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104623_1578831915962269_6971269123169152335_n

大內國小校內神社/ (2)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台南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 | Facebook
發布日期:2017 07 07 大內國小校內神社
  日治後期,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日人積極實施「皇民化政策」,昭和9年(1934)更確立「一街庄一神社」政策,將神社置於地方教化的中心。此座神社據大內國小保存的日治時期資料所示,乃建成於昭和13年(1938)2月11日。地位應屬於「無格社」。至於為何建置於此,或許總督府不只希望「一街庄一神社」,更希望達到「一校一神社」的遠大目標吧!其實透過學校教育灌輸學子皇民化思想,的確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會建於學校的「後山」,也是與神社的選址原則有關,考諸神社所處的環境,大概分四大類:其一為郊區丘陵地,其二為公園地,其三為都市街區,其四則在大樓上。其中,第一、二類的比例較多,大內公學校內的神社則屬第一類,以表現所祀神祇的崇高地位。
         一般神社的配置,主要是由鳥居、拜殿及本殿所拉出的長方形軸向性儀式性空間,附屬建物還包括有石燈、手水舍等。
 由大內國小保存的日治時期老照片
        進入神社的入口處會有一道牌樓叫做「鳥居」,做為區隔世俗與神聖空間的藩籬。有的耆老指出在現今上來操場的地方的確有「鳥居」,不過在戰後沒多久就被拆除了;但有的卻反應並沒有什麼印象。通過鳥居後有一條經過今操場、直達神社拜殿的「參拜道」,根據當時拍攝的照片顯示,其兩旁鋪有鵝卵石以界定出「參拜道」的範圍。越過今操場,神社的主體便建在山坡上,依普遍性原則座北朝南,利用地形的變化,做成高陡峭的階梯,以表現供奉神祇的崇高威德。拾階登上台基,兩旁有二對石燈,原本在石燈上刻有「奉獻者」的姓名,但戰後即被人用水泥塗掉。參拜時通常位於這一階上,故這地方應該就是所謂的「拜殿」。
         主持祭典的「神官」是楊協發派下、當時在役場負責教育工作的課員-楊淵,會站在上一層的本殿上,口唸祭文、手拿榕樹枝不停地揮舞著。當時鄉民很少會來祭拜神社,只記得國曆10月28日會舉行一年一度的「神社祭」,除此之外也有軍伕要出征至南洋前才會去祭拜,名為「歡送。另外,據已故楊玉女公醫回憶,曾見過有人在神社舉行公證結婚;前任大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吉祥先生也提到,當時的日人庄長御澤清治郎因與其父關係不錯,遂建議其大哥吉成在神社舉行公證結婚。除了以上這些情況下,鄉民是很少會來神社祭拜的;不過當時大內公學校的教員要求學生經過神社時必須停下來行鞠躬禮,學校也會在最底下一層(今操場)舉行摔角比賽,並選出優勝者參加曾文郡乃至台南州的晉級比賽。由大內國小保存的日治時期老照片,更可看出當時神社是學生拍攝「入學照」與「卒業照」的主要場景。
   整個神社共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位於現今操場的「參拜道」
      整個神社共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位於現今操場的「參拜道」,第二層是石燈所在的「拜殿」,最上面的一層則是供奉神祇的神龕所在之「本殿」。據當時的照片可知神龕的外形,神龕為長、寬、高各約1公尺、外覆銅皮的木造建物,底下並有一長、寬、高各約1.5公尺、洗石子的磚造基座。外圍除了以洗石子柵欄圍成外,更栽種許多木麻黃以形成很大的綠蔭地帶,圍合成一避免閒雜人進入的神聖空間。現住在本殿這一層的楊政老先生指出,他是在光復後7、8個月後從高雄搬到此地居住,當時已不見神龕,而底下的基座則是他拆下來做利用的;四周的木麻黃則在戰後不久就紛紛被鄉民砍去當燃料。至於神龕內所供奉的神祇,一般都是以天照大神為主,不過此神社極有可能崇祀的是,傳說在善化茄拔遭襲擊身亡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大內國小校內神社 在地特色 臺南市高雄市數位機會中心 https://bit.ly/3Tj6RVm
