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化場、葬儀社殯儀館、焚化爐等會引起住戶排斥較劇烈的「嫌惡設施」,必然會直接影響房價行情,價格下跌或議價空間大致在5%~25% https://bit.ly/3pz83tt


鄰避症候群
鄰避症候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CPGQ9c
 機場也是引發鄰避症候群的發展計劃之一
鄰避症候群(英語:Not In My Back Yard,NIMBY,意為「不要在我家後院」。又稱為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LULU;Not On Our Streets,NOOS),是指具有外部性(包含正面外部效益和負面外部成本)的公共設施產生的外部效益為大衆所共享,而帶來的風險和成本卻由設施附近居民承受,造成社會生態的不和諧,體現空間利益分配結構的失衡,導致公衆心理上的隔閡,地區的房地價下跌,因此極易引發居民抵制,不但極大阻礙了公共設施的建設,而且影響社會穩定秩序的現象。
 鄰避症候群的誕生的背景與公民意識的覺醒、新媒體資訊方式、政府政策制度轉向有關,根本原因是空間不均衡與利益分配結構之間導致的利益衝突[1]。這個詞語於1980年代由當時擔任英國環境事務大臣的英國保守黨政客尼古拉斯·雷德利(Nicholas Ridley)所使用並廣為流傳。
 因該理論名稱各單詞的字首合起來為「NIMBY」,音近似中文的「鄰避」,也就是鄰居迴避之意,恰好符合該理論的意思而被稱之,又稱鄰避症候群、鄰避效應、鄰避情結、保家症候、寧避症候群、嫌惡設施等。
 減少鄰避設施厭惡的方法包括:對受影響居民或地區給予補貼、稅捐減免、公共設施補償等一系列方式,減少居民和地區的反對
鄰避症候群其後衍生出奈避症候群(英語:Not In Anybody's Back Yard,簡稱NIABY),意思是指一些所有地區的居民都會反對在其社區內進行的發展計畫。
 現代營建---鄰避型設施區位選擇與處理模式之探討~以都會區捷運系統為例(上) https://bit.ly/3QCZrek
 鄰避症候群衍生反義詞為迎毗行為(英語:Yes In My Back Yard, 簡稱YIMBY),相對於居民對鄰避設施的厭惡,迎毗設施則是受到居民的歡迎如:公園、綠地、圖書館等,通常可以提高居住寧適性,並帶動房地價上升。故會受到該地區居民歡迎。
鄰避症候群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CPGQ9c


淺析鄰避情結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淺析鄰避情結 https://bit.ly/3w5PCMO
撰成日期:111年6月 更新日期:111年6月23日 資料類別:議題研析 作者:黃兆儀 編號:R01721
一、題目:淺析鄰避情結
二、所涉法規
環境影響評估法、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廢棄物清理法、地方制度法
三、探討研析
(一)據報載 ,嘉義縣梅山鄉公所打算把原舊梅山國中土地,19年前編訂為「公墓用地」之閒置土地規劃做「梅山鄉環保生命園區」,不少鄉親表態反對,擔心梅山觀光產業恐因生命園區大受影響,不僅擔心房價會下跌,未來還有空污、噪音、交通阻塞疑慮,影響地方發展
(二)臺灣地窄人稠,任何一種嫌惡性公共設施在興建過程中,時見鄰避情結所衍生的自力救濟行動,從垃圾焚化廠、醫療廢棄物處理廠、火力發電廠、核能發電廠、變電所、基地台到靈骨塔,甚至連啟智學校之設置,都遭遇鄰避情結的抗爭阻力。鄰避情結(Not In My Backyard, NIMBY)是指「不要在我家後院」的自私自利心理。其形成因素分為下列6項 :
