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365618_1686987471730996_8119188272567973497_n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司空圖(837年-908年),字表聖,中國唐朝末年詩人、文學評論家,河中府虞鄉(今山西省永濟縣)人。
 司空圖早年為王凝賞識,在其推薦下於唐懿宗咸通10年(869年)中進士,後為報恩,放棄在朝中為官的機會,長期居於王凝幕府中。878年,被任命為光祿寺主簿,分司洛陽。在洛陽期間得到盧攜的賞識,後盧攜回朝復相,司空圖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不久升任郎中。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黃巢入長安,司空圖拒絕其招攬,逃往鳳翔投奔唐僖宗,被任命為知制誥、中書舍人。次年,唐僖宗遷往寶雞,司空圖與其失散,回鄉隱居中條山王官谷。唐昭宗及宰相朱溫屢次徵召其為侍郎、尚書等職,他均堅辭不受,最後接受了宰相柳璨的要求為官,卻故意裝作衰老的樣子,在朝堂上失手墜落笏板,得以放還本鄉中條山[1]。907年,朱溫廢去唐哀帝,建立後梁,次年又將哀帝刺殺。司空圖聞信後,絕食而死。
 司空圖沒有兒子,有女兒嫁給姚顗。空圖以外甥荷為嗣,因此被御史彈劾,但昭宗不予罪責。司空荷官至永州刺史
 司空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kYlc7
著作
今存《司空表聖文集》(《一鳴集》)十卷,和後人輯錄的《司空表聖詩集》。
 華清宮
「帝業山河固,
 離宮宴幸頻。
 豈知驅戰馬,
 只是太平人。」
 河湟有感
「一自蕭關起戰塵,
 河湟隔斷異鄉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
 卻向城頭罵漢人。」
 《二十四詩品》作者爭議
傳世之文學批評著作《二十四詩品》歷來皆署為司空圖撰。但哈佛大學學者方志彤和復旦大學學者陳尚君、汪涌豪分別做出的研究[2][3]對其著作權構成了質疑。此後陳尚君教授又陸續發表一些文章對各方觀點做出回應[4]。
司空圖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kYlc7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人。父輿,有風乾。圖,鹹通末擢進士,禮部侍郎王凝特所獎待,俄而凝坐法貶商州,圖感知己,往從之。凝起拜宣歙觀察使,乃辟置幕府。召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遷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盧攜以故宰相居洛,嘉圖節,常與游。攜還朝,過陝虢,屬於觀察使盧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為僚佐。會攜復執政,召拜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黃巢陷長安,將奔,不得前。圖弟有奴段章者,陷賊,執圖手曰:“我所主張將軍喜下士,可往見之,無虛死溝中。”圖不肯往,章泣下。遂奔鹹陽,間關至河中。僖宗次風翔,即行在拜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後狩寶雞,不獲從,又還河中。龍紀初,復拜舊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諫議大夫,不赴。後再以戶部侍郎召,身謝闕下,數日即引去。昭宗在華,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會遷洛陽,柳璨希賊臣意,誅天下才望,助喪王室,詔圖入朝,固陽墮笏,趣意野耄。璨知無意於世,乃聽還。
 圖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隱不出。作亭觀素室,悉圖唐興節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惰,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自目為耐辱居士。其言詭激不常,以免當時禍災雲。豫為冢棺,遇勝日,引客坐壙中賦詩,酌酒裴回。
 客或難之,圖曰:“君何不廣邪?生死一致,吾寧暫游此中哉!”每歲時,祠禱鼓舞,圖與閭里耆老相樂。王重榮父子雅重之,數饋遺,弗受。嘗為作碑,贈絹數千,圖置虞鄉市,人得取之,一日盡。時寇盜所過殘暴,獨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難。朱全忠已篡,召為禮部尚書,不起。哀帝弒,固聞,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圖無子,以甥為嗣,嘗為御史所劾,昭宗不責也。
