麼做,他們成了白玫瑰。

蘇菲和韓斯.索爾在自由思想濃厚的南德小市長家庭長大,二人在少年時代便因懷疑領袖思想而被送入監獄,蘇菲.索爾少女時便立志貢獻社會,她的反納粹思想在來到慕尼黑大學後更為堅定,四二年六月,白玫瑰首度印了反動傳單,當初只印一百份,隔年,蘇菲.索爾積極加入活動,她設法將九千份的傳單送入德國各城市,他們要德國人清醒:希特勒說謊,他說自由時指的是戰爭,希特勒是大屠殺的暴君。

他們發了六次傳單。他們充滿革命的理想和天真的熱情:我們不會沉默,我們是你們最怕的良心,白玫瑰不會讓納粹安寧。二月十八日,一個教授在大廳看到蘇菲.索爾,他當場密告納粹,許多人也出賣了索爾,四天後,索爾兄妹便被處決。

他們的死改變了德國社會,如果沒有他們,這個世界便過於冷漠無情。

-----------------

蘇菲·索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2014年2月22日) 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提出異議而移除。

蘇菲·馬格德林·索爾(Sophie Scholl,1921年5月9日——1943年2月22日)德國學生,革命者,德國白玫瑰非暴力抵抗組織內活動,她和她哥哥在慕尼黑大學發反戰傳單時被發現,後以叛國罪處死。自從1970年代以後,她因戰爭期間反抗第三帝國而被當作英雄紀念。

早年生活
蘇菲·索爾1921年出生於巴登-符騰堡的Forchtenberg,她在家中五個小孩中排行第四,七歲時進入小學就讀。求學過程順利,並渡過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1932年,蘇菲進入一所女子中學學習,12歲,她加入了德國少女聯盟,如同她多數同學一樣,最初她對此十分積極,後來卻轉向批判的態度。她開始從他父親朋友,和一些老師那裡了解到政治異見。1937年她哥哥和朋友因為參加德國青年運動而遭逮捕給她造成了很深的影響。 1930年,她和家人搬到路德維希堡居住,兩年後,搬到烏爾姆,她父親曾是烏爾姆(Ulm)市長。 她對素描和繪畫有很大的天賦,她接觸了一些所謂的墮落藝術家,這激發了她對於哲學和神學的興趣,堅定了她基督教信仰。她對神和人的基本尊嚴的信仰也越發堅定,這是她抵抗納粹意識形態的精神基礎。也構成了她世界觀的基礎。 1940年春天,她中學畢業。她的論文主題是「推動搖籃之手,推動世界之手」。因為對於孩子的喜愛,她選擇了幼兒園教師,作為她避免參加國家勞役團(Reichsarbeitsdienst)的另外一個選擇,(參加國家勞役團是進入大學的條件。)然而,事實並非如其所願。1941年春天她開始在布隆伯格(Blumberg)參加6個月的戰時輔助工作。半軍事化的管理和勞動使他努力思考政治局勢,並且開始消極抵抗。 這之後,1942年5月,她進入慕尼黑大學學習,主修哲學和生物。她哥哥漢斯,在這裡學習醫學。漢斯把她介紹給他的朋友們。雖然這些人最終以他們的政治見解而出名,但最初他們只是因為在文藝,哲學,神學的共同喜好聚在一起的,他們一起爬山,滑雪,觀看音樂會,戲劇等等。 在慕尼黑,紹爾了解了一些藝術家,作家,哲學家,特別是卡爾·馬斯和特奧多爾·海克爾(Theodor Haecker),後者是她經常聯繫的人,他們主要探討個人必須如何在獨裁統治下採取行動。1942年暑假紹爾在烏爾姆的冶金廠做戰時服務。與此同時,她父親因為發表對希特勒的不滿而入獄。

白玫瑰反抗運動
1942年的春末夏初,蘇菲·索爾和在慕尼黑大學就讀醫學院的哥哥漢斯·索爾,加入了反希特勒的活動——白玫瑰反抗運動,秘密散發傳單。最初核心成員包括漢斯·紹爾(蘇菲的哥哥),維利·格拉夫(Willi Graf)和克里斯多福·普羅布特斯(Christoph Probst)。和流行觀點不同的是她並不是傳單的合著者,他哥哥開始對她隱瞞這項活動,但她知道後,她加入了這個組織,並證明了她的價值,因為作為女性,被黨衛隊隨意查訪的機會少得多。他們自稱白玫瑰,希望德國人消極抵抗納粹。兄妹兩人在1943年2月18日散發第六份傳單時,遭到蓋世太保逮捕,2月22日受審宣判死刑,數小時後被送便被送上斷頭台。