1.健康與財產風險問題:鄰避設施之設置,帶給居民的衝擊莫過於身心傷害及財產損失,譬如: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對房價的影響、對農作或漁獲的影響等。
2.環保回饋問題:鄰避設施造成當地居民的鄰避現象,究其因脫不了鈔票的影響。抗爭民眾不是要求回饋地方建設,就是對於鄰避設施所造成的身體、財產或精神上的損失,希望有現金或非現金的補償。
3.生活品質風險問題:鄰避設施對整體生活品質的負面影響,包括環境衛生、交通、景觀、水源及空氣等環境生活品質。
4.專家決策問題:鄰避情結反映的是公共政策制訂過於重視專家意見,忽略民眾意見,如何加強民眾參與是解決鄰避情結的關鍵解方。
5.信任差距問題:鄰避情結顯現民眾與公權力的信任危機,民眾不信任政府的公正及企業改善的誠意,以致形成政府、企業與民眾互不信任的緊張關係。
6.地方派系問題:在選票考量下,民意代表或地方首長不得不遵從民意,鄰避設施之興建能否得到「選票」的支持,漸為地方政治運作的思考主軸。
(三)公共設施之設置,依都市計畫法第43條至第47條,原則性規定應在不妨礙都市發展及鄰近居民之安全、安寧、與衛生之原則下於邊緣適當地點設置。環境影響評估法第5條亦有規定,開發行為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重大開發案涉及土地使用變更者,尚須由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或區域計畫委員會加以審定。現有包括環境影響評估法、區域計畫法、地方制度法、廢棄物清理法、民用航空法、公路法、鐵路法皆有相應之規定,然公共設施或重大開發案,時有民眾鄰避情結驅動的抗爭阻撓,甚至造成理念、利益與行為衝突的僵局。
四、建議事項
公共設施位址之決策,以往採「由上而下」模式,而今隨著政黨政治的民主化,民眾已有多元參與管道可以表達意見。基於「會吵的才有糖吃」以及環保回饋訴求,高舉環保旗幟「爭錢」與「爭權」的抗爭行動,加深了化解公共設施鄰避現象的難度。亟需深思如何將「鄰避情結」轉化為「迎臂效應(yes in my backyard,YIMBY)」之策略。
(一)規劃區域發展願景
無論何種鄰避設施,民眾最關心的無非是房地產價值的下跌,因此,在決定設置鄰避設施的同時,建議應一併規劃附近區域未來發展前景,並聘請名家設計美化鄰避設施之外觀,以提升鄰避設施附近的房地產價值。
(二) 加強溝通化解敵意
政府之施政作為除依法行政之外,須以公開透明的原則,增加溝通頻率與管道以化解歧見,建議建立自由發言機制的公共政策論壇,以紓解鄰避情結的各方壓力。
(三) 多元回饋爭取認同
鄰避設施的回饋方式,須避免「要糖效應」的擴大,不宜撥發現金,建議以興建公共建設為原則,輔以多元回饋方式,譬如水費、電費或垃圾清潔費之減免,以爭取民眾之認同。此外,公害賠償亦是許多抗議民眾之主要訴求,然而目前大都以協調或私下和解的方式達成,並無有關公害賠償(補償)之相關法令,建議研訂明確的規範,以避免糾紛擴大。
撰稿人:黃兆儀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淺析鄰避情結 https://bit.ly/3w5PCMO
----------------------------------

FireShot Capture 065 - 新手買房注意!什麼是嫌惡設施?注意3大嫌惡設施的建議距離! - 住商不動產房屋網 - www.hbhousing.com.tw
什麼是「嫌惡設施」?
