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目前日期文章:202101 (129)
《善鄰國寶記》(善隣国宝記)是一部日本古代的史書,共3卷,作者為僧人瑞溪周鳳。記載了截至文明7年(1475年)的日本和朝鮮、中國的交流史。
小作品圖示 這是一篇有關日本的小作品。你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善鄰國寶記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s://bit.ly/3s6lWvG
- Jan 08 Fri 2021 22:13
鳳陽巡撫,唐順之-1507-1560年進士-軍事家、武術家,曾破倭寇於浙江。武術方面的貢獻,唐著有「游嵩山少林寺」、「楊教師槍歌」、「峨嵋道人拳歌」-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
13世紀初,元軍從海上大舉進攻日本,日本舉國之力進行了抵抗。在此之前,日本天皇作為最高的統治者,擁有者絕對的權利與威嚴。而通過抵抗蒙古元軍的侵略,大批優秀的武士階級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站在他們後面的是實力強大的幕府將軍。當日本當時國內經濟形勢下滑,天皇政府無法支付大批抗元衛國的武士本應得到的報酬或撫恤金時,代表中央貴族階級的日本天皇與代表武士階級的幕府之間矛盾越發嚴重。實際上北朝天皇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天皇,實際權利掌握在幕府足利家族手中。所以,實際上的日本「南北朝」之爭,就是北朝幕府階級(武士階級)(軍閥)與南朝天皇階級(貴族階級)鬥爭白熱化的結果。元朝兩次攻擊(分別在1274年和1281年)代表皇權的三大神器,八尺鏡、瓊曲玉和草薙劍,因此從理論上說南朝比北朝更具正統性。南北對峙時期,南朝始終在綜合力量上遜於北朝,雖然數次打算反攻本州,收復京都,但限於實力而最終作罷。經過半個世紀的拉鋸戰,最終南朝破敗,1392年北朝將軍足利義滿動用武力迫使南朝後龜山天皇將神器交予北朝後小松天皇,南朝覆滅。此後歷代天皇均出自北朝後小松一系,直到近代日本進入明治維新。
去中國濱海之盜易,去中國衣冠之盜尤難
明朝朱紈任浙閩提督。因其處死海盜李光頭等九十六人,朱紈在捷報中宣稱道:「生擒佛郎機國王三名,一名倭王。」,御史陳九德彈劾其擅殺,「舉措乖方,專殺啟釁」,又彈劾柯喬、盧鏜「黨紈擅殺,宜置於理」。[3]周亮「請改巡撫為巡視,以殺其權。其黨在朝者左右之,竟入其請。」朱紈因而被革職,朱紈一再上書自明,明世宗下令逮捕朱紈進京審訊,朱紈憤而自殺,死前說:「吾貧且病,又負氣,不任對簿。縱天子不欲死我,閩、浙人必殺我。吾死,自決之,不須人也。」
- Jan 07 Thu 2021 17:28
不庭之國-無道;叛逆之國/「以王命討不庭。」
春秋戰國時代
以王命討不庭
- Jan 07 Thu 2021 17:07
曹社之謀,指滅亡他人人國家的陰謀-比喻亡國的預兆/秦庭之哭-指向異國哀求救援,或哀求別人幫助/「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曹社之謀
曹社之謀,指滅亡他人人國家的陰謀。 [1] 曹社,曹國人的社廟。 出自《左傳·哀公七年》。
- Jan 06 Wed 2021 17:09
中華姜姓源流與太公文化研究/從齊國第一代國君姜太公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單姓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公牛等38個複姓
- Jan 06 Wed 2021 16:21
姜應麟(1583年)進士-父親姜國華-曾祖父姜錦;祖父姜槐/懲毖-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不再犯錯。參《明史.卷二三三.姜應麟傳》
- Jan 06 Wed 2021 12:43
沈光文的東吟社序-1685年臺灣第一個漢語文言詩人結社,後來改名為東吟社-文人沈光文邀14名成員是季麒光、華倉崖、韓震西、陳元圖、趙蒼直、林貞一、陳克瑄、屠仲美、鄭紫山、何明卿、韋念南、陳雲卿、翁輔生、沈光文成立「福臺閒咏」希望和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樣,盛稱於千古/1686年詩人結社遭禁,要到道光、咸豐年間才有詩社創立
創第一所漢文學語言教育的私塾,第一位用中醫草葯治病救人,創作第一篇《台灣賦》,第一篇研究台灣地理文章《台灣輿圖考》,第一篇台灣散文《東吟社序》、第一篇台灣格律詩《文開詩集》、參與創辦台灣第一詩社“東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