仕宦
司空圖做過唐朝的知制誥,中書舍人。出生於一個中等官吏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官至郎中。史稱司空圖少有文才,但不見稱於鄉里,後來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於唐懿宗鹹通十年(公元 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受到王凝讚許,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祿寺主薄,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罷相,正居於洛陽,對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游。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讚他說:“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唐僖宗廣明元年( 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司空圖的弟弟有個奴僕叫段章,參加了黃巢起義,曾熱情地向他宣傳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往迎起義軍,他不肯,便回到故鄉河中。後來他聽說僖宗在鳳翔,便入拜見,被封為知制誥、中書舍人。廣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隨未及,又回到河中。從這時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時間,司空圖基本上是過著一種消極的隱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詩歌和詩論也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
 隱退
司空圖出身於官僚地主階級家庭,又處在黃巢起義和唐王朝行將覆滅的時代,在歷史的大動盪中,他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就採取避世隱退的人生態度。回鄉以後,他既不同百姓往來,也不與官府聯絡,而是“將取一壺閒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丁未歲歸王官谷》),“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當時王重榮兄弟鎮守漢中,很仰慕他的名聲,常多饋贈,他都拒絕不納,後騙他作碑文,並贈絹數千匹,司空圖就把絹堆放在虞鄉市上,任眾人取用。後來他定居在中條山王官谷的先人別墅,在這“泉石林亭,頗稱幽棲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與高僧、名士吟詠為樂唐昭宗即位,曾先後數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他都以老病,堅辭不受。為此,他在王官谷莊園特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叫“休休亭”,並寫了一篇《休休亭記》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謂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聵,三宜休也。而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濟時之用,則又宜休也。”還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覆詠嘆“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寧處不出”的心志。
 其家有藏書7400卷,其中有不少是道家、佛家經文。根據其詩歌稱:“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其“麒麟閣”當為其藏書之所。
 殉唐
天復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遷都洛陽,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開平二年(908年),哀帝被弒,他絕食,嘔血而卒,終年七十二歲。
 詩論成就
詩論主張
