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487990_3391086094491796_6490503928185601896_n346639576_3262557934034394_5801237009174999246_n346628582_1087005268927320_8448891732478197045_n

《禮記》言,“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農曆三月的月令花,當屬桃花。桃花姿態優美,花朵豐腴,色彩豔麗,被明代屠本畯所著《瓶史月表》稱為三月的“花盟主”。除了擁有明媚的外表,桃花還是內涵豐富的文化符號。在神話傳說與民間習俗中,桃花有著驅祟求吉的寓意,文人墨客更以“桃花庵”“桃花源”等詩文意象,抒發著淡泊歸隱、淳樸豁達的情懷。(4) Facebook https://bit.ly/42zIeHR
從衣服至器具,桃花為貴族、士人所喜好,除了桃花是三月令花,花開嬌豔,奪人目光外,應該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功不可沒,使武陵、桃花源成為避秦時亂的神仙之地,隱士居所。而桃花一詞也就多義化了。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4)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LYneDP
--------------------------------
桃花庵歌
朝代:明代
 作者:唐寅
 原文:桃花庵歌_原文、翻譯及賞析_唐寅詩詞_讀古詩詞網 https://bit.ly/3O7XKGM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二)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三)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勢,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四)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權貴趣,酒盞花枝癡人緣。
若將富貴比癡頑,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五)
煮酒論詩詞
 全詩的前兩句在空間上層層縮小,由“桃花塢”到“桃花庵”,由“桃花庵”到“桃花仙”,通過空間的變換,不斷給人以新鮮感。而前四句以頂真格寫成,首尾均圍繞“桃花”二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其中的“桃花仙人”居於“桃花庵”中,與桃樹爲伴,又以桃花換酒,其行爲舉止是何其出塵灑脫!這是全詩的第一層。
  大話詩人
        唐寅(1470~1523),字伯虎,號六如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他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往來唱和,號稱“吳中四才子”。唐寅自幼博通經史,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時舉鄉試第一,故人多稱其爲“唐解元”。第二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結果牽連進科場舞弊案,斷送了自己的仕進之路,被謫往浙江爲小吏。唐寅恥不就任,歸家後益放浪,終生以賣文墨爲生,54歲而卒。
鑑賞
作者:佚名
全詩畫面豔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迴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豔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唐寅詩畫得力處正在於此,這首詩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全詩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是漢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只用了“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碌碌”等十幾個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傳神地勾勒了出來。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描寫得比較詳細,“種桃樹”、“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
桃花庵歌_原文、翻譯及賞析_唐寅詩詞_讀古詩詞網 https://bit.ly/3O7XKGM
-------------------------------------
賞析
   全詩畫面艷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回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艷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唐寅詩畫得力處正在于此,這首詩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全詩描繪了兩幅畫面,一幅是漢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只用了“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碌碌”等十幾個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場景傳神地勾勒了出來。