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緬甸華裔女歸僑的故事 建寺禮佛 賑災撫孤 珩銘大愛無悔 工期20載 中殿仍是無頂初胚 愍師父樂觀期待
廖俊傑/文 30年前,一個17歲的緬甸籍華裔少女來到台灣,進入佛光山佛學院研習佛法,卻在因緣際會下留在台灣,並無中生有建立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寺廟道場。
公告欄
目前日期文章:20210102 (9)
- Jan 02 Sat 2021 23:42
新埔鎮福慧禪寺-一個緬甸華裔女歸僑的故事 建寺禮佛 賑災撫孤珩銘法師(也稱愍師父)大愛無悔-30年前,一個17歲的緬甸籍華裔少女來到台灣,進入佛光山佛學院研習佛法,卻在因緣際會下留在台灣,並無中生有建立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寺廟道場
台灣平埔族群正名,正視南島文化歷史】澳洲正式修改國歌歌詞 承認原住民6萬年歷史
台灣的平埔族群:凱達格蘭(Ketagalan)─巴賽(Basay)、雷朗(Luilang)、龜崙(Kulon)、巴宰(Pazih)、噶哈巫(Kaxabu)、道卡斯(Taokas)、拍瀑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安雅(Hoanya)─阿立昆(Arikun)、羅亞(Lloa)、西拉雅(Siraya)、馬卡道(Makattao)、大武壠(Taivoan)、哆羅美遠(Torobiawan)、猴猴(Qauqaut)、噶瑪蘭(Kavalan)族等。
- Jan 02 Sat 2021 20:20
儒道釋三教聖神仙佛聖號系統表/姜太公三教系統(儒佛道)同時上榜/儒教-配祀-太公望/道教-護國軍師-呂尚太公/佛教-專祀護國神靈-姜太公
- Jan 02 Sat 2021 19:49
利亞卡リヤカー後車 由金屬管和充氣輪胎組成的兩輪車廂 後車是一個雙輪車廂,由金屬管和充氣輪胎組成。 在日本,它作為輕型車輛在公共道路上被接受,並被人、自行車和摩托車牽引
- Jan 02 Sat 2021 17:53
新竹州豐鄉國民學校校內神社的鎮座紀念碑-豐鄉國小神社/今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原為1983年廢校的豐鄉國小(前身為設立於大正12(1923)年的橫山公學校大山背分教場,昭和18(1943)年改稱為豐鄉國民學校),曾於校園內建有建有校內神社(根據現存於展覽區內的一塊捐獻興建神社之芳名錄碑顯示該社約建於昭和11(1936)年
在原校園內展覽室中,有擺放著一塊風化得很嚴重的石碑,可惜這次沒注意到。根據資料,在石碑底端有著模糊的「昭和拾壹年四月」字樣,還有「寄附者芳名」(寄附者即捐錢者之意)幾個字,也可以見到「神社」兩字,由石碑上的年代推測,神社可能是建於昭和11年(1936年),從上面的姓名、金錢及「寄附者」、「神社」這些文字,它應該就是一個記錄捐地捐錢建立神社及學校的石碑。這次有看見一些陳列的珍貴舊照,可以讓人遙想當年神社及校園樣貌。
- Jan 02 Sat 2021 10:19
澎湖萬歲井-相傳施琅在清康熙21年(西元1682年)率艦攻打澎湖,船隊在海上遇颶風被打散,多數的船艦平安回到福建平海澳,少數軍隊抵達澎湖,發現該處有座天妃宮,廟左側有一口井,荒廢沒有治理,因為大軍飲用水不足,施琅便派人整治,果然湧出泉水可供軍隊飲用,因而命為「師泉井」或「萬軍井」萬歲井為明治28年(1895)3月比志島混成枝隊登陸澎湖所開鑿之井,圍牆與頂蓋係大正以後所增築
萬歲井位於馬公城內舊演武場旁地址|880馬公市復興里惠安路
萬歲井位於馬公城內舊演武場旁,澎湖氣象站南側小巷。明治28年3月24日軍比志島混成枝隊佔領澎湖島進駐媽宮時,士兵為炎熱所苦,冒瘴癘病者甚多,而島中飲水缺乏,唯獨此井滾滾湧出,水質亦佳,以此供士兵飲用,讓士氣為之一振,故命名為萬歲井以資紀念,於井旁立碑並題詩。明治43年(1911)由井田麟鹿編撰之《澎湖風土記》一書中萬歲井兩側並無圍牆,井口上方亦無遮蓋。發行於大正3年(1914)的《臺灣》其照片與《澎湖風土記》應為同一張,亦無上述設施。昭和7年(1932)的《澎湖島大觀》,則已有圍牆頂蓋。可見萬歲井的圍牆頂蓋,係大正時期以後所增築。從舊照片來看萬歲井石碑為三角狀,三角狀石碑乃明治大正初年澎湖石碑的外型特色。大正5年4月18日杉山靖憲所著《臺灣名勝舊蹟誌》澎湖臚列的14個名勝舊蹟,萬歲井即為其中之一,期她尚包括媽宮城媽祖宮、紅木埕城址、孤拔中將墓、英輪Bokhara遭難記念碑、千人塚、施將軍廟、觀音亭、嘉蔭亭、萬軍井、田中井、松島艦遭難記念碑、北島燈臺及漁翁島燈臺等。
- Jan 02 Sat 2021 09:16
台灣相撲/大正五-六年1916年-始政紀念日(第21或22年)於台北新公園及城南小學舉辦的相撲比賽(子供相撲大賽)
大正五-六年1916-始政紀念日(第21或22年)於台北新公園及城南小學舉辦的相撲比賽(子供相撲大賽)出自台灣日日寫真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