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遠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塔下村張氏客家人,又稱「張氏家廟」/石龍旗-石旗杆23根,高7~10米,多為清代張氏族人考中舉人、進士後或鄉賢所立,旗杆頂部文官為毛筆鋒、武官為座獅/「順昌樓」,是張氏第17世子孫在1927年所改建的/石龍旗是張氏族人為光宗耀祖對本家族有學術、官銜的知名人士樹立的。改革開放後,張氏族人對樹石龍旗的觀念有所更新,對造福桑梓的海外赤子以及百歲老壽星也樹石龍旗紀念,借以激發人們努力向上,以期對促進家族文明進步產生積極影響。
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目前日期文章:20200923 (4)
- Sep 23 Wed 2020 18:03
獅咬劍(劍獅)虎頭啣劍-虎咬劍-劍柄吞口/睚眥,劍柄吞口/睚眥口銜寶劍的樣子做成雕像,掛在門楣上辟邪,稱爲吞口。四川某些地方也將泰山石敢當叫做「吞口」/虎首符箓星相紋辟邪鏡/鏡子具有攘邪祈福的特殊功用,劍則具有辟邪的功能;威嚴的虎為百獸之長
- Sep 23 Wed 2020 14:33
清裕陵-裕陵地宮-乾隆地宮/(乾隆帝)與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的陵寢/孫殿英在七天七夜的時間里,盜掘了隨葬品最豐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將地上、地下珍寶掠奪一空
清裕陵(滿語:ᡨᠣᠮᠣᡥᠣᠩᡤᠣ
ᠮᡠᠩᡤᠠᠨ,穆麟德:tomohonggo munggan)是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曆(乾隆帝)與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的陵寢,位於孝陵以西的勝水峪,始建於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主體工程告竣,耗銀共170多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