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大調查:台灣人認同感61% 自認中國人比率僅2.4%創新低
2024-02-23 11:43 中央社/ 台北23日電
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為2.4%,創1992年以來新低,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則為61.7%,且近4年都在6成以上。台灣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政大調查:台灣人認同感61% 自認中國人比率僅2.4%創新低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P6P7V
根據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為2.4%,創1992年以來新低,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則為61.7%,且近4年都在6成以上。
政大選研中心近日發布「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台灣民眾政黨偏好趨勢分布」等調查,調查時間點起於1992年與1994年,今天發布截至2023年12月的最新調查結果。
「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布」部分,調查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為61.7%。整體來看台灣人認同感自1992年整體後就呈現上升趨勢,並在2008年與「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拉開差距,近4年都在6成以上。
此外,調查也顯示,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從1992年開始調查的25.5%,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這次調查僅2.4%,創1992年以來新低;兩種身分都認同的比率則為32.0%。長期來看,除了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率長期呈現上升趨勢外,其餘兩者都呈現下降趨勢。
觀察「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布」,希望永遠維持現狀的比率達33.2%,創下1994年調查以來新高,長期也呈現上升趨勢,而盼維持現狀再決定的比率為27.9%;希望儘快統一的比率為1.2%,長年下來皆未超過5%,而偏向統一為6.2%,長期呈下降趨勢。
另外,希望儘快獨立比率是3.8%,也是逾20年來低點,而偏向獨立比率為21.5%,雖是近5年低點,長期仍呈上升趨勢。
政大的調查資料來自於每年或是每半年的民意調查,每個資料點代表每年底合併(1月至6月合併資料於年中公布)的結果,並經過加權處理。
政大調查:台灣人認同感61% 自認中國人比率僅2.4%創新低 | 綜合 | 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SP6P7V


對歐洲而言,台灣已成為對抗強大專制國家的象徵/2018年馬來對歐洲而言,台灣已成為對抗強大專制國家的象徵/2018年馬來對歐洲而言,台灣已成為對抗強大專制國家的象徵/2018年馬來

投書】投票選舉無用?從馬來西亞近年的政治變動省思民主這件事
【投書】投票選舉無用?從馬來西亞近年的政治變動省思民主這件事 | 李威瀚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g5Bdy
破壞的背後即是重新建設的可能。現今的政黨結盟模式,顯然已逐步朝向相互制衡的政治發展趨勢。這難道不是馬來西亞邁向民主政治轉型的重要變革嗎?
11月19日,馬來西亞將迎來第15屆全國選舉相較於上一屆大選,馬來西亞民眾對於此次選舉的關注度普遍下滑了不少。這主要跟過去兩年社會上發生了多次的政治劇變,造成民眾感到政治疲勞有高度關聯。
近來身旁的一些朋友,也開始對參與選舉抱持冷眼觀望的態度,認為公民參與選舉投票並無助於政治、乃至於社會的長遠發展。以下試圖從多個角度切入,說明民眾的選舉政治參與,為何是馬來西亞社會現今許多正面變革的關鍵要素。
