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833159_10216471128049343_2515278559402926994_n300588866_10216471129369376_4010046495690004881_n300674085_10216471129009367_5966136660228792619_n301125356_10216471128689359_4389582800272473580_n300418440_10216471128369351_6923586994033224906_n

【斑馬馴養記】(5) 歷史與科學天地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Tio5BZ
斑馬跑步速度極快,據說成年斑馬可以平均每小時37~43 英里的速度(約60~70/小時)奔跑。而一般的家馬(馬匹)時速則為每小時20~60公里。看來,斑馬完勝,只有頂尖賽馬能和牠們較量。
可惜的是,斑馬雖擅長跑步,但是天生脾氣暴躁、不好馴服,所以不適合給人拿來騎乘和拉車。然而,人類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接納牠們、馴養牠們。
大航海時代以後,歐洲人到了非洲南部,從沿海地區往內陸發展、殖民,19世紀工業革命、醫藥衛生進步以後歐洲人在非洲的深入、殖民和探險更是達到了高峰。當時,一般的馬匹受不了當地的氣候和染病、死亡,缺乏獸力運輸的歐洲人於是動了歪腦筋,抓了野外的斑馬來馴服。
但是斑馬終究是「野獸」,就算能夠讓人訓練,頂多也是「馴服」而非如同家畜的家馬(馬匹)、驢子一般可「馴化」,所以後來訓練野生斑馬拉馬車的這種事情就消失了。(5) 以文交友-Just Write It! | 【斑馬馴養記】 | Facebook https://bit.ly/3AMIGXN


斑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ThsdSP
斑馬 是對 斑馬亞屬(學名:Hippotigris)的通稱,一類常見於非洲的馬科馬屬動物,現存的斑馬有三種:平原斑馬、細紋斑馬及山斑馬。斑馬身上有許多的條紋,每隻的條紋都不一樣。一般來說斑馬是社會性動物,習慣群體生活;規模較小的群體由一隻雄性斑馬及若干隻雌性組成,較大的則由幾百隻斑馬組成。斑馬不太擅長奔跑,沒有固定的棲居地,過著遷徙性的生活。成年斑馬一般約2.3米高,肩高約1.5米,體重為300到400公斤,最重的超過410公斤。除了斑紋之外,斑馬還有立起的鬃毛。斑馬跟其近親馬、驢不同,還未被人類真正馴養。
斑馬不僅有獨特的斑紋,也有獨特的行為習性。在各種類型的棲息地裡面都可以看到牠們,例如熱帶草原。不過,由於獵殺及對棲息地破壞等人為因素,斑馬的數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細紋斑馬及山斑馬經已經被列為瀕危動物,只有平原斑馬還擁有健康的種群數目。斑驢(亦稱作「白氏斑馬」「擬斑馬」)已經在19世紀絕種。
馴養
在非洲東部,一匹馴服的用於騎乘的斑馬。
因為斑馬比馬更能適應非洲的疫症,歐洲殖民者曾經試圖馴服斑馬代替馬用於騎乘和拉車。然而由於斑馬的天性較難預測,在壓力下容易受驚嚇,馴服斑馬多數都以失敗告終。因此,能被人類成功馴服的斑馬多為雜交斑馬(斑馬跟其他馬科動物如馬、驢雜交的品種),而非天然純種斑馬。
在英格蘭,一位名叫萊昂內爾·沃爾特·羅特希爾德的動物博物家曾經經常使用斑馬來駕馭馬車。1907年,肯尼亞首都奈洛比的第一位醫生,名叫羅森道·里貝羅的人,就經常使用斑馬作為日常坐騎。在18世紀中期,名叫喬治·格雷的民統治者把斑馬從他之前的南非殖民統治區引進到了紐西蘭,並且在他自己私人的卡瓦島上拉馬車用。
賀瑞斯·海斯船長在他大約1899年寫的《馬的特點》中對各種斑馬的可用性做了比較。他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就給一匹山斑馬上了鞍和韁繩,但卻無法在接下來的兩天裡控制住這匹斑馬並給它上「嚼」。他解釋是斑馬的脖子「太硬」,他根本就沒辦法把它的脖子拉向任何一個方向。儘管他在馬戲團的環形場內馴服了這匹斑馬,但一旦拉到戶外,就再也無法控制住它。他發現平原斑馬容易訓練,而且對采采蠅的叮咬免疫,因此認為平原斑馬是理想的可馴服種類。他認為斑驢非常適合馴養,因為斑驢比其他種類的斑馬更強壯,更溫馴聽話,脾性更像馬[7]。
保護
人類對斑馬的數量影響非常大,而人類偷獵斑馬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獲取斑馬皮。1930年代時,山斑馬的數量因為捕獵而瀕臨滅絕,數量少於100匹。由於及時保護,數量上升到了700匹。所有山斑馬亞種都在國家公園內得到了保護,但偷獵現象仍然存在。
細紋斑馬也受到了威脅。獵殺和家畜的競爭令其數量大幅減少。因為種群規模小,像乾旱等自然災害對整個種群很容易產生明顯的影響。平原斑馬數量比細紋斑馬多得多,具有健康的種群規模。然而獵殺和農業耕作對平原斑馬棲息地的影響仍然在威脅著平原斑馬。擬斑馬已經因此而滅絕。
文化
斑馬是非洲民間故事的題材,故事內容解釋了斑馬為什麼長有斑紋。根據納米比亞布希曼人的民間故事:斑馬本來全身都是白色的,但有一次牠跟狒狒在水窪發生衝突,繼而動武。斑馬大力踢倒狒狒,以至失去平衡,跌進火堆裏,火堆中的火棒戳在斑馬的皮上,於是便在留下黑色的斑紋[8]。在電影《幻想曲》中,當中兩隻半人馬跟我們經常描畫的上半身人下半身馬不同,是上半身人下半身斑馬[9]。
很多藝術作品也使用斑馬來做主題[10]。莫臥兒帝國的第四任皇帝賈漢吉爾(1605年至1624年在位)便命烏司達·萬舍(Ustad Mansur)繪畫一幅斑馬圖[11]。另外,斑馬紋亦是傢俬、地毯和時裝的常用花紋。
電影裡的斑馬擔當的角色五花八門,但亦曾在一些電影中擔任主角,較為知名的如《馬達加斯加》及《斑紋大賽》(Racing Stripes)。斑馬亦用作產品或企業的吉祥物或標誌,較為著名的例子有斑馬科技(Zebra Technologies)和Fruit Stripe口香糖。而波札那的國徽上亦有斑馬圖案。
斑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ThsdSP


