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俊臣的「酷吏秘笈」《羅織經》一本羅織罪狀、陷害無辜的「害人寶典」。來俊臣著名酷吏。因告密獲得武則天信任,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又設推事院,大興刑獄,與其黨羽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採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後以謀反伏誅。「人類有始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第一部由酷吏所寫,赤裸裸的施惡告白,第一部集邪惡智慧於大成的詭計全書,第一次揭示了奸臣為何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2-11-22_1857420 - 2022-11-22T190503.0110 - 2022-11-22T190501.165

剖析古代奸臣、小人奇謀巧智的震撼之作──小人經
看看奸臣如何耍權弄謀、小人如何屹立不倒
  史上唯一關於小人智慧的全記錄
  ◆.原典──「官場不倒翁」馮道(長樂老)總結人生經歷而成,古籍原典完整收錄。
  ◆.譯文──淺顯易懂的白話譯文,幫助讀者消除古文障礙。
  ◆.釋評──分析講解原文涵義,深入掌握每句經典。
  ◆.事典──百多篇的歷史人物故事,讓人讀來津津有味,鑑古推今。
  《小人經》是五代時期馮道所著。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朝代不停更替,兵荒馬亂的亂世,竟能經歷了五朝十主,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
  而這本《小人經》,乃是馮道晚年總結一生經驗所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長樂老的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小人活教材,他一生都在向人們展示官場不倒的秘訣,並實踐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處世哲學。
  曾國藩曾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小人經》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人不是「惹不起」、不可戰勝的,他們的行事是有跡可循、可以破解的,唯有洞悉其謀,才能有所防範!
  ▲揚君子,而君子命蹇;斥小人,而小人逍遙......何也?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千年不二之異書也。——清•曾國藩
  ▲越是小人,越喜歡以君子標準對他人求全責備。——胡適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大群非常重要的人物肯定被我們歷史學家忽視了......小人是什麼?如果說得清定義,他們也就沒有那麼可惡了。——余秋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長樂老
  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被司馬光指為「奸臣之尤」博客來-小人經:剖析古代奸臣、小人的震撼之作 
https://bit.ly/3gm3K09
2022-11-22_191031

-----------------------
破解小人詭計,巧妙防小人,聰明當個「職場不倒翁」!
圖解你不能不懂的小人經
職涯、官場一定要讀的必勝關鍵祕笈
你一定要知道的防小人心法
˙歷史人物簡介:
每篇皆有兩位歷史人物介紹,熟悉他們的性格與事蹟,讓這些歷史人物躍然紙上,位讀者演出一場精采絕倫的歷史劇碼。
˙全方位解說:
每篇皆有原文與淺顯易懂的釋義,深入剖析「小人技巧」,並舉歷史著名實例,讓讀者更能深入了解「小人之術」。
˙圖文、表格呈現:
以精美插圖、精彩圖說和表格,與文章相輔相成,讓閱讀更加輕鬆,不再枯燥乏味。
【內容簡介】
運用智慧揪出小人、破除詭計,讓你在職場上無往不利
馮道所處的時代動盪不安,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他雖不能立刻橫戈,在沙場征戰博得功名,但卻是官場的常勝將軍。節義志氣固然重要,但生存乃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人生在世,不能為一己之私,為拚個美譽而捨棄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馮道從未在青史上留下過罵名,用積累下來的官場智慧寫出一本《小人經》,教給人們在官場或職場上趨利避禍、明哲保身的道理。曾國藩評論此書:「道盡小人之祕技,人生之榮枯」的一部官場祕笈,並稱此書「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二千年不二之異書也。」
本書用圖解的方式注釋馮道的《小人經》,古文翻譯精當,正文解說詳盡。另外,深入淺出的歷史故事,向讀者展示了古人為官的智慧,讓讀者最大程度地汲取本書的精華,了解為人處世的玄
Books Kinokuniya: 圖解你不能不懂的小人經(絕版) / 馮道 張兵 王一凌 (9789865942557) https://bit.ly/3Vjj78s


2022-11-22_232054

馮道(882年-954年4月),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泊頭市交河鎮)人。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卒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五代時期政治家、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歷事五朝、八姓(八個家族)、十一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1],前後為官四十多年,堪稱中國官場史上的不倒翁。
馮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VgEHKD
生平