破壞即是建設:馬來西亞政治亂象下的民主曙光
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透過第14屆大選,迎來歷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瓦解了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BN)自獨立後的政黨執政基本盤,使舊有的政治結構必須進行重組。希望聯盟陣線(Pakatan Harapan,PH)接著組成新政府。雖然執政不到兩年就宣告垮台,顯示該聯盟成員黨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政治理念分歧,政黨結盟間的高度脆弱性最終造成了分裂結果,但是當時所開展的政治新格局,在一連串政治亂象中,亦不乏轉型正義的新契機。
最為明顯的例子便是前首相納吉因為「SRC洗錢案」被判刑一事,那是馬來西亞首次有最高政治領袖成功被控上法院與入獄的紀錄。隨即而來的,是反貪會針對瀕海戰鬥艦(LCS)採購弊案的調查、國會通過反跳槽法等事件,皆反映了民眾參與大選後、發揮了監督政府的影響效應,讓長期受到國家行政權干預而失靈的立法權與司法權,暫時得以恢復獨立運作,即使在高壓政治下,仍保持了該有的公正性與中立性。
前首相納吉因為「SRC洗錢案」被判刑,那是馬來西亞首次有最高政治領袖成功被控上法院與入獄的紀錄。圖片來源:Wikipedia
如果就現今馬來西亞的政治生態發展進一步觀之,更不難發現,上屆大選後,不管是執政聯盟或是在野黨陣營,「一黨獨大」的執政模式已難以鞏固,取而代之的是多個政黨之間同時競爭與協商的治理模式。
此一政治現象說明:過去國民陣線執政時代,成員黨如馬華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MCA)和國大黨(Malaysian India Congress,MIC)一般缺乏政黨主體性,只可以附庸巫統(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UMNO)的舊有政治權力結構,如今已無法被輕易複製。質言之,破壞的背後即是重新建設的可能。現今的政黨結盟模式,顯然已逐步朝向相互制衡的政治發展趨勢。這難道不是馬來西亞邁向民主政治轉型的重要變革嗎?
上屆大選後,不管是執政聯盟或是在野黨陣營,「一黨獨大」的執政模式已難以鞏固,取而代之的是多個政黨之間同時競爭與協商的治理模式。
政治亂象不是藉口!參與公共事務才有改變可能
再者,上屆大選所牽動的政治變遷局勢,更對「威權政治反撲」提供了深切的反省意義。當初大選期間的「馬哈迪效應」確實發揮了部份動員作用,協助馬來西亞進入另一個政治光譜。但是,迷戀威權政治終究只會遭致反噬的下場。不管是當初為了政治利益而選擇跟威權者結盟的希望聯盟陣線,抑或是過度崇拜與神化威權者的選民們,今天均為此付出了慘重的政治代價。
假如不希望歷史重演,政黨就必須扮演好「守門人」的角色,而選民則更需具備批判意識,勿輕易掉入缺乏覺醒的政治動員陷阱,方能向潛在的威權政治說不。筆者認為,這無疑是上回大選後,馬來西亞社會重修的一門寶貴政治課。
民主政治轉型的過程本來就是漸進式且沒有終點可言,就正如社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幾。個人唯有透過持續參與體制,才能開啟改革體制的可能性,而參與選舉投票,即是影響政治或政府的基本手段之一。當然,民主選舉的核心價值,強調的是尊重個體的投票自主權,個人不應該因為他人的投票或不投票行為而對其進行道德譴責,不然最終僅是抬舉了一個霸權。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作為公民的我們,在面對國家大事的時候,就不需要自我反省與覺察,任由犬儒心態壓垮我們關注與投入公共事務的理想。兩者一旦發生,均會對國家民主發展造成嚴重的傷害。
(作者為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投書】投票選舉無用?從馬來西亞近年的政治變動省思民主這件事 | 李威瀚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g5Bdy
--------------------------

【投書】歐洲與台灣,為何彼此看不清?