新手買房注意!什麼是嫌惡設施?注意3大嫌惡設施的建議距離! - 住商不動產房屋網 https://bit.ly/3hAPFMG
「嫌惡設施」又稱「鄰避設施」(源自英文"Not In My Back Yard:別在我家後院"的縮寫"NIMBY"),顧名思義即對住宅周遭環境造成主客觀不好或負面影響的設施或特定服務,如加油站、垃圾場、公墓等。相對於鄰避設施的「迎毗設施」(源自英文"Yes In My Back Yard:歡迎在我家後院"的縮寫"YIMBY")則是能為住宅周邊帶來正面影響的設施或服務,如公園綠地、圖書館等。
  嫌惡設施2層面:「實質面」及「心理面」
 嫌惡設施對附近住戶帶來的影響可分為「實質面」及「心理面」兩層面,「實質面」的嫌惡設施可能造成附近住戶生命安全威脅或生活品質上的干擾,如:加油站、基地台、垃圾場等;而「心理面」的嫌惡設施則可能與宗教信仰或主觀感受有關,如:公墓、宮廟、監獄等。依實質面及心理面分別列舉出一般常見的嫌惡設施項目彙整如下表,其中「分佈程度」是以該設施的數量或分佈密集程度分為:多、中、少三類,購屋族在買屋前可留意周邊是否有相關設施。
難道嫌惡設施,真的都有害無一利嗎?
 從表中你可能已經發現有些設施對部分民眾的主觀認知或需求上是屬「好壞參半」甚至「迎毗設施」,例如:「警察局、消防局」雖會有警報、警笛聲響、但也為附近住戶能帶來「安全感」;「市場(傳統市場、夜市)」對周遭可能造成環境衛生或噪音等影響、但也有方便採買的好處;而最常被網友拿出來討論的「醫院」因常有救護車鳴笛進出的噪音及緊張壓迫感讓人敬而遠之、但若家裡有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需經常進出醫院的民眾而言,附近有醫院房子反而是「迎毗」而非「鄰避」。
  房價&嫌惡的距離
 一般而言,附近有嫌惡設施的房價約有5%-25%的議價幅度、此外對於銀行鑑估及貸款條件也有一定程度影響,其中的關鍵在於房屋與嫌惡設施間「距離」,在300m以內屬於距離較近的範圍對房價影響相對較大,若在300m以外則依項目不同而有所差異,如垃圾場、回收場、市場的建議距離300m以上,加油站、瓦斯行、特種行業建議距離600m以上,宮廟神壇、公墓、機場的建議距離在1200m以上。
※建議距離與房價非絕對關係以實際情況為主。
  新手買屋前,該如何得知附近是否有嫌惡設施?
 對買方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購屋前能清楚知道附近是否有嫌惡設施,為此內政部特別針對房仲對於周邊重要設施調查之責任有明確說明,另提供三個可自行查詢方法:
  【由房仲查詢】
有關不動產經紀業者對於房屋周邊嫌惡設施的調查責任,已於2015年10月新版不動產說明書中載明房仲業者須對於受託銷售之不動產應調查周邊半徑300公尺範圍內之重要環境設施,包括:公(私)有市場、超級市場、學校、警察局(分駐所、派出所)、行政機關、體育場、醫院、飛機場、台電變電所用地、地面高壓電塔(線)、寺廟、殯儀館、公墓、火化場、骨灰(骸)存放設施、垃圾場(掩埋場、焚化場)、顯見之私人墳墓、加油(氣)站、瓦斯行(場)、葬儀社)等,須注意的是其範圍不限於負面的嫌惡設施,也包含具有正面影響的機構。
  【自己查詢】
● Googlemap:利用Google地圖的衛星圖或街景服務瀏覽周邊是否有嫌惡設施。
● 詢問住戶、管委會或里長:可與附近住戶、里長打聽周邊有哪些重要設施或未來是否有相關工程建設。
● 實地勘察:實地勘察則可補足上述方法的不足,例如有些建物頂樓有安裝基地台,建議看屋時可上頂樓查看。
新手買房注意!什麼是嫌惡設施?注意3大嫌惡設施的建議距離! - 住商不動產房屋網 https://bit.ly/3hAPFMG


鄰避設施之專業vs.民主的解方:環境正義
鄰避設施之專業vs.民主的解方:環境正義 https://bit.ly/3GAvAia