審判和被害
在人民法院於1943年2月22日羅蘭·弗賴斯勒(Roland Freisler)法官面前,她被記錄下說了這些話:

毕竟,有些人要做先驱,因为我们所写的,说的,也被许多人认同,但他们不敢像我们一样表达出来。
他們被宣判為叛國罪,在幾個小時後的下午五點,於慕尼黑Stadelheim 監獄被斷頭機處死。後來對於這個場面的描寫強調她慷慨就義的勇氣,她最後的遺言是:

我們怎敢期望正義占上風,當沒有人願意為了正直的動機犧牲自己的時候。如此陽光的天氣裡,我要走了。如果千萬人記得我們的犧牲而覺醒並有作為,我的生命又何足惜?
她去世之後,第六份傳單的副本被一名德國法學家( Helmuth James Graf von Moltke,)偷運出德國通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到了英國,它被盟軍利用來做宣傳,改名叫慕尼黑學生宣言。 從歷史角度,白玫瑰的遺產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精神勇氣的模範,也是在暴力壓制,審查制度,保守勢力猖獗時代中一次證據充分的社會異見運動。 劇作家莉蓮·加勒特( Lillian Garrett-Groag)1993年2月22日在「新聞日報」上說:「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二十世紀最驚人的抵抗,5個少年人,在虎口之下,要做他們所做的真的需要很大勇氣,這點是我震驚的。我知道世界比他們在的時候更好,可我不知道為什麼。 大屠殺史家 Jud Newborn和新聞日報觀點相同「你不能衡量這種抵抗運動對於催動政權垮台的作用,白玫瑰的確有更大象徵意義,但這也是重要的作用。」

後世影響
2003年2月22日,蘇菲的頭像被巴伐利亞政府樹立在瓦爾哈拉神殿前。

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LMU)(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命名了紹爾兄妹政治學院來紀念她們兄妹

德國許許多多的學校,街道和廣場以她們兄妹命名。

2003年,ZDF廣播電視台邀請德國人評選十個最重要的德國人,四十歲以下的選民幫助紹爾和她哥哥的排名晉升到第四,超過了巴赫、歌德、古騰堡、俾斯麥、勃蘭特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如果單算年輕選民的投票話,紹爾兄妹名列第一。更早幾年,紹爾被一個德國女性雜誌Brigitte評選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票數擊敗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

相關作品
電影《帝國大審判》(Sophie Scholl, The Final Days),拍攝蘇菲·索爾被捕、審判及處死前的故事,獲得2006年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評審團大獎)、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白玫瑰學運傳單─為何還不起而反抗?

2013 年 05 月 10 日 | Filed under: 時事討論

5月9日是德國學生運動「白玫瑰」(德語:Die Weiße Rose)的領袖之一蘇菲•索爾(Sophie Scholl)的92歲冥誕。

德國「白玫瑰」學運領袖之一蘇菲•索爾

德國「白玫瑰」學運領袖之一蘇菲•索爾

蘇菲•索爾在22歲時,與哥哥漢斯•索爾(Hans Scholl)等6名核心成員,在慕尼黑大學秘密散發了六份未具名的反納粹政府傳單,但遭到蓋世太保逮捕,並以「叛國罪」罪名送上斷頭台。

白玫瑰的傳單之一,「慕尼黑學生的聲明(The Manifesto of the Students of Munich)」

(節錄)對一個有高深文化的民族而言,最大的羞辱莫過於不加抵抗,讓一幫不負責任、行為見不得人的當政者來統治自己。今天難道還有任何誠實的德國人,會不以自己的政府為恥?

如果人人都坐待他人率先發難,報應女神將不斷地移動腳步,直到最後一位犧牲者,也被投入惡魔貪婪的血盆大口。

因此,吾人必須明瞭自己在這最後時刻所須擔負的責任,為掙脫人類的枷鎖、為反法西斯極類似的極權國家體制而抗爭。

請進行消極抵抗,無論何時何地,請阻止這個無神論的戰爭機器繼續肆虐下去。千萬別等到德國最後一個城市像科隆一樣被夷為平地。

國家從來就不是目的,唯有當他成為讓人類實現目標的條件時,他才具有重要性。人類的目標不外是提升個人的力量來促成進步。

如果有任何國家體制阻撓個人內在力量的發揮、妨礙思想的進步,即使她的思慮再細密、結構再完備,她還是有害而無用的。

們當前的政府,只不過是一幫邪惡者所進行的專制統治,你可能會說:「這我們早就知道了,不需要你們一再重複。」

但是我想問問大家,既然你們都已經曉得了,那為什麼還不起而反抗?

