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5596_2_1 (1)phpEELxnk3735075_1_1

「斯卡羅」原型出自醫師之手 陳耀昌的斜槓人生很精彩
知名醫師作家陳耀昌赴司法院演講。(記者吳政峰翻攝)
「斯卡羅」原型出自醫師之手 陳耀昌的斜槓人生很精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x8zmm
2022/10/01 12:21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司法院9月30日舉辦第3獎次《趨勢講堂》,邀請知名醫師作家陳耀昌蒞臨演講,演講主題為「從荷蘭人、斯卡羅、淮軍到文化協會:分享我寫台灣史小說的心路歷程」。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知名影集「斯卡羅」就是改編自陳耀昌的小說「魁儡花」,而陳還是我國骨髓移植權威與催生法醫師的推手,盼司法同仁也能培養多元興趣。
許宗力致詞時指出,陳耀昌是一位斜槓醫師,不僅是台大醫學院的名譽教授、國內骨隨移植和幹細胞領域的先驅與權威,也是推動我國法醫人才培育、創立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及催生出「法醫師法」,更是一位暢銷作家,去年在公視播出的史詩級影集「斯卡羅」,正是改編自陳的歷史小說「傀儡花」,此書更獲得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
許宗力希望司法同仁,有機會也可以了解、學習不同領域的事務,培養多元興趣,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精彩。
陳耀昌的書寫主題包括荷蘭人、原住民、淮軍與文化協會,遍及所有曾在台灣留下足跡的族群,陳在寫作的過程中,親自走訪許多歷史的現場,勘查廟宇及古蹟,以及蒐集各國可得的相關文獻資料,這樣不斷反覆驗證的精神,也來自他醫學背景講求實證的訓練,力求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貎。
陳耀昌的著作希望建立「台灣英雄史觀」,是來自日本大河劇的啟發,認為好的角色可激發國家認同,不應以意識形態來分好人與壞人,而是以人格是否完美來論英雄。
陳耀昌表示,寫作的起源,是從追尋祖先「荷蘭嬤」的愛情故事開始,在寫《福爾摩沙三族記》的過程中,他認為台灣本是多元族群社會,但過去台灣的歷史一直缺少原住民觀點,或是充滿偏見和扭曲,並期望藉由小說,還原台灣史原貎,以台灣為中心來書寫。
陳耀昌提到,寫歷史小說是為了建立新的台灣文史價值觀,台灣史觀應由單元走向多元,由面向大陸轉為面向海洋。他倡導族群和解,認為台灣原住民有不同立場,以及流傳下來的故事,希望原住民以自己的觀點,寫自己的部落史,加強原住民的文獻史觀。
司法院新聞及法治宣導處處長張永宏指出,將持續推出《趨勢講堂》系列講座,邀請各領域社會傑出人士分享寶貴經驗,提供司法同仁多元的跨域思維及學習,讓司法的視角,有更多人文思維與社會關懷。司法院長許宗力(左)表示,斯卡羅就是改編自陳耀昌(右)的著作魁儡花。(記者吳政峰翻攝)
「斯卡羅」原型出自醫師之手 陳耀昌的斜槓人生很精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x8zmm


王明珂-根基歷史:羌族的弟兄故事/《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境》/王明珂《羌在漢藏之間》/古羌文化,被人們喻為東方的「瑪雅文化」,是人類史前文明的顯現和演化,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羌族主要聚居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東南隅與北川地區,即汶川﹑北川﹑茂縣﹑松潘﹑理縣等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羌在漢藏之間 - 王明珂-「羌族社會文化」/一截駡一截/蠻娘漢老子-當地一句人們相互咒罵的話,「蠻娘漢老子」,也透露了民眾對村寨內各家族「母系」可能有「蠻子根根」的懷疑。雖然「漢老子」——父親是漢人——也是罵人的話…/「我族認同」──爾瑪認同,主要是指「一條溝中的人」。我族,爾瑪,在「蠻子」與「漢人」的包圍之中。