唐寅自己的生活場景描寫得比較詳細,“種桃樹”、“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酒盞花枝隱士緣”。兩幅畫面孰優孰劣由讀者自己體會和評定。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里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復用了六個“桃花”,循環復沓,前后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里,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終于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托,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系,前緊后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注:“車塵馬足顯者勢,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綜合全文意境,顯者與隱士的對比,較富者與貧者的對比更貼合,作此詩時,唐寅已經經歷過了出仕不利,已經絕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進取之意,是隱居在此。
   然而此中真義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咤風云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于《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閑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緣。晉有劉伶、嵇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時聲名已著,除在繪畫史上擁有突出地位外,在詩詞上亦有獨創的成就。其詩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語,意境警拔清新,在當時獨樹一幟,并以其獨特超凡的個性和藝術氣質,從一個側面,給那個自由、開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時代做出典型、生動的詮釋。
桃花庵歌原文、譯文、翻譯及賞析_唐寅_漢語網 https://bit.ly/3Iatasi
---------------------------------------------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又有幾人能讀懂?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又有幾人能讀懂?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pCqHQW
  唐伯虎,應該說是一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人。因為說起唐寅,估計也就文青們知道,但說起他的字,「唐伯虎」,那就連文盲也知道了。作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他的詩書畫水平綜合考量放在中國文化史上也就三流水平(畫作水平也許能算上二流),本不該達到婦孺皆知的地步,但無奈影視、戲曲、民間故事實在影響力太大,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娶了九位嬌妻,唐祝文徐四大才子飲酒放歌,賦詩作畫,整天過著神仙一般的日子,羨煞天下眾生,「唐伯虎點秋香」的才子佳人故事更是萬口相傳。
  唐大才子有一首詩叫《桃花庵歌》,托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福,被眾人所熟知。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閒。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桃花,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若是百株千株連成片,更是燦如雲霞,令人如痴如醉,流連忘返。也正是因為桃花明媚鮮艷,招蜂引蝶,在傳統高人雅士眼中就顯得熱鬧而俗氣,他們更喜歡的花是梅,蘭,菊,蓮等,並將其清高素潔作為人生境界與風致。唐伯虎卻特別喜歡桃花,並將其作人生的象徵,並寫下了這首《桃花庵歌》。
 庵,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尼姑庵,而是圓形的小草屋。桃花庵,是唐伯虎修在桃花塢內的幾間茅屋。「桃花塢里桃花庵」至「花落花開年復年」為本詩的前半部分,以輕快流暢的筆法寫下了桃花庵內的生活:在桃花塢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住著桃花仙。桃花仙人種著很多桃樹,他折下桃花枝去換酒錢。清醒的時候靜坐在桃花間,酒醉了就倒在桃花樹下安眠。半醒半醉間一天又一天,花開花落間一年又一年。
  桃花庵落成後,花開時節,唐伯虎經常邀約朋友來桃花塢,狂歌痛飲,醉後各自歪歪斜斜,頹然花樹之下,鼾聲大作。這種日子看似瀟灑寫意,其樂無窮,然而詩人的內心又是怎樣呢?讀者莫急,後文自有解讀。