慕尼黑大學門前的白玫瑰紀念碑

德國慕尼黑大學門前的白玫瑰傳單紀念碑

--------

白玫瑰(德語:Die Weiße Rose)是納粹德國時期一個知名的非暴力反抗組織,其成員包含了慕尼黑大學中的許多學生及教授,主要是由漢斯·索爾(Hans Scholl)、蘇菲·索爾(Sophie Scholl)、克里斯多福·波普斯特(Christoph Probst)、亞歷山大·許墨瑞(Alexander Schmorell)、庫特·胡伯(Kurt Huber)和維利·格拉夫(Willi Graf)所領導。而此團體之所以為人所知乃是因為其於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間陸續發送了6張未具名的傳單,主要內容在於呼籲人們參加反抗希特勒政權的運動。

白玫瑰的6名核心成員於1943年時被蓋世太保逮捕,並於同年被送上斷頭台。而他們所散發的第6份傳單後來由法學家赫爾穆特·詹姆斯·馮·毛奇(Helmuth James Graf von Moltke)帶出德國,並輾轉透過北歐流入英國,且於1943年7月被大量印刷後透過同盟國的飛機發散在德國境內,其標題為:「慕尼黑學生的聲明(The Manifesto of the Students of Munich)」[1]。

由於他們無懼於死亡而仍堅持對抗第三帝國的統治,白玫瑰的成員們在今日廣受德國人尊敬,且幾乎被視為是英雄。如同Ms. von Moltke所言,「它們搭起了通往無納粹世界的橋梁」。

「 難道不是每個正直的德國人這些日子以來都對他們的政府感到羞愧?我們之中,誰能想像當面紗從我們臉上滑落,而那些可怕程度遠超出過去任何人所犯下的罪行被揭露於世時,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將會感受到多大的羞恥? 」
——白玫瑰的第一份傳單。

白玫瑰的核心成員是由慕尼黑大學的成員─蘇菲·索爾、他哥哥漢斯·索爾、亞歷山大·許墨瑞、維利·格拉夫、克里斯多福·波普斯特、Traute Lafrenz、Katharina Schueddekopf、Lieselotte (Lilo) Berndl、Jurgen Wittenstein、和Falk Harnack所組成,大部分的人都僅20多歲而已。一位教授哲學和音樂學的教授,庫特·胡伯則與他們發起這個運動的動機有關。另外,威廉·蓋爾(Wilhelm Geyer)、Manfred Eickemeyer、Josef Soehngen、以及Harald Dohrn則參與了他們之間的討論, 蓋爾教亞歷山大·許墨瑞如何製作他們印製傳單的錫模板。斯圖加特的Eugen Grimminger資助了他們的運動,Grimminger的秘書Tilly Hahn將她自己所有的存款都拿來資助此運動,且為Grimminger和白玫瑰之間的中介者,她時常從斯圖加特將信封、紙、和多出的複印機等資助品帶到慕尼黑給白玫瑰使用。

在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間,他們印製並發散了6份傳單,在其中,他們號召德國人民一起共同對抗納粹的專制和暴政。最後一份傳單是由胡伯教授所撰寫。第7份傳單的草稿是由克里斯多福·波普斯特所草擬,而這份草稿在漢斯·索爾被蓋世太保逮捕時被發現了。蘇菲·索爾在她被監禁以前試圖把所有的罪都攬在自己身上,漢斯則沒有這麼做,因為他身上有波普斯特的草稿和蓋爾給他的菸草卷,這使得波普斯特難逃一死,並幾乎毀了蓋爾。

白玫瑰的發起有受到德國青年運動所影響,克里斯多福·波普斯特為其成員之一。漢斯·索爾在1937年以前都是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之一,且蘇菲·索爾也是德國女青年聯盟(Bund Deutscher Mädel)的成員。成為這兩個團體的成員是德國青年的義務,儘管許多像是Otl Aicher和Heinz Brenner從未加入過這兩個團體過。Deutsche Jungenschaft vom 1.11.1929對於漢斯·索爾和他的夥伴有著很大的影響。d.j.1.11是在德國青年運動中由Eberhard Koebel於1929年發起的團體。

傳單
白玫瑰的傳單廣泛引用聖經、亞里斯多德、和諾瓦利斯,另外也包含了哥德、弗里德里希·席勒的言論。他們訴諸那些德國知識份子,相信他們能喚起大家發自內心的反對納粹政權。首先,那些傳單從巴伐利亞和奧地利被郵寄出去,因為白玫瑰的成員們認為南德人應該較能接受他們的反軍國主義訊息。