在岷江上游地區,一處的「爾瑪」與另一處的「爾瑪」,大家互罵「蠻子」、「漢人」一截駡一截/由商代到東漢時期,由於原來的西方羌人成為了「華夏」「古羌族是個很強大的民族,是古華夏的一部分,也是今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毒藥貓就在你身邊:羌寨裡的女巫傳說/「一截罵一截」/羌族鐵三角 鐵三角代表天神、祖先與婦神,是羌族屋內神聖的區域,同時由於烹煮料理在此進行,也被認為是灶神的代表/羌時常在歷史文獻中出現,概念又不斷移動,表面看起來與漢族、藏族、蒙古族,甚至是西南十多個民族都有關係,因此能連結出一套大歷史:羌族是這些民族的祖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歷史三次黃金時代:春秋以前-學術黃金時代;唐朝-英雄豪傑黃金時代;清朝-和平與秩序的黃金時代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文明的遊牧史觀一部逆轉的大中國史/楊海英1964年日本名大野旭,蒙古名俄尼斯·朝格圖-日籍蒙古裔文化人類學家。出生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後歸化日本國籍。他在日本以研究內人黨事件而知名。現為日本靜岡大學教授。以中國為「中心」,所以歐亞就變成了「邊陲」。這種世界觀其實是奠基在「漢民族」這種二十世紀初期才出現的假設之上。真相是,根本沒有「漢民族」這種東西,是歐亞興起的各個文明,不斷向黃河流域遷徙,才形成今日的樣貌。所以「中國四千年的歷史」不過是現代中國人天真浪漫的願望與幻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對台灣的漢人而言,認識「民族英雄」岳飛更加重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y63Leg
岳飛的貢獻還不只是在一時一地,放在更大的歷史框架下,意義更重要:由於岳飛和其他抗金將士的抵抗,把漢人被滅國的歷史往後推了150年,對確立「漢人民族」立下大功。
日前,台灣有人提到,中小學生不知道岳飛和孫中山,引發了台灣歷史教育中對「去中國化」的爭論。除了有很多人指出,台灣歷史課本中並沒有把兩人去掉,還有很多人認為,台灣人本來就沒有必要知道岳飛和孫中山。
有趣的是,很多這樣的論者其實是支持更多的歷史教育(比如某位著名的擅長出版歷史書籍出版社的總編),只是他們認為,台灣人的歷史視野也不能侷限於「台灣史觀」,而應該更國際化,從「中國史觀」變為「東亞史觀」、「世界史觀」。
這種論點未必完全不對,然而應用在岳飛與孫中山的問題上,卻百分百錯誤。岳飛與孫中山,在東亞歷史和世界歷史中,都是重要的人物。這裡主要討論岳飛。
在大眾文化中,岳飛有三個關注點,按時間順序,第一是「岳母刺字」,第二是抗金,第三是被「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最後被處死於風波亭。三者完整地構建一個悲劇性民族英雄的形象,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成為一個道德模範。三者之中,岳母刺字最具民間故事色彩,岳飛為何被處死在近代有很多莫衷一是的新解說,唯有「抗金」這點基本上沒有「黑點」。
「抗金」是岳飛為後世所敬仰的主要因素,也是岳飛「悲劇敘事」的基礎。否則被奸臣所害的人這麼多,為何岳飛能跑出?但在一般論述中,對岳飛抗金的意義亦未能充分。
前些年,中國有爭議「岳飛是否算是民族英雄」。反對者認為,岳飛不能算是「民族英雄」,因為中國統一了,女真人和漢人都是「中華民族」,雙方的戰爭是「民族内部」的戰爭。所以岳飛只能算是「愛國英雄」。這種論調把幾百年後才出現的「中華民族」套在當時的情景,而且至今「中華民族」還是一個政治用語,而不是「真正的民族」,自然荒謬。但無論如何,沒有一方會否認岳飛抗金對漢人政權和民族的意義。
有人對民族主義「一棒子打死」,因為岳飛是「民族英雄」,而說岳飛是「大漢族主義」、「漢人沙文主義」,這種論調完全不值一駁。民族主義不一定是壞事。筆者曾多次論述,確實有「壞的民族主義」,但也有「好的民族主義」。「好的民族主義」主張民族自強,「壞的民族主義」鼓吹侵略擴張。前者是「不被人欺負」,後者是「要欺負別人」,當然有天淵之別。
岳飛抗金是完全正義的。他是為國「抵抗」,而不是「侵略」別人。在宋金戰爭中,金國不但主動進攻宋國,把整個宋朝皇族幾乎一網打盡,男為奴,女為妓,還大量殺害普通宋人百姓,霸占宋國半壁江山,還要繼續進攻江南。無論以當時的標準衡量,還是以現在的國際關係原則衡量,宋國都是抵抗者,是正義的一方,金國都是侵略者,非正義的一方。
當時抗金名將當然不止岳飛一個,但岳飛是他們當中最出色、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正是有岳飛這類堅決英勇的抗金將士,金國才無法南下,被迫和談,守住南宋半壁江山。
岳飛的貢獻還不只是在一時一地,放在更大的歷史框架下,意義更重要:由於岳飛和其他抗金將士的抵抗,把漢人被滅國的歷史往後推了150年,對確立「漢人民族」立下大功。
漢族的基礎在周朝打下,但成型是秦漢時期,這個時期也可稱為「一次」漢化。然而,公元四世紀,也就是東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遊牧民族南下建立「滲透型的中原遊牧民族王朝」,漢人傳統(「漢性」)出現危機,開始「胡化」過程。