司空圖的詩,大多抒發山水隱逸的閒情逸緻,內容非常淡泊。他還寫詩表白:“詩中有慮猶須戒,莫向詩中著不平。”在文學史上,他主要以詩論著稱。他的《二十四詩品》是唐詩藝術高度發展在理論上的一種反映,是當時詩歌純藝術論的一部集大成著作。《二十四詩品》把詩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分為雄渾、含蓄、清奇、自然、冼練等二十四種風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韻語來比喻說明。對後世的文學批評和創作具有深刻的影響。
 司空圖論詩發展殷璠、皎然之說,注重含蓄蘊藉的韻味與清遠醇美的意境,提倡“鹹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的“韻外之致”(《與李生論詩書》);講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與極浦書》)。他推崇王維、韋應物“趣味澄夐”的詩風,而批評元稹、白居易為“力勍而氣孱”(《與王駕評詩書》)。他也讚美過李白、杜甫之作與韓愈歌詩的氣勢奔騰,“物狀奇變”(《題柳柳州集後序》),但並不專主一格。《與李生論詩書》中曾自引其得意詩句,有得於早春、山中、江南、塞下、喪亂、道宮、夏景、佛寺、郊園、樂府、寂寞、愜適等,大都屬於抒寫閒情逸趣而偏於靜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 、《喜王駕小儀重陽相訪》 、《狂題》 、《偶書》 、 《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別有傷心懷抱。
 《二十四詩品》是他的論詩專著,簡稱《詩品》。其中把詩歌的藝術風格和意境分為雄渾、沖淡、纖穠、沉著、高古、典雅、洗鍊、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等二十四品類,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韻語來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養和寫作手法。與鍾嶸《詩品》以品評作家作品源流等第為內容是不同的。
 《詩品》在開創文藝批評形式方面有廣泛影響。模仿之作,清代有袁枚《續詩品》、顧翰《補詩品》,還有馬榮祖的《文頌》、許奉恩的《文品》、魏謙升的《二十四賦品》、郭麐的《詞品》等。
 美學思想
司空圖解說
司空圖的美學思想包含多個層面。在其美學代表著作《二十四詩品》中,不僅有各類風格論的闡釋,而且蘊藏著創作方法的探索,還有詩人自身修養的指迷。這些對當代美學亦有著較強的指導作用和借鑑意義。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以二十四種意境來闡述詩歌的二十四種風格,無疑是精細而微約的,但是深加思索,這二十四種風格之中也內蘊著司空圖一致的美學思想,如以老莊思想為底蘊的對自然、沖淡美學情趣的追求;司空圖“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學理論在《二十四詩品》中也有共同而鮮明的體現。“自然”是中國古代文學創作中最高的理想審美境界,它的哲學和美學基礎是在老莊所提倡的任乎自然,反對人為。劉勰在《文心雕龍》篇中說:“雲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因而此品首二句謂:“俯拾即是,不取之鄰。”其意就是真正美的詩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著意去搜尋,所以下二句接著說:“俱道適往,著手成春。”“俱道”,《莊子;天運》:“道可載而與之俱也。”道,即指自然,若能與自然而俱化,則著手而成春,無須竭力去追求。中四句進一步發揮此意,如花之開,如歲之新,皆為自然而然之現象,非依人力而產生。“真與不奪”之“真”,即指自然之真,與,同予,此二句謂自然賦予者不會喪失,欲憑人力而強得者反而會失去。後四句言“幽人”居於空山,不以人慾而違天機,雨後閒步,偶見苹草,隨意採拾,亦非有意。“薄言情悟”二句中之“薄言”,為語助詞,如《詩經》雲“采采芣苡,薄言采之。”“情”,情性,本性,即指自然天性。“悠悠天鈞”,乃指天道之自在運行,流轉不息。《莊子》云:“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天鈞,別本作天均,成玄英疏云:“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意謂聽任萬物之自然平衡運行。這二句是說以自然之本性去領悟萬物之自在變化。李白《峨眉山月歌》云:“峨眉山月半輪秋,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舟行於月夜江中,與山水渾然一體,如自然造化之湧現,而無一絲人工斧鑿之痕跡。