斑馬為何有斑馬紋? 新研究解密大翻盤

2015-01-17  10:24

〔本報訊〕斑馬為什麼有斑馬紋?過往研究認為與保護色、驅趕蚊蠅有關,但美國加州大學的團隊近期推翻這項理論,指出真正與斑馬條紋密切有關聯的因素,是溫度,再一次合理化斑馬紋是用於吸收和反射光線,以形成自然氣流,幫助斑馬在各種溫度條件下生存的說法。

  • 美國加州的研究團隊指出,斑馬因所以有斑馬紋,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為了調節體溫。(法新社)

    美國加州的研究團隊指出,斑馬因所以有斑馬紋,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為了調節體溫。(法新社)

《基督教日報》(Christianity Daily)報導,斑馬為黑底,並兼具黑毛與白毛相間的馬科動物,每一隻身上的條紋都不一樣,過往研究認為,斑馬紋的主要功能是能夠使獅子眼花繚亂,當斑馬群體奔跑時,就能讓獅子所見到的影像產生模糊,形成自我保護。另一說則為,黑白相間的雜亂皮毛能讓蚊蠅不想停留,雖有研究證實此項功能,但最新研究指出,驅蟲並非斑馬紋存在的關鍵因素。

來自加州的團隊對比了非洲16個地區斑馬身上的條紋特徵與生存環境,發現地區溫度越高,該區斑馬身上的條紋就越密集,且越在熱帶地區,條紋的顏色就越暗,亦即單色條紋交替出現能夠形成自然空氣流,使斑馬保持在較低的體溫,利於在有強烈陽光的非洲生存。

研究團隊舉例,他們選中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因為所在地區的不同,兩地斑馬的體溫平均相差約華氏5.4度(約攝氏15度)。

研究團隊也解釋,若斑馬紋為保護色,那斑馬的條紋越少的地區,就該有越多的獅子,但事實並非如此,況且,獅子非常擅長捕捉斑馬,說明斑紋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保護色效果,且透過斑馬紋不斷變化以弱化捕食者視力的功能,應該在樹林間較好作用,但斑馬大多時間都生活在空曠的草原上。

研究團隊澄清,斑馬紋與溫度的關係非常密切,但仍需要進一步的觀察,以確認新的理論不會被推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