 「但願老死花酒間」至「彼何碌碌我何閒」為本詩中段。此生只願老死於桃花和美酒之間,不願意在達官顯貴們的車馬前鞠躬行禮。寶馬香車是貴族們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窮人的緣分和愛好啊。如果將別人的富貴和我的貧賤來比較,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如果將我的貧賤和達官顯貴的車馬相比較,他們為權勢四處奔忙,我卻得到了閒情樂趣。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端,歷來把甘於清貧、不慕榮華當作是一種高尚和美德,是為了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而不肯與俗世同流合污。唐伯虎在本詩中卻表現得沒有那麼「清高」,他認為「貧賤」與「富貴」只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富貴之人整日奔忙,而窮人卻得到了悠閒自在,得到飲酒賞花的樂趣。這種思想,在當代「心靈雞湯文」中被發揚光大。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五陵,指漢朝的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座皇陵,皇陵周圍環繞著富家豪族和外戚陵墓,後用來代指豪門貴族。世人笑話我太過瘋癲,我卻笑世人看不穿世道。那些豪門貴族雖然也曾輝煌一時,如今卻墓冢不存,無花也無酒只能被當作耕種的田地。
 這四句詩曾一度引起廣大文青的廣泛共鳴,被奉為人生格言,裝那什麼專用,並將其置於博客、聊天軟體首頁。本詩中的唐伯虎不想當高人隱士,梅之孤傲,蘭之優雅,菊之飄逸,蓮之高潔,他不想和它們相配,只想當一個大俗大艷的「桃花仙人」。
 縱觀全詩,語言淺顯,基本全是白話,音節流暢,一氣呵成,純以丹田之氣一口噴出,讀起來感覺就一個字——「爽」。然而這種「爽」,卻犧牲了一部分詩味。比如同樣飲酒狂歌的《將進酒》,讀來讓人悲喜交集,熱血沸騰,豪情萬丈之外,更覺餘味悠長,詩意無窮。當然,就作詩而言,中國文學史上又有幾人能與才氣縱橫的李白相比?王世貞曾評價唐寅的詩「如乞兒唱蓮花落。」雖略有刻薄,但也不完全是無的放矢。
 這首詩寫得如此歡快爽利,自得其樂,所以有評論家就認為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于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筆者認為,解詩如果只是對詩解詩,是很容易被詩人所欺騙,誤入歧途的。「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解讀詩詞文章,要從作者的性格以及人生際遇來解讀,方能看清背後的真相。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其父唐廣德在蘇州府吳縣經營一家小酒館。由此可見,唐家也算是官宦世家,到了他父親這一代家道中落,所以其父殷切盼望唐寅讀書求取功名,重振家業。
  唐伯虎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並博覽史籍,十六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少年成名,多才多藝,唐寅卻並沒有再接再厲,苦讀準備鄉試,而是與朋友吟詩作畫,流連於青樓酒肆之間。直到1494年,唐伯虎二十五歲,他的父親、母親、妻子、兒子、妹妹在這一兩年內相繼離世,家境逐漸衰落,經受了人生的重大打擊,方才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準備科考。
 1497年,唐寅參加錄科考試期間,故態復萌,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放浪形骸,為提學御史方志所惡,導致錄科考試名落孫山。後來幸得蘇州一眾名士求情,方志同意「補遺」讓唐寅參加鄉試。
 1498年,唐伯虎時年二十八歲,中應天府鄉試第一,這就是「唐解元」這一稱呼的由來。唐解元中舉之後,又開始「飄」了,在他的《領解元後謝主司》一詩之中寫道:「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從詩中看,唐伯虎雖然有些驕傲,但還是躊躇滿志,雄心萬丈,準備一舉連中「三元」,金榜題名,走上人生巔峰的。既然有此雄心,那就應該苦讀四書五經,安心備考,可唐伯虎偏偏要不走尋常路,夜夜笙歌,流連歡場。朋友們紛紛規勸,祝允明對唐寅說:是千里馬不是看表面,還要看他的品質,一時的得意千萬別太張狂。文徵明寫信給唐寅:我父親說你有才情,但為人輕浮,恐怕一事無成。唐伯虎根本聽不進去,回信給文徵明:我生來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順眼,那就別和我交朋友。
 請注意「輕浮」兩個字,點中了早期唐伯虎性格的要害,可能正因如此,唐才氣極敗壞,立馬和文翻臉,口出惡言。然而性格即命運,「輕浮」直接導致了唐伯虎一生中最大的悲劇,也為後續的悲劇埋下伏筆。
 1499年,唐寅入京參加會試。考試完畢,尚未放榜,士子們舉辦酒會。席間士子們猜測考試成績,唐伯虎二兩小酒下肚,輕浮的性子上來了,當場放出狂言:別爭了,會元(會試第一名)一定是我唐寅!就是這一句「狂言」,成為引發科場舞弊案的導火索。主考官程敏政,士子徐經、唐伯虎下獄。
 1500年,科場舞弊案查無實據,程敏政被罷官,唐伯虎被黜為浙藩小吏,終生不得再參加科考。唐伯虎的仕途被徹底斷絕,輝煌前程成泡影,從高峰被打入深淵。唐伯虎對小吏的任命深以為恥,堅決不去就職。唐寅歸家後,發現一切都變了,眾鄉鄰對他冷嘲熱諷,下人大聲訓斥他,續弦的妻子天天和他吵架,甚至連他們家的狗都對他狂吠不止,唐伯虎無奈休妻。心中極度鬱悶失落的唐伯虎出門遠遊散心,歸家後卻得了重病,差點一命嗚呼,家境困窘,只得賣文畫為生,縱情於酒色之中。
 1505年,唐伯虎買下廢棄的桃花塢,建起了幾間茅屋,命名為「桃花庵」。
 《桃花庵歌》即作於此時,唐伯虎步入中年,已不復年少輕狂,仕途斷絕,家業中興無望,只剩下滿腹才華還在,而這才華又讓他「懷才不遇」,成為他清醒之時心頭難以言說之痛。所以說,此時的唐伯虎,絕對不是「樂于歸隱、淡泊功名」,他的心底充滿了憤懣與不甘,但那又如何?於是,白日聚眾放歌痛飲,只是以酒澆胸中塊壘;醉倒桃花樹下,只是為了麻醉自己;比較貧富之樂,只是為了自我安慰。古代的人如此,當代的人不也是如此嗎?越是傷心絕望,越要表現的不在乎,越要去盡情狂歡。
  如今的桃花塢
《桃花庵歌》,讓我看到了那個懷才不遇卻又無可奈何的唐伯虎。
 《桃花庵歌》,滿紙歡喜言,一把辛酸淚!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又有幾人能讀懂?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pCqHQ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