882年,馮道生於瀛州的景城,他自稱為始平(在今陝西省)、長樂(今河北省冀州市)二郡世族馮氏的後人。馮道出生在「為農為儒,不恆其業」的家庭,青年時孝順好學,不恥清貧,性格節儉刻苦。[2][3]唐末天祐年間,馮道曾任盧龍節度使劉守光的參軍。劉守光率軍征討定州,並詢問僚屬意見。馮道加以勸諭,惹怒劉守光而下獄。劉守光兵敗後,他逃到太原投靠當時在河東任監軍使的宦官張承業,當了巡官。後張承業把他推薦給晉王李存勗,不久兼任河東節度掌書記。李存勗與後梁交戰,曾下令馮道撰寫罷免前線指揮郭崇韜的文書,馮道因當面諫阻李存勗而贏得聲望。[2][4]
923年,李存勗即位,建立後唐,授馮道為省郎,充翰林學士。李存勗滅後梁後,任命馮道為戶部侍郎。後馮道因服父喪而歸鄉,期間幾乎被契丹擄走。926年,李嗣源在李存勗死後繼位,重新起用馮道為端明殿學士,後又升遷為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之位。933年,李嗣源駕崩,兒子李從厚繼位。四個月後,李嗣源義子、潞王李從珂起兵造反。馮道知道皇帝逃往父婿石敬瑭的軍中後,並未前去護駕,而是率百官迎接從珂,於是從珂順利登基,是為後唐末帝(934年)。但李從珂沒有重用馮道,而是免去了他的相位,讓他到同州去當節度使,後來又召他回朝擔任沒有實權的司空。[2][4]
936年,石敬瑭藉助契丹的力量起兵造反,奪得帝位,建立後晉,馮道再度拜相並受命出使契丹,以表兩國友好。相對於中原的紛亂,契丹顯得兵強馬壯,後晉因借契丹之力建國,必須依附契丹存活,因此馮道的出使成了一個向契丹示好的關鍵。馮道歸國後,石敬瑭便把樞密使廢掉,併入中書省,軍政大權遂集於馮道一身。942年,石重貴繼位,馮道繼續為相,加太尉;後因受讒出為同州節度使,復移鎮南陽,加中書令。[2][4]
946年,契丹國主耶律德光以石重貴有反意,率大軍南下,翌年滅後晉,馮道又改為侍奉契丹。面對耶律德光的責問及譏諷,馮道憑著他圓滑的態度一一化解,更當上了遼的太傅。[5]期間馮道曾勸阻耶律德光濫殺漢民,使中原漢族免去一場浩劫。[4][6]
947年,昔日石敬瑭的部下劉知遠於契丹滅後晉後稱帝,建立後漢。同年,遼因為人民反抗不斷而被迫撤兵北還,劉知遠乘機奪取中原。為了拉攏前朝遺老,劉知遠封馮道為太師。951年,劉知遠的手下郭威起兵篡位,建立後周,又拜馮道為太師兼中書令。[2][4]
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繼位,不久即面對遼及北漢聯軍進攻。柴榮力排馮道勸阻,御駕北征抵禦聯軍,大勝。由於馮道諫阻北伐時觸怒柴榮,柴榮鄙視馮道之餘,不讓他隨駕出征北伐,另命他帶病監修太祖郭威陵墓。同年葬禮完畢不久,馮道以七十三歲高齡過世,柴榮為其輟朝三日以示哀悼,追封瀛王,諡文懿。[2][4]馮道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捻掌鎮。
史載馮道「三入中書,在相位二十餘年」,「相六帝」(李嗣源、李從厚、石敬瑭、石重貴、郭威及柴榮)。[2]馮道雖身為丞相,卻往往避免過問及參與財政和軍事決策,以免和當權者衝突[3]:117,因此馮道歷事五朝,只在柴榮計劃北伐時作出唯一一次勸諫[7]。他忠於儒家思想,認為只要恢復傳統,不必有所革新,就可以解決國家問題[3]:123、121。
五朝八姓
馮道由後唐莊宗正式入朝起,歷事五朝、八姓、十一帝[1][2][4]:
「五朝」指後唐、後晉、契丹(滅後晉後定國號「大遼」)、後漢及後周,共五個朝代。
「八姓」指後唐李存勗(本姓朱邪)、李嗣源(本姓不詳)及其養子李從珂(本姓王)、後晉石氏、遼國耶律氏、後漢劉氏、後周郭威及其養子柴榮,共八個家族。
「十一帝」指以下十一位皇帝:
後唐四代(莊宗李存勗、明宗嗣源、閔帝從厚及末帝從珂);
後晉兩代(高祖石敬瑭及出帝重貴);
遼一代(太宗耶律德光);
後漢兩代(高祖劉知遠及隱帝承祐);
後周兩代(太祖郭威及世宗柴榮)。
《舊五代史》及《新五代史》不算遼為一朝,共計四朝;《新五代史》把每朝算作一姓,不計耶律德光在內,稱馮道「事四姓十君」。[2][4]《資治通鑑》稱馮道為相「歷五朝、八姓」[1]。王賡武則稱馮道侍奉「五朝十帝」[3]:108-109。
另外,由於馮道於唐末時曾侍奉劉守光,而劉守光亦曾稱帝,國號「大燕」[8],故又有「十二帝」的說法。
官刻經籍
932年,後唐下令編纂並初次刊印「九經」,這可能不是馮道的主意,而是由另一丞相李愚提出的[3]:114、117-118。
著作
馮道著有《河間集》5卷,文集6卷及詩集10卷,但都不存於後世[3]:135。晚年的馮道寫了一篇《長樂老自敘》,屬於回憶錄性質,文中將他歷代當過的官職一一列舉並引以為榮,而其在自敘中自稱「長樂老」一事,不論在生前後世都引起過爭議。不過也有說法認為,這個自稱僅是取自於他的出身地長樂郡。
他的另一著作《榮枯鑑》,曾國藩對它的評論是「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的一部官場秘笈,並稱此書「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二千年不二之異書也。」[來源請求]但自宋以還,各種藝文志及書目中均未載此書;2005年吉林攝影出版社出版此書之前,也不曾見它出版或被其他著作提及。若此書為當代新發現,則亦不見學術界有何反應。其實,包括《榮枯鑒》在內的「天下無謀」書系中的各種謀略之書,都存在此問題。因此,此書可能是當代人託名馮道的偽作;曾國藩的評語,亦不見於其文集,可能是後人附會。
評價
讚揚
馮道在同時代人心目中,是有操守的儒者,甚至是模範丞相。北宋時,《五代通錄》作者范質、薛居正《舊五代史》、吳處厚《青箱雜記》都曾讚揚馮道[3]:105。范質崇拜馮道,吳處厚則認為馮道有益於世[3]:137、123。馮道在事親、濟民、主政、提攜賢良上的表現,都能符合傳統中君子、聖賢的行為標準,這使他在五代時,「當世之士無賢愚皆仰道為元老,而喜為之偁譽」,甚至在死後有著「與孔子同壽」的聲望[4]。
批評
自北宋起,史家因傳統的忠君觀念,對馮道歷事各朝的作為非常不齒。《舊五代史》雖然讚譽馮道的私德及器量,但亦指他不能稱為忠臣[9]。歐陽修《新五代史》則指馮道是五代時道德淪亡的表徵:「其可謂無廉恥者矣」,感嘆當時著名儒者亦欠缺忠貞[3]:104-105[4],甚至基於「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認為馮道的行為亦有份導致天下大亂[4]。司馬光《資治通鑑》更批評不論馮道做過多少好事,亦等於沒有做,因為他只是苟活於世,「乃奸臣之尤」。從此馮道成為歷史上典型的貳臣,為世人嘲笑[3]:104-105。清代《續通志》把失節的文武官吏分為十類,馮道列入最壞一類,受指責為「懵大倫而不知恥」[3]:104。歷史上曾為馮道辯護的只有王世貞、李贄、溫璜等寥寥幾人[3]:124。可以說在歷史上每逢提起馮道,往往都只有負面的評價。
現代史家觀點