作者:李永展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教授)
   公投效應持續擴大,從坪林公投到集集公投,乃至於明年可能舉辦的核四公投;從安坑掩埋場充滿瑕疵的環評遭到居民強烈抗爭,到環保署長郝龍斌捍衛所謂環評專業卻又維護不符合程序與實質正義的核四環評結果,導致因與行政院核四公投立場不同而去職,在這一連串事件中,這些議題被詮釋的方式卻令人感到更加困惑與混淆,甚至因政治立場、個別利益的不同而導致各取所需的解讀。然而事實上貫穿其中的一個重要釐清線索,不僅是這些議題的同一性質都屬於環境領域,更核心的觀點是鄰避與環境正義。
   在台灣,環境影響評估與公投所展現的民意結果,似乎永遠相互對立,而這也成為所謂專業與民意爭議的背景,然深究其原因即在於環評能否發揮環境把關的功能,往往受制於政治以及財團的操縱,「環境影響評估」的客觀性屢屢遭受質疑,而且就算環評能達到最理想的情況,也僅是就個案開發的技術性問題評估其對區域環境的衝擊,對於環境的永續發展則仍缺乏整體性與前瞻性的規劃與整合。而這種狀況特別以鄰避設施(Not-In-My-Back-Yard, NIMBY)的興設最為顯著。
   鄰避設施涉及複雜的社會、政治、經濟與心理等不同面向的爭議,在糾纏長達20年的核四,以及此起彼落的焚化爐、掩埋場的居民抗爭中,將「鄰避情結」污名化,在人性脆弱的縫隙中運用利誘的手段,弱化甚至弭平社會衝突,是政府或資本家在興設鄰避設施的爭議過程中,常見的處理模式,而其能夠順利的取得詮釋權與正當性,基本上是以鄰避設施為社會公共福利的假設為前提。在此前提之下,鄰避社區居民與非鄰避社區居民之間形成了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鄰避社區居民的抗爭行動被視為不識大體甚至是自私自利,而非鄰避社區的居民則找到了一個自我說服的理由與合理性。然而此一鄰避設施為提供社會所需的當然假設,其實並非是不容挑戰的,因為鄰避設施所代表的是針對某個問題的特定解決方式,但卻非唯一、合理且必要的方式。
   以核四興建為例,核能發電並非是不可替代的發電方式,諸如傳統的水力、風力發電,乃至於新興的太陽能、汽電共生,均是提供公共用電需求的途徑,甚且台灣缺電危機的形成,某種程度更是因為電力經營管理之無效率以及節能省電觀念與相關政策之匱乏所致,因此藉由提高發輸配電的效能以及推動節能省電措施,勢必是比一味擴張發電較好的面對方式。換言之,不必然有人必須成為鄰避設施的犧牲者,才能滿足公共福利的需求,而鄰避設施所代表的亦不必然是「內在的」社會需求;甚且鄰避設施所創造的社會衝突,乃是政府或資本家將其所製造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問題,轉化為鄰避社區居民與其他社會大眾的矛盾,而非必然的「犧牲小我方能完成大我」的社會發展過程。
   事實上,鄰避設施所衍生的不僅是所謂「小我」與「大我」之取捨,公眾壓力下的被迫犧牲,更是鄰避設施的風險不公平地分配於少數族群或低收入的弱勢地區,所凸顯的環境不正義問題。很明顯地,諸多鄰避設施的選址,隱含著政經社會權力的分配邏輯,核電廠以及核廢料處置廠若正如台電所宣稱的安全,那麼就不會分佈在均是政經地位均處於弱勢的沿海漁村地區以及原住民部落,正因為這些弱勢社區的居民沒有足夠的政經影響力,於是成為環境不正義下的承受者政府及資本家能夠輕易地以回饋金解決並污名化鄰避社區居民,也正是環境不正義放大的結果。
   就如同游院長所言「專業不能凌駕民主」、「民主不能壓抑專業」,顯示專業與民主都有其重要性與侷限性,如何建立環境正義的規範,以消弭鄰避設施於程序上、地理上、以及社會上的不公平;甚至如何形成不同的政策價值,以降低鄰避設施的設置必要,無異是更根本的課題。鄰避設施之專業vs.民主的解方:環境正義 https://bit.ly/3GAvAia


