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BB40D0AA7w600h423088948D78F2Cw600h361AF08CA1B45C0w600h3692C47699B355Dw600h34388A0C33F562Fw600h3719CF12BD800F6w600h306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https://bit.ly/3CSTnYG
喜歡看古裝劇的同學,不難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各個朝代中,只有宋朝的皇帝和官員佩戴的帽子兩邊,都各有一道長長的翅膀,初看覺得很不習慣。
這種設計的帽子叫做長翅帽,是宋朝皇帝和大臣們上朝時的裝束,平時生活中是用不到的,因為實在是不方便。
據說,這種帽子是由宋太祖趙匡胤發明的,之所以會設計這樣的帽子,和朝堂紀律有一定的關系。
長翅帽的出現真的和趙匡胤有關?
可能不少人認為,皇帝和大臣們在朝堂議事時,大臣們「正襟危站」,紀律嚴明。下面不會出現眾大臣和現在的學生一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事情。
其實不然,朝堂紀律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嚴格,氣氛也沒有那麼肅穆。皇帝其實也有鎮不住場子的時候,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所以當趙匡胤發現他坐在龍椅上講,底下站著的大臣要麼交頭接耳,要麼魂游天外。對于他們這種很不禮貌的行為,在趙匡胤看來,就是藐視天威,藐視皇權。
心里面翻江倒海,憤怒至極,可在面上,趙匡胤維持了一貫的態度。這正應了一句時下很流行的網絡用語,大家請自行想象。
而他也要想個辦法,來改掉朝堂上的大臣們這些臭毛病!
雖然花費了一點時間,但好歹辦法想出來了。這一次做出來的烏紗帽左右兩側,用竹篾做骨架,延伸出一尺來長的「翅膀」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朝臣們互相聊天的時候左右而站,根本聽不清對方的話。而且這樣站著講話一來別扭,二來顯得很不禮貌,所以聊天時只能相對而站。
朝堂之上,討論國家大事,如此肅穆之地,兩個人竊竊私語已是大不敬,面對面站著聊天,怕是嫌自己命長吧。
這樣一來,既嚴肅了朝堂紀律。又提高了議事效率,這個方法不可謂不好。
當然,這種帽子只會出現在比較大型、嚴肅的場合。比如皇家祭祀、大臣上朝、皇帝大婚等等,生活中是不需要佩戴的。
而且這種帽子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大臣走路姿勢左搖右晃,或者是坐姿不好,長翅不是擺來擺去,就是歪歪斜斜了。
這對注重儀表的宋人來說,是很丟人的舉動,所謂坐有坐姿站有站相,是文學士必須有的涵養。
坐姿和站相,體現了上位者的涵養和素質,也提醒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宋朝官場的改革和變動。
因此,在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身上發生「杯酒釋兵權」這樣的事情,好像也不足為奇。
除此之外,宋朝皇帝和大臣們戴的帽子也是相似的,我們都知道,自從秦始皇發明了冕旒以后,皇帝們一直沿用這種有流蘇的帽子。
一來可以增加皇帝的威嚴和神秘感,二來下面的大臣們無法從皇帝臉上看清表情,也就不能揣測圣意。