 臺南市 臺南州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
 日本時期於今臺南市大內區建有大內公學校,於學校設有校內神社,根據1933年(昭和8年)4月17日的《台灣日日新報》記載:
 竣工:1933年(昭和8年)4月13日。
社格:祠 (民間社格)。
祭神:不明。
例祭:不明。
 臺南市大內區原名內庄,1920年(大正9年)年改稱大內庄,日本時代1911年(大正元年)設立六甲公學校內庄分校,1917年(大正6年)改稱內庄公學校,1921年(大正10年)改稱為大內公學校,1941年(昭和16年)改稱為大內國民學校,於1933年(昭和8年)4月13日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舉行大麻奉齋祭及竣工式,神社位於今大內國小操場後方,屬於中型規模的校內神社。
 本次調查:來到神社遺址後,發現其實這間神社,雖然經費缺乏,但還是有很認真的修復神社,來到2組常夜燈的廣場,會發現地面是由現代磚重新鋪設的,常夜燈的石垣.基壇部件也用同樣方式修復,於這4基常夜燈中,可以發現火袋屬於狹長型,而方形火袋神紋窗主要會用玻璃製作,而圓狀火袋神紋窗則會用銅製作,果不其然火袋窗框,還留有當年的玻璃殘骸。
 常夜燈廣場的左側石垣受到了修復,且這些修復都來自不同時期,由:石燈.石垣.地面.一路修,校方真的有好好的重視這間神社,真的非常感動,而最上方的本殿神垣,應該是無法修復,所以有部份缺失斷損,調查過旁邊的國小職員教職員宿舍,裡面是沒有任何有關神社的遺留物。此外考察神社時還遇到了,學術團學員相當開心。
 下次考察重點
據規模推論,格局需民間社格「祠」格局需設置:鳥居.神使.獻燈.本殿。可增設:常夜燈。原址只需關切參道石段.常夜燈與主結構石垣,否有受到破壞及汙染,主要開始往方圓一公里尋找可能殘存的以上遺物。優先尋找詢問寺廟.學校.老住戶而民宅外盆栽底下也可能會墊文物。
 影像紀錄:臺南州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 2021年03月06日記錄
https://youtu.be/NZAe4qHSTgU
 臺南州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遺址尚存:參道石段.常夜燈2組.第一階石垣.第二階石垣.第三階石垣.本殿瑞垣。
殘件所在:大內國小(參道石段).(常夜燈2組).(第一階石垣).(第二階石垣).(第三階石垣).(本殿瑞垣)。
殘件地址:大內國小( 742臺南市大內區大內里63號)。
考察日期:2021年03月06日。
 資料參見:《神社殘跡隨意窩Xuite日誌: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臺灣神道教學術團 神社遺址考察系統》。
(2) 臺灣神道教學術團 | 臺南市 臺南州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 | Facebook https://bit.ly/3JlAiSc
 擔任臺南大內庄公學校副校長之盧丙丁
典藏者
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
左為盧丙丁。
盧丙丁,(1901 1945),筆名守民。臺北國語學校畢業,曾任公學校教員數年,又為臺南大內庄公學校副校長。大正10年(1921)蔣渭水、林獻堂等組織臺灣文化協會,即行加入,藉文化講演、電影及新劇運動,啟迪民智,為文化活動領導人之一,主辦過多場政談講演會,聽眾人山人海。
昭和2年(1927)「臺灣文化協會」分裂,臺灣民眾黨成立,膺任民眾黨中央常務委員,負責社會部及宣傳部;並任臺南支部常務委員,兼民眾黨之外圍組織「臺南勞工會」、「臺南機械工友會」之負責人。翌年民眾黨舉行第二次黨員大會,並調整組織,仍留任宣傳部主任。
其妻林氏好,是日治時著名臺語歌星,《月夜愁》的首唱者。


