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藍七堂」制形成於宋代,「伽藍七堂」的布局同我國傳統四合院布局幾乎完全一致,從此成為我國佛寺建築的固有標準。
"伽藍"是梵語sam!gha^ra^ma 之略譯。全譯為僧伽藍摩。又作僧伽藍。意譯眾園。意指僧眾所居之園林。
佛教的每個宗派的「七堂」都有所不同,後世大都沿用禪宗的七堂之制,即佛寺必備山門、佛殿、法堂、方丈、僧堂、浴室、東司七堂,到明清時期演變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法堂、羅漢堂、觀音殿七堂。
如浙江寧波的保國寺,其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藏經樓,兩側為僧房。客堂和鐘鼓摟等。現存最好的實例就是北京西山的十方普覺寺,雖未完全保存伽藍七唐制,但可藉此略窺一斑。
代表建築
山門
通常是一座有3個門洞的牌樓伽藍七堂式建築構成,中間有一個大門洞,兩旁各有1個稍微小一些的洞門,象徵著佛教的「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因此稱三門。
我們日常說的「身入空門」,就是僧尼進入了寺院的大門――三門,從此開始了遠離人世喧囂、吃齋念佛的寺院生活。
佛殿
殿中供奉彌勒佛。彌勒佛又叫彌勒菩薩或大肚羅漢,是豎三世佛中的未來佛。
「彌勒」為姓,是梵文音譯,意思是「慈悲」。
中國漢傳佛教寺院的彌勒佛大多是袒胸露腹、喜笑顏開的形象。古代民眾祈求多子多福,因此彌勒佛又有了「送子彌勒」的稱號,由此還出現了「五子戲彌勒」的塑像。
彌勒龕兩旁的柱子上刻有許多哲理高深的對聯,常見的有:「開口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j22l33p.html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目前日期文章:20210118 (9)
- Jan 18 Mon 2021 13:39
台灣第一張古地圖 1625年,荷蘭占有大員的次年,在台行政長官即派遣高級舵手雅各‧諾得洛斯(Jacob Noordelcos),率領兩支探測隊,環航全島一周,繪製台灣地圖(名為「北港圖」)可說是台灣第一張具備全島輪廓的地圖
台灣第一張古地圖 1625年,荷蘭占有大員的次年,在台行政長官即派遣高級舵手雅各‧諾得洛斯(Jacob Noordelcos),率領兩支探測隊,環航全島一周,繪製台灣地圖(名為「北港圖」)可說是台灣第一張具備全島輪廓的地圖。 資料來源:蕭瓊瑞著,《渡台讚歌(荷西‧明清篇)》,藝術家出版社,2005,頁12~13.
- Jan 18 Mon 2021 12:59
台灣甲必丹/台灣平埔族番官員
洪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4位。2006年中國大陸洪姓人口排名第99名。此姓氏(홍)在韓國亦有分布,約佔當地人口1.13%。
- Jan 18 Mon 2021 10:05
第一個來台灣的歐洲人(1564-1582年)-阿朗索桑傑士神甫Alonso sanchez
- Jan 18 Mon 2021 07:21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1898)勒立,用以紀念明治二十八年(1895)近衛師團在基隆一役戰死的軍人。5座紀念碑分別為「軍人軍屬火葬場之碑」、「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招魂碑」、「招魂碑移建記」與「陸軍步兵少尉正八位松田篤三之墓」,這5座日軍紀念碑皆與1895年日軍發動攻台戰爭有關,當時有上千名將士陣亡或病死,日本人在三坑火葬場將陣亡將士火化,並立墓碑紀念。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近衛師團戰死者之墓 本碑係日據明治三十一年(1898)勒立,用以紀念明治二十八年(1895)近衛師團在基隆一役戰死的軍人。該墓碑位於基隆市仁愛區,為建築物所掩蔽,而且周圍雜草叢生,已不見墳墓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