史家王賡武認為馮道「把善意規諫及文雅的奉承兩種藝術糅合到完美的地步」,「他知道怎樣奉承,具有良好幽默感,同時具有一種誠篤的模樣」[3]:112;馮道「並不是一個傑出的儒者」,他對經典只有「一點有限度的知識,甚至他對儒家之治的了解也似乎是模糊不清的」,是「非常膚淺的儒者」[3]:117。
近代歷史學家對馮道有了不同的評價,不少人開始為馮道辯護,如近代史學家樊樹志便道:「在一種時局變動甚大的時代,出現馮道式的大臣,並非咄咄怪事。」他認為在五代這種政權變動頻繁的時代,皇帝對臣下的意態往往都沒有多大印象,故出現像馮道這種因事四代十一君而自命為「長樂老」的人,實乃時代的產物。何況以此批評馮道不知廉恥,主要都是從忠君愛國的觀念去看,而從務實的角度來看,馮道的累受重用對五代政局與官僚體制的穩定反而起著正面作用。馮道在契丹任職時,曾力勸契丹官兵不要殺害漢人百姓。另外,他還主持國子監「九經」的刻板印刷工程,歷時22年的改朝換代間也未曾間斷,是中國歷史上首度大規模以官方財力印刷套書。
軼事
有一回,馮道的門客為其講解《老子》,見文章裡面「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字,衝犯了馮道的名諱,門客為了避諱,把「道」這個字給改成「不敢說」,於是便將「道可道,非常道」讀作「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馮道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VgEHKD
-----------------------------------
剖析古代奸臣、小人奇謀巧智的震撼之作──小人經
看看奸臣如何耍權弄謀、小人如何屹立不倒
  史上唯一關於小人智慧的全記錄
  ◆.原典──「官場不倒翁」馮道(長樂老)總結人生經歷而成,古籍原典完整收錄。
  ◆.譯文──淺顯易懂的白話譯文,幫助讀者消除古文障礙。
  ◆.釋評──分析講解原文涵義,深入掌握每句經典。
  ◆.事典──百多篇的歷史人物故事,讓人讀來津津有味,鑑古推今。
  《小人經》是五代時期馮道所著。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朝代不停更替,兵荒馬亂的亂世,竟能經歷了五朝十主,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
  而這本《小人經》,乃是馮道晚年總結一生經驗所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長樂老的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小人活教材,他一生都在向人們展示官場不倒的秘訣,並實踐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處世哲學。
  曾國藩曾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小人經》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人不是「惹不起」、不可戰勝的,他們的行事是有跡可循、可以破解的,唯有洞悉其謀,才能有所防範!
  ▲揚君子,而君子命蹇;斥小人,而小人逍遙......何也?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千年不二之異書也。——清•曾國藩
  ▲越是小人,越喜歡以君子標準對他人求全責備。——胡適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大群非常重要的人物肯定被我們歷史學家忽視了......小人是什麼?如果說得清定義,他們也就沒有那麼可惡了。——余秋雨
作者简介:
長樂老
  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被司馬光指為「奸臣之尤」。
小人經:剖析古代奸臣、小人的震撼之作 https://bit.ly/3VcNnl8
----------------------------
官場不倒翁馮道的《小人經》:示人以愚,其謀乃大!是處世的學問
2021/02/16 
說起馮道,他可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更是有名的「官場不倒翁」。
更是一位官場常勝將軍,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十位皇帝,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
可以說他本人的仕途就是一部活小人教材。
馮道雖然如此沒有氣節,但你千萬不要把他當做一個老粗,馮道在當時是有了名的書蟲。他飽讀聖賢之書,幾乎到了如饑似渴的程度,馮道自稱「無才無德痴頑老子」,他從道家老子的「無為」中悟出了「為官之道」。
將一生智慧總結為一部奇書——《榮枯鑒》《榮枯經》又名《小人經》,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也是一部「小人」寫的如何做人的經典謀略著作,堪稱千古奇書!
《小人經》又名《榮枯經》,是五代宰相馮道寫就的一部厚黑學,教你如何鑑別小人,怎樣處世才能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很多人說,在現實的生活中,尤其是在這個處處勾心鬥角、權謀相加的社會,應該好好好學習如何防小人。
因為馮道有著特殊的經歷和小人視角,顯然頗有分量,再加上他對世道人心的洞察和自身經驗的總結,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因而造就了講述小人「智慧」的專著。
書中述著做小人的好處,如何做一個幸福的小人。雖然我極不認同這樣的價值觀,但還是認為必須辯證地去看待它。也許,只有了解了什麼是黑?才能更懂得什麼是白。
其實,從《小人經》中可以發現,小人不是「惹不起」就能「躲得起」的,小人並非不可戰勝的,小人的秘跡是有跡可循的,可以破解的,只有了解他,才可戰勝他;洞悉其奸,才能防範在先。示人以愚,其謀乃大!是處世的學問!
曾國藩評價此書時說:「一部《榮枯鑒》,道盡小人之秘笈,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千年不二之異書也。這是一部讓君子汗顏,小人驚悚的奇書!」
而《小人經》自五代至今一千多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直到今天仍然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幫助極大!