隋唐皇朝實際上帶有漢人和遊牧民族的二元性,即同時帶有「漢性」和「胡性」。在隋朝和唐代早期,「胡性」特徵尤為明顯。在安史之亂後,唐朝開始了一個「再漢化」過程,即抛開二元性中的「胡性」,重新回到「漢人傳統」。「再漢化」同時體現在政治社會文化生活的各個層面。韓愈柳宗元等人提倡的「古文運動」,就是這種「再漢化」在文化上的最顯著體現。
由於「胡化」經歷了數百年,可想而知,「再漢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直到唐朝崩潰,這個過程尚未完成。在中原地區的「五代」中,就有三個是沙陀人建立的王朝。直到宋朝,才終於重新出現穩定和「完全」的漢人政權。這令宋朝在漢人民族歷史上非常重要。
正得益於宋朝的300年國祚,「再漢化」進程才得以完成,完全固化。我們近世的絕大部分「漢族」傳統都在宋朝固定下來。可以說,沒有宋朝這300年,現在的漢人是不是這個樣子,甚至是否還有漢人,都會成為疑問。
岳飞像
杭州岳王廟內岳飛雕像|Photo Credit: Peter Potrowl@Wiki CC BY 3.0
在金國侵略時,宋朝的300年過了正好大約一半。正是岳飛等人的貢獻,才保住宋朝再延續150年。150年不是一個短時期,正正就是這後150年,南宋出現了朱熹這樣的思想界巨人,作為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在往後數百年確立了漢人的思想正統。
經過南宋150年,漢人「再漢化」進程最終完成。這就是為何宋朝最終被蒙古人攻陷,漢人歷史上首次完全被滅國之後,在不到100年就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明朝,漢人沒有像很多其他被蒙古人征服的地方那樣「蒙古化」或「突厥化」之故。
在明朝,漢人傳統繼續固化,也保障被滿洲人征服後沒有被「通古斯化」。當然,滿洲的同化外族能力和蒙古相比差很遠,自己反而被不斷漢化。因此,明朝對漢人的重要性不如宋朝來得大。
因此,岳飛抗金不是單純的關乎一朝一姓的興亡,而是關乎「一個民族的興亡」。從這個意義上說,更當得上「民族英雄」這個稱號。
漢人形成是東亞史乃至世界史的大事。如果認為台灣人應該更重視歷史,但若連漢人形成這樣的大事都不瞭解,連岳飛的重要性都不知道,這豈非背道而馳?
對台灣人而言,瞭解岳飛更加重要。
不管是否承認「台灣人是中國人」,也不管「台灣是不是中國」,但很難否認「台灣人中的主體都是漢人」這個事實。
有人或又會搬出林媽利那種台灣人大部分都是平埔人的理論。林媽利的理論建立在血清學的基礎上,其方法和論證,光是在科學層次已經有不少質疑,其「原住民一滴血原則」(凡是有一點原住民血統的都歸作原住民,無論其漢人的混血成分有多少)更是雙重標準得很。
但更重要的錯誤是,民族不是單純由人種和基因所決定的,文化的決定因素更大。正如現代的土耳其人自認為突厥人,而事實上他們和視為對頭的亞美尼亞人的基因幾乎一樣(所以土耳其人大部分實際是突厥化的亞美尼亞人)。台灣的漢人完全失去了原住民的民族特徵、生活方式和民族認同。如果只是因為硬是要說自己不是漢人,而說自己是原住民,這不但荒謬,對真正的原住民還是鵲巢鳩占,是一種侮辱。
其實再退一萬步,即使硬是要說福佬人(和客家人)都不是漢人,但也絕對無法否認他們都是「漢語族人」。這和我們越來越把「突厥語民族」都視為「突厥民族」一樣。實際上客家人都說自己才是最正宗的中原漢人的後裔。
作為台灣的漢人,當然理應理解漢人自己的歷史。
國家與民族並不總是一致的。熟悉自己國家的歷史與熟悉自己民族的歷史並不矛盾。這正如在美國(或其他地方)的猶太人,也都很重視猶太人的民族歷史一樣。如果身為猶太人,不知道猶太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遠的如大衛王、所羅門,近的如門德爾松(Moses Mendelssohn,猶太啓蒙主義先驅,音樂家門德爾松的父親)、赫茨爾(錫安主義之父)等,這是不可想像的。他們不會因為自己是「美國人」,就不重視自己民族的歷史。
同樣道理,岳飛既然是漢人民族英雄,台灣人大多數也是漢人,那麼如果在社會上對漢人英雄真是聞所未聞,這樣又說得過去嗎?
台灣歷史教育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教岳飛、孫中山,而是現在教的重點不對,沒有把最重點的、真正有歷史感的東西教出來,反而重視那些「忠義」之類的道德因素。這無疑令人遺憾。
對台灣的漢人而言,認識「民族英雄」岳飛更加重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y63Leg


facebook_1664604180460_698185597252148154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