 司空圖藝術風格上體現了由陽剛、陰柔兩種基本風格美所發展出來的多種多樣的風格美。《四庫總目提要》說它“所列諸體畢備,不主一格”,許印芳在跋中也說“其教人為詩,門戶甚寬,不拘一格”。然而《詩品》在藝術風格理論上最大的貢獻,還是在從一般地論述文學的語言風格轉向研究文學的意境風格。唐代開始詩文分論,詩論中的風格論逐漸轉向詩歌的意境風格,這在皎然的十九字風格論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而《詩品》則是純粹的詩歌意境風格論。這就和劉勰有了很大的不同。
 二十四詩品
司空圖
司空圖
司空圖《詩品》的真偽問題,學術界有許多爭論,但是從有關研究發展的情況看,並無確切證據可以說明它不是司空圖所作,而從對司空圖的生平思想和詩論著作的深入分析,卻可以說明《詩品》是司空圖寫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詩品》體現了“思與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點則是非常明顯的,從這樣一個角度來認識它的文藝美學思想特點。曾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含義作過一些分析文中所引郭紹虞《詩品集解》和孫昌熙、劉淦《司空圖〈詩品〉二種》較多。
 司空圖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主要是對陶、王一派山水田園詩創作經驗的總結。從司空圖的詩論著作中,可以鮮明地看出他在評述唐代詩歌發展時,特別突出了王、韋一派的重要地位,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而他自己的詩歌創作也是屬於這一派的。《詩品》的思想主要是體現了隱逸高士的精神情操,這和以陶、王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是完全一致的。《詩品》中所體現的一些主要審美觀念,例如整體的美、自然的美、含蓄的美、傳神的美、動態的美,也大都是從山水田園詩中概括出來,雖然這些審美觀念本身具有廣泛性,並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山水田園詩中,然而,在《詩品》中是以自然景物、山水田園的形態表現出來的。清人許印芳在其《與李生論詩書》跋中說:“表聖論詩,味在酸鹹之外。因舉右丞、蘇州以示準的,此是詩家高格,不善學之,易落空套。”王漁洋標舉“神韻”,其精神與《詩品》是一致的,故其《唐賢三昧集》中不錄李、杜,而“獨推右丞、少伯以下諸家得三昧之旨”,“蓋專以沖和淡遠為主,不欲以雄鷙奧博為宗”(翁方綱《七言詩三昧舉隅》),顯然也是受《二十四詩品》影響之結果。
 《二十四詩品》的重要性和遠大影響還體現在後人對它的摹仿上,歷代產生了許多續作,並已經不限於詩歌理論的範圍,如袁枚《續詩品》、顧翰《補詩品》、黃鉞《二十四畫品》、郭麐《詞品》、楊夔生《續詞品》、江順詒《續詞品二十則》、魏謙升《二十四賦品》、於永森《諸二十四詩品》(含《新二十四詩品》、《後二十四詩品》、《續二十四詩品》、《補二十四詩品》、《終二十四詩品》、《贅二十四詩品》)、許奉恩《文品》、馬榮祖《文頌》等等,這些續作從另一個角度真實反映了《二十四詩品》的持久不衰的精品魅力。
 人物評價
宋代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說:“唐末司空圖崎嶇兵亂之間,而詩文高雅,猶有承平之遺風。其論詩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蓋自列其詩之有得於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韻,恨當時不識其妙,予三復其言而悲之。"
 清代王士禎《香祖筆記》中說:表聖論詩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八字,又雲“采采流水,蓬蓬遠春”二語,形容詩境亦絕妙,正與戴容州“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八字同旨。
 《鬲津草堂詩集序》說:昔司空表聖作《詩品》凡二十四。有謂沖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謂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諸鄰;有謂清奇者曰神出古異,淡不可。是三者,品之最上。
 《四庫全書總目》說,詩品:所列諸體畢備,不主一格。
 《新唐書》評價:(司空圖)節誼為天下大閒,士不可不勉。觀皋、濟不污賊,據忠自完,而亂臣為沮計。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傾朝復支。不有君子,果能國乎?德秀以德,城以鯁峭,圖知命,其志凜凜與秋霜爭嚴,真丈夫哉!
 《唐五代詞境淺說》說:“表聖為唐末完人。”
 代表詩作
漫書五首
長擬求閒未得閒,
又勞行役出秦關。
逢人漸覺鄉音異,
卻恨鶯聲似故山。
 溪邊隨事有桑麻,
