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欄
facebook 姜太公廟
目前日期文章:20200708 (8)
- Jul 08 Wed 2020 20:03
共同經營大台灣,摶聚休戚與共的生命共同體/「摶」(ㄊㄨㄢˊ)/中央造幣廠 | 臺灣光復五十週年紀念性流通拾圓硬幣
- Jul 08 Wed 2020 14:18
普佛,有延生的普佛,也有往生的普佛/往生普佛,一般是誦念《阿彌陀經》、稱念「阿佛陀佛」聖號。用於人往生、冥壽、忌日或紀念日的時候。 延生普佛,是誦念《八十八佛》或《金剛經》,用於消災、祝福、作壽、喜慶的時候。帶領家屬為其往生者 點燈、煙供、藥供、甘露施食、持咒、發露懺悔、誦經、及替往生者開示,放下一切罣礙執著跟著大眾念佛、發願、拜佛、慈悲施食,最後三皈依、迴向。
「普佛」也屬於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佛偈、拜願、三皈依、迴向。可由於打普佛的不同目的而更改讚佛偈及拜願的所讚所拜之佛菩薩聖號。例如有延生普佛、往生普佛;或特別為了某一尊佛菩薩的紀念日而打的普佛,即有釋迦普佛、彌陀普佛、藥師普佛、觀音普佛、地藏普佛等,延生消災是禮藥師普佛、往生追薦是禮彌陀普佛,求願則多禮觀音菩薩普佛等。
普佛的意義:
普茶
叢林裡逢春節期間,或特定法會活動之後,住持和尚為慰勞住眾的辛勞,會舉行「普茶」
漢傳佛教受如來藏學派影響,出家僧侶通常完全素食,不能食三淨肉。認為三淨肉或五淨肉是幫助初信者過渡到素食的權宜之法。日本佛教僧人仍可食三淨肉不同
- Jul 08 Wed 2020 08:08
班智達佛教術語,意為學識淵博的大學者-班智達亦指學識淵博,精通三藏的學者/能夠被稱為班智達,代表他精通五種學問,也就是聲明、因明、內明、醫方明、工巧明五明。 代表人物如薩迦·班智達、八思巴、班禪(又譯班欽,義爲大班智達)
班智達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iFKiHX
班智達(巴利語、梵語:पण्डित,轉寫:paṇḍita;印地語:paṇḍit),又譯為班諦達,佛教術語,意為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在藏傳佛教中常被當成是一種尊稱使用,在漢傳佛教中三藏法師一詞在語言學上可能與班智達一詞同源,但文化用法上小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