作者 舒耕德(Gunter Schubert) Judy Lee譯
2022-11-11
對歐洲而言,台灣已成為對抗強大專制國家的象徵。專制大國拒絕承認小國(甚至是民主管治國家)的正當主權,後者必須得到支持,自由的國際秩序才得以捍衛。
俄烏戰爭開始後,歐洲對台灣的關注明顯增加。正如2021年5月1日《經濟學人》頭條文章強調,歐洲加強關注台灣,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文章更稱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這篇文章寫作的背景是美中貿易戰,以及與之相關、可謂對中國有利的國際權力分配轉移。文章認為,台灣將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最終攤牌的地點。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精英和公眾開始認真對待習近平有的台灣言論,並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與烏俄關係對照比較。
俄烏戰爭後,歐洲高度關切兩岸衝突
按照歐洲的普遍理解,台灣自稱主權國家,國號為中華民國,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對此一說法。而礙於中國在全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國際社會迄今也不予支持。中國現在似乎準備好以武力佔領這座島嶼,從而實現「統一」和「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雖然一般歐洲人對台灣歷史和台灣人自二戰結束以來所經歷的複雜國家建設過程知之甚少,但台灣已成為對抗強大專制國家的象徵。專制大國拒絕承認小國(甚至是民主管治國家)的正當主權,後者必須得到支持,自由的國際秩序才得以捍衛。某程度上,俄羅斯對烏戰爭在歐洲引起的焦慮,被投射到台灣爭取成為獨立國家、對抗中國領土收復主義的抗爭上。因此,歐洲對台灣和兩岸衝突的興趣,從未如今日一般強烈過。
去年,我在《天下雜誌》發表一篇專欄文章,提出一個問題:在中國軍機和軍艦加緊侵入台灣海域和沿海領空的局面下,台灣社會是否準備好要面對充滿敵意的中國?現在,許多歐洲國家也在問同樣的問題。
裴洛西2022年8月初訪台,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在台灣附近進行軍事演習,還有中國政府針對「外國勢力與台灣領導人勾結以實現其台獨邪惡目的」的一連串口誅筆伐,歐洲一直密切關注。中國新一份《台灣問題白皮書》在裴洛西訪問後立即發表,重申北京無論如何都決心實現「統一」,歐洲各地對此討論熱烈。
眾所周知,由於美中「大國」競爭加劇──(更具體地說,由於美國總統拜登多次公開聲明,確認中國如嘗試入侵台灣,將遇到防衛──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和「解放」台灣有關的賭注已大大增加。為了幫助台灣傳遞「中國不能像俄羅斯在烏克蘭那樣行事」的訊息,歐洲正在撫心自問,他們應該發揮、可以發揮什麼作用。
但與此同時,歐洲並不完全清楚台灣想要什麼。
為了幫助台灣傳遞「中國不能像俄羅斯在烏克蘭那樣行事」的訊息,歐洲正在撫心自問,他們應該發揮、可以發揮什麼作用。但與此同時,歐洲並不完全清楚台灣想要什麼。
台灣人怎麼看待台海危機?
我9月和10月在台灣待了幾個星期,想更加了解台灣人對這一切的看法。我們在歐洲,幾乎聽不到台灣的聲音,這使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和歐盟成員國對兩岸衝突的理解更加複雜。
然而,對此事的理解,對於做出正確的政策選擇至關重要。我與台灣的決策人員、智庫中人、各院校學者和學生交談過,更不用說與計程車司機和朋友保持日常交流,希望了解島民對迫在眉睫的軍事衝突及整體台中關係的近期想法,以及這些心態在過去一年中可能發生的變化。
最近當然有很多調查,試圖找出台灣人在多大程度上準備好對抗中國並為台灣民主而戰、他們在這種對峙局面中對國防軍力信任是否足夠,以及其對美國軍事支持──在武器採購,和更重要的派遣美軍方面──有多樂觀。
在如何應對中國威脅的問題上,這些調查的總體趨勢可能顯示出台灣社會現時更加團結或更加不團結──結論視乎個人觀點。
無論如何,這些結果都不成定論。總結8月中國軍事演習以來多項台灣民意調查結果,大約一半民眾相信台灣軍隊能成功保衛台灣免受中國入侵,但約三分之一民眾則不以為然。
雖然5到6成人認為美國會積極保衛台灣(儘管只有12%認為華盛頓會以派兵的方式實行),但3、4成人對此表示懷疑。6到7成受訪者表示願意參與潛在的戰爭,但大約3成不願意。有趣的是,橫跨所有年齡群,約有6成台灣人並不擔心戰爭將至。此外,一半台灣人認為台灣應該在中美之間保持平等距離,而三分之一的人既偏好美台關係,但同時希望與中國保持和平關係。