校內神社
大內公學校校內社在曾文神社社掌主持之下,於1938年4月13日舉行竣工典禮,當天出席人數約有三千人,包含了校長甲斐完爾、大內莊長、曾文郡守、莊役場職員、公學校職員、青年團、壯丁團、防衛團、在鄉軍人分會、部落振興會等成員[5]。此神社設有參道、石燈籠、拜殿、本殿。神社附近是學校早期的教職員宿舍區,目前則是學校操場。拜殿及本殿在二戰後拆除,而目前剩下的神社設施,是台灣目前少數保留較完整的校內社遺跡[6]。臺南市大內區大內國民小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Lt5jq2                                        


163018027_827489661451734_2214976347150807977_n163575827_827489708118396_5371823403140118177_n163235571_827490114785022_8457737693871678252_n162461023_827489938118373_4705723295052008823_n163422115_827490054785028_134216305271646310_n


今台南縣大內鄉(原名內庄,大正9(1920)年改稱大內)大內國小的前身為日治時期設立的大內公學校(大正元(1911)年創立時初名六甲公學校內庄分校,大正6(1917)年改稱內庄公學校,大正10(1921)年改稱為大內公學校,昭和16(1941)年改稱為大內國民學校),曾於校園內建有校內神社(根據昭和8(1933)年4月17日的《台灣日日新報》的報導,大內公學校校內社於昭和8(1933)年4月13日舉行大麻奉齋祭(故嚴格來說,應該為大麻奉齋殿)及竣工式),神社位於今大內國小操場後方,規模較一般校內神社來得較具規模。
 p.s 大內公學校校內社舊照片,可參考  yahoo拍賣
      位於大內國小操場後方的神社入口
    上方平臺上左右兩側各有兩座高度在兩公尺以上的石燈籠
    石燈籠「火袋」部份為少見的狹長形(一般為方形或圓形)  
      平臺後方的階梯通往原神社本殿,前方瑞垣仍相當完整,而後方已成為民宅,紅色鐵門為出入口
       階梯部份近貌
     前方右側瑞垣部份
     右前方瑞垣遭除去一小段,成為民宅的出入口
     前方瑞垣左側部份
     左側瑞垣因民宅的修建而遭破壞
     與大內公學校校內社規模接近的彰化第一公學校(今彰化市中山國小前身)校內神社(嚴格來說,應該為大麻奉齋殿)舊照片(圖片翻拍自彰化縣文化局於2004年12月出版的《彰化文獻 第5期》〈由歷史建築北棟教室看中山國小的重要校史〉,原收錄於《彰化第一公學校昭和十三年卒業記念帖》)
大內公學校校內神社(2008.10.8) @ 神社殘跡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LnZ2Mk

284440123_m284430353_m284431066_m284430810_m284431302_m284432367_m284431363_m284432144_m284433027_m


校園內有神社! 台南大內國小校內私藏83年老神社
 大內國小校園內有一處日治神社遺址,雖神社本殿建築已消失,但第二層拜殿的石燈還保存完好,讓校園內景色別有一番風味。(記者萬于甄攝)
校園內有神社! 台南大內國小校內私藏83年老神社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Q54bM
 2021/03/02 20:36
〔記者萬于甄/台南報導〕台南大內國小校園內有一座日治時期興建的神社,是台南罕見校園內的神社,雖然目前神社只剩4座石燈台、參拜道等,但仍保存完整,校方也特別拍攝一部「我的學校有神社」微電影,以逗趣的方式介紹校內的神社及其歷史意義,也讓小朋友用不同的方式認識校園與故鄉人文。
 大內國小校長李英昭表示,大內國小前身為大內公學校,校內的神社是1938年興建,迄今有83年歷史,神社周圍早期是教職員宿舍區,每年開學第一天,日籍老師都會在神社前舉辦簡單的祭拜儀式,而每當畢業季來臨,學生也都會在神社前拍攝團體畢業照。
 她說,根據文史工作者研判,該神社屬於無格神社,類似一般鄉鎮的小土地公廟,整個神社原有三層,第一層為參拜道,第二層是4座石燈所在的拜殿,最上面則是供奉神祇的「本殿」,但隨著時代變遷加上校舍整建變化,目前僅存石燈及參拜道等,可見證神社的存在。
 大內國小去年也特地以神社為題材,拍攝一部「我的學校有神社」微電影,由老師裝扮成日本的「天照大神」,並用台語介紹神社所代表的意涵,內容十分逗趣,更讓師生對校內的神社有進一步的深入了解。
 李英昭提到,台南各地雖神社遺址不少,但在校園內的神社較為罕見,因此,大內區公所每年也都會雇工前來清除燈台這一區域的雜草,整體環境相當乾淨,後續也希望能與地方社區合作,藉此營造大內國小的特色教學。
  大內國小神社本殿僅存洗石子的磚造基座,原有的木造神龕已在時代環境的變遷中消失。(記者萬于甄攝)
 大內國小校內神社的原貌,現只能從老照片中欣賞。(大內國小提供)
校園內有神社! 台南大內國小校內私藏83年老神社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YQ54bM

3454162_1_13454162_3_13454162_2_1


湖口公學校校內神社/新竹縣80年新湖國小存日治時期新湖口公學校講堂/「神饌田」的儀式進行與耕種/新竹縣五峰鄉的十八兒神社/豐鄉國小神社/基隆神社/新竹神社-成德高中/豐田神社也就是今碧蓮寺興建於1914年(大正三年八月),壽神社則蓋於昭和七年(1932年)/1972年台日斷交,政府發布〈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指示「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清除」,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損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日本石佛在臺灣:日治時期移植臺灣的庶民信仰/設置在墓地前、象徵渡濟六道眾生的六地藏石佛,或是追憶、移植日本本土宗教聖地西國巡禮、四國遍路的靈場札所石佛,甚至是為了祈願及安頓人心所安奉的不動明王石佛,遍布臺灣各地/最初在臺設立的日本石佛是在 1905 年 7 月,由臺北三板橋葬儀堂監守諫早得淳與三遊亭萬朝在三板橋日本人共同墓地入口建造的六地藏石佛。六地藏,六尊地藏象徵解救眾生六道輪迴之苦,常設於墓地入口或路旁/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臺北新西國三十三所靈場/媽祖廟裡的日本神明:空海大師與西門町弘法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60537906_1322217921488759_741828129647305380_n

三三九度-日本傳統婚禮-神前式/結婚有“三三九度杯”之說/新郎和新娘使用3只酒杯, 共同將斟過3次酒的3只酒杯中的酒喝完,這個一是稱之為339度,代表長長久久、圓圓滿滿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