盡日山程十數家。
莫怪行人頻悵望,
杜鵑不是故鄉花。
 海上昔聞麋愛鶴,
山中今日鹿憎龜。
愛憎止竟須關分,
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無好事,
恩門嘉話合書紳。
神藏鬼伏能千變,
亦勝忘機避要津。
 四翁識勢保全閒,
須為生靈暫出山。
一種老人能算度,
磻溪心跡愧商顏。
相關著作
今存《司空表聖詩集》,有《唐詩百名家全集》本、 《乾坤正氣集》本、《四部叢刊》影唐音統簽本; 《司空表聖文集》有《四庫全書》本、 《四部叢刊》影舊鈔本。《嘉業堂叢書》本文集與詩集附有繆荃蓀等撰校記。
 《二十四詩品》不載於今存的《司空表聖文集》和《司空表聖詩集》 ,但收於《全唐詩》 ,別有單行本多種,通行的有《津逮秘書》本、 《學津討原》本、 《說郛》本、 《歷代詩話》本、 《四部備要》本等。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隱士大風流
他們沒有山珍海味,沒有綾羅綢緞,但他們有青山綠水,有粗茶淡飯。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貧窮的人,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最快樂、最幸福的人。
司空圖:司空圖(837~908),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 。晚唐詩人、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JdEWS8
--------------------------------------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
語見:唐 司空圖《丁未歲歸王官谷》
家山牢落戰塵西,疋(匹)馬偷歸路已迷。
塚上卷旗人簇立,花邊移寨鳥驚啼。
本來薄俗輕文字,卻致中原動鼓鼙。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將,一作時)
*據《新唐書》記載:司空圖初入仕途遇到兩個貴人,一位是禮部侍郎王凝(877),司空圖追隨王凝,在其幕府任職。王凝去世後,司空圖左遷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之後遇到了另一位貴人,宰相盧攜。
盧攜非常賞識司空圖,司空圖曾經作詩《題司空圖壁》云:「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歎屯奇。」(大意是,司空圖呀,出身很高貴,但是擔任的官職很卑微。假如老夫我還在的話,你不用歎息仕途不順利。)果然,第二年,盧攜再次拜相,司空圖被其召拜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
唐僖宗廣明元年( 880),黃巢起義軍攻入了長安。司空圖回到故鄉河中,他聽說僖宗在鳳翔,便去了鳳翔,被封為知制誥、中書舍人。之後唐僖宗被挾持去了陝西寶雞,司空圖又再度回到家鄉,從此決意放棄仕途,開始了二十多年的王官谷隱居生活。
*唐光啟三年(887),唐僖宗去了寶雞,司空圖沒有得到隨駕的機會,於是回家隱居於中條山的王官谷,作此詩《丁未歲歸王官谷》。
*王官谷:位於山西省永濟市以東40餘里的中條山麓,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谷內有天柱峯、東西瀑布、貽溪清流、奇峯珠簾、明鏡映天、百二盤山、休休亭、三詔堂等自然勝景和古建遺存。
***************************************************
司空圖(837-908),字表聖,祖籍臨淮(今安徽泗縣東南),自幼隨家遷居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登進士第。天復四年(904),朱全忠召為禮部尚書,司空圖佯裝老朽不任事,被放還。
歸隱中條山王官谷,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日與名僧高士遊詠其中。他詩文成就頗高。後梁開平二年(908),唐哀帝被弑,他絕食而死,終年七十二歲。
司空圖成就主要在詩論,《二十四詩品》為不朽之作。《全唐詩》收詩三卷。有《司空表聖文集》等傳世。
(1) 書法同好 | [#篆書練習](https://www.facebook.com/hashtag/%E7%AF%86%E6%9B%B8%E7%B7%B4%E7%BF%92 | Facebook https://bit.ly/3JiFS7T
-------------------------------

在唐朝詩壇,以派別論,最牛的幾個人應該就是李白、王維、杜甫、王昌齡、白居易等,但他們終究只是詩人,而司空圖卻是詩詞研究者。換句話說,詩人搞文藝,而他搞學術。
 當然,一定有人問,既然司空圖淡泊名利,又研究詩體,那他的詩寫得如何呢?