它裡面的許多總結,實有所指,其言不虛,對世道人心的透視和總結雖沒有老子的精深博大,但比之《道德經》更為貼近生活、貼近凡人。
這種歸納、剖析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言說方式,與揪著人離地的說教大唱反調,在我們這個崇尚「文以載道」的文化中,真是難得一見。
時至今日,此書對我們為人處事,工作生活依然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洞悉其奸,破解小人,永葆不敗是我們需要學習借鑑的。
其實像《榮枯鑒》這樣的權謀之術因為不在聖賢書之列所以歷來被中國主流文化所不齒,但它仍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其中蘊含的智慧不能被忽視。
因此,有人在古代涉及權術謀略的古籍中,特地挑選出最具有指導性和謀略價值的,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統的注釋,引經據典,它們就是羅織經+小人經。
除了本文所講的《小人經》以外,《羅織經》,我們研讀這兩本書,不是教人害人,而是吸取書中的精髓,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防範那些明槍和暗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從這些書中,後人不僅能很好地重溫歷史,更能以史為鑑,知道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場上、人際交往上更好地解決難題。
這羅織經+小人經只要6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你就可以學會這些智慧,更加有了制服人的手段,不論你是領導者,管理者還是普通人,都可以讀一讀。
官場不倒翁馮道的《小人經》:示人以愚,其謀乃大!是處世的學問 - 壹讀 https://bit.ly/3TZhcor
馮道的一生,就是一部“做官學”。他本人就是一位官場常勝將軍,是一部完整的小人活教材。他一生的意義也許就是教人怎樣做官。並用一生的實踐向人們宣告怎樣才能官場不倒,怎樣處世才能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作者簡介
長樂老,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兵戈不息之亂世,竟似閒庭信步,被司馬光指為“求生害仁”。而這本《小人經》,乃是由其特殊人生經歷淬鍊而成,從其涉及的利害關係和詭異程度看,我們所有的人都低估小人的智慧了。
作品目錄編輯
圓通卷第一
聞達卷第二
解厄卷第三
交結卷第四
節義卷第五
明鑑卷第六
謗言卷第七
示偽卷第八
降心卷第九
揣知卷第十
-----------------------
《小人經》是五代時期馮道所著。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朝代不停更替,兵荒馬亂的亂世,竟能經歷了五朝十主,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
而這本《小人經》,乃是馮道晚年總結一生經驗所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長樂老的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小人活教材,他一生都在向人們展示官場不倒的秘訣,並實踐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處世哲學。
曾國藩曾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小人經》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人不是「惹不起」、不可戰勝的,他們的行事是有跡可循、可以破解的,唯有洞悉其謀,才能有所防範!
揚君子,而君子命蹇;斥小人,而小人逍遙……何也?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千年不二之異書也。——清•曾國藩
越是小人,越喜歡以君子標準對他人求全責備。——胡適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大群非常重要的人物肯定被我們歷史學家忽視了……小人是什麼?如果說得清定義,他們也就沒有那麼可惡了。——余秋雨
//作者簡介//
長樂老
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被司馬光指為「奸臣之尤」。
//譯註者簡介//
馬樹全
古籍整理專家,曾國藩研究專家。曾注釋出版圖書《止學》、《小人經》(又名榮枯鑒)、《羅織經》、《守弱學》、《勢勝學》、《予學》、《厄學》、《權經》、《宦經》、《機遇學》、《度心術》、《人生攻守進退智慧書》等。
//前言//
縱觀中國歷史,不難發現一種奇特現象:人們呼喚忠臣,忠臣卻多是命運坎坷;人們抨擊奸臣,奸臣卻多是逍遙自在。兩者生存狀況迥異,這使人們面臨選擇的兩難。只有破除小人的夢魘,這一難題才能得到解決。
 「小人」的確很難定義:是齷齪卑鄙的雞鳴狗盜之徒?是六親不認的唯利是圖之輩?還是善於誘人陷入謠言迷宮的巧匠?似乎都不確切。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小人已成為善良人的夢魘、君子的夢魘乃至中國歷史的夢魘。
 《小人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由於作者馮道的特殊經歷和小人視角;此書便來得有些分量。用曾國藩的話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
 一部《小人經》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依據此書,試著作出下面的歸納:   
一、小人從不怕麻煩,又基本上不犯法。他們善用謠言和謊話製造麻煩,以渾水摸魚;他們怕水清,怕規則:他們見不得美好。生活中,人們明知那是小人還與其交結,不是為了撈好處,而是怕小人給自己製造麻煩。
二、小人懂得找到實現利益的最短路線。打破一切規則,為我所用,是小人的不二法門,他們是順應時變的高手。與君子比起來,小人最突出的品質是不迂腐,並具有超人的嗅覺。
三、小人具有極高的智慧。從適者生存的角度講,他們真正稱得上「智者」。馮道在空前的亂世中,竟先後服侍過十位君主,在宰相位二十餘年,僅用人格低下是難以解釋的。
四、小人多是偽術高明之徒,是揣摩心意的高手。他們具有兩面性:搖尾乞憐與窮兇極惡。在需要時搖尾乞憐,那是欲取先予;在翻臉時,則要提防小人會無所不用其極。
五、對小人應以毒攻毒、以惡制惡。小人不懼品行高尚的君子,卻害怕比他們還奸險的小人。用更兇惡的小人來對付小人,可謂一招妙法。
當然,人們根據不同的生活經驗,可以歸納的還有很多。
為了保留本書原貌,我們對原文只作了部分刪減;為了讓讀者正確理解經文要義,在每段原文之後,我們加了批評性的釋評,並編寫了相關事典。另外,還編入了《鬼谷子巧制小人八招》,以供讀者參考。
應該指出的是,由於作者是歷史上著名的小人,其中的某些謬言怪論並不足信,希望讀者諸君能以批判的眼光閱讀本書。
2月新書:小人經:剖析古代奸臣、小人的震撼之作 @ 好讀出版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3i2oSsC
史上唯一關於小人智慧的全記錄
  ◆.原典──「官場不倒翁」馮道(長樂老)總結人生經歷而成,古籍原典完整收錄。
  ◆.譯文──淺顯易懂的白話譯文,幫助讀者消除古文障礙。
  ◆.釋評──分析講解原文涵義,深入掌握每句經典。
  ◆.事典──百多篇的歷史人物故事,讓人讀來津津有味,鑑古推今。
  《小人經》是五代時期馮道所著。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朝代不停更替,兵荒馬亂的亂世,竟能經歷了五朝十主,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
  而這本《小人經》,乃是馮道晚年總結一生經驗所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長樂老的一生就是一部完整的小人活教材,他一生都在向人們展示官場不倒的秘訣,並實踐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處世哲學。
  曾國藩曾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小人經》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人不是「惹不起」、不可戰勝的,他們的行事是有跡可循、可以破解的,唯有洞悉其謀,才能有所防範!