儘管台灣政府歡迎裴洛西以及隨後更多美國參眾兩院代表團訪問,但大約75%的台灣人似乎確信,這種外交往來只會增加戰爭風險。超過一半的人則懷疑這類訪問對解決台灣政治地位爭議是否有任何幫助。
許多台灣社會科學家正試圖破譯這些數字背後的訊息,其中有人指出它們全都不可靠──不僅因為他們看得出台灣社會出名搖擺不定的情緒,更因為真正的戰爭終有一天降臨台灣海岸時,人們很可能迅速改變意見──要麼堅決抵抗,要麼早日投降!事實上,人人都在猜測,沒有人知道會怎樣。
儘管台灣政府歡迎裴洛西以及隨後更多美國參眾兩院代表團訪問,但大約75%的台灣人似乎確信,這種外交往來只會增加戰爭風險。超過一半的人則懷疑這類訪問對解決台灣政治地位爭議是否有任何幫助。圖片來源:總統府@flickr (CC BY 2.0)
台海「現狀」代表什麼,民眾存在嚴重分歧
然而,對於歐洲來說,最難理解的是台灣的國族身分認同問題,以及由此而生的國內共識問題:如何定義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這是一個在國內政壇和學界爭論了幾十年的話題,但隨著「台灣問題」國際化,現在變得更加迫切。
長話短說:這種共識是遙不可及的,不利台灣向歐洲和世界發出一致訊息,說明其爭取獨立建國的法理依據。
目前執政的民進黨嚴守其拒絕「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的立場,主張「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從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國大陸的主權),但此說法實以1947年通過、涵蓋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憲法為基礎。
主要反對黨國民黨仍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聲稱中華民國對台灣和大陸擁有主權,從而假想地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國的主權,堅持在中華民國主持下「統一」的理想
雖然雙方都認同所謂的台海「現狀」,但在「現狀究竟代表什麼」的問題上卻存在嚴重分歧。對民進黨來說,現狀是維持實然獨立國家身分,名分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也好,單純「台灣」也罷;對國民黨而言,現狀意味着在兩岸終會「統一」(不過絕不是由共產黨統治)的共識下,台灣海峽兩岸主權爭奪戰陷入僵化。
與此同時,有論述上的暗流,將獨立國家的合法性,連繫上「台灣人」和「中國人」身分之分(民進黨的做法),或是與「中國性」扯上關係(國民黨的做法)。
要弄清楚自己是誰、以後何去何從,對大多數台灣人自己來說就已經夠複雜了──更何況是讓歐洲人理解?
在我個人看來,要形成國內共識應該頗容易:台灣兩黨陣營都同意不想被中國共產黨統治;他們同意台灣的正式名稱是「中華民國」,並同意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作為中華民國獨立建國的基礎。
他們的分歧在於「統一」這個概念:民進黨拒絕接受,國民黨則樂見其持續──主要是出於戰術原因,因為仍然希望(根據我的評估,是錯誤地希望)以後他們會更容易與中共打交道。
兩黨互不信任根深蒂固,不可能達成共識,因為共識需要雙方妥協:民進黨將不得不回到陳水扁早期制訂的公式,即只要不是強行加諸台灣人民、他們自願同意,則「統一」是個選項;而國民黨的角色,就是必須約束自己,僅僅維持現有說法。這樣的訊息會讓中國政府不高興,但會向歐洲發出一個可以理解的信息,與冷戰時期西德「一個民族、兩主權國」的立場相呼應。
台灣人民和其政治代表必須決定,到底是想就對中關係達成全國共識,並清楚地傳達給歐洲及世界,還是寧願堅持對國族身分認同和「統一」概念抱持不明確的立場,屈從於觀點各不相讓的局面,因而破壞台灣獲得其他國家──那些珍視民主、敬重台灣人為生存而戰的國家──長久支持的機會。
(作者為國杜賓根大學大中華研究講座教授、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ERCCT〕總監。)
【投書】歐洲與台灣,為何彼此看不清? | 舒耕德(Gunter Schubert)、 Judy Lee譯 / 世界看天下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Ggtc1F


習近平手中還有其他牌可以打
葛萊儀:習近平非常清楚,美國護衛台灣的可能性很高 - 特別節目 https://bit.ly/3tA12Xy
法廣:台海關係近年來不斷緊張升級。尤其是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8月訪台之後。許多觀察人士都密切關注台海是否有發生衝突的跡象。習近平在中共20大上鞏固自己的權力之後,您怎麼評估台海發生衝突的風險?台灣問題是否是習近平當前的首要任務? 