2023-01-14_170125

什麼是鄰避設施
  鄰避設施是指服務於區域內廣大民眾,產生利益為大眾共用的公共設施,具有負外部性效應,如環境污染及對居民生命財產造成的威脅等,產生心理、安全或健康等危害卻由設施附近居民承擔。
  鄰避設施的特征
一是能產生一定的社會利益,滿足社會需求。鄰避設施存在價值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愈加明顯。
二是會產生客觀上的負外部性,對附近居民產生直接或潛在的風險或損失 。
三是不對稱的成本,來自利益的空間分配:鄰避設施產生的利益由全社會所共用,而風險或損失卻由附近居民承擔。
 鄰避設施的分類[1]
  鄰避設施沒有統一、明確的範圍,某種設施是否成為鄰避設施關乎到不同國家、區域的社會背景以及公眾的態度。
   學者們根據不同的標準對鄰避設施進行了分類,以便有效地採取針對性措施
鄰避設施的選址
  關於鄰避設施選址理論研究較多,從選址原則上分析,選址應遵循“阻力最小原則”而非“距離代價最小原則” ;
   從空間利益分配角度分析,選址過程是對空間的生產與重構,決定著空間利益的支配,選址過程和決策要考慮到空間利益的公平分配 ;
   從選址困境博弈理論分析,討論居民、政府、企業等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協調關係, 以及各自的最大化效用和多方均衡策略選擇。
鄰避設施 - MBA智库百科 https://bit.ly/3iEioAY


w1200 (4)

鄰避設施有哪些?迎毗設施又是什麼?原來這些設施對房價有影響!?
鄰避設施有哪些?迎毗設施又是什麼?原來這些設施對房價有影響!? | 股感知識庫Stockfeel | LINE TODAY https://bit.ly/3QIEFKn
 2021年04月19日
有一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千金買厝,萬金買厝邊」,原意是說遇到好鄰居是件很難得的事情。不過若是從不動產市場的角度來解釋,選擇住家周遭的環境,可能比選擇房子本身更為重要哦!好的鄰里環境,不僅能夠提高生活品質,也能保障房子的價值;相反的,要是生活周遭是比較差的環境,即使房子本身裝潢再好,也難以提高房屋的價值。
 總而言之,環境對於房價的影響是很大的,但究竟有哪些設施是會為房價增值的,又有哪些設施會扣分的呢?
 什麼是鄰避設施和迎毗設施?
在不動產領域,有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這種會影響周遭房價的公共設施,如果是會導致負面影響的,就稱為「鄰避設施」;反之,如果是會帶來正面影響的,就稱為「迎毗設施」。以下我們將分別仔細介紹這兩個設施:
 鄰避設施:翻譯自英文的「NIMBY」,是 Not In My Back Yard(不要在我家後院)的縮寫。指的是一種集體嫌惡某些公共設施或土地使用的現象,這些設施可能會對居民在心裡層面或實質層面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不過這些設施也常常是維持整個地區正常運作所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基本上是很難避免的。其他常見的名稱,如「嫌惡設施」,也是在討論這種現象。
 迎毗設施:翻譯自英文的「YIMBY」,是 Yes In My Back Yard(歡迎來我家後院)的縮寫,指的是受到集體居民歡迎的設施,通常可以提高居住寧適性或是帶來便利性的設施,而且這些設施能夠帶動當地房價的上漲,帶來正面的價值。這和「鄰避設施」是剛好相反的性質。
 常見的鄰避設施有哪些呢?