宋朝以前也一直是這樣的,而且皇帝和大臣們戴的帽子材質、樣式也是不一樣的。但到了宋代,皇帝居然和大臣戴上了同樣類似的帽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所謂的長翅帽,只是民間百姓口中的形象稱呼。按照古代文獻的記載,長翅帽應該叫做平角幞(fú)頭
元人所著的《席上腐談》中曾有提到帽子兩側的長翅,是為了避免大臣們耳語而存在的
不過這本著作出來后,很多人認為書中說法穿鑿附會,不夠客觀,所以不能盡信。
沒有真實客觀的史料記載,所以連長翅帽是不是趙匡胤發明的,都缺乏相關的記載和憑證。
至于平角幞頭,宋人在《演繁露》中對于它的來歷,也不能自圓其說,「 史不載所始,莫知其的,自何時也。」
那麼宋之后的元朝,又是從何得知長翅帽是趙匡胤發明的呢?
宋朝皇帝和大臣佩戴同樣長翅帽的原因
和唐朝不一樣的是,宋朝相對保守很多,這一點從服飾上就可看出來。如此說來,程朱理學對宋朝人生活方式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從唐朝人的服飾中,可以看得出,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幞頭不分貴賤,都可以佩戴。而到了宋朝,官方對幞頭的佩戴做出了具體的說明。
統治者規定,直腳(平腳)幞頭皇帝和大臣能夠使用;交腳(區腳)幞頭是官差和有官職的大臣家中仆從佩戴;歌姬等階層使用的是高腳(卷腳)幞頭;至于普通百姓,則根本沒有佩戴幞頭的權利
這樣一來,所有的人都被分為了三六九等。哪怕不認識對方,也能從幞頭上分辨出對方的大概身份,因此也成為了一種區別身份等級的方法。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宋朝皇帝的帽子和大臣們一樣呢?其實這和宋朝統治者的治國理念,有著很大的關系。
從皇帝和大臣才能佩戴直腳幞頭的這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在宋代,士大夫階級的地位是很高的。
唐朝的藩鎮之亂,給趙匡胤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直接影響到了他登基以后的治國策略。
吸取教訓,重文抑武,對有治國才能又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大夫,格外器重。
為了維護宋朝的千秋基業,大宋江山永遠都姓趙,他汲取前朝教訓,重文抑武。
可是他忘記了,即使沒有內亂,來自外敵的入侵,依然不能避免。到時候,難道讓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士大夫們,上陣殺敵,血灑沙場?
不管怎麼樣,士大夫階層確實在宋朝享有極高的地位。趙匡胤曾頒布法令:「 不殺大臣及言事官」。可以說,士大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了空前提高。
包括后來繼位的皇帝,也都不敢違背他們的先人趙匡胤的遺訓。
而皇帝之所以選擇和士大夫一樣佩戴直腳幞頭,就是為了刻意和他們拉近距離,實現「 和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理念。
這一點,宋仁宗做的尤其到位,不僅樣式相同,就連顏色都沒有什麼區別。
尊崇士大夫階級,對武士有所輕待,以至于北宋后期發生「靖康之恥」。金人南下,擄走徽宗、欽宗二帝,包括眾多皇室中人和大臣。讓宋朝在中國歷史的長卷上備受詬病。
凡事有得必有失,作為皇帝,看問題要有長遠的目光,不能因噎廢食。可真正這樣想的皇帝,又有幾個?
宋朝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有什麼用途?誰發明的?為何皇帝也要戴 https://bit.ly/3CSTnYG