葛萊儀:我認為習近平每天清早醒來,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的經濟狀況,是中共的狀況,是國家的穩定,是思考共產黨的統治地位是否受到任何威脅。我很懷疑統一台灣是他每天會思考的問題。 
我想,如果現在台灣有走向獨立的危險,那麼習近平想對台動武的可能性會更大。但我相信現在這種威脅事實上並不存在。如果習近平自信解放軍有能力軍事奪取台灣,而美國不會做出反應,不想與中國開戰,那他有可能會對台採取行動。但我認為,習近平非常清楚,美國護衛台灣的可能性很高。拜登總統已經四次這樣說過。 
我認為,習近平仍然不得不權衡這樣做要付出的代價和可能獲得的好處。我相信,他目前仍然認為,對台使用武力的代價非常高。 
而且,習近平手中還有其他牌可以打,可以針對台灣採取其它措施。我們看到,南希-佩洛西訪台之後,北京向台灣施加了很大的軍事壓力。中國也對台灣施展了外交脅迫,挖台灣友邦的牆角,阻止台灣參加國際組織。中國也採取了經濟脅迫措施。還有網絡戰和散布假新聞,他手中有很多牌可以打。 所有這些,我們通常稱之為灰色地帶威脅,因為這些尚未達到使用武力的界限。我認為,在未來幾年裡,中國的主要注意力會仍然集中於使用非動態的脅迫手段,以確保台灣不威脅中國,不會宣布獨立。 
我想,中國也將集中關注美國的立場,力圖讓美國制定一項更加一致,也更加明確的“一個中國政策”定義,一個讓中國可以忍受的的定義。我覺得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對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失去了信心,這是令圍繞台灣問題出現很多不確定性的一個原因。 
法廣:中方說“一個中國”原則,美方說“一個中國”政策。一字之差,卻是不同的立場。但雙方好像都在各說各話,看上去聽不進去對方的立場……
葛萊儀:我認為,北京很在意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表述,美國也密切關注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言說。 確實,中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意思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國際舞台,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 但是美國不接受其中第二部分表述。美國認識到中方關於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觀點,但美國從未承認或接受這樣的說法。美國的立場是,台灣的主權問題仍有待確定,它應當以和平的方式確定。無論海峽兩岸有多少分歧,都應當和平確定台灣主權問題。我不認為中美彼此聽不進去對方的觀點,相反,他們非常在意對方的立場。 
台灣支持獨立的人越來越多,但大多數人仍希望維持現狀
法廣:台灣社會在不斷變化。民主體制更加穩固,社會更加開放,而北京方面施加壓力的努力好像也適得其反,讓不少台灣人越發感覺自己與對岸不一樣,感覺自己就是台灣人。台灣的一些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獨立的台灣民眾越來越多。而獨立恰恰是決定北京是否動用武力的紅線。您如何看台灣民間在統獨議題上的這種傾向?