 家山牢落戰塵西,匹馬偷歸路已迷。
 塚上卷旗人簇立,花邊移寨鳥驚啼。
 本來薄俗輕文字,卻致中原動鼓鼙。
 將取一壺閒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這首《丁未歲歸王官谷》就是司空圖歸隱田園後所作,其中“將取一壺閒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兩句,為千古絕句,也是對他一生的總結寫照。
  要知司空學問有多深,家中藏書7400卷,其中有許多是道家、佛家經文,並且司空圖藏書不像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放在書架上擺飾,他是真的會讀,並作出批註。
 所以有詩稱:儂家自有麒麟閣,第一功名只賞詩。

 作為大唐最後的隱士,為大唐唱輓歌的人,司空這一生無論是從文,還是論世,或者從做人氣節方面,都是值得後人敬重的。
司空圖:以死明志,兩句詩流傳千古,大唐最後的隱士、紅塵清醒_騰訊新聞 https://bit.ly/3mYzn2w


丁未歲歸王官谷
朝代:唐代作者:司空圖
同類型的詩文:暫無標籤
原文 丁未歲歸王官谷_原文、翻譯及賞析_司空圖詩詞_讀古詩詞網
家山牢落戰塵西,匹馬偷歸路已迷。冢上卷旗人簇立,
花邊移寨鳥驚啼。本來薄俗輕文字,卻致中原動鼓鼙。
將取一壺閑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篡位以梁代唐。第二年,唐哀帝李柷被殺。消息傳到河中虞鄉(今山西運城永濟)的王官谷中,一位隱居的老人潸然淚下,不久絕食而死。
 這位老人就是《二十四詩品》的作者,唐末詩人司空圖。
 一、司空圖其人
司空圖(837~908)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當年33歲 。
 據《新唐書》記載,司空圖初入仕途遇到兩個貴人,一位是禮部侍郎王凝,877年,司空圖追隨出任宣歙觀察使的王凝,在其幕府任職。王凝去世後,司空圖左遷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
 在東都洛陽,他遇到了另一位貴人:作過宰相的盧攜。盧攜非常賞識司空圖,曾經作詩《題司空圖壁》云:
 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嘆屯奇。
 大意是,司空圖呀,出身很高貴,但是擔任的官職很卑微。假如老夫我還在的話,你不用嘆息仕途不順利。
 果然,第二年,盧攜再次拜相,司空圖被其召拜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唐僖宗廣明元年( 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入了長安。
 司空圖的弟弟有個奴僕叫段章,參加了黃巢起義,段章熱情地勸他往迎起義軍,但是他不肯,便逃回了故鄉。當時還有一個詩人皮日休,被黃巢軍俘獲後任翰林學士,黃巢兵敗後皮日休不知所終。
 司空圖回到故鄉河中,他聽說僖宗在鳳翔,於是去了鳳翔,被封為知制誥、中書舍人。這段故事有點像安史之亂的杜甫,可惜追隨唐肅宗的詩聖沒有得到過這麼重要的官職。
 唐僖宗被挾持去了陝西寶雞,司空圖又回到家鄉,從此決意仕途,開始了二十多年的王官谷隱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詩歌和詩論也是在這一時期寫成 。
  二、《退棲 》
唐光啟三年(887),唐僖宗去了寶雞。司空圖沒有得到隨駕的機會,於是回家隱居於中條山王官谷,有《丁未歲歸王官谷》為證:
 家山牢落戰塵西,匹馬偷歸路已迷。冢上卷旗人簇立,花邊移寨鳥驚啼。
 本來薄俗輕文字,卻致中原動鼓鼙。將取一壺閒日月,長歌深入武陵溪。
 歸來後,司空圖決定從此隱居避世,不在過著戰戰兢兢的仕宦生涯了。
 曾作有七律一首《退棲》云:
 宦遊蕭索為無能,移住中條最上層。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自此致身繩檢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此詩脈絡如下:
 1、蕭索
 首句中的蕭索,體現在三四句:得劍乍如添健仆,亡書久似失良朋。
 頷聯這倆句,妙在比喻,劍如優秀的助手,書是最好的朋友,得失之間,寫出其宦遊多年的蕭索之情。
 書劍是古人兩件隨身之物,有著特殊的象徵。 孟浩然詩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即「宦遊蕭索」之意。
 2、無能
