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素卿(1445年-1525年5月6日(嘉靖四年四月十四日))是明朝末期(日本戰國時代中期)以日本為根據地的華人貿易家。浙江鄞縣人。他在明日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並且是引起寧波之亂的原因。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目前日期文章:20210110 (7)
- Jan 10 Sun 2021 20:12
道教的戒律-「三皈九戒十二願」道教設戒,旨在約束道士言行,是防止「惡心邪欲」「乖言戾行」的規戒。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眾惡之縛,能分善惡之界,能止諸惡之漸。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教戒者,欲令人勸進長生,全身保命。」故戒者在於止惡防非,護正摧邪,以防範教徒興非為目的。律是約束道士言行,依據戒條所訂的律文,是以懲罰教徒犯戒為手段,合起來叫做戒律。因此道者除了遵守戒條,還要熟諳律文。
道教的戒律嚴謹而有制度以致能傳承至今近五千年歷史。
一、 每一個宗教都有戒律,根據各宗教不同的生命倫理觀而制訂各自不同的戒律,也叫做教規,質言之,戒律就是各宗教體制內的法
在佛教裡,鐘分大鐘和小鐘兩種。
大鐘,又稱為梵鐘、洪鐘、釣鐘、撞鐘、鯨鐘等等。因為它在撞響的時候,能夠清淨寺院梵剎,所以稱為梵鐘因為它的聲響洪亮致遠,所以稱為洪鐘;因為它是吊在鐘架上被撞擊而響的,所以稱為釣鐘、撞鐘。至於它又被稱為鯨鐘,則是因為在佛經中記載,海邊有一種動物叫蒲牢,它在遇見鯨的時候,常常會害怕地發出像鐘一樣的叫聲,因此人們就將蒲牢的形狀鑄在鐘身上,把撞槌做成魚形。由於蒲牢是遇見鯨才發出叫聲的,就用鯨來為鐘命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