  ▲揚君子,而君子命蹇;斥小人,而小人逍遙......何也?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實乃千年不二之異書也。——清•曾國藩
  ▲越是小人,越喜歡以君子標準對他人求全責備。——胡適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大群非常重要的人物肯定被我們歷史學家忽視了......小人是什麼?如果說得清定義,他們也就沒有那麼可惡了。——余秋雨
---------------------------
《小人經》全篇翻譯,了解小人才能戰勝小人,深得《厚黑學》的精髓
2019-07-10 由 人文歷史薈萃 發表于資訊
《小人經》作者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兵戈不息之亂世,竟似閒庭信步,被指為"求生害仁"。而這本《小人經》,乃是由其特殊人生經歷淬鍊而成,從其涉及的利害關係和詭異程度看,我們所有的人都低估小人的智慧了。
圓通 卷一
 善惡有名,智者不拘也;天理有常,明者不棄也。
善和惡各自有其內涵,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因此被束縛;天下事物變化都有自然規律,聰明的人不會去違背。
 道之靡通,易者無虞也。
道理的阻礙與通暢,順應變化的人根本也不關心這些。
 惜名者傷其名,惜身者全其身;名利無咎,逐之非罪,過乃人也。
珍惜名譽的人反而最容易損害他的名譽,愛惜自己身體的人得以保全他的身體;名譽和利益本身並沒有壞處,追逐這些也不能算是什麼罪過,有過錯的是因為人獲得後目的不同。
 君子非貴,小人非賤,貴賤莫以名世;君子無得,小人無失,得失無由心
君子不會自認為尊貴,小人不會自認為下賤,尊貴或低賤這些虛名不足以稱道於世;君子不一定能得到,小人也不一定會失去,得到和失去跟思想境界其實毫無關係。
 名者皆虛,利者惑人,人所難拒哉。
名譽都是虛的,利益能誘惑人,但都是人難以抗拒的。
 榮或為君子,枯必為小人;君子無及,小人乃眾,眾不可敵矣。
榮華富貴的人有可能會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身敗落魄的人必定是小人;能達到君子標準的人沒有多少,成為小人可能有很多,不要與很多人成為仇敵。
 名可易事難易也,心可易命難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
名譽可以導致行事時是困難的或簡單的,思想境界可以導致命運是困難的或容易的,一般人不會加害於君子,為什麼會去加害於小人呢?
聞達 卷二
 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悅上者榮,悅下者蹇(jian)
 為官不是以善惡作為標準,升遷不用談論其忠奸的大小;能取悅上層領導的人可能榮華富貴,處處為下層百姓著想的人則困難重重。
 君子悅下,上不惑名;小人悅上,下不懲惡
 君子使下層百姓喜悅,上層領導不會因此懷疑他的名譽;小人喜歡取悅上層領導,對下層百姓的邪惡不會懲罰。
 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
 下層百姓以正直為品德高尚,上層領導常以諂媚、順應當做忠誠;正直的人不懂得去阿諛奉承,上層領導就會懷疑其忠誠;阿諛奉承的人無法保持正直的品質,下層百姓就會拋棄他。
 上疑禍本,下棄毀譽,榮者皆有小人之謂,蓋固本而舍末也
 上層領導的懷疑是災禍的根由,下層百姓的遺棄會毀壞名譽,榮華富貴的人都難免被稱呼為小人,就是因為要鞏固實際利益而捨去好的名譽。
 富貴有常,其道乃實;福禍非命,其道乃察
 富裕與尊貴的產生是有普遍的規律,它的方法就是以實際需要為主;災禍與福祿並非是命中注定的,它的關鍵是否有觀察和判斷的能力。
 實不為虛名所羈,察不以奸行為恥;無羈無恥,榮之義也
 以實際需要為主就不會受虛名所束縛,觀察判斷不以奸詐的行為作為恥辱的標準;既沒有羈絆又沒有恥辱,這是能夠榮華富貴的內在含義。
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榮也
 想追求名譽的人就不要去當官,好職位不可能有好名聲;想升官的人就不要考慮名譽,道德高尚不可能會榮華富貴(矛與盾的關係)。
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
 君子談論的是思想境界,小人攻擊的是思想境界,人格操守和價值取向的定位不同,結果當然不一樣。
解厄 卷三
 無憂則患烈也;憂國者失身,憂己者安命
 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則禍患會很強烈的。為國家操勞的人有可能失去身家性命,為自己操勞的人有可能安身立命。
 禍之人拒,然亦人納;禍之人怨,然亦人遇
 災禍是每個人都不想要的,然而有些災禍是自找的;災禍是每個人都討厭,然而每個人都難免碰上。
 君子非惡,患事無休;小人不賢,餘慶弗絕
 君子不會去做壞事,但禍患卻接連不斷;小人不賢能,快快樂樂的生活卻不會停止。
 上不離心,非小人難為;下不結怨,非君子勿論
 讓上層領導對自己完全放心,不做小人就很難做到;但與下層百姓不結怨恨,不是君子就不用談論。
 禍於上,無辯自罪者全;禍於下,爭而罪人者免
 上層領導有麻煩時,不用辯護自己承擔罪責的人才可以保全;下層百姓出了事故可能會追究責任時,搶先把責任推給別人的人可以免去責任。
 君子不黨,其禍無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
 君子不愛拉幫結夥,遇到災禍而願意幫助的人非常少。小人善於結交朋友,獲取利益時則不乏盡全力幫助的人。
