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谥号忠節原由,原文為:
禮部為移諮事,祠祭司案呈,內閣抄出,追谥前明故藩朱成功谥号,朱筆圈出忠節,欽此,欽遵,到部。 相應抄錄谥号,清漢各字樣知照,該督遵照辦理可也! 須至諮者。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目前日期文章:202103 (113)
- Mar 17 Wed 2021 21:48
諡號/鄭成功谥号忠節-忠節,危身奉上曰忠,艱危莫奪曰節/鄭成功經營台海與呂宋
新聞360》中國急尋「代理人」大外宣?Podcast統戰手法曝光
- Mar 16 Tue 2021 22:25
善書/李圭(1842-1903年)《思痛記》太平軍+太平天國/李圭發展慈善事業-中國郵政明信片之父-寫出《環遊地球新錄》 一書/《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對明信片概念的認識-“郵政局有印就厚紙片,其信資圖記也印於片上,由局出售,以便商民凡寄無關緊要之信,可就片面寫姓名住址,片寫信,不用封套,價更便宜。各國信館皆有此片,謂之明信片。”漢語的“明信片”一詞,即首見於此
李圭(1842-1903年),字小池,江蘇江寧(今南京)人,23歲受聘任寧波海關副稅務司霍搏遜的文牘(現時的秘書),系中國近代郵政倡導者之一。 1876年,赫德委派他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週年博覽會,李圭回國後將其在美期間的考察、見聞寫出《環遊地球新錄》 一書,書中對美國郵政作了詳盡的記述,並建議開辦中國郵政。他的見解得到了李鴻章的讚許。 1885年,在葛顯禮主持下,李圭將英文的《香港郵政指南》譯成漢語,同時又擬寫了《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以下簡稱《條規》)。 《條規》對十幾種郵件的規格、特徵、資費等做了詳細的規定。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該書對明信片概念的認識。
事件經過
- Mar 16 Tue 2021 21:40
善書/「丁戊奇荒」中國近代最大旱災餓死千萬人/奇荒鐵淚圖+江南鐵淚圖/河南奇荒鐵淚圖/余治的追隨者出版了《奇荒鐵淚圖》。這本繡像小冊子顯然是以《江南鐵淚圖》為範本的,不論是風格還是修辭手法,都與其頗為相似
余治的追隨者出版了《奇荒鐵淚圖》。這本繡像小冊子顯然是以《江南鐵淚圖》為範本的,不論是風格還是修辭手法,都與其頗為相似
- Mar 16 Tue 2021 14:43
昭忠祠+忠義祠/忠烈祠,是這一類祠廟的泛稱
仁濟堂,又哥利支堂或福音堂,原屬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為廣州市舊日一座不凡的基督教堂,在基督教入華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建築座落於越秀區西濠口仁濟路(今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二院內 )。
- Mar 15 Mon 2021 16:08
善書/楊東明上《饑民圖說疏》,並隨疏上《饑民圖說》十四幅(1590年),進士楊東明貶官,返回虞城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民間慈善組織「同善會」
楊東明(1548年-1624年),字啟昧,一字子旭、啟修,號晉庵,別號惜陰居士,河南歸德府虞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理學家。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
- Mar 14 Sun 2021 22:09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男子多平批於胸前,兩角繫結綁於頸後。女子通常斜披於前,即從右肩斜掛至左腋下,或左肩斜掛至右腋下,兩角繫結批在肩上即可。 披肩是禦寒擋風的工具,主要的功用在保暖、護身,尤其冬天天冷時,在衣服外,加披肩以禦寒。夜間亦可當被單用。而泰雅女子有時會將披肩作為運搬的工具
- Mar 13 Sat 2021 23:27
馬祖北竿中醫師姜元泉(亦名姜董泉)父親姜聖節-兒姜伙生/中醫姜元泉的老家在長樂邊蘭,距海較遠,全村務農,5百多灶都姓姜-回到全村500餘灶皆是姓姜的邊蘭
回到宗教層面來討論,在佛教的觀念中,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寶志外在的形貌亦屬虛幻,唯有內在的觀音才是真實的存在。 而寶志剺面示現觀音相的傳說,雖然驚世駭俗,本質卻是為了更生動地向世人傳達一種信念:眾生的內在皆有菩薩,眾生皆有可能成佛
- Mar 12 Fri 2021 15:18
頭巾-鉢卷-髮帶式鉢卷/鳥居龍藏的世界/六龜的平埔族。衣裝受到漢族的影響深厚,但頭上盤著鉢卷-平埔族群服飾 的 大武壟族 Taivoan/台灣原住民服飾 的 噶瑪蘭族 Kavalan-加礼宛蕃(クヴァラン族)。漢式衣服,髮帶式鉢卷。斗笠,頭上搬運時用的籠子,背負的籠子
- Mar 12 Fri 2021 09:27
歐式傢具風格:威廉·瑪麗式、安妮女王式、奇彭代爾式/歐式古典家具分為羅馬風格、哥德式風格、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巴洛克風格、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歐式家具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擺制在家中可以彰顯主人的文化素養。歐式古典風格家具是一種追求華麗、高雅的古典,其設計風格直接受歐洲建築、文學、繪畫甚至音樂藝術的影響,對歐式家具設計影響最深的首推歐式建築,具體可以分為六種風格
- Mar 11 Thu 2021 21:34
騰格里信仰(漢語譯作長生天)是突厥人、蒙古人、匈人和匈奴等中亞遊牧民族的傳統信仰,帶有薩滿教、泛靈信仰、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色彩。騰格里信仰以一神論思想為主,崇拜中心神靈騰格里。後由於受到佛教、印度教等影響,騰格里被加上各種稱呼,分裂成為眾多神靈,17世紀後甚至出現「九十九騰格里」的說法,有學者因而稱之為「一神論和多神論的深刻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