「 國家從來就不是目的,唯有當他成為讓人類實現目標的條件時,他才具有重要性。人類的目標不外是提升個人的力量來促成進步。如果有任何國家體制阻撓個人內在力量的發揮、妨礙思想的進步,即使她的思慮再細密、結構再完備,她還是有害而無用的。 」
——白玫瑰的第一份傳單。

亞歷山大·許墨瑞所寫下的這些文字是白玫瑰的傳單中最為人所稱道的部分。許多最為真實的資料-關於戰爭和殺戮的資料-在亞歷山大的筆下被一一道出。漢斯·索爾則從哲學的領域出發,並以此為理由,勸誡德國人必須要有所行動。

在1942年7月底,成員中的部分男學生在暑假期間被徵調到東線的德蘇戰爭中去服兵役(從事醫療服務)。而在之後的秋天,那些男學生回來了,於是白玫瑰便繼續他們的反抗活動。在1943年1月時,利用手動複印機,他們的第五份傳單,「呼籲所有的德國人」,被認為約莫印製了6000到9000份不等,並且被郵遞分散至許多城市之中。這些傳單曾在斯圖加特、科隆、維也納、弗萊堡、開姆尼茨、漢堡、因斯布魯克、以及柏林出現。而這第五份傳單是由漢斯·索爾所草擬,並由胡伯教授修改後完成。這些傳單警告大家,希特勒將會把德國帶入萬惡的深淵之中,隨著聯軍力量的集結,德國無疑的將會戰敗。他們敦促看到這些傳單的人「支持反抗運動」,為了「言論自由、信仰自由、以及保護個人免於受到罪惡的獨裁國家之獨裁行為所迫害」而奮鬥!而這些原則將會成為「新歐洲的基礎」。

「 儘管在被德國征服的波蘭中,已經有30萬的猶太人在這個國家被以最殘忍的手法屠殺...德國人仍然笨拙的靜止不動,愚蠢的沉睡著,並且助長那些法西斯的罪行。...任何人都希望對於此類的行為能被宣告無罪,每個人都希望繼續以最平靜的步伐,最平淡的良心走完人生的路途,但他不會被宣告無罪,他將有罪、有罪、有罪! 」
——白玫瑰的第二份傳單。

這些傳單觸動了蓋世太保的警覺,他們開始積極的尋找出版者為何人。

在1943年2月的3日、8日和15日,「自由」和「打倒希特勒」的口號出現在慕尼黑大學及其他的建築牆面上。亞歷山大·許墨瑞、漢斯·索爾和維利·格拉夫以瀝青將這些口號寫在各個建築的牆壁之上(相似的塗鴉也在同一時間被模仿者繪製在周遭區域)。

在1943年2月,史達林格勒的戰役中,德國遭受到令人震驚的慘敗,這促使了白玫瑰的第六份傳單的完成。由胡伯教授主筆,標題為「同學們!」的傳單。其內容寫道,「我國人民一直以來所遭受的那種卑劣暴政」結束的那天預估即將到來。如同德國人在1813年時曾經盼望大學生幫忙推翻拿破崙一樣,現在他們也盼望著大學生幫忙推翻納粹的恐怖統治。「史達林格勒的亡靈是如此的懇求著我們!」

第六份傳單後來被聯軍大量複製後用飛機廣散於德國的領土中[2]。

逮捕與審判

大學的中庭
1943年2月18日,正巧與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在總體戰演講(Sportpalast speech)中召喚德國人民擁護總體戰同一天,索爾兄妹帶著一整個手提箱的傳單到了慕尼黑大學。他們匆忙的一大堆的傳單投入空曠無人的中庭,希望其他學生從演講廳出來後可以發現這些傳單。他門本來應該在下課前離開,但在離開之際,他們卻發現還有一部分的傳單仍在手提箱中,而他們決定不要留下這些傳單,要將之全部發完。於是他們便返還了中庭,並且爬上樓梯到了頂樓,蘇菲將所有剩下的傳單撒向空中,而這個舉動被校園管理人Jakob Schmid看到了。於是警察便來到了校園之中將索爾兄妹帶走,並且交由蓋世太保拘留。其他的活動成員很快的也全都被逮捕了,所有和他們有關連的組織和個人也都被抓去訊問。