 道義失之無懲,禍無解處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諒矣
 道和義缺失卻沒有什麼懲罰,遇到災禍時沒有解決的方法就必然受困,君子卻沒有能力改變,而有的小人卻可能被諒解。
交結 卷四
 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咸用也
 真正智慧的人不會拒絕賢能的人,明白事理的人不會疏遠壞人,善與惡兩種人都要用。
 順則為友,逆則為敵,敵友常易也
 順應自己的人作為朋友,反對自己的人當成敵人,朋友和敵人都是常常互相轉化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 貴以識人者貴,賤以養奸者賤;貴不自貴,賤不自賤,貴賤易焉
 以尊重的心態去對待別人的人尊貴,以輕賤的心態去估息邪惡的人下賤;尊貴的人不知自己應尊貴,貧賤的人不願自己被輕視,貴和賤就可能互相轉換了。
 貴不賤人,賤不貴人,貴賤久焉
 尊貴的人不會輕視別人,潦倒的人學不會尊重別人,貴和賤的身份有可能一直延續下去。
 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謀乃大;人忌人明而自愚,智無潛藏,其害無止
 有的人總希望別人愚蠢而自己聰明,展示在眾人面前是很愚笨的,這樣的人具有非同小可的謀略;有的人忌妒別人聰明而自己愚蠢,才智也沒有能力深深隱藏,這樣的人將禍患無窮。
 明不接愚,愚者勿長其明;智不結怨,仇者無懼其智
 聰明的人不會接觸愚蠢的人,與愚蠢的人接觸不會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跟別人結下怨恨,結仇的人不會因為你有智慧就怕你。
 君子仁交,惟憂仁不盡善。小人陰結,惟患陰不制的。君子弗勝小人,殆於此也
 道德高尚的人用仁義去交往,只是憂慮自己的仁義達不到盡善盡美。小人喜歡耍陰謀詭計去交往,只是擔心陰謀詭計而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君子沒辦法勝過小人,吃虧的原因就在於這個。
節儀 卷五
 外君子而內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內君子者,真君子也
 對外表現出如君子般仁義道德而內心則是耍陰謀詭計的小人的想法,這是真正的小人;對外表現出如小人般有心計而內心卻如君子般高風亮節的人,才配稱為真君子。
 德高者不矜,義重者輕害
 道德高尚的人不居功自傲、炫耀自己。重仁義的人忽視了因此可能面對的傷害。
 人慕君子,行則小人,君子難為也;人怨小人,實則忘義,小人無羈也;難為獲寡,無羈利豐,是以人皆小人也
 有的人仰慕君子(的道德高尚),行為處事時卻按小人的方式,君子是沒辦法這麼做;有的人口口聲聲說憎惡小人,實際行為處事時忘記了以仁義為準則,小人這樣做沒有任何的阻礙。君子是沒辦法這麼做且獲利很少,小人這樣做沒有任何的阻礙且獲利豐厚,因此眾人都想成為小人。
 位高節低,人賤義薄
 社會地位越高則氣節越低(保住地位),有的人越貧賤則越顧不上道義(要生存)。
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壞其身;君子避於亂也,小人達於朝堂
 君子最不能忍受污辱他的意志,小人最不能忍受是損壞他的身體;君子在亂世中避開隱居,小人卻因此在朝廷中弄權。
 節不抵金,人困難為君子;義不抵命,勢危難拒小人
 氣節抵擋不住金錢,人貧困時難以成為君子;道義抵擋不住性命,形勢危險時難以拒絕成為小人。
 不畏人言,惟計利害,此非節義之道,然生之道焉
 不害怕別人的言論,只顧計算利益與傷害的多少。這並非是具備氣節和道義的途徑,然而卻是能夠生存的途徑。
明鑑 卷六
 福不察非福,禍不預必禍;福禍先知,事盡濟耳
 福運到來不能夠察覺就不算是福氣,災禍來臨前不預防就肯定成為禍害;福與禍能先預測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平安處理完。
 施小信而大詐逞,窺小處而大謀定
 施加極小的誠信則大陰謀可以得逞,多注意細節則大決策就能謀劃決定。
 事不可絕,言不能盡,至親亦戒也
 行事不可以做到絕境(要留後路),言語不能完全說明白,即使對至親好友也要戒備。
 佯懼實忍,外恭內忌,奸人亦惑也
 假裝畏懼而實際要忍受著,對外表現恭敬而內心在忌恨著,既使是奸邪的人也會被迷惑。
 知戒近福,惑人遠禍,俟(si)變則存矣
 知道戒懼謹慎的人接近了福運,能夠迷惑別人的人就能夠遠離禍患,隨時應對事物的改變則能長久生存下去。
 私人惟用,其利致遠;天恩難測,惟財可恃
 交往的人必須是對你有用的,這樣可以使利益長久;上天的恩賜難以預測,只有屬於自己的錢財可以依仗(不要指望別人,只能依靠自己)。
 以奸治奸,奸滅自安;伏惡勿善,其患不生
 用奸詐的手段去整治奸惡的人,惡人被消滅後自己就能安居樂業;懲治邪惡不能用太善良的方式,這樣禍患就不會再滋生了。
 計非金者莫施,人非智者弗謀,愚者當戒哉
 計策並非萬全之策的就不要去施行,人並非有聰明才智的則不要去耍陰謀詭計,不是特別聰明的人應當要戒備呀。
謗 言 卷七
 人微不諍,才庸不薦
 職位低賤的人不要告誡他做得不對的地方,沒有才能的人不要推薦他。
 攻其人忌,人難容也
 攻擊他最被眾人忌恨的缺點,(缺點暴露)眾人就難以容忍他了。
 陷其窘地人自污,謗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識,謗之奇也;究其末事人未察,謗之實也;設其惡言人弗辯,謗之成也