葛萊儀: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台灣的民意調查,我們會發現其實絕大多數台灣人仍然希望維持現狀。的確,希望台灣現在或將來某個時候走向獨立的人在增多,但這並不是多數人的想法。我覺得,其中原因是台灣人很聰明,他們知道如果宣布獨立,中國就很有可能攻台。所以多年來一直如此。自1992年以來,台灣就有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民意調查。我們可以對比這麼多年積累的調查數據,從中可以看到支持現在或未來某個時候與大陸統一的人的比例在下降,支持這兩種觀點的人合計也還不到7%,也就是說非常非常低。最高的時候大概在29%左右。確實,支持獨立的人越來越多,但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希望維持現狀,甚至希望永遠維持現狀。
北京正試圖讓台海現狀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變
法廣:近年來北京不斷在台海加強軍事存在,解放軍戰機頻繁越過海峽中線,一些台灣學者認為,其實北京已經在改變現狀,您怎麼看?
葛萊儀:我認為中國在試圖加強它在台海的布局,並利用南希-佩洛西訪台,試圖讓現狀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變。這的確是令人擔心之處,因為這是在軍事層面的改變。
但同時,台海現狀也是一種不斷發展的現狀。中國從未接受台灣對現狀的定義,美國對台海現狀也有自己的解讀。就是說,美中台三方對現狀各有認知,都不接受另一方的定義。所以甚至很難就此展開討論,因為各方並沒有對何為現狀的共同認知。但毫無疑問,中國在試圖讓現狀向有利於自己而不利於台灣的方向轉變。
如果美歐能在衝突發生前達成某種共識……
法廣:西方各國在烏克蘭戰爭中面對俄羅斯展現出團結一致。您認為在台灣問題上,美歐也能如此團結一致么?您所在的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今年5月到7月在歐美兩地舉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歐洲人都不認為在中國議題上,最好的方法是與美國合作。而如果北京武力攻台,歐洲民眾支持向台灣提供武器ˎ提供軍事支援的人比例也很低。您如何理解歐洲人的立場?美歐是否也能團結一致,應對台海可能發生的危機?
葛萊儀:首先,我想說,歐洲國家的主要思路是他們更關心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必要性。歐洲聯盟在2021年與美國簽署的一份共同聲明中表達了這一立場。歐洲國家也向台灣派出了越來越多的民選代表訪問團。隨着烏克蘭戰爭爆發,歐洲國家也越發擔憂再次發生這樣的衝突,擔心發生大國戰爭。而沒有人能排除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 
歐洲事實上也不會發揮重要的軍事作用。如果台海發生意外,他們的軍事能力非常非常有限。他們首先要保護歐洲。因此最大的問題是,美國與歐洲盟友以及亞洲盟友是否能共同對中國推出一系列制裁措施,類似我們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對俄羅斯推出的制裁措施,儘管可能有不同的方式。
如果我們能在衝突發生前就這類措施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向中國表明我們有讓中國付出巨大經濟代價的決心,那就有可能提高威懾力,讓習近平在採用武力之前三思,並意識到這種做的風險會非常非常高。 
我覺得,美國與歐洲盟友以及亞洲盟友關於這個問題的對話才剛剛開始。在發生戰爭之前我們能達成何種共識還有待觀察,但繼續這項對話非常重要。當然,如果台海發生戰爭,歐洲可能難以看到這對他們構成的軍事威脅,但是鑒於通過台灣海峽航運數量之高以及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之重要,他們能意識到中國對台使用武力將會對整體經濟帶來巨大後果。葛萊儀:習近平非常清楚,美國護衛台灣的可能性很高 - 特別節目 https://bit.ly/3tA12Xy