宋制交腳襆頭宋交翅襆頭烏紗帽 https://bit.ly/3VE02P4

2022-10-21_1449032022-10-21_1448452022-10-21_1448402022-10-21_144834


長耳朵的宋代官帽,真的是為了防止“交頭接耳”嗎?_博物館丨看展覽 - 微文庫

2022-10-21_1456372022-10-21_1456462022-10-21_1457022022-10-21_1456552022-10-21_145623FireShot Capture 141 - 長耳朵的宋代官帽,真的是為了防止“交頭接耳”嗎?_博物館丨看展覽 - 微文庫 - www.gushiciku.cn2022-10-21_145504

長耳朵的宋代官帽,真的是為了防止“交頭接耳”嗎?_博物館丨看展覽 - 微文庫


官帽/清朝的官帽/清朝七品官員級別的官帽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E01CEBB2863Cw1080h69584BEFEA474AFw640h3191820B063B483w1000h886CBB9D4AC3516w1036h696ECB4EF5ACA8Aw1017h9650DEFA8977BCBw672h368BB9ABCF6CC6Cw1280h690
古人造反時為什麼非要搶玉璽,就不能自己另做一個嗎?
古人造反時為什麼非要搶玉璽,就不能自己另做一個嗎? https://bit.ly/3ThjkIu
影視劇中常有亂臣賊子 奪玉璽、搶皇權的橋段,大家為何要拼個你死我活,搶奪這四四方方的玉石,依照樣式再做一個不行嗎?
璽爭奪的根本是其皇權的象征
在現代,發布公告、開具證明時,都需要蓋上公章來證明其合法性,而這一舉措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實施了。
時帝王發號施令、批閱奏折、傳達旨意時都需要以 印佐證其真實性,而這個 「印章」就被稱之為「玉璽」。
據說,最初開始使用「玉璽」的人,是 中國歷史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他規定當時皇權所用的印章稱為 「璽」,而臣子、平民用的印章為 「印」。
用一枚印章,就能體現出獨一無二、至高無上的皇權,秦始皇將權力全部集中于中央,聚集在自己手中,說明秦始皇在各方面,都在不斷完善 中央集權制度。
而玉璽傳世以來,就有這樣的說法,沒有玉璽印章的帝王詔書,是不能夠號令天下的,沒有印章的文書也是無法執行的,這是自秦漢以來傳下的規章制度。
世人皆認為玉璽乃皇權的象征,沒有玉璽印章的詔書,形同虛設,于是爭奪皇權的第一步,就是得到玉璽。
無論是反叛逆賊攻入皇宮殺皇帝奪天下,還是心機謀臣朝野之中設局,都是對這玉璽虎視眈眈,而正統之下的繼位,也是需要通過玉璽的傳承,來移交皇權。
代表皇權的玉璽能否仿制
玉璽延續歷代,不同時代下,對于「璽」和「印」的使用標準也不一致。
據專門敘述歷代典章制度的史書《通典》中記載,秦朝之前,都是以黃金玉石做印,印紐通常是龍虎。
而從秦朝開始,皇帝所用的印稱為‘璽’,用玉石制成;皇太子和諸王侯們用黃金璽,印紐都是烏龜樣式;
公侯王爵使用金章,五品以上官員用銀章,五品以下為銅印。
如此嚴格的規章制度,一層層無法跨越的鴻溝,等級較低的官員,都無法親眼見到傳聞中的玉璽,更別說進行仿制了。
秦時共有 六方玉璽,還有一傳說中由 「和氏璧」制成的「傳國玉璽」,印底刻有丞相李斯用篆書所寫的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歷代皇帝得此玉璽,就是被老天選中繼承大寶之人,以至于引起眾人搶奪、屢次易主,最終杳無音信。
但根據記載,秦始皇是曾有一枚玉璽叫 「天子璽」,此璽是當時秦始皇命人選取陜西藍田白玉,宮廷玉匠精心手工雕琢而成,璽上的螭虎印紐被刻得栩栩如生,如此巧奪天工的技藝,世間難再尋。
所以如果要仿制這樣一枚玉璽,首先需要全國挑選極為貴重的玉石作為原料,設想當年能出多少這樣的材料,并且還有足夠多的金錢將其買下。
就算有錢也有原材料,那這宮廷玉匠可是世代只為帝王服務的,若是私自接活可是死罪一條,而且還是偽造玉璽這樣謀反的大事。
退而求其次,尋找民間工匠雕刻玉石,民間工匠沒有圖紙也無法憑空捏造,而且當時民間會這門手藝的人基本都會被招募進宮,成為宮廷御用的工匠。
有人會想,既然都已經反叛了,索性就自己重新制造一個玉璽,這個玉璽也同樣可以作為皇權的象征。
其實之前的叛賊也同樣想過這樣的辦法,偽造玉璽。但對于中國歷朝歷代來講,玉璽就如同傳承,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于是才有了 「傳國玉璽」,因為玉璽就是皇權的象征。
封建王朝最為重要的就是 正統與「受命于天」,因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象征,若皇位來歷不明,則整個國家都會陷入對于皇室血統不純的質疑當中。
而王公大臣,也無心聽從這樣來歷的人的命令,最終會導致整個王朝都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理。
比如清代的 雍正皇帝就被傳說其帝位來之不明,因為當時正值九龍奪嫡而勝利者自然就是坐上王位之人,于是流言蜚語四起,都傳雍正是趁著先帝病重,私自篡改立嗣遺詔,謀取皇位的。
所以雍正為了徹底清除這些輿論,親手將自己的血緣兄弟幽禁,將反抗他的大臣都處決,然后強行壓制輿論。
雖然最后世人不敢說雍正的不是,但其實內心對于雍正登基的質疑,還是一直存在的,不然也不會流傳至今。
所以在考慮重新制造玉璽時,會使得 民心不穩、大臣不服,這樣的王朝是不能夠長久的,所以作為皇權象征的玉璽,是不可隨意制造的。古人造反時為什麼非要搶玉璽,就不能自己另做一個嗎? https://bit.ly/3ThjkI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