 使他陷入窘迫的處境則眾人自然會污陷他,這是毀謗人最簡單的辦法;好好善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而別人不知道跟你有關係,(誹謗他的言論就會無緣無故的出現)這應當是毀謗人的奇招;找出他幹過的不為人知的各種小事(抓住他的把柄),這是毀謗人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到處散播他的真假無法分辨的種種壞話,這是毀謗人直接成功的辦法。
 謗而不辯,其事自明,人惡稍減也;謗而強辯,其事反濁,人怨益增也
 遇到誹謗而不去辨解(選擇沉默),事實真相慢慢自己就清楚了,別人的厭惡或許能稍微減少一些;如果遇到誹謗強行爭辯,這件事只能是越描越黑,結果是別人的怨恨和厭惡越來越多。
 失之上者,下必毀之;失之下者,上必疑之
 失去了上層領導信任的人,下層百姓就可能抵毀他;失去下層百姓信任的人,上層領導必定會懷疑他。
 假天責人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盡惑焉
 假借領導的意見打壓別人而實現自己的目的,假借眾人對事物的議論來獲取信任,這樣做事誰都會被你蒙蔽。
示 偽 卷八
 無偽則無真也。真不忌偽,偽不代真,忌其莫辯
 沒有虛假則也沒有真實。真實的並不怕虛假的,虛假的不能代表真實的,害怕的是真真假假摻合在一起無法區分清楚。
 偽不足自禍,真無忌人惡
 偽造得不足以以假亂真就會給自己惹禍;真誠得無所顧忌也會讓別人討厭。
 順其上者,偽非過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 順應自己的上層領導的意思行事,即使是假裝的也不會有什麼過錯;悖逆自己的上層領導的意思行事,儘管真誠也會得罪。
 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無失
 提要求時最忌諱直截了當,含蓄的提出比較容易達到目的;拒絕別人最忌諱明白得說,委婉的拒絕不會有失誤。
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棄舊;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懷恩
 忠於自己的領導是有仁義的,君子如果仁義就不會放棄自己以前的領導;在行動中對以前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尊敬,小人行動中不可能心懷感恩。
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達則背主,偽之故,非困達也
 君子儘管陷入困境也不會以迷惑別人(達到目的),小人顯達之後就會背棄曾幫助過他的人,這是做人虛偽的原因,跟在困境或顯達沒有關係。
 俗禮,不拘者非偽;事惡,守諾者非信。物異而情易矣
 虛禮俗套,不去遵循的人並非是虛偽。明知道壞事情,還信守諾言的人並非有誠信。事物不同而處理情況也應改變。
降 心 卷九
 以智治人,智窮人背也;伏人懾心,其志無改矣。
 以智力整治眾人,智力用盡的時候而眾人就會背棄你;收伏人必須懾服他們的內心,使他們的志向(臣服)不會改變。
 上寵者弗明貴,上怨者休暗結。
 被上層寵信的人不會感覺比別人明智和尊貴;被上層埋怨的人停止暗中結黨營私。
 術不顯則功成,謀暗用則致勝。
 不顯現出的權謀手段則容易成功,謀略暗中使用則可出奇制勝。
 君子制於親,親為質自從也;小人畏於烈,奸恆施自敗也。
 君子受制於珍愛親情,以親情作為要挾自然會曲從的;小人害怕於比他們更厲害的,以奸詐的方法不斷施加自然能制服的。
 理不直言,諫非善辯,無嫌乃及焉。情非彰示,事不昭顯,順變乃就焉。
 道理不用直接講清,勸諫並非要善於爭辨,沒有忌恨波及就達到目的了;為人處事的態度並非宣傳才會顯示出,處事的行動並非公布才會表現出,只要能順應形勢的變化就能達到目的。
 仁堪誅君子,義不滅小人,仁義戒濫也;恩莫棄賢者,威亦施奸惡,恩威戒偏也。
 仁愛能夠拖累君子,道義卻不能使小人有所收斂,仁和義都切勿濫施(必須掌握分寸);施恩別忘了不在乎名利的人,懲罰更要施加奸邪可惡的小人,恩和威切勿只對一方施加(應並重)。
揣 知 卷十
 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知人不懼,知心堪御
 善於觀察的人能夠了解別人,善於思索的人能夠理解別人的真實想法;了解了別人才能無所畏懼,理解別人的內心真實想法才有能力進行提防。
 知不示人,示人者禍也;密而測之,人忌處解矣
 真正有智慧不要展示給別人(懂得藏才隱智),展示出來的人會給自己帶來禍患;隱密的去試測,人們的忌恨會慢慢消除。
 君子惑於微,不惑於大;小人慮於近,不慮於遠
 君子在小事上可能裝糊塗,但大事上絕對不糊塗的;小人一般只考慮眼前的利益,不考慮未來的發展。
 設疑而惑,真偽可鑑焉;附貴而緣,殃禍可避焉
 設置疑難而進行試探他們的反應,真誠和虛偽就可以鑑別了;依附有前途的人並與之結緣(牢固關係),煩惱和禍患就可以避開了。
 結左右以觀情,無不知也;置險難以絕念,無不破哉
 總結各方面的信息用以觀察事態的發展,就沒有不知道的事情;時時如同身處險境和困難中用以斷絕不可能實現的妄想,就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rl4v4ax.html
縱觀中國歷史,不難發現一種奇特現象:人們呼喚忠臣,忠臣卻多是命運坎坷;人們抨擊奸臣,奸臣卻多是逍遙自在。兩者生存狀況迥異,這使人們面臨選擇的兩難。只有破除小人的夢魘,這一難題才能得到解決。
「小人」的確很難定義:是齷齪卑鄙的雞鳴狗盜之徒?是六親不認的唯利是圖之輩?還是善於誘人陷入謠言迷宮的巧匠?似乎都不確切。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小人已成為善良人的夢魘、君子的夢魘乃至中國歷史的夢魘。