只剩一條逃亡路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專欄】 只剩一條逃亡路 https://bit.ly/3USk7AF
2022/11/15・09:00
洪博學(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
雖然多數中國人相信「封城」是為了人民健康,但三年疫情下來,很多人受不了,連「此生不悔入華夏」的黃安,也對核酸檢測開幹了。圖/翻拍微博
中國最近流行順口溜「上海封完,廣州封,廣州封完,深圳封」外國人很奇怪,為何中國人可以忍受這樣瘋狂的生活卻不反抗,但是,理解共產集體教育洗腦,就知道多數中國人已經相信,封城是為了人民健康,但疫情三年下來,很多人開始受不了,連此生不悔入華夏的黃安,也對核酸檢測開幹了。
輪流封城,成了中國最流行的遊戲,封城只是防疫嚴酷手段其中之一,中南海最近突然發文指責地方政府加碼防疫,搞一刀切,才造成民怨堆積,從各地情況看來,防疫嚴酷是事實,因為地方官僚不想背負責任,越嚴格,越能獲能得上級賞識。
一位往來廈門的台商說,他到達廈門被隔離在飯店10天,10天後核酸檢測陰性,準備離去,卻因為防疫人員在飯店房間門把上採到陽性,被強制留下來,台商抗辯門把不是人,不能因此留人,卻不被接受,台商再度被隔離,搞了28天,才脫困,但已飽受驚嚇。
除了封城,中共收割韭菜的鐮刀也大爆發,上周發布以大數據針對1000萬元以上資產的人民進行監管之後,習近平進一步實施「共富手段」其最後手段是「殺富濟貧」,剛好證明習近平10年來所「打貪」成果有限,10年打貪下來,中國人財富縮水1/3。
中共宣布針對1000萬元以上資產的人民進行監管,習近平所謂「共富手段」最終就是「殺富濟貧」。圖/美國之音粵語網
如今,底層民眾面臨飢餓,失去溫飽,沒錢,想跑也跑不了,很多人越境到越南打工,而很多中產以上階級忙著離開中國,但鐵幕的大門正在拉下,最近傳出上海好幾家移民顧問公司遭到警告,悄悄刪除訊息。
上海至少千家移民顧問公司,北上廣深的美國領事館,每天排隊辦簽證的人萬頭鑽動,一位剛抵達歐洲的中國人說,拿到簽證只是第一步,後面還有不少考驗,不少拿到美國簽證的移民,在海關被攔下來,未來留學美國的大門,也可能縮緊。
上海已經傳出很多托福或GRE考試,無緣無故取消,準備多年的學生欲哭無淚,拿到簽證被告知護照失效的個案也越來越多。
中國人口多,走了幾千萬人也不算甚麼,重要的是關閉國門,當然是防止財富外逃,富比士統計,中國富豪的財產急速縮水中,這裡面因素很複雜,不動產價值大幅滑落是主要因素,間接影響股票價值,另一個原因是裝窮,現在中國社會,炫富是最危險的事,勇敢炫富的人,當然是第一批韭菜。
富比士統計,中國富豪的財產急速縮水中,不動產價值大幅滑落是主要因素,另一個原因是裝窮,現在中國社會,炫富是最危險的事。圖/pixabay
一位台商告訴我,如今想離開中國已經太慢,最近很多黨國高官利用台商把錢轉到台灣,讓下一代先離境到歐洲,然後再把錢轉到歐洲,瑞士仍然是中國富豪首選。
其次目前要出境,絕對不要寫移民,機票航班目的地如果是美國,很容易被釘上,反而走不了;內行的人說,向中亞國家或向俄羅斯走比較容易,最好通關的是俄羅斯,人要先離開,財產才慢慢處理,中俄口岸如綏芬河、滿州里有很多洗錢管道,盧布雖然被美元市場剔除了,但是手上有人民幣或盧布進入歐洲國家,還是有機會換到歐元或美金。
根據最近觀察,俄烏戰爭很快會停戰,盧布制裁也會停止,中共鐵幕正在關閉,奴隸已經沒有躺平的自由,中國人是否有機會在最後一刻,打倒這個黑社會幫派,恐怕要看中國人的覺醒和勇氣了。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專欄】 只剩一條逃亡路 https://bit.ly/3USk7A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