索爾兄妹和波普斯特是人民法院(人民法庭是審理對抗納粹德國政府之政治犯罪的法庭)第一階段的審理對象,1943年2月22日,他們被由羅蘭德·弗萊斯勒法官負責主持審理的法庭以叛國罪判處死刑,三個人並於同日被送上斷頭台執行死刑。他們三個人皆因為他們在面對死亡時的勇氣而留名於世,特別是蘇菲·索爾,儘管受到相當激烈的審訊(儘管有報告指出,他因為受到酷刑而斷腿的事情是錯誤的),其意志仍然相當堅定。她在審訊時告訴弗萊斯勒:「就如同我們所知的一樣,你也知道這場戰爭我們是輸了。但為什麼你卻如此怯於承認這件事?」[3]


白玫瑰當時的審判法庭
白玫瑰的第二階段審理是在1943年4月19日。在審判前只有11個人被起訴,但在最後一刻,檢察官將Traute Lafrenz、Gisela Schertling、和Katharina Schueddekopf追加起訴。沒有人有辯護律師,只有在其中一人由她的朋友替她向法院提起上訴時有被指派律師。

胡伯教授被指控後,由他的好朋友Justizrat Roder,一個高級的納粹份子當他的辯護人,但Roder在胡伯被審訊以前卻未去看過胡伯,也未曾讀過胡伯的傳單。另一個辯護人完成了整個預審文件。而當Roder意識到所有的證據對於胡伯有多不利時,他辭職了,由那個年輕的律師繼續處理。

Grimminger最初因為資助白玫瑰而被宣判死刑,但他的辯護律師成功的運用技巧,讓Tilly Hahn說服弗萊斯勒相信Grimminger對於那些錢被用於何處毫無知悉。於是後來Grimminger逃過了死刑,只被判有期徒刑10年。

白玫瑰的第三階段審理在1943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進行,因為弗萊斯勒預期威廉.格拉夫、Harald Dohrn、Josef Soehngen、和Manfred Eickemeyer將會被判死刑,而他不希望一次的審理中有太多的死刑,所以將這四個人的審訊延遲到隔天。然而,針對這四個人的證據卻遺失了,所以審理時間被推遲到了1943年7月13日才進行。


蘇菲·索爾、漢斯·索爾和克里斯多福·波普斯特之墓
在這次的審理中,Gisela Schertling,他背叛了他的朋友,即便像是Gerhard Feuerle這麼要好的朋友也背叛了。但他最後撤回了對於她們所有人的證言。由於弗萊斯勒並未主持第三次審判,所以最後除了Soehngen (他只被判有期徒刑6個月)以外皆因證據不足而被宣告無罪。

亞歷山大·許墨瑞和庫特·胡伯在1943年7月13日被斬首,而維利·格拉夫則在1943年10月12日時也被斬首。白玫瑰成員的朋友和同學、同事,曾經幫忙準備或發送傳單以及幫波普斯特的遺孀和稚子募集金錢的人也都被判6個月到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在4月19日被釋放後,Traute Lafrenz又再次被逮捕。她在戰爭的最後幾年都被關在牢裡,而由於聯軍的空襲,她的審判一直被延期並轉移至別的地方審理。他最後在1945年4月時被判刑,且之後很有可能被執行死刑。然而在判決後三天,聯軍解放了他被監禁的城鎮,而因此救了她一命。

紀念
在慕尼黑大學中有兩座紀念此事件的廣場,一座是被稱為索爾兄妹廣場的中央廣場,而與之對立的廣場則是胡伯教授廣場。另外在慕尼黑大學的前方還有兩座大型的噴水池,分別位於路德維希大街的兩旁。一座是為了紀念索爾兄妹,而位於大街對面的另一座則是為了紀念胡伯教授。在德國境內許多學校、街道和其他場所皆以白玫瑰中的成員名字命名,以紀念白玫瑰運動。白玫瑰也成了許多藝術家的題材,包含了由作曲家烏多·齊默爾曼(Udo Zimmermann)完成一部相當受歡迎的歌劇─「白玫瑰」。

隨著納粹政權的殞落,白玫瑰成為了德國人心中對抗暴政的代表,讚揚他們此種不為私人利益的自我擴張行為。他們的故事成為了眾所皆知的事,作曲家卡爾·奧爾夫在他受到聯軍審訊時表示他是白玫瑰運動的發起成員之一(儘管有些人表示不認同[4]),且最後被釋放了。事實上,他只是認識胡伯教授,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奧爾夫曾經參與該運動。

大眾文化
導演米高尹奧雲(Michael Verhoeven)的1982年德國電影"Die Weiße Rose"和導演馬可羅夫蒙特(Marc Rothemund)的2005年德國電影"Sophie Scholl–The Final Days"都是講述白玫瑰事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