 首句中的無能,體現在五六句:燕昭不是空憐馬,支遁何妨亦愛鷹。
 這裏用了兩個典故,燕昭王築黃金台拜將,又千金買馬骨,表示其愛才心切。支遁是東晉高僧,愛好養鷹馬。上聯用燕昭王典故,表示出仕,下聯用支遁典故,表示隱居。
 司空圖表示,自己才能不濟,不是燕昭王眼中的寶馬,還是去山中隱居吧。
 3、移住
 第二句總的移住,體現在尾聯:自此致身繩檢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移住中條最上層,離開令人束縛的仕途,「致身繩檢外」,隱居在中條山里。肯,就是不肯的意思。不在擔驚受怕於兇險的晚唐權力之爭。
 唐僖宗不久從寶雞回到了長安,第二年(公元888年)3月,僖宗病死於長安宮中的武德殿。繼位的是其弟弟,另一個傀儡皇帝唐昭宗李曄。
  三、題休休亭(一作耐辱居士歌)
唐昭宗李曄即位後,多次徵召司空圖,先後拜舍人、諫議大夫、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職。
 李唐王朝病入膏肓,外有藩鎮割據,內有權臣亂政。黃巢起義軍中投降朝廷的朱溫,漸漸羽翼豐滿,完全控制了朝政。唐昭宗李曄僅僅是一個任人擺佈的傀儡而已,
 司空圖早已經看透了時局,因此以老病為由,堅辭不受。為此,他在王官谷特地修了一個亭子,取名叫「休休亭」, 並寫了一篇《休休亭記》以明其志:
 遽更其名者,非以為奇,蓋量其材,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且耄而聵,三宜休也。而又少而惰,長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救時之用,又宜休也。
 另有《耐辱居士歌》一首:
 咄,諾,休休休,莫莫莫,伎兩雖多性靈惡,
賴是長教閒處著。
 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爐藥,
天意時情可料度。
 白日偏催快活人,黃金難買堪騎鶴。
若曰爾何能,答言耐辱莫。
 另有絕句《休休亭》詩云:
 且喜安能保,那堪病更憂。可憐藜杖者,真箇種瓜侯。
 另有古詩《休休亭》(本濯纓亭,為陝軍所焚,復構之,易名休休)云:
 洗耳謝市朝,構亭得餘址。
 三徑草長深,一毫塵不起。
 支肘看青山,引鶴聽流水。
 獨有愛君心,時時擬綸旨。
 司空圖的這幾首詩文大意差不多,我老老實實地隱居家裏,不會再出山去實現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作個邵平那樣的種瓜人就滿足了。但是,我的愛君之心卻從未失去。
  四、二十四詩品
賀貽孫《詩筏》評價司空圖說:
 晚唐惟司空圖善論詩……但其自為詩,亦未脫晚唐習氣,
 司空圖的詩,後人評價不算太高,但是他詩論專著《二十四詩品》卻開創文藝批評形式方面有廣泛影響。
 《二十四詩品》把詩歌按照藝術風格和意境分為二十四類:
 雄渾、沖淡、纖穠、沉著、高古、典雅、洗鍊、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曠達、流動 。
 形式上由二十四首四言詩組成。每一首四言詩分12句,例如「沖淡」: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
 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這種方式,引起不少後代詩人仿效,例如清朝隨園老人袁枚的《續詩品》,其中「即景」篇寫道:
 混元運物,流而不注。迎之未來,攬之已去。
 詩如化工,即景成趣。逝者如斯,有新無故。
 因物賦形,隨景換步。彼膠柱者,將朝認暮。
 不過,《二十四詩品》到底是不是司空圖所著,目前還有些爭議。
  結束語
司空圖寫完《退棲》詩以後的二十二年中,基本隱居在家鄉的王官谷。
 天復四年(904年),朱全忠召司空圖為禮部尚書,司空圖無奈赴任,去了長安後佯裝老病不理政事,後被放還。
 東晉滅亡後,詩人陶淵明隱居終老。司空圖卻沒有超脫世外,72歲時,司空圖為唐王朝的滅亡而絕食殉身。宋代劉克莊評價說:
 節將飛颺去,牙郎賣弄餘。唐臣不負國,惟有一尚書。
 結束時,作七律一首為今天作業,《哀司空圖》:
 日落西山西復西,長安回望亂雲迷。斷腸天子詠雷句,慧眼詩人歌退棲。
 亭下休休還莫莫,夢中恨恨獨淒淒。武陵溪送桃花盡,唯有空山杜宇啼。
觀唐習律90|司空圖退隱山中二十年,得到這個消息絕食而亡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42k8sy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