看完上面對於鄰避設施的定義後,相信大家腦中或多或少已經想像出鄰避設施的畫面了吧。以下我們就列出一些在台灣常見的鄰避設施,可以分成兩類:
 會造成「實質層面」影響的設施
 會造成「心理層面」影響的設施
 實質影響的設施:這類的鄰避設施可能會產生一些汙染(噪音、惡臭、排放廢氣、廢水 … 等),例如垃圾掩埋場、焚化爐、發電廠、汙水處理廠、工業區等等;有些可能是會對生命安全造成隱患的,例如飛機場、加油站、瓦斯槽 … 等等;有些是會導致交通出入不便的,例如夜市、醫院、公有停車場、交流道 … 等等。
 心理影響的設施:此類包括因為宗教民俗觀念所導致的鄰避現象,例如公墓、靈骨塔、殯儀館、神壇 … 等;有些可能是普遍社會觀感不佳導致的設施,例如社會住宅、中途之家、監獄、特種產業場所 … 等等;有些是尚有爭議的設施,例如網路基地站、變電所 … 等等。
 常見的迎毗設施有哪些呢?
有趣的是,相對於鄰避設施來說,迎毗設施其實不若我們想像的那樣來的多,真正的迎毗設施種類很少,如:公園、綠地、圖書館、中小學等,都是一般公認具有正面影響的設施。然而,大多數的設施,通常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捷運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捷運能夠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帶動周遭的不動產增值,依照定義來看確實可以歸類在迎毗設施的範圍內;但另一方面,在捷運施工長達數年的「交通黑暗期」中,會帶來噪音汙染、交通不便等負面影響,此時的捷運反而是種鄰避設施哦!
 鄰避(迎毗)設施為房價帶來什麼影響呢?
如果從理論上來看,其實很簡單!鄰避設施會導致環境變不好,所以房價就會下跌;而迎毗設施會讓環境更宜人,所以就會促使房價上漲。不過,在現實世界中,還有其他的因素要一同考慮,才能準確的評估這些設施到底會對房價帶來什麼影響。
 各地風俗民情不同
一個設施究竟是鄰避的還是迎毗的,大幅地取決於當地的社會觀感和文化。例如在美國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去了解美國民眾對於公共設施的喜惡程度,發現購物中心是美國人最討厭的設施之一,是一種鄰避設施;但在台灣,一般民眾認為購物中心可以提高生活便利,帶動地方繁榮,房價也會因此上漲,所以是一種迎毗設施。另外,在台灣人心中,避之唯恐不及的公墓,絕對是最典型的鄰避設施,不過在美國人的調查中,發現美國人根本不在意公墓,對周遭房價也沒什麼影響。
 距離遠近很重要
距離設施的遠近會直接關係到影響房價的程度,而且也可能會決定此一設施究竟是鄰避設施還是迎毗設施哦!比如公園是一種迎毗設施,但每天早上六點都會有人在這裡跳健康操,這對直接面對公園的住戶來說,肯定不是個加分的公共設施。不過對隔一條街的居民來講,只距離走路 5 分鐘的範圍,也不會聽到公園的噪音,那這個公園就是能帶來正面價值的公共設施。同樣的道理可以適用在學校、傳統市場、超市等等,適當的距離才能降低其負面影響,最大化正面的效益!
結語
古時孟母三遷是有其道理的,好的環境,是大家安居樂業的共同希望,因此大家也會願意多花一點錢,去購買擁有良好環境的房子。在選購房子的時候,不僅僅要關心內部的空間和機能,也要花點時間,在附近的社區走走,才能真正了解這房屋的價值,也說不定會發現能和賣家殺價的有力條件哦!
 鄰避設施有哪些?迎毗設施又是什麼?原來這些設施對房價有影響!? | 股感知識庫Stockfeel | LINE TODAY https://bit.ly/3QIEFKn


避鄰設施PD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