《小人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由於作者馮道的特殊經歷和小人視角;此書便來得有些分量。用曾國藩的話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
一部《小人經》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依據此書,試著作出下面的歸納:
一、小人從不怕麻煩,又基本上不犯法。他們善用謠言和謊話製造麻煩,以渾水摸魚;他們怕水清,怕規則:他們見不得美好。生活中,人們明知那是小人還與其交結,不是為了撈好處,而是怕小人給自己製造麻煩。
二、小人懂得找到實現利益的最短路線。打破一切規則,為我所用,是小人的不二法門,他們是順應時變的高手。與君子比起來,小人最突出的品質是不迂腐,並具有超人的嗅覺。
三、小人具有極高的智慧。從適者生存的角度講,他們真正稱得上「智者」。馮道在空前的亂世中,竟先後服侍過十位君主,在宰相位二十餘年,僅用人格低下是難以解釋的。
四、小人多是偽術高明之徒,是揣摩心意的高手。他們具有兩面性:搖尾乞憐與窮兇極惡。在需要時搖尾乞憐,那是欲取先予;在翻臉時,則要提防小人會無所不用其極。
五、對小人應以毒攻毒、以惡制惡。小人不懼品行高尚的君子,卻害怕比他們還奸險的小人。用更兇惡的小人來對付小人,可謂一招妙法。
當然,人們根據不同的生活經驗,可以歸納的還有很多。
為了保留本書原貌,我們對原文只作了部分刪減;為了讓讀者正確理解經文要義,在每段原文之後,我們加了批評性的釋評,並編寫了相關事典。另外,還編入了《鬼谷子巧制小人八招》,以供讀者參考。
應該指出的是,由於作者是歷史上著名的小人,其中的某些謬言怪論並不足信,希望讀者諸君能以批判的眼光閱讀本書。
================================

千古奇書《小人經》:必讀的大智慧 【晨星書店】《小人經:剖析古代奸臣、小人的震撼之作》ISBN:9789861784144│好讀│長樂老/馬樹全│全新 | 露天拍賣
千古奇書《小人經》:必讀的大智慧 https://bit.ly/3tOHfDU
《小人經》又名《榮枯經》,是五代宰相馮道寫就的一部厚黑學,教你如何鑑別小人,怎樣處世才能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因為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官場常勝將軍,歷仕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先後效力十位皇帝,始終擔任將相、三公、三師之位,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司馬光更斥其為「奸臣之尤」。
可以說他本人的仕途就是一部活小人教材。
以下是本書最為精華的十四句,對於防小人、識大體,為人處世中少吃虧應大有裨益。
千古奇書《小人經》:必讀的大智慧
1.道義失之無懲,禍無解處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諒矣。
譯文:不講道義不會造成什麼實際的惡果,有了禍事沒人幫可就必然倒霉。做君子倒了霉只能束手無措,所以,大家選擇做小人,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2.位高節低,人賤義薄。
譯文:社會階層越高,氣節越低——因為要裝孫子;人越貧賤,義氣越是狗屁——因為先要活著。
3.上不離心,非小人難為;下不結怨,非君子勿論。
譯文:讓上頭領導對自己完全放心,不是小人就難以做到;讓下頭群眾不怨恨自己,不是君子您就別想了。
4.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
譯文:下邊的群眾以道德高尚剛正不阿為美德,上頭的領導會把諂媚順應當做忠誠。
5.智不拒賢,明不遠惡,善惡咸用也。
譯文:真正的聰明人不拒絕好人,也不疏遠壞人,這兩款都有用。
6.人冀人愚而自明,示人以愚,其謀乃大。
譯文:人盼著別人傻自己聰明,但還是成天裝傻給人看,這是真正有主意的人。
7.施小信而大詐逞,窺小處而大謀定。
譯文:偶爾裝裝實在,大陰謀就能得逞;多偷偷看看細節,大的決策就能搞定。
8.事不可絕,言不能盡,至親亦戒也。
譯文:做事情要留後路,說話要留半句,縱然是親爹也得防著點兒。
9.佯懼實忍,外恭內忌,奸人亦惑也。
譯文:心裡頭有火兒也要憋著,假裝畏懼,心裡頭滿是仇恨也得藏著,假裝恭敬,您要能這麼辦,壞心眼兒再多的人也得上當。
10.攻其人忌,人難容也。
譯文:攻擊一個人,就找他最遭人羨慕嫉妒恨的那一點,大伙兒就都幫你毀他了。
11.善其仇者人莫識,謗之奇也。
譯文:好好對待那些跟他有仇的人,他們早晚會跳出來毀他,而別人又不知道跟你有關係,這就又上一個層次,算是奇招了。
12假天責人掩私,假民言事見信,人者盡惑焉。
譯文:藉助上頭的意見打壓別人實現自己的目的,或者藉助下頭的輿論來說事兒討取上頭的信任,任誰都得上當。
13.順其上者,偽非過焉。逆其上者,真亦罪焉。
譯文:順應上頭的意思,哪怕是裝的,也不是什麼過錯。悖逆上頭的意思,哪怕是真誠,也是找倒霉。
14.求忌直也,曲之乃得。拒忌明也,婉之無失。
譯文:要求什麼東西,別說的太直了,用點技巧含蓄點,才容易成功。拒絕什麼東西,也別有什麼說什麼,委婉點兒,照樣能達到目的。
千古奇書《小人經》:必讀的大智慧 https://bit.ly/3tOHfD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